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6922A - 插头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6922A
CN104966922A CN201510365050.4A CN201510365050A CN104966922A CN 104966922 A CN104966922 A CN 104966922A CN 201510365050 A CN201510365050 A CN 201510365050A CN 104966922 A CN104966922 A CN 104966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terminal
slotted eye
lower row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50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6922B (zh
Inventor
高雅芬
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蔡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3142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4470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6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6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6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6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端子及固定座。绝缘主体包含基座及端子槽孔,端子槽孔贯穿于基座。端子位于绝缘主体,端子包含延伸部及焊接部,延伸部位于端子槽孔,焊接部延伸形成于延伸部之后侧而穿出于基座之后侧。固定座位于基座之后侧,固定座包含隔板及隔栏;隔板界定两相对应之侧表面,隔栏分别由各侧表面延伸,且于各侧表面之隔栏之间形成贯穿槽孔,贯穿槽孔对应于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而相连通于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位于贯穿槽孔,隔栏覆盖于上排焊接部之两侧及下排焊接部之两侧。

Description

插头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其随插即用的特性而广为一般消费者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插头电连接器含有绝缘本体及传输端子,传输端子贯穿于绝缘本体后,传输端子之后侧的焊接脚为外露状态。意即,焊接脚外露于绝缘本体之后侧,待绝缘本体之后侧结合电路板后,将焊接脚焊接于电路板及焊接传输线之线材的作业。
然而,一般绝缘本体之后侧并无任何结构得以有效限位焊接脚的功能,使得焊接脚再后续的焊接电路板或者是焊接传输线之线材时,焊接脚因无任何限位而产生歪斜的问题,造成焊接作业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及固定座。绝缘主体包含基座、上板体、下板体、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上板体、下板体延伸形成于基座之一侧,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贯穿于基座、上板体、下板体。上排端子位于绝缘主体,上排端子包含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上排延伸部及上排焊接部,上排延伸部位于上排端子槽孔,上排弹片型接触端连接于上排延伸部之一侧而位于上板体,上排焊接部连接于上排延伸部之另一侧而穿出于基座之后侧。下排端子位于绝缘主体,下排端子包含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下排延伸部及下排焊接部,下排延伸部位于下排端子槽孔,下排弹片型接触端连接于下排延伸部之一侧而位于下板体,下排焊接部连接于下排延伸部之另一侧而穿出于基座之后侧。固定座位于基座之后侧,固定座包含隔板及隔栏,隔板界定两相对应之侧表面,隔栏分别由各侧表面延伸,且于各侧表面之隔栏之间形成贯穿槽孔,贯穿槽孔对应于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而相连通于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位于贯穿槽孔,隔栏覆盖于上排焊接部之两侧及下排焊接部之两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固定座之隔栏限位于端子之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的两侧,使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可稳固定位于贯穿槽孔中,防止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歪斜而影响后续进行焊接的作业。并且,固定座之宽度小于破孔之宽度,于安装电路板于固定座后,固定座两侧的外侧面会与破孔之内侧面的两侧干涉配合,当焊接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于电路板上时,可使上排焊接部、下排焊接部及电路板包覆住固定座的功能。此外,可减少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距离,防止后续电路板上进行焊接传输线之线材,在电路板外部进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例如包内膜胶时,在冲胶的过程中,避免胶从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溢入。另外,屏蔽壳体覆盖于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而提供保护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及电路板的作用,在冲胶的过程中,通过屏蔽壳体保护电路板上焊接的电子元件,避免胶灌入至屏蔽壳体之内部的过程中,损坏电路板上焊接的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一)。
图3A为本发明之绝缘主体之后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之绝缘主体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之结合屏蔽壳体之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之结合包覆外壳与传输线之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插头电连接器
1  绝缘主体
11 基座
111    第一凹部
112    第二凹部
121    上板体
122    下板体
131    上排端子槽孔
132    下排端子槽孔
14 插槽
2  端子组
21 上排端子
211    上排弹片型接触端
212    上排延伸部
213    上排焊接部
2131   上排焊接顶面
214    上排弯折段
22 下排端子
221    下排弹片型接触端
222    下排延伸部
223    下排焊接部
2231   下排焊接顶面
224    下排弯折段
3  固定座
31 隔板
311    第一侧表面
312    第二侧表面
32 隔栏
321    贯穿槽孔
33 外侧面
4  电路板
41 破孔
411    内侧面
5  屏蔽壳体
50 容置槽
51 上壳体
511    第一夹持侧壁
52 下壳体
521    第二夹持侧壁
6  包覆外壳
7  传输线
71 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一),图3A为本发明之绝缘主体之后视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之绝缘主体之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二)。参照图1、图2、图3A、图3B及图4,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100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为微型USB(Type-C)连接界面规格,可以符合传输USB3.0的讯号或USB2.0的讯号。插头电连接器100包含绝缘主体1、端子组2及固定座3。
请再参考图2。在此,绝缘主体1包含基座11、上板体121、下板体122、插槽14、上排端子槽孔131及下排端子槽孔132。以射出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形成有上板体121、下板体122及插槽14,此外,插槽14位于上板体121及下板体122之间。上排端子槽孔131及下排端子槽孔132贯穿于基座11、上板体121、下板体122,上排端子槽孔131位于上方,下排端子槽孔132位于下方。在此,上板体121、下板体122延伸形成于基座11之一侧,而基座11、上板体121、下板体122上设置有上排端子槽孔131及下排端子槽孔132。
请再参考图2及图3A,端子组2分别包含有并排之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上排端子21位于上方,下排端子22位于下方。上排端子21位于绝缘主体1,上排端子21包含上排弹片型接触端211、上排延伸部212及上排焊接部213,上排延伸部212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上排弹片型接触端211连接于上排延伸部212之一侧而位于上板体121,上排焊接部213连接于上排延伸部212之另一侧而穿出于基座11之后侧。在此,上排延伸部212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的上方位置,并且,为组成十二支上排端子21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上排端子21之一侧具有上排弹片型接触端211,位于上板体121之下表面,上排弹片型接触端211延伸于插槽14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即USB3.0讯号),并且,上排端子31之另一侧具有上排焊接部213,延伸于绝缘主体1的后侧,上排焊接部213形成水平状。
请再参考图2及图3A,下排端子22位于绝缘主体1,下排端子22包含下排弹片型接触端221、下排延伸部222及下排焊接部223,下排延伸部222位于下排端子槽孔132,下排弹片型接触端221连接于下排延伸部222之一侧而位于下板体122,下排焊接部223连接于下排延伸部222之另一侧而穿出于基座11之后侧。在此,下排延伸部222位于下排端子槽孔132的下方位置。并且,上排延伸部212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的上方位置,在此,为组成十二支下排端子22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下排端子22之一侧具有下排弹片型接触端221,位于下板体121之上表面,下排弹片型接触端221延伸于插槽14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即USB3.0讯号),并且,下排端子22之另一侧具有下排焊接部223,延伸于绝缘主体1的后侧,下排焊接部223形成水平状。
请再参考图2及图3A,图3A系为绝缘主体1之后侧观看,并且,图3A为未安装端子组2。在此,固定座3位于基座11之后侧。并且,以射出成型(insert-molding)绝缘主体1时形成有固定座3,意即,绝缘主体1与固定座3为形成一体。并且,固定座3包含隔板31及隔栏32,隔板31为界定两相对应之侧表面,也就是说,隔板包含有第一侧表面311及第二侧表面312,第一侧表面311位于上方,第二侧表面312位于下方。隔栏32各别为一突块结构,隔栏32分别位于隔板31的第一侧表面311及第二侧表面312,隔栏32实质上垂直于隔板31,换言之,隔栏32间隔排列于隔板31上方及下方并与隔板31形成垂直。也就是说,隔栏32为分别由各个侧表面延伸,且于各个侧表面之隔栏32之间形成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与下排之贯穿槽孔321。贯穿槽孔321的一侧为镂空状,而贯穿槽孔321的另一侧为隔板31所遮蔽,贯穿槽孔321的两边为隔栏32所遮蔽,以隔板31及隔栏32界定出贯穿槽孔321。
并且,隔板31上方形成了上排之贯穿槽孔321,隔板31下方形成了下排之贯穿槽孔321。上排之贯穿槽孔321对应于上排端子槽孔131的下方位置,下排之贯穿槽孔321对应于下排端子槽孔132的上方位置。上排之贯穿槽孔321相连通于上排端子槽孔131,下排之贯穿槽孔321相连通于下排端子槽孔132,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与下排之贯穿槽孔321通过隔板31作分隔。并且,上排焊接部213位于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下排焊接部223位于下排之贯穿槽孔321。隔栏32覆盖于上排焊接部213的两侧及下排焊接部223的两侧(如图4所示)。
图5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局部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之插头电连接器之俯视剖面示意图。请再参考图4、图5、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当端子组2与绝缘主体1结合时,为以组装方式将端子组2由绝缘主体1之后侧向前插入于上排端子槽孔131及下排端子槽孔132。待上排延伸部212插入于上排端子槽孔131,以及下排延伸部222插入于下排端子槽孔132时,上排延伸部212及下排延伸部222为干涉配合而卡扣于上排端子槽孔131及下排端子槽孔132中。并且,上排焊接部213定位于固定座3的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中,下排焊接部223定位于固定座3的下排之贯穿槽孔321中。藉此,可以隔栏32限位于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的两侧,使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具有稳固定位的效果,防止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歪斜而影响后续进行焊接的作业。
请再参考图2、图3A及图3B,并且,图3B为未安装端子组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进一步包含第一凹部111及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之内部的两侧,第一凹部111连接于上排延伸部212之两侧,也就是说,上排延伸部212组装于上排端子槽孔131时,上排延伸部212之两侧抵持于第一凹部111。此外,第一凹部111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的上方位置(如图3A所示),而固定座3之上排的贯穿槽孔321是对位于上排端子槽孔131的下方位置。第二凹部112位于下排端子槽孔132之内部的两侧,第二凹部112连接于下排延伸部222之两侧,也就是说,下排延伸部222组装于下排端子槽孔132时,下排延伸部222之两侧抵持于第二凹部112。此外,第二凹部112位于下排端子槽孔132的下方位置(如图3A所示),而固定座3之下排的贯穿槽孔321是对位于下排端子槽孔132的上方位置。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1及第二凹部112之宽度大于贯穿槽孔321之宽度(如图3A所示)。另外,由图3A绝缘主体1之后侧观之,第一凹部111与上排贯穿槽孔321形成T字型的槽孔结构,第二凹部112与下排贯穿槽孔321形成倒T字型的槽孔结构。在此,端子组2之上排延伸部212的两侧卡扣于第一凹部111,上排延伸部212进一步包含上排弯折段214,上排延伸部212通过上排弯折段214连接于上排焊接部213。端子组2之下排延伸部222的两侧卡扣于第二凹部112,下排延伸部222进一步包含下排弯折段224,下排延伸部222通过下排弯折段224连接于下排焊接部223。也就是说,上排延伸部212与上排焊接部213彼此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下排延伸部222与下排焊接部223彼此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使上排延伸部212的两侧卡扣于第一凹部111时,上排弯折段214的向下弯折而改变上排焊接部213的位置,使上排焊接部213可位于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中(如图4所示)。使下排延伸部222的两侧卡扣于第二凹部112时,下排弯折段224的向上弯折而改变下排焊接部223的位置,使下排焊接部223可位于下排之贯穿槽孔321中。
请再参考图2、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排端子21之上排焊接部213进一步包含上排焊接顶面2131,意即,上排焊接顶面2131位于上排焊接部213的上表面。下排端子22之下排焊接部223进一步包含下排焊接顶面2231,意即,下排焊接顶面2231位于下排焊接部223的下表面。并且,隔栏32之顶面高于上排焊接顶面2131及下排焊接顶面2231,而使上排焊接顶面2131及下排焊接顶面2231位于贯穿槽孔321中。也就是说,于安装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于贯穿槽孔321中时,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为整个定位于贯穿槽孔321中,并且,隔栏32由隔板31向上及向下突出的长度可超过整个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的料厚。
图8为本发明之结合屏蔽壳体之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之结合包覆外壳与传输线之分解示意图。请再参考图2、图8及图9,插头电连接器100更进一步包含电路板4及包覆外壳6。电路板4结合于固定座3,电路板4的板厚小于固定座3的高度。并且,电路板4包含破孔41,位于电路板4的侧端。电路板4安装于固定座3后,电路板4之破孔41的内侧面411抵贴于固定座3后上,破孔41之内侧面411阻挡于隔板31及隔板31上下两侧之贯穿槽孔321。当电路板4的外部进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例如包内膜胶时,避免胶从贯穿槽孔321溢入至基座11的前侧,影响基座11之前侧的端子组2在使用上无法进行接触的问题。并在电路板4的外部最后结合有包覆外壳6及传输线7。
请再参考图4、图6及图7,在此,上排端子21之上排焊接部213穿出于上排之贯穿槽孔321,下排端子22之下排焊接部223穿出于下排之贯穿槽孔321。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抵持于电路板4之上下表面,电路板4可进一步包含接点,位于电路板4之上下表面,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可焊接于接点,并在电路板4上焊接传输线7之线材71。此外,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之宽度小于破孔41之宽度,于安装电路板4于固定座3后,固定座3两侧的外侧面33会与破孔41之内侧面411的两侧干涉配合。当焊接上排焊接部213及下排焊接部223于电路板4上时,可使上排焊接部213、下排焊接部223及电路板4包覆住固定座3的功能。可减少电路板4与固定座3之间的间隙距离,防止后续电路板4上进行焊接传输线7之线材71,在电路板4外部进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例如包内膜胶时,在冲胶的过程中,避免胶从电路板4与固定座3之间的间隙溢入。
请再参考图1、图8及图9,插头电连接器100更进一步包含屏蔽壳体5,屏蔽壳体5为一中空壳体而包含有容置槽50,屏蔽壳体5结合于绝缘主体1之后侧,屏蔽壳体5之内部设置于该绝缘主体1、该些上排端子21及该些下排端子22,通过屏蔽壳体5覆盖于端子组2而提供保护端子组2及电路板4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屏蔽壳体5为多件式构件所组合,屏蔽壳体5进一步包含相卡合上壳体51及下壳体52,上壳体51及下壳体52分别位于电路板4的上方及下方。上壳体51进一步包含第一夹持侧壁511,夹持于电路板4的两侧,下壳体52进一步包含第二夹持侧壁521,交错于第一夹持侧壁511而夹持于电路板4的两侧。当电路板4上焊接传输线7之线材71后,为在电路板4外部进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而避免损坏电路板上焊接的电子元件。例如包内膜胶时,在冲胶的过程中,通过屏蔽壳体5保护电路板4上焊接的电子元件,避免胶灌入至屏蔽壳体5之内部的过程中,损坏电路板4上焊接的电子元件。
本发明通过固定座之隔栏限位于端子之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的两侧,使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可稳固定位于贯穿槽孔中,防止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歪斜而影响后续进行焊接的作业。并且,固定座之宽度小于破孔之宽度,于安装电路板于固定座后,固定座两侧的外侧面会与破孔之内侧面的两侧干涉配合,当焊接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于电路板上时,可使上排焊接部、下排焊接部及电路板包覆住固定座的功能。此外,可减少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距离,防止后续电路板上进行焊接传输线之线材,在电路板外部进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例如包内膜胶时,在冲胶的过程中,避免胶从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溢入。另外,屏蔽壳体覆盖于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而提供保护上排焊接部及下排焊接部及电路板的作用,在冲胶的过程中,通过屏蔽壳体保护电路板上焊接的电子元件,避免胶灌入至屏蔽壳体之内部的过程中,损坏电路板上焊接的电子元件。

Claims (10)

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一屏蔽壳体,包含一容置槽;
一绝缘主体,位于该容置槽,该绝缘主体包含一基座、一上板体、一下板体、一插槽、上排端子槽孔及下排端子槽孔,该上板体、该下板体设置于该基座之一侧,该插槽位于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之间,该上排端子槽孔及该下排端子槽孔贯穿于该基座而连通于该插槽;
上排端子,位于该绝缘主体,该上排端子的两侧包含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及上排焊接部,该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该上排焊接部位于该基座之后侧;
下排端子,位于该绝缘主体,该下排端子的两侧包含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及下排焊接部,该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该下排焊接部位于该基座之后侧;及
一固定座,位于该基座之后侧,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含:
一隔板,其界定两相对应之侧表面;及
隔栏,其分别由各该侧表面延伸,且于各该侧表面之该隔栏之间形成贯穿槽孔,该贯穿槽孔对应于该上排端子槽孔及该下排端子槽孔而相连通于该上排端子槽孔及该下排端子槽孔,该上排焊接部及该下排焊接部位于该贯穿槽孔,该隔栏覆盖于该上排焊接部之两侧及该下排焊接部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含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位于该上排端子槽孔之内部的两侧,该第一凹部连接于该上排端子之两侧,该第二凹部位于该下排端子槽孔之内部的两侧,该第二凹部连接于该下排端子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及该第二凹部之宽度大于该贯穿槽孔之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含上排弯折段,该上排弯折段连接于该上排焊接部,该下排端子包含下排弯折段,该下排弯折段连接于该下排焊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焊接部分别界定一上排焊接顶面,该隔栏之顶面高于该上排焊接顶面而该上排焊接顶面位于该贯穿槽孔中,该下排焊接部分别界定一下排焊接顶面,该隔栏之顶面高于该下排焊接顶面而该下排焊接顶面位于该贯穿槽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电路板,结合于该固定座,该电路板包含一破孔,该破孔之内侧面阻挡于该贯穿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焊接部穿出于该贯穿槽孔而抵持于该电路板之上表面,该下排焊接部穿出于该贯穿槽孔而抵持于该电路板之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之宽度小于该破孔之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一位于该电路板上方之上壳体及一位于该电路板下方且与该上壳体相卡合之下壳体,该上壳体包含供夹持于该电路板的两侧之第一夹持侧壁,该下壳体包含交错于该第一夹持侧壁而夹持于该电路板的两侧之第二夹持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及该下板体延伸形成于该基座之一侧。
CN201510365050.4A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Active CN104966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620 2014-06-30
TW103211620 2014-06-30
TW103142260 2014-12-04
TW103142260A TWI544701B (zh) 2014-07-08 2014-12-04 Plu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6922A true CN104966922A (zh) 2015-10-07
CN104966922B CN104966922B (zh) 2019-11-22

Family

ID=5422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5050.4A Active CN104966922B (zh)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CN201520451518.7U Active CN205051028U (zh)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1518.7U Active CN205051028U (zh)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9669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4059A (zh) * 2017-11-17 2018-06-12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射频识别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6922B (zh) * 2014-06-30 2019-11-22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2871U (en) * 1997-08-25 1999-02-11 Qi-Zhan Shi Improvement for signal connector of cellular phone
CN2490719Y (zh) * 2001-06-28 2002-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937132U (zh) * 2011-03-15 2011-08-17 周法勇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3521701U (zh) * 2013-10-30 2014-04-0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3779697A (zh) * 2012-10-19 2014-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可正、反向插接的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5051028U (zh) * 2014-06-30 2016-02-2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2871U (en) * 1997-08-25 1999-02-11 Qi-Zhan Shi Improvement for signal connector of cellular phone
CN2490719Y (zh) * 2001-06-28 2002-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937132U (zh) * 2011-03-15 2011-08-17 周法勇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03779697A (zh) * 2012-10-19 2014-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可正、反向插接的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3521701U (zh) * 2013-10-30 2014-04-0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5051028U (zh) * 2014-06-30 2016-02-2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4059A (zh) * 2017-11-17 2018-06-12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射频识别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1028U (zh) 2016-02-24
CN104966922B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0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20766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DE112016000539B4 (de) Kommunikationsverbinder
US948467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594510B (zh) 高速卡緣連接器及具有該高速卡緣連接器的高速卡緣連接器組件
CN205069930U (zh) 插座连接器
US2016005655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including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801411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8075281A (zh) 电连接器
JP633058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WO2016035841A1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108173034A (zh) 插头连接器
CN105684226A (zh) 端子金属件以及具备其的电连接器
JP633208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20505102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3787681U (zh) 线束组件
CN2048581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179717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071332U (zh) 电连接器
CN206412546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5790509U (zh) 一种新型ffc排线连接器母座
CN20411838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904462B (zh) 电连接器
CN202678573U (zh) 端子模组及具有该端子模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872928B (zh)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