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5503A -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5503A
CN107035503A CN201710022881.0A CN201710022881A CN107035503A CN 107035503 A CN107035503 A CN 107035503A CN 201710022881 A CN201710022881 A CN 201710022881A CN 107035503 A CN107035503 A CN 107035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
cylinder head
coo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28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5503B (zh
Inventor
田中浩
田中浩一
荒濑国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3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40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cylinder head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16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中,气缸盖包括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将水泵联接至布置在气缸盖内的水套。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布置在气缸盖的相同侧表面上。冷却水出口相对于冷却水入口布置在车辆的上侧。

Description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6年1月15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05959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该内燃引擎作为安装至摩托车或类似车辆的引擎。
背景技术
在诸如摩托车的车辆中,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凸轮轴的常规水冷却引擎包括保持在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之间的水泵的驱动轴,该凸轮轴支撑在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凸轮轴可旋转地驱动水泵的旋转轴,水泵的旋转轴与凸轮轴被同心地保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14-70499。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燃引擎中,水泵的转速被降低至曲轴的转速(即内燃引擎转速)的大约一半,从而比正常情况下的转速更低。为了增加冷却水的流量而增加水泵的叶轮的直径会增大泵壳体,从而增大了水泵本身。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水泵的尺寸增加而增大框架会增大车辆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水泵被保持在气缸盖与气缸盖罩的连结表面上的情况下,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之间的密封结构复杂,导致其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该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确保了构造的简化和元件数量的减少,并且有效地实现了诸如尺寸减小和装配性能改进。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该内燃引擎包括:气缸;气缸盖;凸轮轴,凸轮轴用于气缸盖中的阀机构;水泵,水泵布置在气缸盖上以由凸轮轴驱动。气缸盖包括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联接水泵和布置在气缸盖内的水套。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布置在气缸盖的相同侧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中,冷却水出口相对于冷却水入口布置在车辆的上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中,水泵包括水泵盖,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布置在水泵盖上,从车辆的侧视图看彼此相交,并且水泵盖包括连通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的旁路通道。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中,水泵盖包括上部,在该上部上布置有空气排出槽,该空气排出槽将入口通道联接至出口通道。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中,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和水泵的旋转轴布置成在气缸盖的竖直方向上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内燃引擎的一个示例的引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引擎的主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安装有水泵单元的引擎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水泵单元的引擎处于水泵盖被移除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水泵单元的引擎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水泵单元的引擎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引擎的气缸盖的向下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引擎的气缸体的向上立体图;
图8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泵周围的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引擎的气缸盖的左视图;
图10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泵单元与气缸盖的连结表面的侧视图;
图11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泵单元与气缸盖的连结表面上放置的示例垫片的视图;
图12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泵单元的水泵盖的内表面的示例构造的视图;和
图13是示意性地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引擎中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100的侧视图。首先,参照图1对摩托车100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这里,根据需要,包括图1的附图中使用如下描述:车辆的前侧由箭头Fr标示,并且车辆的后侧由箭头Rr标示。车辆的横向右侧由箭头R标示,并且车辆的横向左侧由箭头L标示。
图1中的摩托车100例如是所谓的越野车辆。摩托车100包括转向头管101,转向头管101布置在车身的前侧的上部,并且转向轴(未示出)可转动地插入转向头管101中。然后,转向轴包括上端和下端,把手102牢固地附接在该上端上,前叉103安装在该下端上。前叉103包括下端,作为转向轮的前轮104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下端。
由一对左右部分构成的主框架105从转向头管101向下倾斜地延伸至车身的后部,下管106大致竖直地向下延伸。然后,下管106在下部附近向左右分支作为下框架108,并且该一对下框架108向下延伸,以大致呈直角向车身的后部弯曲。该一对下框架108包括后端部,该后端部经由一对左右本体框架107接合到主框架105的每个后端部。
在由下管106和左右主框架105、本体框架107和下框架108围绕的空间中,作为内燃引擎的水冷却引擎10被安装作为动力驱动源。燃料箱109布置在引擎10的上方,座位110布置在燃料箱109的后方。散热器111布置在引擎10的前方。
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车身的大致中心的下部的一对左右本体框架107上,摆臂112的前端部由枢轴113在竖直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撑。摆臂112包括后端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14可旋转地支承于该后端部。摆臂112经由连杆机构115和联接到连杆机构115的减震器116(后轮悬挂装置)悬挂在车身上。布置在摆臂112前方的引擎10包括输出端,输出端上安装有驱动链轮117,并且后轮114包括轮轴,从动链轮118可枢转地支撑在该轮轴上。链119围绕驱动链轮117和从动链轮118缠绕以将二者彼此联接。
接下来,对引擎10的轮廓进行说明。图2是引擎10的左视图,图3是引擎10的主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引擎10可以是例如四冲程单气缸,通常为DOHC引擎。如图2所示,引擎10构造成使得气缸体12、气缸盖13和气缸盖罩14依次整体联接在曲轴箱11的上部。如图2所示,气缸轴线向前倾斜预定角度。引擎10(主要是曲轴箱11)经由多个引擎支架悬挂在车身框架上,从而整体联接并支撑在车身框架上。然后,引擎10自身作用为车身框架的刚性构件。
虽然必要时省略详细的图示和类似的图示,但是曲轴箱11包括曲轴室,曲轴15可旋转地支承于该曲轴室。另一方面,气缸体12包括气缸孔,活塞在气缸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该气缸孔内。曲轴15的曲柄销和活塞的活塞销通过连接杆彼此联接,并且活塞在气缸体12的气缸孔中沿气缸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可旋转地驱动曲轴15。
如图2所示,曲轴箱11包括后部,变速箱16整体地布置在该后部上,并且在变速箱16中,中间轴和驱动轴布置在曲轴15的后方并且平行于曲轴15。在中间轴和驱动轴中的每一个上,多个传动齿轮成排布置。变速齿轮的啮合关系通过齿轮换档装置选择性地设定,以提供变速器期望的变速齿轮比。引擎10的动力最终通过变速器从曲轴15传输至安装在驱动轴的轴端上的驱动链轮117(图1)。驱动链轮117经由用于动力传递的链119可旋转地驱动从动链轮118,从而驱动后轮114。
引擎10还包括:进气系统,进气系统提供由空气(进气)和从空气净化器和燃料供给装置分别供给的燃料构成的空气燃料混合物;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将气缸内燃烧后的排气从引擎10排出;阀系统,阀系统分别控制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驱动;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冷却引擎10;和润滑系统,润滑系统润滑引擎10的可移动部件;以及控制系统(引擎控制单元;ECU),控制系统控制上述系统的操作。控制系统的控制使得多个功能系统与上述辅助器械或类似器械协作。这确保了对整个引擎10执行平稳的操作。
具体地,在进气系统中,进气口17(图2中图示了大致位置)在气缸盖13的后部开口。参考图6,进气口17作为两个进气口17A,17B与燃烧室18连通。进气口17A,17B由进气阀打开和关闭。节气阀体联接至进气口17,并且燃烧空气从空气净化器供给至节气阀体,该空气净化器容纳在形成在左右车身框架(主要是本体框架107)之间的空间或者内部空间内。节气阀体内部包括进气通道,并且节气阀安装在节气阀体上,节气阀根据加速器位置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节气阀控制从空气净化器供给的空气的流量。用于燃料喷射的喷射器安装在节气阀体的节气阀的下游,并且燃料箱109中的燃料从燃料泵供给到喷射器。
在由空气净化器净化的空气被供给到节气阀体时,控制系统的上述控制在预定时间打开和关闭节气阀,并使喷射器将燃料喷射到进气通道中。这将具有预定空气燃料比的空气燃料混合物供给至气缸盖13的进气口17。节气阀由阀驱动机构驱动,该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机械地或电地或电磁地驱动节气阀的节气阀轴。
如图3或图6所示,在排气系统中,排气口19在气缸盖13的前部开口。如图6所示,排气口19作为两个排气口19A,19B与燃烧室18连通。排气口19A,19B由排气阀打开和关闭,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这就是所谓的包括两个进气阀和两个排气阀的四阀结构。排气口19联接至排气管,排气管从排气口19向下延伸并向后延伸经过曲轴箱11的侧部,以联接至消音器120(参见图1)。
在引擎10的阀系统中,气缸盖13包括具有凸轮的凸轮轴,用于驱动相应的进气阀和排气阀。大致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布置有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凸轮轴20,21。凸轮轴20,21可旋转地跨过气缸盖13和气缸盖罩14,从而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布置。在凸轮轴20,21的右侧轴端部,分别安装有链轮22,23(大致在图4A中由虚线表示)。另一方面,在曲轴15的右侧轴端部上安装有驱动链轮(未示出)。如图5A所示,沿竖直方向行走的凸轮链24缠绕在链轮22,23和驱动链轮上,即,曲轴15经由凸轮链24联接至凸轮轴20,21。如图6和图7所示,凸轮链室25布置在引擎10的右侧部,从曲轴箱11越过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到气缸盖罩14,并且凸轮链24在凸轮链室25内行走。
因此,曲轴15经由凸轮链24联接至凸轮轴20,21。这样与曲轴15的旋转同步驱动阀系统的阀机构。然后,凸轮轴20,21的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打开和关闭,以在预定时间分别驱动进气阀和排气阀。
此外,构造润滑系统,其供给润滑油至引擎10的可移动部分以润滑这些部分。润滑系统包括曲轴15、配置在气缸盖13中的阀齿轮、用于联接这些部分的凸轮链24及变速器和相似部件等。虽然本实施例相对于润滑系统采用了常规的油泵,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油泵向润滑系统供应从布置在引擎下部的油盘吸取的润滑油。
在冷却系统中,水套(稍后描述)布置在包括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的气缸的外周区域上,以使冷却水循环。水套包括水套26和水套28,水套26布置成围绕气缸盖13中的燃烧室18,如图6所示,水套28布置在气缸体12中的气缸孔27的外周区域上,如图7所示。水套26和水套28彼此连通。大致如图2所示,散热器111布置用于将冷却水供给至包括水套26,28的引擎10。散热器111是使行驶风流动以驱散内部循环的冷却水的热的部件。散热器111在主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参见图3),并且由车身框架支撑,从而布置在对应于气缸盖13的大致前方。如图2所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29,以使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散热器111和水泵29通过冷却水管30,31彼此联接。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水泵29布置在气缸盖13的侧面(在本示例中为左侧),并且由包括如图8所示的水泵壳体32和水泵盖33组成。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水泵29之外,引擎10还包括通气室和簧片阀室,通气室用于泄漏气体的气液分离,簧片阀室容纳簧片阀以控制二次供给至排气通道的空气量。这些部件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描述。
水泵壳体32具有如图8所示的大致平坦的薄盒形状,并且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在多个紧固部34处固定至气缸盖13,以便利用通气室(将在下文描述)覆盖气缸盖13的大致整个左侧表面部,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泵29是离心泵,并且如图8所示,水泵29的主要部分包括:叶轮35;旋转轴37,旋转轴37包括轴端,叶轮35由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栓36可旋转地支撑在该轴端;油密封件38,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37;和齿轮39,齿轮39在与叶轮35的相对侧可旋转地支撑在旋转轴37的轴端。水泵壳体32包括壳体40,其容纳油密封件3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从车辆的侧视图看,水泵29主体布置成更靠近引擎10的进气侧。安装在气缸盖13的侧表面上的水泵29的旋转轴37延伸到气缸盖13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37在进气侧平行于凸轮轴20(参见图4A),并且旋转轴37的轴中心向下偏移。在水泵29的驱动机构中,参考图9,旋转轴37以一定间隔布置在凸轮轴20的大致下方,并且齿轮39在轴端上与可旋转地支撑在凸轮轴20上的齿轮41啮合。齿轮39和齿轮41的齿轮比构造为至少1以上,优选大于1。具体的齿轮比可以根据引擎10的规格等适当选择。在任何情况下,水泵29以等于或大于凸轮轴20的转速旋转。
这里,如图9所示,在气缸盖13的左侧表面部布置有用于安装水泵29的安装表面42。安装表面42形成为具有预定图案的平坦表面,以构成如下所述的通气室和类似部件,如图9所示。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水泵壳体32包括连结表面43,连结表面43形成为具有图案的平坦表面,其图案对应于安装表面42的图案。如图5A所示,安装表面42和连结表面43彼此重叠,以便基本上平行于气缸轴线Z(竖直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为具有与图11所示的安装表面42和连结表面43的图案大致相似的图案的密封件44放置在安装表面42和连结表面43之间,以确保和保持两个表面之间的液密性和气密性。
如图12所示,水泵盖33包括内表面,用于容纳叶轮35的壳体45在该内表面上凹入。连结水泵盖33与水泵壳体32允许叶轮35在壳体45中旋转。同样参考图5B,水泵盖33包括入口管46和出口管47,入口管46联接冷却水管30,由散热器111冷却的冷却水供给至冷却水管30,出口管47联接冷却水管31,冷却水管31将冷却引擎10后的冷却水供给至散热器111。水泵盖33包括入口通道48,入口管46联接至入口通道48,并且如图5B所示,入口通道48与壳体45的中心连通,以稍微地向下延伸到车辆的前方。以这种方式布置的入口通道48可以减小冷却水管30的长度。
同样参考图12,在水泵盖33的内表面上,馈送通道49布置在水泵壳体32和水泵盖33的内表面之间,馈送通道49将通过叶轮35的旋转从水泵29排出的冷却水引导至气缸盖13的水套26A(参见图13)。馈送通道49布置为从壳体45的后部以螺旋状向前下方延伸,向水套26A传送冷却水的传送口50(参照图10)向气缸盖13侧开口,对应于馈送通道49的下端位置。如图9所示,气缸盖13的安装表面42包括冷却水入口51,其与传送口50连通以使冷却水流入,并且从水泵29通过馈送通道49流动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51流入,以供给至气缸盖13的水套26A。如图9所示,冷却水入口51布置在气缸盖13的下端部附近的更靠近进气侧的位置。流经气缸盖13和气缸体12内部的冷却水随后返回至水泵29。
如图9所示,气缸盖13的安装表面42还包括冷却水出口52(参见图9),其使得冷却水在冷却引擎10后从水套26返回至水泵29侧。如图9所示,冷却水出口52布置在与冷却水入口51相同侧(在该示例中为左侧)的气缸盖13的侧表面上,并且相对于冷却水入口51布置在适当向前并且大致在上方的位置。如图8、图10及相似附图所示,水泵壳体32还包括再循环口53,其与冷却水出口52连通以使冷却后的冷却水返回到水泵29。参考图8和图12,在水泵盖33的内表面上,出口通道54设置在水泵壳体32和水泵盖33的内表面之间,出口通道54将经由再循环口53返回至水泵29的冷却水引导至出口管47。出口通道54具有路径,该路径在壳体45的外周区域上向上向内倾斜,将设置在传送口50大致上方的位置的循环口53作为起始点,布置成延伸到布置在水泵29的上部的出口管47。
如图9所示,如上所述布置的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以及水泵29的旋转轴37在气缸盖13的竖直方向上大致直线布置。因此,水泵29,和用于在水泵29和气缸盖13之间传递冷却水的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集中地布置在气缸盖13的进气侧。
在上述情形中,如图8所示,入口管46和入口通道48经由水泵盖33上的入口管46和入口通道48的凸缘部分连结在一起。在入口管46和入口通道48的接头处,安装有恒温器55。恒温器55控制从散热器111至水泵29的冷却水的供给和停止。
这里,如图5B或图12所示,布置在水泵盖33上的入口通道48和出口通道54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彼此相交。入口通路48布置为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在水泵盖33的外侧延伸,并且出口通路54布置为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在水泵盖33的内部延伸。在两个通道的交叉点,水泵盖33的一部分将它们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水泵盖33包括旁路通道56,旁路通道56通过在交叉点上钻孔而形成以将入口通道48与出口通道54连通。将入口通道48与出口通道54适当地连通阻止流过通道的冷却水的水温波动。
如图12所示,水泵盖33包括上部,与入口通道48和出口通道54联接的空气排出槽57布置在该上部。空气排出槽57布置成从与水泵盖33的内表面上的入口通道48连通的壳体45的外周区域的上部附近延伸至出口通道54的上部。虽然将冷却水注入水泵29中之后,空气在水泵壳体32的上部中稍微残留,但是叶轮35的旋转导致液压力使得空气经由空气排出槽57从水泵29排出。
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附随地包括通气机构和二次空气供给机构。通气机构的通气室和二次空气供应机构的簧片阀室设置在水泵壳体32和水泵盖33上,并与水泵29整体布置构成为水泵单元。首先,在通气机构中,如图4A所示,通气室58布置为邻近水泵29的前侧,即,从车辆的侧视图(参见图5B)看更靠近引擎10的排气侧。
在这种情况下,通气室58由气缸盖13和水泵壳体32构成,布置为邻近水泵29。具体地,如图9所示,通气室58的轮廓由周向肋59形成,在气缸盖13的侧面上的水泵29的前侧的位置,周向肋59包括在安装表面42的图案的一部分中并且具有布置在与安装表面42相同的平面上的端面。在该轮廓的内侧形成有气缸盖13侧的通气室半体58A。类似地,如图10所示,通气室58的轮廓由周向肋60形成,周向肋60的端面布置在与连结表面43相同的平面上,而水泵壳体32的前部整体地延伸到前侧,即排气侧。在轮廓的内侧形成有水泵壳体32侧的通气室半体58B。通气室半体58A和通气室半体58B彼此的组合限定通气室58,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表面42和连结表面43的图案大致相似的图案的密封件44放置在两个通气室半体之间。
如上所述形成在气缸盖13和水泵壳体32之间的通气室58布置为邻近水泵29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实质上从车辆的侧视图看水泵壳体32不与通气室58重叠,但是从车辆的侧视图看水泵29的入口管46与通气室58重叠,如图5B所示。
通气室58内部包括多个分隔壁或间隔壁61,该分隔壁或间隔壁61通过将通气室半体58A和通气室半体58B相互对接而构成,并且布置为形成曲径结构。如图9所示,在气缸盖13的侧表面,通气孔62布置在曲径结构外侧的位置,通气孔62用于使泄漏气体从阀室侧通向通气室58。通气室58包括底部(在本例中为前侧的转角部),该底部上布置有朝向阀室侧开口的回油孔63。在通气室半体58B中,出口管64安装在通气室58中的曲径结构的上部,例如如图10所示。用于将气体和液体分离的泄漏气体供给至空气净化器的软管联接至出口管64。
在通气机构中,曲轴箱11中的泄漏气体通过凸轮链室25进入阀室,经由通气孔62流入通气室58。在通气室58中,泄漏气体如图9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地流动,并且当泄漏气体撞击曲径结构的分隔壁61时气体和液体被分离。从泄漏气体中分离的润滑油成分沿着分隔壁61落下,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从通气室58的底部的回油孔63返回至曲轴箱11侧。
接着,在二次空气供给机构中,如图8所示,簧片阀室65大致由水泵壳体32和水泵盖33形成,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为邻近通气室58。
如图8所示,在本示例中,在与水泵壳体32整体形成的通气室58的下部,簧片阀室65布置在左侧外表面上。如图8所示,簧片阀室65在通气室58的外表面上凹入以具有诸如矩形形状。另一方面,在水泵盖33上,如图12所示,二次空气室67在馈送通道49的下部附近的位置向前延伸。也就是说,二次空气室67与水泵盖33整体形成,并且包括开口67a,开口67a与簧片阀室65的矩形形状适配。当水泵盖33连结至靠近水泵壳体32时,开口67a与簧片阀室65重叠。也就是说,簧片阀室65联接至二次空气室67。
如上所述布置在通气室58的下部的簧片阀室65设置在与水泵29相对的排气侧。水泵29在气缸盖13的侧表面上设置在进气侧,并且簧片阀室65大体上布置在排气侧。
在簧片阀室65和二次空气室67的接头部分上,如图8所示,簧片阀66通过保持器66a安装。由橡胶制成的密封件放置在簧片阀室65和二次空气室67的接头部分上。簧片阀66进行打开操作,以使二次空气从二次空气室67流向簧片阀室65。簧片阀室65包括连通孔68,连通孔68与上述气缸盖13的排气口19连通。然后,如图9所示,气缸盖13包括连通孔68A,连通孔68A与排气口19连通并与连通孔68连通。如图8所示,在二次空气室67的后上部,安装有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入口管69。从空气净化器供给二次空气的软管联接至入口管69。
在二次空气供给机构中,排气口19的负压在预定时间经由连通孔68,68A作用于簧片阀66。这使簧片阀66打开,使得二次空气从二次空气室67流向簧片阀室65,并且进一步使二次空气供给至排气口19。因此,二次空气供给机构可以从空气净化器获取干净空气以供给至排气系统并促进排气的净化。
这里,如图5A和图5B所示,通气室58沿着气缸轴线Z具有与水泵29大致相同的长度。水泵29和通气室58配置为布置在气缸盖13的侧表面的进气侧和排气侧,并且被构造成使得两侧在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和长度基本相同。
如图5A所示,与簧片阀室65连通的入口管69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水泵29的入口管46大致相同的位置。从车辆的侧视图看水泵29的入口管46与通气室58重叠,如图5B所示,二次空气室67布置在入口管46的下方,并且从车辆的侧视图看联接至二次空气室67的入口管69不与水泵29的入口管46重叠。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的性能中,启动引擎10以通过与凸轮轴20的齿轮41啮合的齿轮39使旋转轴37旋转,以使水泵29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水泵29以至少等于或大于凸轮轴20的高旋转速度旋转。因此,通过提高旋转速度来确保流量,能够实现水泵29的小型化。
由散热器111冷却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管30经过入口通道48供给至水泵29,并且经由供给通道49经过冷却水入口51从传送口50供给至气缸盖13。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从冷却水入口51供给至气缸盖13的冷却水流经气缸盖13的水套26A并流入气缸体12,大致如图13所示。冷却水流到气缸体12的水套28,然后返回至气缸盖13的水套26,从循环口53经由冷却水出口52返回至水泵29。返回至水泵29的冷却水从布置在经过出口通道54的水泵29的上部的出口管47经由冷却水管31供给到散热器111。因此,冷却水流经水套26和水套28有效地冷却引擎10。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的主要操作效果进行说明。首先,气缸盖13包括侧表面,在侧表面上设置有将水泵29联接至气缸盖13的水套26的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
因此,布置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减少了将水泵29联接至气缸盖13的冷却水管并显著缩短了冷却水通道。
将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布置在气缸盖13的同一侧表面上使得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共享密封件(在该示例中为密封件44)和盖。这减少了组件的数量。
在气缸盖13上,冷却水出口52相对于冷却水入口51设置在车辆的上侧。
因此,通过布置冷却水入口51,冷却水从气缸盖13直接流向气缸体12,并从多个冷却水通道再次返回气缸盖13,如图13所示。这确保了非常有效的冷却。
在上侧布置冷却水出口52缩短了联接至散热器111的冷却水管31。
在水泵盖33上,入口通道48从车辆的侧视图看与出口通道54相交,并且入口通道48经由旁路通道56联接至出口通道54。
旁路通道56直接连通入口通道48和出口通道54,以缩短将入口通道48联接至出口通道54的旁路管。这显著地缩短了旁路通道56。
水泵盖33包括上部,在该上部上布置有将入口通道48联接至出口通道54的空气排出槽57。这确保以简单的结构确保空气排出。
消除了诸如排水螺栓的附加设置的需要,以减少排水螺栓并提高组装性能。
水泵29的冷却水入口51、冷却水出口52和旋转轴37在气缸盖13的竖直方向上大体直线布置。
因此,通过将冷却水入口51和冷却水出口52集中布置在气缸盖13的进气侧,能够在气缸盖13的空余空间布置通气室58等其他功能构件。也就是说,可以以优异的空间效率设置多个功能构件。
虽然已经使用上述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做出改进和类似的变型。
虽然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具有四冲程单气缸DOHC引擎10作为引擎的示例,但引擎10可以是四冲程单气缸SOHC引擎。
根据本发明,将水泵布置在气缸盖的侧表面上并将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布置在水套的相同表面上,减少了传统上需要的用于将水泵连接到壳体的管并显著缩短了冷却水通道。
在水泵盖上布置的将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直接连通的旁路通道缩短了旁路管。这确保了部件数量的减少和重量的减小,从而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组装性能,并且还能够减少冷却水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Claims (5)

1.一种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所述内燃引擎包括:气缸;气缸盖;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用于所述气缸盖中的阀机构;水泵,所述水泵布置在所述气缸盖上且由所述凸轮轴驱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包括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联接所述水泵和布置在所述气缸盖内的水套;并且
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布置在所述气缸盖的相同侧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冷却水出口相对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布置在车辆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水泵包括水泵盖,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布置在所述水泵盖上,从车辆的侧视图看彼此相交;并且
所述水泵盖包括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水泵盖包括上部,在所述上部上布置有空气排出槽,所述空气排出槽联接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所述水泵的旋转轴布置成在所述气缸盖的竖直方向上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CN201710022881.0A 2016-01-15 2017-01-12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Active CN107035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5959 2016-01-15
JP2016005959A JP6631264B2 (ja) 2016-01-15 2016-01-15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5503A true CN107035503A (zh) 2017-08-11
CN107035503B CN107035503B (zh) 2020-04-24

Family

ID=5936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2881.0A Active CN107035503B (zh) 2016-01-15 2017-01-12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31264B2 (zh)
CN (1) CN107035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6676A (ko) * 2019-04-02 2020-10-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워터펌프
JP7198790B2 (ja) 2020-03-23 2023-01-0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組付用ハウジン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8610A (en) * 1980-04-18 1981-11-18 Toyota Motor Corp Cooling device for engine
JPS57135220A (en) * 1981-02-16 1982-08-20 Toyota Motor Corp Cooling device of engine
JPS60108522A (ja) * 1983-11-15 1985-06-14 Hitachi Zosen Corp 舶用ディ−ゼル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部冷却装置
JPH0988582A (ja) * 1995-09-26 1997-03-31 Daihatsu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317630A (zh) * 2000-02-03 2001-10-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构造
CN1343834A (zh) * 2000-09-08 2002-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361354A (zh) * 2000-12-28 2002-07-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385599A (zh) * 2001-05-15 2002-12-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冷却水口盖的发动机
CN103352752A (zh) * 2013-07-26 2013-10-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7429A (ja) * 1993-03-06 1994-09-13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103133114B (zh) * 2003-07-10 2015-05-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JP4623581B2 (ja) * 2005-09-01 2011-02-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液冷式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
JP6270121B2 (ja) * 2013-12-27 2018-01-3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8610A (en) * 1980-04-18 1981-11-18 Toyota Motor Corp Cooling device for engine
JPS57135220A (en) * 1981-02-16 1982-08-20 Toyota Motor Corp Cooling device of engine
JPS60108522A (ja) * 1983-11-15 1985-06-14 Hitachi Zosen Corp 舶用ディ−ゼル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部冷却装置
JPH0988582A (ja) * 1995-09-26 1997-03-31 Daihatsu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317630A (zh) * 2000-02-03 2001-10-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构造
CN1343834A (zh) * 2000-09-08 2002-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361354A (zh) * 2000-12-28 2002-07-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385599A (zh) * 2001-05-15 2002-12-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冷却水口盖的发动机
CN103352752A (zh) * 2013-07-26 2013-10-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25468A (ja) 2017-07-20
CN107035503B (zh) 2020-04-24
JP6631264B2 (ja)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7236B2 (en) Cylinder head for an overhead-ca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the engine
CN107035502B (zh)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CA2376562C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snowmobile engine
JP2001233275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0161041A (ja)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ブリーザ装置
JP5162501B2 (ja) 内燃機関
JP2000161062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ITTO990966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l'alimentazione di aria secondaria a gas di scarico in un motore.
JP2016176443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通路構造
CN107035503A (zh)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US20160177807A1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
JP6769537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JPH034362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016118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US8171897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988978B2 (en) Four-cycle multi-cylinder engine
EP0653553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90241864A1 (en) Cooling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626221B (zh) 内燃机的润滑油通道结构
EP1024265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us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745739B2 (en) Intake system of an engine
JP2000161058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5189529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プラグ挿入孔からの水抜き構造
JP2000161019A (ja) 車両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WO2021095111A1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