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7132U -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7132U
CN201937132U CN2011200677697U CN201120067769U CN201937132U CN 201937132 U CN201937132 U CN 201937132U CN 2011200677697 U CN2011200677697 U CN 2011200677697U CN 201120067769 U CN201120067769 U CN 201120067769U CN 201937132 U CN201937132 U CN 201937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shielding
electric connector
shell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77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677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7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7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71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屏蔽壳体套设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外,有效避免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在接合部位发生电磁波泄漏,通过接地片与导线相连,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好、信号传输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路系统中两个相互独立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实现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递。在现代电气电子设备中,随着元器件的密度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功能的日益增加,对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波干扰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所以连接器往往用屏蔽壳体封闭起来,并可通过屏蔽壳体达到接地、排除静电等作用,以阻止内部电磁能辐射或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避免造成信号传输干扰、错误。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套设有金属外壳,从而遮蔽每一端子的电接触部,屏蔽壳体罩设在绝缘本体的后端部,使得露出绝缘本体后端部外的每一端子的电连接部被包覆在屏蔽壳体形成的屏蔽空间内,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接合部位具有许多缝隙、孔洞,容易导致电磁波泄漏,不能确保端子得到全屏蔽遮蔽与保护,屏蔽效果差,进而严重影响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不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缝隙、孔洞的存在容易使外部异物比如灰尘渗入电连接器内部,以致屏蔽壳体内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受到沾染,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差、传输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信号传输稳定性好、传输效果好的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其中,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所述上屏蔽壳包括一顶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顶壁两侧的上壳侧壁、以及一自顶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上壳前片,所述下屏蔽壳包括一底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底壁两侧的下壳侧壁、以及一自底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下壳前片,所述上壳前片和下壳前片分别卡接于绝缘本体的中部的前端面,所述上壳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壳侧壁设置有与缺口配合安装的卡块。
其中,所述接地片设置于下屏蔽壳的后端部,所述接地片设置有通过铆压加工后能够将导线固定在屏蔽壳体上的尾翼。
其中,所述上屏蔽壳对应接地片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片。
其中,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屏蔽壳体对应弹片的位置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弹片的末端卡嵌于卡接部。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连接有一线夹,所述线夹开设有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的间隔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槽。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形不一致的插接块,所述线夹对应插接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块配合使用的插孔。
其中,所述线夹的后端部延设有托块,所述托块设置有隔板。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安装的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塑胶主体开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安装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屏蔽壳体套设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外,使露出绝缘本体外的每一端子的电接触部、电连接部得到全屏蔽遮蔽和保护,避免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的接合部位产生缝隙或孔洞,从而有效避免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在接合部位发生电磁波泄漏,通过接地片与导线相连,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外部异物、灰尘渗入电连接器内部,防止屏蔽壳体内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受到沾染,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好、信号传输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上屏蔽壳、端子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和绝缘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中,包括有:
1——绝缘本体         11——间隔槽            12——插接块
13——定位块           14——定位凸块        2——端子
21——电接触部       22——电连接部        3——塑胶主体
31——定位孔           4——金属外壳         41——连接部
42——弹片               5——屏蔽壳体        51——接地片
511——尾翼             52——上屏蔽壳       521——顶壁
522——上壳侧壁      523——上壳前片     524——缺口
53——下屏蔽壳        531——底壁            532——下壳侧壁
533——下壳前片      534——卡块            54——定位片
55——卡接部            6——金属套            7——线夹
71——定位槽           72——插孔              73——托块
7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8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多个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前端部的与端子2的电接触部21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3、套设于塑胶主体3外的金属外壳4,以及屏蔽壳体5,所述金属外壳4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中部的连接部41,所述屏蔽壳体5套设于连接部41外,所述屏蔽壳体5封闭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5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51。
以图1所示方向为前、后参考方向,安装时,金属外壳4的连接部41固定套设在绝缘本体1的中部,导线与端子2的电连接部22电性导通后,将屏蔽壳体5套设在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屏蔽壳体5的前端部套设在金属外壳4的后端的连接部41外,这样金属外壳4和屏蔽壳体5套接连接并封闭绝缘本体1,使露出绝缘本体1外的每一端子2的电接触部21、电连接部22被完全遮蔽和保护,有效避免屏蔽壳体5与绝缘本体1在接合部位产生缝隙、孔洞,防止电磁波泄漏,且通过接地片51与导线相连,以实现接地,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确保端子2得到全屏蔽遮蔽与保护,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外部异物、灰尘渗入电连接器内部,防止屏蔽壳体5内部的绝缘本体1和端子2受到沾染,提高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增强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设置有间隔槽11,其中,间隔槽11的高度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的需要进行加高,确保端子2的电连接部22与导线焊接连接时,有效避免端子2发生短路,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此外,间隔槽11加高还能有效避免导线从间隔槽11中松脱,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8所示,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端子2的电连接部22伸出绝缘本体1,则端子2为夹板式结构,便于端子2与导线电性导通,扩大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以图6所示方向为上、下参考方向,本实施例的屏蔽壳体5包括上屏蔽壳52和下屏蔽壳53,所述上屏蔽壳52和下屏蔽壳53可拆卸式连接。上屏蔽壳52包括一顶壁521、两个相对地设置于顶壁521两侧的上壳侧壁522、以及一自顶壁521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上壳前片523,所述下屏蔽壳53包括一底壁531、两个相对地设置于底壁531两侧的下壳侧壁532、以及一自底壁531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下壳前片533,所述上壳前片523和下壳前片533分别卡接于绝缘本体1的中部的前端面。
以图6所示方向为上、下参考方向,端子2的电连接部22与导线电线导通后,将下屏蔽壳53固定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下方,上屏蔽壳52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上方,上屏蔽壳52和下屏蔽壳53固定连接,上壳前片523和下壳前片533分别卡接于绝缘本体1的中部的前端面,避免屏蔽壳体5和绝缘本体1的接合处产生缝隙、孔洞,确保端子2的电连接部22封闭在屏蔽壳体5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确保端子2后部的电连接部22得到全屏蔽遮蔽,屏蔽效果好,上屏蔽壳52和下屏蔽壳53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组装和拆卸,操作简便。本实施例中,上壳侧壁522开设有缺口524,下壳侧壁532设置有卡块534,上屏蔽壳52和下屏蔽壳53卡接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绝缘本体1的中部外包覆有金属套6,所述屏蔽壳体5套设于金属套6外,即上壳前片523和下壳前片533分别卡接于金属套6的前端面。金属外壳4、金属套6和屏蔽壳体5依次套接,有效避免发生电磁波泄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屏蔽效果,增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效果。
本实施例的接地片51设置于下屏蔽壳53的后端部,所述接地片51设置有通过铆压加工后能够将导线固定在屏蔽壳体5上的尾翼511。端子2与导线电性导通后,导线的后部从屏蔽壳体5内伸出,尾翼511的设置使屏蔽壳体5与导线固定连接,以实现接地,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此外,尾翼511还可将导线固定在下屏蔽壳53上,避免导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而松脱,定位效果好,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的上屏蔽壳52对应接地片51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片54。定位片54的设置便于承托导线,有利于导线与屏蔽壳体5固定连接,且有效降低尾翼511的铆压强度,提高尾翼511的使用可靠性,延长接地片5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金属外壳4的后端延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弹片42,所述屏蔽壳体5对应弹片42的位置设置有卡接部55,所述弹片42的末端卡嵌于卡接部55。弹片42的设置,使金属外壳4和屏蔽壳体5接触良好,有利于金属外壳4通过屏蔽壳体5实现接地,从而使端子2的电接触部21免受电磁波干扰,此外,弹片42的末端卡嵌于屏蔽壳体5的卡接部55,提高了屏蔽壳体5与金属外壳4、绝缘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部41配合安装的定位块13,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凸块14,所述塑胶主体3开设有与定位凸块14配合安装的定位孔31。定位块13与连接部41配合安装,便于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4固定连接,定位凸块14与定位孔31配合安装,有利于绝缘本体1与塑胶主体3固定连接,连接稳定性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端子2在绝缘本体1内呈上下两排排列,避免端子2在绝缘本体1中的排列过于密集,防止端子2之间发生电磁能辐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信号传输干扰、错误,此外还有利于降低端子2与导线的对位定位难度,增强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一线夹7,所述线夹7开设有与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的间隔槽11配合使用的定位槽71。组装时,端子2的电连接部22装配在间隔槽11内,线夹7可同时进行排插导线,使排线操作作业免受其他部件的阻挡,排线速度快且效果好;排线完毕,扣合所述绝缘本体1和线夹7,即使各间隔槽11与相应的定位槽71连通,所述导线即可与端子2的电连接部22接触,以便于机械化焊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形不一致的插接块12,所述线夹7对应插接块12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块12配合使用的插孔72。插接块12与插孔72插接时,若插入方向倒置,则绝缘本体1的插接块12无法顺利插入线夹7的插孔72内,从而防止线夹7装错。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插接块12的数量及其在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上的分布位置可以变化,同样,插孔72的数量及其在线夹7上的分布位置随插接块12的数量及位置相应发生变化。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夹7的后端部延设有托块73,所述托块73设置有隔板74。托块73的设置,将导线的重力转移到绝缘本体1,防止应力集中在焊接部位,从而有效避免导线从焊点处发生断裂或顺坏现象,隔板74的设置,确保导线稳定地固定在托块73上,避免导线松脱,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壳包括一顶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顶壁两侧的上壳侧壁、以及一自顶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上壳前片,所述下屏蔽壳包括一底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底壁两侧的下壳侧壁、以及一自底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下壳前片,所述上壳前片和下壳前片分别卡接于绝缘本体的中部的前端面,所述上壳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壳侧壁设置有与缺口配合安装的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设置于下屏蔽壳的后端部,所述接地片设置有通过铆压加工后能够将导线固定在屏蔽壳体上的尾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壳对应接地片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屏蔽壳体对应弹片的位置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弹片的末端卡嵌于卡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连接有一线夹,所述线夹开设有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的间隔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形不一致的插接块,所述线夹对应插接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块配合使用的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的后端部延设有托块,所述托块设置有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安装的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塑胶主体开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安装的定位孔。
CN2011200677697U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7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77697U CN201937132U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77697U CN201937132U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7132U true CN201937132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776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7132U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713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613A (zh) * 2012-06-29 2012-10-24 李军 Cat6a水晶头
CN104362459A (zh) * 2014-10-10 2015-02-18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953393A (zh) * 2014-06-30 2015-09-3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N104966922A (zh) * 2014-06-30 2015-10-07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N105514763A (zh) * 2016-01-13 2016-04-20 极连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线缆与连接器装配工艺
CN107078430A (zh) * 2014-06-24 2017-08-18 蔡周贤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613A (zh) * 2012-06-29 2012-10-24 李军 Cat6a水晶头
CN107078430A (zh) * 2014-06-24 2017-08-18 蔡周贤 正反双向电连接器
CN104953393A (zh) * 2014-06-30 2015-09-3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N104966922A (zh) * 2014-06-30 2015-10-07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N104362459A (zh) * 2014-10-10 2015-02-18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514763A (zh) * 2016-01-13 2016-04-20 极连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线缆与连接器装配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7132U (zh)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6595467U (zh) 电连接器
CN20594458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5680247A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201640752A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3218619U (zh)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JP2013529839A (ja) Emiガスケット
TW201624854A (zh) 防干擾插座電連接器
CN10161574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606787A (zh)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CN105161895A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200707861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circuit board
CN103280659B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554U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103296538A (zh)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CN201336460Y (zh) 电连接器
CN105281148A (zh) 插座连接器
CN104953393B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201409866A (zh) 公頭電連接器、母頭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02564700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
CN203708259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sfp光收发模块
JP201314941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4517002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193035U (zh) 电连接器
CN208189907U (zh) 一种usb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