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311B - 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311B
CN107002311B CN201580068454.5A CN201580068454A CN107002311B CN 107002311 B CN107002311 B CN 107002311B CN 201580068454 A CN201580068454 A CN 201580068454A CN 107002311 B CN107002311 B CN 107002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machine
spinning
sub
transport
gu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84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311A (zh
Inventor
R.内格利
R.格诺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1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2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ring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1),尤其是具有至少一组纺纱站(2)的环锭纺纱机,所述至少一组纺纱站(2)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由至少一个驱动元件(MA、MB)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元件(MA、MB)的控制系统(C1、C2)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ST)。为了确保配备有大量纺纱站(或者锭子)的纺纱机的两个纵向侧(A、B)的最佳操作,提出——当从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LR)上看时——至少一个自由通道(DR)设置用于操作员,该自由通道将所述纺纱机(1)细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38、39),其中,每个子区域的所述纺纱站(2)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其自身的驱动元件(MA、MB),所述驱动元件(MA、MB)的控制系统连接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ST)。

Description

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尤其是具有至少一组纺纱站的环锭纺纱机,该至少一组纺纱站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由至少一个驱动元件驱动,该至少一个驱动元件的控制系统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在实践中,存在对具有非常大量的锭子(数量可以达到多于2000)的纺纱机的需求。目的是利用纺纱厂中较小的需要空间来实现成本有效的生产。由于纺纱机变得越来越长,其操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费劲,这是因为纺纱机通常在两侧上都配备有纺纱站。即是说,为了使一个操作员操作纺纱机的两个纵向侧,必须由操作员覆盖的距离就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纺纱站处的故障只能在一定时延之后进行修正,这可能反映在纺纱机的低生产量上。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较长的纺纱机,所以为了撤出纺纱厂而必须设置用于操作员的逃离路线也变得更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与非常长的纺纱机(尤其是环锭纺纱机)的使用相关联的缺陷,并且确保纺纱机的最佳和快速操作。
为了实现该目的,因此提出——当从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看时——用于操作员的至少一个自由通道设置在至少一组纺纱站内,该至少一组纺纱站将纺纱机细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其中,每个子区域的纺纱站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其自身的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的控制系统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例如,术语“一组纺纱站”指在纺纱机的前侧或者后侧上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的多个纺纱站。即是说,用于操作员的所要求的自由通道延伸通过纺纱机的前侧和后侧上的一组纺纱站,因而将纺纱机划分为两个子区域。
这确保操作员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和距离经由所设置的自由通道穿过纺纱机以到达纺纱机的相反纵向侧,以便没有延迟地修正纺纱站处发生的故障。自由通道通常位于纺纱机的纵向侧的中间点处。
由于在纺纱机的纵向侧内设置了自由通道并且导致将纺纱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所以路由至单个纺纱站的纵向轴(例如,牵伸机构轴)在自由通道的点处被中断。因此,需要为这些纵向轴和自由通道的两侧上的子区域的框架部件提供支承点或者支架。
通过利用其自身的驱动元件将纺纱机划分为子区域,可以在配备有较大数量的锭子的纺纱机方面实现更好且优化的驱动构思。
为了将在细分为子区域的纺纱机的单个纺纱站处生产的卷绕管(也称为管纱或者卷装)运输至纺纱机的一个端部处的递送点,同时还桥接在自由通道的区域上,提出纺纱机具有布置在纺纱站下方的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设有连接至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其中,运输装置运走在纺纱站处形成的卷绕管并且将空管供应至纺纱站,并且其中,自由通道布置在运输装置上方。因此,通过恰当安装的台阶和适于行走的表面,能够使操作员经由运输装置上方的自由通道到达纺纱机的相反侧。因此,运输装置必须在自由通道的区域处未被中断。
还提出运输装置由至少一个环状输送机(4)组成,该至少一个环状输送机(4)在纺纱机的一组或多组纺纱站周围延伸并且连接至驱动装置。
该运输装置从EP 450 661 A1中已知,借助该运输装置,在单个纺纱站处卷绕的管(卷装、管纱)被运走并且转移至随后的绕线器和另一收集点。该管放置到安装在栓柱托盘上的管锭子上。借助安装在环状输送机(例如,绳索或者钢带)上的载架,栓柱托盘在滑轨上移位并且进给至收集点。该收集点或者绕线器通常位于纺纱机的头部端或者脚部端处。向随后的绕线器或者收集点的转移是由恰当设计的输出来进行处理。例如,该装置在DE 4129 537 C2中示出。为了再次生产新的卷装,再次将空管放置到栓柱托盘的现已清空的管锭子上并且通过运输装置将其转移至相应纺纱站。为了实现空管在相应纺纱站处的准确定位,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在运输装置附近(例如,在环状输送机上),该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识别栓柱托盘相对于纺纱站的相应位置。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由于纺纱机的长度增加,所以可能出现驱动环状输送机的驱动问题。这种问题可能出现是由于驱动轮与环状输送机(牵引构件)之间发生滑移。为了抵消该滑移,DE 197 55 973 A1中提出设置用于驱动环状输送机的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并且在环状输送机的相应的相互远端部处设置驱动装置。
如果锭子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例如,超过2000个锭子),则在一些情况下,该措施可能不再足以完全地补救相关联的滑移问题。在常见的纺纱机中,纺纱站在其两个纵向侧上设置为紧挨着彼此。即是说,在具有2000个纺纱站的纺纱机中,每个纵向侧上布置了1000个纺纱站。用于运输管和卷装(管纱)的环状输送机沿着纺纱机的两个纵向侧延伸。
通过进一步增加纺纱机的长度以及因此也增加环状输送机的长度,不仅关于滑移的上述问题可能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发生涉及环状输送机的增加延长的问题,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具有管的栓柱托盘在相应纺纱站处的定位不精确。之前用于环状输送机的张力调节装置也在其有效性上遇到其极限。
为了补救这些问题,另外提出——当从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看时——运输装置具有连续地布置的至少两个子部段,每个子部段具有环状输送机,并且转移装置设置在该子部段之间以便在子部段(T1、T2)的直接相对的端部(E1、E2)之间转移空管或者满管,并且自由通道设置在转移装置上方。
通过将运输装置划分为至少两个子部段,相应环状输送机的长度可以大幅地减小,并且不再发生涉及在驱动传动期间的滑移以及环状输送机的较长纵向延伸的问题。用于相应子部段的环状输送机的张力调节装置上的负载也减小。因此,能够使环状输送机与在自由通道的两侧上的纺纱机的每个相应子区域相关联,其中,用于管和卷装的转移装置安装在自由通道下方的环状输送机之间。
此外,提出相应环状输送机设有载架并且路由围绕偏转辊,其中,每个环状输送机的至少一个偏转辊连接至驱动构件,并且载架运输滑轨上引导的栓柱托盘,该栓柱托盘承载空的纱线载架或者卷绕的纱线载架并且通过转移装置在子部段的纵向侧的直接相对的端部之间进行转移。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转移装置附近将栓柱托盘上支撑的管或者卷绕管(管纱、卷装)从一个子部段转移至另一子部段,尤其是由于管或者卷装保持在该管或者该卷装的运输构件上。即是说,装载有管或者卷装的运输装置(栓柱托盘)在转移装置附近与一个子部段的载架断开接合并且由转移装置进给至运输装置的另一子部段的载架。
为了即使在运输装置的子部段具有较长长度的情况下也确保无滑驱动,提出每个子部段的至少两个偏转辊连接至相应驱动构件,其中,每个子部段的第一驱动构件分别布置在子部段的相互相对的端部附近,并且其中,第二驱动构件分别布置在彼此分隔开最远的子部段的端部附近。
为了在转移装置处的转移期间以受控且可靠的方式引导具有安装的管或者卷装的栓柱托盘,提出转移装置具有用于栓柱托盘的在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相互间隔隔开的导向件,每个导向件设有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这些导向件基本上是用于转移装置附近的栓柱托盘的横向导向件和水平导向件。
为了在限定时间范围中将栓柱托盘转移至另一子部段的环状输送机的载架,提出用于输送栓柱托盘的导向件具有连接至驱动装置并且由该驱动装置驱动的运输构件。这确保在环状输送机的载架上不会出现间隙。
运输构件优选地可以是环状带,该环状带的外轮廓部分地突出到相应导向件中的栓柱托盘的输送区域中。因此,通过与从动带的摩擦接合来夹带相应导向件中引导的栓柱托盘。还能够提供形状配合夹带,在这种情况下,该带可以设有凸起区,该凸起区可以与设置在栓柱托盘中的凹槽接合。
此外,提出导向件设有下滑动表面,该下滑动表面设有在导向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自由通道并且带突出到该自由通道中。
因此在带(例如,圆带)与栓柱托盘的下滑动表面之间形成摩擦接合,这确保可靠的夹带,尤其是由于栓柱托盘以其全部重量安设在该带上。
为了确保可靠地将栓柱托盘供应至转移装置的导向件并且从该导向件上移除栓柱托盘,还提出在圆盘上引导该带,该圆盘安装为可围绕垂直定向的旋转轴旋转,其中,圆盘设置在相应导向件的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中,并且另一个圆盘设置在导向件之间。该附加圆盘还可以布置在导向件的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之间并且连接至驱动装置,借助该驱动装置来驱动该带。
凭借圆盘的该布置以及在圆盘上引导的带,确保了在转移装置处拾取和递送期间可靠地捕获栓柱托盘。
为了在转移至转移装置的导向件的点处使栓柱托盘与环状输送机的相应载架可靠地分隔开并且可靠地将栓柱托盘联接至环状输送机的相应载架,还提出在横向于导向件延伸的滑动表面上在导向件的相应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中设置导向构件,其中,滑动表面与运输装置的相应子部段的滑动表面齐平,并且其中,导向构件突出到载架上保持的栓柱托盘的输送路径中,并且在导向件的相应进口区域中使栓柱托盘偏转至导向件并且在导向件的相应出口区域中将栓柱托盘进给至运输装置的相应子部段的载架。
当栓柱托盘在导向件的相应进口区域中击打导向构件的导向表面时,栓柱托盘与运输装置的载架分隔开并且进给至相应导向件。在相应导向件的出口区域中,设有对应的导向表面的导向构件使得从导向件递送的栓柱托盘进给至运输装置的等待载架。
优选地,该导向构件可以按照可拆卸方式进行安装。这确保了运输装置的子部段内的栓柱托盘的独立输送。即是说,一旦在转移装置的附近,在运输装置的子部段上进行运输的栓柱托盘就不再通过导向构件与载架分隔开并且在所谓的旁路上进给经过转移装置,而不转移至接下来的子部段。例如,如果纺纱机的与运输装置的接下来的子部段相关联的区域由于故障而必须被关闭,则这可以是有利的。即是说,纺纱机的第一部段可以继续自主地操作。
为了还监测转移装置的相应导向件内的区域,提出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在转移装置的每个导向件的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之间以便检测由栓柱托盘保持(或者放置在栓柱托盘上)的管或者卷装。还可以设想通过传感器来直接检测导向件中的栓柱托盘的存在。
为了利用转移装置内的运输来控制运输装置的相应子部段的运输,提出用于检测由环状输送机的载架保持的栓柱托盘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与转移装置附近的运输装置的每个子部段相关联。与转移装置的导向件的传感器一样,这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单元,借助该控制单元,运输装置的子部段的相应驱动装置和转移装置中的运输构件的驱动装置彼此协调以便确保栓柱托盘的不间断且无故障的转移。
还提出——当从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看时——转移装置可移位地附接至纺纱机,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子部段的直接相对的端部区域中的环状输送机的偏转辊可旋转地安装在转移装置上。因此,能够通过使转移装置移位来使转移装置上支撑的偏转辊移位。
运输装置的子部段的环状输送机中的一个可以按照该方式张紧。对于另一子部段的其它环状输送机,设置了单独的张力调节装置,该单独的张力调节装置安装在环状输送机的端部处,该张力调节装置指离转移装置。
为了使驱动装置同步,附加地提出纺纱机的子区域的驱动元件的控制系统和转移装置的驱动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转移装置的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运输装置的相应子部段中的栓柱托盘的位置的传感器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在基于如下示例性实施例的另外细节中进行列举和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所要求的自由通道的纺纱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纺纱机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运输装置具有循环环状输送机;
图3示出了在运输装置的两个子部段之间具有转移装置的纺纱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侧视图Y;
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转移装置附近的放大俯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放大局部图X。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纺纱机1的前视图,其中,运输装置以架空轨道33的形式设置在纺纱机上方,粗纱卷装35在该架空轨道33上进给至单个纺纱站2。纺纱机1划分为两个子区域38、39,在该两个子区域38和39之间设置了自由通道DR。每个子区域38、39具有设置在纺纱机的前侧A和后侧B上的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的多个纺纱站2。这也在图2的俯视图(根据图1)中示出。在纺纱站2下方,安装了具有环状输送机4的运输装置T,该运输装置T设置用于将在纺纱机2处生产的卷装S(也称为管纱)运走至紧挨着底部部件F设置的绕线机SM。同样,环状输送机4用于将空管H供应至纺纱站2,环状输送机从绕线机SM返回至运输装置T。用于从绕线机SM转移至运输装置T并且反之亦然的转移装置通常是已知的并且因此在此未进一步详细地示出。
对于纺纱机1的第一子区域38,除了具有用于驱动纺纱站2(牵伸机构、锭子等)的驱动马达MA的顶部部件K之外,附加地设置了中间部件Z1,纵向部件的第一子区域38的框架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1上并且牵伸机构的牵伸机构轴41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1上。
对于纺纱机1的第二子区域39,除了具有用于驱动纺纱站2(牵伸机构、锭子等)的驱动马达MB的底部部件之外,附加地设置了中间部件Z2,纵向部件的第二子区域39的框架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2上并且牵伸机构的纵向轴42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2上。还能够在用于牵伸机构轴41、42的中间部件Z1、Z2中设置附加驱动装置。
具有间隙a的自由通道DR设置在中间部件Z1、Z2之间,操作员可以在该自由通道DR上仅仅行进较短距离就到达纺纱机1的相反纵向侧。为此设置了具有台阶13的人行桥12,操作员可以在该人行桥12上在运输装置T上横穿纺纱机。
架空轨道33在垂直方向上的安装选择为使得不可能在自由通道DR附近与穿过纺纱机1的操作员发生碰撞。而且,在纺纱机的操作期间没有粗纱卷装35位于自由通道DR上方。
然而,如果使用其它运输构件,诸如,手推车(也称为落纱机手推车),则人行桥12也可以设计为在较低水平上延伸,尤其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自由通道DR附近横穿运输装置T,而是仅仅至多横穿纺纱机的机架的连续框架部件。
为了确保纺纱机1的驱动装置的同步操作,驱动马达MA、MB的控制系统C1和C2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ST。马达MA作为“主要的(马达)”进行操作,并且马达MB作为与其相关的“从属的(马达)”进行操作。用于驱动环状输送机4的马达M1、M2同样是经由中央控制单元ST来控制,该中央控制单元ST经由线路m1、m2连接至马达M1、M2。在这种情况下,马达M1、M2的控制系统直接集成到控制单元ST中。如下文也将描述的,至少一个传感器SE设置在环状输送机4附近,该至少一个传感器SE帮助准确地将所供应的管H定位在单个纺纱站2处。该传感器SE经由输入线路se连接至控制单元ST,传感器SE的信号用于控制马达M1、M2。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示意性俯视图,在其前侧A和其后侧B上设置有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的多个纺纱站2。例如,纺纱站设置有牵伸机构(未示出),从设置在牵伸机构上方的粗纱卷装35为牵伸机构进给粗纱。在相应牵伸机构处形成的纱线经由钢领/钢丝圈组合(未示出)被卷绕到旋转空管H上,从而形成卷装S(也称为管纱)。在卷绕过程期间,该管位于锭子轨的从动锭子上。在管已经完全卷绕之后,借助已知的装置(未示出——例如,落纱机梁或者可移动落纱装置)将所形成的卷装S递送至运输装置T。在本示例中,运输装置具有围绕偏转辊R1至R4路由的循环环状输送机4,该偏转辊R1至R4可旋转地安装在机架MG上。两个偏转辊R1、R4与相应驱动马达M1、M2进行驱动接合。环状输送机4(例如,其可以由钢带组成)具有在该环状输送机全长上间隔隔开的夹持器5,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几个夹持器。为了使环状输送机维持在张力下,设置了张力调节装置6(示意性地示出),借助该张力调节装置6将偏转辊R1、R2的旋转轴推动远离偏转辊R3、R4的旋转轴。尽管不可见,但偏转辊R1、R2安装为使得其可以在机架MG上移位并且固定在机架MG上。
从锭子移除的完成卷装S放置到栓柱托盘(简称为“托盘”)的栓柱8上,该栓柱托盘在水平面上围绕纺纱机1在输送方向FR上在滑轨11上进行引导。(例如,圆盘状)托盘9由夹持器5保持,其中,托盘在环状输送机4进行纵向位移时被夹带并且沿着纺纱机1进行运输。
在图2中,示意性地指出了纺纱机1的顶部部件K,纺纱机1的第一子区域38的驱动装置容置在该顶部部件K中。绕线机SM布置为紧挨着相对的底部部件F,纺纱机1的第二子区域39的驱动装置容置在该底部部件F中,例如,经由恰当的递送装置将卷装S递送至该绕线机SM以进一步处理。例如,DE 41 29 537 C2中公开了该递送装置。如同样用箭头示意性地指出的,在绕线机SM处借助转移装置(未进一步详细的示出)清空的管H进给回到运输装置T。即是说,空管H在此再次放置到托盘9的栓柱上并且在输送方向FR上进给至纺纱站2。为了确保托盘在单个纺纱站处的精确定位,设置了至少一个传感器SE,该至少一个传感器SE检测环状输送机4的夹持器5的位置。传感器SE将其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ST,借助该信号来适当地控制马达M1、M2。除了绕线机SM之外,也能够仅仅设置用于卷装的收集装置,然后手动地或者借助恰当的运输装置将卷装从该收集装置处转移至随后的绕线机。如由双箭头指出的,可以经由自由通道DR在子区域38、39之间横穿纺纱机。
图3也示出了根据图2的纺纱机1的俯视图,但与图2的示例相比,示出了利用纺纱机1的环状输送机4a、4b将运输装置T划分为两个连续布置的子部段T1、T2。转移装置14安装在子部段T1、T2的相互相对的端部E1、E2之间,借助该转移装置14在子部段T1、T2之间递送或者转移装载有空管或者满管的托盘9。可以在图5中看到该转移装置14的放大局部图。
第一子部段T1的环状输送机4a在偏转辊R3、R4、R7和R8上进行引导,其中,偏转辊R4和R7分别与马达M1和M2进行驱动接合。运输装置T的邻接第二子部段T2配备有第二环状输送机4b,该第二环状输送机4b路由围绕偏转辊R1、R2、R5和R6,其中,偏转辊R2和R5分别与马达M3或者M4进行驱动接合。
同样在该示例中,在转移装置的第一子部段T1的端部处设置顶部部件K,纺纱机1的第一子区域38的驱动装置MA容置在该顶部部件K中,这可以从图4中的图3的侧视图Y中看到。同样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是,纺纱机的第二子区域39由容置在底部部件F中的驱动装置MB驱动。为了清晰起见,图3中省略了转移装置14上方的自由通道区域DR的图示。如已经在根据图2的示例中描述的,在根据图3的示例中也在紧挨着底部部件F的顶部部件K的相反端部处布置了绕线机SM。
转移装置14(其也在图6中的根据图5的放大侧视图X中示出)设有两个导向件16、17,该两个导向件16、17彼此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在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每个导向件均具有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ET、AT。承载着管H或者卷装S的托盘9在转移装置14内在这些导向件16、17上路由。在进口区域或者出口区域ET、AT之后,转移装置14具有相应的滑动表面GF,该相应的滑动表面GF在与滑轨11的滑动表面同样延伸的垂直平面相同垂直平面上延伸。这样,确保了可以在没有任何障碍或者困难的情况下将托盘9从滑轨11转移至转移装置14的相应的滑动表面GF并且反之亦然。
在导向件16、17的相应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ET和AT之后,导向构件F1-F4设置在滑动表面GF上方,该导向构件F1-F4突出到托盘9的输送路径中并且在托盘9击打导向构件时使托盘9恰当地偏转。
例如,如果经由附接至环状输送机的夹持器5通过从动、第一环状输送机4a将承载着完成卷装S的托盘从纺纱机1的后纵向侧的第一部段B1的滑轨11的滑动表面转移至转移装置14的滑动表面GF,然后托盘9用其外边缘击打抵靠导向构件F1的倾斜导向表面FF并且因此朝着导向件16的进口区域ET偏转。在该偏转过程期间,托盘从夹持器5释放开并且行进至导向件16的滑动表面3。滑轨11的导向表面、滑动表面GF、以及导向件16的滑动表面3位于公共水平面上。
为了支持该释放,并且为了在导向件16内运输托盘,设置了路由围绕圆盘S1至S5的从动带20。该带从圆盘S5处被驱动,该圆盘S5可旋转地安装在导向件16、17之间并且部分地由该带环绕。圆盘S5与马达M5进行驱动接合。
该带按照如下方式被引导:使其通过沿着滑动表面3设置的槽Z突出到滑动表面3上方的区域(见图6)。槽Z的开口部分地突出到滑动表面GF的区域中。由于该布置,所以带20与相应托盘9的下侧U进行摩擦接触,因而该相应托盘9沿着导向件16移位至出口区域AT。通过该位移,托盘9击打导向构件F2的导向表面FF并且沿着横向于导向件16的纵向方向的该导向表面偏转。在该偏转过程期间,其中,托盘在滑动表面GF上进行引导,托盘向上推动到运输装置T的第二子部段T2的第二环状输送机4b的可用夹持器5上。经由从动环状输送机4b,借助转移装置14按照所描述的方式在随后的绕线机SM的输送方向FR上连续地将托盘9从第一子部段T1转移至子部段T2。为了避免在转移装置14附近的托盘9之间的碰撞,传感器22和23分别设置在相应导向件16和17的区域中,该传感器22和23识别导向件16和17内装载有卷装S或者管H的托盘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此外,传感器25设置在导向件16的进口区域ET的前面,并且传感器26设置在导向件17的进口区域ET的前面,该传感器25和26监测待转移的托盘的存在。这些传感器22、23、25、26连接至控制单元ST,该控制单元ST控制马达M1至M5。这样,可以使两个子部段T1、T2的驱动进行协调,因而确保托盘的不间断运输,同时防止在转移装置14附近的碰撞。
如可以从图3的图示中看到的,在纺纱机1的前纵向侧的第二部段A2中装载有卷装的托盘9已经转移至纺纱机的前纵向侧的第一部段A1。
在纺纱机的第二部段A2中,装载有空管H的托盘9已经在输送方向FR上从运输装置的第二子部段T2运输至单个纺纱站2。管G已经从绕线机递送至空托盘9,该空托盘9经由环状输送机4b穿过绕线机SM的转移点(由箭头示意性地指出)。
借助转移装置14将装载有管H的托盘9从纺纱机1的第二部段A2转移至第一部段A1是按照与之前所描述的在纺纱机的后纵向部段B1和B2之间转移装载有卷装S的托盘9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执行。
装载有管H的托盘经由从动环状输送机4b移位到滑动表面GF上的导向构件F3附近并且击打导向构件F3的导向表面FF。托盘9的存在是由传感器26来检测并且将托盘9的存在报告至控制单元ST。
甚至在托盘9在导向表面FF上朝着导向件17的进口区域ET进行移位之前,传感器23也检查导向件内的空间是否可用于使附加托盘9前进。如果已经将这报告至控制单元ST,则使得能够进行转移步骤。在通过槽Z部分地突出到滑动表面7的区域中的带20的影响下,托盘9在该滑动表面7上转移至导向件17的出口区域AT并且然后击打导向构件F4的导向表面FF。在该导向表面FF上并且在带20的影响下,将托盘转移至第一环状输送机4a的已经可用的夹持器5。将托盘9从滑动表面7转移至滑动表面GF,该滑动表面GF与滑动表面7齐平。
装载有空管H的托盘的运输继续进行直到纺纱机1的所有纺纱站2处待被转移至锭子的空管是可用的。
为了使环状输送机4b维持在张力下,设置了张力调节装置6(示意性地示出),借助该张力调节装置6将偏转辊R1、R2的旋转轴推动远离偏转辊R5、R6的旋转轴,该偏转辊R5、R6可旋转地安装在可移位地附接至机架MG的框架30上。运输装置T的第一子部段T1的偏转辊R7和R8的垂直对齐的轴也支撑在该框架30上,该框架30支撑转移装置14。如图3中通过双箭头指出的,框架30可移位地附接至机架以便使第一环状输送机4a张紧。偏转辊R3、R4固定地、可旋转地安装在机架MG中。可以在图4中看到可移位框架30的详细图示。为了使环状输送机4a张紧,借助致动器31(示意性地示出)使具有松动螺钉P的框架30沿着所提供的狭槽式孔L相对于机架MG朝着偏转辊R1、R2移位。然后拧紧螺钉P,从而在机架MG上将框架固定到位。环状输送机4b的张力调节是借助设有弹簧元件的张力调节装置6来完成的。
如已经在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传感器SE用于定位托盘9以便将管H递送至单个纺纱站2。
马达M1至M5经由线路m1至m5连接至控制单元ST并且由该控制单元ST控制。为了使运输装置的第一子部段T1的驱动与第二子部段T2的驱动同步,驱动马达M1、M2相对于驱动马达M3、M4作为“主要的(马达)”进行操作。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Y,其中,纺纱机1已经细分为两个子区域38、39,从而存在具有用于操作员的空间的自由通道DR。台阶(未示出)可以设置为使得操作员更容易爬上转移装置14并且穿过。这促进了纺纱机的操作,尤其是如果纺纱机由于大量锭子而延伸较大距离。即是说,如果在纺纱机的后侧上的纺纱站处发生故障,则呈自由通道DR的形式的捷径对于操作员是可用的以便到达纺纱机的后侧并且补救该问题。由于可以减少纺纱站处的故障时间,所以这增加了纺纱机的产能利用率。而且,附加自由通道DR就安全相关方面而言具有优点。凭借所设置的自由通道,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缩短纺纱厂中的逃离路线。
如同样可以在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看到的,运输装置以架空轨道33的形式设置在纺纱机上方,在该架空轨道33上将粗纱卷装35进给至单个纺纱站2。架空轨道33在垂直方向上的安装选择为使得不会在自由通道DR附近与穿过纺纱机1的操作员发生碰撞。
对于纺纱机1的第一子区域38,除了具有用于驱动纺纱站2(牵伸机构、锭子等)的驱动马达MA的顶部部件K之外,设置了中间部件Z1,纵向部件的第一子区域38的框架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1上并且牵伸机构的牵伸机构轴41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1上。
对于纺纱机1的第二子区域39,除了具有用于驱动纺纱站2(牵伸机构、锭子等)的驱动马达MB的底部部件F之外,设置了中间部件Z2,纵向部件的第一子区域39的框架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2上并且牵伸机构的牵伸机构轴42支撑在该中间部件Z2上。
还能够在中间部件Z1、Z2中设置用于牵伸机构轴41、42的附加驱动装置。绕线机SM布置在第二子区域39的底部部件F之后,通过装置(未示出)将从环状输送机4b递送的卷装进给至该绕线机SM。借助同样未示出的装置,再次将空管H从绕线机SM递送至由环状输送机4b保持的栓柱托盘9。
卷装S或者管H在转移装置处的转移是如在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来完成的。
为了确保纺纱机1的驱动装置的同步操作,驱动马达MA、MB的控制系统C1和C2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ST。马达MA作为“主要的(马达)”进行操作,并且马达MB作为与马达MA相关的“从属的(马达)”进行操作。同样,用于控制用于驱动第一环状输送机4a的马达M1、M2的控制系统C3和用于控制用于驱动第二环状输送机4b的马达M4、M4的控制系统C4、以及用于控制用于驱动转移装置14内的输送机的马达M5的控制系统C5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ST。如上文已经描述的,马达M1至M5的控制系统经由该控制单元ST彼此协调,从而确保卷装S或者管H在转移装置14附近的无故障转移。为此,前述传感器SE、25和26(图3、图4)还被集成。在此示意性地示出了传感器SE到控制单元ST中的输入线路se。示意性地示出的控制单元ST的其它输入线路表示到其它传感器(未示出)的附加连接,诸如,例如,传感器22、23和25、26。
如果纺纱机1的第一子部段38由于故障而必须关闭,则能够经由控制单元ST自主地持续操作第二子部段39,以便避免由于第一子部段38的停工而引起的产量损失。然后经由控制单元ST仅仅使马达MB、M3和M4进行操作。此外,转移装置14的导向构件F2和F3被移除,从而环状输送机4b的夹持器5上保持的栓柱托盘9不再朝着导向件17偏转并且也可以自由地穿过导向件16的出口区域AT。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附加示例性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Claims (16)

1.一种纺纱机(1),其具有至少一组纺纱站(2),所述至少一组纺纱站(2)布置为紧挨着彼此,由至少一个驱动元件(MA、MB)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元件(MA、MB)的控制系统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ST),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LR)上看时——用于操作员的自由通道(DR)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组纺纱站(2)内,该自由通道(DR)将所述纺纱机(1)细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38、39),其中,每个子区域的所述纺纱站与其自身的驱动元件(MA、MB)相关联,所述驱动元件(MA、MB)的控制系统连接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S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是环锭纺纱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具有布置在所述纺纱站(2)下方的运输装置(T),所述纺纱站(2)设有连接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ST)的驱动构件(M1、M2),其中,所述运输装置运走在所述纺纱站处形成的卷装(S)并且将空管(H)进给至所述纺纱站(2),以及其中,所述自由通道(DR)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T)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T)由至少一个环状输送机(4)组成,所述至少一个环状输送机(4)在所述纺纱机的一组或多组纺纱站(2)周围延伸并且连接至驱动构件(M1、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LR)上看时——所述运输装置(T)具有连续地布置的至少两个子部段(T1、T2),每个子部段均具有环状输送机(4a、4b),并且转移装置(14)设置在所述子部段(T1、T2)之间以便在所述子部段(T1、T2)的直接相对的端部(E1、E2)之间转移空管(H)或者卷装(S),并且所述自由通道(DR)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4)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输送机(4a、4b)设有载架(5)并且围绕偏转辊(R1-R8)而按路线发送,其中,每个环状输送机(4a、4b)的至少一个所述偏转辊连接至驱动构件(M1-M4),并且所述载架(5)运输滑轨(11)上引导的栓柱托盘(9),所述栓柱托盘(9)承载空管(H)或者卷装(S)并且通过所述转移装置(14)在所述子部段(T1、T2)的纵向侧(A1、A2;B1、B2)的所述直接相对的端部之间进行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每个子部段(T1、T2)的至少两个偏转辊(R2、R5;R4、R7)连接至相应驱动构件(M1-M4),其中,每个子部段(T1、T2)的驱动构件(M1、M4)分别布置在所述子部段的相互相对的端部(E1、E2)附近,并且其中,驱动构件(M2、M3)分别布置在彼此分隔开最远的所述子部段(T1、T2)的端部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14)具有用于布置为相互间隔隔开的栓柱托盘(9)的至少两个导向件(16、17),所述至少两个导向件(16、17)在所述纺纱机(1)的所述纵向方向(LR)上延伸并且设有相应进口区域(ET)和出口区域(A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所述栓柱托盘(9)的所述导向件(16、17)具有连接至驱动构件(M5)并且由所述驱动构件(M5)驱动的运输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构件是环状带(20),所述环状带(20)的外轮廓部分地突出到相应导向件(16、17)中的所述栓柱托盘(9)的输送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6、17)设有下滑动表面(3,7),所述下滑动表面(3,7)设有在相应导向件(16、17)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槽(Z)并且所述环状带(20)突出到所述槽(Z)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带(20)围绕圆盘(S1-S5)而按路线发送,所述圆盘(S1-S5)分别安装为可围绕垂直对齐的旋转轴旋转,其中,所述圆盘(S1-S4)中的一个布置在相应导向件(16、17)的所述进口区域(ET)和出口区域(AT)中并且另一个圆盘(S5)布置在所述导向件(16、17)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件(16、17)的相应进口区域(ET)和出口区域(AT)中,导向构件(F1-F4)设置在横向于所述导向件(16、17)延伸的与所述运输装置(T)的相应子部段(T1、T2)的滑轨(11)齐平的相应滑动表面(GF)上,其中,所述导向构件(F1-F4)突出到载架(5)上保持的所述栓柱托盘(9)的输送路径中并且在所述导向件(16、17)的相应进口区域(ET)处使栓柱托盘偏转至所述导向件,并且在所述导向件(16、17)的相应出口区域(AT)处将栓柱托盘进给至所述运输装置(T)的相应子部段(T1、T2)的所述载架(5)。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栓柱托盘(9)上保持的管(H)或者卷装(S)的至少一个传感器(22、23)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4)的每个导向件(16、17)的进口区域(ET)和出口区域(AT)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由相应环状输送机(4a、4b)的载架(5)保持的栓柱托盘(9)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25、26)是所述转移装置(14)附近的所述运输装置的每个子部段(T1、T2)。
16.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纺纱机(1)的所述纵向方向(LR)上看时——所述转移装置(14)可移位地附接至所述纺纱机,其中,布置在所述直接相对的子部段(T1、T2)的所述端部(E1、E2)中的所述环状输送机(4a、4b)的偏转辊(R5-R8)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转移装置(14)上。
CN201580068454.5A 2014-12-16 2015-12-08 纺纱机 Active CN107002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1948/14 2014-12-16
CH01948/14A CH710527A1 (de) 2014-12-16 2014-12-16 Spinnmaschine.
PCT/IB2015/059435 WO2016097930A1 (de) 2014-12-16 2015-12-08 Spinn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11A CN107002311A (zh) 2017-08-01
CN107002311B true CN107002311B (zh) 2020-05-19

Family

ID=54884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8454.5A Active CN107002311B (zh) 2014-12-16 2015-12-08 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33686A1 (zh)
CN (1) CN107002311B (zh)
CH (1) CH710527A1 (zh)
WO (1) WO2016097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01835A3 (cs) * 2018-01-24 2019-07-31 Rieter Cz S.R.O. Automatické obslužné zařízení prstencového spřádacího stroje, prstencový spřádací stroj a způsob řízení skupin manipulačních prostředků
CN108301079B (zh) * 2018-03-07 2023-05-16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细络联管纱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CN207760472U (zh) * 2018-05-28 2018-08-24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粗纱机
CN108796685A (zh) * 2018-07-05 2018-11-13 池州市凡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支数涡流纺纱线的生产设备
IT201900002101A1 (it) 2019-02-13 2020-08-13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Banco a fusi modula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65805A1 (fr) * 1979-09-20 1981-03-27 Asa Sa Machine pour l'obtention de fils autotordus
JPH0627385B2 (ja) * 1986-08-04 1994-04-13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満、空管の搬送装置
US5074401A (en) * 1988-06-16 1991-12-24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Bobbin-carrying apparatus of a combined fine spinning machine and winder
DE3910441A1 (de) * 1989-03-31 1990-10-04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m befoerdern von huelsentraegern laengs spinnstellen einer textilmaschine
DE58909239D1 (de) 1988-09-24 1995-06-22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JPH02229229A (ja) * 1989-03-01 1990-09-12 Murata Mach Ltd 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EP0405188B2 (de) * 1989-06-15 1999-06-23 W. SCHLAFHORST AG & CO. Spinn-/Spulmaschinenkombination mit einem integrierten Transport-System
IT1241514B (it) * 1989-07-28 1994-01-17 Murata Machinery Ltd Apparecchio di trasporto di bobine di filatura
IT1239669B (it) * 1990-04-10 1993-11-11 Loredana Brovelli Procedimento di alimentazione automatica di vasi di nastro in macchine tessili e apparecchiatura adottante tale procedimento
DD294297A5 (de) * 1990-05-04 1991-09-26 Veb Textilmaschinenbau,De Vorspinnmaschine
JPH0434273U (zh) * 1990-07-20 1992-03-23
DE4143375C2 (de) * 1990-11-16 1995-08-31 Murata Machinery Ltd Transportanlage für Spulen und Spulenhülsen
DE4129537C2 (de) 1991-09-05 2000-01-27 Rieter Ag Maschf Transportsystem zur Beförderung von Voll- und Leerhülsen bei Spinn- und Spulmaschinen
DE19525737A1 (de) * 1995-07-14 1997-01-16 Schlafhorst & Co W Kannenspeicher für Rechteck-Spinnkannen an einer Kannenfüllstation
DE19632112B4 (de) * 1995-10-11 2010-01-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Ringspinnmaschnine mit zentralem Antrieb
DE19548666A1 (de) * 1995-12-23 1997-06-26 Csm Gmbh Zentrifugenspinnmaschinengestell
DE19755973A1 (de) 1997-12-16 1999-06-17 Rieter Ag Maschf Transporteinrichtung für Spinnmaschine
DE19755779B4 (de) * 1997-12-16 2009-12-3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Sektionengruppen
JPH11241233A (ja) * 1997-12-19 1999-09-07 Mas Fab Rieter Ag 紡績機械用の支持構造
FR2789700B1 (fr) * 1999-02-17 2001-03-23 Schlumberger Cie 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s ailettes et des bobines, en particulier pour banc a broches pour fibres longues
DE19915472A1 (de) * 1999-04-06 2000-10-12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Spinnspulen und/oder Spulenhülsen
DE19930714C5 (de) * 1999-07-02 2015-04-09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gleichartiger Arbeitsstellen
DE102007007150A1 (de) * 2007-02-09 2008-08-1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pinnereianlage mit wenigstens einer Master/Slave-Anordn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11A (zh) 2017-08-01
WO2016097930A1 (de) 2016-06-23
EP3233686A1 (de) 2017-10-25
CH710527A1 (de)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311B (zh) 纺纱机
US4432198A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cops
US10934103B2 (en) Conveying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onveying storage device
US4023339A (en) Automatic loading, unloading and transfer device on spinning machines
US5722655A (en) Apparatus for evenly spacing successive printed products
US5023976A (en) Feed table of a drawframe arrangement
US20090151594A1 (en) Cableway System with a Carrying and Conveying Cable
JPS5830204B2 (ja) コンベア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EP1623940B1 (en) A unit for conveying products
US4566644A (en) System for supplying various kinds of cops to winder
CZ20002519A3 (cs) Vyrovnávací zásobník s proměnlivou kapacitou pro předměty protáhlého tvaru
CN108529337A (zh) 一种自动投纱设备的输送系统
US499998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roven bobbins for a textile machine
KR890013242A (ko) 링정방기의 조사 보빈 교체방법 및 장치
US11649135B2 (en) Textile machine producing cross-wound packages, comprising a cross-wound package transport apparatus
US6666322B2 (en) Variable capacity storage unit for commodities
CZ280674B6 (cs) Způsob dopravy dutinek na textilním stroji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JPH06305640A (ja) 綾巻ボビンを製造する機械から綾巻ボビンを取出しかつ当該機械に空の巻管を供給するための装置
US5240193A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an automatic bobbin winder with cops mounted upstanding on carriers
CN107002310B (zh) 纺纱机上的运输装置
GB2316416A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sliver cans
US3538990A (en) Bobbin orienting installation
EP0721911A1 (en) Device for automatic spool handling on an automatic coning machine
US4915212A (e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ops and cop tubes
CN111348482B (zh) 具有至少两个供应单元和至少一台卷绕机的组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