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652A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652A
CN107003652A CN201480083772.4A CN201480083772A CN107003652A CN 107003652 A CN107003652 A CN 107003652A CN 201480083772 A CN201480083772 A CN 201480083772A CN 107003652 A CN107003652 A CN 107003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value
functional unit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7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名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1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digital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4Plc safety
    • G05B2219/14043Detection of abnormal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1P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21156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1)具有基本模块(10),在该基本模块(10)中,电源单元(11)、中央运算单元(12)、普通单元(13)以及配置在末端的末端单元(14)相邻地依次配置,经由连接器(16)而以电气的方式及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1)中,普通单元(13)具有:温度监视部(50),其在预定的定时对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间歇地进行检测;以及冷却部(70),其进行功能单元内的冷却,中央运算单元(12)具有:温度监视部(50);冷却部(70);以及温度控制管理部(80),其对基本模块(10)的功能单元的温度监视部(50)所检测出的温度值、和与基本模块(10)的功能单元相对应地预先单独设定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的结果,对检测出与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温度值的功能单元的冷却部(70)的运转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个单元被连接起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系统中,使用下述结构的基本模块,即,在起始端配置有电源单元,与该电源单元相邻而连结有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单元,并且在CPU单元之后紧接着配置有输入输出单元或者具有其他功能的其他单元。而且,为了在PLC系统的内外进行通信,将各单元间通过基本单元进行连结。
如上述所示,在CPU单元和其他单元被连接起来的PLC系统中,在该PLC系统运转时,电流在单元内部的基板及部件流动,从部件产生发热。如果部件继续发热,单元内部的温度显著地上升,则发生部件或者单元的功能及性能的降低、部件的寿命的减少。因此,为了使PLC系统正常地动作,需要使得单元内部的温度不会由于单元内部的部件的发热而显著地上升。
作为对PLC系统中的单元的温度进行管理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在主体装置的CPU单元与主体装置的电源单元、增设用装置的电源单元之间设置有数据传送路径。而且,各电源单元具有温度检测器,仅在电源单元的电源接通时和与来自CPU的命令相对应地将数据向CPU单元传送后,对内部温度进行测定,将数据存储至电源单元内部的非易失性内部存储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4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PLC装置中,进行的仅仅是电源单元的温度监视。因此,即使其他多个单元的内部温度上升,也不进行该单元的温度管理,不能实施对该单元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的控制。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PLC装置所示,能够通过将温度监视功能安装于PLC系统,对PLC系统内的温度值进行测定。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PLC装置中,始终对电源单元内部的温度进行监视,因此PLC装置的运转时的消耗电力会增加。而且,由于消耗电力增加,用于使PLC装置运转的成本增加,PLC装置的管理费用会增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PLC系统,在该PLC系统中,CPU单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单元被连接起来,该PLC系统能够以较少的消耗电力实现单元内的温度值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具有基本模块,在该基本模块中,作为功能单元而将电源单元、中央运算单元、具有与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所述电源单元及所述中央运算单元不同的功能的普通单元、以及相对于所述电源单元而配置在末端的第1末端单元以抵接的状态相邻地依次配置,并且经由对所述功能单元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器而以电气的方式及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单元具有:温度监视部,其在预定的定时对所述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间歇地进行检测;以及冷却部,其进行所述功能单元内的冷却,所述中央运算单元具有:所述温度监视部;所述冷却部;以及温度控制管理部,其对所述基本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温度监视部所检测出的温度值、和与所述基本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相对应地预先单独设定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检测出与所述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所述温度值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的运转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PLC系统实现下述的效果,即,在CPU单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单元被连接起来的PLC系统中,能够以较少的消耗电力实现单元内的温度值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PLC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CPU单元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目标单元和端盖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度监视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度控制管理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PLC系统中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1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中的对象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PLC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温度监视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PLC系统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CPU单元12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3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目标单元13-1~13-4和端盖14的功能结构的框图。PLC系统1具有将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在抵接的状态下直接连结的单元直接连结型的结构。PLC系统1具有1个基本模块10。基本模块10具有电源单元11、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4以及端盖14作为具有各自的功能的功能单元,该电源单元11对基本模块10内的单元供给电压,该CPU单元12对PLC系统整体进行管理,该目标单元13-1~13-4是输入输出单元或者具有其他功能的普通单元,该端盖14是表示出模块的末端,并且进行模块的末端处理的末端单元。
电源单元11、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4及作为末端单元的端盖14全部在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经由与各单元内的内部总线15连接的总线连接器16而连接。各单元内的内部总线15及对相邻的单元进行连接的总线连接器16作为电压供给线及各单元间的信息通信中的信号的传送路径起作用。各单元内的各结构部通过内部总线15进行连接。各单元能够经由内部总线15及总线连接器16在各单元间进行信息通信。另外,从电源单元11对其他单元经由内部总线15及总线连接器16而供给电压。另外,在该例子中,示出配置有4个目标单元13-1~13-4的情况,但目标单元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
电源单元11对所连结的CPU单元12经由总线连接器16而供给电压。另外,电源单元11经由CPU单元12向目标单元13-1~13-4及端盖14供给电压。即,电源单元11经由各单元内的内部总线15及对相邻的单元进行连接的总线连接器16,从CPU单元12起至端盖14为止进行电压的供给。
如图2所示,CPU单元12具有:温度监视部50,其在预定的定时(timing)对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间歇地进行检测;冷却控制部60,其对功能单元内的冷却处理进行控制;冷却部70,其进行功能单元内的冷却处理;温度控制管理部80,其对功能单元的温度监视部50所检测出的温度值、和与功能单元对应地预先单独设定出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的结果,对检测出与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温度值的功能单元的冷却部70的运转进行控制;CPU90,其对CPU单元12内及PLC系统整体的控制进行管理;以及显示部100,其显示各单元内的温度值。温度控制管理部80对功能单元12的温度监视处理及冷却处理进行管理。CPU单元12能够经由未图示的通信部与其他单元进行通信。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温度控制管理部80和CPU 90能够由电子电路构成,能够使用微型计算机而构成。
如图3所示,目标单元13-1~13-4和端盖14各自具有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冷却部70以及实施各单元所特有的功能处理的功能处理部110。另外,目标单元13-1~13-4和端盖14各自能够经由未图示的通信部与其他单元进行通信。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度监视部5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温度监视部50具有:单元通信部51,其是通信功能部;温度值检测部52,其对单元的内部温度值进行检测;以及温度值存储部53,其是对温度值进行存储的存储部。温度监视部50能够由电子电路构成,能够使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单元通信部51具有与其他单元经由内部总线15及总线连接器16而进行信息通信的功能。单元通信部51除了作为在温度监视部50和其他单元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起作用之外,还作为本单元和其他单元之间的通信部起作用。因此,单元通信部51也可以与温度监视部50分开而单独设置。
温度值检测部52构成为具有对单元的内部温度值、即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值检测部52使用该温度传感器而进行单元的内部温度值的监视处理、即检测处理。温度值检测部52输出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相对应的温度值。温度值检测部52基于从CPU单元12输入而对单元的内部的温度的检测进行指示的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对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温度值检测部52输出的温度值向所检测的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存储部53输入而进行储存。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是单元的内部气氛的温度。
作为温度值检测部52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用热敏电阻或者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在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包含对该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进行测量的电路、及将测量出的电阻值变换为温度值的电路而构成温度值检测部52。另外,在采用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包含对该热电偶的电动势进行测量的电路、及将测量出的电动势变换为温度值的电路而构成温度值检测部52。
关于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对单元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任何位置均可。作为一个例子,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单元内的发热部件的附近。另外,也可以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单元内的多个位置,温度值检测部52针对多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进行平均处理等预定的运算而生成温度值。
温度值存储部53对通过温度值检测部52而检测出的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存储。
冷却控制部60基于从后面记述的比较部83输入而对冷却部70的运转或者继续保持运转状态进行指示的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对冷却部70的运转进行控制。另外,冷却控制部60基于从比较部83输入而对冷却部70的运转的停止或者继续保持停止状态进行指示的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对冷却部70的停止进行控制。冷却控制部60能够由电子电路构成,能够使用IC。
冷却部70对单元内进行冷却而使单元内的包含发热部件的部件的温度及单元内的温度降低,抑制发热部件的温度上升。能够通过使冷却部70运转,从而使单元内的发热部件的温度降低,将该发热部件的寿命及单元的寿命延长。冷却部70能够使用水冷型的微型冷却器。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度控制管理部8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温度控制管理部80具有规定值存储部82、比较部83、比较结果存储部84以及作为通信功能部的CPU单元通信部81。温度控制管理部80能够由电子电路构成,能够使用IC。
CPU单元通信部81具有与CPU单元12及其他单元的单元通信部51经由内部总线15及总线连接器16而进行信息通信的功能。CPU单元12能够通过CPU单元通信部81读入由各单元检测而存储至温度值存储部53的温度值。
规定值存储部82存储有规定的基准温度值,该规定的基准温度值比在PLC系统1运转之际有可能对该PLC系统1的正常运转带来由热造成的损害的温度低预定温度。即,规定值存储部82存储有比有可能对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4及端盖14的正常运转带来由热造成的损害的温度低的、针对每个单元的规定的基准温度值。下面,将该规定的基准温度值称为规定值。作为规定值的一个例子,在某个单元能够正常地运转的内部温度值的上限为65℃的情况下,规定值设为60℃。该规定值是对是否使各单元的冷却部70运转进行判定时的基准值,是各单元的内部温度值作为处于正常范围内而被容许的上限的温度值。规定值是针对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4及端盖14单独设定而预先存储于规定值存储部82的。
比较部83对从CPU单元12或者其他单元的温度监视部50的单元通信部51输入的单元内的温度值、和存储于规定值存储部82而与各单元相对应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储存至比较结果存储部84。即,比较部83将对单元内的温度值和规定值进行比较的结果,针对每个单元而存储于比较结果存储部84。
比较结果存储部84存储通过比较部83执行的、某个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和规定值之间的比较的结果。
CPU 90是与CPU单元12内及其他单元进行通信,对PLC系统整体的控制进行管理的控制部。
显示部100是对各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显示的显示部。能够通过使用显示部100,在CPU单元12对各单元的内部温度进行监视。另外,显示部100能够对PLC系统1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显示。显示部100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显示设备。
功能处理部110是进行各单元所固有的处理的功能部。功能处理部110例如一边与CPU单元12进行通信,一边基于CPU单元12的指示而进行预定的处理。功能处理部110能够由电子电路构成,能够使用IC。
接下来,对PLC系统1中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PLC系统1中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中的对象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示出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的处理的详细内容。
首先,如果在步骤S10中PLC系统1的电源被接通,则电源单元11经由将单元间连结的总线连接器16而对基本模块10的各单元供给电压。由此,PLC系统1起动。如果对各单元供给电压,则各单元的单元通信部51成为能够通信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20中,CPU 90经由内部总线15及总线连接器16对各单元进行访问,进行掌握与PLC系统1连接的单元数量和增设模块数量的处理。例如,CPU单元12取得PLC系统1的基本模块10内的单元的配置状态。CPU单元12取得例如在各单元的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管理编号,由此取得基本模块10的各单元的配置状态。而且,各单元基于CPU单元12的CPU 90的控制,实施初始处理,然后开始各单元的处理。由此,PLC系统1运转。
然后,在步骤S30中,针对成为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的对象的对象单元,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在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以预定的周期,或者在PLC系统1复位时,间歇地进行步骤S30。对象单元是基本模块中除了电源单元11之外的从CPU单元12至端盖14为止的任意单元。在这里,说明最先将端盖14设为对象单元的情况。
首先,在步骤S31中,进行对象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的检测及存储。即,CPU单元12的CPU单元通信部81对端盖14输出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在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以预定的周期,或者在PLC系统1复位时,间歇地输出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经由端盖14的温度监视部50的单元通信部51而输入至温度值检测部52。端盖14的温度值检测部52基于输入来的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对本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接下来,端盖14的温度值检测部52将检测出的温度值输出至温度值存储部53。端盖14的温度值存储部53对从温度值检测部52输出的温度值进行存储。该温度值存储部53也可以将温度值例如与对该温度值进行存储的时间相关联而存储。如果在温度值存储部53存储了温度值,则端盖14的单元通信部51将所存储的温度值作为针对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的响应而输出至CPU单元12。通过上述处理,端盖14处的温度监视处理结束。
此外,也可以是CPU单元通信部81对端盖14的单元通信部51发送温度值的读入请求通知,由此使存储于温度值存储部53的温度值输出至CPU单元12。在该情况下,端盖14的单元通信部51将存储于温度值存储部53的温度值作为针对该温度值的读入请求通知的响应而向CPU单元12发送。
从端盖14输出的温度值经由CPU单元12的温度控制管理部80的CPU单元通信部81,输入至温度控制管理部80的比较部83。比较部83如果被输入了从端盖14输出的温度值,则在步骤S32中,对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和端盖14用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即,比较部83将在规定值存储部82存储的端盖14用的规定值读出。然后,比较部83对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和从规定值存储部82取得的端盖14用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具体地说,比较部83对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是否大于规定值进行判定。
在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2中是Yes的情况下,比较部83将从端盖14输入而与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温度值向比较结果存储部84输出而存储。而且,在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比较部83将存储于比较结果存储部84的温度值经由CPU单元通信部81输出至显示部100。显示部100如果被输入了温度值,则对该温度值进行显示,对端盖14的温度值大于规定值这一情况进行显示。通过将端盖14的温度值大于规定值这一情况显示于显示部100,从而能够使用户视觉性地识别到端盖14处于需要冷却的状态。
另外,比较部83也可以将温度值与预定值之间的温度差即上升温度信息与温度值一起向比较结果存储部84输出而存储。由此,比较部83能够将上升温度信息与温度值一起输出至显示部100,而使显示部100进行显示。
另外,比较部83基于比较结果的内容,进行对端盖14的冷却部70的控制进行指示的处理。在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2中是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33中,比较部83进行使对象单元即端盖14的冷却部70运转的处理。即,比较部83将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输出至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
如果被输入了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则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基于该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进行使端盖14的冷却部70运转的处理。另外,在端盖14的冷却部70预先已运转的情况下,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进行使该冷却部70的运转得以继续的控制。
接下来,在步骤S34中,比较部83进行使与作为对象单元的端盖14相邻地配置的单元的冷却部70运转的处理。即,比较部83对与端盖14相邻地配置的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也输出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在这里,端盖14位于基本模块的末端。因此,比较部83对紧随端盖14而在电源单元11侧配置的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即,比较部83对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
如果被输入了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则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基于该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进行使目标单元13-4的冷却部70运转的处理。这是因为与温度值高的单元相邻的相邻单元被温度值高的单元所具有的热炙烤,单元内部的温度上升变快。另外,在目标单元13-4的冷却部70预先已运转的情况下,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进行使该冷却部70的运转状态得以继续的控制。
此外,端盖14位于基本模块的末端,因此比较部83对紧随端盖14而在电源单元11侧配置的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了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但是,在检测了内部温度值的单元是电源单元11和端盖14之间的任意单元的情况下,比较部83对在检测了内部温度值的对象单元的两侧相邻地配置的2个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冷却部运转指示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35中,比较部83对是否存在在上述的一系列的处理中未检测内部温度值、并且与对象单元相邻而配置的单元进行判定,即对是否存在温度值未检测相邻单元进行判定。
在步骤S35中,在存在温度值未检测相邻单元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5中是Yes的情况下,将温度值未检测相邻单元设为对象单元而返回至步骤S31的处理。在这里,端盖14是末端单元,因此对是否存在紧随作为对象单元的端盖14而在电源单元11侧配置的单元进行判定。在本实施方式1中,紧随端盖14在电源单元11侧配置有目标单元13-4。因此,该目标单元13-4成为温度值未检测相邻单元,将目标单元13-4设为对象单元而实施步骤S31的处理。
另外,在步骤S35中,在没有温度值未检测相邻单元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5中是No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温度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在从端盖14输入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2中是No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比较部83进行使作为对象单元的端盖14的冷却部70停止的处理。即,比较部83将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输出至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此外,比较部83也可以将从端盖14输入而与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温度值向比较结果存储部84输出而存储。
如果被输入了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则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基于该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进行使端盖14的冷却部70停止的处理。另外,在端盖14的冷却部70预先已停止的情况下,端盖14的冷却控制部60进行使该冷却部70的停止状态得以继续的控制。由此,能够消除冷却部70的不必要的运转,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
接下来,在步骤S37中,比较部83进行使与作为对象单元的端盖14相邻地配置的单元的冷却部70停止的处理。即,比较部83对与端盖14相邻地配置的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也输出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在这里,端盖14位于基本模块的末端。因此,比较部83对紧随端盖14而在电源单元11侧配置的单元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即,比较部83对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输出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
如果被输入了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则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基于该冷却部停止指示信息,进行使目标单元13-4的冷却部70停止的处理。这是因为与温度值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对象单元相邻的相邻单元不会被该对象单元所具有的热炙烤而使单元内部的温度上升加快。由此,能够消除冷却部70的不必要的运转,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另外,在目标单元13-4的冷却部70预先已停止的情况下,目标单元13-4的冷却控制部60进行使该冷却部70的停止状态得以继续的控制。而且,在步骤S37之后,进入步骤S35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1中,针对从端盖14至CPU单元12为止的6个单元,从端盖14朝向CPU单元12依次实施上述的步骤S30的处理、即步骤S31至步骤S35的处理。而且,在PLC系统1的运转过程中,在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以预定的周期,或者在PLC系统1复位时,间歇地从端盖14至CPU单元12反复实施上述的步骤S30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中,按照从端盖14朝向CPU单元12的顺序,依次进行步骤S30的处理,但也可以按照从端盖14朝向CPU单元12的顺序实施步骤S30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中,显示部100设置在CPU单元12内,但也可以将具有与显示部100相同的功能的显示单元配置在基本模块内。另外,也可以将具有与显示部100相同的功能的显示装置设置在基本模块的外部。
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PLC系统1的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4及端盖14这些单元分别设置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和冷却部70。由此,能够对各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监视。另外,在CPU单元12设置温度控制管理部80。由此,能够基于通过温度监视部50检测出的温度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对各单元内的冷却处理进行控制,进行各单元内的温度管理控制。
即,在PLC系统1的运转过程中,各单元的温度监视部50在任意的预定的定时,间歇地对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存储。这样,通过在任意的预定的定时对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监视,从而与始终对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监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单元内的温度值的监视而引起的、由发热导致的单元内的温度值的上升及温度值的监视所需的消耗电力。
而且,CPU单元12的温度控制管理部80通过对单元间进行连结的总线连接器16,取得由各单元检测而存储的温度值。温度控制管理部80对该温度值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值大于规定值,则冷却控制部60使冷却部70运转。通过在各单元安装的冷却部70的运转,无论是哪个单元,都可以单独地抑制内部的温度的上升。另外,如果温度值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则冷却控制部60使冷却部70停止。这样,通过仅在单元内的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冷却部70运转,从而与始终实施单元内的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另外,温度控制管理部80仅设置于CPU单元12,因此结构简单。
另外,温度监视部50对温度值进行存储,因此通过温度监视部50进行的温度值的监视和温度控制管理部80中的处理也可以不是连续地进行的。即,通过使由温度监视部50进行的处理和由温度控制管理部80进行的处理的时期不同,从而能够抑制CPU单元12内的同一时期的发热。
另外,通过各单元的温度监视部50而对各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在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将该情况或者温度值显示于显示部100,由此使用户视觉性地识别出处于需要冷却的状态的单元。而且,当并未在显示部100进行该显示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单元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对象单元的冷却部70运转,并且使与该单元相邻的相邻单元也从与对象单元相同的定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从早期阶段起对相邻单元内的部件的温度值上升进行抑制,将相邻单元内的部件的寿命及单元的寿命延长。在单元直接连结型的PLC系统中,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以抵接的状态直接连结。因此,由于相邻地配置的单元的热的影响而使单元内的温度容易上升,必须进行单元的温度上升的抑制。在本实施方式1中,除了温度值大于规定值的对象单元的冷却之外,还进行相邻单元的冷却,从而能够抑制相邻的单元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以抵接的状态经由总线连接器而连接的直接连结型的PLC系统中,即使在变更了单元的安装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需要进行内部的温度上升的抑制的单元单独地进行检测而实施冷却,因此能够以所需最低限度的消耗电力进行单元内的温度值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以抵接的状态经由总线连接器而连接的直接连结型的PLC系统中,即使在变更了单元的安装个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任意的定时进行朝向适合于各单元的温度的内部温度控制,内部温度值的控制的自由度提高。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实现下述效果,即,在CPU单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单元被连接起来的PLC系统中,能够以较少的消耗电力实现单元内的温度值控制。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PLC系统仅由基本模块构成的情况,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PLC系统由基本模块和增设模块构成的情况。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PLC系统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PLC系统2具有:1个基本模块210;以及增设模块220,其与基本模块210经由增设线缆230连接。
基本模块210具有电源单元11、CPU单元12、目标单元13-1~13-3、端盖14以及分支单元17。分支单元17是在增设除了基本模块210以外的模块的情况下设置的,设置在CPU单元12和端盖14之间的任意位置。分支单元17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以及冷却部70。分支单元17能够经由在内部配备的通信部与其他单元进行通信。
增设模块220成为从电源单元11向增设模块220供给的电压的连结部分,具有;成为起始端的增设单元21;目标单元22-1~22-4;以及作为末端单元的端盖23。增设模块220的全部单元在相邻地配置的单元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经由与各单元内的内部总线15连接的总线连接器16而连接。增设单元21、目标单元22-1~22-4和端盖23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以及冷却部70。增设单元21、目标单元22-1~22-4和端盖23各自能够经由在内部配备的通信部与其他单元进行通信。
基本模块210的分支单元17和增设模块220的增设单元21之间通过增设线缆230进行连接。通过该增设线缆230,能够经由分支单元17进行从基本模块210的电源单元11向增设模块220的电压的供给、以及基本模块210与增设模块220之间的通信。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说明。在进一步对增设模块进行增设的情况下,能够以与增设模块220的增设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即,在增设模块220新设置分支单元。然后,将该分支单元和新的增设单元通过增设线缆进行连接。
接下来,对PLC系统2中的单元内的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中的温度监视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如果在步骤S110中PLC系统2的电源被接通,则电源单元11经由将单元间连结的总线连接器16而对基本模块210的各单元各单元供给电压。另外,电源单元11对经由增设线缆230与分支单元17连接的增设模块220的各单元也供给电压。由此,PLC系统2起动。如果对各单元供给了电压,则各单元的单元通信部51成为能够通信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120中,CPU 90经由内部总线15、总线连接器16及增设线缆230对基本模块210及增设模块220的各单元进行访问,进行掌握与PLC系统2连接的单元数量和增设模块数量的处理。而且,基本模块210及增设模块220的各单元基于CPU单元12的CPU 90的控制,实施初始处理,然后开始各单元的处理。由此,PLC系统2运转。
然后,在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以预定的周期,或者在PLC系统1复位时,间歇地在步骤S130中针对成为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的对象的对象单元,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对象单元是基本模块210中除了电源单元11之外的从CPU单元12至端盖14为止的任意单元,包含分支单元17。在这里,说明最先将端盖14设为对象单元的情况。作为步骤S130,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中参照图7说明的步骤S30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在针对基本模块210中从CPU单元12至端盖14为止的各单元实施步骤S130的处理后,在步骤S140中,比较部83对是否存在与基本模块210连接的增设模块进行判定。
在步骤S140中,在存在与基本模块210连接的增设模块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0中是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中,将增设模块的单元设为对象单元,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这里的对象单元是增设模块220中的各单元。作为步骤S150,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中参照图7说明的步骤S30相同的处理。在这里,针对最先将端盖23设为对象单元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步骤S150中,针对从端盖23至增设单元21为止的6个单元,从端盖23朝向增设单元21依次实施与上述的步骤S30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在针对从端盖23至增设单元21为止的各单元实施步骤S150的处理后,在步骤S160中,比较部83对是否进一步存在增设模块、即是否存在与增设模块220连接的增设模块进行判定。
在步骤S160中,在进一步存在增设模块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60中是Yes的情况下,将该增设模块的各单元设为对象单元而返回至步骤S150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160中,在并未进一步存在增设模块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60中是No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温度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0中,在没有与基本模块210连接的增设模块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0中是No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温度控制处理。
此外,在上述中,按照从端盖23朝向增设单元21的顺序,依次进行步骤S150的处理,但也可以按照从增设单元21朝向端盖23的顺序实施步骤S150的处理。
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增设模块220的各单元设为对象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针对增设模块220的各单元,也能够对各单元的内部的温度值进行检测、监视,能够进行各单元内的温度管理控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CPU单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单元被连接起来、且具有增设模块的PLC系统中,实现下述效果,即,能够以较少的消耗电力实现单元内的温度值控制。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在基本模块或者增设模块各自中,从成为对象单元的单元列之中的位于一端部的单元朝向位于另一端部的单元,依次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也可以在基本模块或者增设模块各自中,在成为对象单元的单元列之中,作为对象单元仅针对任意1个单元进行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
在该情况下,将选择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从外部对CPU单元通信部81输入即可,该选择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将基本模块或者增设模块的单元列中的任意1个单元作为对象单元而进行选择指示。另外,也可以由CPU单元通信部81预先保存有以特定的单元作为对象的选择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CPU单元通信部81基于该选择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将以任意1个单元作为对象单元的选择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仅输出至所选择的单元。然后,被输入了选择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的单元及CPU单元12实施步骤S30中的除了步骤S35之外的处理。
由此,在实施方式3中,能够仅针对所选择的特定的单元,进行单元的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即,能够仅针对特定的单元,判断内部温度值是否并非极端地高、或是否不需要进行冷却,对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控制。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以预定的周期,或者在PLC系统1复位时的定时,间歇地进行单元的内部温度值的检测处理及冷却控制处理。另一方面,在除了CPU 90的预定的处理结束后或者恒定周期的定时以外的任意定时,也可以实施上述的步骤S30、步骤S130及步骤S150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将追加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从外部对CPU单元通信部81输入即可,该追加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对来自CPU单元通信部81的追加的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的输出进行指示。CPU单元通信部81基于该追加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如上述所示输出单元内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
另外,通过将如上所述的追加温度值检测指示信息从外部对CPU单元通信部81输入,从而能够针对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处理使冷却部70运转的单元再次实施内部的温度值的检测。而且,在温度值小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上述的步骤S36和步骤S37的处理,使该单元的冷却部70、乃至与该单元相邻的单元的冷却部70停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能够消除冷却部70的不必要的运转,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源单元11以外的功能单元的温度控制处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电源单元11也可以将上述的结构及处理应用于包含有电源单元11的功能模块整体。在该情况下,与目标单元13-1~13-4及端盖14同样地,电源单元11具有温度监视部50、冷却控制部60、冷却部70以及功能处理部110。而且,CPU单元12及电源单元11进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从而进行电源单元11的温度控制处理。
以上的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的说明
10基本模块,11电源单元,12中央运算单元,13-1~13-4目标单元,14端盖,15内部总线,16总线连接器,17分支单元,21增设单元,22-1~22-4目标单元,23端盖,50温度监视部,51单元通信部,52温度值检测部,53温度值存储部,60冷却控制部,70冷却部,80温度控制管理部,81 CPU单元通信部,82规定值存储部,83比较部,84比较结果存储部,100显示部,110功能处理部,210基本模块,220增设模块,230增设线缆。

Claims (10)

1.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具有基本模块,在该基本模块中,作为功能单元而将电源单元、中央运算单元、具有与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所述电源单元及所述中央运算单元不同的功能的普通单元、以及相对于所述电源单元而配置在末端的第1末端单元以抵接的状态相邻地依次配置,并且经由对所述功能单元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器而以电气的方式及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普通单元具有:
温度监视部,其在预定的定时对所述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间歇地进行检测;以及
冷却部,其进行所述功能单元内的冷却,
所述中央运算单元具有:
所述温度监视部;
所述冷却部;以及
温度控制管理部,其对所述基本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温度监视部所检测出的温度值、和与所述基本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相对应地预先单独设定的规定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检测出与所述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所述温度值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的运转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增设模块,该增设模块经由增设线缆与所述基本模块以电气的方式及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所述基本模块还具有分支单元,该分支单元配置在所述电源单元和所述第1末端单元之间,
在所述增设模块中,作为所述功能单元而将增设单元、第2末端单元以及配置在所述增设单元和所述第2末端单元之间的所述普通单元以抵接的状态相邻地依次配置,并且经由所述连接器而以电气的方式及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其中,该增设单元经由所述增设线缆与所述基本模块的所述分支单元连接,该第2末端单元相对于所述增设单元而配置在末端,
所述分支单元、所述增设单元和所述第2末端单元具有所述温度监视部和所述冷却部,
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对所述增设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所检测出的温度值、和与所述增设模块的所述功能单元相对应地预先单独设定的所述规定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检测出与所述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所述温度值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的运转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处理,即,使检测出与所述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所述温度值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运转或者使运转状态得以继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进行下述控制处理,即,使与已让所述冷却部运转的所述功能单元相邻而配置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运转或者使运转状态得以继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在所述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处理,即,使检测出与所述规定值进行了比较的所述温度值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停止或者使停止状态得以继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进行下述控制处理,即,使与已让所述冷却部停止的所述功能单元相邻而配置的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冷却部停止或者使停止状态得以继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监视部对通过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指示出的任意的所述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除了所述预定的定时以外,所述温度监视部在通过所述温度控制管理部指示出的任意的定时对所述功能单元内的温度值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监视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检测出的所述温度值进行存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对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温度值进行显示。
CN201480083772.4A 2014-12-03 2014-12-0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Pending CN1070036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2043 WO2016088228A1 (ja) 2014-12-03 2014-12-03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652A true CN107003652A (zh) 2017-08-01

Family

ID=5609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72.4A Pending CN107003652A (zh) 2014-12-03 2014-12-0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22607A1 (zh)
JP (1) JP6138376B2 (zh)
KR (1) KR20170078787A (zh)
CN (1) CN107003652A (zh)
DE (1) DE112014007228T5 (zh)
WO (1) WO20160882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4937A (zh) * 2018-09-13 202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设定辅助装置、设定辅助方法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373A (zh) * 2018-02-07 2020-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输入输出控制单元、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检查系统
WO2020039523A1 (ja) 2018-08-22 2020-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cpuユニット、機能ユニッ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03218B2 (en) * 2022-01-28 2023-10-31 Sea Sonic Electronics Co., Ltd. Output structure for power supply with a plurality of heat dissipation plat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922A (ja) * 1998-07-24 2000-02-08 Nec Gumma Ltd ファン制御装置
US6134667A (en) * 1997-05-09 2000-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puter system and its cooling control method
JP200435542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Hitachi Ltd Cpu冷却機構異常の検出
CN1635448A (zh) * 2003-12-27 2005-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中央处理器温度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716161A (zh) * 2004-06-14 2006-01-04 英特尔公司 温控装置
CN1834834A (zh) * 2005-03-15 2006-09-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可编程控制器器件
WO2014155697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lc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34911A (ja) * 1988-03-16 1989-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ーケンサの冷却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11175112A (ja) * 1997-12-05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用設備の予防保全装置
US6826456B1 (en) * 2001-05-04 2004-11-30 Rlx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rver chassis cooling fans
US7475494B1 (en) * 2003-08-25 2009-01-13 Isothermal Systems Research, Inc. Hybri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7327221B1 (en) * 2003-09-30 2008-02-05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Power suppl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4129648B2 (ja) * 2005-03-15 2008-08-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装置
US7937188B2 (en) * 2007-05-23 2011-05-03 Emulex Design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hip overheating protection
CN103097977A (zh) * 2010-09-15 2013-05-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结构模块的计算机系统
WO2013098971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20150012115A1 (en) * 2013-07-04 2015-01-08 Nvidia Corporation Operat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 regulation in a multi-processor environment
CN104283709A (zh) * 2013-07-10 2015-01-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系统和其数据传送方法
US20150120009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Independent Operation of Control Hardware and a Monitoring System in an Automation Controller
US9422944B2 (en) * 2014-08-15 2016-08-23 Dell Products, Lp Carbon fiber laminate piezoelectric cooler and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4667A (en) * 1997-05-09 2000-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puter system and its cooling control method
JP2000039922A (ja) * 1998-07-24 2000-02-08 Nec Gumma Ltd ファン制御装置
JP200435542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Hitachi Ltd Cpu冷却機構異常の検出
CN1635448A (zh) * 2003-12-27 2005-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中央处理器温度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716161A (zh) * 2004-06-14 2006-01-04 英特尔公司 温控装置
CN100388166C (zh) * 2004-06-14 2008-05-14 英特尔公司 温控装置
CN1834834A (zh) * 2005-03-15 2006-09-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可编程控制器器件
WO2014155697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lc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4937A (zh) * 2018-09-13 202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设定辅助装置、设定辅助方法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7228T5 (de) 2017-08-24
US20170322607A1 (en) 2017-11-09
JP6138376B2 (ja) 2017-05-31
JPWO2016088228A1 (ja) 2017-04-27
WO2016088228A1 (ja) 2016-06-09
KR20170078787A (ko)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652A (zh)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US6880345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TWI586895B (zh) 風扇驅動系統與風扇驅動類比晶片
CN103746348B (zh) 导线保护方法和导线保护装置
CN109843636A (zh) 用于传输充电电流的温度监测充电系统
JP4799286B2 (ja) センシング装置
US7330046B2 (en)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failure prediction of parallel MOSFETs
CN104704916B (zh) 用于诊断有错的发光器件的装置和方法
WO2009016476A2 (en) Storage battery arrangement
CN104603631B (zh) 用于验证电流传感器结果的可信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27540B (zh) 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的方法
JP2017034971A (ja) 自動車用の充電装置
US20230164885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heater
KR100865190B1 (ko) 자가 발열 번인
CN111051907A (zh) 用于确定将电池的电池单元连接到监测单元的电线的状态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监测单元
CN110825582A (zh) 一种cpu温度传感器测试装置、方法及系统
EP2950525A1 (en)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with integrated pixel heat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CN206099806U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组装体以及电动机驱动装置
DE102008017555A1 (de) 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Autodetektion von Lüftern
US201701992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nector Faults i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JP2011133420A (ja) スイッチ素子の温度検出方法
TWI585557B (zh) 可程式邏輯控制器系統
CN104237724B (zh) 一种风扇卡的检测卡及检测系统
KR102029748B1 (ko) 차량용 정션 박스
US10719108B2 (en) Sensor and method of heating a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