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6333B - 粘弹性伤口闭合敷料 - Google Patents
粘弹性伤口闭合敷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06333B CN107106333B CN201580069462.1A CN201580069462A CN107106333B CN 107106333 B CN107106333 B CN 107106333B CN 201580069462 A CN201580069462 A CN 201580069462A CN 107106333 B CN107106333 B CN 1071063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und closure
- closure dressing
- support
- skin
- ba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821 Contact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017 hydro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3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3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7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522 acrylic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40880 Skin irri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WERYXYBDKMZEQL-UHFFFAOYSA-N butane-1,4-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CO WERYXYBDKMZEQ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556 skin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1100000475 skin irrita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464 silicon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700198 Cav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45 anti-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416 exudates and transud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252 acrylic aci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ORSJDCBLAPZEQ-UHFFFAOYSA-N dicyclohexylmethane-4,4'-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O)CCC1CC1CCC(N=C=O)CC1 KORSJDCBLAPZ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897 ter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DXPPIEDUBFUSEZ-UHFFFAOYSA-N 6-methylheptyl prop-2-eno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C(=O)C=C DXPPIEDUBFUS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1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074 healthy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19 hom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64 polyurethane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0 scar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1 shape memor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OXQRTZXKQZDDN-UHFFFAOYSA-N 2-Ethylhexyl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C(=O)C=C GOXQRTZXKQZD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VKLGCDWSRXKNR-UHFFFAOYSA-N 6-methylheptyl prop-2-enoate;prop-2-e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O)C=C.CC(C)CCCCCOC(=O)C=C XVKLGCDWSRXKN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RPVXLWXLXDGHG-UHFFFAOYSA-N Acryl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O)C=C HRPVXLWXLXDG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99 Cavia porce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CERQOIWHTDAKMF-UHFFFAOYSA-M Meth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O CERQOIWHTDAKMF-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96 Polyurea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796 Wound contamin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2 acrylamide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298 alcoh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9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400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but-3-enoic acid;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CC=C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05 condensation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FZSMODLJJCVPP-UHFFFAOYSA-N dibenzothiazol-2-yl di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SC(SSC=3SC4=CC=CC=C4N=3)=NC2=C1 AFZSMODLJJCVP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disiloxane Chemical class [SiH3]O[SiH3]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13 fluor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1 fluor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51 gamma r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24 h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16 hydrocollo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59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4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5 kraft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4 metacrylic aci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08 moisture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YCWSUKQGVSGXJO-NTUHNPAUSA-N nifuroxazide Chemical group C1=CC(O)=CC=C1C(=O)N\N=C\C1=CC=C([N+]([O-])=O)O1 YCWSUKQGVSGXJO-NTUHNPAU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44 non-irritat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74 oint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978 per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67 polyester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93 poly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8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47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13 synthetic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59 synthet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Natural products C=1C=COC=1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30 thermomechan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93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663 wound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1—Non-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1008—Non-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61F13/01017—Non-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ynthetic, e.g. polymer bas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 A61F13/023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oclusive layer skin contacting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 A61F13/0236—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handling support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 A61F13/024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ound covering film layers without a fluid retention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skin contacting layer, e.g. air-vapor permeabil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1—Non-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1034—Non-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a property
- A61F13/01038—Flexibility, stretchability or elastici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粘弹性伤口闭合敷料。所述敷料可包括粘弹性背衬,所述粘弹性背衬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间区段,所述第一主表面被构造成在使用时面向皮肤,所述中间区段位于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末端之间。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还可包括皮肤接触粘合剂,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相邻位于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中间区段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可不含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所述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可恢复到以下程度:(i)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钟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40%;以及(ii)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7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包括粘弹性背衬的伤口闭合敷料、包括伤口闭合敷料的系统以及使用伤口闭合敷料例如以闭合伤口或保持伤口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闭合包括若干类型的技术,该技术包括缝线、缝钉、液体粘合剂和敷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一些现有的伤口闭合装置需要包括使用手指或镊子尽可能地接近皮肤边缘的施用过程。这样手动对合皮肤边缘需要一些技巧才能正确执行。
此外,一些现有的伤口闭合装置采用可在整个伤口上拉伸的弹性材料,并且弹性材料的回弹可用于伤口闭合。一些弹性伤口闭合装置可通过如下方式施用于皮肤:(i)将弹性材料的第一末端施用于伤口一侧上的皮肤,(ii)拉伸弹性材料,以及(iii)将弹性材料的第二末端施用于伤口的相对部位。然而,此类方法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实现适当地拉伸和施用弹性材料。其它弹性伤口闭合装置经过预拉伸并且由载体保持在预拉伸状态下。整个组件可随后被施用于皮肤,并且在组件被施用于皮肤之后,可移除载体以允许弹性材料反弹。此类组件可能笨重且难以作为一个整体施用于皮肤,并且还可能需要精确抓握和控制弹性材料及载体以确保弹性材料在期望的时间和期望的位置释放。
此外,一些现有的伤口闭合装置采用可“锁定”或“冻结”在拉伸构造中的形状记忆材料,例如通过将材料加热至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其拉伸,然后将其冷却至远低于其Tg的温度以将其“锁定”在相对稳定的拉伸构造中。在需要时,可将形状记忆材料加热至高于其Tg的温度以至少部分地恢复其未拉伸状态。此类装置需要将装置保持在期望的温度下(即,远低于其Tg)以保持拉伸构造,然后激活(例如,通过加热)材料以从其拉伸构造将其改变。即,此类伤口闭合装置可在无拉伸力的情况下施用于皮肤,但随后必须经激活或触发以主动将力施加至伤口。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提供包括粘弹性背衬的伤口闭合敷料,该粘弹性背衬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间区段,中间区段位于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其中第一主表面被构造成在使用时面向皮肤。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可恢复到以下程度:(i)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钟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40%,(ii)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70%。伤口闭合敷料还可包括皮肤接触粘合剂,该皮肤接触粘合剂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邻位于粘弹性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中间区段的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提供伤口闭合敷料套件,该伤口闭合敷料套件包括本公开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和本公开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第一伤口闭合敷料被预拉伸第一伸长百分比,第二伤口闭合敷料被预拉伸小于第一伸长百分比的第二伸长百分比。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提供伤口闭合敷料系统。此类系统可包括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和支撑组件,其中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伤口闭合敷料可联接到具有呈预拉伸构造的粘弹性背衬的支撑件,由此使得粘弹性背衬的预拉伸构造被保持直至伤口闭合敷料脱离支撑件。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提供包扎伤口的方法。此类方法可包括提供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使伤口闭合敷料与支撑组件脱离,以及从支撑件上取下伤口闭合敷料后,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
参考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侧正视图,该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包括伤口闭合敷料。
图2为图1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示出使用图1和图2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的方法,以示意性顶部透视图示出。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示意性侧正视图。
图5为图4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示意性侧正视图。
图7为图6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侧正视图。
图9为图8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侧向截面图,该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包括伤口闭合敷料。
图11为图10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示出使用图10和图11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的方法,以示意性侧向截面图示出。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侧向截面图,该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包括伤口闭合敷料。
图14为图13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示意性底部平面视图。
图15示出使用图13和图14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的方法,以示意性侧向截面图示出。
图16A为实施例中所用模拟伤口的摄影图像。
图16B-16C为实施例1的伤口闭合敷料被施用于模拟伤口(图16A)、施用后约60秒(图16B)以及施用后约3分钟(图16C)的摄影图像,如实施例中所述。
图17A和图17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皮肤刺激测试方法,将实施例6和比较例CE-3的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无毛豚鼠的健康皮肤后24小时的摄影图像。
图18A和图18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皮肤刺激测试方法,移除实施例6和比较例CE-3后豚鼠皮肤的摄影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整体涉及包括粘弹性背衬的伤口闭合敷料,粘弹性背衬可根据需要预拉伸,使用一个或多个支撑件在所需时间长度内保持预拉伸构造,从支撑件上取下,然后施用于皮肤(即,没有支撑件)。可将粘弹性背衬设计成使得背衬在室温和体表温度下均可弹性恢复,但背衬的粘性性质使其以期望的速度恢复(即,相比于弹性材料慢慢恢复)。
因此,本公开的拉伸粘弹性背衬可在拉伸状态下轻松抓握,无需向背衬施用任何力以保持拉伸状态。这样,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或其一部分)可在制造过程中预拉伸受控的量(例如,预拉伸至受控的距离),然后在预拉伸状态下存放和运输。在使用时,伤口闭合敷料可施用于伤口,无需使用者向敷料(即,背衬)施加拉伸力。一旦施用,背衬就在一定时间内恢复粘弹性以向伤口施加闭合力。
此外,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粘弹性背衬可以允许在制造型环境下完成拉伸,制造环境比临床环境能够实现更好的控制。例如,在手动拉伸不精确的情况下,可精确控制总体伸长百分比。此外,当手动拉伸材料时,可形成不均一的拉伸外形。
因此,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能够使经验不足的使用者或护理人员安全有效地施用伤口闭合敷料,因为敷料以预拉伸构造提供,并且在施用在整个伤口部位上的过程中操作简单且不发生明显的恢复。
定义
术语“一个”、“一种”和“该”、“所述”可互换使用,“至少一个(种)”意指所述要素中的一个(种)或多个(种)。
术语“和/或”意指任一者或两者。例如,“A和/或B”意指仅A、仅B或A和B两者。
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变型形式意在涵盖其后所列出的项目和它们的等同形式以及附加的项目。
除非指明或另外限定,否则术语“支撑”和“联接”及其变型形式按广义使用,并且涵盖直接和间接支撑和联接两种情况。
术语“聚合物”和“聚合物材料”是指由一种单体制得的材料(例如均聚物)或是指由两种或更多种单体制得的材料(例如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两者。同样,术语“聚合”是指制造聚合物材料的工艺,聚合物材料可为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术语“共聚物”和“共聚材料”是指由至少两种单体制得的聚合物材料。
术语“室温”和“环境温度”可以互换使用,意指22℃至27℃范围内的温度。
术语“柔性”可以一般地用来指可悬垂的材料。也就是说,在环境条件下,一片5cm×15cm的材料竖直(长端朝上)保持时在其自重作用下折叠,使其相对端落到或低于保持器。术语“刚性”可以一般地用来指基本不可悬垂的材料。也就是说,在环境条件下,一片5cm×15cm的材料竖直(长端朝上)保持时成直立状态,很少或没有挠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刚性材料可显示出小于20度的偏离垂直方向的挠曲。“半刚性”材料可为那些表现出大于20度的挠曲而其另一端不落到保持器以下的材料。
术语“吸收剂”是指能够吸收流体尤其是体液的材料,特别是吸收中等至大量体液,同时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即,充分保持完整,使得其例如可以起到伤口愈合敷料水分吸收剂的作用),并且优选地保持其透明性。
短语“伤口闭合”一般用于指施加必要的力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和/或保持伤口闭合。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可在整个伤口上施加力以执行使分离的两个皮肤边缘对合的操作,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可代替地或另外在整个伤口上施加力以保持或维持至少部分对合的两个皮肤边缘朝向彼此或联接在一起。
术语“透明的”及其变型形式用于指这样的材料,该材料在施用于患者(例如,施用于伤口部位处)时,材料下方的区域可透过材料充分可视化以允许医疗保健工作人员目视检查或观察该区域(例如,伤口)。
图1至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和伤口闭合敷料102。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包括伤口闭合敷料102和支撑组件104,伤口闭合敷料102联接到支撑组件104以保持预拉伸构造,如下文更详细所述。图3还示出使用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将伤口闭合敷料102施用于皮肤的方法。
如图1所示,伤口闭合敷料102可包括粘弹性背衬106,该粘弹性背衬具有第一主表面107和第二主表面109,第一主表面107被构造成在使用时面向皮肤,第二主表面109被构造成在使用时背对皮肤且与第一主表面107相背。粘弹性背衬106还可包括第一(纵向)末端110、与第一末端110相对的第二(纵向)末端112以及(纵向)位于第一末端110与第二末端112之间的中间区段114。
如图1和图2所示,伤口闭合敷料102(或背衬106)可包括纵向(或应变或伤口闭合)轴线A,因此,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对于纵向轴线处于背衬106的相对两端上。然而,粘弹性背衬106不必沿纵向轴线A伸长或沿纵向轴线A具有其最大尺寸。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可为圆形或正方形,但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的布置方式可至少部分地限定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纵向轴线A。
伤口闭合敷料102可被构造成可移除地固定到与伤口部位相邻的皮肤(即,在伤口部位相对侧中的任一侧,由此使得敷料102的中间区段114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以防止伤口受到内生和/或外生应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至少中间区段114可为透明的,由此使得在伤口闭合敷料102附着到皮肤并且中间区段114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时,可透过粘弹性背衬106(例如,透过中间区段114)使伤口可视化。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使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纵向轴线A取向为相对于伤口沿其伸长的轴线基本上垂直而将伤口闭合敷料102附着到伤口附近的皮肤。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伤口可能沿轴线延伸并且可能在沿该轴线的某处具有最宽间隙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伤口闭合敷料102可附着到皮肤上伤口的任一侧,具体地讲是附着到伤口最宽部分的任一侧,并且被布置为使得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纵向轴线取向为相对于伤口轴线基本上垂直,以便向伤口的最宽部分提供伤口闭合力。
此外,在切口或伤口较长或不直的情况下,可沿循切口或伤口的轮廓施用一系列较小的伤口闭合敷料102。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每个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纵向轴线A取向成在伤口的特定位置处相对于伤口轴线基本上垂直。
如图1和图3所示,伤口闭合敷料102还可包括皮肤接触粘合剂116,该皮肤接触粘合剂与至少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邻位于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一主表面107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可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114可在其第一主表面107上包括图案化(例如,图案化涂覆)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由此使得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大部分仍然包括大量没有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开放区域。在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大部分不含存在于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上的相同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114可包括不同的粘合剂(例如,皮肤接触粘合剂),例如,侵蚀性小于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粘合剂。
可用于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中的各种皮肤接触粘合剂的示例在下文“粘合剂”部分中更详细地描述。
在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的区域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不必与第一主表面107共延。相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可为不连续的(例如,图案化的),可并不完全一直延伸至背衬106的边缘或周边,可具有其它合适的构造,或为它们的组合。
背衬106的第一末端110包括位于第一主表面1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可被构造成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116被固定(即,附着)到伤口部位一侧的皮肤,背衬的第二末端112也包括位于第一主表面1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可被构造成被固定(即,附着)到与第一末端相对的伤口部位一侧的皮肤。位于第一末端110与第二末端112之间的中间区段114可被构造成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即,上面,相对于伤口部位呈重叠关系),但优选地不附着到伤口部位(即,当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附着到伤口部位的相对侧的皮肤时)。
本发明人发现,当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例如,相对高强度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被放置成接触伤口边缘时,伤口边缘即变得锚固到粘弹性背衬106,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随后桥接两个伤口边缘之间的间隙。为了完全闭合伤口,桥接伤口间隙的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需要整个消失,而单独通过拉伸收缩无法实现这一点。相反,在实施过程中,伤口间隙部分闭合但决不完全闭合。相比之下,当中间区段114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时,伤口边缘未锚固到粘弹性背衬106上的特定点。因此,在拉伸收缩过程中,第一末端110与第二末端112之间分离的减小可超出伤口间隙的宽度,并且伤口可完全闭合。
如上所述,粘弹性背衬106能够在释放其预拉伸构造时即从支撑件120上取下伤口闭合敷料102时缓慢恢复(例如,相比于弹性背衬),因此特别有用。这样的缓慢恢复便于抓握伤口闭合敷料102,并且可允许足够长的时间来相对于伤口适当地定位伤口闭合敷料102并将其附着到伤口周围的皮肤,而伤口闭合敷料102基本上不回弹。
粘弹性背衬106可在其拉伸变形后从其完全松弛状态弹性地恢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不存在约束或施加力的情况下将粘弹性背衬的温度升高到至少40℃,从而使其达到完全松弛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粘弹性背衬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其特征可在于在室温下48小时后恢复(即,沿着纵向轴线A)其形变率的至少70%。换句话讲,在恢复其初始的50%伸长率的70%后,粘弹性背衬106的总体伸长率将为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特征可在于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室温下10秒(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的可用时间量)后恢复(即,沿应变轴线)其形变率的不超过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3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特征还可在于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室温下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8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8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9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9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恢复其形变率的1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施用于与背衬106的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邻位于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一主表面107(例如,通过涂覆或其它合适的粘合剂施用方式),然后可拉紧位于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部分之间的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以实现期望的预拉伸构造。背衬106(具体地讲是中间区段114)的应变可包括加热背衬106至有利于均匀拉伸的期望温度。
粘弹性背衬106可由满足本公开限制的各种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脲、聚醚、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烯烃、聚氯乙烯以及它们的组合。
为了提供期望的粘弹性,粘弹性背衬106可具有接近环境温度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介于20℃和50℃之间,或介于25℃和45℃之间,或介于30℃和45℃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被定义为动态力学分析测试中正切增量信号的峰的温度。
此外,为了提供期望的恢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可具有稳定的橡胶平台期模量。例如,拉伸模量可为在80℃下大于1MPa,或在100℃下大于1MPa,或在130℃下大于1MPa。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可溶聚合物在合适的溶剂(例如,加热的四氢呋喃)提取来进行测量时,粘弹性背衬106可具有大于25%、或大于50%、或大于80%的凝胶含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包括穿孔或其它切口来修改粘弹性背衬106的至少一部分以改善透气性。
如上所述,粘弹性背衬106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预拉伸(即,取向)或呈预拉伸(或取向)构造或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仅预拉伸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即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部分。这在图1至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将中间区段114显示为颈缩的背衬106的仅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包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背衬106的部分(例如,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被拉伸并且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116附着到皮肤,则在背衬106收缩时背衬106可拉动皮肤。如果背衬106在其附着到皮肤时收缩过强,可在较小区域上的皮肤中形成反向力,从而可能导致在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区域中的敷料102下方的皮肤中形成张力性气泡。通过仅拉伸中间区段114(即,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部分),可减少或消除此类潜在缺点。此外,通过仅拉伸中间区段114,还可增强伤口闭合敷料102与支撑组件104的至少一部分的粘附力。
可将粘弹性背衬106(具体地讲是中间区段114)预拉伸至任何期望的伸长百分比,以实现伤口闭合敷料102的期望结果。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粘弹性背衬106(具体地讲是中间区段114)预拉伸(即,拉紧)到至少1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2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3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4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5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6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7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8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90%伸长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100%伸长率。如下文所详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可施用于伤口(例如,以提供基本的伤口闭合力),并且本公开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可在移除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后施用于同一伤口(例如,以施用较小的闭合力,但保持伤口闭合)。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可变形为某一伸长百分比,该伸长百分比大于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变形的伸长百分比。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和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的伸长百分比可针对期望的伤口闭合力和具体应用具体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测试粘弹性背衬106或其一部分(例如,中间区段114),以查看其是否经过预拉伸或呈预拉伸构造。例如,如果首先从任何包装或支撑件中取出伤口闭合敷料102后,粘弹性背衬106(或其一部分,诸如中间区段114)在30℃下24小时后长度改变(即,收缩)至少10%,则它已被预拉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114与粘弹性背衬106的末端110和末端112之间可能存在重叠。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可被定义为端部,其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末端和中间区段114可被定义为大部分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粘弹性背衬106的部分。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背衬106的取向(拉伸)可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中。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背衬106可包括(即,从预拉伸状态)延伸超过中间区段114并且延伸到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中一者或两者中的一些取向,由此使得该取向与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换句话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可存在于延伸到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中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此类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114仍可被描述为在其第一主表面107的大部分区域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超过50%的区域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6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7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75%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8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85%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5%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可被描述为“基本上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指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75%的区域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1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8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85%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0%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5%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至少80%未被取向(拉伸),即,根据上述测试在释放时未收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至少85%未被取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9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114可受限于粘弹性背衬106的总长度的某一部分。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沿纵向轴线A的长度不大于粘弹性背衬106的总长度的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大于粘弹性背衬106的总长度的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将伤口闭合敷料102保持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例如,保持在约5℃的温度下),使伤口闭合敷料102保持为预拉伸构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组件,诸如图1至图3的支撑组件104,可用于例如在制造、包装、存放和/或抓握过程中使伤口闭合敷料102保持为预拉伸构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组件104可包括支撑件120,该支撑件可比粘弹性背衬106更具刚性,并且伤口闭合敷料102在呈其预拉伸构造时可联接到该支撑件以在所需时间长度内保持或基本上保持预拉伸构造。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弹性背衬106可为柔性的(即,刚性小于支撑件120),并且支撑件120可为至少半刚性或刚性的(即,比粘弹性背衬106更具刚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可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116联接到支撑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可包括第一主表面125和第二主表面127,伤口闭合敷料102可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116联接到第一主表面125,并且第二主表面127与第一主表面125相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即支撑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的至少一部分,可用于取代剥离衬件并且可向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提供剥离特性以有利于在需要时从支撑件120上移除伤口闭合敷料102。然而,支撑件120的剥离特性可被构造成使得第一主表面125(或其一部分)还为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提供足够的粘附力,以保持粘弹性背衬106(或至少其中间区段114)呈预拉伸构造,而在使用之前不允许背衬106显著收缩。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可调整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与支撑件120之间的粘附力(以及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与粘弹性背衬106之间的粘附力),从而提供这种平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例如根据下文实施例所述的180°剥离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时,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与支撑件120之间的平均剥离强度可为至少1.0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1.2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1.4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与支撑件120之间的平均剥离强度可不大于4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大于3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大于2N/c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整个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可附着到支撑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如图1和图3所示。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剥离衬件,这些剥离衬件定位在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例如,定位在第一末端110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和/或定位在第二末端112的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116的覆盖部分将不附着到支撑件120并且可通过允许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未附着部分用作突片而有利于伤口闭合敷料102和支撑件120脱离。
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组件104还可包括外包裹物122。外包裹物122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为一种方式,其还将伤口闭合敷料102联接到支撑件120并且还支撑呈预拉伸状态的伤口闭合敷料102。如图1和图3所示,外包裹物122还可被构造成定位在伤口闭合敷料102和支撑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上方或周围。例如,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包括可联接(例如,附着)到支撑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即,与伤口闭合敷料102相对)的第一末端,然后可将其尺寸设计成包裹支撑件120和伤口闭合敷料102的一侧或边缘,该包裹过程向下沿着伤口闭合敷料102(例如,沿着纵向轴线A,如与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二主表面109相邻),然后向下包围支撑件120和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相对侧或边缘,然后向下沿着支撑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最后重叠与支撑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相邻的外包裹物122的第一末端,任选地形成有利于移除的突片128。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可将外包裹物122的尺寸设计成使得伤口闭合敷料102和支撑件120的边缘或周边悬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外包裹物122之外或取代外包裹物122,伤口闭合敷料102还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联接到支撑件120。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组件1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下文参照图8和图9更详细地描述了采用紧固件的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的一个示例。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可包括采用多于一个伤口闭合敷料102的伤口闭合敷料套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此类套件可包括已预拉伸第一量(即,第一伸长百分比)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或包括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以及已预拉伸第二量(即,第二伸长百分比)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或包括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其中第一量大于第二量。
例如,第一预拉伸量可被构造成将足够的力施加到与伤口部位相邻的皮肤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例如,在前1至3天施加到伤口),第二预拉伸量可被构造成将足够的力施加到皮肤以保持伤口闭合例如以减少瘢痕形成。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使用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之后,可将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施用于伤口。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和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不必相同,而是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和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可联接到相同的支撑组件104,但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一伤口闭合敷料102可联接到第一支撑组件104,第二伤口闭合敷料102可联接到不同于第一支撑组件104的第二支撑组件10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可由各种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材料、纤维素材料(如硬纸板或木材)、玻璃、金属、其它具有适当刚性的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可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供足够的刚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的厚度可大于0.1m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于0.2m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于0.5m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可由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其共聚物的聚烯烃片材制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20可由例如经过表面处理的硬纸板片材制成以提供上述释放特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由各种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压敏粘合剂膜或条带、涂覆有热熔性粘合剂的膜或条带、涂覆有可固化粘合剂的条带、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附着到支撑件120和粘弹性背衬106。外包裹物122与支撑件120和粘弹性背衬106的粘附可被设计成提供的粘附强度足够高以支撑呈预拉伸状态的伤口闭合敷料102,但粘附强度也足够低以允许从伤口闭合敷料102移除外包裹物122而不致使敷料102变形或损坏。在一些情况下,外包裹物122可包括有机硅压敏粘合剂。在一些情况下,外包裹物122可包括涂覆有乙烯-乙酸乙烯酯或热熔性粘合剂的纸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还可包括一种或多种载体,载体可联接到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二主表面109并且可在抓握和施用伤口闭合敷料102的过程中向背衬106(例如,向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提供稳定性。下文参照图10至图15更详细地描述了采用载体的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的实施方案的示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102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被定位成可吸收流体(例如,伤口流出物)和/或抑制伤口污染的吸收层。此类吸收层例如可联接到被构造成被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的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下文参照图4至图7更详细地描述了采用此类吸收层的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示例。
现在将参照图3描述包扎或闭合伤口的方法,该图示出使用图1和图2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的方法150。
如图3所示,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可设置有联接到呈预拉伸构造的支撑组件104的伤口闭合敷料102。具体地讲,粘弹性背衬106的中间区段114提供于预拉伸构造中,并且该预拉伸构造由支撑组件104保持。
然后,伤口闭合敷料102可脱离支撑组件104。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可从伤口闭合敷料102和支撑件120上移除外包裹物122。移除外包裹物122之后,粘弹性背衬106能够开始从其预拉伸构造至少轻微地恢复。然而,如图所示,在移除外包裹物122之后,伤口闭合敷料102仍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保持附着到支撑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即,将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附着到支撑件120)。因此,可调整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与支撑件120之间的粘附力以最大程度减小粘弹性背衬106的恢复率,同时粘弹性背衬106仍附着到支撑件120。
另外,如图3所示,可随后通过从支撑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上剥离皮肤接触粘合剂116,从支撑件120上移除伤口闭合敷料102(可另外包括一个或多个吸收层、载体等)。可从支撑件120上顺序移除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由于粘弹性背衬106具有粘弹性,在移除支撑件120之后,粘弹性背衬106不立即从其预拉伸伸长状态恢复,这样使用者有时间恰当地施用伤口闭合敷料102。
可随后将伤口闭合敷料102(即,皮肤接触粘合剂116)施用于皮肤S。具体地讲,可将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一末端110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一侧相邻的皮肤S,并且可将粘弹性背衬106的第二末端112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二侧相邻的皮肤S,该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由此使得中间区段114被定位在伤口部位W上方(即,两者呈重叠关系),但不附着到伤口部位W,如图3的第四步所示。
伤口闭合敷料102,具体地讲是粘弹性背衬106,更具体地讲是预拉伸的中间区段114,可随后至少部分地恢复其形变,同时伤口闭合敷料102保持附着到皮肤S,由此使得伤口闭合敷料102将力施加在皮肤S上,如图3中所示的第五步所示,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伤口闭合。
现在将参照图4至图7描述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的另外示例性实施方案。图4至图7示出本公开的各种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图4至图7的伤口闭合敷料共享与上文参照图1至图3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102相同的元件、特征结构和功能中的许多。参考以上图1至图3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说明图4至图7所示实施方案的特征结构和元件(以及这些特征结构和元件的替代形式)。上文参考图1至图3所述的特征结构中的任何者可应用于图4至图7的实施方案,反之亦然。
图4和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202。伤口闭合敷料2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207、第二主表面209、第一末端210、第二末端212和中间区段214的粘弹性背衬206;以及位于粘弹性背衬206的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的第一主表面2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216。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206在图4和图5中示出,其中中间区段214呈预拉伸构造。
图4和图5的伤口闭合敷料202与图1至图3的伤口闭合敷料102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伤口闭合敷料202包括吸收层230。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联接到中间区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得吸收层230可在伤口闭合敷料202附着到皮肤时被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此类吸收层230可被构造成吸收流体(例如,伤口流出物),并且还可至少部分地保护伤口部位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以杜绝微生物污染和/或碎屑。可在中间区段214被预拉伸之前或之后,将吸收层230施用于中间区段214。
一般来讲,至少出于上文针对保持中间区段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概述的原因,吸收层230不具有高的粘附强度。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包括潜在粘合剂材料,该粘合剂材料最初不具有超强粘附力,但随后可由于光暴露、空气暴露、湿气、其它合适的刺激或它们的组合而被触发以具有增加的粘附力。或者,吸收层230可具有低的粘附强度,但可保留密封伤口避免污染和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包括以商品名3MTMTEGADERMTM购自3M公司(3M Company)的透明吸收材料。在此类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202除具有伤口闭合作用以外,还可用于为3MTM TEGADERMTM透明吸收材料提供覆盖物。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包括水凝胶,诸如压敏粘合剂水凝胶(例如,有机硅压敏粘合剂水凝胶)。吸收层材料和特征结构的其它示例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并且可用于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中的任何者中。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基本上与中间区段214同延,然而,并非必须如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仅施用于中间区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一部分(例如,涂覆于其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在中间区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至少一部分上被图案化,由此使得中间区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该部分保持暴露,而吸收层230仍可提供密封。
如图4示意性地示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的厚度可约等于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216的厚度。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薄于或厚于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21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可为透明的,由此使得在伤口闭合敷料202附着到皮肤并且中间区段214被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时,可透过中间区段214使伤口可视化。在吸收层230覆盖中间区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大部分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层230的透明度尤其有用,如图5所示。
虽然所示的吸收层230为施用于中间区段214的单个连续层,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214可代替地包括两个重叠和交错的吸收层230。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214可包括:(i)第一吸收层230,该第一吸收层具有联接到中间区段214的第一纵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联接到中间区段214)的第二相对纵向末端;以及(ii)第二吸收层230,该第二吸收层具有联接到中间区段214的第一纵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联接到中间区段214)的第二相对纵向末端。吸收层230的自由端可彼此重叠,由此使得它们可在背衬206(例如,中间区段214)被拉伸(可能拉伸至其不再重叠的位置处)时相对于彼此滑动,并且可在背衬206恢复时相对于彼此滑回。
图6和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302。伤口闭合敷料3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307、第二主表面309、第一末端310、第二末端312和中间区段314的粘弹性背衬306;以及位于粘弹性背衬306的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的第一主表面3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316。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306在图6和图7中示出,其中中间区段314呈预拉伸构造。
图6和图7的伤口闭合敷料302与图1至图3的伤口闭合敷料102以及图4和图5的伤口闭合敷料202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伤口闭合敷料302包括两个周边吸收层330,这两个层位于中间区段314的相邻侧或侧向边缘,例如大致沿伤口闭合敷料302的纵向轴线A'延伸的侧向边缘,并且与纵向轴线A'间隔一定距离。此类吸收层330可包括上文参照图4和图5的吸收层230所述的特征结构和元件中的任何者和/或下文“吸收层”部分所述的特征结构和元件中的任何者。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330可联接到中间区段314的第一主表面307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得吸收层330可在伤口闭合敷料302附着到皮肤时被定位成邻近伤口部位。通过将吸收层330定位成朝向中间区段314的侧向侧,中间区段314的第一主表面307的中间部分(例如,大部分)可保持暴露于伤口部位。此外,虽然吸收层330可为透明的,但可能并非必须如此,尤其是在中间区段314的大部分保持暴露的实施方案中,由此使得仍可通过中间区段314观察伤口部位。
侧向或周边定位的吸收层330仍可提供吸收流体和/或密封伤口部位免受环境影响(例如,污染和/或碎屑)的功能,但保持中间区段314的相当大部分与伤口间隔开并且不含粘合剂,以免抑制有效的伤口闭合。
如图6示意性地示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330的厚度可大于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316的厚度。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316相比,吸收层330的厚度可更小或相同。
虽然所示的吸收层330为施用于中间区段314的每个侧向侧的单个连续层,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314的每个侧向侧包括两个重叠和交错的吸收层330。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区段314的每个侧向侧可包括:(i)第一吸收层330,该第一吸收层具有联接到中间区段314的第一纵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联接到中间区段314)的第二相对纵向末端;以及(ii)第二吸收层330,该第二吸收层具有联接到中间区段314的第一纵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联接到中间区段314)的第二相对纵向末端。吸收层330的自由端可彼此重叠,由此使得它们可在背衬306(例如,中间区段314)被拉伸(可能拉伸至其不再重叠的位置处)时相对于彼此滑动,并且可在背衬306恢复时相对于彼此滑回。
本公开的一些伤口闭合敷料可采用图4和图5的吸收层230与图6和图7的吸收层330的组合。
现在将参照图8至图15描述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和伤口闭合敷料的另外示例性实施方案。图8至图15示出本公开的各种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图8至图15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共享与上文参照图1至图3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相同的元件、特征结构和功能中的许多者。参考以上图1至图3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说明图8至图15所示实施方案的特征结构和元件(以及这些特征结构和元件的替代形式)。上文参考图1至图3所述的特征结构中的任何者可应用于图8至图15的实施方案,反之亦然。此外,图1至图7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特征结构中的任何者可用于图8至图15的伤口闭合敷料和伤口闭合敷料系统中,包括图4至图7的伤口闭合敷料。
图8和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400和伤口闭合敷料402。伤口闭合敷料系统400包括伤口闭合敷料402和支撑组件404。伤口闭合敷料4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407、第二主表面409、第一末端410、第二末端412和中间区段414的粘弹性背衬406;以及位于粘弹性背衬406的第一末端410和第二末端412的第一主表面4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416。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406在图8和图9中示出,其中中间区段414呈预拉伸构造。
如图所示,支撑组件404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425和第二主表面427的支撑件420,伤口闭合敷料402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416附着到支撑件420的第一主表面425以保持伤口闭合敷料402(即,粘弹性背衬406的中间区段414)呈预拉伸构造。
图1至图3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400和伤口闭合敷料系统100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支撑组件404不包括外包裹物。相反,支撑组件404包括一个或多个被定位成进一步将粘弹性背衬406的至少一部分联接到支撑件420的紧固件432。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406包括纵向延伸超出第一末端410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纵向延伸超出第二末端412的第二延伸部436。因此,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432固定到支撑件420,且不损坏或实际上损坏背衬406或伤口闭合敷料402的任何可用部分。
在图8和图9的实施方案中,示出的粘弹性背衬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416,这可有利于将背衬406的可用部分与紧固件432分开。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416可存在于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上。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背衬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可包括一条或多条打孔线438,其可取向成相对于伤口闭合敷料402的纵向轴线A″基本上横向或侧向(即,基本上垂直)。具体地讲,每条打孔线438可存在于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并且相对于紧固件432位于内部。
在图8和图9示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个包括两条打孔线438。因此,在需要时,通过首先撕开位于打孔线438之间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个的部分,然后从支撑件420的第一主表面425上剥离皮肤接触粘合剂416,可将伤口闭合敷料402从支撑组件404上移除。或者,如果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个仅包括一条打孔线438,则通过沿打孔线438撕开可使背衬406脱离紧固件432。
所示的支撑组件404的紧固件432为包括一系列沿背衬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个的订书钉。然而,紧固件432可包括各种紧固件中的任一种,包括但不限于订书钉、缝针、钉状物、螺钉、铆钉、两脚钉、压褶、夹钳、钩环型紧固件、焊接(例如,声波(例如,超声波)焊接)、热粘合或密封、其它合适的紧固件或它们的组合。
图10至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和伤口闭合敷料502。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包括伤口闭合敷料502和支撑组件504。图12还示出使用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将伤口闭合敷料502施用于皮肤的方法。
伤口闭合敷料5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507、第二主表面509、第一末端510、第二末端512和中间区段514的粘弹性背衬506;以及位于粘弹性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第一主表面5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516。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506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其中中间区段514呈预拉伸构造。
如图所示,支撑组件504包括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第一支撑件520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506的第一主表面507,第二支撑件540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506的至少中间区段514的至少第二主表面509。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还可被构造成联接在一起。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超过伤口闭合敷料502的边缘或周边(见图11),由此使得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可联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可一体地形成(例如,通过活动铰链),并且可代替地称为支撑件的第一部分520和第二部分540。
类似于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第一支撑件520可具有第一主表面525和第二主表面527,伤口闭合敷料502可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516附着到支撑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因此,上文参照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所述的特征结构中的任何者可应用于图10至图12的第一支撑件520。
此外,第二支撑件540可应用于背衬506的第二主表面509,具体地讲是应用于任何预拉伸部分(例如,如图所示的中间区段514)上方,以进一步协助保持伤口闭合敷料502(即,粘弹性背衬506的中间区段414)呈预拉伸构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540可由各种材料中的任一种形成,包括但不限于上文参照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所述的材料、或上文参照图1至图3的外包裹物122所述的材料、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可由相同材料形成。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40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520可为半刚性或刚性的,第二支撑件540可为柔性的,由此使得第一支撑件520比第二支撑件540更具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0至图11所示,第二支撑件540可包括具有背衬542和压敏粘合剂544的条带,压敏粘合剂可被构造成附着到背衬506的至少中间区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并且进一步附着到第一支撑件520的至少第一主表面525(见图11)。因此,背衬506的第二主表面509(或其一部分)可被构造成向第二支撑件540的压敏粘合剂544提供剥离特性。压敏粘合剂544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支撑粘合剂”。各种粘合剂可用作支撑粘合剂,如下文“粘合剂”部分更详细所述。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540可延伸超过第一支撑件520的边缘或周边以形成可有利于移除第二支撑件540的突片545。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502还可包括剥离衬件548,其被定位为覆盖成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516的一部分(例如,外部部分),由此使得由剥离衬件548覆盖的皮肤接触粘合剂516的该部分不附着到第一支撑件520并且可形成突片以有利于从第一支撑件520上移除伤口闭合敷料502。下文更详细描述了可采用的剥离衬件的示例和特征结构。
另外,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伤口闭合敷料5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载体(或框架)552,其可比粘弹性背衬506更具刚性并且可有助于施用伤口闭合敷料502,即,不起皱。下文更详细描述了有关可用于本公开伤口闭合敷料的载体的更多详情。
以举例的方式,伤口闭合敷料502包括第一载体552'和第二载体552″,第一载体552'联接到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的第二主表面509,第二载体552″联接到背衬506的第二末端512的第二主表面509。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载体552'和第二载体552″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延伸超过背衬506的边缘或周边以形成突片,在例如将伤口闭合敷料502施用于皮肤之后可抓握该突片以有利于移除载体552'和552″。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支撑件540可被构造成联接到中间区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并且位于第一载体552'与第二载体552″之间。
现在将参照图12描述包扎或闭合伤口的方法,该图示出使用图10和图11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的方法550。
如图12所示,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可设置有联接到呈预拉伸构造的支撑组件504的伤口闭合敷料502。具体地讲,粘弹性背衬506的中间区段514提供于预拉伸构造中,并且该预拉伸构造由支撑组件504保持。
然后,伤口闭合敷料502可脱离支撑组件504。具体地讲,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件540可从伤口闭合敷料502和第一支撑件520上移除(例如,通过抓握突片545(见图11)并从中间区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剥离第二支撑件540)。在移除第二支撑件540之后,粘弹性背衬506能够开始从其预拉伸构造至少轻微地恢复。然而,在移除外第二支撑件540之后,伤口闭合敷料502仍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516保持附着到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即,将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附着到未由剥离衬件548覆盖的第一支撑件520)。因此,可调整皮肤接触粘合剂516与第一支撑件520之间的粘附力以最大程度减小粘弹性背衬506的恢复率,同时粘弹性背衬506仍附着到第一支撑件520。
另外,如图12所示,然后可通过从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剥离皮肤接触粘合剂516而将伤口闭合敷料502(仍包括第一载体552'和第二载体552″以及剥离衬件548)从第一支撑件520上移除(见图12的方法550中所示的第二步)。可从第一支撑件520上顺序移除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由于粘弹性背衬506的粘弹性特性,在移除第一支撑件520之后,粘弹性背衬506不立即从其预拉伸伸长状态恢复,这样使用者有时间恰当地施用伤口闭合敷料502。
可随后将伤口闭合敷料502(即,未由剥离衬件548覆盖的皮肤接触粘合剂516)施用于皮肤S。具体地讲,可将粘弹性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一侧相邻的皮肤S,并且可将粘弹性背衬506的第二末端512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二侧相邻的皮肤S,该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由此使得中间区段514被定位在伤口部位W上方(即,两者处于重叠关系),但不附着到伤口部位W,如图12的第三步所示。第一载体552'和第二载体552″可有利于施用更柔韧(或脆弱)的背衬506而不致使背衬506在施用时起皱。在根据需要将伤口闭合敷料502施用于皮肤S之后,可从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第二主表面509上移除第一载体552'和第二载体552″。
如图12的第四步所示,可随后从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最外侧部分移除剥离衬件548,以将背衬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皮肤接触粘合剂516完全附着到皮肤S。
伤口闭合敷料502,具体地讲是粘弹性背衬506,更具体地讲是预拉伸中间区段514,可随后被允许至少部分地恢复其形变,同时伤口闭合敷料502保持附着到皮肤S,由此使得伤口闭合敷料502将力施加在皮肤S上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伤口闭合,如图12的第五步所示。
图13至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和伤口闭合敷料602。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包括伤口闭合敷料602和支撑组件604。图14示出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的底部平面视图,图15还示出使用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将伤口闭合敷料602施用于皮肤的方法。
伤口闭合敷料6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607、第二主表面609、第一末端610、第二末端612和中间区段614的粘弹性背衬606;以及位于粘弹性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的第一主表面607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616。以举例的方式,粘弹性背衬606在图13至图15中示出,其中中间区段614呈预拉伸构造。
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类似于图10至图12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500,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因此,参考以上图10至图12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说明图8至图15所示实施方案的特征结构和元件(以及这些特征结构和元件的替代形式)。
如图所示,支撑组件604包括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第一支撑件620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606的第一主表面607,第二支撑件640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606的至少中间区段614的至少第二主表面609。在图13至图15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540联接到背衬606的整个第二主表面609,从而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载体652或至少部分地由该载体限定,如下文所述。
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还可被构造成联接在一起。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超过伤口闭合敷料602的边缘或周边(见图14),由此使得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可联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可一体地形成(例如,通过活动铰链),并且可代替地称为支撑件的第一部分620和第二部分640。
与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和图10至图12的第一支撑件520不同,第一支撑件620不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616联接到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相反,第一支撑件620可具有第一主表面625和与第一主表面625相背的第二主表面627,并且第一支撑件620的第一主表面625可联接(例如,附着或卷绕)到中间区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因此,第一支撑件620也不向皮肤接触粘合剂616提供剥离特性,伤口闭合敷料602还包括剥离衬件648,该剥离衬件被定位成覆盖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616直至伤口闭合敷料602被施用于皮肤。
类似于图10至图12的伤口闭合敷料502,伤口闭合敷料602还可包括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因此,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640可联接(例如,附着)到中间区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另外,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中的至少一者可延伸超过背衬606的边缘或周边以形成突片,可抓握该突片以有利于使支撑组件604脱离伤口闭合敷料602和/或有利于将伤口闭合敷料602施用于皮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可由上文参照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并且可通过本文中有时被称为“支撑粘合剂”的压敏粘合剂(未示出)联接到中间区段614。各种粘合剂可用作支撑粘合剂,如下文“粘合剂”部分更详细所述。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可由上文参照图10至图12的第二支撑件540或图1至图3的外包裹物122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可包括压敏粘合剂(即,支撑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可被构造成附着到中间区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以及第二支撑件640(见图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640可包括背衬642,该背衬由上文参照图1至图3的支撑件12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或参照图10至图12的第二支撑件54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并且还可包括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支撑粘合剂”的压敏粘合剂644。因此,背衬606的第二主表面609(或其一部分)以及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可被构造成向第二支撑件640的压敏粘合剂644提供剥离特性。
可使用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的组合有效地保持背衬606(即,中间区段614)在使用之前呈预拉伸构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可由相同材料形成。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件620和第二支撑件640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件620可为半刚性或刚性的,第一支撑件620可为柔性的,由此使得第二支撑件640比第一支撑件620更具刚性。
现在将参照图15描述包扎或闭合伤口的方法,该图示出使用图13和图14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的方法650。
如图15所示,伤口闭合敷料系统600可设置有联接到处于预拉伸的构造的支撑组件604的伤口闭合敷料602。具体地讲,粘弹性背衬606的中间区段614提供于预拉伸构造中,并且该预拉伸构造由支撑组件604保持。
然后,伤口闭合敷料602可脱离支撑组件604。具体地讲,如图15的第二步所示,通过将第一支撑件620与中间区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以及第二支撑件640剥离,以暴露中间区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可从伤口闭合敷料602和第二支撑件640上移除第一支撑件620。在移除第一支撑件620之后,粘弹性背衬606能够开始从其预拉伸构造至少轻微地恢复。然而,在移除第一支撑件620之后,伤口闭合敷料602仍通过支撑粘合剂644保持附着到第二支撑件640(即,附着到中间区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
另外,如图15的第二步所示,在该阶段,还可移除剥离衬件648以暴露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616。
如图15的第三步所示,通过将背衬642和支撑粘合剂644从中间区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剥离,可随后移除第二支撑件640。由于粘弹性背衬606的粘弹性特性,在移除第二支撑件640之后,粘弹性背衬606不立即从其预拉伸伸长状态恢复,这样使用者有时间恰当地施用伤口闭合敷料602。
可随后将伤口闭合敷料602施用于皮肤S。具体地讲,可将粘弹性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一侧相邻的皮肤S,并且可将粘弹性背衬606的第二末端612施用于与伤口部位W的第二侧相邻的皮肤S,该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由此使得中间区段614被定位在伤口部位W上方(即,两者呈重叠关系),但不附着到伤口部位W,如图15的第四步所示。
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可有利于施用更柔韧(或脆弱)的背衬606而不致使背衬606在施用时起皱。在根据需要将伤口闭合敷料602施用于皮肤S之后,可从背衬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的第二主表面609上移除第一载体652'和第二载体652″,如图15的第五步所示。
伤口闭合敷料602,具体地讲是粘弹性背衬606,更具体地讲是预拉伸中间区段614,可随后被允许至少部分地恢复其形变,同时伤口闭合敷料602保持附着到皮肤S,由此使得伤口闭合敷料602将力施加在皮肤S上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伤口闭合,如图15的第五步和第六步所示。
载体
在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中使用的用于形成任何载体或载体层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框架和/或突片)通常具有比背衬大得多的刚性,以阻止背衬在施用至患者身上时不恰当地起皱。如果采用载体,则其可与或不与上述低粘附力背胶涂层一起热密封到背衬的第二主表面。通常,载体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涂覆的纸或聚酯膜。合适材料的一个示例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涂覆的超级压光牛皮纸(1-80BKG-157PE;伊利诺伊州威洛布鲁克的耐恒公司(LOPAREX,Willowbrook,Il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可包括穿孔以有助于在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患者身上之后分离其各个部分。调节这些穿孔的间距和形状,以提供在从所施加敷料移除层时具有相对容易撕下性能的层。可以根据可接受穿孔图案中的任何者将这些穿孔成型,这些图案包括线性、成角度、Y形、V形、双角度偏置、正弦曲线等。
剥离衬件
适合与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一起使用的剥离衬件可包括但不限于牛皮纸、聚乙烯、聚丙烯、聚酯或它们的组合。此类衬件可涂覆有剥离剂,诸如含氟化合物、有机硅或其它合适的低表面能材料。也可在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中采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粘合剂和剥离衬件组合。市售的有机硅涂覆的剥离纸的示例为得自伊利诺伊州贝德福德帕克的瑞克斯姆剥离品公司(Rexam Release,Bedford Park,Ill.)的POLYSLIKTM有机硅剥离纸和伊利诺伊州威洛布鲁克的耐恒公司(LOPAREX,Willowbrook,Ill.)供应的有机硅剥离纸。此类市售剥离衬件的其它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商购自H.P.史密斯公司(H.P.SmithCo.)的硅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及以品牌“SCOTCHPAKTM”剥离衬件商购自圣保罗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的含氟聚合物涂覆的聚酯膜。
粘合剂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任何支撑件粘合剂(如果采用)都可具有大于皮肤接触粘合剂的粘附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粘合剂和皮肤接触粘合剂可为相同或类似种类的粘合剂,但具有不同粘附力水平。例如,支撑粘合剂和/或皮肤接触粘合剂可为丙烯酸酯、有机硅、聚氨酯、水凝胶、水性胶体、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也可通过改变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厚度或粘合剂表面积(例如,通过采用以图案形式涂覆的粘合剂)来调整粘附力。
“粘附力”是指将粘合剂与下面的基底分开所需的力。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粘附力。例如,粘附力可由剥离力或剪切力限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附力可采用ASTM D3330/D3330M-04(2010)由剥离粘附力限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附力可采用ASTM D3654M-06(2011)由剪切粘附力限定。粘附力高度依赖于所粘附到的特定基底,以及允许压敏粘合剂(PSA)停留在基底上的时间。
例如,使用不锈钢进行测量时,伤口闭合敷料中的压敏粘合剂所表现出的典型剥离粘附力值可在20至300g/cm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根据ASTM D3330/D3330M-04(2010)进行测量时,如果支撑粘合剂的剥离粘附力比皮肤接触粘合剂的剥离粘附力至少高出10%,就可实现既将支撑件固定到粘弹性背衬(和/或固定到支撑件的另一部分)、又为皮肤提供温和粘附力的益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粘合剂可为丙烯酸酯粘合剂,皮肤接触粘合剂可为有机硅粘合剂或酸性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粘合剂可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酰胺(“IOA-丙烯酰胺”)粘合剂,皮肤接触粘合剂可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IOA:AA”)粘合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粘合剂和皮肤接触粘合剂均可包括IOA:AA粘合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采用任何上述粘合剂组合,但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来取代IOA。
术语“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类”或“含丙烯酸酯”是指醇的单体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本文中统称为“丙烯酸酯”单体。描述为“丙烯酸酯类”或“含丙烯酸酯”的材料包含或来源于至少一些丙烯酸酯单体并且可包含另外的共聚单体。
术语“丙烯酸”或“丙烯酸类”或“含丙烯酸”是指包含丙烯酸的单体。丙烯酸单体在本文中统称为“丙烯酸”单体。描述为“丙烯酸类”或“含丙烯酸”的材料包含或来源于至少一些丙烯酸单体并且可包含另外的共聚单体。这类粘合剂广义上也属于酸性粘合剂(即,包含酸性组分的粘合剂)范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可包括酸性粘合剂,具体地讲是包括丙烯酸类粘合剂。
能够施用于皮肤的合适丙烯酸酯粘合剂,例如丙烯酸酯共聚物可见于美国专利No.RE 24,906,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具体地讲是97:3的异-辛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共聚物。另一种丙烯酸酯粘合剂为70:15:15的丙烯酸异辛酯:环氧乙烷丙烯酸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可见于美国专利No.4,737,410(实施例3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其它可用的丙烯酸酯粘合剂可见于美国专利No.3,389,827、No.4,112,213、No.4,310,509和No.4,323,557,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术语“有机硅”或“有机硅类”或“含有机硅”是指包含具有二烷基或二芳基硅氧烷(-SiR2O-)重复单元的单元的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可为嵌段共聚物或聚硅氧烷聚合物。术语有机硅和硅氧烷互换使用。
一般来讲,有机硅粘合剂能够有效地将材料和基底固定到皮肤,并且在从皮肤移除时对皮肤产生较小损伤或不产生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粘合剂和皮肤接触粘合剂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包括有机硅粘合剂。
合适的有机硅粘合剂系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下面的商品名获得的产品:道康宁公司(Dow Corning)的MG7-9850、Wacker 2110和2130、Bluestar RT Gel 4317和4320,Nusil MED-6345和6350。合适的有机硅粘合剂的其它示例公开于PCT公开WO2010/056541、WO2010/056543和WO2010/056544中,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对于皮肤接触粘合剂,希望粘合剂能够以大于或等于人类皮肤的速率透过水蒸汽。虽然通过选择适当的粘合剂可实现此类特性,但还可预期的是,可使用实现高湿气透过相对速率的其它方法,诸如将粘合剂穿孔或将粘合剂图案化涂覆,如美国专利No.4,595,001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8-0233348中所述,所述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件和皮肤接触粘合剂中的每一者可任选地以图案化或不连续方式施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例如根据下文实施例所述的180°剥离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时,皮肤接触粘合剂在不锈钢上的平均剥离强度可为至少2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2.2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2.4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2.8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触粘合剂在不锈钢上的平均剥离强度可不大于6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大于5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大于4N/cm。
吸收层
本公开的吸收层可包括泡沫或凝胶。合适泡沫的示例在例如美国专利No.6,881,875和No.6,977,323中有所描述,这两篇专利中的每一个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合适凝胶(例如,水凝胶)的示例在美国专利公布No.2009/0187130和美国专利No.7,005,143中有所描述,这两篇专利中的每一个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吸收层可包括对佩戴者的皮肤可适形的、无刺激性的,并且能够吸收和保持液体的任何材料。吸收层可为单层或多层材料,如果为多层材料,则每一层可为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
适用于吸收层的材料的示例包括:绉纱纤维素填料;熔喷聚合物;化学硬化、改性或交联的纤维素纤维;薄纸;吸收泡沫;吸收海绵;超吸收聚合物;吸收凝胶材料;或任何其它已知的吸收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吸收层可还包括微量(通常少于10%)的非液体吸收材料,诸如粘合剂、蜡、油、抗菌剂、活性药膏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为开孔泡沫。泡沫可包括适于形成吸收伤口渗出物的可适形开孔泡沫的合成聚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采用开孔纤维素基泡沫。用于泡沫的合适材料的示例包括合成有机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羧基丁苯橡胶、聚酯、聚丙烯酸酯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聚合物型泡沫可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的单体(例如,共聚物)或混合物(例如,共混物)制成。泡沫材料的示例在名称为“FlexiblePolyurethane Foams(柔性聚氨酯泡沫)”的书(陶氏聚氨酯公司(Dow Polyurethanes),编者R.Herrington和K.Hock,1997年)中有所描述。
泡沫可具有各种厚度,从约0.5mm或1mm至约30mm或80mm厚。此外,泡沫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设计为具有所需特性的层。这些层可直接彼此粘合或通过粘合剂层粘合在一起。可选地,在这些层之间可设置一层或多层聚合物型结网或非织造材料、织造材料或针织幅材,以提高泡沫的物理完整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的第二表面可包括带有表皮以阻止流体通过吸收层的泡沫。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容纳在多孔小袋内的超吸收颗粒或纤维。示例包括可得自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美国国家非织造材料公司(National Nonwovens,Cincinnati,Ohio)的超吸收剂纤维网,或含有诸如可得自德国桑登Sorbion AG公司(Sorbion AG,Senden,Germany)的Sorbion Sachet S的超吸收材料的小药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体可包括粘合到吸收层的面向皮肤的表面的伤口接触层。所述伤口接触层的示例包括聚合物型结网和多孔(例如,冲孔)膜,或防止敷料粘着至伤口的其它常规材料。此类伤口接触层可直接粘合到吸收层(例如,浇注或热机械粘合)或利用例如粘合剂层粘合到吸收层。
合适的吸收层的一个示例存在于可得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3M公司(3MCompany of St.Paul,MN)的3MTMTEGADERMTM高性能泡沫敷料中。吸收层的合适构造公开于美国专利6,838,589、7,030,288和7,612,248中,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粘附力相对较低的(即,相比于皮肤接触粘合剂)粘合剂。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的粘合剂在例如根据下文实施例所述的180°剥离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时,在不锈钢上的平均剥离强度小于2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于1.8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于1.7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的粘合剂在不锈钢上的平均剥离强度为至少0.2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0.4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至少0.6N/c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的粘合剂在例如根据下文实施例所述的180°剥离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时,在给定基底上的平均剥离强度比相同基底上皮肤接触粘合剂的平均剥离强度小至少0.5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0.7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0.8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0.9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1.0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1.1N/c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小至少1.2N/c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层可包括被构造成接触伤口的有机硅材料(例如,凝胶)。虽然有机硅伤口接触材料可能仅极少吸收伤口流出物,但它仍然可提供密封伤口表面或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形成的益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此类有机硅材料可包括有机硅,有机硅通过硅氢化反应、过氧化物活化的固化、脱氢偶联、缩合或湿固化、其它合适的机制或它们的组合制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有机硅材料可通过低分子量有机硅包括非功能性有机硅的电子束或γ射线固化而制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有机硅材料可包括有机硅共聚物,包括有机硅聚乙二酰胺基共聚物、有机硅聚乙二酰胺基-酰肼共聚物、其它合适的有机硅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清楚地示出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和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的各种特征结构,图中所示的每个实施方案均示出为单独的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可在本公开的伤口闭合敷料和伤口闭合敷料系统中采用图中所示和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中的任何者的元件和特征结构的任何组合。
以下实施方案旨在举例说明本公开而非进行限制。
实施方案
1.一种伤口闭合敷料,包括:
粘弹性背衬,所述粘弹性背衬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间区段,中间区段位于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其中第一主表面被构造成在使用时面向皮肤,其中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的恢复程度为: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40%,并且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70%;
皮肤接触粘合剂,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邻位于粘弹性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中间区段的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不含皮肤接触粘合剂。
2.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的恢复程度为: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30%。
3.根据实施方案1或2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的恢复程度为: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90%。
4.根据实施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
5.根据实施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仅粘弹性背衬的中间区段呈预拉伸构造。
6.根据实施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粘弹性背衬的中间区段呈预拉伸构造。
7.根据实施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
第一末端被构造成在伤口部位的一侧被固定到皮肤上;
第二末端被构造成在与第一末端相对的伤口部位的一侧被固定到皮肤上;并且
中间区段被构造成被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
8.根据实施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粘弹性背衬还包括与第一主表面相背的第二主表面,并且其中伤口闭合敷料还包括联接到第二主表面的载体。
9.根据实施方案8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载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延伸超过粘弹性背衬的边缘以形成突片。
10.根据实施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皮肤接触粘合剂在中间区段的第一主表面上被图案化。
11.根据实施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还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中间区段的第一主表面。
12.根据实施方案1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吸收层为透明的。
13.根据实施方案11或12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吸收层包括水凝胶。
14.根据实施方案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吸收层包括泡沫。
15.根据实施方案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吸收层被定位成邻近粘弹性背衬的中间区段的侧向侧。
16.一种伤口闭合敷料套件,包括:
根据实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第一伤口闭合敷料的粘弹性背衬被预拉伸第一伸长百分比;和
根据实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其中第二伤口闭合敷料的粘弹性背衬被预拉伸第二伸长百分比,第二伸长百分比小于第一伸长百分比。
17.一种伤口闭合敷料系统,包括:
根据实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和
支撑组件;
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联接到所述支撑件,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呈所述预拉伸构造,由此使得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预拉伸构造被保持直至伤口闭合敷料脱离支撑件。
18.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系统,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相对于粘弹性背衬为刚性的支撑件。
19.根据实施方案17或18所述的系统,其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并且其中伤口闭合敷料通过皮肤接触粘合剂联接到支撑件。
20.根据实施方案19所述的系统,其中支撑件为皮肤接触粘合剂提供剥离特性,同时还提供足够的粘附力以保持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
21.根据实施方案19或2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剥离衬件,所述剥离衬件被定位成覆盖皮肤接触粘合剂的一部分,由此使得由剥离衬件覆盖的皮肤接触粘合剂的该部分不附着到支撑件。
22.根据实施方案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伤口闭合敷料还通过外包裹物联接到支撑件,外包裹物围绕伤口闭合敷料和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
23.根据实施方案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伤口闭合敷料还通过紧固件联接到支撑件。
24.根据实施方案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伤口闭合敷料还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联接到支撑件,第一紧固件被定位为将粘弹性背衬的第一末端联接到支撑件,第二紧固件被定位为将粘弹性背衬的第二末端联接到支撑件。
25.根据实施方案2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各自还包括打孔线,所述打孔线相对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位于内部。
26.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系统,其中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以及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被构造成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至少中间区段的与第一主表面相背的第二主表面。
27.根据实施方案26所述的系统,其中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还被构造成联接在一起。
28.根据实施方案26或27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各自延伸超过伤口闭合敷料的边缘,由此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联接在一起。
29.根据实施方案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支撑件延伸超过第一支撑件的边缘以形成突片。
30.根据实施方案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支撑件通过压敏粘合剂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第二主表面。
31.根据实施方案26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支撑件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至少中间区段的第一主表面。
32.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剥离衬件,所述剥离衬件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上的皮肤接触粘合剂。
33.根据实施方案31或32所述的系统,其中伤口闭合敷料还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所述第一载体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第一末端的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载体联接到粘弹性背衬的第二末端。
34.根据实施方案33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支撑件联接到中间区段的第二主表面、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
35.根据实施方案33或3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支撑件通过压敏粘合剂联接到中间区段的第二主表面、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
36.根据实施方案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中的至少一者延伸超过粘弹性背衬的边缘以形成突片。
37.根据实施方案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延伸超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
38.一种包扎伤口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实施方案17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使伤口闭合敷料与支撑组件脱离;以及
从支撑件上取下伤口闭合敷料之后,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
39.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允许预拉伸的粘弹性背衬恢复。
40.根据实施方案38或3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皮肤包括将粘弹性背衬的第一末端施用于伤口部位的一侧以及将粘弹性背衬的第二末端施用于与第一末端相对的伤口部位的一侧,由此使得中间区段被定位在伤口部位上方。
41.根据实施方案3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伤口闭合敷料与支撑组件脱离包括使第一支撑件与粘弹性背衬的第一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脱离以及使第二支撑件与粘弹性背衬的第二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脱离。
42.根据实施方案4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第一支撑件脱离发生在使第二支撑件脱离之前。
43.根据实施方案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第二支撑件脱离发生在使第一支撑件脱离之前。
44.根据实施方案38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使伤口闭合敷料系统与支撑件脱离之前将外包裹物从伤口闭合敷料系统移除。
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将其应用局限于以上描述所提及的或附图所示出的具体构造和组件布置方式。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方案,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另外,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用于说明目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还应当理解,可采用其它实施方案,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作出结构改变或逻辑改变。
以下工作实施例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进行限制。
实施例
材料
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示于表1中。
表1:材料列表
测试方法
背衬恢复率
将背衬片切成7cm长、12.7cm宽。将一片聚酯条带卷绕在每个末端以形成两个2.5cm×2.5cm突片,两个突片相距6cm。在6cm标距的每个末端处标上墨水标记。将股线的每个末端上的突片加载到配备有100N容量负荷传感器的拉伸载荷机架(3365型,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的英斯特朗公司(Instron,Norwood,MA))的夹具中。初始夹具间距为6cm,温度为23℃。然后以30cm/分钟的速率将夹具隔开3cm的位移(即,夹具间距为9cm)持续该位移30分钟。然后移除背衬样本并且保持无约束状态以监控弹性恢复率。在从夹具上移除10秒后和从夹具上移除48小时后测量墨水标记之间的距离。采集最终夹具间距与墨水标记之间距离之差并用该值除以长度的初始变化(即3cm),计算恢复的伸长百分比。对每个样本重复测试三次,记录平均值。
在皮肤上的恢复率
组装好伤口闭合敷料系统之后将其在室温下静置至少24小时,在此期间,确认中间区段保持其初始伸长率。将伤口闭合敷料从其支撑组件上移除,并且在不采用附加张力的情况下将其施用于皮肤。分别在施用后立即、在施用后4分钟和施用后20分钟测量中间区段的宽度。采集最大中间区段宽度(即,在支撑组件上时的宽度)与即时中间区段宽度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除以拉伸前最大中间区段宽度与初始中间区段宽度之间的差值,计算中间区段的恢复率。
180°剥离测试方法
将测试材料层合至粘弹性背衬2,并切割成宽1.3cm的条。使用购自美国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维尔Instrumentors仪器公司(Instrumentors Inc.,Strongsville,OH)的3M90型剥离力测试仪测量以180度的角度从基底上剥离测试材料所需的力。将样本的自由端对折,几乎与其自身触碰,故移除角度为180度。将自由端附接到粘合力测试仪表。然后以12英寸/分钟(0.305米/分钟)的速度将压板移动远离仪表,并对5秒的粘合剂剥离力取平均值。测量至少三个6秒平均值,然后对那些结果取平均值以得到记录的值。
皮肤刺激
将伤口闭合敷料施用于无毛豚鼠的健康皮肤。在敷料下方不存在伤口的情况下完成测试,因此该测试是对伤口闭合应用的模拟。观察皮肤上各种类型敷料的效应,尤其考虑对皮肤的刺激。
将伤口闭合敷料从其支撑组件上移除,在无手动施用的张力的情况下将其立即施用于无毛豚鼠的后背一侧。采用相同的方案测试第二个平行测定动物。在敷料上覆盖泡沫型覆盖物以保护测试部位。
24小时后,观察敷料。从皮肤上移除敷料,然后观察所施用敷料下方的皮肤。
实施例
粘弹性背衬1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聚氨酯膜。该膜由Fomrez 44-111(44.4重量%)、1,4-丁二醇(10.4重量%)、甘油(0.2%)、DBTDL(0.08%)和Desmodur-W(45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为0.13mm。
粘弹性背衬2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聚氨酯膜。该膜由Fomrez 44-111(45.2重量%)、1,4-丁二醇(10.1重量%)、甘油(0.5%)、K-Kat XK-651(0.2%)和Desmodur-W(43.9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为0.05mm。
粘弹性背衬3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聚氨酯膜。该膜由Fomrez 44-111(45.2重量%)、1,4-丁二醇(10.4重量%)、甘油(0.3%)、Bicat 8(0.1%)和Desmodur-W(43.9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为0.04mm。
实施例1–包括粘弹性背衬1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两条宽1.9cm、长12.7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带层合至粘弹性背衬1的一个表面。两条粘合带平行,相隔1.27cm放置。切下5cm×5cm的层合体片。该层合体形成本实施例的伤口闭合敷料。用黑墨标记粘弹性背衬上胶带的内侧边缘。然后将粘合带之一层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该条带的外侧边缘与聚丙烯片的一个外侧边缘对齐。然后夹紧该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统的支撑件。然后抓握背衬的相对第二末端,并用热风枪将背衬的中间区段加热若干秒钟。当背衬的中间区段变得更顺应时,拉伸背衬,由此使得墨线隔开大约2.5cm(中间区段的伸长率大约100%)。然后将第二末端附着到聚丙烯片。沿着与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应变轴线)将两个聚酯条带(2.5cm×13cm)卷绕在组件上,以各自形成围绕组件两个面的完整缠绕并且由此使得条带的侧边缘彼此重叠大约2cm。两个聚酯条带提供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实施例2–包括粘弹性背衬3和衬件突片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两条宽1.9cm、长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带层合至粘弹性背衬3的一个表面。两条粘合带平行,相隔1.5cm放置。切下5cm×8cm的层合体片。该层合体形成本实施例的伤口闭合敷料。在粘弹性背衬3的表面印上墨水网格,间距0.5cm,以帮助观察背衬的拉伸和恢复。然后将粘合带之一层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该条带的外侧边缘与聚丙烯片的一个外侧边缘对齐。然后夹紧该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统的支撑件。将9mm宽的剥离衬件条置于层合体的相对第二末端的外边缘上,覆盖粘合剂的外部部分(即,外侧9mm)以得到指状突片。然后抓握该末端,并用热风枪将背衬的中间区段加热若干秒钟。当背衬的中间区段变得更顺应时,拉伸背衬,由此使得粘合带之间的中间区段宽大约3.0cm(中间区段的伸长率大约100%)。然后将第二末端附着到聚丙烯片。衬件提供指状突片以便于从聚丙烯片上轻松移除。沿着与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应变轴线)将两个聚酯条带(5cm×25cm)卷绕在组件上,以各自形成围绕组件两个面的完整缠绕并且由此使得条带的侧边缘彼此重叠大约2cm。两个聚酯条带提供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实施例3–包括粘弹性背衬3和衬件突片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该实施例按照实施例2所示的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中间区段从其初始宽度1.5cm拉伸至大约2.3cm(中间区段的伸长率大约50%)。
实施例4–包括粘弹性背衬3和抗菌凝胶垫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两条宽1.9cm、长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带层合至粘弹性背衬3的一个表面。两条粘合带平行,相隔1.5cm放置。切下6cm×8cm的层合体片。在粘弹性背衬3的表面印上墨水网格,间距0.5cm,以帮助观察背衬的拉伸和恢复。将1.5cm×8.0cm×0.03cm的抗菌凝胶垫的条层合至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介于两个粘合带的区域中(即,在背衬的中间区段中)。包括凝胶垫的层合体形成本实施例的伤口闭合敷料。然后将粘合带之一层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该条带的外侧边缘与聚丙烯片的一个外侧边缘对齐。然后夹紧该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统的支撑件。然后抓握相对第二末端,并用热风枪将背衬的中间区段加热若干秒钟。当背衬的中间区段变得更顺应时,拉伸背衬,由此使得粘合带之间的中间区段宽大约3.0cm(即,中间区段被拉紧到伸长率100%)。然后将第二末端附着到聚丙烯片。沿着与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应变轴线)将两个聚酯条带(5cm×25cm)卷绕在组件上,以各自形成围绕组件两个面的完整缠绕并且由此使得条带的侧边缘彼此重叠大约2cm。两个聚酯条带提供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实施例5–包括粘弹性背衬2和载体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聚丙烯片切割成80mm×75mm。用条带底漆94擦拭该片材的一面,然后将该面层合至一片丙烯酸转印带9471LE。在90℃下,将两条涂覆有EVA的3.4cm×21cm纸材层合至一片6cm×30cm的粘弹性背衬2。纸条平行于背衬每个边缘悬垂的纸材的相等部分,相隔1.5cm放置。这些纸条将形成敷料的载体,可在施用过程中即从聚丙烯片上移除敷料时使用。将两条宽2.3cm、长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带层合至背衬与涂覆有EVA的纸材相对的表面上。两条粘合带平行,相隔1.5cm放置。将层合体切割为宽8cm的背衬(即,切割为尺寸为6cm×8cm的背衬)。该层合体形成本实施例的伤口闭合敷料。在粘弹性背衬2的表面上介于涂覆有EVA的纸条之间印上墨水网格,间距0.5cm,以帮助观察背衬的拉伸和恢复。然后将涂覆有EVA的纸条之一层合至涂覆有粘合剂的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该背衬的外侧边缘与聚丙烯片的一个外侧边缘对准。然后夹紧该末端。然后抓握相对第二末端,并用热风枪将背衬的中间区段加热若干秒钟。当背衬的中间区段变得更顺应时,拉伸背衬,由此使得粘合带之间的中间区段宽大约3.0cm。然后将第二末端附着到聚丙烯片。将一条3cm×8cm的聚酯条带层合在背衬的拉伸的中心部分上方以保持组件附着到聚丙烯片,同时保持中间区段呈拉伸构造。图13至图15示出了该实施例。聚酯条带用作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用作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实施例6-包括部分拉伸的粘弹性背衬2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两条宽1.75cm、长20cm、厚0.0025英寸的丙烯酸粘合带层合至一片粘弹性背衬2(20cm×10cm)的一个表面,由此使得两个粘合带平行并且隔开0.5cm,每个粘合带被剥离衬件覆盖。从该层合体上切下宽3.5cm的片。剪去每个边缘上不含粘合剂涂层的多余粘弹性背衬,形成宽3.5cm、长4cm的伤口闭合敷料。将报事贴纸材(3.5cm×1.75cm)布置在粘弹性背衬上与粘合剂相对的一面上的每条粘合带上方。然后将粘合带之一层合至聚丙烯片(5cm×10cm),由此使得该条带的外侧边缘与聚丙烯片的一个外侧边缘对准。然后夹紧该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统的支撑件。然后从其它粘合带上剥除剥离衬件的部件。用手(无热量)拉伸敷料的该末端直至中间区段(即,粘合带之间的区域)从0.5cm伸长至1cm。然后将其它粘合带附着到聚丙烯片。移除报事贴纸以留下长4.5cm、宽3.5cm的敷料,其中仅敷料的中间区段中的拉伸比为100%。然后沿着与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应变轴线)将一条聚酯条带(5cm宽)卷绕在组件的两个表面上,以形成围绕组件两个面的完整缠绕。聚酯条带提供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比较例CE-1和比较例CE-2
比较例1和比较例2(CE-1和CE-2)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分别使用TegadermTM膜(透明的膜敷料1624W,购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和有机硅弹性体(HT6240,购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斯托克韦尔弹性体公司(Stockwell Elastomerics,Inc.,Philadelphia,PA))取代粘弹性背衬1。
比较例CE-3–包括完全拉伸的粘弹性背衬2的伤口闭合敷料系统
将两条宽1.75cm、长20cm、厚0.0025英寸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层合至一片粘弹性背衬2(20cm×10cm)的一个表面,由此使得两个粘合带平行并且隔开0.5cm。从该层合体上切下宽3.5cm、长10cm的片。将该膜的一个末端夹紧到工作台上,粘合剂层面朝上。然后将剥离衬件均移除。然后将另一末端包扎到不锈钢试样块上,拉伸整个膜直至粘合带的最远边缘相隔约8cm。然后将5cm×10cm聚丙烯片置于背衬上,同时保持手动拉伸。剪去每个边缘上不含粘合剂涂层的多余背衬以留下长8cm、宽小于3.5cm的拉伸敷料,在该敷料的整个区域上的拉伸比为100%。然后沿着与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应变轴线)将一条聚酯条带(5cm宽)卷绕在组件的两个表面上,以形成围绕组件两个面的完整缠绕。聚酯条带提供系统的支撑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撑件的第二部分。
结果
背衬恢复率
测试粘弹性背衬1和2以及比较例的恢复率,结果示于表2中。
表2:背衬恢复率
背衬 | 10秒恢复率 | 48小时恢复率 |
粘弹性背衬1 | 27% | 100% |
粘弹性背衬2 | 39% | 99% |
粘弹性背衬3 | 38% | 100% |
CE-1:Tegaderm膜 | 87% | 99% |
CE-2:有机硅弹性体 | 99% | 100% |
表3:在皮肤上的恢复率
使用实施例1在模拟伤口上获得的恢复率
将实施例1的伤口闭合敷料与支撑件脱离并置于模拟伤口上方。模拟伤口为已处死无毛豚鼠皮肤上的大约长2.5cm、宽0.3cm的切口。图16A至16C为施用实施例1之前(图16A)、施用后大约60秒(图16B)和施用后大约3分钟(图16C)的伤口图像。在图16C中,伤口已闭合,背衬上的墨线已从其初始拉伸状态(2.5cm)减少至大约1.6cm,表示中间区段的恢复率为73%(即,(2.5cm–1.6cm)/(2.5cm–1.27cm)×100=73%)。
粘附测试结果
为了表征实施例1至5中所用皮肤接触粘合剂的粘附性能,采用180°剥离测试方法测试丙烯酸粘合剂在不锈钢基底上的剥离强度,平均剥离强度为2.8N/cm。
为了表征实施例4的抗菌凝胶垫的粘附性能,采用180°剥离测试方法测试抗菌凝胶垫(厚度0.02-0.03mm)在不锈钢基底上的剥离强度,平均剥离强度为1.9N/cm。
为了表征实施例1至5的皮肤接触粘合剂在支撑材料上的粘附性能,采用180°剥离测试方法测试丙烯酸粘合剂在聚丙烯片基底上的剥离强度,平均剥离强度为1.7N/cm。
皮肤刺激结果
按照皮肤刺激测试方法对实施例6和比较例CE-3进行测试。
从聚丙烯片上移除实施例6的一种敷料,并且无手动施用张力的情况下将其立即施用于无毛豚鼠的后背的一侧。在无手动施用张力的情况下将比较例CE-3的一种敷料类似地施用于相同动物后背的另一侧。
24小时后,实施例6为大致平坦的(图17A),但比较例CE-3严重起皱(图17B)。从皮肤上移除敷料后,实施例6下方的皮肤看起来健康并且基本上不受敷料的影响(图18A)。比较例CE-3下方的皮肤在起皱的敷料导致皮肤变形的区域表现出标记,发红区域表明存在皮肤刺激(图18B)。
上文所述和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仅以举例的方式呈现,而非旨在作为对本公开概念和原理的限制。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元件及其构造和布置方式作出各种改变。
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和公布全文均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发明。
以下权利要求书陈述了本公开的各种特征和方面。
Claims (17)
1.一种伤口闭合敷料,包括:
粘弹性背衬,所述粘弹性背衬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间区段,所述第一主表面被构造成在使用时面向皮肤,所述中间区段位于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末端之间,其中仅所述粘弹性背衬的中间区段可拉伸,而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不可拉伸,并且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恢复到以下程度: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40%,并且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70%;
皮肤接触粘合剂,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相邻位于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中间区段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不含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恢复到以下程度: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10秒后恢复其形变率的不超过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在室温下恢复到以下程度:
在被拉紧到50%伸长率持续30分钟后,在48小时后恢复其形变率的至少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仅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中间区段呈预拉伸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
所述第一末端被构造成在伤口部位的一侧被固定到皮肤上;
所述第二末端被构造成在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所述伤口部位的一侧被固定到皮肤上;并且
所述中间区段被构造成被定位在所述伤口部位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在所述中间区段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被图案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还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被联接到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中间区段的所述第一主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吸收层包括水凝胶和泡沫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吸收层被定位成邻近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中间区段的侧向侧。
11.一种伤口闭合敷料套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第一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第一伤口闭合敷料的所述粘弹性背衬被预拉伸第一伸长百分比;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的第二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第二伤口闭合敷料的所述粘弹性背衬被预拉伸第二伸长百分比,所述第二伸长百分比小于所述第一伸长百分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呈预拉伸构造,并且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还包括:
支撑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联接到所述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粘弹性背衬呈所述预拉伸构造,由此使得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预拉伸构造被保持直至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脱离所述支撑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对于所述粘弹性背衬为刚性的支撑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并且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通过所述皮肤接触粘合剂联接到所述支撑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还通过外包裹物联接到所述支撑件,所述外包裹物围绕所述伤口闭合敷料和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伤口闭合敷料还通过紧固件联接到所述支撑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伤口闭合敷料,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粘弹性背衬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以及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粘弹性背衬的至少所述中间区段的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背的第二主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94116P | 2014-12-19 | 2014-12-19 | |
US62/094,116 | 2014-12-19 | ||
PCT/US2015/065016 WO2016100089A1 (en) | 2014-12-19 | 2015-12-10 | Viscoelastic wound closure dressi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06333A CN107106333A (zh) | 2017-08-29 |
CN107106333B true CN107106333B (zh) | 2020-07-31 |
Family
ID=5507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9462.1A Active CN107106333B (zh) | 2014-12-19 | 2015-12-10 | 粘弹性伤口闭合敷料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73692B2 (zh) |
EP (1) | EP3233002B1 (zh) |
JP (1) | JP6744310B2 (zh) |
CN (1) | CN107106333B (zh) |
WO (1) | WO20161000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972646T3 (es) * | 2017-12-15 | 2024-06-13 | Moelnlycke Health Care Ab | Apósito profiláctico |
KR102026319B1 (ko) * | 2019-05-09 | 2019-09-27 | 이근철 | 개량형 상처치료용 부재 |
JP2023500249A (ja) * | 2019-10-29 | 2023-01-05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チューブ固定テープ |
AU2023230886A1 (en) * | 2022-03-08 | 2024-09-26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Strained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52740A (ja) * | 2001-08-09 | 2003-02-25 | Ribateepu Seiyaku Kk | 創傷保護材 |
JP2003053894A (ja) * | 2001-08-14 | 2003-02-26 | Kuraray Co Ltd | 積層体 |
CN1613511A (zh) * | 2003-11-06 | 2005-05-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医用粘着片类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431969A (zh) * | 2006-04-25 | 2009-05-13 | 科洛普拉斯特公司 | 粘贴片 |
CN101594989A (zh) * | 2006-09-15 | 2009-12-0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可活化的零应变复合层压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RE24906E (en) | 1955-11-18 | 1960-12-13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material | |
US4112213A (en) | 1964-09-28 | 1978-09-05 | Johnson & Johnson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3389827A (en) | 1967-04-10 | 1968-06-25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Easy-open container and sealing tape |
US4323557A (en) | 1979-07-31 | 1982-04-06 |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ntaining iodine |
US4310509A (en) | 1979-07-31 | 1982-01-12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having a broad spectrum antimicrobial therein |
AU560088B2 (en) | 1982-04-08 | 1987-03-26 | Smith & Nephew Associated Companies Plc | Surgical adhesive dressing |
US4737410A (en) | 1986-11-28 | 1988-04-12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Polyalkyloxazoline-reinforced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
US5098421A (en) | 1989-10-16 | 1992-03-24 | Zook Gerald P | Viscoelastic gel foot padding and medicating device |
US5762620A (en) * | 1992-04-02 | 1998-06-09 | Ndm Acquisition Corp. | Wound dressing containing a partially dehydrated hydrogel |
US5330452A (en) * | 1993-06-01 | 1994-07-19 | Zook Gerald P | Topical medicating device |
DE19620109A1 (de) | 1996-05-18 | 1997-11-20 | Beiersdorf Ag | Selbstklebend beschichtetes, luftdurchlässiges Trägermaterial,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
WO1998026719A1 (en) | 1996-12-18 | 1998-06-25 | Vidacare International, Inc. | Wound closure strips |
US6977323B1 (en) | 2000-02-17 | 2005-12-2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Foam-on-film medical articles |
US6548727B1 (en) | 2000-02-17 | 2003-04-1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Foam/film composite medical articles |
US7005143B2 (en) | 2002-04-12 | 2006-02-2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el materials, medical articles, and methods |
US7612248B2 (en) | 2002-12-19 | 2009-11-0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bsorbent medical articles |
US6838589B2 (en) | 2003-02-19 | 2005-01-0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Conformable wound dressing |
US7981136B2 (en) * | 2003-04-14 | 2011-07-19 | Weiser Leslie P | Wound closure device |
US20110071448A1 (en) | 2004-06-24 | 2011-03-24 | Ezio Margiotta | Liquid impermeable material |
BRPI0608776A2 (pt) | 2005-05-12 | 2010-01-26 | Canica Design Inc | sistema de tensionamento dinámico e método |
CN101208471A (zh) * | 2005-06-24 | 2008-06-25 | 埃齐奥·马尔焦塔 | 液体不可透过材料 |
EP3536350A1 (en) | 2006-08-03 | 2019-09-11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Devices and bandages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scars and/or keloids and methods and kits therefor |
US7947366B2 (en) | 2007-03-19 | 2011-05-2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dhesive sheet article |
US9668922B2 (en) * | 2007-08-03 | 2017-06-06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US9248048B2 (en) * | 2007-08-03 | 2016-02-02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BRPI0905692A2 (pt) | 2008-01-18 | 2015-07-0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bandagem em forma de ilha" |
CN102232103B (zh) | 2008-10-29 | 2016-07-06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束固化的有机硅材料 |
WO2010056543A1 (en) | 2008-10-29 | 2010-05-2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Electron beam cured, nonfunctionalized silico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
CN102216390B (zh) | 2008-10-29 | 2015-03-1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束固化的有机硅剥离材料 |
US20100280428A1 (en) | 2009-04-25 | 2010-11-04 | Widgerow Alan D | Medical device for shrinking open wounds |
JP5755649B2 (ja) * | 2009-08-11 | 2015-07-29 | ネオダイン バイオサイエンシ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包帯材アプリケータ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JP4790091B1 (ja) | 2010-07-29 | 2011-10-12 | 有限会社ちょうりゅう | 創離開防止用補助具 |
US9615975B2 (en) | 2011-01-02 | 2017-04-11 | Omnitek Partners Llc | Shape and pressure adjustable dressing |
US9913758B2 (en) | 2011-01-02 | 2018-03-13 | Omnitek Partners Llc | Shape and pressure adjustable dressing |
US8637726B2 (en) | 2011-01-02 | 2014-01-28 | Omnitek Partners Llc | Shape and pressure adjustable dressing |
KR102107459B1 (ko) * | 2012-02-08 | 2020-05-07 | 네오다인 바이오사이언시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방사상으로 인장되는 상처 또는 피부 치료 장치 및 방법 |
US10213350B2 (en) * | 2012-02-08 | 2019-02-26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Radially tensioned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EP3082672B1 (en) | 2013-12-19 | 2018-06-2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Viscoelastic medical article |
-
2015
- 2015-12-10 EP EP15820709.2A patent/EP32330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10 US US15/533,733 patent/US109736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10 CN CN201580069462.1A patent/CN107106333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10 WO PCT/US2015/065016 patent/WO201610008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0 JP JP2017532036A patent/JP674431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52740A (ja) * | 2001-08-09 | 2003-02-25 | Ribateepu Seiyaku Kk | 創傷保護材 |
JP2003053894A (ja) * | 2001-08-14 | 2003-02-26 | Kuraray Co Ltd | 積層体 |
CN1613511A (zh) * | 2003-11-06 | 2005-05-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医用粘着片类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431969A (zh) * | 2006-04-25 | 2009-05-13 | 科洛普拉斯特公司 | 粘贴片 |
CN101594989A (zh) * | 2006-09-15 | 2009-12-0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可活化的零应变复合层压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83321A1 (en) | 2019-03-21 |
US10973692B2 (en) | 2021-04-13 |
JP6744310B2 (ja) | 2020-08-19 |
JP2018500094A (ja) | 2018-01-11 |
EP3233002A1 (en) | 2017-10-25 |
WO2016100089A1 (en) | 2016-06-23 |
CN107106333A (zh) | 2017-08-29 |
EP3233002B1 (en) | 2019-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44673B2 (en) | Trimmable conformable wound dressing | |
EP2658493B1 (en) | An elastic strip | |
CN107106333B (zh) | 粘弹性伤口闭合敷料 | |
CN105188623B (zh) | 适形的医用敷料 | |
US10813846B2 (en) | Nasogastric tube secur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
EP2805698B1 (en) | Wound Dressing | |
US20200078561A1 (en) | Nasogastric Tube Secur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
US20100022961A1 (en) | Superthin wound dressing having folded release sheet | |
US20190167373A1 (en) | Surgical Incise Drap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Application | |
JPH0767911A (ja) | 半周囲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を持つ医療包帯およびその貼付法 | |
JP6829516B2 (ja) | 形状適合性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を備える手術部位カバー及び使用方法 | |
CN113677304A (zh) | 适形的敷料 | |
EP1467690A1 (en) | Wound dressing with controlled stretchability | |
US20210038759A1 (en) | Low trauma wound dressings and adhesives for same | |
JP5951176B2 (ja) | ドレッシング材 | |
WO2016172683A1 (en) | Easy to apply dressing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U.S.A. Patentee after: Shuwanuo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Minnesota Patentee befor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U.S.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