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1307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1307A
CN107031307A CN201610890326.5A CN201610890326A CN107031307A CN 107031307 A CN107031307 A CN 107031307A CN 201610890326 A CN201610890326 A CN 201610890326A CN 107031307 A CN107031307 A CN 107031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oblique margin
margin
obliqu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03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1307B (zh
Inventor
大河原炼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1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1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11/1315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having variable inclination angles, e.g. warped groov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92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2011/1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comprising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发挥良好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是包含中心块(3)的充气轮胎(1)。中心块(3)的朝向胎面端(Te)侧的外侧缘(6)包含第1倾斜缘(10)、和以与第1倾斜缘(10)相反的朝向倾斜地延伸的第2倾斜缘(11)。第1倾斜缘(1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1)是75度~85度,第2倾斜缘(1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2)是30度~50度。中心块(3)的由外侧缘(6)构成的块壁面具有:包含轮胎赤道线(C)侧的第1顶点(3c)的中央壁面部(16);和形成于轮胎周向两侧的端部侧壁面部(17)。中央壁面部(16)比端部侧壁面部(17)向轮胎半径方向缓缓地倾斜。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越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在四轮驱动用的充气轮胎中,除了沙地或泥泞地等软质路面之外,还有在泥土干燥的硬质路面上行驶的情况。在这种充气轮胎中例如公知有如下技术:在软质路面上,为了提高发挥充分地抓住泥土的力和排土性的所谓泥地性能,而使槽面积增大。
但是,在这样的充气轮胎中,存在胎面部的陆部的刚性下降、对硬质路面发挥牵引力的所谓土路性能容易恶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38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改善中心块的形状为基础,能够发挥良好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的轮胎赤道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心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心块的踏面具有朝向胎面端侧的外侧缘,所述外侧缘包含: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倾斜缘;和从所述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1倾斜缘相反的朝向倾斜地延伸的第2倾斜缘,所述第1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75度~85度,所述第2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30度~50度,所述中心块的由所述外侧缘构成的块壁面具有中央壁面部和端部侧壁面部,该中央壁面部包含所述第1顶点,且形成于所述第1倾斜缘和所述第2倾斜缘,该端部侧壁面部形成于所述中央壁面部的轮胎周向两侧,所述中央壁面部比所述端部侧壁面部向轮胎半径方向缓缓地倾斜。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1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比所述第2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小。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各所述中心块的踏面具有朝向轮胎赤道线侧的内侧缘,所述内侧缘具有: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2顶点以与所述第1倾斜缘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3倾斜缘;和从所述第2顶点以与所述第2倾斜缘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4倾斜缘,所述第4倾斜缘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第2部分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的角度。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1部分设置于比所述第2部分靠胎面端侧的位置。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3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比所述第4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小。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在所述中心块的轮胎轴向外侧设置有多个胎肩块,所述胎肩块具有: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3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第5倾斜缘;从所述第3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5倾斜缘相反的朝向延伸的第6倾斜缘;以及从所述第6倾斜缘的轮胎轴向的外端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5倾斜缘相同的朝向延伸的第7倾斜缘,所述第5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35度~45度,所述第6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55度~65度,所述第7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35度~45度。
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胎肩块中,所述第7倾斜缘与面对所述第7倾斜缘的所述第5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是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的40%~60%。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胎肩块中,所述第7倾斜缘与面对所述第7倾斜缘的所述第5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胎面端侧而变小。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胎肩块的节距与所述中心块的节距相同。
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胎肩块相对于所述中心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偏移长度是所述胎肩块的所述1个节距的30%~50%。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中心块的踏面具有朝向胎面端侧的外侧缘,外侧缘包含: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倾斜缘;和从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第1倾斜缘相反的朝向倾斜地延伸的第2倾斜缘。这样的第1倾斜缘和第2倾斜缘具有轮胎轴向分量,因此发挥抓住泥土的力且能够提高泥地性能。
第1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75度~85度,第2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30~50度。第1倾斜缘与第2倾斜缘的角度不同,因此接触地面时发生不均衡的变形。因此,有效地排出被第1倾斜缘和第2倾斜缘抓住的上述泥土,因此更加提高泥地性能。
中心块的由所述外侧缘构成的块壁面具有中央壁面部和端部侧壁面部,其中,该中央壁面部包含第1顶点,且形成于第1倾斜缘和第2倾斜缘形成,该端部侧壁面部形成于中央壁面部的轮胎周向两侧。中央壁面部比端部侧壁面部向轮胎半径方向缓缓地倾斜。由此,提高中央壁面部附近的中心块的刚性。因此,在中央壁面部,能够发挥在硬质路面上的较大的牵引力,因此提高土路性能。
因而,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通过规定形成中心块的外侧缘的各倾斜缘的角度,而提高抓住泥土的力和排土性,并且通过提高中心块的包含第1顶点的中央壁面部附近的刚性,而具有优越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在轮胎轴向上相邻的中心块的放大图。
图3是中心块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中心块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胎面部的左侧半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标号说明
1:充气轮胎;3:中心块;6:外侧缘;3c:第1顶点;10:第1倾斜缘;11:第2倾斜缘;16:中央壁面部;17:端部侧壁面部;C:轮胎赤道线;Te: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例如优选作为四轮驱动车用的全季节轮胎使用。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上设置有中心块3、胎肩块4以及槽5。在轮胎赤道线C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心块3。在比中心块3靠胎面端Te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胎肩块4。槽5设置于中心块3或者胎肩块4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考虑可变节距的话,中心块3和胎肩块4以轮胎赤道线C上的任意的点为中心实质上点对称地配置。此外,轮胎1的各块3、4的位置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胎面端”Te被定义为,使正规状态的轮胎1承受正规载荷而以外倾角为0度与平面接触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其中,该正规状态是使轮胎1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状态。在正规状态下,两胎面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被定义为胎面接地宽度TW。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该规格而确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 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空气压,若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在轮胎是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内压是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载荷,若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在轮胎是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8%的载荷。
虽未特别限定,中心块3和胎肩块4各自的轮胎半径方向的高度优选是12mm~18mm。
图2是图1的在轮胎轴向上相邻的中心块3、3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各中心块3的踏面3a具有朝向胎面端Te侧的外侧缘6、朝向轮胎赤道线C侧的内侧缘7以及连结外侧缘6与内侧缘7的一对端部缘8、8。外侧缘6、内侧缘7以及端部缘8是中心块3的踏面3a与块壁面3b交叉的在踏面3a上的边缘。
外侧缘6包含:从轮胎赤道线C侧的第1顶点3c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延伸的第1倾斜缘10;和从第1顶点3c向轮胎轴向外侧朝向与第1倾斜缘10相反的朝向倾斜延伸的第2倾斜缘11。这样的外侧缘6具有轮胎轴向分量,因此能够发挥抓住泥土的力且能够提高泥地性能。
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分别从第1顶点3c至相反侧的另一端10e、11e相对于轮胎轴向以相同朝向倾斜。这样的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较高地维持各倾斜缘10、11附近的中心块3的刚性。
第1倾斜缘10包含:从第1顶点3c延伸的第1倾斜部分12;以及第2倾斜部分13,其从第1倾斜部分12的轮胎轴向外端12e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比第1倾斜部分12大。第2倾斜缘11包含:从第1顶点3c延伸的第3倾斜部分14;以及第4倾斜部分15,其从第3倾斜部分14的轮胎轴向外端14e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比第3倾斜部分14大。即,配置于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内侧的第1倾斜部分12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比第2倾斜部分13小。另外,配置于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内侧的第3倾斜部分14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比第4倾斜部分15小。由此,在外侧缘6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处,能够有效地抓住泥土,并且在外侧缘6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处能够有效地排出泥土,因此提高泥地性能。
第1倾斜缘1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1是75度~85度。另外,第2倾斜缘1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2是30度~50度。这样,第1倾斜缘10与第2倾斜缘11的角度不同,因此接触地面时各倾斜缘10、11进行不均衡的变形。因此,有效地排出被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抓住的泥土,因而更加提高泥地性能。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各倾斜缘10、11的平均角度α1、α2是连结第1顶点3c与相反侧的另一端10e、11e的直线10c、11c(在图2中用假想线表示)的角度。
在第1倾斜缘10的所述角度α1不足75度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倾斜缘11的所述角度α2不足30度的情况下,第1倾斜缘10与第2倾斜缘11之间的角度变小,能够抓住的泥土的量变少。在第1倾斜缘10的所述角度α1超过85度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倾斜缘11的所述角度α2超过50度的情况下,第1倾斜缘10与第2倾斜缘11之间的角度过大,不能有效地抓住泥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缘10的轮胎周向长度L1比第2倾斜缘11的轮胎周向长度L2小。即,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较小的第2倾斜缘11的所述长度L2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较大的第1倾斜缘10的所述长度L1长。因此,当直进时,对于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中心块3,能够利用第2倾斜缘11有效地抓住泥土并排出。
如图3所示,由中心块3的外侧缘6构成的块壁面3i具有中央壁面部16以及一对端部侧壁面部17、17。中央壁面部16包含第1顶点3c,且形成于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端部侧壁面部17形成于中央壁面部16的轮胎周向两侧。
中央壁面部16比端部侧壁面部17向轮胎半径方向缓缓地倾斜。由此,中央壁面部16附近的中心块3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发挥在硬质路面上的较大的牵引力,提高土路性能。另外,关于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的两侧部分,陆部刚性比中央部分刚性小,因此接触地面时的变形较大,能够进一步抓住泥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接触地面所带来的中心块3的外侧缘6的变形而抓住泥土且顺畅地排出。而且,通过使中央壁面部16缓缓地倾斜,提高了通常情况下刚性变小的第1顶点3c附近的中心块3的刚性。因而,本发明的轮胎1具有优越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壁面部16由第1倾斜部分12和第3倾斜部分14的块壁面形成。另外,第2倾斜部分13和第4倾斜部分15的块壁面未形成中央壁面部16。由此,未阻碍第2倾斜部分13和第4倾斜部分15的变形,因此将抓住泥土的力维持为较大。
如图4所示,内侧缘7具有:从中心块3的轮胎赤道线C侧的第2顶点3d向与第1倾斜缘10相同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3倾斜缘20;和从第2顶点3d向与第2倾斜缘11相同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4倾斜缘21。这样的第3倾斜缘20和第4倾斜缘21具有轮胎轴向分量,因此对泥发挥剪切力,能够提高牵引力。
通过这样的内侧缘7和外侧缘6,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块3形成为在轮胎轴向内侧具有顶点的俯视观察大致V字状。由此,中心块3能够顺畅地向胎面端Te侧排出被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抓住的泥土,因此能够发挥较高的排土性。
第3倾斜缘20形成为朝向轮胎赤道线C侧凸出的圆弧状。这样的第3倾斜缘20使中心块3的踏面3a的面积增加,提高了轮胎赤道线C附近的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中心块3的刚性,发挥在硬质路面上的较大的牵引力。
此外,虽未特别限定,期望第3倾斜缘2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5是55度~65度。
第4倾斜缘21包含: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部分22;和从第1部分22的一端22e呈朝向轮胎赤道线C侧凸出的圆弧状延伸的第2部分23。这样的第2部分23也发挥在硬质路面上的较大的牵引力。
期望第2部分2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4比第1部分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3小。这样,通过使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部分23的角度α4比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部分22的角度α3小,从而提高中心块3的刚性,并且促进接触地面时的变形,提高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第2部分23的所述角度α4是用直线连结第2顶点3d与第1部分22的一端22e的假想线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22设置成比第2部分23靠胎面端Te侧。即,角度α3较大的第1部分22设置成比角度α4较小的第2部分23靠胎面端Te侧。由此,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外侧部分更容易变形,实现泥土的顺畅的排出。
根据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的观点,期望第1部分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3是55~65。期望第2部分2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4是20度~3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第3倾斜缘20与第4倾斜缘21之间的第2顶点3d的连接部分以向中心块3的外侧突出的圆弧状形成,因此提高了中心块3的刚性。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块3在外侧缘6和内侧缘7的轮胎周向的内侧部分处都提高了块的刚性,因此具有优越的土路性能。
如图2所示,期望第3倾斜缘20的轮胎周向长度L3比第4倾斜缘21的轮胎周向长度L4小。即,包含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4较小的第2部分23在内的第4倾斜缘21的所述长度L4较大,因此当直进行驶时,由于接地压力,使得第4倾斜缘21的变形变大,因此提高了抓住泥土的力和排土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的端部缘8a包含朝向槽底呈阶梯状延伸的阶梯状部分24。由此,在包含端部缘8的槽中塞满了泥的情况下,阶梯状部分24使泥产生裂纹,并以该裂纹为起点有效地排出泥。另外,这样的阶梯状部分24设置于倾斜延伸的端部缘8,由此有效地排出端部缘8附近的槽的泥。因此,获得更加优越的排土性。
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块3跨越轮胎赤道线C而设置。即,在轮胎轴向上相邻的中心块3、3彼此具有在轮胎轴向上重叠的部分,因此进一步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
如图5所示,胎肩块4具有第5倾斜缘25、第6倾斜缘26以及第7倾斜缘27。第5倾斜缘25从轮胎赤道线C侧的第3顶点4c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第6倾斜缘26从第3顶点4c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第5倾斜缘25相反的朝向倾斜。第7倾斜缘27从第6倾斜缘26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6e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第5倾斜缘25相同的朝向延伸。这样的第5倾斜缘25至第7倾斜缘27具有轮胎轴向分量,因此发挥对泥土的牵引力,能够提高泥地性能。
期望第5倾斜缘2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6是35度~45度。期望第7倾斜缘2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8也是35度~45度。由此,胎肩块4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在整个轮胎轴向上均匀化,因此能够发挥较大的牵引力。
期望第6倾斜缘2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7是55度~65度。由此,将由第5倾斜缘25至第7倾斜缘27形成的胎肩块4的轮胎轴向内侧部分的陆部刚性维持得较高,提高土路性能。
胎肩块4还包含:从第5倾斜缘25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5e向胎面端Te侧延伸的第8倾斜缘28;以及从第7倾斜缘2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7e向胎面端Te侧延伸的第9倾斜缘29。第8倾斜缘28以比第5倾斜缘25的所述角度α5小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9延伸。第9倾斜缘29以比第7倾斜缘27的所述角度α7小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10延伸。当进行转弯行驶时,这样的第8倾斜缘28和第9倾斜缘29提高了胎面部2的作用有较大的横向力的轮胎轴向外侧部分的刚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土路性能和泥地性能。
根据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的观点,期望第8倾斜缘2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9是10度以下。同样,期望第9倾斜缘29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α10是10度以下。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块4、4中,期望第7倾斜缘27与面对第7倾斜缘27的第5倾斜缘25之间的轮胎周向长度La是胎肩块4的1个节距P的40%~60%。在所述长度La不足1个节距P的40%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顺畅地向胎面端Te侧排出槽5内的泥土以及被第1倾斜缘10和第2倾斜缘11夹住的泥土。在所述长度La超过1个节距P的60%的情况下,胎肩块4的轮胎周向刚性有可能下降。此外,所述轮胎周向长度La排除了第5倾斜缘25与中心块3在轮胎轴向上相互重合的区域。
另外,对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块4、4,所述轮胎周向长度La从轮胎赤道线C侧朝向胎面端Te侧而变小。由此,能够提高胎肩块4的胎面端Te侧的刚性,因此能够提高土路性能。
胎肩块4的节距与中心块3的节距相同。由此,胎面部2的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在整个轮胎周向上均匀化,因此提高土路性能。
期望胎肩块4相对于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偏移量Ls是胎肩块4的1个节距P的30%~50%。由此,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在整个轮胎周向上进一步被均匀化,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土路性能。所述位置偏移量Ls是胎肩块4的轮胎周向最大长度的中间位置4t与中心块3的轮胎周向最大长度的中间位置3t之间的轮胎周向的长度。
胎肩块4的轮胎轴向的内端4e位于比中心块3的轮胎轴向的外端3e靠轮胎赤道线C侧的位置。即,胎肩块4与中心块3具有在轮胎轴向上相互重叠的重叠部分K。由此,提高胎面部2的陆部的刚性,并大幅度地提高土路性能。
期望重叠部分K的轮胎轴向宽度Wa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4%~9%。在重叠部分K的所述宽度Wa不足胎面接地宽度TW的4%的情况下,无法提高胎面部2的陆部的刚性,有可能不能提高土路性能。在所述宽度Wa超过胎面接地宽度TW的9%的情况下,被胎肩块4与中心块3所夹的区域(槽部分)变小,抓住泥土的力和排土性能有可能恶化。
期望胎肩块4与中心块3之间的最小分离距离Lb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1%~5%。在所述最小分离距离Lb不足胎面接地宽度TW的1%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中心块3、3之间被抓住的泥土不能顺畅地向胎面端Te侧排出。在所述最小分离距离Lb超过胎面接地宽度TW的5%的情况下,有可能胎面部2的陆部刚性变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四轮驱动车用的轮胎,并测试各试用轮胎的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各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胎面接地宽度TW:240mm
中心块的高度:17.1mm
胎肩块的高度:17.1mm
<泥地性能·土路性能>
各试用轮胎在下述的条件下安装于排气量为3600cc的四轮驱动车的所有轮上。而且,测试驾驶员在由泥形成的软质路面和泥干燥了的硬质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此时的与牵引力、抓住泥的力以及排土性相关的行驶特性。以实施例1为7.0分的评分来显示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尺寸:37×12.50R17
轮辋:9.0J
内压:100kPa
测试结果等在表1中示出。
表1
根据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提高了泥地性能和土路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的轮胎赤道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心块,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中心块的踏面具有朝向胎面端侧的外侧缘,
所述外侧缘包含: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倾斜缘;和从所述第1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1倾斜缘相反的朝向倾斜地延伸的第2倾斜缘,
所述第1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75度~85度,
所述第2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平均角度是30度~50度,
所述中心块的由所述外侧缘构成的块壁面具有中央壁面部和端部侧壁面部,该中央壁面部包含所述第1顶点,且形成于所述第1倾斜缘和所述第2倾斜缘,该端部侧壁面部形成于所述中央壁面部的轮胎周向两侧,
所述中央壁面部比所述端部侧壁面部向轮胎半径方向缓缓地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1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比所述第2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各所述中心块的踏面具有朝向轮胎赤道线侧的内侧缘,
所述内侧缘具有: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2顶点以与所述第1倾斜缘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3倾斜缘;和从所述第2顶点以与所述第2倾斜缘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4倾斜缘,
所述第4倾斜缘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第2部分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1部分设置于比所述第2部分靠胎面端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3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比所述第4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中心块的轮胎轴向外侧设置有多个胎肩块,
所述胎肩块具有:
从轮胎赤道线侧的第3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第5倾斜缘;
从所述第3顶点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5倾斜缘相反的朝向延伸的第6倾斜缘;以及
从所述第6倾斜缘的轮胎轴向的外端向轮胎轴向外侧以与所述第5倾斜缘相同的朝向延伸的第7倾斜缘,
所述第5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35度~45度,
所述第6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55度~65度,
所述第7倾斜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是35度~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胎肩块中,所述第7倾斜缘与面对所述第7倾斜缘的所述第5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是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的40%~6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胎肩块中,所述第7倾斜缘与面对所述第7倾斜缘的所述第5倾斜缘的轮胎周向长度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胎面端侧而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肩块的节距与所述中心块的节距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肩块相对于所述中心块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偏移长度是所述胎肩块的所述1个节距的30%~50%。
CN201610890326.5A 2015-10-29 2016-10-1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031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466A JP6645123B2 (ja) 2015-10-29 2015-10-29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12466 2015-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1307A true CN107031307A (zh) 2017-08-11
CN107031307B CN107031307B (zh) 2020-10-16

Family

ID=5712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0326.5A Active CN107031307B (zh) 2015-10-29 2016-10-1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3959B2 (zh)
EP (1) EP3162595B1 (zh)
JP (1) JP6645123B2 (zh)
CN (1) CN1070313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0739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191813A (zh) * 2017-01-17 2019-08-3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739555A (zh) * 2018-09-13 2021-04-3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1762B1 (ja) * 2017-03-06 2018-07-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61763B1 (ja) * 2017-03-06 2018-07-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8872B1 (ja) 2017-08-02 2018-11-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19501B2 (ja) * 2017-10-30 2021-08-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827056B1 (en) * 2018-12-18 2023-11-28 Christopher A. Branton Pneumatic tires
JP7403987B2 (ja) * 2019-08-07 2023-12-25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9936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CN104943478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146823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72844A (zh) * 2014-04-14 2015-10-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3110A (ja) * 1991-03-08 1992-10-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538904A (ja) 1991-08-01 1993-02-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オフロード用タイヤ
JP2010168012A (ja) * 2009-01-26 2010-08-05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6006742B2 (ja) * 2014-04-14 2016-10-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17789A (ja) * 2014-05-16 2015-1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947831B2 (ja) * 2014-05-26 2016-07-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9936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CN104943478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146823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72844A (zh) * 2014-04-14 2015-10-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813A (zh) * 2017-01-17 2019-08-3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91813B (zh) * 2017-01-17 2021-09-1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340739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739555A (zh) * 2018-09-13 2021-04-3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739555B (zh) * 2018-09-13 2023-10-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2595B1 (en) 2020-01-08
EP3162595A1 (en) 2017-05-03
JP6645123B2 (ja) 2020-02-12
US20170120687A1 (en) 2017-05-04
US10603959B2 (en) 2020-03-31
JP2017081439A (ja) 2017-05-18
CN107031307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307A (zh) 充气轮胎
JP53210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150056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3991337B (zh) 充气轮胎
JP526630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302549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51771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932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954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15991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034707A (zh) 充气轮胎
WO201505002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501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155418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WO201518202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710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428371B1 (en) Pneumatic tire
JP4180910B2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2006627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09338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6185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195906B2 (en) Tire
JP6824832B2 (ja) タイヤ
JP201308245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