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1220A -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1220A
CN107031220A CN201710006254.8A CN201710006254A CN107031220A CN 107031220 A CN107031220 A CN 107031220A CN 201710006254 A CN201710006254 A CN 201710006254A CN 107031220 A CN107031220 A CN 107031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mentioned
view data
image
subjec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62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1220B (zh
Inventor
铃木胜则
藤本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1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2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Ink Jet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计算机(10)生成对包含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M1)的被印刷介质(M)印刷的浓度图像的图像数据。首先,准备用于使该膨胀层(M1)膨胀而对被印刷介质(M)的一个表面(FS)实施的印刷所用到的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而,将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第1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1浓度图像(P1)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

Description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1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00752号以及2016年11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32577号主张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援引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构造物形成技术之一,公知有这样的技术,即:用黑墨水或调色剂(toner)对包括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的被印刷介质印刷所希望的图案,然后,向被印刷介质均匀地照射光。该技术中,利用了被黑墨水或调色剂印刷后的区域与未被印刷的区域相比光的吸收率高、通过将所吸收的光转换为热从而被黑墨水或调色剂印刷后的区域被加热为高温这样的情况,被黑墨水或调色剂印刷后的区域膨胀而隆起。日本特开2012-171317号公报中记载了使用该技术的立体印刷装置。
被印刷介质的表面在其厚度方向上向外侧凸起的构造物不仅能够提供视觉的信息,还能够对与之接触的人提供触觉的信息。因此,使用印刷技术形成构造物的上述的构造物形成技术在点字(braille)、触觉图像(tactile graphics)等领域中的利用被报以很大的期待。然而,由于通过上述的构造物形成技术形成的构造物其剖面形状比较不尖锐,所以存在通过触觉来进行感知比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形成比较容易通过触觉进行感知的构造物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构造物形成装置中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处理:准备第1浓度图像数据,该第1浓度图像数据用于:对包含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的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1浓度图像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构造物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行以下处理:准备第1浓度图像数据,该第1浓度图像数据用于:对包含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的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1浓度图像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可形成比较容易通过触觉进行感知的构造物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构造物形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被印刷介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印刷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加热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像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彩色图像的图。
图8是表示第2浓度图像的图。
图9是表示第3浓度图像的图。
图10是用于对浓度转换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浓度转换处理进行说明的其它图。
图12是表示构造物形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对构造物形成处理的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对比较例的构造物形成处理的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构造物形成系统1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被印刷介质M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印刷装置40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加热装置50的结构的图。
构造物形成系统1如图1所示,是具备计算机10、显示装置20、输入装置30、印刷装置40和加热装置50的构造物形成装置。构造物形成系统1利用印刷装置40将由计算机10生成的浓度图像向被印刷介质M印刷,并利用加热装置50对印刷有浓度图像的被印刷介质M进行加热,由此使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凸起,从而在被印刷介质M形成构造物。构造物形成系统1进一步利用印刷装置40将由计算机10生成的彩色图像向被印刷介质M印刷,形成彩色的构造物。
被印刷介质M如图2所示,是具有在基材M2上层叠了膨胀层M1的多层构造的热膨胀性片材。膨胀层M1是在热塑性树脂内包含通过加热而膨胀的无数的微囊体(microcapsule)的层,对应于吸收的热量而膨胀。膨胀层M1例如通过被照射电磁波而被加热来进行膨胀。基材M2例如由纸、帆布质地等的布、塑料等的板材等构成,但其材质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膨胀层M1的第1表面即表面FS与基材M2的第2表面即表面BS,如后述那样印刷有由黑的浓淡图案构成的浓度图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形成构造物”是指:以使被印刷介质M的厚度成为与在膨胀层M1的表面FS和基材M2的表面BS上分别形成的浓淡图像的浓度相对应的高度、并且比其加热前厚的方式,使该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在其厚度方向上向外侧凸起。
计算机10如图1所示,是具备处理器11、内存(memory)12、存储器(storage)13的运算装置。计算机10通过处理器11执行程序来生成图像数据,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印刷数据向印刷装置40输出。显示装置20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等,按照来自计算机10的信号来显示图像。输入装置30例如是键盘、鼠标等,向计算机10输出信号。
印刷装置40是构造物形成装置的印刷部,是基于被输入的印刷数据而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印刷装置40如图3所示,具备被设置成能够在与介质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D1)正交的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方向(主扫描方向D2)上往复移动的托架(carriage)41。在托架41处安装有执行印刷的印刷头42、和收容有墨水的墨盒43(43k、43c、43m、43y)。墨盒43k、43c、43m、43y中分别收容有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彩色墨水。各色的墨水被从印刷头42的对应的喷嘴喷出。
托架41被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导轨44,并被驱动带45夹持。通过利用马达45m的旋转对驱动带45进行驱动,从而托架41与印刷头42和墨盒43一起沿主扫描方向D2移动。在框架(frame)47的下部,在与印刷头42对置的位置,配设有沿主扫描方向D2延伸的压板(platen)48。并且,供纸辊对49a(下方的辊未图示)与排纸辊对49b(下方的辊未图示)配设成将由压板48支承的被印刷介质M沿副扫描方向D1输送。
经由柔性通信线缆46而与印刷头42连接的印刷装置40的控制部基于来自计算机10的印刷数据以及印刷控制数据,控制马达45m、印刷头42、供纸辊对49a以及排纸辊对49b。由此,对被印刷介质M印刷浓度图像(density image)以及/或者彩色图像。
加热装置50是构造物形成装置的照射部,是照射电磁波来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加热的装置。加热装置50如图4所示,具备:形成有引导槽52的载置台51、对光源单元54进行支承的支柱53、和具有光源的光源单元54。印刷有浓度图像的被印刷介质M被载置于载置台51。支柱53构成为沿着引导槽52移动。设于光源单元54的光源释放出电磁波。
在加热装置50中,光源单元54一边释放出电磁波一边沿方向D3与支柱53一同移动,从而对被印刷介质M均匀地照射电磁波。在印刷有浓度图像的区域,与未印刷有浓度图像的区域相比,电磁波被更高效地吸收而转换为热,并且,在未印刷有浓度图像的区域,电磁波实际上不被吸收也不被转换为热,所以与浓度图像对应的区域被加热而膨胀,形成与浓度图像对应的构造物。
另外,在以包括炭黑的黑色K的墨水印刷浓度图像的情况下,电磁波优选为红外线。但是,只要以黑色K的墨水印刷的区域与未被印刷的区域相比更高效地吸收而被加热,则电磁波的波段没有特别限定。
图5是表示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中使用的图像间的关系的图。图7、图8及图9分别是表示彩色图像、第2浓度图像、第3浓度图像的图。图10及图11是用于对浓度转换处理进行说明的图。以下,以将表示人的手掌的彩色的构造物形成于被印刷介质M的情况为例,参照图5至图11,对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详细进行说明。
在开始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之前,准备彩色图像Pc和浓度图像P0。彩色图像Pc是由青色C、品红色M、黄色Y这3色的墨水形成的图像,是用于使向被印刷介质M形成的构造物为彩色的图像。另外,彩色图像Pc在后述的图12所示的构造物形成处理中使用。浓度图像P0是由黑色K的墨水形成的图像,是用黑的浓度表示了向被印刷介质M形成的构造物的每个微小区域的高度的图像。
当图像数据生成指示被输入到计算机10,计算机10执行规定的程序,开始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起初,计算机10取得预先准备的浓度图像P0的图像数据(以下记作浓度图像数据)(步骤S1)。
然后,计算机10基于浓度图像数据,生成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步骤S2)。另外,第1浓度图像数据是用浓淡表示了应向被印刷介质M形成的构造物中的比较细的部分的高度的第1浓度图像P1的图像数据。例如,在形成通过图7的彩色图像Pc而成为彩色的构造物的情况下,人手的穴位(日语:ツボ)及经络、对它们进行说明的点字等部分由第1浓度图像P1表示。另外,第1浓度图像数据是用于向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即与膨胀层M1接近的表面FS印刷的数据。另一方面,第2浓度图像数据是用浓淡表示了应向被印刷介质M形成的构造物中的与第1浓度图像P1相比比较粗的部分的高度的第2浓度图像P2的图像数据。例如,在形成通过图7的彩色图像Pc而成为彩色的构造物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人手的部分由第2浓度图像P2表示。此外,第2浓度图像数据是用于向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BS、即远离膨胀层M1的表面BS印刷的数据。
在步骤S2中,例如可以是,在浓度图像P0之中,计算机10将满足空间频率比较高、面积比较小、以及宽度比较细中的至少某一个为预先决定的条件,来提取满足该条件的部分,并基于该提取部分生成以浓淡表示了比较细的构造部分的高度的第1浓度图像P1,输出表示该第1浓度图像P1的第1浓度图像数据,另外,也可以是,在浓度图像P0之中,计算机10将满足空间频率比较低、面积比较大、以及宽度比较粗中的至少某一个为预先决定的条件,来提取满足该条件的部分,并基于该提取部分生成以浓淡表示了比较粗的构造部分的高度的第2浓度图像P2,输出表示该第2浓度图像P2的第2浓度图像数据。该情况的各阈值能够适当地设定以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另外,计算机10也可以输出利用者指定的构造部分作为第1浓度图像数据,并输出除此以外的构造部分作为第2浓度图像数据。
另外,在成为基础的构造之上形成细微的构造的情况下,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可能包括相同区域的数据。例如,图7所示那样的在手掌之上立体地表现穴位及经络的情况下,可以是,第2浓度图像数据具有某一区域的手掌的高度数据,第1浓度图像数据具有在相同区域的手掌之上形成的穴位及经络的高度数据。
当生成了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计算机10进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步骤S3)。这里,计算机10的处理器11作为生成部发挥功能,该生成部以使第1浓度图像P1所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变得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的方式、将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具体而言,首先,从第1浓度图像P1提取相同的浓度连续的区域即对象区域。典型的是,对象区域具有线形状或点形状等,但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然后,计算机10的处理器11作为从该对象区域选择一部分区域的选择部发挥功能。被选择的区域优选的是被构成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包围的中央区域。优选的是,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被选择的区域是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半的大小。这里,一半的大小是一半的面积、或一半的宽度。特别是,在对象区域的形状是线形状的情况下,一半的大小是一半的宽度。该被选择的区域的面积例如是对象区域的面积的1/2左右。
最后,以选择出的区域的浓度变得比其它区域的浓度高的方式,将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例如,以选择出的区域的浓度变得比原浓度(上述的同一浓度)高的方式将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例如,选择出的区域的浓度是原浓度(上述的同一浓度)的2倍以上的浓度。由此,生成图9所示那样的第3浓度图像P3的图像数据(第3浓度图像数据)。
另外,若原浓度(上述的同一浓度)比规定的浓度浓,则选择出的区域的浓度也变浓,从而被黑色K的墨水吸收的热几乎都沿横向扩展而宽度变粗。因此,优选的是,在原浓度(上述的同一浓度)为规定的浓度以下的情况下生成第3浓度图像P3的图像数据。例如,优选的是,原浓度(上述的同一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30%~50%的浓度,选择出的区域的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60%~100%的浓度。另外,黑色K的浓度100%为最浓的浓度。
另外,优选的是,对象区域的面积大于规定的面积(尺寸)。例如,优选的是,对象区域是1.5mm以上的宽度(粗度)的线或半径为0.75mm以上的圆(点)等。如果对象区域过小(过细),则上述的被选择的区域也会变小。因此,不仅难以设定被选择的区域,而且被黑色K的墨水吸收的热几乎都沿横向扩展而宽度可能会变粗。因此,优选的是,规定的对象区域的面积大于规定的面积(尺寸)。
图10A所示的图像L1及图10B所示的图像L3是图9所示的区域R1的图像。图像L1是被进行浓度转换处理之前的第1浓度图像P1的一部分,线形状的对象区域被以同一浓度表示。图像L3是被进行了浓度转换处理之后的第3浓度图像P3的一部分,线形状的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的浓度与周边区域相比被以更高的浓度表示。例如,线形状的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的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30%~50%的浓度,周边区域的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60%~100%的浓度。另外,优选的是,该线形状的宽度为1.5mm以上的宽度。
图11A所示的图像D1及图11B所示的图像D3是图9所示的区域R2的图像。图像D1是被进行浓度转换处理之前的第1浓度图像P1的一部分,点形状的对象区域被以同一浓度表示。图像D3是被进行了浓度转换处理之后的第3浓度图像P3的一部分,点形状的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的浓度与周边区域相比被以更高的浓度表示。例如,点形状的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的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30%~50%的浓度,周边区域的浓度是黑色K的最浓的颜色的60%~100%的浓度。另外,优选的是,该点形状的大小是半径为0.75mm以上的大小。
当生成了第3浓度图像数据,则计算机10将第2浓度图像数据和第3浓度图像数据记录于存储器13(步骤S4),结束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
图12是表示构造物形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3是用于对构造物形成处理的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12及图13,对使用了通过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构造物形成处理详细进行说明。
构造物形成系统1基于第3浓度图像数据,在表面FS(第1表面)形成图案(步骤S11)。这里,首先,利用者以使表面FS朝向印刷头42侧的方式将被印刷介质M设置于印刷装置40,并对计算机10输入第3浓度图像P3的印刷指示。由此,计算机10生成与第3浓度图像P3对应的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并向印刷装置40输出。印刷装置40基于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用黑色K的墨水在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形成图案(第1图案)。由此,第3浓度图像P3被印刷到表面FS。印刷装置40例如根据面积等级(area coverage modulation)来控制印刷浓度。
图13A是在表面FS印刷有第3浓度图像P3的被印刷介质M的剖视图。图13A中示出了在第3浓度图像P3的各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存在具有高浓度的区域的情况。
接下来,构造物形成系统1对表面FS(第1表面)照射电磁波(步骤S12)。这里,首先,利用者以使表面FS朝上的状态将印刷有第3浓度图像P3的被印刷介质M载置于加热装置50的载置台51。然后,加热装置50对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均匀地照射红外线等电磁波。由此,与第3浓度图像P3对应的区域被加热而膨胀,形成比较细的构造物。
图13B是对表面FS照射电磁波后的被印刷介质M的剖视图。图13B中示出了尽管在对象区域的周边部分中浓度是固定的、但形成于表面FS的比较细的构造物越靠近中央部分则越高地凸起的情况。另外,还示出了比较细的构造物的高度在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比周边部分变高的情况。这样,形成于表面FS的各对象区域所对应的比较细的构造物的剖面形状朝向被印刷介质M的厚度方向的外侧呈比较尖的形状。
然后,构造物形成系统1基于彩色图像数据对表面FS(第1表面)印刷彩色图像(步骤S13)。这里,首先,利用者以使形成了比较细的构造物的表面FS朝向印刷头42侧的方式将被印刷介质M设置于印刷装置40,并对计算机10输入彩色图像Pc的印刷指示。由此,计算机10生成与彩色图像Pc对应的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并向印刷装置40输出。印刷装置40基于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用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颜色的墨水向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印刷彩色图像。
图13C是在表面FS印刷了彩色图像Pc后的被印刷介质M的剖视图。图13C中示出了彩色图像Pc被印刷在表面FS的任意区域的情况。另外,形成于表面FS的与第3浓度图像P3对应的构造物是比后述的与第2浓度图像P2对应的构造物细的构造物,其最大高度也在预先决定的高度以内。因此,形成于表面FS的比较细的构造物不会妨碍由印刷装置40进行的彩色图像Pc的印刷,此外,印刷品质的降低也几乎不会发生。另外,预先决定的高度可以是即便使用无法将印刷头的位置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家用的通用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也能够不使印刷品质降低地进行印刷的高度以下的任意高度,例如可以设为0.5mm。
当彩色图像的印刷结束,构造物形成系统1基于第2浓度图像数据,在表面BS(第2表面)形成图案(步骤S14)。这里,首先,利用者以使表面BS朝向印刷头42侧的方式将被印刷介质M设置于印刷装置40,并对计算机10输入第2浓度图像P2的印刷指示。由此,计算机10生成与第2浓度图像P2对应的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并向印刷装置40输出。印刷装置40基于印刷数据及印刷控制数据,在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BS,用黑色K的墨水形成图案(第2图案)。由此,第2浓度图像P2被印刷到表面BS。
图13D是在表面BS印刷了第2浓度图像P2后的被印刷介质M的剖视图。图13D中示出了在表面BS形成了与被印刷了第3浓度图像P3的表面FS相比更大的对象区域的情况。
最后,构造物形成系统1对表面BS(第2表面)照射电磁波(步骤S15),结束图12所示的构造物形成处理。这里,首先,利用者以使表面BS朝上的状态将印刷有第2浓度图像P2的被印刷介质M载置于加热装置50的载置台51。然后,加热装置50对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BS均匀地照射红外线等电磁波。由此,通过基材M2,与第2浓度图像P2对应的膨胀层M1的区域被加热而膨胀。结果,形成比较粗的构造物。
图13E是对表面BS照射了电磁波后的被印刷介质M的剖视图。图13E中表示了比第2浓度图像P2的各对象区域(例如宽度W1、W3的对象区域)大的区域(例如宽度W2、W4的区域)膨胀而形成了比较粗的构造物的情况。另外,在步骤S12中,通过对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照射电磁波而形成了比较细的构造的部分具有将该比较细的构造的厚度与在步骤15中形成的比较粗的构造的厚度相加而得到的厚度。
<比较例>
图14是用于对比较例的构造物形成处理的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4所示的比较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仅在于,在图12的步骤S11的处理中,在被印刷介质M的表面FS形成了遍布对象区域的整体而浓度均匀的第1浓度图像P1,除此以外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与图13对比可知,在图14所示的比较例中形成的比较细的构造物在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凸起较小。另外,图14所示的比较例的比较细的构造物,尽管形成于表面FS的比较细的构造物在对象区域的周边部分中浓度是固定的,但越接近中央部分则越凸起得高,其剖面形状较钝。这样,对于比较例的构造物而言,由于比较细的构造物较钝,所以比较难以通过触觉来进行感知。相对于此,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形成的构造物,由于与通过比较例的方法形成的构造物相比具有比较尖的形状,所以比较容易通过触觉来进行感知。
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在被印刷介质M上形成的构造物,相比于在被印刷介质M的设置有膨胀层M1一侧的表面FS形成与比较细的构造对应的浓度图像且整体为均匀的浓度的第1浓度图像P1之后、从被印刷介质M的设有膨胀层M1一侧朝向被印刷介质M照射电磁波、膨胀层M1的表面凸起从而形成构造物的情况,能够形成比较容易通过触觉感知的构造物。因此,适合利用于点字、触觉图像等。
另外,如果使对象区域整体的浓度较高,则由于不仅所形成的构造物的高度变高而且宽度也变粗,所以存在构造物带来的视觉印象大大改变的情况。然而,根据上述的方法,不是将第1浓度图像P1的对象区域的全部而是将一部分的浓度提高了的第3浓度图像P3被印刷于被印刷介质M,所以可抑制宽度变粗的情况,能够抑制所形成的构造物的视觉印象的变化。因此,能够无损于视觉信息提供功能地改善触觉信息提供功能。特别是,通过将提高浓度的一部分区域设为中央部分的区域等被其它区域包围的区域,能够更显著地发挥上述效果。
另外,由于表示比较小的构造部分的第3浓度图像P3被印刷到接近膨胀层M1的表面FS,所以由黑色K的墨水吸收的热几乎不向横向扩展地传递至膨胀层M1。因此,印刷有第3浓度图像P3的区域的大小与被加热的膨胀层M1的区域的大小大致相等。因此,根据上述的方法,由于能够以忠实地再现了第3浓度图像的大小形成构造物,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小的构造。
进而,印刷于表面FS的浓度图像的黑色K的墨水由于形成于其上的彩色图像看起来发黑,所以可能成为彩色图像的显示品质降低的原因。然而,在上述的方法中,由于仅对表面FS的形成比较小的构造的部分喷出黑色K的墨水,所以能够将彩色图像看起来发黑的区域抑制得比较小。另外,在比较细的构造是如点字、文字、画面的引出线那样能够以黑色表现的部分的情况下,能够原样地发挥基于第3浓度图像数据而印刷的浓度图像的黑色K的墨水的色调。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发明而表示了具体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程序能够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在图3中,例示了喷墨打印机,但印刷装置并不限定于喷墨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激光打印机等任意的印刷装置。在图4中,例示了光源单元相对于被印刷介质M移动的加热装置,但加热装置只要是对被印刷介质M均匀地照射电磁波的装置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被印刷介质M相对于被固定的光源单元移动的结构。另外,还可以是具备对被印刷介质M整体同时照射电磁波的光源单元的加热装置。
在图5中,表示了在生成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之后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的例子,但第3浓度图像数据在第1浓度图像数据生成后生成即可。第3浓度图像数据的生成可以在第2浓度图像数据生成后进行,也可以在第2浓度图像数据生成前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计算机10生成而准备了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但也可以通过将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3中的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读入内存12来进行准备,还可以通过将经由因特网或局域网而与计算机10连接的其它计算机所生成的、或者在该其它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的第1浓度图像数据和第2浓度图像数据经由该网络进行接收并读入至内存12来进行准备。
在图10及图11中,例示了将对象区域的中央部分的浓度提高的浓度转换处理,但浓度转换处理只要使对象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浓度比其它区域的浓度高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线状的对象区域的一方的边缘部分的浓度比其它区域的浓度高。
在图12中,表示了在对第1表面(表面FS)照射电磁波之后、在第2表面(表面BS)形成图案的例子,但也可以在第1表面和第2表面形成了图案后对各个表面照射电磁波。另外,在图12中,表示了在对第1表面(表面FS)照射电磁波之后印刷彩色图像的例子,但形成彩色图像的墨水只要不使用炭黑等高效地吸收电磁波而转换成热的材料,则也可以在电磁波照射前印刷彩色图像。
并且,在图12中,表示了在第1表面(表面FS)形成图案后进行多个处理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对第1表面(表面FS)形成图案的处理后进行的以后的处理。也可以出售在第1表面(表面FS)形成了图案的被印刷介质M,以后的处理由购买者任意进行。即,可以是,由销售者进行图12所示的多个处理中的除了至少一个处理以外的其余处理,并出售形成的被印刷介质,由购买者任意地进行该至少一个处理。例如,可以由销售者进行图12所示的步骤S11的处理,形成如图13A那样形成了第1浓度图像的状态的被印刷介质M并将其出售,由购买者进行图12的步骤S12及以后的处理。销售者和购买者进行的处理的组合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组合。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准备了彩色图像Pc和浓度图像P0这双方,但也可以仅准备彩色图像Pc,并基于彩色图像Pc来生成浓度图像P0。
表示了以对被印刷介质M的双面印刷为前提、生成两个浓度图像数据来进行印刷的例子,但上述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单面印刷。例如,也可以是,基于规定的条件来选择输入浓度图像(例如浓度图像P0)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以使选择出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变得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的方式,转换输入浓度图像的图像数据来生成输出浓度图像的图像数据。通过对该规定的条件例如设定使小的构造部分被选择那样的条件,能够生成将第2浓度图像P2与第3浓度图像P3合成了的输出浓度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通过将所生成的输出浓度图像印刷于表面FS并照射电磁波,能够形成比较小的构造部分具有较尖的形状的构造物。因此,通过该方法,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改善构造物的触觉信息提供功能。

Claims (16)

1.一种构造物形成装置中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以下处理:
准备第1浓度图像数据,该第1浓度图像数据用于:对包含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的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
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1浓度图像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第2浓度图像数据,该第2浓度图像数据用于:对上述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
上述第1浓度图像是与上述第2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2浓度图像相比、包含更细的构造的信息的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上述同一浓度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成为上述同一浓度的2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同一浓度低于规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成为上述同一浓度的2倍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是被上述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包围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位于上述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中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是上述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半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区域是线形状或点形状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第3浓度图像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与上述膨胀层接近的第1表面形成第1图案,
从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上述第1表面侧朝向该第1表面照射电磁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为了对上述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而准备的第2浓度图像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的远离上述膨胀层的第2表面,形成与上述第1图案相比表示更细的构造的第2图案,
在从上述第1表面侧朝向该第1表面照射了电磁波之后,从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上述第2表面侧朝向该第2表面照射电磁波。
12.一种构造物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进行以下处理:
准备第1浓度图像数据,该第1浓度图像数据用于:对包含因加热而膨胀的膨胀层的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
将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而生成第3浓度图像数据,以使得:上述第1浓度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第1浓度图像中包含的具有同一浓度的对象区域的一部分的浓度比该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浓度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造物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印刷部,基于上述第3浓度图像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与上述膨胀层接近的第1表面形成第1图案;以及
照射部,从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上述第1表面侧朝向该第1表面照射电磁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构造物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部,基于为了对上述被印刷介质的设有上述膨胀层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实施的、用于使该膨胀层膨胀的印刷而准备的第2浓度图像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的远离上述膨胀层的第2表面,形成与上述第1图案相比表示更细的构造的第2图案,
上述照射部从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上述第2表面侧朝向该第2表面照射电磁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构造物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射部,在从上述第1表面侧朝向该第1表面照射了电磁波之后,从上述被印刷介质的上述第2表面侧朝向该第2表面照射电磁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造物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区域的一部分是被上述对象区域的其他区域包围的区域。
CN201710006254.8A 2016-01-05 2017-01-05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31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0752 2016-01-05
JP2016-000752 2016-01-05
JP2016-232577 2016-11-30
JP2016232577A JP6807224B2 (ja) 2016-01-05 2016-11-30 造形物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1220A true CN107031220A (zh) 2017-08-11
CN107031220B CN107031220B (zh) 2019-11-05

Family

ID=5930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62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31220B (zh) 2016-01-05 2017-01-05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3) JP6807224B2 (zh)
CN (1) CN1070312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6729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8510A (en) * 1981-02-02 1982-08-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material
CN10264936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立体印刷系统以及立体印刷方法
CN10317131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28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3014A (zh) * 2012-03-05 2013-09-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表面加工方法及印刷表面加工装置
CN104417054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及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立体图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1011C2 (de) * 1979-05-23 1981-04-23 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 Ltd., Yao, Osaka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Reliefs
JPH0863039A (ja) * 1994-08-19 1996-03-08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0812A (ja) * 1999-11-25 2001-06-0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システム、発泡造形方法、印刷済みの発泡シートおよび発泡造形物
JP2003011237A (ja) * 2001-07-03 2003-01-15 Kuraray Co Ltd 立体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JP4193944B2 (ja) * 2003-10-20 2008-12-10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3次元造形物の作製方法および3次元造形物
JP4595566B2 (ja) * 2004-01-29 2010-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US20120202021A1 (en) * 2011-02-08 2012-08-09 Detlef Schulze-Hagenest Printed product with raised authentication feature
JP5757897B2 (ja) * 2012-02-28 2015-08-0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6007725B2 (ja) * 2012-10-23 2016-10-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322380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Thomas Nathaniel Tombs Digital emboss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8510A (en) * 1981-02-02 1982-08-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material
CN10264936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立体印刷系统以及立体印刷方法
CN10317131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28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3014A (zh) * 2012-03-05 2013-09-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表面加工方法及印刷表面加工装置
CN104417054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及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立体图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6729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59243A (ja) 2019-04-18
JP6807224B2 (ja) 2021-01-06
JP6958576B2 (ja) 2021-11-02
JP2019093719A (ja) 2019-06-20
JP6777172B2 (ja) 2020-10-28
CN107031220B (zh) 2019-11-05
JP2017121805A (ja)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8647B1 (en) Structure forming method
CN107215097B (zh) 加工介质制造方法、数据生成方法及构造物制造方法
CN108237800B (zh)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立体构造物
JP7015639B2 (ja) 色変換装置、色変換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7031220A (zh)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构造物形成方法以及构造物形成装置
US10369812B2 (en) Image data generation method, structure formation method, structur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232642B2 (en) Data generatio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044054B2 (ja) 設定装置、造形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47424A (ja) 立体画像形成用画像生成処理、立体画像形成用加工媒体形成方法、立体画像形成方法、立体画像形成用加工媒体及び立体画像
CN108202475A (zh) 造型系统、造型物数据生成装置、造型物数据生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JP6642163B2 (ja) パターン設定方法、パターン設定装置、パターン設定プログラム、構造物製造方法、構造物製造システム、及び、構造物製造プログラム
JP6835198B2 (ja) パターン設定方法及び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JP6866879B2 (ja) 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画像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構造物製造方法
JP6950788B2 (ja) 立体造形物製造方法
JP6939764B2 (ja) 表示装置、造形システム、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96190A (ja) 立体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JP2018034480A (ja) 立体造形物製造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5111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