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430B -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430B
CN107078430B CN201580034157.9A CN201580034157A CN107078430B CN 107078430 B CN107078430 B CN 107078430B CN 201580034157 A CN201580034157 A CN 201580034157A CN 107078430 B CN107078430 B CN 107078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met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430A (zh
Inventor
蔡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ang Zhic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77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6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8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30)、至少一端子组(40)以及一金属外壳(60);绝缘座体设有相互套组的一基座(31)和一对接部(32),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320)且呈一套接框体,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323),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325),至少一连接板设有较连接面凹陷的一排间隔排列的弹动空间(322),该对接部后端套接定位于该基座前端;至少一端子组(40)设于该绝缘座体,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42)和一延伸部(43),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的弹动空间且设有一接触部(44)凸出该连接面,该接触部可上下弹动;金属外壳(60)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61),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75),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它们为一已知的HDMI电连接器(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简称HDMI),其设有一塑胶座体91、二排端子92及一金属外壳93,其中该塑胶座体91一体设有一基座911及一舌板912,该舌板912凸出于该基座911前端,该二排端子92埋射设置于该塑胶座体91,该二排端子92各设有一不弹动的接触部921分别位于该舌板912上下面,该舌板912上下面的二排接触部141分别为10个及9个且呈左右交错,二排接触部921形成HDMI接触介面,该金属外壳93包覆该塑胶座体91,该金属外壳93内前段形成一连接槽95,该舌板912呈水平位于连接槽95中,该连接槽95的形状是上下不对称的,具有防呆效果,仅能单一方向作电连接。
已知的电连接插座由于该二排端子92和该塑胶座体91一体埋射设置,制造上较为不易,尤以在规格更小型时,制造的精密度非常高,更加不易于实施。
再者,该金属外壳93以金属板片弯折四面包壳体皆会形成有接缝而影响屏蔽效果。
再者,已知的公头在后屏蔽壳的设置上,采用金属抽拉引申的加工方式形成前后屏蔽壳并相互前后套接,如此制造成本甚高。
再者,已知的双向公头若要在尺寸规格较小的绝缘座体上设置有二排弹动端子实相当不易,如何使制造上易于实施乃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
再者,已知的母座和公头系有设置内部的接地屏蔽片相互导接,然而已知的母座和公头皆设置有二分开的接地屏蔽片,如此组装较为不便且没有强化整体结构的效果。
请参阅图3,其为已知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及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母座90对接的侧视剖面图,该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公头及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母座为目前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及电连接母座。
该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母座90设有一塑胶座体91、一排5个端子92及一金属外壳93,其中该塑胶座体91一体设有一基座911及一舌板912,该舌板912凸出于该基座911前端,该一排端子92埋射设置于该塑胶座体91,该一排端子92设有一不弹动的接触部921分别位于该舌板912下面,该金属外壳93包覆该塑胶座体91,该金属外壳93内前段形成一连接槽95,该舌板912呈水平位于连接槽95偏上上方,使该连接槽95在该舌板912对应二面形成一小空间951及一大空间952。
该偏心型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设有一绝缘座体21、一金属外壳22及一排5个端子23,该金属外壳22包覆该绝缘座体21,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连接部设有一套接槽24套接该舌板121及一套接介面基板25套合该大空间952,该套接介面基板25的外层为该金属外壳而内层为绝缘座体,该一排5个端子23设有可上下弹动的接触部231,该接触部231凸出该套接介面基板25的内面至该套接槽24。
USB协会规范的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母座90的舌板921的高度为0.6mm,小空间161的高度为0.28mm及大空间162的高度为0.97mm,连接槽16的高度为1.85mm。
USB协会规范的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的高度为1.8mm,套接槽24的高度为0.65mm,金属外壳22的厚度为0.25mm,套接介面基板25的高度为0.9mm。
请参阅图4,其为已知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及双向MIRCO USB电连接母座90’对接的侧视剖面图,该双向MIRCO USB电连接母座90大致与上述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母座90相同,其差异在于该舌板912呈水平位于连接槽95的中心高度,使该连接槽95在该舌板912对应二面形成对称空间且高度皆为0.97mm的大空间952。
该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大致与上述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公头20相同,其差异在于该套接槽24上方亦设有一套接介面基板25套合该大空间952,该上方的套接介面基板25亦设有一排5个端子23。
故,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的高度=套接槽24的高度(0.65mm)+2个套接介面基板25的高度(0.9mm)=2.45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藉由该绝缘座体设有相互套接的一基座及一对接部,如此可达到制造上易于设置弹动的端子组。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该后屏蔽壳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组成,且该两壳体各自设有一无接合缝隙的容室,如此可达到易于制造加工且有良好的遮蔽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对接部的外面固定设有一金属片,该金属片对应覆盖其四面包主壳体的接缝,达到该四面包主壳体没有外露的缝隙。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其设有相互套组的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且设有两侧板连接该两连接板而呈一套接框体,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其中至少一连接板设有较连接面凹陷的一排间隔排列的弹动空间且设有隔栏分隔相邻的弹动空间,该对接部后端套接定位于该基座前端;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该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的弹动空间且设有一接触部凸出该连接面,该接触部可上下弹动,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自该其中的一连接面凸出至该连接槽;及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该金属外壳与该二连接板形成二接触介面基板,该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为该金属外壳的外表面至该连接面的垂直距离。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其设有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于该基座前端,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且设有一接触部,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外露于该其中的一连接面;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及一后屏蔽壳,其为金属材质且包覆该金属外壳后段及该绝缘座体后段,该后屏蔽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前端设有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金属外壳后段,该后屏蔽壳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组成,该两壳体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容室,该两壳体的容室相对而形成该容置空间。
本发明再提供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其设有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于该基座前端,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且设有一接触部,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外露于该其中的一连接面;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部的外面固定设有一金属片,该金属外壳为金属板片弯折而成,该四面包主壳体于一面接合卡定而形成有一接缝,该金属片对应遮蔽该四面包主壳体的接缝。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二连接面。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皆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套接介面基板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为大,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可对接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上下方向偏向一侧设有一舌板,该舌板对应二面形成一大空间及该小空间,该舌板面对该大空间的一面设有一组接触部,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连接部设有一套接槽及该套接介面基板,该套接槽套接该舌板,该套接介面基板套合该大空间。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对接构造的总高度小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一该套接槽及二该套接介面基板相加的总高度。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连接面凸出设有一前一后二排接触部,该二排接触部可上下弹动,该二排接触部中至少一排接触部为该端子组的接触部。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二连接面,该绝缘座体的基座设有直接叠合的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二端子组分别固定设于该第一、二基座。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g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连接板的一排弹动空间具有底面与该金属外壳分隔;
b.其中该基座前方设有接合部,该对接部的前端为一插口而后端为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接合部;
c.其中该基座前方设有接合部,该对接部的前端为一插口而后端为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接合部,该接合部的两侧设有向前凸出的侧部且两侧部间则呈缺口;
d.其中该绝缘座体定位设有二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该套合件的两连接板前端或接近前端各设有开口,该二接地屏蔽片呈一间距且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穿过该两连接板的开口而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
e.其中该对接部为上、下壳体接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分别埋射一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该二接地屏蔽片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自该两连接面凸出,该二接地屏蔽片的至少一接触部可上下弹动;
f.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的两侧一体各设有一弹性卡扣,该二弹性卡扣可左右弹动且接近自由端各设有一卡扣凸部位于该连接槽二侧,该对接部二侧各设有一开口,该二弹性卡扣左右弹动时该二开口可让位该二弹性卡扣;
g.其中该对接部为上、下壳体接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分别埋射一补强片。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定位设有二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该二接地屏蔽片呈一间距且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自该两连接面露出。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二接地屏蔽片一体相连而成一个接地屏蔽件。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接地屏蔽件的二接地屏蔽片二侧藉由二侧片相连而成一四面包壳体,该接地屏蔽件套合定位于该绝缘座体外,该两连接板各设有开口令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穿过而自该两连接面露出;
b.其中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由前端反折的弹片弯曲凸出而成,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
c.其中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
d.其中该两连接面为前段低于后段,使该连接槽形成前段高于后段,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露出该两连接面前段,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露出该两连接面后段且较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接近该连接槽中心高度。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分隔该二端子组,该金属隔板的两侧一体各设有一弹性卡扣,该二弹性卡扣可左右弹动且接近自由端各设有一侧向凸向内的卡扣凸部位于该连接槽二侧。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c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金属隔板设有至少一接脚藉以电连接形成接地屏蔽;
b.其中该弹性卡扣后端呈板面垂直连接该金属隔板;
c.其中该卡扣凸部实质位于该连接槽的中心高度;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卡扣凸部的高度大于该金属隔板的材料厚度,且该弹性卡扣设有一弯折部使前段与后端呈一上下的阶差。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两者的组合:
a.其中该弹性卡扣后端呈板面垂直连接该金属隔板;
b.其中该弹性卡扣的板面与该金属隔板的板面为相同厚度且呈同一平面,该卡扣凸部为板面抽拉而形成较大高度;
c.该卡扣凸部的为该弹性卡扣的两板面叠合而形成较大高度;
d.该卡扣凸部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的厚度中心。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后端设有一套接槽,该套接槽卡接定位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有至少二排电路接点,该二端子组的端子设有接脚各自电连接一电路接点。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还设有一后屏蔽壳,该后屏蔽壳为金属材质且包覆该金属外壳后段及该绝缘座体后段,该后屏蔽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前端设有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金属外壳后段,且其特征在于该后屏蔽壳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组成,该两壳体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容室,该两壳体的容室相对而形成该容置空间。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g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后屏蔽壳后端设有一套接口;
b.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的容室为金属片抽拉引伸成型,抑或金属压铸形成,抑或金属粉末射出成型;
c.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左右其中一侧一体相连且另一侧相互叠合;
d.其中该后屏蔽壳内设有一电路板及一电子单元,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及电子单元皆电连接该电路板,藉由该电路板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与电子单元形成电连接;
e.其中该金属外壳后段一体设有一较该四面包主壳体还呈上下凸起的凸壳,该套接口套接于该四面包主壳体后段,该套接口的高度较该容置空间的高度小;
f.其中该金属外壳后段一体设有一较该四面包主壳体还呈上下凸起的凸壳,该套接口套接于该凸壳;
g.其中该后屏蔽壳后端设有另一套接口,该另一套接口套接一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后段,该后屏蔽壳内设有一电路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及该电连接器皆电连接该电路板,藉由该电路板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与该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而藉以相互转接。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容室的周边设有接合板,该两壳体的接合板呈上下接合。
如所述的正反双面电连接器,其中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一壳体的接合板设有卡扣片扣合另一壳体的接合板;
b.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一壳体的接合板呈垂直设有折边遮蔽于另一壳体的接合板外侧;
c.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的接合板藉由激光焊(激光雷射)予以热熔结合而使接合处形成无缝隙接合,抑或二壳体的接合板作局部点焊结合;
d.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的一边接合板一体相连并可折迭相接合。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g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分隔该二端子组;
b.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相同的接触介面;
c.其中该金属外壳的四面包主壳体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
d.其中该二端子组与该绝缘座体埋入射出固定;
e.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相同接点电路序号者相互为反向排列;
f.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呈上下对齐;
g.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皆呈等间距排列;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c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设有一第二金属壳与该金属外壳抵接,该第二金属壳设有一四面包壳体,该四面包壳体套合抵接该四面包主壳体;
b.其中该两连接板为相同高度;
c.其中还设有一外覆体将金属外壳后段包覆。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弹动空间设有底面,该端子的接触部内端的延伸部设有一支点抵靠该底面,该支点外端的延伸部不抵靠该底面,当该接触部受压而向该底面弹动时,藉由该支点作用而使该接触部有较大正向力。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还设有一转接介质而转接至一第二电连接器。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可为以下a至c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还设有一接点切换整合装置,藉以使双向电连接公头的接触介面与第二电连接器的接触介面可整合并相互切换;
b.其中该第二电连接器为可双向插接的公头或母座;
c.其中该转接介质为一转接线或为一电路板。
如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中该二端子组分别与该第一、二基座埋入射出固定。
藉由以上构造,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该绝缘座体设有相互套接的一基座及一对接部,如此可达到制造上易于设置弹动的端子组。
2.后屏蔽壳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组成,且该两壳体各自设有一无接合缝隙的容室,如此可达到易于制造加工且有良好的遮蔽效果。
3.对接部的外面固定设有一金属片,该金属片对应覆盖其四面包主壳体的接缝,达到该四面包主壳体没有外露的缝隙。
4.该对接构造为低高度设计,可达到轻薄短小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电连接器的前侧图。
图2是已知电连接器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已知电连接公头及电连接母座对接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4是已知电连接公头及电连接母座对接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金属隔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对接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金属隔板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5E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7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一电连接器对接的侧视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绝缘座体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0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2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3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图34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5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6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7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8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9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0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套合件的立体图。
图41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2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立体前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4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上座体、金属隔板及下座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45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未组装金属外壳)。
图46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后屏蔽壳掀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7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后屏蔽壳掀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8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后屏蔽壳掀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9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后屏蔽壳盖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50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1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2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金属隔板的另一变化实施的立体图。
图53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4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实施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至图14,它们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2,其设有一绝缘座体30、二端子组、一金属外壳60、一金属隔板630、一接地屏蔽件640、电路板200及一后屏蔽壳400,其中:
请配合参阅图5、图7、图11及图12,该绝缘座体30设有一基座31及一对接部32。
该基座31设有直接上下叠合的一第一基座311及一第二基座312,该基座31的后段31b较前段31a为高且宽,该基座前端设有接合部304,该接合部304的两侧设有向前凸出呈圆弧状的侧部,两侧部间则呈缺口,该接合部304中段上下面各设有一卡块307,该基座31的前段上下面各设有两卡块36,该基座31的后段两侧313向后凸出使中间呈一凹口314且两侧设有一套接槽315,该第一、二基座311、312的相接面各设有一凹面317。
该对接部32为一套合件,其为扁长型形且两侧弧形接近长方形的套接框体,其设有上下相对且相同高度的两连接板320且有两侧板327连接该两连接板320而呈一套接框体,使该对接部32的前端为一插口而后端为一套接口32a,该两连接板320的相对面呈相反方向的两连接面323,两连接面323间形成一连接槽325,该两连接板320内面后段各设有一排间隔的隔栏3210而分隔成一排弹动空间322,二排隔栏的相对面为两连接面323后段,该一排弹动空间322较该两连接面323后段凹陷且具有底面3211与该金属外壳60分隔,故该两连接面323为前段低于后段,使该连接槽325的高度形成前段高于后段,该两连接板320接近后端中间各设有一卡孔321且前端各设有三个开口328,其两侧板各设有一开口329。
该对接部32后端的套接口32a套接于该基座31的接合部304,接合部304,且该卡孔321该卡块307,该对接部32与该基座的前段31a为相同高度和宽度,故两者接合后对接部32与该基座的前段31a在上下面是等高齐平且左右侧是等宽。
该二端子组为一排12个第一端子40与该第一基座311埋入射出固定,及一排10个第一端子40与该第一基座311埋入射出固定,每一第一端子40由一端至另一端依序设有一接脚41、一固定部42及一延伸部43,该固定部42与该基座31固定,该延伸部43连接于该固定部42前端并延伸位于基座31前方且为该对接部32包覆且可于凹槽322上下弹动,该延伸部43接近前端弯曲凸出设有一接触部44,该接触部44凸出该连接面323后段至该连接槽325,该延伸部43的中段设有支点431抵靠该连接板320的弹动空间322的底面3211,该接脚41连接于该固定部42后端并伸出该基座31后端,该二排第一端子40的接触部的相同电路序号者相互为反向排列,如图8所示,下方的端子组的接触部44的接点电路序号由左至右排列为1,2,3,…11,12,而下方的端子组的接触部44的接点电路序号由左至右排列为12,11,…3,2,1,下方的端子组为10个,缺少了接触部的接点电路序号为6和7的端子者。
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呈上下对齐且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皆呈等间距排列。
该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的支点431抵靠该连接板320,即抵靠该弹动空间的底面,可使弹动力臂的强度大且弹性佳,而使接触部44能有较大的正向力。
该金属隔板630组装于该第一、二基座311、312的相接面的凹面317而定位于该第一、二基座311、312之间且位于基座31的正中间藉以分隔二端子组,该金属隔板630左右侧一体向后延伸各设有一接脚631且左右侧一体向前延伸体各设有一弹性卡扣632,该弹性卡扣接近前端设有一卡扣凸部633位于连接槽325左右侧,该卡扣凸部633的高度大于该金属隔板630的材料厚度且实质位于该连接槽325的中心高度,该二弹性卡扣632左右弹动时该对接部32二侧的开口329可让位该二弹性卡扣632,该弹性卡扣632后端系板面呈垂直连接该金属隔板630且后段设有一弯折部635使前段与后端呈一上下的阶差,而使该卡扣凸部633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630的厚度中心。
该接地屏蔽件640具有一四面包壳体而呈一第二金属壳,该四面包壳体为金属板片弯折而呈四面包且于一面作接合卡定而形成有接缝647,该四面包壳体的上下板片即为二接地屏蔽片641,该二接地屏蔽片641后段各设有二凸肋649及二卡孔644,且前端各向内反折三弹片,该三弹片各弯曲凸出一接触部643,该接地屏蔽件640套合抵接该绝缘座体30的基座31前段及对接部32,该卡孔644卡定该卡块36,该二接地屏蔽片641的接触部643分别自该对接部32的开口28凸出该两连接面323前段,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44分别露出该两连接面323后段且较该二接地屏蔽片641的接触部643接近该连接槽325中心高度。
该金属外壳60包覆该绝缘座体30及该接地屏蔽件640,该金属外壳60为金属板片弯折而成且一体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61及一凸壳612,该凸壳612连接于该四面包主壳体61后端且较该四面包主壳体61还呈上下凸起且左右凸出,该四面包主壳体61于一板面接合卡定且形成有接缝616,该四面包主壳体61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该金属外壳60的四面包主壳体61包覆该对接部32和该基座的前段31a,该四面包主壳体61遮蔽该对接部32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75,该对接构造75的形状可正反双面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该凸壳612包覆该基座31后段且两左右侧各设有一套接槽615对应该绝缘座体30的套接槽315,该四面包主壳体61后段上下板设有两卡孔62,该卡孔62卡定该卡块36,该接地屏蔽件640具有一四面包壳体而呈一第二金属壳套合抵接于该金属外壳60内,该凸肋649可确保与该金属外壳60抵紧接触,该金属外壳60的前缘618向内弯折而挡于该接地屏蔽件640的前缘。
该金属外壳60与该二连接板320形成二接触介面基板,该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为该金属外壳60的外表面至该连接面23后段的垂直距离,本实施例的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约为0.8mm,该连接槽325后段的高度b约为0.8mm,故该对接构造75的总高度c约为2.4mm。
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0.8mm)皆较如图3所述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套接介面基板(0.9mm)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0.28mm)为大。
另外,本实施例对接构造75的总高度c约为2.4mm较小于如图4所述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高度(套接槽24的高度(0.65mm)+2个套接介面基板25的高度(0.9mm)=2.45mm),该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的高度即为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一套接槽及二套接介面基板相加的总高度。
该金属外壳60的接缝616和该接地屏蔽件640的接缝647皆设于下板面,然而呈左右错开而使两壳体能相互遮盖接缝。
另外,在实施上该金属外壳60的接缝616和该接地屏蔽件640的接缝647亦可一个设于上板面而另一则设于下板面,如此两壳体能相互遮盖接缝且补强结构。
再者,该金属外壳60的接缝616和该接地屏蔽件640的接缝647在实施上亦可藉由激光焊(激光雷射)予以热熔结合而使接合处形成无缝隙接合。
请配合参阅图5、图7、图9及图10,该电路板200为印刷电路板,其上面前后端各设有电路连接的一排接点206、208,而下面前后端则各设有电路连接的一排接点206,上下面左右侧各设有一耐磨垫209,该电路板200左右侧卡接于该套接槽315、615,该耐磨垫209可为金属的套接槽615抵接,该二端子组的接脚41分别焊接于上下面前端的一排接点206,该金属隔板630的二接脚631焊接于上面前端的二接点208。
该后屏蔽壳400为金属材质且包覆该金属外壳60后段、该绝缘座体30后段及该电路板200,该后屏蔽壳400内形成一容置空间410且前后端各设有一套接口404、405,该套接口404套接该金属外壳的四面包主壳体61后段,该套接口404、405的高度均较该容置空间410为低,该后屏蔽壳400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401组成,该两壳体401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容室402,该容室402的周边设有接合板403,该两壳体401的接合板403呈上下接合,该两壳体的容室402相对而形成该容置空间410,其中一壳体401的接合板403设有多个卡扣片406扣合另一壳体401的接合板403。
该二壳体401的容室402为金属片抽拉引伸成型,抑或金属压铸形成,抑或金属粉末射出成型。
在实施上,请参阅图14,可于该两壳体401的接合板403再作点焊409;请参阅图15,亦可于该两壳体401的接合板403及套接口404再作激光焊408(打斜线示意)予以热熔结合而使接合处形成无缝隙接合。
请参阅图15A至图15E,系本实施的后屏蔽壳400的变化实施,图15A为一壳体401左右侧的接合板403各设有一前后连续的卡扣片406扣合另一壳体401的接合板403,而前后端则相同图15;图15B为一壳体401左右侧的接合板403各呈垂直设有一前后连续的折边407遮蔽于另一壳体401的接合板403外侧,而前后端则相同图15A;图15C至图15E,二壳体401的左右一边接合板403一体相连并可折迭相接合,其余则相同于图15A。
请参阅图16为本实施例的公头作为一传输线的插头,该传输线86为一电子单元,其设有二组电线85焊接于该电路板200的二排接点206,该二组电线85外包覆金属网线84,该金属网线84则焊接于该电路板200的二接点208(配合参阅图5),另外,再封胶形成外覆体80。
请参阅图17为本实施例作为一随身碟的插头,其中该电路板200需较大一些,其上电连接有一电子单元,该电子单元为一储存单元83,该储存单元83藉由该电路板200与二端子组形成电连接,请参阅图17A及图17B,其中该后屏蔽壳400的二壳体401的后端接合板403一体相连并可折迭相接合。
藉由以上说明本实施的公头具有以下优点:
1.该接地屏蔽件640一体设有二接地屏蔽片641且成一四面包壳体,方便于组装,且其四面包壳体与金属外壳60的四面包主壳体61套合抵接,如此可补强该金属外壳60的强度及有效遮蔽接缝。
2.该后屏蔽壳400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401组成,且该两壳体401各自设有一无接合缝隙的容室402,如此可达到易于制造加工且有良好的遮蔽效果。
3.该绝缘座体30设有相互套接的一基座31及一对接部32,且该基座31设置上下叠合的第一、二基座311、312,该第一、二基座311、312分别与一端子组埋入射出固定,如此可达到制造上易于设置弹动的端子组。
4.该弹性卡扣632的卡扣凸部633的高度大于该金属隔板630的材料厚度,且该弹性卡扣632设有一弯折部635使前段与后端呈一上下的阶差635,使该卡扣凸部633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630的厚度中心。
5.该绝缘座体30设有套接槽315可卡定该电路板200。
6.该对接构造为低高度设计,可达到轻薄短小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公头2可正反双向且双面电连接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母座1,达到加倍传输及方便插接的效果,即公头2正面或反面插入母座1的连接槽16时,公头2的二端子组的接触部44皆与母座1的二端子组的端子14的接触部141电连接,母座1的绝缘座体12的舌板121接合该公头2的连接槽325,该舌板121的两连接面内段较两连接面外段凸出配合该连接槽325的前高后低相互套合,公头的接地屏蔽件640的接触部643导接母座的接地屏蔽件19的第一板片191,如此即使公头2的金属外壳60导接母座1的金属外壳13。
另外,公头2的该弹性卡扣632的卡扣凸部633会卡扣母座1的金属隔板17的卡槽,使公头1及母座2在内部形相互卡扣。
请参阅图19和图20,它们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公头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接地屏蔽件640左右一侧接合而形成接缝647,如此该对接部32的开口328无需设于最前端,该对接部32可有完整的前缘。
请参阅图21,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接地屏蔽件640呈为二半壳体上下接合而成。
请参阅图22和图23,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公头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金属外壳60的凸壳612仅上下凸起,如此较易于金属片弯折加工,故只有基座31左右侧设有套接槽315卡接电路板200。
请参阅图24和图25,它们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金属隔板630的二接脚631与第一基座311的一端子组的接脚41呈前后二排,故电路板200上面的一排接点206与二接点208呈前后二排。
请参阅图26、图27和图28,它们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金属隔板630的二弹臂632后端分别为一上一下弯折而呈垂直连接于金属隔板630,同样使二弹臂632的卡扣凸部633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630的厚度中心,而二接脚631则分别等高齐平于二端子组的接脚41。
另外,本实施例的对接部32为上、下壳体接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分别埋射一接地屏蔽片641,该二接地屏蔽片641各设有三个接触部643分别自该对接部32的开口28凸出该两连接面323前段,该二接地屏蔽片641的三接触部643可上下弹动,该二接地屏蔽片641亦作为补强片,补强该上、下壳体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29,其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对接部32的外面固定设有一金属片655,该金属片655对应遮蔽该四面包主壳体61的接缝616,该金属片655可为铝铂直接贴于该对接部32,藉由该金属片655的简易设置达到遮蔽该四面包主壳体61缝隙。
请参阅图30,其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对接构造75的外形同样呈两侧圆弧形,且二排第一端子40的接触部44呈上下对齐,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没有设金属隔板、接地屏蔽件、电路板及后屏蔽壳。
该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的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在0.65mm至0.9mm之间,该连接槽325的高度b约为0.85mm至1.0mm,对接构造75的整体高度c约在2.2mm至2.8mm之间,如此可达到易于制造且仍不失为轻薄短小设计者。
本实施例的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约0.75mm,该连接槽325的高度b约为0.9mm,对接构造75的整体高度c约2.4mm。
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0.75mm)皆较如图3所述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MICR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套接介面基板(0.9mm)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0.28mm)为大。
另外,本实施例的对接构造的总高度约为2.4mm较小于如图4所述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的高度(套接槽24的高度(0.65mm)+2个套接介面基板25的高度(0.9mm)=2.45mm),该双向MIRCO USB电连接公头20’的连接部的高度即为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一套接槽及二套接介面基板相加的总高度。
请参阅图31至图33,它们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及第八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绝缘座体30包括有一基座31、一对接部32及一绝缘塞块33,该二排第一端子40与该基座31一体埋入射出成型,该基座31形成一中空腔体318,该二端子组各一排第一端子40的固定部42分别排设固定于该中空腔体313的上下面,该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伸出位于该基座31前方,该基座31的上下面各形成三排凹孔306,每一凹孔306对应一第一端子40的固定部42,该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未段反折一反向延伸片45凸出连接面323,该反向延伸片45的末端断面为接触部44,该延伸部43可上下弹动,该反向延伸片45较短不会弹动,该基座303前端设有接合部304,接合部304左右侧各设有一卡块307。
另外,该每一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的长度不一,有部分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较长,故该二连接面323各凸出设有一前一后二排接触部44,该二排接触部可上下弹动,该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未段反折一接触部44凸出连接面323,接触部44为末端断面。
该二端子组皆为一排12个第一端子40,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相同的接触介面且相同接点电路序号者相互为反向排列。
该对接部32套合于该基座31前端的接合部304,该对接部32的构造大致相同第一实施例,其同样设有上下相对且相同高度的两连接板320且有两侧板327连接该两连接板320而呈一套接框体,使该对接部32的前端为一插口而后端为一套接口,该两连接板320的相对面呈相反方向的两连接面323,两连接面323间形成一连接槽325,该两连接板320内面后段各设有一排间隔的隔栏而分隔成一排弹动空间322,藉以分隔该二接触介面的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二排隔栏的相对面为两连接面323,该一排弹动空间322较连接面323凹陷且具有底面与该金属外壳60分隔,
该对接部32后端二侧各设有一卡孔321与该基座303的卡块307卡定。
该绝缘塞块330套合于该基座303的中空腔体313,该绝缘塞块330的前端形成一限位面可与电连接母座的舌板抵接限位。
本实施例的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a约0.75mm,该连接槽325的高度b约为0.9mm,对接构造75的整体高度c约2.4mm。
请参阅图34,其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其为一转接线280,该转接线280一端连接一双向双面USB3.0电连接公头103,而另一端转接成一如第九实施例的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该双向双面USB3.0电连接公头103插接一双向双面USB3.0电连接母座903,藉以双倍传输,该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插接一双向双面电连接母座114,藉以双倍传输,该双向双面电连接母座114的接触部141不可弹动。
上述相互对接的双向双面公头及母座的二接触介面皆为相同接触介面且二接触介面的接点电路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
本实施例的转接线需设有二接点切换整合装置250,藉以使双向双面USB3.0电连接公头103的二USB3.0接触介面与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的二接触介面可整合并相互切换,即公母不同接点的接触介面的接点整合并相互切换。
请参阅图35,其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其为一传输线290,其大致与第十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的传输线290二端皆连接一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123。
请参阅图36及图37,它们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九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绝缘座体30的基座如同第一实施例设有上下叠合的第一、二基座311、312,该第一、二基座311、312分别与一排第一端子40一体埋入射出成型,该第一,二基座311、312各形成三排穿孔305,每一穿孔305对应一第一端子40的固定部42且穿过,即二排第一端子40的部分固定部42分别埋入第一,二基座311、312内,该二端子组大致相同于第九实施例。
另外,该基座前端的接合部304成一中空框体,即成ㄇ形框体和ㄩ形框体叠合形成,如此该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的弹动力臂可较短,而使接触部44能有较大的正向力。
请参阅图38,其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十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绝缘座体30的基座前端的接合部304为实体,如此该对接部32的长度需较第十二实施例为长,且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的弹动力臂亦需较长,可使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的弹性较佳,然而使接触部的正向力减小。
请参阅图39至图45,它们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公头及第十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绝缘座体30的基座的第一、二基座311、312的外面各设有一凹面316;该对接部32的上下面各设有一凹面326,该凹面326前段设有三个开口328,左右侧各设有一开口329,前端设有一凸环324,该凸环324与该金属外壳60齐平;该金属隔板630和左右侧的二弹性卡扣632呈同一平面,该二弹性卡扣632与该金属外壳60接触且自该套合件320的左右侧的缺口329伸入该连接槽325;该二接地屏蔽片641非一体成型而呈分开,该二接地屏蔽片641分别组合卡定于该第一、二基座311、312的凹面316及该对接部32的上下面,该二接地屏蔽片641各设有一凸出的弹片645弹性抵接该金属外壳60。
请参阅图46,其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5D相同,其差异在于该金属外壳60的凸壳612较长。
请参阅图47,其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后屏蔽壳400的套接口404套接于该凸壳612,该套接口404等高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
请参阅图48和图49,它们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其为一转接器,该转接器的两端皆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2,该二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2的二端子组皆电连接于该电路板2,藉由该电路板2作转接,该二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2的金属外壳60后段由同一后屏蔽壳400包覆,该后屏蔽壳400大致与第一图15D相同,其差异在于该后屏蔽壳400的长度较长且前后端皆为套接口404。
在实施上转接器的两端亦可分别为一公头及一母座,或皆为母座,或是其他型式的公头或母座。
请参阅图50和图51,它们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十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二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3的支点431抵靠该连接板320可使弹动力臂的强度大且弹性佳,而使接触部44能有较大的正向力,且延伸部43末段反折的折角48再藉由二次加工而形成小于自然弯折圆弧(如虚线所示),如此该折角48不会凸该连接面323后段,该接地屏蔽片641的折角648亦再藉由二次加工而形成小于自然弯折圆弧(如虚线所示),如此该折角648不会凸该连接面323前段,如此在使用中可较为顺畅。
另外,该二端子组的接脚皆电连接至一电路板200,该电路板200可设相关的电子元件或电路保护的电子元件,该电路板200可电连接一电子单元,藉由该电路板使该二组端子的接脚与电子单元形成电连接。
再者该弹性卡扣632的卡扣凸部633该卡扣凸部为板面抽拉而形成较大高度大于该金属隔板630的厚度,该弹性卡扣632段设有一弯折部635使前段与后端呈一上下的阶差,而使该卡扣凸部633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630的厚度中心。
请参阅图52,其为本实施例另一变化实施,该卡扣凸部633为该弹性卡扣632的两板面叠合而形成较大高度。
请参阅图53及图54,它们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其为一双向双面USB TYPE-C电连接公头,其大致与第十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二排第一端子40的接触部44内端的延伸部43设有一支点431抵靠该弹动空间322的底面3211,该支点431内端的延伸部43平贴该底面3211,支点431外端的延伸部43不抵靠该底面3211,请参阅图54,当套接空间77接合母座的舌板121时,该接触部44受压而向该底面3211弹动时,藉由该支点431作用而使该接触部44有较大正向力,同时该支点431内端的延伸部43呈反向弹动,故仍可具有良好的弹性。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及以下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Claims (28)

1.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
一绝缘座体,其设有相互套组的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且设有两侧板连接该两连接板而呈一套接框体,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其中至少一连接板设有较连接面凹陷的弹动空间,该对接部后端套接定位于该基座前端;
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的弹动空间且设有一接触部凸出该连接面,该接触部可上下弹动,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自该其中的一连接面凸出至该连接槽;及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该对接的电连接器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中间高度设有一舌板,该连接槽于该舌板的二连接面形成对称的二空间,该舌板接合该对接部的连接槽,该金属外壳与二连接板形成二接触介面基板,该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为该金属外壳的外表面至该连接面的垂直距离;
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设有一前段及一后段,该基座前段的前端设有一接合部,该对接部的前端为一插口且后端为一套接口,该对接部的套接口套接该基座的接合部,该对接部与该基座的前段为相同高度,且该基座的前段的上、下面及左、右侧面皆露出该对接部外,该二接触介面基板之高度皆可紧密配合套合该舌板之二连接面之二空间,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皆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套接介面基板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为大,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可对接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上下方向偏向一侧设有一舌板,该舌板对应二面形成一大空间及该小空间,该舌板面对该大空间的一面设有一组接触部,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连接部设有一套接槽及该套接介面基板,该套接槽套接该舌板,该套接介面基板套合该大空间。
2.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
一绝缘座体,其设有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于该基座前端,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
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每一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且设有一接触部,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外露于其中的一连接面;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该对接的电连接器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中间高度设有一舌板,该连接槽于该舌板的二连接面形成对称的二空间,该金属外壳与二连接板形成二接触介面基板,该二接触介面基板之高度皆可紧密配合套合该舌板之二连接面之二空间,该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为该金属外壳的外表面至该连接面的垂直距离,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皆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套接介面基板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为大,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可对接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上下方向偏向一侧设有一舌板,该舌板对应二面形成一大空间及该小空间,该舌板面对该大空间的一面设有一组接触部,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连接部设有一套接槽及该套接介面基板,该套接槽套接该舌板,该套接介面基板套合该大空间;及
一后屏蔽壳,其为金属材质且包覆该金属外壳后段及该绝缘座体后段,该后屏蔽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前端设有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金属外壳后段,该后屏蔽壳为上下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容室,上方无接缝的容室设有上面、左右侧面及后面,下方无接缝的容室设有下面、左右侧面及后面,上下无接缝的容室的各面之接合皆没有缝隙,上下无接缝的容室形成该容置空间。
3.一种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包括有:
一绝缘座体,其设有一基座及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于该基座前端,该对接部设有上下相对的两连接板,该两连接板的相对面各设有一连接面,该两连接面之间形成一连接槽;
至少一端子组,其设于该绝缘座体,该端子组设有至少一排端子,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及一延伸部,该固定部与该基座固定,该延伸部连接于固定部前端,该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且设有一接触部,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外露于其中的一连接面;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绝缘座体且设有一四面包主壳体,该四面包主壳体遮蔽该对接部且两者形成一对接构造,该对接构造的形状可正反双向定位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该金属外壳与二连接板形成二接触介面基板,该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为该金属外壳的外表面至该连接面的垂直距离;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接部的两连接板至少其中之一埋射一金属材质的接地件,该接地件接触该金属外壳且设有至少一接触部自该一连接面凸出至该连接槽,该接地件的至少一接触部可上下弹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两连接板的连接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接触介面基板的高度皆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套接介面基板为小且较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母座的连接槽的小空间为大,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可对接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该偏心型电连接母座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上下方向偏向一侧设有一舌板,该舌板对应二面形成一大空间及该小空间,该舌板面对该大空间的一面设有一组接触部,该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连接部设有一套接槽及该套接介面基板,该套接槽套接该舌板,该套接介面基板套合该大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构造的总高度小于USB协会规范的最小高度规格的偏心型电连接公头的一套接槽及二套接介面基板相加的总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连接面凸出设有一前一后二排接触部,该二排接触部可上下弹动,该二排接触部中至少一排接触部为该端子组的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板的连接面,该绝缘座体的基座设有直接叠合的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二端子组分别固定设于第一、二基座。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j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连接板的弹动空间设有绝缘层结构之底面与该金属外壳分隔;
b.其中该对接部与该基座的前段为相同高度及/或相同宽度;
c.其中该基座前方设有接合部,该对接部的前端为一插口而后端为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接合部,该接合部的两侧设有向前凸出的侧部且两侧部间则呈缺口,且该套接口与该接合部都设有卡定构造相互卡定;
d.其中该绝缘座体定位设有二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该对接部的两连接板前端或接近前端各设有开口,该二接地屏蔽片呈一间距且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穿过该两连接板的开口而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
e.其中该对接部为上、下壳体接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分别埋射一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二接地屏蔽片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自该两连接面凸出,二接地屏蔽片的至少一接触部可上下弹动;
f.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的两侧一体各设有一弹性卡扣,二弹性卡扣可左右弹动且接近自由端各设有一卡扣凸部位于该连接槽二侧,该对接部二侧各设有一开口,二弹性卡扣左右弹动时二开口可让位二弹性卡扣;
g.其中该对接部为上、下壳体接合而成,该上、下壳体分别埋射一补强片;
h.其中该对接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金属材质的卡扣构造,该卡扣构造可与该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卡扣构造卡定;
i.其中至少一连接板设有多个隔栏分隔成一排间隔排列的弹动空间;及
j.其中至少一连接板设有多个隔栏分隔成一排间隔排列的弹动空间,一排弹动空间设有绝缘层结构之底面与该金属外壳分隔。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定位设有二金属材质的接地屏蔽片,二接地屏蔽片呈一间距且各设有至少一接触部分别自两连接面露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接地屏蔽片一体相连而成一个接地屏蔽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接地屏蔽件的二接地屏蔽片二侧藉由二侧片相连而成一四面包壳体,该接地屏蔽件套合定位于该绝缘座体外,两连接板各设有开口令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穿过而自该两连接面露出;
b.其中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由前端反折的弹片弯曲凸出而成,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
c.其中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面且可上下弹动;及
d.其中该两连接面为前段低于后段,使该连接槽形成前段高于后段,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分别露出该两连接面前段,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露出该两连接面后段且较该二接地屏蔽片的接触部接近该连接槽中心高度。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分隔该二端子组,该金属隔板的两侧一体各设有一弹性卡扣,二弹性卡扣可左右弹动且接近自由端各设有一凸向内侧的卡扣凸部位于该连接槽二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c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金属隔板设有至少一接脚藉以电连接形成接地屏蔽;
b.其中该弹性卡扣后端呈板面垂直连接该金属隔板;及
c.其中该卡扣凸部实质位于该连接槽的中心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扣凸部的高度大于该金属隔板的材料厚度,且该弹性卡扣设有一弯折部使其前段与后端呈一上下的阶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弹性卡扣后端呈板面垂直连接该金属隔板;
b.其中该弹性卡扣的板面与该金属隔板的板面为相同厚度且呈同一平面,该卡扣凸部为板面抽拉而形成较大高度;
c.其中该卡扣凸部为该弹性卡扣的两板面叠合而形成较大高度;
d.其中该卡扣凸部的中心高度实质位于该金属隔板的厚度中心。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后端设有一套接槽,该套接槽卡接定位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有多个电路接点,该二端子组的端子设有接脚分别电连接该多个电路接点。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后屏蔽壳,该后屏蔽壳为金属材质且包覆该金属外壳后段及该绝缘座体后段,该后屏蔽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前端设有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该金属外壳后段,且其特征在于该后屏蔽壳为上下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容室,上下无接缝的容室形成该容置空间。
19.如权利要求2或18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h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后屏蔽壳后端设有一套接口;
b.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容室为金属片抽拉引伸成型,抑或金属压铸形成,抑或金属粉末射出成型;
c.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容室左右其中一侧一体相连且另一侧相互叠合;
d.其中该后屏蔽壳内设有一电路板及一电子单元,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及电子单元皆电连接该电路板,藉由该电路板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与电子单元形成电连接;
e.其中该金属外壳后段一体设有一较该四面包主壳体还呈上下凸起的凸壳,该套接口套接于该四面包主壳体后段,该套接口的高度较该容置空间的高度小;
f.其中该金属外壳后段一体设有一较该四面包主壳体还呈上下凸起的凸壳,该套接口套接于该凸壳;
g.其中该后屏蔽壳后端设有另一套接口,该另一套接口套接一转接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后段,该后屏蔽壳内设有一电路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及该转接的电连接器皆电连接该电路板,藉由该电路板使该至少一端子组的端子与该转接的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而藉以相互转接;及
h.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两连接板的连接面。
20.如权利要求2或18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后屏蔽壳为上下接合的两壳体组成,该两壳体各自设有一无接缝的该容室,该容室的周边设有接合板,该两壳体的接合板呈上下接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一壳体的接合板设有卡扣片扣合另一壳体的接合板;
b.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一壳体的接合板呈垂直设有折边遮蔽于另一壳体的接合板外侧;
c.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的接合板藉由激光焊予以热熔结合而使接合处形成无缝隙接合,抑或二壳体的接合板作局部点焊结合;
d.其中该后屏蔽壳的二壳体的一边接合板一体相连并可折叠相接合。
2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g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分隔该二端子组;
b.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相同的接触介面;
c.其中该金属外壳的四面包主壳体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
d.其中该二端子组与该绝缘座体埋入射出固定;
e.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相同接点电路序号者相互为反向排列;
f.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呈上下对齐;
g.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皆呈等间距排列;
h.其中该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的接点电路序号其中至少一对相同电路序号的接点相互为反向排列;
n.其中该对接构造的形状为两侧圆弧形;
o.其中该二端子组与该绝缘座体埋入射出固定,该基座的上下面各形成至少一排凹孔,每一凹孔上下方向对应一端子的固定部;
p.其中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凸出该两连接板的连接面,该绝缘座体的基座设有直接叠合的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二端子组分别埋入射出固定设于第一、二基座,第一、二基座各形成至少一排穿孔,每一端子的固定部呈垂直穿过一穿孔。
23.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设有一第二金属壳与该金属外壳抵接,该第二金属壳设有一四面包壳体,该四面包壳体套合抵接该四面包主壳体;
b.其中该两连接板为相同高度;
c.其中还设有一外覆体将金属外壳后段包覆;
d.其中该对接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金属材质的卡扣构造,该卡扣构造可与该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卡扣构造卡定。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动空间设有绝缘层结构的底面,该端子的接触部内端的延伸部设有一支点抵靠该底面,该支点外端的延伸部不抵靠该底面,当该接触部受压而向该底面弹动时,藉由该支点作用而使该接触部有较大正向力。
2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转接介质而转接至一第二电连接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d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还设有一接点切换整合装置,藉以使双向电连接器的接触介面与第二电连接器的接触介面可整合并相互切换;
b.其中该第二电连接器为可双向插接的公头或母座;
c.其中该转接介质为一转接线或为一电路板;
d.其中该第二电连接器为公头或母座。
2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端子组分别与该第一、二基座埋入射出固定。
2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双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为以下a至f其中之一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a.其中该接地件为一接地屏蔽片,该接地件的至少一接触部分别自该两连接面凸出至该连接槽;
b.其中该两连接板皆埋射该接地件;
c.其中该至少一连接板设有至少一开口,该接地件的至少一接触部穿过该至少一开口凸出至该连接槽;
d.其中该接地件的至少一接触部系由插入口往后延伸;
e.其中该至少一端子组为二端子组,该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两连接板的连接面;
f.其中至少一连接板设有较连接面凹陷的一排间隔排列的弹动空间且设有隔栏分隔相邻的弹动空间,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延伸部延伸至一连接面的弹动空间且接触部凸出该连接面,该接触部可上下弹动,该每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部皆自该其中的一连接面凸出至该连接槽,该连接板的弹动空间设有绝缘层结构之底面与该金属外壳分隔。
CN201580034157.9A 2014-06-24 2015-06-24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Active CN107078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7721.2A CN112366465B (zh) 2014-06-24 2015-06-24 电连接公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1035 2014-06-24
CN2014203410357 2014-06-24
CN201420541444 2014-09-19
CN2014205414441 2014-09-19
CN2015201140911 2015-02-17
CN201520114091 2015-02-17
PCT/CN2015/082256 WO2015197003A1 (zh) 2014-06-24 2015-06-24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7721.2A Division CN112366465B (zh) 2014-06-24 2015-06-24 电连接公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430A CN107078430A (zh) 2017-08-18
CN107078430B true CN107078430B (zh) 2020-10-02

Family

ID=5493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7721.2A Active CN112366465B (zh) 2014-06-24 2015-06-24 电连接公头
CN201580034157.9A Active CN107078430B (zh) 2014-06-24 2015-06-24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7721.2A Active CN112366465B (zh) 2014-06-24 2015-06-24 电连接公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10109966B2 (zh)
EP (2) EP4016759A1 (zh)
JP (1) JP7191501B2 (zh)
KR (2) KR102374481B1 (zh)
CN (2) CN112366465B (zh)
TW (1) TWI702760B (zh)
WO (1) WO20151970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0363A (zh) * 2014-04-17 2024-05-14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电连接公头及双向电连接母座
EP4016759A1 (en) * 2014-06-24 2022-06-22 Llc Kiwi Connectio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220006247A1 (en) * 2014-06-24 2022-01-06 Chou Hsien Tsai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11038310B2 (en) * 2014-06-24 2021-06-15 Kiwi Intellectual Assets Corporatio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JP6711582B2 (ja) * 2015-10-14 2020-06-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アダプタ
US20170198703A1 (en) * 2016-01-13 2017-07-13 Jeff Leitman Fan Powered by Mobile Device
US10680384B2 (en) * 2016-01-22 2020-06-09 Chou Hsien Tsai Bidirectional duplex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6364240U (zh) * 2016-12-30 2017-07-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206471561U (zh) * 2017-01-16 2017-09-05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631124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103505B1 (en) * 2017-03-30 2018-10-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able with connectors
CN107528183B (zh) * 2017-08-11 2023-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器公头、连接器组件以及终端系统
CN107482341A (zh) * 2017-08-24 2017-12-15 深圳市优选师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公端
US10283889B2 (en) * 2017-09-14 2019-05-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balanced front end protection
JP2019057409A (ja) * 2017-09-21 2019-04-1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US10879637B2 (en) * 2018-02-12 2020-12-29 Tesl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US11637404B2 (en) 2018-07-12 2023-04-25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
KR102041573B1 (ko) * 2018-08-08 2019-11-07 주식회사 포트맥 충전 장치
US10476208B1 (en) * 2018-08-28 2019-11-12 Sure-Fire Electrical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JP6866884B2 (ja) * 2018-10-04 2021-04-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時計、ケー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時計の製造方法
US11588262B2 (en) 2018-10-09 2023-02-21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s
CN109390715B (zh) * 2018-10-09 2020-11-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151081B (zh) * 2019-06-26 2022-05-31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设备和用于其的连接器
TWI710168B (zh) * 2020-01-21 2020-11-1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1545792B2 (en) * 2020-02-13 2023-01-03 Advanced-Connectek Inc.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s having integrated first and second curved contact portions for effective ground connections
KR102355290B1 (ko) * 2020-05-25 2022-01-25 주식회사 센서뷰 리셉터클 커넥터와 플러그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773A (en) * 1997-08-26 2000-04-2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input/output connector
CN201440523U (zh) * 2009-09-04 2010-04-21 大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478488U (zh) * 2009-04-30 2010-05-19 蔡周贤 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
CN101859936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蔡周贤 双面电连接的电连接插座构造
CN202167639U (zh) * 2011-04-01 2012-03-14 蔡周贤 具板片型接头的电连接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9294B2 (ja) * 1992-10-22 2000-1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給紙トレイ
JP3109294U (ja) * 2004-12-13 2005-05-19 正▲うえ▼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シールドを具えたコネクタ
JP2010251319A (ja) * 2009-04-15 2010-11-04 Chou Hsien Tsai 双方向電気的連接が可能なソケット構造
CN101697386A (zh) * 2009-10-14 2010-04-21 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 微型hdmi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1956490U (zh) * 2010-05-21 2011-08-31 梁骞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插座与插头
CN102263335B (zh) * 2010-05-31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TWM402545U (en) * 2010-11-09 2011-04-21 Wondermore Co Ltd Connector holding structure compatible with the plugging or inverse plugging of the pins in the prior art
CN201937132U (zh) * 2011-03-15 2011-08-17 周法勇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2111346U (zh) * 2011-03-22 2012-01-11 蔡周贤 转接电连接器
CN202094344U (zh) * 2011-03-22 2011-12-28 蔡周贤 电连接公头
US9178310B2 (en) * 2011-06-30 2015-11-03 Chou Hsien Tsai Duplex 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ion board movable inside a socket shell
TWM435744U (en) * 2012-03-28 2012-08-11 Singatron Entpr Co Ltd May forward/backward toward the mating connector assembly structure
US8968031B2 (en) * 2012-06-10 2015-03-03 Apple Inc. Du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in tongues
JP6107454B2 (ja) * 2012-07-09 2017-04-05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外部機器
US9525227B2 (en) * 2012-07-21 2016-12-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2817399U (zh) * 2012-08-09 2013-03-20 东莞广迎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
TWM468825U (zh) * 2013-06-21 2013-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US9350126B2 (en) * 2013-07-19 2016-05-24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ceptacle with a shielding plate and a mating plug with metallic side arms
CN204243363U (zh) * 2014-02-21 2015-04-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450342B2 (en) * 2014-04-04 2016-09-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anti-EMI performance
CN118040363A (zh) * 2014-04-17 2024-05-14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电连接公头及双向电连接母座
TWI556522B (zh) * 2014-05-22 2016-11-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98932U (ja) * 2014-05-23 2015-07-30 詮欣股▲分▼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JP6293580B2 (ja) * 2014-06-03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4016759A1 (en) * 2014-06-24 2022-06-22 Llc Kiwi Connectio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5470714A (zh) * 2014-09-03 2016-04-0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141696B2 (en) * 2014-09-19 2018-11-27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297954B2 (en) * 2014-09-19 2019-05-21 Chou Hsien Tsai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4243301U (zh) * 2014-09-19 2015-04-01 蔡周贤 电连接器
TWI586049B (zh) * 2014-11-21 2017-06-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接地之插頭電連接器
US9466918B2 (en) * 2015-01-08 2016-10-11 Simula Technology Inc. Sign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member for pressing and preventing from short-circuit
US10205290B2 (en) * 2015-02-17 2019-02-12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6595424U (zh) * 2016-10-05 2017-10-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773A (en) * 1997-08-26 2000-04-2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input/output connector
CN101859936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蔡周贤 双面电连接的电连接插座构造
CN201478488U (zh) * 2009-04-30 2010-05-19 蔡周贤 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
CN201440523U (zh) * 2009-09-04 2010-04-21 大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167639U (zh) * 2011-04-01 2012-03-14 蔡周贤 具板片型接头的电连接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74481B1 (ko) 2022-03-14
JP7191501B2 (ja) 2022-12-19
CN112366465A (zh) 2021-02-12
US20170194754A1 (en) 2017-07-06
US10833463B2 (en) 2020-11-10
CN107078430A (zh) 2017-08-18
KR20220038507A (ko) 2022-03-28
EP3163684A4 (en) 2018-07-11
US20230352891A1 (en) 2023-11-02
US20210210913A1 (en) 2021-07-08
EP3163684A1 (en) 2017-05-03
TW201611423A (zh) 2016-03-16
TWI702760B (zh) 2020-08-21
WO2015197003A1 (zh) 2015-12-30
EP4016759A8 (en) 2022-08-03
EP4016759A1 (en) 2022-06-22
US10109966B2 (en) 2018-10-23
KR20170033319A (ko) 2017-03-24
CN112366465B (zh) 2023-12-01
JP2017523568A (ja) 2017-08-17
KR102571102B1 (ko) 2023-08-24
US20190058298A1 (en)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430B (zh)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CN106575837B (zh) 电连接器
US11329432B2 (en)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124909B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134103B (zh) 低高度之双面电连接母座和双面电连接公头的组合
CN106207635B (zh)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TWM507592U (zh) 電連接器
CN110998986B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TW201803222A (zh) 電連接器
TWI689142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570540U (zh)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075485B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CN113594738A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JP3238050U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
TWI385866B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116345204A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TWM411704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1

Address after: 12 floor, 86 Fu Lu street, rezhu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ai Zhouxi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 8th Floor, No.1 Wuquan 1st Road, Xinzhuang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after: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12 floor, 86 Fu Lu street, rezhu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9

Address after: 89 Shouchang Street, Taoyuan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after: Heyang Zhic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8th Floor, No.1 Wuquan 1st Road, Xinzhuang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e 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