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3847B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53847B CN107053847B CN201611167436.5A CN201611167436A CN107053847B CN 107053847 B CN107053847 B CN 107053847B CN 201611167436 A CN201611167436 A CN 201611167436A CN 107053847 B CN107053847 B CN 1070538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common
- channel
- individual
- actuato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72—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details on electrodes, connecting the chip to the outs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8—Electrical connection established using via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谋求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之上、能够提高成品率或组装性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并排设置的促动器板(52);层叠在促动器板的表面并具有与吐出通道连通的狭缝(96、97)的盖板(53);形成在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的内表面的共同电极(75)及个别电极;以及形成在促动器板的堤部(72A、72B)的表面的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在盖板(53)的背面中的与狭缝(96、97)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连接并且在突出端部(53a~53d)中与柔性基板(120~123)连接的共同焊盘部及个别焊盘部(1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向被记录介质(例如,纸等)吐出液滴状的墨水而向被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或文字的装置,有具备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喷墨头具有吐出通道及非吐出通道交替地并排设置的促动器板和层叠在促动器板的表面的盖板。在各通道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驱动促动器板的驱动电极。另外,在盖板形成有与吐出通道连通的狭缝。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所谓的侧面喷射(side shoot)类型的喷墨头。在侧面喷射类型的喷墨头接合有在促动器板的背面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板。而且,侧面喷射类型的喷墨头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中央部分别连通吐出通道内和喷嘴孔。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在促动器板的背面(喷嘴板的接合面)形成有连接驱动电极与柔性基板之间的驱动布线。驱动布线通过各通道中的在促动器板的背面上的开口部而与各通道所对应的驱动电极分别连接。另一方面,驱动布线在促动器板的背面中的与喷嘴板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与柔性基板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4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009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柔性基板例如经由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而热压接到促动器板。此时,存在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例如通过各通道(特别是非吐出通道)中的在促动器板的背面上的开口部而进入各通道内的担忧。在该情况下,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在各通道内热收缩,从而有应力作用到促动器板。其结果,成为在促动器板产生裂缝等、成品率下降的因素。
另外,若在促动器板的背面压接柔性基板,则在促动器板的背面与柔性基板的背面之间产生阶梯差。柔性基板的厚度公差比喷嘴板等大。因此,在促动器板与柔性基板之间形成的阶梯差的高度容易产生偏差。其结果,以使被记录介质与喷嘴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方式组装喷墨头是困难的。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盖板的背面形成驱动布线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驱动布线引出至盖板中的与促动器板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与柔性基板连接。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驱动布线在盖板中的相对于狭缝位于靠近通道的部分与驱动电极连接。因此,在将驱动布线引出至盖板中的与狭缝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时需要避开狭缝而引出。在该情况下,存在驱动布线之间的间距变窄等、难以形成布线的担忧。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形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谋求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之上、能够提高成品率或组装性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促动器板,沿着第1方向延伸存在的喷射通道及非喷射通道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地并排设置;盖板,层叠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喷射通道连通的液体供给路;驱动电极,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及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以及驱动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与所述驱动电极连接,所述盖板具有相对于所述促动器板向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出端部,在所述盖板的背面中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驱动布线连接并且在所述突出端部中与外部布线连接的焊盘部。
依据本方式,通过在第1方向上的与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促动器板的表面形成驱动布线,从而在相对于通道向第1方向的外侧引出驱动布线时,不会如现有那样避开液体供给路而引出驱动布线。由此,对在第1方向上的与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促动器板的表面上在布线的形成空间上产生制约的情况能够抑制,因此能够谋求能确保驱动布线之间的间距等、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
而且,通过在盖板中的突出端部的背面连接外部布线,与在促动器板的背面安装柔性基板的结构不同,能抑制在安装时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通过在促动器板的背面的各通道的开口部而进入各通道内。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的热收缩而在促动器板产生裂缝等的情况,谋求提高成品率。
另外,外部布线不会与促动器板的背面相比向背面侧突出。因此,能抑制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高度的偏差。因此,能够提高向滑架组装液体喷射头时的组装性,将被记录介质与液体喷射头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所述驱动电极具有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内表面的共同电极、和形成在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的个别电极,所述驱动布线具有与所述共同电极连接的共同布线、和在之间夹着所述喷射通道而架起在所述第2方向对置的所述个别电极彼此的个别布线,在所述盖板形成有将多个所述共同布线彼此汇总连接的连接布线,所述焊盘部具有经由所述连接布线而与所述共同布线连接的共同焊盘部、和与对应的所述个别布线分别连接的个别焊盘部。
在上述方式中,通过将各焊盘部引出至盖板中的突出端部的背面,能够在同一面将共同电极及个别电极连接到外部布线。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盖板与外部布线的连接操作。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所述共同布线及所述个别布线中的一方布线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中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所述共同布线及所述个别布线中的另一方布线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中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
依据本方式,共同布线及个别布线分别形成在促动器板的表面中的在之间夹着喷射通道而位于第1方向的两侧的部分、且第1方向上的与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因此能确保各布线的形成区域的面积。其结果,能减小在各布线的电阻,能抑制在各布线的发热。另外,还能抑制各布线之间的短路。另外,通过增加外部布线与焊盘部的连接面积,能够减少连接不良。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盖板的背面中的所述焊盘部的形成区域形成凹凸部。
依据本方式,在盖板的背面中以覆盖凹凸部的方式形成焊盘部,从而与焊盘部的形成区域形成在平坦面的情况相比,能确保焊盘部的面积。由此,能减小焊盘部的电阻,抑制在焊盘部的发热。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有:促动器板,沿着第1方向延伸存在的喷射通道及非喷射通道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地并排设置;盖板,层叠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喷射通道连通的液体供给路;共同电极,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内表面;个别电极,形成在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共同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与所述共同电极连接;以及个别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所述个别布线在之间夹着所述喷射通道而架起在所述第2方向对置的所述个别电极彼此,在所述盖板中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个别布线连接并且与外部布线连接的个别焊盘部。
依据本方式,通过在第1方向上的与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促动器板的表面形成共同布线及个别布线,相对于通道向第1方向的外侧引出共同布线及个别布线时,不会如现有那样避开液体供给路而引出驱动布线。由此,对在第1方向上的与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促动器板的表面上在布线的形成空间上产生制约的情况能够抑制,因此能够谋求能确保驱动布线之间的间距等、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特别是将如个别电极那样,需要个别地施加电压、且需要个别地与外部布线连接的电极与液体供给路相比更靠第1方向的外侧与个别布线连接,从而布线形成的容易化变得更加显著。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以及使所述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依据本方式,由于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所以能提供可靠性优异的液体喷射装置。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在谋求了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之上,能够提高成品率、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及墨水循环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促动器板的俯视图。
【图5】是相当于图4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相当于图4的VI-VI线的截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板的仰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VIII-VIII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举利用墨水(液体)向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所采用的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打印机]
图1是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一对输送单元2、3;墨罐4;喷墨头(液体喷射头)5;墨水循环单元6;以及扫描单元(移动机构)7。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采用X、Y、Z的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X方向与被记录介质P(例如,纸等)的输送方向一致。Y方向与扫描单元7的扫描方向一致。Z方向表示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
输送单元2、3沿X方向输送被记录介质P。具体而言,输送单元2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网格辊11;与网格辊11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压紧辊12;以及使网格辊11轴旋转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机构(未图示)。同样地,输送单元3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网格辊13;与网格辊13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压紧辊14;以及使网格辊13轴旋转的驱动机构(未图示)。
墨罐4具备分别容纳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四种颜色的墨水的墨罐4Y、4M、4C、4K。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罐4Y、4M、4C、4K沿X方向并排设置。
图2是喷墨头5及墨水循环单元6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图2所示,墨水循环单元6使墨水在墨罐4与喷墨头5之间循环。具体而言,墨水循环单元6具备:具有墨水供给管21及墨水排出管22的循环流路23;与墨水供给管21连接的加压泵24;以及与墨水排出管22连接的吸引泵25。此外,墨水供给管21及墨水排出管22利用能够跟随支撑喷墨头5的扫描单元7的动作的具有挠性的柔性管构成。
加压泵24对墨水供给管21内加压,通过墨水供给管21将墨水送出到喷墨头5。由此,相对于喷墨头5,墨水供给管21侧成为正压。
吸引泵25对墨水排出管22内减压,通过墨水排出管22内从喷墨头5吸引墨水。由此,相对于喷墨头5,墨水排出管22侧成为负压。而且,通过加压泵24及吸引泵25的驱动,墨水通过循环流路23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能够循环。
如图1所示,扫描单元7使喷墨头5沿Y方向往复扫描。具体而言,扫描单元7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31、32;能够移动地被一对导轨31、32支撑的滑架33;以及使滑架33沿Y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4。此外,通过上述的输送单元2、3及扫描单元7,构成使喷墨头5和被记录介质P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驱动机构34配设在X方向上的导轨31、32之间。驱动机构34具备:在Y方向隔开间隔而配设的一对皮带轮(pulley)35、36;在一对皮带轮35、36之间卷绕的无接头带37;以及旋转驱动一个皮带轮35的驱动电动机38。
滑架33与无接头带37连结。在滑架33搭载有分别吐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四种颜色的墨水的多个喷墨头5Y、5M、5C、5K。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头5Y、5M、5C、5K沿Y方向并排配置。
<喷墨头>
图3是喷墨头5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喷墨头5Y、5M、5C、5K除了所供给的墨水的颜色之外均由同一结构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汇总而作为喷墨头5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喷墨头5是从后述的吐出通道61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第1方向)的中央部吐出墨水,并且使墨水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循环的循环式侧面喷射类型的喷墨头。
喷墨头5主要具备喷嘴板51、促动器板52及盖板53。而且,喷墨头5设为将这些喷嘴板51、促动器板52及盖板53以该次序利用粘接剂等沿Z方向层叠的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上述的Z方向中的相对于促动器板52的盖板53侧为表面侧、相对于促动器板52的喷嘴板51侧为背面侧进行说明。
<促动器板>
促动器板52由PZT(锆钛酸铅)等的压电材料形成。促动器板52是将极化方向在Z方向不同的2块压电板层叠而成的、所谓的人字纹基板。
图4是促动器板52的俯视图。
如图3、图4所示,在促动器板52上,沿X方向延伸的通道列63~66在Y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成4列。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列63~66是第1通道列63、第2通道列64、第3通道列65及第4通道列6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Y方向或通道延伸存在方向中的第1通道列63侧称为一方、第4通道列66侧称为另一方的情况。
促动器板52中,在位于各通道列63~66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分开在Y方向相邻的通道列63~66的分开部67~69。各分开部67~69是位于第1通道列63与第2通道列64之间的第1分开部67、位于第2通道列64与第3通道列65之间的第2分开部68、以及位于第3通道列65与第4通道列66之间的第3分开部69。各分开部67~69沿Z方向贯通促动器板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分开部68的Y方向的宽度比第1分开部67及第3分开部69宽。
如图4所示,各分开部67~69分别沿X方向延伸存在。各分开部67~69中的X方向的两端部与通道列63~66相比位于X方向的两侧。在图3的例子中,分开部67~69在促动器板52中的除X方向的两端部之外的区域遍及整个区域而形成。但是,即便分开部67~69沿X方向贯通促动器板52也无妨。
第1通道列63具有填充墨水的吐出通道(喷射通道)61、和不填充墨水的非吐出通道(非喷射通道)62。各通道61、62在X方向(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并排。促动器板52中的位于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62之间的部分,构成在X方向区分开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62之间的驱动壁7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关于第1通道列63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与其他通道列64~66相关的结构中对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
吐出通道61在从Z方向观看的俯视观察下,大体沿Y方向延伸存在。然而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吐出通道61在俯视观察下,沿相对于Y方向交叉的方向(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延伸存在。此外,即便是通道延伸存在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结构也无妨。
图5是相当于图4的V-V线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吐出通道61在从X方向观看的侧面观察下,形成为向背面侧凸的弯曲形状。具体而言,吐出通道61具有位于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两端部的上切部61a、和位于各上切部61a之间的中间部61b。
上切部61a随着接近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两侧,边向表面侧弯曲边延伸存在。
中间部61b沿Z方向贯通促动器板52。
如图4所示,非吐出通道62在促动器板52中的相对于各吐出通道61而言X方向的两侧中,与吐出通道61平行地延伸存在。
图6是相当于图4的VI-VI线的截面图。
如图6所示,非吐出通道62形成为Z方向上的槽深度遍及全体是一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吐出通道62沿Z方向贯通促动器板52。非吐出通道62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在促动器板52中的Y方向的一方端面上开口。非吐出通道62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在第1分开部67内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吐出通道62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长度长于吐出通道61。因而,从X方向观看的侧面观察下,非吐出通道62与吐出通道61的全体重合,并且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两端部与吐出通道61相比向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两侧突出。此外,上述的非吐出通道62的长度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上,是从第1分开部67与非吐出通道62的边界部分到促动器板52中的Y方向的一方端面的距离。
如图4、图5所示,在吐出通道61的内表面形成有共同电极(驱动电极)75。共同电极75遍及吐出通道61的内表面中的全周(在X方向对置的内侧面及上切部61a的底面)而连续地形成。另外,共同电极75遍及吐出通道61的内表面中的Z方向的全体而形成。
在促动器板52中的相对于吐出通道61而言Y方向的两侧、位于在X方向相邻的非吐出通道62之间的部分,构成一方堤部72A及另一方堤部72B。一方堤部72A相对于吐出通道61位于Y方向的一方。另一方堤部72B位于相对于吐出通道61而言Y方向的另一方、吐出通道61与第1分开部67之间。
在另一方堤部72B的表面形成有共同布线(驱动布线)76。共同布线76形成为沿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延伸的带状。共同布线76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在吐出通道61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开口边缘与共同电极75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共同布线76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在促动器板52的表面中,从X方向的两侧包围吐出通道61的Y方向的另一方端部。
共同布线76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在另一方堤部72B内终结。
如图4、图6所示,在各非吐出通道62的内表面形成有个别电极(驱动电极)77。个别电极77分别形成在非吐出通道62的内表面中的在X方向对置的内侧面。因而,各个别电极77中的在同一非吐出通道62内对置的个别电极77彼此互相电分离。另外,在Z方向及通道延伸存在方向上,个别电极77遍及非吐出通道62的内侧面全体而形成。
如图3、图4所示,在促动器板52中的一方堤部72A的表面形成有个别布线(驱动布线)78。个别布线78在一方堤部72A的表面沿X方向延伸存在。个别布线78连接夹着吐出通道61而在X方向对置的个别电极77彼此。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在促动器板52的表面中配置在之间夹着吐出通道61而互相分离的部分。即,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分别形成在不同的堤部72A、72B。此外,共同布线76在一方堤部72A上行线,个别布线78在另一方堤部72B上行线也可。另外,即便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在同一堤部72A、72B上行线也无妨。
如图4所示,第2通道列64、第3通道列65及第4通道列66与第1通道列63同样,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62沿X方向交替并排而构成。各通道列64~66的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62以与第1通道列63的吐出通道61及非吐出通道62同等的排列间距形成。在该情况下,在各通道列63~66中,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对置的吐出通道61彼此,其通道延伸存在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另外,在各通道列63~66中,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对置的非吐出通道62彼此,其通道延伸存在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此外,在Y方向相邻的通道列63~66中,即便吐出通道61彼此及非吐出通道62彼此为在X方向互相错开(交错状)配置的结构也无妨。另外,吐出通道61彼此及非吐出通道62彼此在各通道列63~66之间不一定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另外,例如即便为在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之间,将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对置的吐出通道61彼此及非吐出通道62彼此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在第3通道列65及第4通道列66之间,将在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对置的吐出通道61彼此及非吐出通道62彼此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结构也无妨。
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一方堤部72A的表面形成有共同布线76。另一方面,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另一方堤部72B的表面形成有个别布线78。即,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所对应的共同布线76彼此在促动器板52的表面中配置在位于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之间的部分。另一方面,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所对应的个别布线78彼此在促动器板52的表面中配置在之间夹着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而互相分离的部分。
另外,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和第3通道列65及第4通道列66在从Z方向观看的俯视观察下形成为以促动器板5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而成为点对称。
因而,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一方堤部72A的表面形成有个别布线78。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另一方堤部72B的表面形成有共同布线76。
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一方堤部72A的表面形成有共同布线76。在促动器板52中,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另一方堤部72B的表面形成有个别布线78。
<喷嘴板>
如图5、图6所示,喷嘴板51粘接在促动器板52的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板51从背面侧闭塞吐出通道61的中间部61b及非吐出通道62。
在喷嘴板51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配设有4列在X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喷嘴列(第1喷嘴列81、第2喷嘴列82、第3喷嘴列83及第4喷嘴列84)。另外,在喷嘴板51中的俯视观察下与促动器板52的上述的第2分开部68重合的部分,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喷嘴板51的贯通孔80。
各喷嘴列81~84分别具有沿Z方向贯通喷嘴板51的喷嘴孔86~89。在同一喷嘴列81~84中,各喷嘴孔86~89分别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并排设置在一直线上。各喷嘴孔86~89连通至对应的通道列63~66的吐出通道61内。具体而言,各喷嘴孔86~89形成为在对应的通道列63~66的吐出通道61中位于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中央部。因而,各通道列63~66的非吐出通道62不与喷嘴孔86~89连通,从背面侧被喷嘴板51覆盖。此外,各喷嘴孔86~89设为直径随着接近背面侧而逐渐缩小的锥状。
如图3、图4所示,关于各喷嘴列81~84,各喷嘴孔86~89在X方向分别以同等的间距排列。另外,在各喷嘴列81~84之间,喷嘴孔86~89分别沿X方向互相偏移。在该情况下,各喷嘴孔86~89优选例如按各喷嘴孔86~89的排列间距的1/4间距进行偏移。但是,各喷嘴孔86~89的偏移量能够适当设计变更。
<盖板>
如图5、图6所示,盖板53以闭塞各通道61、62的方式粘接在促动器板52的表面。盖板53的Y方向的宽度相对于上述的促动器板52较长地形成。因此,盖板53中的Y方向的两端部与促动器板52相比向Y方向的两侧突出。而且盖板53中的相对于促动器板52向Y方向的一方突出的部分构成一方突出端部53a。盖板53中的相对于促动器板52向Y方向的另一方突出的部分构成另一方突出端部53b。
在盖板53形成有入口共同墨室(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第2入口共同墨室92a、第3入口共同墨室93a及第4入口共同墨室94a)及出口共同墨室(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第2出口共同墨室92b、第3出口共同墨室93b及第4出口共同墨室94b)。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及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形成在盖板53中的在Z方向与第1通道列63中的Y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对置的部分。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形成为向背面侧凹陷并且沿X方向延伸的凹槽状。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中的X方向的两端部与第1通道列63相比位于X方向的外侧。在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中的与吐出通道61对应的位置(在Z方向对置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供给狭缝(液体供给路)96。
此外,如图5所示,在盖板53的背面中,供给狭缝96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开口边缘形成在与上切部61a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边缘(另一方堤部72B的一方端部边缘)同等的位置。由此,上述的共同布线76在俯视观察下配置在比供给狭缝96更靠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侧。此外,即便供给狭缝96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开口边缘与上切部61a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边缘相比位于一侧也无妨。
如图3所示,在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中的与第1通道列63相比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布线用狭缝98。布线用狭缝98使促动器板52的表面中的与第1通道列63相比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部分露出于外部。此外,即便布线用狭缝98的内径形成为大于供给狭缝96的内径也无妨。另外,即便在与第1通道列63相比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部分中形成多个布线用狭缝98也无妨。
如图3、图5所示,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形成在盖板53中的在Z方向与第1通道列63中的Y方向的一方端部对置的部分。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形成为向背面侧凹陷并且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状。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中的X方向的两端部与第1通道列63相比位于X方向的外侧。在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中的与吐出通道61对应的位置(在Z方向对置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排出狭缝(液体供给路)97。
因而,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及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分别通过供给狭缝96及排出狭缝97而与各吐出通道61连通。另一方面,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及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不与非吐出通道62连通。即,各非吐出通道62利用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及第1出口共同墨室91b的底部闭塞。
此外,在盖板53的背面中,排出狭缝97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开口边缘形成在与上切部61a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边缘(一方堤部72A的另一方端部边缘)同等的位置。因而,上述的个别布线78在俯视观察下配置在比排出狭缝97更靠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侧。此外,即便排出狭缝97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开口边缘与上切部61a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边缘相比形成在另一侧也无妨。
另外,如图5所示,即便关于与其他通道列64~66对应的入口共同墨室92a~94a及出口共同墨室92b~94b,也分别形成在盖板53中的在Z方向与对应的通道列64~66中的Y方向的两端部对置的位置。而且,在与其他通道列64~66对应的入口共同墨室92a~94a中的与吐出通道6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供给狭缝96。另一方面,在与其他通道列64~66对应的出口共同墨室92b~94b中的与吐出通道6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排出狭缝97。
在盖板53中的俯视观察下与促动器板52的上述的第2分开部68重合的部分,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盖板53的插通孔99。插通孔99的Y方向的宽度成为比第2分开部68窄。在该情况下,盖板53中的通过促动器板52中的第2分开部68而露出的部分、且相对于插通孔99位于Y方向的一侧的部分,构成一方露出端部(突出端部)53c。盖板53中的通过促动器板52中的第2分开部68而露出的部分、且相对于插通孔99位于Y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构成另一方露出端部(突出端部)53d。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孔99的X方向上的长度成为与第2分开部68同等。
图7是盖板53的仰视图。
在此,如图5、图7所示,在盖板53的背面俯视观察下与上述的各个别布线78重合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个别焊盘部100。个别焊盘部100形成为在盖板53的背面上沿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延伸的带状。例如在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与对应的各个别布线78电连接。在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分别引出至盖板53中的一方突出端部53a。
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与对应的各个别布线78电连接。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引出至盖板53中的一方露出端部53c。
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与对应的各个别布线78电连接。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引出至盖板53中的另一方露出端部53d。
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与对应的各个别布线78电连接。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各个别焊盘部10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引出至盖板53中的另一方突出端部53b。
在盖板53的背面中俯视观察下与上述的各共同布线76重合的部分,形成有共同引出布线110。共同引出布线110形成为在盖板53的背面上沿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延伸的带状。例如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各共同引出布线110与对应的各共同布线76电连接。例如在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共同引出布线110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引出至第1入口共同墨室91a的供给狭缝96的背面侧开口边缘。
如图3、图7所示,在盖板53中,在各入口共同墨室91a~94a、供给狭缝96及布线用狭缝98的内表面形成有连接布线111。连接布线111在各供给狭缝96的背面侧开口边缘与各通道列63~66所对应的各共同引出布线110电连接。即,各共同布线76通过连接布线111按各通道列63~66汇总电连接(共同化)。
如图7所示,在盖板53的背面中相对于各通道列63~66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形成有共同焊盘部112。各共同焊盘部112形成为沿通道延伸存在方向延伸的带状。例如,在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在各布线用狭缝98的背面侧开口边缘分别与连接布线111连接。在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分别引出至盖板53中的一方突出端部53a。因而,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共同引出布线110及共同焊盘部112,在盖板53中的一方突出端部53a的背面上露出于外部。
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在各布线用狭缝98的背面侧开口边缘与连接布线111连接。在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引出至一方露出端部53c。因而,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共同引出布线110及共同焊盘部112在一方露出端部53c的背面上通过第2分开部68及贯通孔80而露出于外部。
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在各布线用狭缝98的背面侧开口边缘与连接布线111连接。在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引出至另一方露出端部53d。因而,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共同引出布线110及共同焊盘部112在另一方露出端部53d的背面上通过第2分开部68及贯通孔80而露出于外部。
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一方端部在各布线用狭缝98的背面侧开口边缘与连接布线111连接。在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一对共同焊盘部112中,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引出至另一方突出端部53b。因而,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共同引出布线110及共同焊盘部112在另一方突出端部53b的背面上露出于外部。
此外,促动器板52和盖板53即便用非导电粘接剂(NCP)来粘接全体也无妨。在该情况下,在粘接时共同布线76、共同引出布线110、个别布线78及个别焊盘部100贯通非导电性粘接剂。由此,谋求共同布线76及共同引出布线110之间的导通、以及个别布线78及个别焊盘部100之间的导通。另外,即便各板52、53中的共同布线76及共同引出布线110之间、以及个别布线78及个别焊盘部100之间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ACP)粘接,除此之外的区域利用非导电粘接剂粘接也无妨。
在盖板53对应于各通道列63~66而安装有柔性基板(第1柔性基板120、第2柔性基板121、第3柔性基板122及第4柔性基板123)。
第1柔性基板120相对于盖板53通过Y方向的一侧而行线至盖板53的背面侧。第1柔性基板120压接到盖板53中的一方突出端部53a的背面。第1柔性基板120在一方突出端部53a的背面中,电连接到与第1通道列63对应的个别焊盘部100及共同焊盘部112。
第2柔性基板121通过盖板53的插通孔99而行线至盖板53的背面侧。第2柔性基板121压接到盖板53中的一方露出端部53c的背面。第2柔性基板121在一方露出端部53c的背面中,电连接到与第2通道列64对应的个别焊盘部100及共同焊盘部112。
第3柔性基板122通过盖板53的插通孔99而行线至盖板53的背面侧。第3柔性基板122压接到盖板53中的另一方露出端部53d的背面。第3柔性基板122在另一方露出端部53d的背面中,电连接到与第3通道列65对应的个别焊盘部100及共同焊盘部112。
第4柔性基板123相对于盖板53通过Y方向的另一侧而行线至盖板53的背面侧。第4柔性基板123压接到盖板53中的另一方突出端部53b的背面。第4柔性基板123在另一方突出端部53b的背面中,电连接到与第4通道列66对应的个别焊盘部100及共同焊盘部112。
[打印机的动作方法]
接着,以下关于利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打印机1向被记录介质P记录文字、或图形等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作为初始状态,图1所示的4个墨罐4中分别充分地封入了不同颜色的墨水。另外,成为墨罐4内的墨水经由墨水循环单元6填充到喷墨头5内的状态。
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若使打印机1工作,则输送单元2、3的网格辊11、13旋转,从而使被记录介质P在这些网格辊11、13及压紧辊12、14之间朝着输送方向(X方向)输送。另外,与此同时驱动电动机38使皮带轮35、36旋转而转动无接头带37。由此,滑架33边被导轨31、32引导边在Y方向往复移动。
而且在此期间,从各喷墨头5向被记录介质P适当地吐出4种颜色的墨水,从而能够进行文字、或图像等的记录。
在此,关于各喷墨头5的运转,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侧面喷射类型的喷墨头5中,首先使图2所示的加压泵24及吸引泵25工作,从而使墨水在循环流路23内流通。在该情况下,在墨水供给管21流通的墨水通过各入口共同墨室91a~94a,经由供给狭缝96向各通道列63~66的吐出通道61内供给。另外,各吐出通道61内的墨水经由排出狭缝97而流入各出口共同墨室91b~94b内,其后排出到墨水排出管22。排出到墨水排出管22的墨水在返回墨罐4之后,再向墨水供给管21供给。由此,使墨水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循环。
而且,若通过滑架33(参照图1)开始往复移动,则控制单元经由柔性基板120~123或各种布线(布线76、78、110、111及焊盘部100、112)向共同电极75及个别电极77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此时,设各个别电极77为驱动电位Vdd,设各共同电极75为基准电位GND。于是,在划开吐出通道61的2个驱动壁70产生厚度滑移变形,这些两个驱动壁70以向非吐出通道62侧突出的方式变形。具体而言,以驱动壁70中的Z方向的中间部分为中心弯曲变形为V字状。由此,吐出通道61好像鼓起一般变形。
这样,利用两个驱动壁70的压电厚度滑移效果引起的变形,吐出通道61的容积增大。而且,吐出通道61的容积增大,从而存积在入口共同墨室91a~94a内的墨水被引导至吐出通道61内。而且,被引导至吐出通道61的内部的墨水成为压力波而传播至吐出通道61的内部,在该压力波到达喷嘴孔86~89的定时,使驱动电压为零。由此,驱动壁70复原,暂时增大的吐出通道61的容积返回到原来的容积。通过该动作,吐出通道61的内部的压力增加,墨水被加压。其结果,液滴状的墨水通过喷嘴孔86~89向外部吐出,从而如上述那样能够向被记录介质P记录文字、或图像等。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与狭缝96、97相比位于Y方向的外侧的堤部72A、72B的表面上,形成与共同电极75及个别电极77分别连接的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的结构。
依据该结构,在将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相对于通道列63~66引出至Y方向的外侧时,不用如现有那样避开狭缝96、97而引出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由此,对在堤部72A、72B的表面上在布线的形成空间上产生制约的情况能够抑制,因此能够谋求能确保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之间的间距等、使布线形成变得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盖板53中的从促动器板52突出的各端部53a~53d的背面分别安装柔性基板120~123的结构。
依据该结构,与在促动器板52的背面安装柔性基板的结构不同,能抑制在安装时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通过在促动器板52的背面的各通道61、62的开口部而进入各通道61、62内。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的热收缩而在促动器板52产生裂缝等的情况,谋求提高成品率。
另外,在促动器板52的背面中,柔性基板120~123不会与喷嘴板51相比向背面侧突出。因此,能抑制喷墨头5的喷嘴面高度的偏差。因此,能够提高将喷墨头5组装于滑架33时的组装性,将被记录介质P与喷嘴板51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将促动器板52设为能够识别的大小,将促动器板52及盖板53中的Z方向的厚度以同等表示。但是,盖板53中的Z方向的厚度优选厚于促动器板52。通过这样地构成,例如与在促动器板52形成相对于盖板53突出的突出端部的情况相比能确保各端部53a~53d的强度,抑制产生裂缝等。另外,与在促动器板52的突出端部压接柔性基板的情况相比压接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另外,经由各种布线将共同电极75及个别电极77引出到盖板53中的端部53a~53d的背面,从而能够在同一面将共同电极75及个别电极77连接到柔性基板120~123。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盖板53与柔性基板120~123的连接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在不同的堤部72A、72B的表面分别形成,所以与在同一堤部72A、72B形成共同布线76及个别布线78的情况相比能确保各布线76、78的形成区域的面积。其结果,能够减小在各布线76、78的电阻,能抑制在各布线76、78的发热。另外,还能抑制各布线76、78之间的短路。另外,柔性基板120~123与焊盘部100、112的连接面积增加,从而能够减少连接不良。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上述的喷墨头5,因此能提供可靠性优异的打印机1。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中能够加入各种各样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举喷墨打印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打印机。例如,即便是传真机、或请求式(on-demand)印刷机等也无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喷嘴孔86~89为四列的喷墨头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即,不管是喷嘴孔为一列的喷墨头还是喷嘴孔为除四列之外的多个列的喷墨头,都能够适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侧面喷射类型的喷墨头5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即便对从吐出通道中的通道延伸存在方向的端部吐出墨水的、所谓的边缘喷射类型的喷墨头适用本发明也无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为促动器板52采用人字纹基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即,即便采用极化方向沿着厚度方向设定为一个方向的、所谓的单极基板作为促动器板也无妨。
另外,如图8所示,即便在盖板53的背面中的共同焊盘部112的形成区域形成向表面侧凹陷的凹部130也无妨。凹部130沿着共同焊盘部112的延伸存在方向以槽状延伸存在。凹部130在X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多个。而且,在从Y方向观看的截面观察下,共同焊盘部112在盖板53的背面上形成在凹部130的内表面以及相对于凹部130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部分。
依据该结构,与盖板53的背面中的共同焊盘部112的形成区域形成在平坦面的情况相比,能确保共同焊盘部112的面积。由此,能减小共同焊盘部112的电阻,抑制在共同焊盘部112的发热。此外,凹部130的形状无需沿共同焊盘部112的延伸存在方向延伸,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即便取代凹部130而形成凸部也无妨。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关于在共同焊盘部112的形成区域形成凹部1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便在个别焊盘部100的形成区域形成凹凸部也无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将与第1通道列63及第2通道列64对应的各种布线、和与第3通道列65及第4通道列66对应的各种布线形成为点对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各种布线的布局能够适当变更。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在入口共同墨室91a~94a侧形成连接布线1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在出口共同墨室91b~94b侧形成连接布线也无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盖板53的背面将个别焊盘部100及共同焊盘部112两者连接到柔性基板120~12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便至少个别焊盘部100在盖板53中的除背面之外的部分(例如,Y方向的两端面等)连接到柔性基板也无妨。在该情况下,特别是将如个别电极77那样,需要个别地施加电压、且需要个别地连接到柔性基板120~123的电极与狭缝96、97相比更靠外侧连接到个别布线78,从而布线形成的容易化变得更加显著。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即便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变形例也无妨。
【标号说明】
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2输送单元(移动机构);3输送单元(移动机构);5、5C、5M、5K、5Y喷墨头(液体喷射头);7扫描单元(移动机构);52促动器板;53盖板;53a一方突出端部(突出端部);53b另一方突出端部(突出端部);53c一方露出端部(突出端部);53d另一方露出端部(突出端部);61吐出通道(喷射通道);62非吐出通道(非喷射通道);75共同电极(驱动电极);76共同布线(驱动布线);77个别电极(驱动电极);78个别布线(驱动布线);96供给狭缝(液体供给路);97排出狭缝(液体供给路);100个别焊盘部(焊盘部);111连接布线;112共同焊盘部(焊盘部);120第1柔性基板(外部布线);121第2柔性基板(外部布线);122第3柔性基板(外部布线);123第4柔性基板(外部布线);130凹部(凹凸部)。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促动器板,沿着第1方向延伸存在的喷射通道及非喷射通道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地并排设置;
盖板,层叠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喷射通道连通的液体供给路;
驱动电极,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及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以及
驱动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与所述驱动电极连接,
所述盖板具有相对于所述促动器板向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出端部,
在所述盖板的背面中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驱动布线连接并且在所述突出端部中与外部布线连接的焊盘部,
所述驱动电极具有:
共同电极,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内表面;以及
个别电极,形成在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
所述驱动布线具有:
共同布线,与所述共同电极连接;以及
个别布线,架设在之间夹着所述喷射通道且在所述第2方向对置的所述个别电极彼此,
在所述盖板形成有将多个所述共同布线彼此汇总连接的连接布线,
所述焊盘部具有:
共同焊盘部,经由所述连接布线而与所述共同布线连接;以及
个别焊盘部,与对应的所述个别布线分别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平行的表面,与所述驱动电极直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布线及所述个别布线中的一方布线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中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所述共同布线及所述个别布线中的另一方布线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中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板的背面中的所述焊盘部的形成区域形成有凹凸部。
5.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促动器板,沿着第1方向延伸存在的喷射通道及非喷射通道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地并排设置;
盖板,层叠在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喷射通道连通的液体供给路;
共同电极,形成在所述喷射通道的内表面;
个别电极,形成在所述非喷射通道的内表面;
共同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与所述共同电极连接;以及
个别布线,形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外侧的所述促动器板的表面,所述个别布线架设在之间夹着所述喷射通道且在所述第2方向对置的所述个别电极彼此,
在所述盖板中的与所述液体供给路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个别布线连接并且与外部布线连接的个别焊盘部。
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以及
移动机构,使所述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相对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45471A JP6671949B2 (ja) | 2015-12-16 | 2015-12-16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5-245471 | 2015-1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53847A CN107053847A (zh) | 2017-08-18 |
CN107053847B true CN107053847B (zh) | 2020-09-25 |
Family
ID=5757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674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53847B (zh) | 2015-12-16 | 2016-12-16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02406B2 (zh) |
EP (1) | EP3181360B1 (zh) |
JP (1) | JP6671949B2 (zh) |
CN (1) | CN1070538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68669B2 (ja) | 2017-11-13 | 2021-11-17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6965112B2 (ja) * | 2017-11-13 | 2021-11-10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2019089222A (ja) * | 2017-11-13 | 2019-06-13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2019089223A (ja) | 2017-11-13 | 2019-06-13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US11559987B2 (en) | 2019-01-31 | 2023-01-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luidic die with surface condition monitoring |
EP4039478A4 (en) * | 2019-09-30 | 2023-10-25 | Kyocera Corporation |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73638A (en) * | 1987-09-14 | 1989-03-17 | Nec Corp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JPH0422198Y2 (zh) * | 1987-11-02 | 1992-05-20 | ||
JPH1073638A (ja) * | 1996-08-29 | 1998-03-17 | Asia Electron Inc | 半導体試験装置 |
JP5056309B2 (ja) * | 2006-11-16 | 2012-10-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Ij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2009226677A (ja) * | 2008-03-21 | 2009-10-08 |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KR20110047129A (ko) * | 2009-10-29 | 2011-05-06 | 에스아이아이 프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분사 헤드, 액체 분사 장치 및 액체 분사 헤드의 제조 방법 |
JP2014087949A (ja) * | 2012-10-29 | 2014-05-15 | Sii Printek Inc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JP6322369B2 (ja) * | 2013-07-18 | 2018-05-09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JP6117044B2 (ja) | 2013-07-29 | 2017-04-19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JP2015100947A (ja) | 2013-11-22 | 2015-06-04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20296A (ja) * | 2013-12-24 | 2015-07-02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6266392B2 (ja) * | 2014-03-19 | 2018-01-24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2015
- 2015-12-16 JP JP2015245471A patent/JP66719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2-15 US US15/380,306 patent/US98024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2-15 EP EP16204496.0A patent/EP318136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6-12-16 CN CN201611167436.5A patent/CN1070538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53847A (zh) | 2017-08-18 |
JP2017109386A (ja) | 2017-06-22 |
EP3181360A2 (en) | 2017-06-21 |
US20170173956A1 (en) | 2017-06-22 |
JP6671949B2 (ja) | 2020-03-25 |
US9802406B2 (en) | 2017-10-31 |
EP3181360A3 (en) | 2017-08-30 |
EP3181360B1 (en) | 2021-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53847B (zh)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6224765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JP5051106B2 (ja) | 液滴噴射装置 | |
JP6139319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6314056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3071300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7230390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EP4008555B1 (en) | Head chip,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d chip | |
US10173425B2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11654683B2 (en) | Head chip,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d chip | |
JP2023058852A (ja)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ヘッド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 |
JP7326754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
JP6314057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7353862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 |
JP7248860B1 (ja)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
JP5333132B2 (ja) | 圧力付与部の給電構造及び給電配線部材 | |
JP7558794B2 (ja)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
JP2017185733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22082421A (ja)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ヘッド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 |
JP6591876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電圧印加方法 | |
JP6396164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22095047A (ja) |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
CN118205308A (zh) |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
JP6396165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15972772A (zh) |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和头芯片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