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7625A -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7625A
CN107117625A CN201710466265.4A CN201710466265A CN107117625A CN 107117625 A CN107117625 A CN 107117625A CN 201710466265 A CN201710466265 A CN 201710466265A CN 107117625 A CN107117625 A CN 107117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transmission rate
aerosil
high transmission
absolute 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62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虹
李荣年
李红祝
胡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r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Prov
Original Assignee
Pur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r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Prov filed Critical Pur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Prov
Priority to CN2017104662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176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17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7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6Preparation of silica xerogels
    • C01B33/163Preparation of silica xerogels by hydrolysis of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e.g. ethyl orthosilic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0Solid dens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硅源、溶剂、水为主要原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添加剂,采用酸碱两步法溶胶‑凝胶工艺制成凝胶,以无水乙醇或添加了六甲基二硅氮烷的无水乙醇为老化液,经老化及超临界干燥制成了具有良好透光率的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本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材料具有纳米孔结构,透光率高达85%以上,在太阳能集热器、隔热采光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较高透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低和热导率最小的固体材料,它是一类由纳米量级的超细二氧化硅微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无定型的高分散固态材料,其兼具宏观特性与纳米效应的特点使其具有超低的热导率,在常温常压下热导率通常小于0.020W/m.k,最低可至0.013W/m.k,在真空状态下可低至0.004W/m.k。同时,由于构成气凝胶骨架的颗粒尺寸为1~20nm,比可见光的波长要小,因此,它还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大多为半透明状态,如常规一步法常压干燥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透光率在55%左右。
目前民用的隔热采光玻璃系列中有真空玻璃、贴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多种,其中真空玻璃隔热效果最好,但由于真空通常会缓慢泄漏(即使无外力作用),而在外力作用下更易因破损漏气,且因真空玻璃在两层间均设有支撑架,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其整体的隔热效果有限,无法跟中间填充气凝胶的隔热采光玻璃相比拟,因此,通过进一步改进气凝胶制备技术,提高气凝胶透光率,从而用于制造高性能隔热采光玻璃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其应用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高透光率气凝胶的方法,用于制作隔热采光玻璃及太阳能集热器等。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a)按照体积份数比,将物料以硅源:溶剂:水=1:1:0.5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b)将步骤a)的混合物滴加盐酸溶液至PH为3~4,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0小时~2.5小时,制成了硅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硅溶胶与溶剂及N,N—二甲基甲酰胺按1:0.5~2:0.5~2的体积比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4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7.0~8.0后密封,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所得湿凝胶浸渍于50℃~60℃的老化液中,保温老化6~10hr,期间用新配制的老化液置换3~4次,取出后将湿凝胶置于超临界干燥装置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即得到完整的块状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
步骤a)中所述硅源为正硅酸甲酯或正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溶剂为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中的一种。
步骤b)中所述盐酸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8%。
步骤c)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0.2%~1%。
步骤d)中所述老化液配方为无水乙醇或按体积比无水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9:1所组成的老化液中的一种,其中后序干燥工艺用乙醇超临界干燥则采用无水乙醇老化液,而后序干燥工艺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则采用添加了六甲基二硅氮烷的无水乙醇作老化液。
步骤d)所述超临界干燥工艺中所用超临界介质为二氧化碳、无水乙醇中的一种。视所用超临界介质不同对应的超临界温度、压力依次分别为50℃~60℃,13~15MPa;260℃~270℃,7~8MPa。
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气凝胶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85%,导热系数不大于0.020W/m.k,密度为80~145kg/m3。制备该高透光率气凝胶的基本思路在于a、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法制备工艺,工艺简捷,有利于工业化放大。b、对溶胶进行稀释后再凝胶,从而降低气凝胶密度,提高孔隙率和光透过率。c、在凝胶过程中引入N,N—二甲基甲酰胺,它会与胶粒上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而吸附在胶粒上,减慢羟基的缩聚,从而使凝胶形成的骨架颗粒尺寸减小以及更加均匀,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光的反射和散射,从而提高透光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案例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添加剂,无水乙醇为老化液,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出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该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水=1:1:0.5的体积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3,加热至5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按以下体积比与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即溶胶: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1:0.5:0.5,搅拌均匀,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0.2%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7,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50℃无水乙醇中保温老化10小时,期间用无水乙醇置换3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乙醇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265℃,压力7.5MPa下超临界干燥,即得到完整的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为0.017W/m.k,密度为145kg/m3,透光率为86%(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正硅酸甲酯为硅源,无水甲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添加剂,无水乙醇为老化液,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出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该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甲酯:无水甲醇:水=1:1:0.5的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3.5,加热至55℃,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5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按以下体积比与无水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即溶胶:无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1:1.5:1,搅拌均匀,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0.5%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7.5,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60℃无水乙醇中保温老化6小时,期间用无水乙醇置换4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乙醇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270℃,压力8.0MPa下超临界干燥,即得到完整的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为0.018W/m.k,密度为120kg/m3,透光率为85%(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添加剂,老化液按无水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9:1的配比,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制备出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该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水=1:1:0.5的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4,加热至6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5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按以下体积比与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即溶胶: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1:2:2,搅拌均匀,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1%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8,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配比为无水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9:1的老化液中,保温老化8小时,期间用新配制的老化液置换3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二氧化碳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60℃,压力15MPa下超临界干燥,即得到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达到0.016W/m.k,密度为80kg/m3,透光率为87%(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对照例1:
本对照例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水=1:2.25:0.5的体积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3,加热至5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0.2%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6.5,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50℃无水乙醇中保温老化10小时,期间用无水乙醇置换3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乙醇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265℃,压力7.5MPa下超临界干燥,得到完整的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为0.018W/m.k,密度为148kg/m3,透光率为68%(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对照例2:
本对照例以正硅酸甲酯为硅源,无水甲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甲酯:无水甲醇:水=1:4:0.8的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3.5,加热至55℃,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5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0.5%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6.8,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55℃无水乙醇中,保温老化8小时,期间用无水乙醇置换3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乙醇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270℃,压力8.0MPa下超临界干燥,得到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为0.019W/m.k,密度为128kg/m3,透光率为71%(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对照例3:
本对照例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水为水解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为酸碱催化剂,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制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
制备方法如下:
a)在烧杯中按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水=1:6:1的比例依次加入上述物料,将烧杯置于带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8%的盐酸溶液至PH为4,加热至6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5小时,制成溶胶。
c)将步骤b)制成的溶胶加热至40℃,滴加浓度为1%的氢氧化纳溶液至PH为7.0,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d)将步骤c)制成的湿凝胶浸渍于配比为无水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9:1的老化液中,保温老化8小时,期间用新配制的老化液置换3次,取出老化后的凝胶,以二氧化碳为超临界干燥介质,在超临界温度60℃,压力15MPa下超临界干燥,得到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成的气凝胶颗粒常温导热系数达到0.016W/m.k,密度为85kg/m3,透光率为76%(厚度9mm时的测试值)。

Claims (7)

1.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一:按照体积份数比,将物料以硅源:溶剂:水=1:1:0.5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滴加盐酸溶液至PH为3~4,并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后密封,继续保温2.0小时~2.5小时,即制成了硅溶胶;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成的硅溶胶与溶剂及N,N—二甲基甲酰胺按1:0.5~2:0.5~2的体积比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4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7.0~8.0后密封,保温静置,直至形成湿凝胶;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湿凝胶浸渍于50℃~60℃的老化液中,保温老化6~10hr,期间用新配制的老化液置换3~4次,取出后将湿凝胶置于超临界干燥装置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即得到完整的块状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为正硅酸甲酯或正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溶剂为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0.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老化液配方为无水乙醇、或按体积比无水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9:1所组成的老化液中的一种;若采用无水乙醇老化液,则后序的超临界干燥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若采用添加了六甲基二硅氮烷的无水乙醇作老化液,则后序的超临界干燥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干燥工艺中所用超临界介质为二氧化碳、无水乙醇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干燥工艺中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压力视所用的介质不同而不同,介质为二氧化碳时,超临界温度、压力分别为50℃~60℃,13~15MPa;介质为乙醇时,超临界温度、压力分别为260℃~270℃,7~8MPa。
CN201710466265.4A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1176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6265.4A CN107117625A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6265.4A CN107117625A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7625A true CN107117625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1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6265.4A Pending CN107117625A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762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162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单的气凝胶采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12607743A (zh) * 2021-01-21 2021-04-06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绿色制备方法
CN113264532A (zh) * 2021-05-08 2021-08-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超疏水轻质透明高强SiO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3582187A (zh) * 2021-08-11 2021-11-02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539838A (zh) * 2022-01-25 2022-05-27 福建佰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醚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48465A1 (zh) * 2021-01-11 2022-07-1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凝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气凝胶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29A (zh) * 2009-09-29 2010-03-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常压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的方法
CN103130231A (zh) * 2011-11-25 2013-06-05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8912A (zh) * 2014-01-21 2014-05-28 合肥科斯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常压制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
KR20140120721A (ko) * 2013-04-04 2014-10-14 주식회사 아담스컴퍼니 실리카 에어로겔 분말 제조방법
CN104108720A (zh) * 2014-07-08 2014-10-22 同济大学 一种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29A (zh) * 2009-09-29 2010-03-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常压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的方法
CN103130231A (zh) * 2011-11-25 2013-06-05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20721A (ko) * 2013-04-04 2014-10-14 주식회사 아담스컴퍼니 실리카 에어로겔 분말 제조방법
CN103818912A (zh) * 2014-01-21 2014-05-28 合肥科斯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常压制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
CN104108720A (zh) * 2014-07-08 2014-10-22 同济大学 一种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162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单的气凝胶采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WO2022148465A1 (zh) * 2021-01-11 2022-07-1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凝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气凝胶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7743A (zh) * 2021-01-21 2021-04-06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绿色制备方法
CN113264532A (zh) * 2021-05-08 2021-08-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超疏水轻质透明高强SiO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3582187A (zh) * 2021-08-11 2021-11-02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82187B (zh) * 2021-08-11 2022-12-27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539838A (zh) * 2022-01-25 2022-05-27 福建佰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醚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7625A (zh) 一种高透光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1372337B (zh) 共前驱体法常压干燥制备透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
CN106629750A (zh) 一种透明二氧化硅块体气凝胶的常压制备方法
CN101503195B (zh) 一种制备疏水型SiO2气凝胶的方法
CN101985358B (zh) 一种快速制备碳-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方法
CN108689679B (zh) 一种耐高温梯度纤维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98996B (zh) 一种硅铝复合气凝胶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6867019A (zh) 一锅法制备SiO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03706342B (zh) 氨基杂化SiO2气凝胶材料及其应用
CN106495169A (zh) 一种憎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494A (zh) 一种气凝胶复合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7424B (zh) 一种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4108720B (zh) 一种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0548459B (zh) 一种块状纤维素-氧化铝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4528741B (zh) 一种有机改性纳米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1339B (zh) 一种纤维复合增韧SiO2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5003A (zh) 一种一步法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常压快速制备方法
CN106430219A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
CN101638237B (zh) 二氧化硅气凝胶快速制备方法
CN110255567A (zh) 轻质隔热降噪SiO2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Xia et al. Synthesi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 aerogels by rapid seed growth method
CN101613108B (zh) 一种二氧化硅超微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9020470A (zh) 一种常压干燥制备气凝胶复合保温毡的方法
CN108484097B (zh) 一种木质素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毡的制备方法
CN102198943B (zh) 一种低成本常压干燥制备不同接触角硅基气凝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