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1889A -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 Google Patents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1889A
CN107001889A CN201480083756.5A CN201480083756A CN107001889A CN 107001889 A CN107001889 A CN 107001889A CN 201480083756 A CN201480083756 A CN 201480083756A CN 107001889 A CN107001889 A CN 10700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mass
acrylic acid
acid series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1889B (zh
Inventor
土屋靖史
山下丽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1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1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1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5Vinyl resins, e.g. polyvinyl chloride [PV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着带,该粘着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和抗氧化剂(D),该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10~20质量%、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50~80质量%、含羧基单体(A3)10~15质量%、含羟基单体(A4)0.01~0.5质量%、和乙酸乙烯酯(A5)1~5质量%作为聚合物链的构成成分,使用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而得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万~200万,理论Tg为‑55℃以下。

Description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回弹性、耐载荷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加工性、耐冲击性及防水性优异的粘着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着带。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一般形成将触摸面板与液晶模块组合而成的结构。并且,近年来,推进显示画面的大型化与壳体的薄型化。液晶模块中组装有FPC(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随着显示画面的大型化和壳体的薄型化,FPC被进一步折弯成锐角,常常成为遭受强回弹力的结构。进一步,为了固定壳体与顶部面板而使用的耐冲击性防水双面粘着带也随着LCD的大画面化而窄幅化。因此,就该粘着带而言,需要如下粘接性:为了固定壳体-LCD-顶部面板而耐受来自内部的FPC的回弹力,还耐受耐冲击性、防水性等来自外部的力。在粘接性不足的情况下,会因强的内部应力而导致顶部面板的剥落、发生由外部应力引起的脱落、浸水,造成设备的破损。此外,加工适应性中,进行带的窄幅化中,冲裁加工成长条状、框状等时如果粘着剂柔软,则会使胶丝(糊とび)、胶球(糊玉)等附着于刀刃而无法剪裁,成品率变差。耐回弹性用粘着剂一般使用理论Tg高的粘着剂,多数情况下加工性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有时也通过相对于粘着剂的固体成分添加10~30%的高软化点增粘树脂来进行耐回弹性的改善。然而,在该情况下,耐载荷性、耐冲击性及防水性差。
由于不存在耐受这样的内部应力和外部应力的粘着带,因此替换了粘接方法。但是,方法的变化导致需要新的设备投资,并且再加工的难度、作业性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双面粘着带,其在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具有由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和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的丙烯酸系粘着剂组合物构成的粘着剂层,该丙烯酸系共聚物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作为单体成分。
专利文献2中记载一种双面粘着带,其在由聚乙烯发泡体构成的基材的两面设置了含有丙烯酸共聚物和增粘树脂的粘着剂层。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双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是用于电子设备的构件固定用途的双面粘着带,其具备基材、设于上述基材的一侧的面上的第一粘着剂层、和设于上述基材的另一侧的面上的第二粘着剂层,上述第一粘着剂层和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中的至少一方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和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下且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单体不同的丙烯酸系低聚物。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交联剂(B),该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50~90质量%、含羧基单体(A2)3~20质量%、含羟基单体(A3)3~20质量%、和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4)3~15质量%作为构成成分,并且重均分子量为70万~200万,理论Tg为-40℃以下,具有羟基和羧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0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84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63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4/00220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制品的小型化、薄型化、大画面化,即使为窄幅的粘着带,也需要充分的防水性、耐载荷性等特性,鉴于该情况,本发明进一步改良了关于上述粘着带的现有技术。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水性、耐载荷性、加工性、耐冲击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耐人工皮脂、耐人工汗油等各特性优异的粘着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着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和抗氧化剂(D),该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10~20质量%、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50~80质量%、含羧基单体(A3)10~15质量%、含羟基单体(A4)0.01~0.5质量%、和乙酸乙烯酯(A5)1~5质量%作为聚合物链的构成成分,使用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而得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万~200万,理论Tg为-55℃以下。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粘着带,其是在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带,上述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MD方向和TD方向的弯曲力矩为5gf/cm以上,上述粘着带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为150%以下,割裂力为70N/cm2以上。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粘着带,其在聚酯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尽管含有较多的作为高Tg单体的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但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仍优异,进一步耐载荷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加工性、防水性、耐人工皮脂、耐人工汗油等各特性也优异。并且,本发明的单面或双面粘着带由于上述各特性优异,因此能够用于需要那样的特性的领域中的各种各样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耐载荷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割裂力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耐回弹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耐回弹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落球耐冲击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粘着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是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和抗氧化剂(D)的组合物。
丙烯酸系共聚物(A)是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含羧基单体(A3)、含羟基单体(A4)和乙酸乙烯酯(A5)作为聚合物链的构成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是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的成分。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构成成分(单体单元)100质量%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的含量为10~20质量%,优选为12~16质量%。这些范围的下限值在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此外,上限值在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防水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是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构成成分(单体单元)100质量%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的含量为50~80质量%,优选为65~79质量%。
含羧基单体(A3)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防水性的成分。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2-羧基-1-丁烯、2-羧基-1-戊烯、2-羧基-1-己烯、2-羧基-1-庚烯。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构成成分(单体单元)100质量%中,含羧基单体(A3)的含量为10~15质量%,优选为10~12质量%。这些范围的下限值在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防水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
含羟基单体(A4)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的成分。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构成成分(单体单元)100质量%中,含羟基单体(A4)的含量为0.01~0.5质量%,优选为0.05~0.15质量%。这些范围的上限值在抑制粘着带的加热、湿热气氛下的经时变化而维持充分的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及防水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
乙酸乙烯酯(A5)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的成分。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构成成分(单体单元)100质量%中,乙酸乙烯酯(A5)的含量为1~5质量%,优选为2~4质量%。这些范围的下限值在耐回弹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此外,上限值在耐载荷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
丙烯酸系共聚物(A)通过使至少以上说明的成分(A1)~(A5)共聚而获得。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从聚合物设计容易方面考虑,优选为自由基溶液聚合。此外,也可以首先调制由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其单体构成的丙烯酸树脂浆(acrylic syrup),并在该丙烯酸树脂浆中配合交联剂(B)和追加的光聚合引发剂而聚合。
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制造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使成分(A1)~(A5)以外的单体共聚。
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95万~200万,优选为100~150万。这些范围的下限值在耐载荷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及加工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此外,上限值在粘着剂组合物的涂布性等特性方面具有意义。该重均分子量是通过GPC法测定的值。
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理论Tg为-55℃以下,优选为-55~-75℃。该理论Tg是通过FOX之式算出的值。
本发明中,将以上说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作为树脂成分来使用,但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并用其他种类的添加剂成分。其中,优选不包含增粘树脂。这是因为,如果并用增粘树脂,则粘着剂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增加而耐载荷性、耐人工皮脂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等特性会降低。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交联剂(B)是为了与丙烯酸系共聚物(A)反应以形成交联结构而配合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可以与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羧基和/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进一步,从防水性、耐载荷性、加工性、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耐人工皮脂、耐人工汗油等特性方面考虑,优选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改性预聚物。它们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交联剂(B)的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2~1质量份,更优选为0.3~0.6质量份。
硅烷偶联剂(C)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的成分。特别优选为包含缩水甘油基的硅烷偶联剂。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异氰脲酸酯。它们可以并用二种以上。硅烷偶联剂(C)的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0.05质量份,更优选为0.02~0.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05~0.3质量份。
抗氧化剂(D)是用于提高耐回弹性、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的成分。特别优选为受阻酚系抗氧化剂。抗氧化剂(D)的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2~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7~0.7质量份。
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遮光性填料或颜料。作为遮光性填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炭黑、碳纳米管、黑色无机填料。作为颜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炭黑、苯胺黑、乙炔黑、科琴黑。
<聚烯烃基材粘着带>
本发明的聚烯烃基材粘着带在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10~80μm。粘着剂层可以仅在基材的一面形成,但优选在两面形成而成为双面粘着带。
粘着剂层可以通过使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进行交联反应而形成。例如,可以将粘着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通过加热使其进行交联反应而在基材上形成粘着剂层。此外,也可以将粘着剂组合物涂布在脱模纸或其他膜上,通过加热使其进行交联反应而形成粘着剂层,并使该粘着剂层与基材的一面或两面贴合。粘着剂组合物的涂布中,可以使用例如辊涂机、模涂机、唇涂机等涂布装置。在涂布后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还能够在进行利用加热的交联反应的同时将粘着剂组合物中的溶剂去除。
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特别优选由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构成。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
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厚度优选为0.05~2.0mm。
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MD方向(长度方向)和TD方向(宽度方向)的弯曲力矩为5gf/cm以上,优选为7gf/cm以上。由于基材具有这样的弯曲力矩,因而粘着带不发生变形而表现优异的窄边框加工性,进一步也表现优异的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粘着带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为150%以下,优选为130%以下。由于粘着带具有这样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因而不易变形,表现优异的耐冲击性、耐载荷性及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粘着带的割裂力为70N/cm2以上,优选为90N/cm2以上。由于粘着带具有这样的割裂力,因此表现优异的耐冲击性、耐载荷性及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聚酯基材粘着带>
本发明的聚酯基材粘着带在聚酯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粘着剂层的形成方法与先前说明的聚烯烃基材粘着带的情况同样。聚酯系树脂基材可以为结晶性、无定形或发泡性中的任一种。
聚酯系树脂基材通常以树脂膜的形态使用。其厚度为0.002~0.05mm,优选为0.006~0.038mm。作为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实施例]
以下,通过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的记载中,“份”的意思是质量份,“%”的意思是质量%。
<制造例1~20(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调制)>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装置中,装入表1所示的量(%)的成分(A1)~(A5)、和乙酸乙酯、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硫醇及作为过氧化物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月桂酰0.1份。在反应装置内封入氮气,一边搅拌一边在氮气气流下以68℃、3小时、之后以78℃、3小时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冷却至室温,添加乙酸乙酯。由此,获得固体成分浓度3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
将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及理论Tg示于表1中。该重均分子量(Mw)是通过GPC法利用以下的测定装置和条件测定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而得的值。
·装置:LC-2000系列(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
·柱:Shodex KF-806M×2根、Shodex KF-802×1根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柱温度:40℃
·进样量:100μL
·检测器:折射率计(RI)
·测定样品:使丙烯酸系聚合物溶解于THF,制作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浓度为0.5重量%的溶液,并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将杂质去除。
理论Tg是通过FOX之式算出的值。
<实施例1~19及比较例1~10(粘着剂组合物的调制及粘着带的制作)>
如表2所示,相对于制造例1~20中获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固体成分100份,加入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抗氧化剂(D)并混合,调制粘着剂组合物。
将该粘着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0.075mm的方式涂布在有机硅处理后的脱模纸上。接着,在110℃将溶剂去除、干燥的同时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粘着剂层。将该粘着剂层与弯曲力矩为12gf/cm的0.15mm厚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电子射线交联聚乙烯发泡树脂,发泡倍率1.8~2倍)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0>
将实施例1的粘着剂组合物与弯曲力矩为6.0gf/cm的0.1mm厚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电子射线交联聚乙烯发泡树脂,发泡倍率1.5~2.2倍)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1>
将实施例1的粘着剂组合物与弯曲力矩为14.0gf/cm的0.2mm厚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电子射线交联聚乙烯发泡树脂,发泡倍率2.5~3.5倍)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
<参考例1(粘着带的制作)>
将实施例1的粘着剂组合物与弯曲力矩为1.0gf/cm的0.15mm厚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电子射线交联聚乙烯发泡树脂,发泡倍率3倍)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
<参考例2(粘着带的制作)>
将实施例1的粘着剂组合物与弯曲力矩为2.5gf/cm的0.15mm厚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电子射线交联聚乙烯发泡树脂,发泡倍率2.5倍)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2>
相对于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固体成分100份,加入交联剂(B1)0.45份、硅烷偶联剂(C1)0.15份、抗氧化剂(D1)0.07份并混合,调制粘着剂组合物。
将该粘着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0.019mm的方式涂布在有机硅处理后的脱模纸上。接着,在100℃将溶剂去除、干燥的同时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粘着剂层。将该粘着剂层与0.012mm厚的双轴拉伸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两面贴合。然后,在40℃养护3天,获得聚酯系膜基材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11(粘着带的制作)>
使用制造例19中获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2同样地操作,调制粘着剂组合物,获得聚酯系膜基材双面粘着带。
[表1]
表1(成分(A)的制造例1~20)
表1中的缩写如下。
“MA”:丙烯酸甲酯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BA”:丙烯酸正丁酯
“AA”:丙烯酸
“4-HBA”:丙烯酸4-羟基丁酯
“Vac”:乙酸乙烯酯
[表2]
表2
表2中的缩写如下。
“B1”: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 L-45E)
“C1”: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KBM-403)
“C2”: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KBM-402)
“C3”: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KBE-403)
“C4”: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KBE-402)
“D1”:抗氧化剂(BASF公司制,商品名IRGANOX 1010)
<评价试验A>
通过以下方法评价实施例1~21、比较例1~10及参考例1~2中获得的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双面粘着带。将结果示于表3~6中。
(防水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宽度1mm剪裁成63mm×118mm的框状,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后与2.0mm厚的玻璃板贴合,进一步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后与2.0mm厚的玻璃板贴合。对于该样品,使用高压釜在23℃进行1分钟的加压处理(0.5MPa)。然后,将该样品基于JIS IPX7(防水标准)暂时没入水中,通过以下基准评价防水性。此外,与上述同样地制作样品,基于JISIPX8(防水标准),沉入水深10cm的水中,使用高压釜在23℃进行0.5MPa、1小时的加压处理,通过以下基准评价防水性。
“○”:框内未浸入水。
“×”:框内浸入水。
(耐人工皮脂性、耐人工指脂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宽度1mm剪裁成63mm×118mm的框状,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后与2.0mm厚的玻璃板贴合,进一步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后与2.0mm厚的玻璃板贴合。对于该样品,使用高压釜在23℃进行0.5MPa、1分钟的加压处理。然后,将该样品浸渍于人工皮脂(三油精33.3%、油酸20.0%、角鲨烯13.3%、十四烷基辛基十二酸酯33.4%)或人工指脂(林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中72小时。将样品取出,在85℃、85%RH的气氛下静置24小时,之后在通常的气氛下放置24小时。目视观察该样品,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人工皮脂性、耐人工指脂性。
“○”:框内未浸入人工皮脂液、人工指脂液。
“×”:框内浸入人工皮脂液、人工指脂液。
(基材弯曲力矩)
将基材剪裁成宽度38mm、长度50mm的长条状,基于JIS P 8125,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公司制Taber刚度试验机,将10g的砝码安装在摆锤上,读取弯曲速度3°/sec、弯曲角度15°时的刻度,并将其设为测定值。然后,将该测定值代入以下计算式,算出MD方向和TD方向的弯曲力矩(M)。
M=38.0nk/w
M:弯曲力矩(gf/cm)
n:读取的刻度(10g砝码时为1)
k:每一刻度的力矩(gf/cm)
w:试验片的宽度
(耐载荷性)
将双面粘着带剪裁成25mm×25mm的尺寸,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然后,如图1所示,将双面粘着带1(基材1a、粘着层1b)与SUS304制挂钩2贴合,接着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被粘体3贴合。作为该被粘体3,使用SUS304、聚碳酸酯板、亚克力板、EGI钢板、镀铝锌钢板、玻璃板。然后,对SUS304制挂钩2施加700gf的载荷(锤4),在85℃保持24小时,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载荷性。
“○”:24小时挂钩2未落下。
“×”:60分钟以内挂钩2落下。
(加工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5mm×125mm的尺寸细切成10条,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即细切的各个粘着带维持细切时的相邻的状态)在65℃、80%RH气氛下放置1天。之后,对每1条均以180°方向剥离各脱模纸,目视确认与相邻的部分的粘连,通过以下基准评价加工性。
“○”:几乎没有与相邻的部分的粘连,可以不剥落相邻部分地剥离。
“×”:与相邻的部分存在显著的粘连,相邻部分会被同时剥落。
(窄边框低温耐冲击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宽度0.6mm剪裁成63mm×118mm的框状,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后与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贴合,进一步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被粘体7(1.9mm厚的增强玻璃板)贴合。将该贴合的构件如图2所示以重量成为160gf的方式利用2.0mm厚的SUS304板8调整后,养护60分钟。使该样品在-20℃的气氛下从1.5M的高度沿剪切方向自由落下,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冲击性。
“○”:20次落下后,没有粘接部分的剥落及基材的层间破损。
“×”:20次落下后,具有粘接部分的剥落及基材的层间破损。
(割裂力)
将双面粘着带剪裁成25mm×25mm的尺寸,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然后如图3所示,将双面粘着带1(基材1a、粘着层1b)与SUS304制挂钩2贴合,接着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被粘体3(2.0mm厚的SUS304BA板)贴合,在23℃、50%RH的气氛下养护60分钟。然后,将SUS304制挂钩2向上方以300mm/min的速度拉伸,测定发泡体断裂时的强度[N/cm2]。
(耐回弹性)
将剪裁成1mm×20mm的双面粘着带1的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以厚度125μm如图4所示粘贴于20mm×60mm的聚酰亚胺膜5的一侧,在23℃、50%RH的气氛下养护60分钟。之后,将聚酰亚胺膜5如图5所示折弯而使粘着带1与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贴合,在85℃、85%RH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目视确认粘接部分的剥落,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回弹性。
“○”:72小时后没有粘接部分的剥落。
“×”:72小时后存在粘接部分的剥落。
(加热时剪切变形率)
将双面粘着带剪裁成25mm×25mm的尺寸,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然后如图6所示,将双面粘着带1(基材1a、粘着层1b)与厚度0.5mm、宽度30mm、长度100mm的SUS304BA板9贴合,接着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相同尺寸的SUS304BA板9贴合,在23℃、50%RH的气氛下养护60分钟。接着,将其下端吊挂1kgf的锤10,在120℃加热30分钟,在135℃加热30分钟,利用放大镜目视测定其变形量,利用下式算出加热时剪切变形率(△Sr)。
△Sr=(Xi+Xt)/Xi×100
△Sr:加热时剪切变形率(%)
Xi:装入样品长度(mm)=25(mm)
Xt:样品变形量(mm)
(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宽度0.5mm、0.6mm、0.8mm、1.0mm剪裁成63mm×118mm的框状,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然后如图7所示,将双面粘着带1与1.5mm厚的聚碳酸酯制挂钩6贴合,接着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被粘体3(2.0mm厚的玻璃板)贴合,在23℃、50%RH的气氛下养护60分钟。然后,对玻璃制挂钩6施加200gf的载荷(锤4),在40℃、90%RH的气氛下保持24小时,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载荷性。
“○”:24小时挂钩6未落下。
“×”:60分钟以内挂钩6落下。
[表3]
表3
[表4]
表4
[表5]
表5
[表6]
表6
从表3~6的评价结果可知,关于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的实施例1~21,全部特性优异。
另一方面,关于使用了不含成分(A5)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3的比较例1、使用了不含成分(A1)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4的比较例2、使用了成分(A1)的量过少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5的比较例3、使用了成分(A5)的量过多且Tg过高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6的比较例4、使用了Mw过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7和18的比较例5和6、使用了成分(A3)的量过少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9的比较例7、使用了成分(A4)的量过多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0的比较例8、使用了不含成分(C)的组合物的比较例9、使用了不含成分(D)的组合物的比较例10,任一特性差。
此外,实施例1~21由于是制造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例子,因此全部特性优异。另一方面,尽管参考例1及2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但由于基材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基材不同,因此任一特性差。
<评价试验B>
通过以下方法评价实施例22及比较例11中获得的聚酯系膜基材双面粘着带。将结果示于表7~8中。
予以说明的是,评价试验A与评价试验B的评价项目、样品尺寸、试验条件的不同之处原因在于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粘着带与聚酯系膜基材双面粘着带的用途及要求性能相互存在少许不同。聚烯烃系发泡树脂基材粘着带为了固定优选具有发泡弹性的基材的部位例如壳体与顶部面板而使用,要求根据其尺寸的窄幅化,并且也要求防水性、粘接性。另一方面,聚酯系膜基材双面粘着带为了固定例如LCD面板与背光单元而使用,要求根据其尺寸的窄幅化,并且需要耐受常常所遭受的FPC的回弹力、落下时的冲击的粘接性。在粘接性不足的情况下,LCD面板与背光单元会产生剥落,发生漏光。
(防水性)
将双面粘着带的尺寸以宽度1mm制成45mm×65mm的框状,将JIS IPX8(防水标准)的条件设为23℃、0.2MPa、30分钟的加压处理,除此以外,利用与<评价试验A>的防水性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以下基准评价防水性。
“○”:框内未浸入水。
“×”:框内浸入水。
(耐人工皮脂性、耐人工指脂性)
将双面粘着带的尺寸以宽度1mm制成45mm×65mm的框状,在人工皮脂或人工指脂中浸渍24小时后,将样品在85℃、85%RH的气氛下静置72小时,除此以外,利用与<评价试验A>的耐人工皮脂性、耐人工指脂性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人工皮脂性、耐人工指脂性。
“○”:框内未浸入人工皮脂液、人工指脂液。
“×”:框内浸入人工皮脂液、人工指脂液。
(加工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1mm×125mm的尺寸细切成10条,除此以外,利用与<评价试验A>的加工性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以下基准评价加工性。
“○”:几乎没有与相邻的部分的粘连,可以不剥落相邻部分地剥离。
“×”:与相邻的部分存在显著的粘连,相邻部分会被同时剥落。
(落球耐冲击性)
将双面粘着带以1mm×50mm的尺寸剪裁成2条,将一侧的脱模纸剥离。然后如图8所示,以65mm的间隔平行地与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贴合,进一步将另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与被粘体7(1.9mm厚的增强玻璃板)贴合。将该贴合的构件在85℃、85%RH的气氛下静置72小时,之后,在23℃、50%RH下放置1小时。在该样品的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一侧从0.5M的高度使10gf的不锈钢球11自由落下而施加冲击,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落球耐冲击性。
“○”:冲击后的构件没有剥落。
“×”:冲击后的构件存在剥落。
(低温落球耐冲击性)
在上述落球耐冲击性中,在23℃、50%RH下放置1小时后,进一步在-20℃环境下放置1小时。然后,在-20℃环境下,在该样品的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一侧从0.3M的高度使10gf的不锈钢球自由落下而施加冲击,通过以下基准评价低温落球耐冲击性。
“○”:冲击后的构件没有剥落。
“×”:冲击后的构件存在剥落。
(耐回弹性)
将剪裁成1mm×10mm的双面粘着带1的一侧的脱模纸剥离,以厚度75μm如图4所示粘贴于10mm×30mm的聚酰亚胺膜5的一侧,在23℃、50%RH的气氛下养护60分钟。之后,将聚酰亚胺膜5以图5所示的形状、以折叠部分(图5中记载为20mm的部分)成为4mm的方式折弯而使粘着带1与被粘体3(1.5mm厚的聚碳酸酯板)贴合,在85℃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目视确认粘接部分的剥落,通过以下基准评价耐回弹性。
“○”:72小时后没有粘接部分的剥落。
“×”:72小时后存在粘接部分的剥落。
(窄边框耐载荷性)
将双面粘着带的尺寸以宽度1mm制成45mm×65mm的框状,设为200gf的载荷(锤4),将试验环境设为在85℃进行24小时,除此以外,利用与<评价试验A>的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以下基准评价窄边框耐载荷性。
“○”:24小时挂钩6未落下。
“×”:60分钟以内挂钩6落下。
(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将双面粘着带的尺寸以宽度1mm制成45mm×65mm的框状,设为50gf的载荷(锤4),将试验环境设为在85℃、85%RH进行24小时,除此以外,利用与<评价试验A>的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以下基准评价窄边框耐湿热载荷性。
“○”:24小时挂钩6未落下。
“×”:60分钟以内挂钩6落下。
[表7]
表7
[表8]
表8
从表7~8的评价结果可知,关于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着剂组合物的实施例22,全部特性优异。另一方面,关于使用了成分(A3)的量过少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9的比较例11,各特性均差。
符号说明
1 双面粘着带
1a 基材
1b 粘着剂层
2 SUS304制挂钩
3 被粘体
4 锤
5 聚酰亚胺膜
6 1.5mm厚聚碳酸酯制挂钩
7 1.9mm厚增强玻璃板
8 2.0mm厚SUS304板
9 0.5mm厚SUS304BA板
10 1kgf锤
11 10gf不锈钢球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和抗氧化剂(D),
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10~20质量%、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50~80质量%、含羧基单体(A3)10~15质量%、含羟基单体(A4)0.01~0.5质量%、和乙酸乙烯酯(A5)1~5质量%作为聚合物链的构成成分,使用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而得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万~200万,理论Tg为-55℃以下。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硅烷偶联剂(C)包含缩水甘油基,其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为0.01~0.5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交联剂(B)至少包含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抗氧化剂(D)包含受阻酚系抗氧化剂。
5.一种粘着带,其在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MD方向和TD方向的弯曲力矩为5gf/cm以上,所述粘着带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为150%以下,割裂力为70N/cm2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带,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100μm。
7.一种粘着带,其在聚酯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

Claims (7)

1.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硅烷偶联剂(C)和抗氧化剂(D),
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10~20质量%、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2)50~80质量%、含羧基单体(A3)10~15质量%、含羟基单体(A4)0.01~0.5质量%、和乙酸乙烯酯(A5)1~5质量%作为聚合物链的构成成分,使用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而得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万~200万,理论Tg为-5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硅烷偶联剂(C)包含缩水甘油基,其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为0.01~0.05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交联剂(B)至少包含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抗氧化剂(D)包含受阻酚系抗氧化剂。
5.一种粘着带,其在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基材的MD方向和TD方向的弯曲力矩为5gf/cm以上,所述粘着带的加热时剪切变形率为150%以下,割裂力为70N/cm2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带,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100μm。
7.一种粘着带,其在聚酯系树脂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粘着剂层。
CN201480083756.5A 2014-11-25 2014-11-25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Active CN107001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1012 WO2016084123A1 (ja) 2014-11-25 2014-11-25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1889A true CN107001889A (zh) 2017-08-01
CN107001889B CN107001889B (zh) 2019-01-08

Family

ID=5607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56.5A Active CN107001889B (zh) 2014-11-25 2014-11-25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07175B2 (zh)
KR (1) KR102316411B1 (zh)
CN (1) CN107001889B (zh)
TW (1) TWI698511B (zh)
WO (1) WO20160841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2192A (zh) * 2018-06-28 2021-01-22 Dic株式会社 粘着带及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1166A1 (ja) * 2017-12-25 2019-07-04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WO2019131165A1 (ja) * 2017-12-25 2019-07-04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KR20230145482A (ko) 2021-03-31 2023-10-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데라오카 세이사쿠쇼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테이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6599A (ja) * 2003-02-25 2004-09-16 Daio Paper Corp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性光学シート部材
JP2008031208A (ja) * 2006-07-26 2008-02-14 Nippon Shokubai Co Ltd 粘着剤用重合体及び粘着剤組成物
JP2012041456A (ja) * 2010-08-19 2012-03-01 Daido Kasei Kogyo Kk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に用いるアクリル系高分子化合物
WO2014002203A1 (ja) * 2012-06-27 2014-01-03 株式会社寺岡製作所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CN103597047A (zh) * 2011-06-14 2014-0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再剥离用粘合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78364A (ja) * 2013-03-13 2014-09-25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9234A (zh) * 1972-02-29 1973-11-21
JP4249442B2 (ja) * 2001-11-15 2009-04-02 コニシ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100477938B1 (ko) * 2002-01-04 2005-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수지 조성물
JP2006070060A (ja) * 2004-08-31 2006-03-1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感圧接着剤用組成物
KR100922684B1 (ko) * 2007-08-31 2009-10-19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점착층용 광경화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이싱 테이프
KR101202532B1 (ko) * 2008-01-04 2012-11-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KR20090084367A (ko) 2008-02-01 2009-08-05 전신구 필터장치 및 연료공급장치
DE102009009757A1 (de) * 2009-02-20 2010-08-26 Tesa Se Haftklebemasse
JP5556987B2 (ja) 2009-04-09 2014-07-2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101411010B1 (ko) * 2011-06-03 2014-06-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면 보호 필름
JP5983198B2 (ja) * 2011-09-09 2016-08-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光学用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2013163781A (ja) 2012-02-13 2013-08-22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20140002203A (ko) 2012-06-28 2014-01-08 (주)성광기연 티형 배관자재 성형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6599A (ja) * 2003-02-25 2004-09-16 Daio Paper Corp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性光学シート部材
JP2008031208A (ja) * 2006-07-26 2008-02-14 Nippon Shokubai Co Ltd 粘着剤用重合体及び粘着剤組成物
JP2012041456A (ja) * 2010-08-19 2012-03-01 Daido Kasei Kogyo Kk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に用いるアクリル系高分子化合物
CN103597047A (zh) * 2011-06-14 2014-0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再剥离用粘合带及其制造方法
WO2014002203A1 (ja) * 2012-06-27 2014-01-03 株式会社寺岡製作所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JP2014178364A (ja) * 2013-03-13 2014-09-25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2192A (zh) * 2018-06-28 2021-01-22 Dic株式会社 粘着带及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8511B (zh) 2020-07-11
JPWO2016084123A1 (ja) 2017-06-01
KR20170092517A (ko) 2017-08-11
TW201623522A (zh) 2016-07-01
WO2016084123A1 (ja) 2016-06-02
KR102316411B1 (ko) 2021-10-21
CN107001889B (zh) 2019-01-08
JP6307175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6110B2 (ja)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US11345835B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affixing component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transparen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optical use
US20190077999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CN107722854B (zh) 粘合片
CN103992753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片、光学构件以及触控面板
CN107739578B (zh) 粘合片
CN103980846A (zh) 压敏粘合性组合物、压敏粘合剂以及压敏粘合片
CN107001889B (zh)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带
CN106118554B (zh) 粘着剂层及粘着膜
CN105670536A (zh) 粘着剂层和粘着膜
CN103992752A (zh) 压敏粘合性组合物、压敏粘合剂以及压敏粘合片
JP6010721B1 (ja) 粘着テープ
CN103992754A (zh) 光学用粘合剂层、粘合片、光学构件以及触控面板
CN105602464B (zh) 一种耐蚀刻保护膜
KR20230047165A (ko) 보강용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전자 부재
CN109790429A (zh) 偏振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偏振膜用粘合剂层的制造方法、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5040215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テープ
WO2020048800A1 (en) Composition for manufacturing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N106103621A (zh)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及粘着片
JP7092823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TWI789417B (zh) 黏著帶
KR20230047162A (ko) 보강용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전자 부재
KR20230047164A (ko) 보강용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전자 부재
KR20230047163A (ko) 보강용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전자 부재
JP2023024879A (ja)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