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4503B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4503B
CN107074503B CN201480082748.9A CN201480082748A CN107074503B CN 107074503 B CN107074503 B CN 107074503B CN 201480082748 A CN201480082748 A CN 201480082748A CN 107074503 B CN107074503 B CN 107074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door
padded coaming
receiving part
change ge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7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4503A (zh
Inventor
福家毅
石塚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4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04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for elevat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具备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在成为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而耐火性能优异的新型的开闭门(1a、1b)。在出入口上框(10a、10b)的上侧与挂轮(5a、5b、5c、5d)之间配置有沿着挂轮(5a、5b、5c、5d)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利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由此,井道(8)内的起火的可能性减小,成为耐火性能优异的电梯设备。

Description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梯设备,特别是涉及具备设置于电梯层站的层站用开闭门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梯设备的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设置有用于乘客出入的层站用开闭门(以下,简单地表记为开闭门)。通常,该开闭门将两扇门重叠设置,在关闭开闭门时,使一侧门移动至与出入口的关闭侧端面接触,将另一侧门移动至一半的位置而封闭出入口。而且,在打开开闭门时,使一侧门和另一侧门移动至出入口的打开侧端面,该状态下,一侧门和另一侧门彼此重叠起来,使出入口全开。将这样的开闭门称为双扇单开式的开闭门。
另外,除此以外,在两扇开闭门关闭了的状态下,其侧端面在中央彼此相对、接触。因此,打开开闭门的情况是两扇开闭门从中央向左右分开而移动打开。因此,如上述的双扇单开式的开闭门,在两扇开闭门打开时,开闭门没有彼此重叠。将这种开闭门称为双扇中分式开闭门。
但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火焰和热风侵入井道内,开闭门设为全闭的结构,但考虑火焰和热风从建筑物和开闭门的间隙侵入到井道内。而且,侵入的火焰和热风有时达到为了悬吊开闭门并且使开闭门顺滑移动而设置的吊轨和挂轮。
吊轨沿着开闭门的移动方向延伸,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建筑物的井道的层站出入口的上侧。而且,设置于固定在开闭门上的门吊架的挂轮在形成于该吊轨的上侧轨道上滚动而使开闭门顺滑地移动。而且,在该挂轮的滚动面设置有由聚氨酯树脂或尼龙树脂那种合成树脂构成的缓冲材料,缓和挂轮和吊轨的导轨面之间的冲击,成为抑制伴随着开闭门的移动的移动声和振动的结构。
然而,因为该缓冲材料由合成树脂制作,所以往往因火焰和热风而熔融,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直接下落到井道内。该情况下,轿厢处于下侧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轿厢而可能会起火。另外,即使在没有轿厢的情况下,也往往在井道内起火。因此,寻求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不会下落到井道内的措施。
为了响应这类要求,为了使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不会下落到井道,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2018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在吊轨的下侧设有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并使其流向层站侧的槽状部件。该专利文献1中,在具备悬吊开闭门的吊轨、固定吊轨的凹槽件、固定于开闭门的上部且将开闭门悬吊于吊轨的门吊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门吊架并在吊轨滚动的挂轮、和设置于该挂轮的滚动面的缓冲材料的开闭门中,为防止熔融了的挂轮的缓冲材料下落到井道侧,在挂轮的下侧设有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并且使熔融了的缓冲材料流向开闭门中央的檐沟状部件。通过该檐沟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使其流向开闭门的中央,由此,防止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井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0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案的开闭门中,是熔融了的挂轮的缓冲材料通过檐沟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集中在开闭门的中央并流向层站侧的结构,因此,有时下落到形成建築物的层站出入口的出入口上框。因为出入口上框位于层站出入口之上,所以因火焰和热风而温度容易上升,有时成超过缓冲材料的燃点的高温。
因此,下落的缓冲材料往往在出入口上框起火,因在出入口上框上的起火而可能会在井道内引起火灾。因此,通过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成为高温的出入口上框,希望提高耐火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耐火性能优异的新颖的开闭门的电梯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出入口上框的上侧和挂轮之间配置沿着挂轮的移动方向延伸且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能够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据此,在井道内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的起火的可能性减小,能够提供耐火性能优异的开闭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井道侧面观察图1所示的电梯设备的后主视图。
图3是从图2的A-A剖面剖开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图2的B-B剖面剖开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图5是与图3同样地从A-A剖面剖开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图6是与图4同样地从B-B剖面剖开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图7是与图3同样地从A-A剖面剖开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4同样地从B-B剖面剖开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电梯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性的概念之中将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含于该范围内。
实施例1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扇单开式的开闭门的上部的图,图2是从井道侧观察图1所示的开闭门的图,图3是从图2的A-A剖面观察的图,图4是从图2的B-B剖面观察的图。
图1~图4中,设置于层站出入口的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在关闭状态下彼此移动至最大关闭位置,关闭层站出入口,在打开的状态下彼此移动至最大打开位置,两门成为重叠的状态。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朝向用图2的箭头O所示的右侧打开,朝向用图2的箭头C所示的左侧关闭。因此,第二开闭门1b与第一开闭门1a相比,位于跟前侧(层站厅侧)。而且,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在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上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法固定有门吊架2a、2b。
如在图1、图2中,这些门吊架2a、2b悬吊于在井道8的内侧沿着开闭门1a、1b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吊轨4a、4b上。吊轨4a、4b固定于在井道8侧固定地配置的凹槽件3上。该吊轨4a、4b与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配置关系对应,距井道8的壁面的距离不同,成为与后述的挂轮一致的位置。
凹槽件3通过螺栓20与托架7a、7b、7c固定,托架7a、7b、7c通过螺栓21固定于井道8的内壁面。在层站H设置有形成层站出入口的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连接它们的出入口上框10a、10b,出入口上框10a、10b由凹槽件3的下部连结,通过螺栓22固定在井道8的内壁面。出入口上框10a延伸至第一开闭门1a附近,同样,出入口上框10b延伸至第二开闭门1b附近。另外,出入口上框10a和出入口上框10b的层站侧面在相同的平面上(齐平)一致,美观。另外,出入口上框10a和出入口上框10b也可以一体形成。
第一开闭门1a通过吊架2a所具有的2个挂轮5a、5b,在吊轨4a上滚动,并且通过减震辊6a、6b抑制向上的移动,构成为不能脱落。即,挂轮5a、5b位于门吊架2a和井道8的内壁面之间,位于吊轨4a的正上方。另外,减震辊6a、6b位于门吊架2a和井道8的内壁面之间,位于吊轨4a的正下方。因此,成为通过挂轮5a、5b和减震辊6a、6b夹着吊轨4a的构成。
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开闭门1b也同样,第二开闭门1b通过门吊架2b所具有的2个挂轮5c、5d,在吊轨4b上旋转,并且通过减震辊6c、6d抑制向上的移动,构成为不能脱落。挂轮5c、5d位于门吊架2b和井道8的内壁面之间,位于吊轨4b的正上方。另外,减震辊6c、6d位于门吊架2b和井道8的内壁面之间,位于吊轨4b的正下方。因此,成为通过挂轮5c、5d和减震辊6c、6d夹着吊轨4b的构成。
在挂轮5a、5b、5c、5d的外周设置有由聚氨酯橡胶那样的合成树脂制作的缓冲材料13,缓和挂轮5a、5b、5c、5d和吊轨4a、4b的轨道面之间的冲击,成为抑制伴随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移动的移动声和振动的结构。
在以上那种的结构的开闭门1a、1b中,层站H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和出入口上框10、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暴露在火灾的火焰和热风中,进而,通过辐射而被传热。而且,在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上部,被加热的空气从出入口上框10a、10b和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间隙作为热风流入,使上述的开闭门1a、1b的开闭机构部件的温度上升。
开闭门1a、1b的构成部件和开闭机构部件大部分由钢板等金属材料构成,因此不会因热风而起火、燃烧,设置于挂轮5a、5b、5c、5d的缓冲材料13由合成树脂制作,所以具有熔点较低,熔融而起火、燃烧的特性。因此,从出入口上框10a、10b和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间隙流入的火焰和热风使挂轮5a、5b、5c、5d的温度上升时,缓冲材料13熔融而下落到出入口上框10。
出入口上框10a、10b配置于层站出入口的上方,因此,暴露在火焰和高温的空气的比例增大,具有出入口上框10a、10b的温度相对于另外的开闭门1a、1b的构成部件和开闭机构部件构成部件增高的趋势。因此,出入口上框10从层站H受到火灾导致的热而升温至超过缓冲材料13的燃点的温度时,熔融而下落的缓冲材料13与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接触而自起火,开始燃烧,可能诱发井道内的火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不会下落至被加热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之上的方式,将在出入口上框10a、10b和挂轮5a、5b、5c、5d间,而且沿着挂轮5a、5b、5c、5d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和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固定在凹槽件3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和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固定在凹槽件3,但除此以外,也可以直接固定在井道8的内壁面。该情况下,凹槽件3的下端面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和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上侧固定在井道8的内壁面。
如图1~图4所示,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通过螺栓23固定在凹槽件3内,出入口上框10a、10b的上侧和挂轮5a、5b、5c、5d之间,优选在减震辊6a、6b、6c、6d之间以沿着挂轮5a、5b、5c、5d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未设有减震辊6a、6b、6c、6d的情况下,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设置于出入口上框10a、10b的上侧和吊轨4a、4b之间。总之,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配置于出入口上框10a、10b的上侧和挂轮5a、5b、5c、5d之间。
如图3所示,与第一开闭门1a对应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为平面状,从凹槽件3延伸至门吊架2a附近,具备在至少将挂轮5a、5b垂直投影到上表面时,该投影部分收敛于上表面内的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的前端与出入口上框10a的前端大体一致,或确定为其以上的长度。另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配置为在关闭了第一开闭门1a的状态下延伸至挂轮5a、5b所在的部分。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的基本的功能是只要在挂轮5a、5b的缓冲材料13熔融下落时,该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没有下落到出入口上框10a上即可。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与第二开闭门1b对应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为平面状,从凹槽件3延伸至门吊架2b附近,具备至少在将挂轮5c、5d垂直投影到上表面时,该投影部分收敛于上表面内的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前端与出入口上框10b的前端大体一致,或确定为其以上的长度。另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配置为在关闭了第二开闭门1b的状态下延伸至挂轮5c、5d所在的部分。同样,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基本功能是只要在挂轮5c、5d的缓冲材料13熔融下落时,该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不下落到出入口上框10b即可。
在此,如图2所示,第一开闭门1a和第二开闭门1b朝向箭头方向O(附图中右侧)打开,朝向箭头方向C(附图中左侧)关闭。因此,在第二开闭门1b的关闭侧的移动时,第二开闭门1b的端面不会与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碰撞。
另外,如图所示,将凹槽件3的最下端朝向第二开闭门1b侧折弯,可形成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该情况下,也与缓冲材料接收部14b-1同样,上表面成为平面状,延伸至门吊架2b所在的附近,且具备至少在将挂轮5c、5d垂直投影在上表面时,该投影部分收敛于上表面内的形状。另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前端与出入口上框10b的前端大体一致或确定为其以上的长度。另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配置为在关闭了第二开闭门1b的状态下延伸至挂轮5c、5d所在的部分。
这样,通过设置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能够省略缓冲材料接收部14b-1,能够起到安装时作业变得容易的能够节约材料费这种作用、效果。另外,通过将凹槽件3的下端折弯而形成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还可以提高凹槽件3的刚性。因此,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具备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的接收功能和凹槽件3的刚性提高功能。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下述结构,设有缓冲材料接收部14b-1和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双方,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热风或辐射引起的热难给缓冲材料接收部14b-1和挂轮5c、5d带来不利影响。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火焰和热风流入层站H。这些火焰和热风加热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和出入口上框10、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特别是在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上部,被加热的空气作为热风从出入口上框10a、10b和第一开闭门1a、第二开闭门1b的间隙流入。因此,产生挂轮5a、5b、5c、5d的温度上升,缓冲材料13熔融,因重力而下落这种现象。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至少通过设置于挂轮5a、5b、5c、5d的下侧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接收,因此,防止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另外,在省略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作为替代设有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情况下,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由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接收。
在此,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通过出入口上框10a、10b或将凹槽件3的下端面折弯而成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遮挡,因此,热风不会直接作用,还阻挡辐射热,因此,与出入口上框10a、10b相比,温度上升被抑制地较低。
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使用钢板等耐热性高的金属材料,但当由导热率低的材质例如陶瓷的瓷器材料构成时,可以降低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温度上升,可以进一步减小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上表面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起火的可能性。另外,在金属材料的外周围也可以设置瓷器材料,能够得到强度和传热率低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
如上述,本实施例中,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接收,因此,防止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而且,如果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的量减少,则缓冲材料13留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和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上表面,下落在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可能性小。
另外,如图2,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延伸至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因此,如果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的量多,则下落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上表面的缓冲材料13流向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下落在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上的可能性小。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与出入口上框10a、10b相比温度低,因此起火的可能性小。除此以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通过朝向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向重力方向倾斜延伸,还可以使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积极地流向关门侧纵框11、开门侧纵框12。
另外,通过将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的前端面(第一开闭门侧的端面)、和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14b-2的前端面(第二开闭门侧的端面)向上侧折弯,形成立起面,能够防止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流向开闭门1a、1b。由此,还能够进一步减小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可能性。
如上述,根据本实施例,为在层站出入口的出入口上框的上侧和挂轮之间配置沿着挂轮的移动方向延伸且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且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的结构。据此,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能够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因此,在井道内的起火的可能性减小,成为耐火性能优异的开闭门。
实施例2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具备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第二实施方式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上表面载置、固定隔热材料。
在表示第一开闭门1a侧的图5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的上表面载置、固定有隔热材料15a。另外,在形成于凹槽件3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上表面也载置、固定有隔热材料15b-2。
另外,在表示第二开闭门1b侧的图6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上表面载置、固定有隔热材料15b-1。另外,在形成于凹槽件3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上表面也载置、固定有隔热材料15b-2。
作为隔热材料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优选使用无机系材料。例如,可以将硅酸钙、陶瓷、氧化铝等成型加工成适当形状而使用。而且,可以熔融这些无机系材料加工成纤维状,能够将其热压形成隔热材料或加工成多孔状而形成隔热材料。据此,能够吸收隔热材料自身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而固定在隔热材料15a、15b-1、15b-2的表面上。
而且,由铁系材料(例如不锈钢钢板)构成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在它们的上表面组装固定隔热材料15a、15b-1、15b-2即可。
因此,与由金属形成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温度上升相比,能够减少隔热材料15a、15b-1、15b-2的温度上升。因此,假设即使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任一隔热材料,也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缓冲材料13起火的可能性减小。另外,下侧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隔热材料15b-2的温度被抑制得比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低,因此,能够将来自之后的热辐射较抑制得较低,可以抑制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温度上升。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上载置、固定隔热材料,但至少只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上表面设置隔热材料,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上表面根据需要设置隔热材料即可。但是,也如实施例1中所述,在省略了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情况下,因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替代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所以需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上设置隔热材料15b-2。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除实施例1中记载的作用、效果外,至少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上表面、和根据需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上表面载置、固定有隔热材料,因此,能够将各种隔热材料的表面温度抑制地极低,可以进一步减小熔融了的缓冲材料起火的可能性。
实施例3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具备类似功能的构成要素。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下表面和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底部内面固定辐射抑制材料。
在表示第一开闭门1a侧的图7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的下表面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a。进而,在形成于凹槽件3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下表面也载置、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b-2。这些辐射抑制材料16a、16b-2的功能具备反射辐射热的功能。另外,同样,在出入口上框10a的底部内表面也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c-1,但该抑制辐射材16c-1的功能具备抑制辐射热的放射的功能。
另外,在表示第二开闭门1b侧的图8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下表面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b-1。进而,在形成于凹槽件3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下表面也载置、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b-2。这些辐射抑制材料16b-1、16b-2的功能具备反射辐射热的功能。另外,同样,在出入口上框10b的底部内表面也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c-2,但该辐射抑制材料16c-2的功能具备抑制辐射热的放射的功能。
作为这些辐射抑制材料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但优选使用耐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将氧化铝和氧化铝合金等制成板状或带状使用。而且,由铁系材料(例如不锈钢钢板)构成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和出入口上框10a、10b,只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下表面和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底部内表面组装、固定辐射抑制材料16a、16b-1、16b-2、16c-1、16c-2即可。
因此,与只有图1所示的由金属形成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情况的温度上升相比,通过辐射抑制材料16a、16b-1、16b-2、16c-1、16c-2能够减少温度上升。因此,假设即使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任一辐射抑制材料,也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因此,缓冲材料13起火的可能性减小。进而,因为出入口上框10a、10b的辐射抑制材料16c-1、16c-2的热辐热的放射被抑制,所以能够抑制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温度上升。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出入口上框10a、10b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但至少只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的下表面设置辐射抑制材料,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的下表面、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底部内表面根据需要设置辐射抑制材料即可。但是,也如实施例1所述,在省略了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的情况下,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替代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因此,需要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2上设置热辐射抑制材料16b-2。
另外,本实施例表示和实施例2组合的情况,但也可与实施例1组合,该情况下,没有设置隔热材料,而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14b-1、14b-2的下表面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a、16b-1、16b-2,在出入口上框10a、10b的底部内面固定有辐射抑制材料16b-1、16b-2。
实施例4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说明了双扇单开式的开闭门的例子,但也可应用于双扇中开式的开闭门。双扇中开式开闭门在图2所示的第一开闭门1a和第二开闭门1b关闭的状态下,其侧端面在中央彼此相对、接触。因此,打开开闭门的情况是从中央将第一开闭门1a和第二开闭门1b向左右分开,向相反方向移动而打开。因此,如实施例1~实施例3,在打开了开闭门1a、1b时,开闭门1a、1b不会彼此重叠。
如果对这种双扇中开式的开闭门应用本发明,则只要将第一开闭门1a和第二开闭门1b双方采用与图4、图6、图8相同的构造即可。即,在每个开闭门1a、1b上个别地设置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通过这种构造,也利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能够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13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10a、10b上,因此,在井道内的起火的可能性减小,成为耐火性能优异的开闭门。另外,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如实施例1~实施例3,不需要如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a那样彼此分割,也可以作为连续的形状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
另外,在双扇中开式的开闭门中省略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4b-1,将凹槽件3的最下端朝向开闭门1a、1b侧折弯而只形成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是有利的。由此,能够在2扇开闭门1a、1b上一体连续地形成缓冲材料接收部14b-2。因此,能够实现可以省略缓冲材料接收部14b-1、安装时作业容易、能够节约材料费这种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形成为在层站出入口的出入口上框的上侧和挂轮之间配置沿着挂轮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缓冲材料接收部件,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的结构。据此,通过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接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可以抑制熔融了的缓冲材料下落到高温的出入口上框,因此,在井道内的起火的可能性减小,耐火性能优异。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而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为了清晰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具备说明了的全部的结构的方式。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还可以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去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开闭门、1b…第二开闭门、2a、2b…门吊架、3…凹槽件、4a、4b…吊轨、5a~5d…挂轮、6a~6d…减震辊、7a~7c…托架、8…井道、10…出入口上框、11…关门侧纵框、12…开门侧纵框、13…缓冲材料、14a、14b-1、14b-2…缓冲材料接收部件、15a~15c…隔热材料、16a~16…辐射抑制材料、21~23…螺栓、H…层站。

Claims (9)

1.一种电梯设备,由形成电梯层站的层站出入口的开门侧纵框、关门侧纵框、连接所述两个纵框的上部的出入口上框和开闭所述层站出入口的开闭门构成,在所述开闭门的上部设置有门吊架,该门吊架悬吊在固定于井道中的吊轨上,在所述门吊架设置有挂轮,该挂轮的在所述吊轨上滚动的滚动面上具有合成树脂构成的缓冲材料,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入口上框的上侧与所述挂轮之间配置有缓冲材料接收部件,该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沿着所述挂轮的移动方向延伸,接收熔融了的所述缓冲材料,抑制所述缓冲材料下落到所述出入口上框,
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构成为:使熔融了的所述缓冲材料留在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上,并在熔融了的所述缓冲材料的量多至无法留在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上的情况下,使熔融了的所述缓冲材料流至所述两个纵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门由第一开闭门和第二开闭门构成,在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关闭的状态下,
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延伸的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在所述第二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延伸的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门是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的关闭方向和打开方向为相同的方向、且在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彼此重叠的双扇旁开式的开闭门,在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关闭的状态下,
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延伸的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分开且在所述第二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延伸的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井道的内壁面固定有凹槽件,该凹槽件固定有所述吊轨,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凹槽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任一者形成于从所述凹槽件的下端折弯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热辐射抑制材料,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用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且在下表面设置有热辐射抑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门是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的关闭方向和打开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双扇中分式的开闭门,在所述第一开闭门和所述第二开闭门关闭的状态下,
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分开设置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和所述第二开闭门的所述挂轮所存在的范围一体连续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井道的内壁面固定有固定了所述吊轨的凹槽件,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形成于凹槽件的下端折弯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或在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热辐射抑制材料,或在所述缓冲材料接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且在下表面设置有热辐射抑制材料。
CN201480082748.9A 2014-10-20 2014-10-20 电梯设备 Active CN107074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7857 WO2016063333A1 (ja) 2014-10-20 2014-10-20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4503A CN107074503A (zh) 2017-08-18
CN107074503B true CN107074503B (zh) 2018-11-27

Family

ID=5576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748.9A Active CN107074503B (zh) 2014-10-20 2014-10-20 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210927B1 (zh)
JP (1) JP6235160B2 (zh)
KR (1) KR101920583B1 (zh)
CN (1) CN107074503B (zh)
WO (1) WO20160633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9230B2 (ja) * 2018-07-18 2021-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6149A1 (fr) * 2000-07-17 2002-01-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e et dispositif de guidage de porte situes au niveau d'un palier d'ascenseur
CN200971281Y (zh) * 2006-11-22 2007-11-07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防火隔热层门
CN101878177A (zh) * 2007-12-06 2010-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层站门
KR20120035965A (ko) * 2010-10-07 2012-04-17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방화 도어의 발화 방지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8284U (zh) * 1987-05-07 1988-11-18
JP4674974B2 (ja) * 2001-01-24 2011-04-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乗場の扉装置
ES2436777T3 (es) * 2008-10-06 2014-01-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Barreras térmicas de rodillo y raíl de puerta de ascen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6149A1 (fr) * 2000-07-17 2002-01-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e et dispositif de guidage de porte situes au niveau d'un palier d'ascenseur
CN200971281Y (zh) * 2006-11-22 2007-11-07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防火隔热层门
CN101878177A (zh) * 2007-12-06 2010-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层站门
KR20120035965A (ko) * 2010-10-07 2012-04-17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방화 도어의 발화 방지 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63333A1 (ja) 2017-06-01
KR101920583B1 (ko) 2018-11-20
EP3210927A4 (en) 2018-07-18
JP6235160B2 (ja) 2017-11-22
EP3210927B1 (en) 2020-09-16
WO2016063333A1 (ja) 2016-04-28
EP3210927A1 (en) 2017-08-30
KR20170058974A (ko) 2017-05-29
CN107074503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02182B2 (ja) エレベ―タ―乗場ドア装置
JP2502180B2 (ja) エレベ―タ―乗場ドア装置
JP6624810B2 (ja) 引戸装置
CN107074503B (zh) 电梯设备
US20040025455A1 (en) Fire-resistant, smoke-tight sliding door
JP2019060229A (ja) 防火戸
EP3564473B1 (en) Perimeter frame for glass doors
JP2016199883A (ja) 建具
JP2013072170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の防火構造
JP2017008583A (ja) 建具
US10773928B2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leaf
JP201615332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ドア装置
JP6808580B2 (ja) 建具
JP6868080B2 (ja) 引戸装置
JP2014031635A (ja) 防火窓シャッターの座板構造
JP5137420B2 (ja) 開閉扉装置
JP6506594B2 (ja) 建具
JP2502181B2 (ja) エレベ―タ―乗場ドア装置
JP3138687U (ja) 引き戸装置
JP2009215840A (ja) 引き戸装置
JP6293006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敷居、それを用いたドア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381261A (en) Elevator-door
KR101818844B1 (ko) 아파트용 여닫이 안전방범방충창
JP2024024108A (ja) 引戸
US615222A (en) kee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69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