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520A -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520A
CN107076520A CN201580044955.XA CN201580044955A CN107076520A CN 107076520 A CN107076520 A CN 107076520A CN 201580044955 A CN201580044955 A CN 201580044955A CN 107076520 A CN107076520 A CN 107076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heat transfer
transfer plate
port open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49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520B (zh
Inventor
O.诺伊-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Laval Vicarb SAS
Alfa Laval AB
Original Assignee
Alfa Laval Vicarb SAS
Alfa Laval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a Laval Vicarb SAS, Alfa Laval AB filed Critical Alfa Laval Vicarb SAS
Publication of CN107076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pontual, e.g. dimp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0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being enclosed within a pressure vess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1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apparatus having an annular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25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 F28F3/027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ed corrugated fins; Assemblies of corrugated str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linear, e.g.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10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Abstract

传热板,包括: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流动于传热板的顶面上;第一侧面开口(24)和相反的第二侧面开口(25),以便允许第二流体(F2)流动于传热板的底面(89)上;许多行的交替的顶部和槽,沿着传热板延伸,其中,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由倾斜部分形成;以及板部分,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沿着传热板延伸,从而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形成流道。

Description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所谓的过山车的图案的传热板,该传热板包括许多行,其中,各行具有在传热板的顶部平面与底部平面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的交替的顶部和槽。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大体上与中心平面平行,并且,定位于中心平面的相应侧,其中,通过相对于中心平面而倾斜的一部分传热板而形成同一行中的各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
背景技术
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的板式换热器,并且,取决于类型而在各种应用中采用板式换热器。一些类型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形成密封围护结构的壳体,其中,布置有联结的传热板。传热板形成传热板的叠组,其中,在传热板之间形成交替的用于第一及第二流体的第一及第二流路。
由于传热板被壳体围绕,因而与许多其它类型的板式换热器比较,换热器可以承受高压水平。在专利文献EP2508831和EP2527775中找到具有围绕传热板的壳体的换热器的一些示例。这些文献所公开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处理高压水平。然而,在一些应用中,壳体必须相对较厚,从而能够处理期望的压力水平,这增加换热器的总重量以及总成本。同样地,壳体内的传热板必须设计成用于承受高压水平。然而,同时,传热板必须能够高效地传热。通常,传热板为所谓的人字形的类型,即,具有带有相对于另一组细长脊和槽而倾斜的一组细长脊和槽的图案(有时被称为人字斜纹的图案)。
需要可以承受高压水平的新类型的板式换热器以及传热板。在仍然确保在传热板之间高效地传热的同时,换热器和传热板应当优选地 要求相对较少的用于其结构的材料。
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上文所识别的局限性中的一者或更多。具体而言,目的是,提供在仍然允许高效传热的同时,可以承受高压水平的新传热板。将从以下的详述且从附图看出本发明的一些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
因而,提供传热板,传热板配置成布置于板式换热器中,并且,包括: 形成传热板的外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并且,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第一端口开口和第二端口开口,布置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在传热板的顶面上从第一端口开口流动至第二端口开口,其中,传热板的轴线延伸穿过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并且,延伸穿过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位于第一侧面处的第一侧面开口和位于第二侧面处的第二侧面开口,用于允许第二流体在传热板的底面上从第一侧面开口流动至第二侧面开口;以及许多行,其中,各行具有在传热板的顶部平面与底部平面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的交替的顶部和槽,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大体上与中心平面平行,并且,定位于中心平面的相应侧,其中,同一行中的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由相对于中心平面而倾斜的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
传热板具有板部分,这些板部分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使得其中至少一些行的顶部和槽彼此分开,并且,板部分从而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形成流道。
传热板由于多行顶部与槽之间的流道而具有所谓的过山车的图案。传热板是有利的,因为,传热板给形成流道的板部分提供强度。具有传统的板轮廓的传热板,诸如人字形的类型的那些传热板,倾向于在压力之下变平。另一方面,过山车的图案能够将相邻的板之间的恒定的间隔维持于相对较高的压力水平。
传热板可以具有带有形成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个切割侧面的圆形板的形状,其中,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具有弯曲侧面的形式。
该形状是有利的,例如,因为,该形状在所谓的多通配置中允许流体流过端口开口且流动于侧面开口上(流动沿相反方向转向),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同样地,形状可以容易地匹配其中布置有板的换热器壳体的内部侧面,并且,可以提供两个切割侧面上的良好的流动分配。
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至少三者可以沿着延伸穿过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的轴线对称地彼此相邻地延伸,从而形成中心一组沿轴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沿从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可以围绕第一端口开口的圆周。
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沿与延伸穿过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的轴线平行的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多行的顶部和槽的上述的延伸部分全都单独地且组合地有助于流体在传热板的两个侧面上的良好分配。试验显示出,有可能实现板的传热区的完全的或几乎完全的润湿(流体流动)。
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与第三侧面平行地延伸且具有曲率,从而形成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是有利的,因为,这创建来自定位成最接近于第三侧面的端口开口的流体的伞状分配,促进横过传热板的流体的均匀分配。
传热板可以包括沿着第一侧面开口定位的第一侧面的一行顶部和沿着第二侧面开口定位的第二侧面的一行顶部,其中,第一及第二侧面的多行的顶部具有与通过形成流道的板部分而彼此分开的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顶部不同的行距。
这是有利的,因为,使得从第一侧面开口流动至第二侧面开口的第二流体的分配更均匀。
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一流体阻塞器和第二流体阻塞器,这些流体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顶面上,并且,定位于第一端口开口与第二端口开口之间,其中,第一流体阻塞器为楔形,且具有面向第一端口开口的渐缩形区段,并且,第二流体阻塞器为楔形,且具有面向第二端口开口的渐缩形区段。
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三流体阻塞器和第四流体阻塞器,这些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三流体阻塞器横过沿着第三侧面延伸的流体通道而布置于第一端口开口与第三侧面之间,并且,第四流体阻塞器横过沿着第四侧面延伸的流体通道而布置于第二端口开口与第四侧面之间。
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五流体阻塞器和第六流体阻塞器,这些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五流体阻塞器沿着第三侧面延伸,并且,第六流体阻塞器沿着第四侧面延伸。第五和第六流体阻塞器是有利的,因为,它们提供板上的良好的流动分配,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诸如,配合于板与布置有板的板式换热器壳体之间的套筒)。
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一减流器和第二减流器,这些减流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一减流器从第一端口开口延伸至第三侧面,第二减流器从第二端口开口延伸至第四侧面。
流体阻塞器和减流器各自单独地或组合地为有利的,因为,它们确保流体在传热板上,包括围绕端口开口的均匀分配。
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许多板部分首先可以沿从第一端口开口向外的方向延伸,然后,沿与第三侧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曲率,使得板部分包括弯曲板部分。这些板部分可以延续有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至第二端口开口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延伸部分。
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许多板部分可以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向外的径向方向延伸,然后,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至第二端口开口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最后,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至第二端口开口。
第三侧面可以包括两个切口,并且,第四侧面包括两个切口。这些切口中的每个布置成用于接纳相应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提供板与布置有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的壳体之间的密封。这是有利的,因为, 促进壳体与板之间的流体的旁通流动的排除,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在仍然许可对径向热膨胀的一些灵活性的同时,当将传热板安装至壳体中时,还可以提供对板和与板联结的任何板的支撑(以形成传热板的叠组)。
传热板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侧面可以配置成以定位于传热板的顶部侧面处的类似的传热板的对应的侧面密封,并且,第一及第二开口可以配置成以定位于传热板的底部侧面处的类似的传热板的对应的开口密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包括任何上述的特征的与上述的传热板对应的许多传热板。传热板布置于壳体内,并且彼此永久地联结,使得: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组流道由传热板之间的每个第二间隙形成,流体进入口和流体退出口位于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处;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组流道由传热板之间的每隔一个的第二间隙形成,流体进入口和流体退出口位于第一及第二侧面开口处。
第一分配管延伸穿过传热板的第一端口开口,并且,包括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通过也被称为分配管挡板的第一流体阻塞器而彼此分开,并且,第二分配管延伸穿过传热板的第二端口开口,并且,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分配管的流体入口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的流体出口相反,并且,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分配管的流体出口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的流体入口相反。
第一通路沿着壳体和传热板的第一侧面开口延伸,并且,包括流体出口区段和流体入口区段,这些区段通过也被称为挡板的第二流体阻塞器而彼此分开,并且,第二通路沿着壳体和传热板的第二侧面开口延伸,且包括流体入口区段和流体出口区段,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通路的流体入口区段布置成与第一通路的流体出口区段相反,并且,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通路的流体出口区段布置成与第一通路的流体入口区段相反。
换热器是有利的,因为,换热器非常耐用,且因为,换热器将具有上述的传热板的所有的优点的传热板合并。
第一及第二分配管可以从壳体的顶盖延伸至底盖,并且,附接至顶盖且附接至底盖。
这是有利的,因为,喷嘴负荷由盖支撑,这显著地降低壳体内侧的传热板上的应力。同样地,分配管充当系梁,这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减小盖的厚度。
第一分配管可以包括第二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定位成与第一分配管的流体入口紧邻,并且,第二分配管可以包括第二流体入口,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流体入口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的第二流体出口相反,并且,通过第三流体阻塞器而与第二分配管的流体出口分开。第一通路可以包括第二流体出口区段,第二流体出口区段定位成与第一通路的流体入口区段紧邻,并且,第二通路可以包括第二流体入口区段,如横过传热板而看到的,第二流体入口区段布置成与第一通路的第二流体出口区段相反,并且,通过第四流体阻塞器而与第二通路的流体出口区段分开。
将从以下的详述且从附图看出本发明的一些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
附图简述
现在,将参考示意附图,经由示例而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板式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换热器的截面透视图,沿着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和用于第二流体的出口观察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流体的流路的图1的换热器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第二流体的流路的图1的换热器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布置于换热器中的传热板的图1的换热器的截面顶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区段A的放大图,
图7是当传热板布置于类似的传热板的顶部上时,如沿着图7中的线C-C看到的截面侧视图,
图8是当传热板布置于类似的传热板的顶部上时,如沿着图7中的线D-D看到的截面侧视图,
图9是图5中所示出的传热板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图5的传热板的四分之一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可以用于图1的换热器的流体阻塞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2是可以用于图1的换热器的流体阻塞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3-15是图示了可以用于图1的换热器的旁通阻塞器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了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板式换热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截面图,并且,
图17是示出了第二流体的流路的图18的换热器的第二截面图。
详述
参考图1和图2,图示板式换热器1。板式换热器1的所有的所图示的零件大致由金属制成。如常规的垫片的一些零件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板式换热器1具有壳体10,壳体10采取圆柱形壳体11的形式,圆柱形壳体11被顶盖12和底盖13密封,使得在壳体10内形成密封围护结构。板式换热器1在顶盖12中具有用于第一流体F1的第一换热器入口3,并且,在底盖13中具有用于第一流体F1的第一换热器出口4。在圆柱形壳体11的最接近于底盖13的端部处,用于第二流体F2的第二换热器入口5布置于圆柱形壳体11中。在圆柱形壳体11的最接近于顶盖12的端部处,用于第二流体F2的第二换热器出口6布置于圆柱形壳体11中。入口3、5和出口4、6中的每个具有凸缘,该凸缘促进入口3、5和出口4、6与可以输送第一流体F1和第二流体F2的管道的连接。
许多传热板20布置于壳体10内,并且,例如通过焊接而彼此永久地联结,以形成传热板201的叠组,使得在叠组201中的传热板之间形成间隙。传热板20之间的每个第二间隙形成用于第一流体F1的第一组流道31,而传热板20之间的每隔一个的第二间隙形成用于第二流体F2的第二组流道32。
进一步参考图5,示出传热板21。壳体10内的传热板20可以各自为与传热板21相同的类型。因而,叠组201中的每一个传热板或某一传热板可以具有图5中所示出的传热板21的形式。然而,可以使叠组201中的每个第二传热板围绕轴线A1旋转180°,轴线A1与传热板21平行,并且,延伸穿过传热板21的中心C1,延伸穿过第一端口开口22的中心C2,且延伸穿过第二端口开口23的中心C3。端口开口22、23定位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从第一端口开口22至第二端口开口23或沿相反方向流动于传热板21的顶面88上(参见图7)。
传热板21具有形成传热板21的外周的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以及第四侧面104。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相对,并且,第三侧面103与第四侧面104相对。如可以从图5看到的,传热板21具有带有形成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的两个切割侧面的圆形板的形状。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具有弯曲侧面的形式。具体而言,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相应的圆弧,其中心位于传热板21的中心C1。
为了实现第一组流道31和第二组流道32,将叠组201中的传热板21的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围绕相邻的第一(上)传热板的类似的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的整个外周焊接至这些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使得针对第二流体F2而形成流动边界。另外,叠组201中的传热板21的整个外周焊接至相邻的第二(下)传热板的类似的外周。然后,第一流体F1可以仅经由叠组201中的传热板的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而进入传热板20,而不能够溢出于传热板20的外周的外侧。第二流体F2可以在传热板20的外周处进入传热板20,但不会流动至端口开口中,因为端口开口是密封的。
因而,传热板20分别在其外周处备选地在其端口处彼此联结。形成于传热板20之间的空间或通道被称为间隙。对于叠组201中的所有的板,都是如此,并且,这意味着,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侧面101、102、103、104以类似的传热板的定位于传热板的顶部侧面处的对应的侧面密封。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22、23以类似的传热板的定位于传热板的底部侧面处的对应的开口密封。
然后,用于第一流体F1的第一组流道31形成于传热板20之间的每个第二间隙之间,流体进入口28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处,并且,流体退出口29位于第二端口开口23处。当使第一流体F1在传热板21上的流动逆转时,然后,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处的流体进入口28成为流体退出口,并且,位于第二端口开口23处的流体退出口29成为流体进入口。
用于第二流体F2的第二组流道32形成于传热板20之间的每隔一个的第二间隙之间,对于每个传热板,流体进入口26位于第一侧面处,开口24位于第一侧面101处,并且,流体退出口27位于第二侧面处,开口25位于第二侧面102处。当使第二流体F2在传热板21上的流动逆转时,然后,位于第一侧面101处的流体进入口26成为流体退出口,并且,位于第二侧面102处的流体退出口27成为流体进入口。因而,第一侧面开口24和第二侧面开口25允许第二流体F2从第一侧面开口24至第二侧面开口25或沿相反方向流动于传热板21的底面89上(参见图7)。
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示出的,对于叠组201中的一些传热板,第一流体F1的流向与一些其它传热板相反,这意味着,取决于第一流体F1在哪个端口开口处进入(取决于第一流体F1的流向),第一组流道31具有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处的流体进入口和位于第二端口开口23处的退出口,或位于第二端口开口23处的进入口和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处的退出口。以类似的方式,对于叠组201中的一些传热板,第二流体F2的流向与一些其它传热板相反。这意味着,取决于第二流体F2在哪个侧面处进入(取决于第二流体F2的流向),第二组流道32具有位于第一侧面101处的流体进入口和位于第二侧面102处的退出口,或位于第二侧面102处的进入口和位于第一侧面101处的退出口。
参考图3,板式换热器1具有第一分配管41,第一分配管41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第一端口开口22。第一分配管41具有流体出口43和流体入口44,通过第一流体阻塞器61而使流体出口43和流体入口44彼此分开。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和流体入口44中的每个具有沿着第一分配管41的相应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开口或通孔的形状。第一流体阻塞器61具有在圆盘61的外周边缘处焊接至第一分配管41的内部的圆盘的形状,使得流体不可能流过第一流体阻塞器61。第一分配管41的延伸穿过顶盖12的端部形成第一换热器入口3。
板式换热器1具有第二分配管42,第二分配管42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第二端口开口23。第二分配管42具有流体入口46和流体出口47。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入口46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相反。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出口47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入口44相反。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入口46和流体出口47中的每个具有沿着第二分配管42的相应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开口或通孔的形状。
在此上下文中,“横过传热板”可以指从传热板21的第一端口开口22至第二端口开口23的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这些方向与传热板的平面延伸部分平行,并且,与轴线A1平行。
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是如下意义上的出口:在第一流体F1已经由第一换热器入口3而进入第一分配管41之后,第一流体F1可以从第一分配管41经由流体出口43而流出至传热板20之间的间隙中,其中,第一端口开口22的流体进入口28面向第一分配管41。因而,位于传热板的面向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的第一端口开口22处的所有的流体进入口28将接纳来自第一分配管41的第一流体F1。在这些间隙中,第一流体F1横过传热板而流动,且最后从位于第二端口开口23的流体退出口29处的间隙流出。此后,流体流动至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入口46中,因而使流体入口46成为“入口”。这适用于图3中的平面P4与顶盖12之间的所有的传热板。
当第一流体F1已经由流体入口46而流动至第二分配管42中时,第一流体F1进一步流动于第二分配管42中且流动至流体出口47,其中,在第二端口开口23处,第一流体F1经由流体出口47而离开第二分配管42(使流体出口47充当“出口”)。然后,在传热板20的第二端口开口23处,第一流体F1进入传热板20之间的间隙,第二端口开口23从而充当流体进入口。然后,第一流体F1流动于间隙中,即横过传热板,在第一端口开口22处,退出间隙,第一端口开口22从而充当流体退出口,并且,第一流体F1经由其流体入口44而流动至第一分配管41中。第一流体F1从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出口47至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入口44的流动适用于定位于图3中的平面P4与平面P5之间的所有的传热板。
第一分配管41还具有定位成与其流体入口44紧邻的第二流体出口45。第二分配管具有第二流体入口48,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流体入口48定位成与第一分配管41的第二流体出口45相反。通过第三流体阻塞器62而使第二流体入口48与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出口47分开。
第一分配管41的第二流体出口45和第二分配管42的第二流体入口48中的每个具有沿着第一分配管41的长度,相应地沿着第二分配管42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开口或通孔的形状。第三流体阻塞器62具有圆盘的形状,在圆盘的外周边缘处,该圆盘焊接至第二分配管42的内部,使得流体不可能流过第三流体阻塞器62。
在第一流体F1已经由流体入口44而进入第一分配管41之后,第一流体F1进一步流动于第一分配管41中且流动至其第二流体出口45。第一流体F1经由第二流体出口45而离开第一分配管41,并且,在第一端口开口22处,流动至间隙中。然后,第一流体F1流动于间隙中,横过形成间隙的传热板,经由传热板20的第二端口开口23而从间隙流出,且经由第二流体入口48而流动至第二分配管42中。第一流体F1的从第一分配管41的第二流体出口45至第二分配管42的第二流体入口48的流动适用于定位于平面P5与底盖13之间的所有的传热板。第一流体F1经由第一换热器出口4而退出第二分配管42,第一换热器出口4由穿过底盖13而延伸出的第二分配管42的一部分形成。
第一流体F1的一般流路由以参考数字“F1”标记的弯曲箭头图示。
如可以看到的,第一分配管41和第二分配管42从顶盖12延伸至壳体10的底盖13。第一分配管41具有延伸穿过底盖13的端部,并且,第二分配管42具有延伸穿过顶盖12的端部。将延伸穿过盖12、13的端部密封,使得流体不可能从板式换热器1漏出。第一分配管41和第二分配管42两者都典型地通过焊接而附接至顶盖12且附接至底盖13,这提高板式换热器1的耐压性。
第一端板18布置于传热板20与顶盖12之间,并且,第二端板19布置于传热板20与底盖13之间。典型地,在分配管41、42所延伸穿过的端板的端口处,第一分配管41和第二分配管42中的每个焊接至端板18、19。
参考图4,板式换热器1具有第一通路51,第一通路51沿着壳体10和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延伸。第一通路51具有流体出口区段53和流体入口区段54,通过第二流体阻塞器63而使流体出口区段53和流体入口区段54彼此分开。
板式换热器1还具有第二通路52,第二通路52沿着壳体10和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25延伸。因而,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通路52与第一通路51相反。第二通路52具有流体入口区段56和流体出口区段57。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流体入口区段56布置成与第一通路51的流体出口区段53相反。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通路52的流体出口区段57布置成与第一通路51的流体入口区段54相反。
第一通路51具有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定位成与其流体入口区段54紧邻。第二通路52具有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布置成与第一通路51的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相反。通过第四流体阻塞器64而使第二通路52的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与第二通路52的流体出口区段57分开。
详细地说,在顶盖12与底盖13之间,第一通路51由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与圆柱形壳体11的面向第一侧面24的内表面14(参见图5)之间的空间形成。在顶盖12与底盖13之间,第二通路52由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25与圆柱形壳体11的面向第二侧面25的表面14’之间的对应的空间形成。
第二流体F2经由第二换热器入口5而进入第一通路51。接下来,第二流体F2经由第一通路51的流体出口区段53而从第一通路51流出,在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处,流动至传热板2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离开第一通路51,其中,流体进入口26定位于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定位于底盖13与平面P6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第一通路51的流体出口区段53。因而,当第二流体F2从第一通路51流出时,第二流体F2流动至作为第二组流道32的一部分的间隙中。然后,第二流体F2横过传热板20而流动,并且,在第二通路52的入口区段56处,退出传热板20,即,第二流体F2在流体入口区段56处流动至第二通路52中。定位于底盖13与平面P6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25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用于第二通路52的流体入口区段56。
在第二流体F2已经由流体入口区段56而进入第二通路52之后,第二流体F2朝向第二通路52的流体出口区段57流动于第二通路52中。定位于平面P6与第四流体阻塞器64或平面P7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开口25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第二通路52的流体出口区段57。第二流体F2从第二通路52流出,横过传热板20而流动至流体出口区段57的间隙中,且经由第一通路51的流体入口区段54而退出间隙。定位于平面P6与平面P7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第一通路51的流体入口区段54。
当第二流体F2已经由流体入口区段54而进入第一通路51时,第二流体F2朝向第二通路52的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流动于第一通路51中。定位于平面P7与顶盖12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第一通路51的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第二流体F2经由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而从第一通路51流出,横过传热板20而流动至第二流体出口区段55处的间隙中,且经由第二通路52的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而退出间隙。定位于平面P7与顶盖12之间的位于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开口25处的所有的间隙或开口形成第二通路52的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继第二流体F2已在第二流体入口区段58处流动至第二通路52中之后,第二流体F2经由第二换热器出口6而退出第二通路52。
第二流体F2的流路由以参考数字“F2”标记的弯曲箭头图示。
如可以看到的,平面P4-P7由流体阻塞器61-64限定。具体而言,平面P4与第一流体阻塞器61相重合,平面P6与第二流体阻塞器63相重合,平面P5与第三流体阻塞器62相重合,并且,平面P7与第四流体阻塞器64相重合。
板式换热器1表示具有对应于用于第一及第二流体的第一及第二通路的第一及第二分配管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具有多通配置,并且,典型地用于所谓的单相的应用中。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当换热器用于冷凝器或重沸器的应用中时,然后,可以使用单通配置。然后,可以将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定位于壳体的中心处。
参考图11,第二流体阻塞器63或挡板可以为传热板21的整体部分,具有邻接或非常接近于圆柱形壳体11的内表面14(参见图5)的外周边缘67,并且,具有与传热板21的第一侧面开口24联结的外周边缘区段66。第二流体阻塞器63还可以具有如图12的流体阻塞器63’所示的部分圆盘的形式。流体阻塞器63’还具有外周边缘66、67,外周边缘66、67沿着传热板21的第一侧面开口24且沿着壳体10的内表面14延伸。
为了支撑第二流体阻塞器63, 板式换热器1可以具有杆69(参见图4),杆69沿着第一通路51从壳体10的内部支撑表面15延伸至第二流体阻塞器63。如果不使用端板,则支撑表面15可以为端板19或底盖13的一部分。如果不使用端板,则杆69可以典型地从支撑表面15延伸至另一端板18或顶盖12上的类似的支撑表面。然后,杆69可以延伸穿过第二流体阻塞器63、63’中的通孔68(参见图11和图12),并且,例如,通过点焊而与第二流体阻塞器63、63’连接。这有效地实现沿着第一通路51的方向上的对第二流体阻塞器63、63’的支撑。类似的杆可以布置于第二通路52中,以便支撑第四流体阻塞器64。
翻回到图5且进一步参考图6-8,示出可以用于图1的换热器1的传热板21。传热板21具有许多行73、74,其中,各行73、74包括交替的顶部和槽,诸如行73的顶部76和槽77以及行74的顶部76’和槽77’。行73、74在传热板21的顶部平面P2与底部平面P3之间沿着传热板21的中心平面P1延伸。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平面P1典型地为在自传热板的顶部侧面和传热板21的底部侧面起的相等的距离处在传热板21的中心延伸的平面。顶部平面P2和底部平面P3大体上与中心平面P1平行,并且,定位于中心平面P1的相应侧。
同一行73中的各顶部76与相邻槽77之间的过渡由相对于中心平面P1而倾斜的传热板21的部分78形成。行74具有顶部76’与槽77’之间的对应的倾斜部分78’。扁平细长板部分80、81在顶部和槽的行73、74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P1延伸。从而,使行73、74彼此分开。扁平细长板部分80、81可以被称为加强区段或流道,即,板部分80、81在顶部76和槽77的行73、74之间形成流道。通常,中心平面P1定位于扁平细长板部分80、81的中心,或沿着扁平细长板部分80、81的中心延伸。从图7中的侧面看到平面P1、P2以及P3。
顶部76具有传热板21的顶部侧面88上的相应的顶面85,并且,槽77具有传热板21的底部侧面89上的相应的底面86。顶部侧面88可以被称为传热板21的第一侧面88,并且,底部侧面89可以被称为传热板21的第二侧面89。顶面85具有接触区,该接触区与布置于传热板21的上方(顶部侧面88上)的传热板邻接。底面86具有接触区,该接触区与布置于传热板21的下方(底部侧面89上)的传热板邻接。对于若干个、大多数或甚至所有的顶部和槽,顶面85的接触区大于底面86的接触区。一些行的交替的顶部和槽与传热板21的第一侧面开口24和第二侧面开口25平行。
参考图9和图10,更详细地示出传热板21,并且,传热板21带有具有不同特性的不同类型的区段。第一类型的第一区段S1定位于传热板21的中心。第二类型的两个区段S2、S2’围绕端口开口22、23定位。第三类型的两个区段S3、S3’定位于第一区段S1的两个侧面处。第四类型的两个区段S4、S4’沿着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定位,并且,第五类型的两个区段S5、S5’沿着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定位。
区段S2、S2’类似,并且关于轴线A2而对称,其中,轴线A2延伸穿过板式传热板21的中心C1,并且,与轴线A1垂直。区段S3、S3’类似,并且,关于轴线A1而对称。区段S4、S4’类似,并且,关于轴线A2而对称,而区段S5、S5’类似,并且,关于轴线A1而对称。
在第一区段S1中,存在彼此相邻且沿着轴线A1对称地延伸的三行顶部和槽375,即,不存在使三行彼此分开的板部分。这些行的顶部和槽375形成中心一组沿轴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5。
第一区段S1还具有第一流体阻塞器210和第二流体阻塞器212,第一流体阻塞器210和第二流体阻塞器212布置于传热板21的顶面88上。流体阻塞器210、212定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与第二端口开口23之间。第一流体阻塞器210为楔形,并且,具有面向第一端口开口22的渐缩形区段211。第二流体阻塞器212同样地为楔形,并且,还具有面向第二端口开口23的渐缩形区段213。
在第二区段S2中,许多行顶部和槽373沿从第一端口开口22的中心C2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围绕第一端口开口22的圆周。区段S2’具有对应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在第三区段S3中,许多行顶部和槽374沿与轴线A1平行的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4。区段S3’具有对应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在第四区段S4中,许多行顶部和槽376与第三侧面103平行地延伸并且具有曲率,从而形成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6。区段S4’具有沿着第四侧面104延伸的对应的多行的顶部和槽。
在第四区段S4中,还存在第三流体阻塞器214,并且,在区段S4’中,存在第四流体阻塞器218。这些流体阻塞器214、218两者都布置于传热板21的底面89上。第三流体阻塞器214横过沿着第三侧面103延伸的流体通道301而定位于第一端口开口22与第三侧面103之间。第四流体阻塞器218横过沿着第四侧面104延伸的流体通道302而布置于第二端口开口23与第四侧面104之间。为了实现流体通道301的高效阻塞,三个另外的流体阻塞器215、216、217横过流体通道301而布置,而三个另外的流体阻塞器219、220、221横过流体通道302而布置。
在第四区段S4中,存在第五流体阻塞器222,第五流体阻塞器222布置于传热板21的底面89上,并且,沿着第三侧面103延伸。在区段S4’中,存在第六流体阻塞器223,第六流体阻塞器223布置于传热板21的底面89上,并且,沿着第四侧面104延伸。
第四区段S4还具有第一减流器224,而区段S4’具有第二减流器225。减流器224、225两者都布置于传热板21的底面89上。在区段S4中,第一减流器224从第一端口开口22延伸至第三侧面103。在区段S4’中,第二减流器225从第二端口开口23延伸至第四侧面104。
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许多板部分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方向延伸,然后,沿与第三侧面103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曲率,使得板部分包括弯曲板部分84。
在第五区段S5中,存在顶部313的沿着第一侧面开口24定位的第一侧面的行311,区段S5’具有顶部的沿着第二侧面开口25定位的第二侧面的行312。第一及第二侧面的行311、312的顶部313具有与顶部76的行73、74中的先前描述的顶部76不同的行距,并且,通过形成流道的板部分80、81而使槽77彼此分开。
如可以从附图看到的,传热板21具有板部分87(流道),板部分87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方向延伸,然后,沿与第三侧面103平行的方向延伸,从而以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22至第二端口开口2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延伸部分延续。该板部分87或流道87以图10中的虚线箭头指示。
传热板21还具有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板部分(流道),这些板部分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径向方向延伸,然后,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22至第二端口开口2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或沿与第一侧面101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最后,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至第二端口开口23。该板部分或流道由图10中的虚线箭头91指示。
传热板21还具有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至少两个板部分(流道),这些板部分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相应的径向方向延伸。这两个流道与平行于从第一端口开口22至第二端口开口23的方向或沿与第一侧面101平行的方向的一个流道联结。这些至少两个径向板部分和这些板部分所联结成的流道由图10中的虚线箭头92指示。
参考图13-15,图示了旁通阻塞器130的第三实施例。旁通阻塞器130定位于传热板20上,其中,传热板20与圆柱形壳体11接触,并且,当第二流体F2在第一通路51与第二通路52之间流动时,或当第二流体F2沿相反方向流动时,旁通阻塞器130防止第二流体F2在传热板20与圆柱形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走近路。旁通阻塞器130包括梳状结构133,梳状结构133沿着传热板20从顶盖12延伸至底盖13。梳状结构133具有间隔134,传热板20的边缘延伸至间隔134中,并且,梳状结构133通过点焊而附接至传热板20。梳状结构的间隔典型地与传热板20的边缘邻接,使得可以实现紧密的密封。可以通过焊接而将任何剩余的间隔封闭。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从梳状结构133延伸。这些密封件131、132为柔性的,使得当旁通阻塞器130布置于传热板20与圆柱形壳体11之间时,这些密封件与圆柱形壳体11的内表面紧密地邻接。
为了提供旁通阻塞器130与传热板之间的良好配合,传热板21可以在其第三侧面103具有两个切口231、232,并且,第四侧面104可以具有两个切口233、234。这些切口231、232、233、234中的每个接纳如元件130的相应的密封元件。板中的切口配合至梳状结构133的间隔134中。
参考图16和图17,图示板式换热器1’的另一实施例。该换热器1’与例如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换热器1类似,但存在换热器1’具有用于第一流体F1和第二流体F2两者的单通配置的差异。这意味着,与图3和图4的换热器1中的三次相比,流体F1、F2中的每个仅通过传热板20之间一次,其中,换热器1因此具有三通配置。
详细地说,换热器1’具有第一分配管41,第一分配管41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第一端口开口22。第一分配管41具有流体入口3和流体出口43。流体入口3是定位于第一分配管41的端部处的常规的管入口,并且,流体出口43具有沿着第一分配管41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开口或通孔的形状。
板式换热器1’具有第二分配管42,第二分配管42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第二端口开口23。第二分配管42具有流体入口46和流体出口4。流体出口4是定位于第二分配管42的端部处的常规的管出口,并且,流体入口46具有沿着第二分配管42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开口或通孔的形状。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入口46布置成与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相反。板式换热器1’在其分配管中不具有如上述的流体阻塞器61和62的流体阻塞器。所有的其它特征都相同,但不存在流体阻塞器的配置提供用于第一流体的另一流路,这导致单通配置。不存在流体阻塞器的配置赋予如以参考数字“F1”标记的弯曲箭头所图示的第一流体F1的一般流路。
图3和图4,相应地,图18和图19的板式换热器1和1’各自共享表现为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端口开口22、23的第一分配管41和第二分配管42的形式的相同构思。第一分配管41包括用于第一流体F1的流体入口3和流体出口43,流体出口43面向第一组流道31的至少区段91。然后,第一流体F1可以离开第一分配管41,并且,进入第一组流道31的该区段91。在单通配置中,区段91典型地包括所有的传热板的用于第一流体F1的流道。
第二分配管42延伸穿过传热板20的第二端口开口23,并且,包括流体入口46,流体入口46面向第一组流道31的上文中所提到的区段91,使得第一流体F1可以离开第一组流道31的该区段91,并且,进入第二分配管42。第二分配管42还具有用于第一流体F1的流体出口4。
由于图18和图19的板式换热器1’不具有流体阻塞器,因而仅存在第一组流道31的一个区段91。出口43和入口46两者都面向区段91。图3和图4的板式换热器1具有两个用于第一流体F1的流体阻塞器,且因而具有第一组流道31的三个区段91、92、93。各区段91、92、93表示用于第一流体F1的一个流体通道。
可想到其它实施例。例如,在双通配置中,换热器具有第一流体阻塞器61,但不具有第二流体阻塞器62。于是,第一流体阻塞器可以定位于第一分配管的中间。于是,第二分配管42的出口将是面向第一组流道31的第二区段的出口,并且,于是,第一分配管41将具有与图3中所示出的流体出口4类似的出口。
板式换热器1’具有第一通路51,第一通路51沿着壳体10和传热板20的第一侧面24延伸。第一通路51具有流体出口区段53。板式换热器1’还具有第二通路52,第二通路52沿着壳体10和传热板20的第二侧面25延伸。如横过传热板20而看到的,第二通路52与第一通路51相反。第二通路52具有流体入口区段56。第一通路51具有流体入口5,并且,第二通路52具有流体出口6。
板式换热器1’在其通路51、52中不具有如先前描述的流体阻塞器63和64的流体阻塞器。所有的其它特征都相同,但不存在流体阻塞器的配置提供了用于第二流体的另一流路,这导致单通配置。不存在流体阻塞器的配置赋予如以参考数字“F2”标记的弯曲箭头所图示的第二流体F2的一般流路。
图3和图4的板式换热器1以及图18和图19的板式换热器1’各自共享表现为沿着传热板20的侧面延伸的通路51、52的形式的相同的构思。第一通路51包括用于第二流体F2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区段53,流体出口区段53面向第二组流道32的区段94。然后,第二流体F2可以离开第一通路51,并且,进入第二组流道32的该区段94。
第二通路52具有流体入口区段56,流体入口区段56面向第二组流道32的该区段94,使得第二流体F2可以离开第二组流道32的该区段94,并且,进入第二通路52。第二通路52还具有用于第二流体F2的流体出口6。
由于图18和图19的板式换热器1’在其通路51、52中不具有流体阻塞器,因而仅存在第二组流道31的一个区段94。图3和图4的板式换热器1具有用于其通路的两个流体阻塞器,并且,因而具有第二组流道32的三个区段94、95、96。各区段94、95、96表示用于第二流体F2的一个流体通道。
可构思其它实施例。例如,在双通配置中,对于第二流体,换热器具有流体阻塞器63(参见图4),但不具有流体阻塞器64。然后,流体阻塞器典型地布置于第二通路52的中间。于是,第二通路52的出口将是面向第二组流道32的第二区段的出口,并且,于是,第一通路51将具有与图4中所示出的流体出口6类似的出口。
有可能的是具有不同数量的用于第一及第二流体的通路,例如用于第一流体的一个通道和用于第二流体的两个通道。
如所示,第一分配管41的流体出口43具有开口101的形式,并且,第二分配管42的流体入口46具有类似的开口102的形式。因而,分配管41、42各自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01、102(管中的通孔),并且,这些开口101、102是通向第一组流道31的相同的流道的开口。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分配管中的出口和入口具有对应的开口。
第一通路51的流体出口53和第二通路52的流体入口56在传热板的相反的外周边缘105、106处具有表现为间隙103、104的形式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开口。这些间隙103、104或间隔提供通向第二组流道32的相同的流道的流体通路。图4中所示出的入口和出口54、55、57、58同样地在传热板之间由对应的间隙或间隔形成。
从上文理解到,对于双通配置,对于第一流体,第一分配管包括用于第一流体的又一(第二)流体入口和又一(第二)流体出口。又一入口与图3的入口44类似,并且,然后,出口是与图3中所示出的出口4类似的出口,但布置于第一分配管上。如阻塞器61的流体阻塞器使又一流体入口与第一分配管的(第一)流体出口分开,使得又一流体入口面向第一组流道的至少又一(第二)区段。然后,第二分配管的流体出口面向第一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使得第一流体可以离开第二分配管且进入第一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并且,离开第一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且经由其又一流体入口而进入第一分配管。
对于双通配置,第一通路包括又一流体入口、用于第二流体的又一流体出口以及使又一流体入口与第一通路的流体出口分开的流体阻塞器。然后,又一出口是与图3中所示出的出口6类似的出口,但布置于第一通路上。又一流体入口面向第二组流道的至少又一区段。第二通路的流体出口面向第二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使得第二流体可以离开第二通路且进入第二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并且,离开第二组流道的该又一区段且经由其又一流体入口而进入第一通路。
对于具有流体阻塞器62的图3和图4的三通配置,第一分配管41的又一(第二)出口是出口45,而第二分配管42具有又一入口48和又一出口4。在流体阻塞器64的情况下,第一通路51的又一(第二)出口是出口55,而第二通路52具有又一入口58和又一出口6。
从上文的描述理解到,虽然已描述且示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还可以按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主题的范围内的其它方式体现。例如,板式换热器可以按流体阻塞器的不同的数量以及换热器流体入口和出口的其它位置布置。因而,虽然图示三个所谓的用于流体的通道,但同样地可以实现另一数量的用于流体的通道。

Claims (18)

1.一种传热板,其配置成布置于板式换热器(2)中,所述传热板包括:
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以及第四侧面(104),形成所述传热板的外周,所述第一侧面(101)与所述第二侧面(102)相对,并且所述第三侧面(103)与所述第四侧面(104)相对,
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布置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面(88)之上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流动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其中,所述传热板的轴线(A1)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C2),并且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中心(C3),
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01)处的第一侧面开口(24)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02)处的第二侧面开口(25),用于允许第二流体(F2)在所述传热板的底面(89)上从所述第一侧面开口(24)流动至所述第二侧面开口(25),
许多行(73、74),其中,各行(73、74)具有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部平面(P2)与底部平面(P3)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中心平面(P1)延伸的交替的顶部(76)和槽(77),所述顶部平面(P2)和底部平面(P3)大体上与所述中心平面(P1)平行,并且定位于所述中心平面(P1)的相应侧,其中,同一行(73)中的顶部(76)与相邻槽(77)之间的过渡由所述传热板(21)的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P1)而倾斜的部分(78)形成,
其特征在于,
板部分(80、81),其在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所述中心平面(P1)延伸,使得使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中的至少一些彼此分开,并且所述板部分(80、81)由此在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形成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具有带有形成所述第一侧面(101)和所述第二侧面(102)的两个切割侧面的圆形板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三侧面(103)和所述第四侧面(104)具有弯曲侧面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热板,其中,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至少三者沿着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22、23)的所述中心(C2、C3)的所述轴线(A1)对称地彼此相邻地延伸,从而形成中心一组沿轴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在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中心(C2)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板,其中,所述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围绕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圆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沿与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22、23)的所述中心(C2、C3)的所述轴线(A1)平行的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与所述第三侧面(103)平行地延伸且具有曲率,从而形成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6)。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开口(24)定位的第一侧面的一行(311)顶部(313)和沿着所述第二侧面开口(25)定位的第二侧面的一行(312)顶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侧面的多行(311、312)的所述顶部(313)具有与通过形成流道的所述板部分(80、81)而彼此分开的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中的所述顶部(76)不同的行距。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第一流体阻塞器(210)和第二流体阻塞器(212),这些阻塞器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顶面(88)上,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与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阻塞器(210)为楔形且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渐缩形区段(211),并且,所述第二流体阻塞器(212)为楔形且具有面向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渐缩形区段(21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底面(89)上的第三流体阻塞器(214)和第四流体阻塞器(218),
所述第三流体阻塞器(214)横过沿着所述第三侧面(103)延伸的流体通道(301)而布置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与所述第三侧面(103)之间,并且,
所述第四流体阻塞器(218)横过沿着所述第四侧面(104)延伸的流体通道(302)而布置于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与所述第四侧面(104)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第五流体阻塞器(222)和第六流体阻塞器(223),这些阻塞器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底面(89)上,所述第五流体阻塞器(222)沿着所述第三侧面(103)延伸,并且所述第六流体阻塞器(223)沿着所述第四侧面(104)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第一减流器(224)和第二减流器(225),这些减流器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底面(89)上,所述第一减流器(224)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103),所述第二减流器(225)从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104)。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使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分开的许多所述板部分(80、81)首先沿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方向延伸,然后沿与所述第三侧面(103)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曲率,使得所述板部分包括弯曲板部分(8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热板,其中,首先沿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方向延伸,并且,然后沿着与所述第三侧面(103)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所述许多所述板部分(80、81)、以在与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延伸部分而延续。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使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分开的许多所述板部分(80、81)首先沿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向外的径向方向延伸,然后沿与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最后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所述第三侧面(103)包括两个切口(231、232),并且,所述第四侧面(104)包括两个切口(233、234),所述切口(231、232、233、234)中的每个布置成用于接纳相应的密封元件(130),所述密封元件提供所述板与其中布置有所述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壳体(10)之间的密封。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侧面(101、102、103、104)配置成以定位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顶部侧面(88)处的类似传热板(21’)的对应侧面而被密封,并且,
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22、23)配置成以定位于所述传热板的底部侧面(89)处的类似传热板(21’’)的对应开口而被密封。
18.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许多传热板(20),其中,
所述传热板(20)布置于壳体(10)内,并且,彼此永久地联结,使得:
- 用于第一流体(F1)的第一组流道(31)由所述传热板(20)之间的每个第二间隙形成,其中流体进入口(28、29)和流体退出口(28、29)位于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2、23)处,
- 用于第二流体(F2)的第二组流道(32)由所述传热板(20)之间的每隔一个的第二间隙形成,其中流体进入口(26)和流体退出口(27)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面开口(24、25)处,其特征在于,
第一分配管(41),其延伸穿过所述传热板(20)的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并且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流体(F1)的流体入口(3);和流体出口(43),面向所述第一组流道(31)的至少区段(91),使得所述第一流体(F1)可以离开所述第一分配管(41),并且进入所述第一组流道(31)的所述区段(91),
第二分配管(42),其延伸穿过所述传热板(20)的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并且包括:面向所述第一组流道(31)的所述区段(91)的流体入口(46),使得所述第一流体(F1)可以离开所述第一组流道(31)的所述区段(91),并且进入所述第二分配管(42);和用于所述第一流体(F1)的流体出口(4、47),
第一通路(51),其沿着所述壳体(10)和所述传热板(20)的所述第一侧面(24)延伸,并且包括:用于所述第二流体(F2)的流体入口(5);和面向所述第二组流道(32)的至少区段(94)的流体出口(53),使得所述第二流体(F2)可以离开所述第一通路(51),并且进入所述第二组流道(32)的所述区段(94),和
第二通路(52),其沿着所述壳体(10)和所述传热板(20)的所述第二侧面(25)延伸,并且包括:面向所述第二组流道(32)的所述区段(94)的流体入口(56),使得所述第二流体可以离开所述第二组流道(32)的所述区段(94),并且进入所述第二通路(52);和用于所述第二流体(F2)的流体出口(6、57)。
CN201580044955.XA 2014-08-22 2015-08-21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107076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81947.4 2014-08-22
EP14181947 2014-08-22
EP14184805.1 2014-09-15
EP14184805.1A EP2988085B1 (en) 2014-08-22 2014-09-15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PCT/EP2015/069239 WO2016026958A1 (en) 2014-08-22 2015-08-21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520A true CN107076520A (zh) 2017-08-18
CN107076520B CN107076520B (zh) 2019-04-09

Family

ID=51383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4955.XA Active CN107076520B (zh) 2014-08-22 2015-08-21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4212B2 (zh)
EP (1) EP2988085B1 (zh)
JP (1) JP6445143B2 (zh)
KR (1) KR101918869B1 (zh)
CN (1) CN107076520B (zh)
DK (1) DK2988085T3 (zh)
ES (1) ES2728297T3 (zh)
PL (1) PL2988085T3 (zh)
PT (1) PT2988085T (zh)
WO (1) WO20160269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9404A (zh) * 2018-11-26 2021-06-25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传热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9190A1 (en) * 2015-12-11 2017-06-14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KR101733934B1 (ko) * 2016-10-26 2017-05-08 서진욱 디스크 번들타입의 판형 열교환기
ES2966217T3 (es) * 2017-03-10 2024-04-19 Alfa Laval Corp Ab Placa para un dispositivo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KR102019203B1 (ko) 2017-10-02 2019-09-06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인쇄형 열 교환 모듈 및 열 교환기
IT201800005663A1 (it) * 2018-05-24 2019-11-24 Dispositivo scambiatore termico
US11035626B2 (en) * 2018-09-10 2021-06-15 Hamilton Sun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enhanced end sheet heat transfer
DK180416B1 (en) * 2019-11-04 2021-04-22 Danfoss As Plate-and-shell heat exchanger and a channel blocking plate for a plate-and-shell heat exchanger
JP6860095B1 (ja) * 2020-01-14 2021-04-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シェルアンド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22051195A (ja) * 2020-09-18 2022-03-31 サンデン・アドバンス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N112371852A (zh) * 2020-10-26 2021-02-19 湖州恒大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锻伺服液压机的冲头循环内冷却装置
CN114508955A (zh) * 2020-11-16 2022-05-17 丹佛斯有限公司 板壳式热交换器和用于板壳式热交换器的热传递板
US11976856B2 (en) * 2021-03-19 2024-05-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Shell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water-cooled chiller and water-cooled chiller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646Y2 (zh) * 1974-04-05 1978-02-13
US4359087A (en) * 1979-12-03 1982-11-16 Alfa-Laval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EP0177474B1 (en) * 1984-10-03 1990-03-14 AB Carl Munters Insertable contact body
JPH09138082A (ja) * 1995-11-15 1997-05-27 Ebara Corp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00688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Mathur Achint P. Shell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2859312A (zh) * 2010-04-21 2013-01-02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板和板式换热器
CN103547878A (zh) * 2011-05-25 2014-01-29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壳型换热器的传热板
CN103958999A (zh) * 2011-11-28 2014-07-30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一体式的用于阻碍绕过的片状件的换热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13272A (fr) 1936-11-12 1937-05-29 Anciens Etablissements Lamblin Radiateurs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moteurs ou autres applications
US4235287A (en) * 1975-05-02 1980-11-25 Ol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panel
FR2426879B1 (fr) * 1978-05-26 1985-08-09 Bedue Abel Structure d'echangeur de chaleur entre deux fluides
SE444719B (sv) 1980-08-28 1986-04-28 Alfa Laval Ab Plattvermevexlare med korrugerade plattor der korrugeringarna stoder mot intilliggande platta och korrugeringarna i stodomradet forsenkts for att minska avstandet mellan tva plattor
JPS5923986Y2 (ja) * 1981-03-04 1984-07-16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ト式熱交換器
SE443870B (sv) * 1981-11-26 1986-03-10 Alfa Laval Ab Plattvermevexlare med korrugerade plattor der korrugeringarna stoder mot nerliggande plattas korrugeringar utom i ett antal forsenkta partier
DE3536316A1 (de) * 1985-10-11 1987-04-16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Oelkuehler in scheibenbauweise
DE3622316C1 (de) * 1986-07-03 1988-01-28 Schmidt W Gmbh Co Kg Plattenwaermeaustauscher
SE458806B (sv) 1987-04-21 1989-05-08 Alfa Laval Thermal Ab Plattvaermevaexlare med olika stroemningsmotstaand foer medierna
JP2604735Y2 (ja) 1992-04-09 2000-06-05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フィン熱交換器
JPH07260384A (ja) * 1994-03-28 1995-10-13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3654669B2 (ja) * 1994-09-28 2005-06-02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8271171A (ja) * 1995-03-29 1996-10-1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10267580A (ja) * 1997-03-27 1998-10-09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3292128B2 (ja) 1998-02-27 2002-06-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US6131648A (en) 1998-11-09 2000-10-17 Electric Boat Corporation High pressure corrugated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KR20020006158A (ko) 2000-07-11 2002-01-19 송문섭 무선 이동 단말기의 휴대형 간이 지그
SE526831C2 (sv) 2004-03-12 2005-11-08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och plattpaket
JP200618394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オイルクーラ
WO2008024066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plant
EP2199723B1 (en) 2008-12-16 2012-04-1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exchanger
EP2267391B1 (en) * 2009-06-26 2018-04-11 SWEP International AB Asymmetric heat exchanger
EP2508831B1 (en) 2011-04-07 2015-12-16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JP5763462B2 (ja) * 2011-07-29 2015-08-12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ヘッダー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
PT2728292T (pt) * 2012-10-30 2016-12-27 Alfa Laval Corp Ab Placa de transferência de calor e permutador de calor de placas compreendendo essa placa de transferência de cal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646Y2 (zh) * 1974-04-05 1978-02-13
US4359087A (en) * 1979-12-03 1982-11-16 Alfa-Laval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EP0177474B1 (en) * 1984-10-03 1990-03-14 AB Carl Munters Insertable contact body
JPH09138082A (ja) * 1995-11-15 1997-05-27 Ebara Corp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00688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Mathur Achint P. Shell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2859312A (zh) * 2010-04-21 2013-01-02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板和板式换热器
CN103547878A (zh) * 2011-05-25 2014-01-29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壳型换热器的传热板
CN103958999A (zh) * 2011-11-28 2014-07-30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一体式的用于阻碍绕过的片状件的换热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9404A (zh) * 2018-11-26 2021-06-25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传热板
CN113039404B (zh) * 2018-11-26 2022-03-08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传热板
US11499786B2 (en) 2018-11-26 2022-11-15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8085B1 (en) 2019-03-20
KR20170042759A (ko) 2017-04-19
PL2988085T3 (pl) 2019-07-31
KR101918869B1 (ko) 2018-11-14
US10234212B2 (en) 2019-03-19
JP6445143B2 (ja) 2018-12-26
US20170254596A1 (en) 2017-09-07
DK2988085T3 (da) 2019-06-24
PT2988085T (pt) 2019-06-07
JP2017528674A (ja) 2017-09-28
ES2728297T3 (es) 2019-10-23
CN107076520B (zh) 2019-04-09
WO2016026958A1 (en) 2016-02-25
EP2988085A1 (en)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6520A (zh)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CN108139182B (zh) 传热板及板式换热器
JP4690340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6746647B2 (ja) 熱交換器
US11448466B2 (en)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KR960031960A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JP6706322B2 (ja) 熱交換器用のプレートおよび熱交換器
JP2020510181A (ja) プレートパッケージ、プレート、および熱交換器デバイス
CN105890408A (zh)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ITPD20130187A1 (it) Scambiatore asimmetrico con canali ausiliari di collegamento fra spire
KR102266225B1 (ko) 판형 열교환기
RU2708733C1 (ru) Ребро для трубной системы котла и узел,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е ребро
JP4935322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装置
SE423276B (sv) Vermevexlare innehallande ett flertal inborjan parallella genombrutna plattor
CN106152838B (zh) 一种网式肺状换热板的换热器
JP2005274028A (ja) 燃焼装置
JP6783836B2 (ja) プレート重合体及び熱交換器
JP2006097970A (ja) 熱交換器
ITMI20011743A1 (it) Scambiatore di calore gas-liquido e caldaia includente tale scambiatore di calore
JP2021179283A (ja) 分配器及び熱交換器ユニット
JP4405652B2 (ja) 燃焼ガス通路に水平な熱吸収用フィンを設けたボイラ
JP7018814B2 (ja) 熱交換器
KR101890647B1 (ko) 이중관식 열교환유닛조립체
CN107787437A (zh) 板式换热器
JP3666777B2 (ja) 燃焼ガス流に対し交差する熱吸収用フィンを設けたボイ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