CN107132605A -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2605A
CN107132605A CN201710098389.1A CN201710098389A CN107132605A CN 107132605 A CN107132605 A CN 107132605A CN 201710098389 A CN201710098389 A CN 201710098389A CN 107132605 A CN107132605 A CN 107132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irradiation
active energy
resin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83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2605B (zh
Inventor
仲俊之
川上武志
安藤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32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2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2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4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01General aspects dealing with the joint area or with the area to be joined
    • B29C66/03After-treatments in the joint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膜彼此贴合后抑制膜的剥离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层叠光学膜(26b)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工序,由一对辊(7a、7b)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32a)而重叠的多张膜(22a、24)进行夹持,并对多张膜(22a、24)进行贴合;和照射工序,朝向贴合后的多张膜(26a)被抽出的一对辊(7a、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

Description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层叠光学膜的一种的偏振板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偏振板例如具备作为光学膜的一种的偏振片和重叠于偏振片的其他光学膜(例如保护膜)。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以往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工序,由一对辊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粘接剂)而重叠的两张光学膜进行夹持并贴合;和照射工序,在贴合工序之后,向介于两张光学膜之间的树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2766号公报
贴合后的多张光学膜在贴合工序与照射工序之间被输送时,光学膜的端部有时变形为波形状(波状)。另外,输送中的光学膜也有时松弛。而且,输送中的光学膜也有时在其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弯曲。照射工序前的树脂未固化,因此隔着树脂而重叠的光学膜会因上述那样的变形、松弛或弯曲而剥离或浮起。这样的光学膜的剥离成为偏振板等层叠光学膜的缺陷的原因。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膜彼此贴合后抑制膜的剥离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工序,由一对辊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重叠的多张膜进行夹持,并对多张膜进行贴合;和照射工序,朝向贴合后的多张膜被抽出的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需要说明的是,被提供给贴合工序的各个膜可以是一张光学膜,也可以是在其他工序中已经贴合后的多张光学膜(光学膜的层叠体)。光学膜也可以改称作光学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具备:一对辊,其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重叠的多张膜进行夹持,并对多张膜进行贴合;和照射装置,其朝向贴合后的多张膜被抽出的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在膜彼此贴合后抑制膜的剥离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以及该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一对辊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一对辊的变形例。
图4中的(a)、图4中的(b)以及图4中的(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该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中的(a)以及图6中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3a、3b、3c、3d…照射装置;7a…第一辊;7b…第二辊;22a、42a、44a…基材(膜);24…第一层叠体(膜);26b…第四层叠体(偏振板、或层叠光学膜);32a、52a、54a…涂膜(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38…偏振片(膜);46…层叠体(偏振板、或层叠光学膜);100、200…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L…活性能量射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6均表示与第一辊7a的旋转轴以及第二辊7b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均为大致圆柱状。
图1~6均表示与各膜的表面垂直的平面,将膜以及层叠体分别表示为线。图1~3以及图5所示的X、Y以及Z是指彼此正交的三个坐标轴。Z轴是指铅垂方向。X轴以及Y轴为水平的轴。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作为层叠光学膜的一种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具备涂敷工序、贴合工序以及照射工序。在涂敷工序中,将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膜形成于膜状的基材的表面。在贴合工序中,将基材借助涂膜而贴合于膜状的偏振片的表面。在照射工序中,向由基材以及偏振片夹持的涂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以下,详细说明各工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偏振板)的制造装置100具备一对辊(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和朝向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装置3。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彼此平行地并列。
如图1~4所示,在贴合工序中,使用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第一层叠体24具备膜状的偏振片38、重叠于偏振片38的粘接剂层36、以及隔着粘接剂层36而贴合于偏振片38的保护膜34。第二层叠体22b具备膜状的基材22a和形成于基材22a的表面的涂膜32a。
第一层叠体24所具备的膜状的偏振片38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来制作。
首先,使膜状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沿着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延伸。接着,利用碘或二色性色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染色。为了交联而利用交联剂的溶液(例如硼酸的水溶液)对染色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处理。在利用交联剂进行处理后,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水洗并接着进行干燥。通过以上的步骤而得到偏振片38。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例如可以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或乙酸乙烯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除了乙烯以外,还可以是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或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被改性。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是由醛类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或聚乙烯醇缩丁醛。
偏振片38的厚度例如可以是30μm以下、20μm以下、10μm以下、或8μm以下。偏振片38越薄,则偏振板整体的薄型化越容易。偏振片38的厚度例如可以是2μm以上。偏振片38越厚,则偏振片38的机械强度越容易提高。
保护膜34具有保护偏振片38的功能。保护膜34是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即可,也可以是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构成保护膜34的树脂例如可以是链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
链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是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那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链状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是由两种以上的链状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是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或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是环状烯烃与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例如无规共聚物)。构成共聚物的链状烯烃例如可以是乙烯或丙烯。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是利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对上述的聚合物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或它们的氢化物。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是使用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例如可以是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或纤维素二丙酸酯。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共聚物。也可以使用以其他取代基修饰了羟基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纤维素酯系树脂。
也可以使用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聚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例如可以是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是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萘二甲酸二甲酯。多元醇例如可以是二醇。多元醇例如可以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或环己烷二甲醇。
聚酯系树脂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或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借助碳酸酯基键合聚合单元(单体)而成的聚合物。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具有修饰后的聚合物骨架的改性聚碳酸酯,也可以是共聚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M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
保护膜34可以包含从由滑剂、增塑剂、分散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以及防氧化剂构成的组选择出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保护膜34的厚度例如可以是90μm以下、50μm以下、或30μm以下。保护膜34越薄,则偏振板整体的薄型化越容易。保护膜34的厚度例如可以是5μm以上。保护膜34越厚,则保护膜34的机械强度以及处理性越容易提高。
保护膜34可以是如相位差膜或增亮膜那样具有光学功能的膜。例如通过使由上述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延伸、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得到被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粘接剂层36可以包含聚乙烯醇等水系粘接剂,也可以包含后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后的粘接剂层36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粘接剂层36越厚,则在偏振片38与保护膜34之间越不容易形成气泡,偏振片38以及保护膜34越容易牢固地粘接。粘接剂层36越薄,则偏振板整体的薄型化越容易。
如图1所示,将第一层叠体24沿着方向d24输送,并向一对贴合辊(第一辊7a与第二辊7b)之间供给。引导辊5a与第一层叠体24所具有的保护膜34的表面相接。
如图1以及图4中的(a)所示,在涂敷工序中,使用涂敷装置1来将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膜32a形成于膜状的基材22a的表面。结果得到具备基材22a和形成于基材22a的表面的涂膜32a的第二层叠体22b。涂敷装置1例如可以是Micro Chamber doctor等凹版涂布机。涂膜32a例如可以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是会因被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树脂。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是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或X射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能够调配为无溶剂型的粘接剂。因此,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涂敷工序或照射工序之后可以不实施用于去除溶剂的干燥工序。另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与水系粘接剂相比容易与透湿度低的保护膜一并使用。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是一种树脂,也可以包含多种树脂。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包含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或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包含用于对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进行引发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基的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也可以是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乙烯基系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阳离子聚合促进剂、离子捕获剂、防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整剂、增塑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流平剂、或溶剂等。
基材22a可以是与保护膜34同样的膜。
如图1所示,将第二层叠体22b沿着方向d22输送,并向一对贴合辊(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之间供给。引导辊5b与第二层叠体22b所具有的基材22a的表面相接。
如图1~4所示,在贴合工序中,使第二层叠体22b的涂膜32a与第一层叠体24的偏振片38对置,并将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重叠。由一对辊(7a、7b)对隔着涂膜32a(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重叠的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进行夹持,从而对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进行贴合。换言之,使用一对辊(7a、7b)将基材22a借助涂膜32a而贴合于偏振片38的表面。
第一辊7a例如可以由金属构成,第二辊7b例如可以由弹性体构成。构成第一辊7a的金属(第一辊7a的母材)例如可以是铁、或不锈钢(SUS304等)。构成第二辊7b的弹性体(第二辊7b的母材)例如可以是丁腈橡胶(NBR)、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或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可以均由金属构成。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也可以均由弹性体构成。
垂直于旋转轴的第一辊7a的截面(圆)的直径例如可以是40~400mm、或80~250mm。垂直于旋转轴的第二辊7b的截面(圆)的直径例如也可以是40~400mm、或80~250mm。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辊7a的直径可以与第二辊7b的直径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辊7a的直径与第二辊7b的直径也可以不同。图3所示的第一辊7a的直径与第二辊7b的直径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相反。第一辊7a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例如可以是300~3000mm。第二辊7b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例如也可以是300~3000mm。
第一辊7a的粗细大致均匀则较佳,第二辊7b的粗细也大致均匀则较佳。在两辊的粗细大致均匀的情况下,容易对由两辊夹持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施加均匀的压力。其结果是,难以在膜上形成褶皱。第一辊7a的直径也可以从第一辊7a的中央部朝向端部而减少。即,第一辊7a也可以是具有锥状的外周形状的辊(中凸辊)。第二辊7b也可以是中凸辊。
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给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带来的压力例如可以是0.3~3.0MPa、或0.7~2.3MPa。
通过以上的贴合工序,得到图4中的(b)所示的第三层叠体26a。第三层叠体26a具备基材22a、重叠于基材22a的涂膜32a、重叠于涂膜32a的偏振片38、重叠于偏振片38的粘接剂层36、以及重叠于粘接剂层36的保护膜34。
如图1所示,在照射工序中,将第三层叠体26a(贴合后的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从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向方向d26抽出。
并且,使用照射装置3而朝向第三层叠体26a被抽出的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在照射工序中,可以在刚由一对辊(7a以及7b)将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贴合之后,朝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
在照射工序中,也可以在由一对辊(7a以及7b)将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贴合的同时,朝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
在照射工序中,由于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第三层叠体26a所具有的涂膜32a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为树脂层32b(参照图4的(b))。树脂层32b可以是保护偏振片38的保护层。树脂层32b也可以是光学补偿层。
通过与贴合工序同时、或在贴合工序之后立即使介于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与第二层叠体22b)之间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从而多张膜容易借助树脂而彼此固定。其结果是,照射工序以后的多张膜(第三层叠体26a)中的膜剥离得到抑制。即使在照射工序后的输送时产生了膜的变形、松弛或弯曲,膜彼此的剥离也得以抑制。在照射工序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不必为了抑制照射工序以后的膜的剥离而完全固化。能够通过照射工序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不完全固化、半固化或临时固化来充分抑制照射工序以后的膜的剥离。即,在照射工序中,涂膜32a可以不完全固化,也可以完全固化。换言之,树脂层32b可以是半固化树脂层,也可以是完全固化树脂层。第三层叠体26a(贴合后的多张膜)的输送速度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是1~100m/分钟、或10~30m/分钟。在输送速度处于上述数位范围内的情况下,容易与贴合工序同时、或在贴合工序之后立即使介于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基材22a)之间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
如以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比以往早的正时进行照射工序。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比以往早地开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其结果是,多张膜比以往早地借助树脂而彼此固定,膜的剥离得到抑制。
“贴合后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被抽出的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可以改称作以下说明的“照射空间IS”。如图2以及图3所示,切平面Pt可被定义为与贴合后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第二层叠体22b)交叉且与一对辊(7a、7b)各自的表面双方相切的平面。即,切平面Pt与第一辊7a的表面(圆柱的侧面)相切且与第二辊7b的表面(圆柱的侧面)也相切。切平面Pt是假想的平面。交线I被定义为切平面Pt与贴合后的多张膜的交线。交线I是假想的直线。旋转轴线A1被定义为第一辊7a的旋转轴线。旋转轴线A2被定义为第二辊7b的旋转轴线。平面Pa被定义为包含一对辊各自的旋转轴线(A1、A2)这双方的平面。平面Pa是假想的平面。距离R被定义为交线I与平面Pa的距离。基于上述的Pt、I、A1、A2、Pa以及R,“照射空间IS”被定义为以交线I为中心轴且半径为R的圆柱状的空间。照射空间IS是假想的空间。照射工序可以改称作向位于照射空间IS内的多张膜的一部分或全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工序。可以向照射空间IS中的由一对辊(7a以及7b)与切平面Pt包围的区域(照射区域IS’)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即,在照射工序中,也可以向位于照射区域IS’内的多张膜的一部分或全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在向照射区域IS’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情况下,介于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基材22a)之间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更容易与贴合工序同时或在贴合工序之后立即固化。
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L的一部分向通过照射空间IS后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基材22a)照射。也可以借助向通过照射空间IS后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基材22a)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L,进一步促进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涂膜32a或树脂层32b)的固化。
在照射工序中,将活性能量射线L向多张膜(第三层叠体26a)的整体均匀地照射则较佳。因此,照射装置3所具有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光源沿着被贴合的多张膜(第一层叠体24以及基材22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则较佳。换言之,照射装置3所具有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光源沿着一对辊(7a以及7b)的旋转轴方向(Y轴方向)延伸则较佳。制造装置100可以具有对从照射装置3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方向进行自如地调整的机构(照射角调整部件)。制造装置100也可以具有使照射装置3在铅垂方向(Z轴方向)或水平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自如移动的机构(照射位置调整部件)。
照射装置3例如可以是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或金属卤化物灯。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强度例如是30~100mJ/cm2即可。
如图1所示,在照射工序中,可以从基材22a侧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即,可以隔着基材22a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也可以从保护膜34侧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即,可以将照射装置3配置于保护膜34侧,隔着保护膜34以及偏振片38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也可以从基材22a侧以及保护膜34侧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即,可以朝向涂膜32a两面(表背)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在使用照射装置3进行的照射工序中涂膜32a不完全固化的情况下,可以在使用照射装置3的照射工序之后实施使用另一照射装置进行的第二次的照射工序。也可以在第二次的照射工序之后实施使用另一照射装置进行的第三次的照射工序。即,也可以在使用照射装置3进行的最初的照射工序使涂膜32a不完全固化,而在使用另一照射装置进行的第二次以后的照射工序使涂膜32a完全固化。
可以在照射工序后实施剥离工序。如图1以及图4中的(b)以及图4中的(c)所示,在剥离工序中,从第三层叠体26a的树脂层32b剥离基材22a。在剥离工序中,引导辊5c与第三层叠体26a所具有的基材22a相接。基材22a被剥离后的第四层叠体26b被向方向d26输送。
在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完成后的偏振板不具备基材22a。换言之,如图4中的(c)所示,经过剥离工序而完成后的偏振板(第四层叠体26b)具备树脂层32b、直接重叠于树脂层32的偏振片38、以及经由粘接剂层36而贴合于偏振片38的保护膜34。
在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涂敷工序中,可以将涂膜32a形成于未实施粗糙面化处理的基材22a的表面。若对基材22a实施粗糙面化处理,则涂膜32a容易紧贴于基材22a的表面,基材22a不容易从固化后的涂膜32a(树脂层32b)剥离。通过将涂膜32a形成于未实施粗糙面化处理的基材22a的表面,从而在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剥离工序中容易将基材22a从树脂层32b剥离。粗糙面化处理例如可以是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或火焰(flame)处理。
也可以不实施剥离工序。在不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可以在涂敷工序之前对基材22a的表面实施粗糙面化处理。可以在接下来的涂敷工序中,将涂膜32a形成于粗糙面化后的基材22a的表面。其结果是,基材22a不容易从树脂层32b剥离。在不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如图4中的(b)所示,完成后的偏振板具备基材22a、重叠于基材22a的树脂层32b(固化后的涂膜32a)、重叠于树脂层32b的偏振片38、重叠于偏振片38的粘接剂层36、以及重叠于粘接剂层36的保护膜34。基材22a可以作为对偏振片38进行保护的膜而发挥功能。具备基材22a的偏振板可以具备层叠于基材22a的其他光学层。
偏振板可以具备层叠于保护膜34、基材22a或树脂层32b的其他光学膜(光学层)。其他光学膜(光学层)例如可以是反射型偏振膜、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硬涂层、粘合剂层、触控传感层、防静电层或防污层。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除了以下所记载的事项以外,其他事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涂敷工序、贴合工序以及照射工序。不过,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涂敷工序中,在一对基材各自的表面形成涂膜。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贴合工序中,将膜状的偏振片配置于一对基材之间。并且,将一对基材借助涂膜而贴合于偏振片的两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照射工序中,在将一对基材贴合于偏振片的两面之后,向涂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以下详细说明这些工序。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光学膜(偏振板)的制造装置200具备一对辊(第一辊7a以及第二辊7b)、和朝向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的一对照射装置3a以及3b。照射装置3a以及3b可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照射装置3相同。
如图5以及图6中的(a)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涂敷工序中,使用涂敷装置1a将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膜54a形成于膜状的基材44a的表面,从而制作层叠体44b。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体44b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层叠体22b相同。另外,在涂敷工序中,使用涂敷装置1b将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膜52a形成于膜状的基材42a的表面,从而制作层叠体42b。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体42b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层叠体22b相同。层叠体44b的涂膜54a的组成可以与层叠体42b的涂膜52a相同。层叠体44b的涂膜54a的组成也可以与层叠体42b的涂膜52a不同。层叠体44b的基材44a的组成可以与层叠体42b的基材42a相同。层叠体44b的基材44a的组成也可以与层叠体42b的基材42a不同。涂敷装置1a以及1b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相同。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层叠体44b沿着方向d44输送,并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供给。引导辊5d与层叠体44b所具有的基材44a的表面相接。另外,将层叠体42b沿着方向d42输送,并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供给。引导辊5e与层叠体42b所具有的基材42a的表面相接。另外,将膜状的偏振片38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供给。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贴合工序中,将偏振片38夹持于一对层叠体42b以及44b之间。层叠体44b的涂膜54a与偏振片38的一方的表面对置。层叠体42b的涂膜52a与偏振片38的另一方的表面对置。并且,将层叠体44b、偏振片38以及层叠体42b重叠并由一对辊(7a以及7b)夹持。其结果是,如图6中的(b)所示,基材44a借助涂膜54a而贴合于偏振片38的一方的表面。另外,基材42a借助涂膜52a而贴合于偏振片38的另一方的表面。即,在贴合工序中,得到具备基材42a、重叠于基材42a的涂膜52a、重叠于涂膜52a的偏振片38、重叠于偏振片38的涂膜54a、以及重叠于涂膜54a的基材44a的层叠体46。
如图5所示,在照射工序中,将层叠体46(贴合后的偏振片38、层叠体42b以及44b)从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向方向d46抽出。并且,使用一对照射装置3a以及3b来朝向层叠体46被抽出的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即在照射工序中,向位于照射空间IS内的多张膜(层叠体46)的一部分或全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在照射工序中,也可以向位于照射区域IS’内的多张膜(层叠体46)的一部分或全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如以下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照射空间IS的定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射空间IS的定义大致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照射区域IS’的定义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射区域IS’的定义大致相同。切平面Pt被定义为与贴合后的多张膜(层叠体46)交叉且与一对辊(7a、7b)各自的表面双方相切的平面。交线I被定义为切平面Pt与贴合后的多张膜(层叠体46)的交线。旋转轴线A1被定义为第一辊7a的旋转轴线。旋转轴线A2被定义为第二辊7b的旋转轴线。平面Pa被定义为包含一对辊各自的旋转轴线(A1、A2)这双方的平面。距离R被定义为交线I与平面Pa的距离。“照射空间IS”被定义为以交线I为中心轴且半径为R的圆柱状的空间。照射区域IS’被定义为照射空间IS中的由一对辊(7a以及7b)与切平面Pt包围的区域。在照射工序中,可以在由一对辊(7a以及7b)将偏振片38、层叠体42b以及44b贴合之后立即朝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在照射工序中,也可以在由一对辊(7a以及7b)将偏振片38、层叠体42b以及44b贴合的同时,朝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
在照射工序中,使用照射装置3a从基材44a侧向涂膜54a间接地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而使涂膜54a固化。同时,使用照射装置3b从基材42a侧向涂膜52a间接地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而使涂膜52a固化。通过以上的照射工序,从而由涂膜52a形成树脂层52b,由涂膜54a形成树脂层54b。涂膜52a可以不完全固化,也可以完全固化。换言之,树脂层52b可以是半固化树脂层,也可以是完全固化树脂层。涂膜54a可以不完全固化,也可以完全固化。换言之,树脂层54b可以是半固化树脂层,也可以是完全固化树脂层。也可以不存在照射装置3a以及3b中的一方的照射装置。即,也可以仅通过从照射装置3a以及3b中的一方的照射装置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L来使涂膜52a以及54a这双方固化。
如以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在比以往早的正时进行照射工序。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比以往早地开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其结果是,多张膜比以往早地借助树脂而彼此固定,膜的剥离得到抑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L的一部分向通过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以后的层叠体46照射。即,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L的一部分向通过照射空间IS之后的层叠体46照射。
在通过朝向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而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涂膜52a或54a)不完全固化的情况下,可以还进行其他照射工序(第二次的照射工序)。例如,将层叠体46从一对辊(7a以及7b)之间沿着方向d46输送。使层叠体46的基材42a侧的表面与冷却辊9抵接。从照射装置3c对层叠体46的朝向冷却辊9相反侧的基材44a侧的表面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活性能量射线L透过基材44a而到达涂膜52a以及54a。通过该第二次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来促进涂膜52a以及54a的固化。可以通过第二次的照射工序来使涂膜52a以及54a完全固化。照射装置3c可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照射装置3相同。
在第二次的照射工序的变形例中,也可以从层叠体46的基材42a侧向涂膜32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即,可以将照射装置3c配置于层叠体46的基材42a侧,隔着基材42a向涂膜52a以及54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在第二次的照射工序中,也可以使用一对照射装置从层叠体46的两面侧向涂膜52a以及54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
也可以通过使用照射装置3c进行的第二次的照射工序来使涂膜52a以及54a不完全固化。在该情况下,可以进行又一照射工序(第三次的照射工序)。例如经由引导辊5f将层叠体46从照射装置3c向照射装置3d输送。并且,使用照射装置3d再次向涂膜52a以及54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L。通过该第三次的活性能量射线L的照射来促进涂膜52a以及54a的固化。照射装置3d可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照射装置3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照射工序之后实施剥离工序。例如,在剥离工序中,可以将基材42a从层叠体46的树脂层52b剥离。也可以将基材44a从层叠体46的树脂层54b剥离。
在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完成后的偏振板不具备基材42a或44a。例如,经过剥离工序而完成的偏振板至少具备树脂层52b、直接重叠于树脂层52b的偏振片38、以及直接重叠于偏振片38的另一树脂层54b即可。偏振板可以具备层叠于树脂层52b或54b的其他光学膜(光学层)。其他光学膜(光学层)例如可以是反射型偏振膜、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硬涂层、粘合剂层、触控传感层、防静电层或防污层。
在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涂敷工序中使用未被实施粗糙面化处理的基材42a以及44a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剥离工序中可以仅剥离基材42a或44a中的任一方。在仅剥离基材42a或44a中的任一方的情况下,在涂敷工序中使用被实施了粗糙面化处理的基材来作为不剥离的一侧的基材即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实施剥离工序。在不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涂敷工序中使用被实施了粗糙面化处理的基材即可。在不实施剥离工序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完成的偏振板可以是图6中的(b)所示的层叠体46本身。该偏振板可以具备层叠于基材42a或44a的其他光学膜(光学层)。其他光学膜(光学层)例如可以是反射型偏振膜、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硬涂层、粘合剂层、触控传感层、防静电层或防污层。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彼此贴合的膜可以是偏振片以外的光学膜(光学层)或它们的层叠体。例如,膜可以是反射型偏振膜、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触控传感层、防静电层、防污层或液晶层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偏振板的制造中能够在光学膜彼此贴合后抑制膜的剥离。

Claims (2)

1.一种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具备:
贴合工序,由v对辊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重叠的多张膜进行夹持,并对所述多张膜进行贴合;和
照射工序,朝向贴合后的所述多张膜被抽出的所述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2.一种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具备:
一对辊,其对隔着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重叠的多张膜进行夹持,并对所述多张膜进行贴合;和
照射装置,其朝向贴合后的所述多张膜被抽出的所述一对辊之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CN201710098389.1A 2016-02-29 2017-02-22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7132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6882A JP6741440B2 (ja) 2016-02-29 2016-02-29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2016-036882 2016-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2605A true CN107132605A (zh) 2017-09-05
CN107132605B CN107132605B (zh) 2021-06-29

Family

ID=5972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8389.1A Active CN107132605B (zh) 2016-02-29 2017-02-22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41440B2 (zh)
KR (1) KR102638095B1 (zh)
CN (1) CN107132605B (zh)
TW (1) TWI7409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35639A (ja) 2017-08-14 2019-03-07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ねじ軸測定装置、ねじ軸測定方法および調整用治具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8367A (en) * 1956-09-28 1962-01-31 Reeves Bros Inc Methods of bonding polyurethane
JPS5490273A (en) * 1977-12-28 1979-07-17 Showa Denko Kk Method of laminating heat-sensitive type of protecting film
US5281371A (en) * 1990-11-16 1994-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ubstrate sheet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H06166170A (ja) * 1992-11-24 1994-06-14 Hamamatsu Seisakusho:Kk 枚葉印刷物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512126A (en) * 1994-03-11 1996-04-30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or
CN1218479A (zh) * 1996-05-17 1999-06-02 咨询卡有限公司 可固化的表面涂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JPH11186724A (ja) * 1997-12-25 1999-07-09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CN1346069A (zh) * 2000-09-25 2002-04-24 夏普公司 制造层压膜的方法、层压膜以及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
CN1374536A (zh) * 2001-02-20 2002-10-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保护膜
CN1381346A (zh) * 2001-03-14 2002-11-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延模具、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
CN1484047A (zh) * 2002-08-08 2004-03-24 �ն��繤��ʽ���� 制造偏振器的方法、偏振器、偏振板和图像显示器
CN1541852A (zh) * 2003-04-29 2004-11-03 ��������˹�����տ����� 模压具有光学透明柔顺介质承载的图案的柔性基底的装置
CN1668440A (zh) * 2002-05-13 2005-09-14 Zbd显示器有限公司 浮雕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1726815A (zh) * 2008-10-22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1817250A (zh) * 2009-02-27 2010-09-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9378A (zh) * 2009-06-16 2012-05-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防污组合物、防污膜、防污层叠膜、转印薄膜和树脂层叠体、以及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KR20120074992A (ko) * 2010-12-28 2012-07-06 정상훈 내구 및 내후성과 반사효율이 우수한 재귀반사시트의 합지공정 및 합지를 위한 그 조성물
CN102909859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树脂构件的接合方法
CN103314317A (zh) * 2011-10-14 2013-09-18 Lg化学株式会社 在两侧具有保护膜的偏振片和包括该偏振片的光学器件
JP5446732B2 (ja) * 2009-10-30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3874943A (zh) * 2011-10-07 2014-06-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874942A (zh) * 2011-10-07 2014-06-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407642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026647A (zh) * 2012-12-28 2015-11-04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工业织物以及使用超声波焊接来焊接接缝区域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305A (en) * 1995-05-24 1998-02-03 Polaroid Corporation Overcoat-releasing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JP6117758B2 (ja) * 2014-09-30 2017-04-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8367A (en) * 1956-09-28 1962-01-31 Reeves Bros Inc Methods of bonding polyurethane
JPS5490273A (en) * 1977-12-28 1979-07-17 Showa Denko Kk Method of laminating heat-sensitive type of protecting film
US5281371A (en) * 1990-11-16 1994-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ubstrate sheet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H06166170A (ja) * 1992-11-24 1994-06-14 Hamamatsu Seisakusho:Kk 枚葉印刷物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512126A (en) * 1994-03-11 1996-04-30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or
CN1218479A (zh) * 1996-05-17 1999-06-02 咨询卡有限公司 可固化的表面涂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JPH11186724A (ja) * 1997-12-25 1999-07-09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CN1346069A (zh) * 2000-09-25 2002-04-24 夏普公司 制造层压膜的方法、层压膜以及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
CN1374536A (zh) * 2001-02-20 2002-10-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保护膜
CN1381346A (zh) * 2001-03-14 2002-11-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延模具、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
CN1668440A (zh) * 2002-05-13 2005-09-14 Zbd显示器有限公司 浮雕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484047A (zh) * 2002-08-08 2004-03-24 �ն��繤��ʽ���� 制造偏振器的方法、偏振器、偏振板和图像显示器
CN1541852A (zh) * 2003-04-29 2004-11-03 ��������˹�����տ����� 模压具有光学透明柔顺介质承载的图案的柔性基底的装置
CN101726815A (zh) * 2008-10-22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1817250A (zh) * 2009-02-27 2010-09-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9378A (zh) * 2009-06-16 2012-05-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防污组合物、防污膜、防污层叠膜、转印薄膜和树脂层叠体、以及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5446732B2 (ja) * 2009-10-30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120074992A (ko) * 2010-12-28 2012-07-06 정상훈 내구 및 내후성과 반사효율이 우수한 재귀반사시트의 합지공정 및 합지를 위한 그 조성물
CN102909859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树脂构件的接合方法
CN103874943A (zh) * 2011-10-07 2014-06-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874942A (zh) * 2011-10-07 2014-06-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314317A (zh) * 2011-10-14 2013-09-18 Lg化学株式会社 在两侧具有保护膜的偏振片和包括该偏振片的光学器件
CN105026647A (zh) * 2012-12-28 2015-11-04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工业织物以及使用超声波焊接来焊接接缝区域的方法
CN10407642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38095B1 (ko) 2024-02-16
TW201800214A (zh) 2018-01-01
JP6741440B2 (ja) 2020-08-19
CN107132605B (zh) 2021-06-29
TWI740900B (zh) 2021-10-01
JP2017156391A (ja) 2017-09-07
KR20170101804A (ko)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0638U (zh)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467492B (zh) 偏振板
TWI748076B (zh) 附保護膜之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KR20160076448A (ko)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적층체
JP2022115906A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CN109283609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10208890A (zh) 圆偏振板
CN107102389A (zh) 偏振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717569A (zh)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及包含它的层叠体
CN107102390B (zh) 偏振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474891A (zh) 偏振板
CN109277613A (zh) 切削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9313301A (zh) 偏振板组件
CN10616475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526206A (zh) 偏振板组件
CN107132605A (zh)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TWI692403B (zh) 積層光學膜的製造方法
TWI726116B (zh) 偏光板套組及液晶面板
CN107924008A (zh)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802441A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7735702A (zh) 偏振膜、偏振板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TW202116886A (zh) 偏光片
JP7224729B2 (ja)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CN110221375A (zh) 层叠膜
JP5950002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