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5513A -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5513A
CN106985513A CN201610944501.4A CN201610944501A CN106985513A CN 106985513 A CN106985513 A CN 106985513A CN 201610944501 A CN201610944501 A CN 201610944501A CN 106985513 A CN106985513 A CN 106985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lox roll
dancer
roller
ink
patter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45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5513B (zh
Inventor
D·沙夫拉特
M·迈尔
U·施汤
A·布劳恩
S·希尔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ed Critical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6985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5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26Construction of ink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6Troughs or like reservoirs with immersed or partly immersed, roller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duct-blades or like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7/00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 B41N7/06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for inking roller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1),包括网纹辊(2),用于向所述网纹辊(2)供应流体的供应装置(6),用于从所述网纹辊(2)剥离流体的剥离装置和浮动辊(11)。所述剥离装置是辊(3)或滚筒且所述浮动辊(11)在所述网纹辊(2)的转动方向(10)上布置在所述供应装置(6)之后和所述剥离装置之前。所述网纹辊(2)具有网纹面,该网纹面由凸出的面部分,如桥接部和凹入的面部分,如沟槽组成。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运行该印刷机(1)的方法中,使用这样的网纹辊(2)作为所述网纹辊(2),在该网纹辊(2)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至少为所述网纹面的10%。

Description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所述印刷机包括:网纹辊、用于向所述网纹辊供应流体的供应装置、用于从所述网纹辊剥离流体的剥离装置、和浮动辊,其中,所述网纹辊具有网纹面,该网纹面由凸出的面部分和凹入的面部分组成,所述剥离装置是辊或滚筒,并且所述浮动辊在所述网纹辊的转动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装置之后和所述剥离装置之前。
背景技术
DE 10 2006 004 568A1描述了一种网纹辊油墨机构,其中,在网纹辊的转动方向上在腔式刮刀之后和油墨施加辊之前,均衡辊(Egalisierwalze)靠置到网纹辊上。印刷油墨通过均衡辊从网纹辊的凹陷部分地被吸收并又置放在网纹辊的桥接部上。通过这种方式,此前通过腔式刮刀的工作刮刀被刮成无油墨的桥接部又被涂上印刷油墨,从而在网纹辊的整个包裹面上出现了均匀的油墨膜。否则可能出现油墨传递时由桥接部上的无油墨部位所导致的干扰情况,这通过均匀的油墨膜得以避免。这些凹陷整体形成了网纹辊网纹面的凹入的面部分,并且位于凹陷之间的桥接部整体构成了网纹面的凸出的面部分。在上述文献中未提及凸出的面部分的尺寸。
在2015年10月15日网站https://de.wikipedia.org./wiki/Rasterwalze上的文章“网纹辊(Rasterwalze)”中名为“单元格开口”的段落中提到,最小的桥接部宽度对于顺利着色来说是最佳的。由此,这篇文章所教导的是,应追求凸出的面部分的最小化,由此使印刷图像不会不顺利。
所提及的现有技术(即公开文献和互联网文章)未处理的问题在于,网纹辊油墨机构中极为受限的油墨密度调节范围。有些印刷任务要求相对较高的油墨密度。在这类情况下,通过提高连接至调温装置的网纹辊的温度来加强油墨传递。但是,网纹辊的温度只能增加至一上限,因为一旦超过该上限,则网纹辊油墨机构中所使用的洗涤剂会发生自燃的危险。因此,唯一的可能性在于,采用其它具有更大的进料体积的网纹辊来代替印刷机中所使用的网纹辊。但是,这种网纹辊更换会与停机时间相关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其中,较少需要由网纹辊更换所引起的停机时间。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方法得以解决。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所述印刷机包括:网纹辊、用于向所述网纹辊供应流体的供应装置、用于从所述网纹辊剥离流体的剥离装置、和浮动辊,其中,所述网纹辊具有网纹面,该网纹面由凸出的面部分和凹入的面部分组成,所述剥离装置是辊或滚筒,并且所述浮动辊在所述网纹辊的转动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装置之后和所述剥离装置之前,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网纹辊使用如下网纹辊:在该网纹辊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至少是所述网纹面的10%。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网纹辊油墨机构的密度调节范围可通过网纹辊与足够大的凸出的面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得以拓宽。如果所述凸出的面部分足够大,则所述网纹辊不仅促使油墨传递得以均衡(Egalisierung),而且能提高油墨传递进而拓宽密度调节范围。试验显示:在实际条件下,所述凸出的面部分应至少是所述网纹面的10%。这譬如意味着,所述网纹面的开口宽度相对于桥接部宽度的比例应最高是9:1。所述开口宽度相对于桥接部宽度的比例尤其是在凹陷网纹的情况下也被称为所谓的凹陷桥接部比例(Napf-Steg-
譬如,所述网纹辊可被雕刻有每厘米90线的线数,并且所述雕刻可以是所谓的晕线,其中,替换于所述凹陷,设有绕着所述网纹辊以螺旋线状方式走向的一个或多个沟槽。在所述线数中,网纹间隔(或所谓的单元格宽度)是0.11mm。由于制造公差不可避免,因此沟槽宽度(开口宽度)处于80μm至90μm之间,桥接部宽度处于20μm至30μm之间。意思是指,如果某一部位上的沟槽宽度是80μm,则所配属的桥接部宽度是30μm;并且如果另一部位上的沟槽宽度是90μm,则所配属部位上的桥接部宽度是20μm。
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是所述网纹面的15%至35%。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作为所述网纹辊使用如下网纹辊:在该网纹辊中,所述网纹面具有最多每厘米135线的线数。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作为所述网纹辊使用如下网纹辊:该网纹辊的网纹面是晕线面在该晕线面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由一个或多个桥接部形成,并且所述凹入的面部分由一个或多个沟槽形成,并且每个桥接部和每个沟槽以螺旋线状方式走向。
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浮动辊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印刷时保持与所述网纹辊滚动接触,并且所述浮动辊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印刷时保持不与所述网纹辊滚动接触。
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浮动辊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保持仅与所述网纹辊滚动接触。
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浮动辊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通过弹簧保持与所述网纹辊滚动接触。
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所述浮动辊的旋转仅由所述网纹辊驱动,其中,所述网纹辊通过周面摩擦驱动所述浮动辊。
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作为所述浮动辊不使用串墨辊或匀墨辊,而是使用轴向固定不动(stillstehend)的辊。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利的改进方案也从接下来的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中得出,附图示出:
图1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在浮动辊与网纹辊之间存在滚动接触的印刷机;
图2图1中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在浮动辊与网纹辊之间不存在滚动接触的印刷机;
图3从网纹辊的晕线沟槽中提取油墨时网纹辊作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4在图3示出的阶段之后具有置放在晕线桥接部上油墨的网纹辊的示意图;
图5描述网纹辊油墨机构在第一和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的密度调节范围的图表;和
图6用于控制网纹辊油墨机构的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示出了具有网纹辊油墨机构的印刷机1,所述网纹辊油墨机构包括网纹辊2和靠置在其上的油墨施加辊3。油墨施加辊3在印版滚筒4上滚动,所述印版滚筒4通过润湿机构5润湿并靠置在橡胶布滚筒上,所述橡胶布滚筒在附图中未一同示出。印刷机1是网纹辊胶印页张印刷机。在网纹辊2上靠置有供应装置6,用于向网纹辊2供应流体(在此尤其是油墨)。供应装置6包括壳状容器7,所述壳状容器7包括刮刀8和摆动后壁9。通过摆动所述摆动后壁9使油墨在容器7中的液位可选择地提升至对于印刷运行而言所必需的刮刀8刀口之上并且下降至所述刀口之下,用以能够将供应装置6在印刷运行之后从网纹辊2卸下而没有油墨从容器7溢出。油墨施加辊3形成将油墨从网纹辊2剥离的剥离装置。
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网纹辊胶印印刷机构,也能使用于柔印印刷机构。这种柔印印刷机构譬如可以作为上亮油机构是胶印印刷机的组成部分,该胶印印刷机除了柔印印刷机构外还具有一系列胶印印刷机构。在柔印印刷机构中布置有印版滚筒代替于油墨施加辊3,在印刷时,网纹辊2与印版滚筒处于滚动接触,并且该印版滚筒形成所述剥离装置。在该柔印印刷机构中,省去了油墨施加辊3并且省去了在胶印印刷背景下所谓的橡胶布滚筒。
网纹辊2和油墨施加辊3这样相互协调地旋转,如EP 1 291 176B1中所描述的方法那样,该方法在此被引入本说明书中。同样引入了用于执行本方法所需的设备,这些设备在EP 1 291 176B1中被描述。通过在本发明框架内使用EP 1 291 176B1中的技术措施,避免了网纹辊2特别大的线数(Lineatur)在印刷图像中的不利影响并避免了在印刷图像中以不均匀着色的形式显示。通过油墨施加辊3上油墨积聚的错位叠置,某种程度上可以使网纹的精细度加倍并在印刷图像中获得闭合的面,否则只能采用具有更精细线数的网纹辊2才有可能。譬如,可以毫无问题地使用线数小于每厘米135线的网纹辊2,譬如具有每厘米110线的线数的网纹辊2。
在印刷运行中,网纹辊2沿着转动方向10转动。在该转动方向上在供应装置6后方并且在油墨施加辊3前方布置有浮动辊11。在油墨施加辊3后方并且在供应装置6前方布置有辊组12。浮动辊11具有由柔软且油墨友好的橡胶材料制成的周面,并且浮动辊11在其两个端部上分别支承在辊锁13中,所述辊锁13布置在支承杆14上,所述支承杆14可通过调节驱动器15(譬如液压缸)摆动。控制装置24根据该控制装置24中运行的程序来控制所述调节驱动器15。
每个辊锁13包括弹簧16,用于将浮动辊11压抵所述网纹辊2。该弹簧系统在其调准作用方面是有利的,通过该调准作用来补偿了浮动辊11由其老化或辊更换所导致的直径变化。浮动辊11由橡胶或橡胶状塑料制成的辊衬垫可能会随着时间收缩或膨胀,辊直径可能会因此变化。浮动辊11可出于磨损的原因而由替换辊替换,所述替换辊的直径由于公差的原因而稍微偏离于原始浮动辊11的直径。所述替换辊的辊衬垫可比原始浮动辊11的辊衬垫稍微柔软或坚硬,这类在辊的压缩性方面的差异也通过所述弹簧系统得以平衡。浮动辊11在印刷运行中仅与网纹辊2处于滚动接触,即,浮动辊11上未靠置其它辊或滚筒。
图1示出了第一印刷运行模式,其中,支承杆14在每个机器侧(驱动侧、操作侧)上与辊锁13以及可转动地支承在该辊锁13中的浮动辊11一起被摆向网纹辊2,并且相应的弹簧16将浮动辊11朝向网纹辊2挤压。调节驱动器15相应地驶出。
图3中高程度简化地示出了浮动辊11在网纹辊2上的滚动,其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所涉及的构件未以其真实的相互尺寸比例示出。网纹辊2具有网纹面17,所述网纹面17圆环状地在网纹辊2的整个周缘上延伸,这在所示出的局部图中无法看到。网纹面17不必在网纹辊2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网纹面17包括沟槽18和桥接部19,所述桥接部19限界出沟槽18并形成其侧壁。沟槽18和桥接部19相互平行以螺旋线状或螺旋状方式绕着网纹辊2的旋转轴线地走向,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图3的图像平面地取向。沟槽18和桥接部19的走向方向相对于图3的图像平面倾斜。由沟槽18和桥接部19所共同形成的网纹结构类似于螺纹,其中,图3中示出了该“螺纹”的三个螺纹线。这样的网纹结构也被称为晕线(Haschur)。桥接部19形成了网纹面17的凸出的面部分20,并且沟槽18形成了网纹面17的凹入的面部分21,并且这两个面部分20,21一起构成了整个网纹面17。
如果两个桥接部19和两个沟槽18相互平行地走向——这同样是可能的——则网纹结构具有多线螺纹的形状,并且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会由上述两个桥接部19一起形成,并且所述凹入的面部分21会由上述两个沟槽18一起形成。
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至少是整个网纹面17的10%,从而所述凹入的面部分21最多是网纹面17的90%。譬如,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即所谓的承载部分)是整个网纹面17的大于15%且小于35%,其中,所述桥接部的桥接部宽度S相应于单元格宽度Z的15%至35%,所述单元格宽度Z是所述桥接部宽度S和所述沟槽18的沟槽宽度R的总和。
图3示出,浮动辊11在滚过所述沟槽18时从该沟槽18提取油墨并在几次回转之后在其周面上具有闭合的油墨膜22。但是,浮动辊11不是仅从沟槽18提取油墨,而是由于其后的背缝又将所提取的油墨置放在桥接部19的顶面上,从而整个网纹面17(包括其凸出的面部分20)在被浮动辊11滚过之后被着色,如在图4中所示的那样。被置放在桥接部19上的油墨量23使得网纹辊2的网纹面17原则上完全被油墨覆盖并相应地向油墨施加辊3输出更多油墨。由此,网纹辊2能够以网纹面17的每个面单元向油墨施加辊3传递更多油墨,正如没有浮动辊11的情况下可能的那样。
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浮动辊11仅由网纹辊2旋转地驱动,即,不存在额外设置的、用于浮动辊11的辅助驱动器,并且除了网纹辊2外,不存在靠置在浮动辊11上并通过周面摩擦驱动该浮动辊11的其它辊。由于这两个辊2,11的辊缝中发生辊挤压,因此浮动辊11的橡胶衬垫稍微向网纹辊2的网纹结构内压入,由此提高了摩擦,并且浮动辊11与网纹辊2以几乎无打滑方式一同运行。浮动辊11不实施轴向的往复运动,因为这种串动(Changieren)可能会损坏桥接部19的顶面上期望的油墨构造。
图5示出了纵坐标代表印刷图像中黑色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图表。图表中左边的方柱反映了在使用浮动辊11的情况下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实现从1.82至2.41的密度调节范围。在该范围内,油墨密度可仅通过增强或削弱所述网纹辊2的调温来调节。出于绘图简化的原因未在图1和2中一同示出的是:设置用于对网纹辊2调温的、具有网纹辊2被接入其中的调温介质回路的调温装置。
图2示出了第二印刷运行模式,其中,浮动辊11从网纹辊2离压并处于惰性状态(passiv)。铰接在支承杆14上的调节驱动器15这样程度地驶入,使得弹簧16不再能将浮动辊11压到网纹辊2上,并且上述两个辊2,11彼此不再接触。与第一印刷运行模式的印刷任务相比,第二印刷运行模式所设置用于的印刷任务需要较低的油墨密度。
根据图5图表中右边的方柱反映了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的密度调节范围,其中,该密度调节范围是1.48至2.06。与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的密度调节范围(左边的方柱)相比,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的密度调节范围(右边的方柱)可达到更低的油墨密度值。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的密度调节范围以内,从网纹辊2至油墨施加辊3的油墨传递能够仅通过对网纹辊调温进行改变来调整。通过提高网纹辊温度,使油墨粘度降低,并且相应地,更多油墨从网纹辊2传递到剥离装置(油墨施加辊3)上。通过降低网纹辊温度,使流体(油墨)的粘度增大,并且相应地,更少流体被传递到剥离装置上。
通过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关断所述浮动辊11,能够在该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印刷如下印刷任务:这些印刷任务需要如此低的油墨密度,使得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不再适用,更确切地说是出于如下原因: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网纹辊2的温度必须这样地下降以达到低的油墨密度,这种下降使得网纹辊2上可能会出现凝结问题,这些凝结问题可能会损坏印刷品质。因此有利的是,通过关断所述浮动辊11能够将网纹辊温度保持在临界下限以上。被传递的流体的量确定了印刷图像中承印材料上可测得的油墨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优势在于,由右边的方柱所代表的密度调节范围通过接通所述浮动辊11而拓宽到通过左边的值方柱所代表的密度调节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不再那么需要为了改变所述网纹辊2的有效进料体积而更换该网纹辊2,并且使得网纹辊更换所伴随的停机时间最小化。
图6示出了印刷机1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相应于该流程图得出了控制装置24中所运行的程序的步骤。
在第一方法步骤101中,测量油墨密度或着墨程度。
在第二方法步骤102中,决定着墨程度是否过低。如果着墨程度过低,则在第三步骤103中决定是否已经达到网纹辊温度的上调节界限。如果已经达到上调节界限,则在第四步骤104中决定浮动辊11是否已经靠置在网纹辊2上。如果浮动辊11已经合压到网纹辊2上(即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运行),则在第五步骤中将网纹辊进行更换(更换成具有更大进料体积的替换网纹辊)和/或将所使用的印刷油墨进行更换(譬如更换成具有更高颜料淀积的印刷油墨)。如果在第四步骤104中确定了浮动辊11尚未靠置在网纹辊2上,则而后在第六步骤106中将浮动辊11靠置到网纹辊2上并降低网纹辊温度。此后,在第七步骤107中开始正式印刷。
如果在第二步骤102中确定着墨程度并不过低,则而后在第八步骤108中决定着墨程度是否过高。如果着墨程度并不过高,则而后开始第七步骤107中的正式印刷。但是,如果第八步骤108中的测量得出着墨程度过高,则而后在第九步骤109中检测或决定当前网纹辊温度是否已经相应于网纹辊温度的下调节界限。如果已经达到下调节界限,则而后在第十步骤110中检测浮动辊11是否已经靠置在网纹辊2上。如果在该检测中确定了浮动辊11靠置在网纹辊2上,则而后在第十一步骤111中将浮动辊11与网纹辊2离压,即,从第一印刷运行模式(图1)切换成第二印刷运行模式(图2)并提高所述调温装置上的网纹辊温度。此后开始正式印刷107。
如果在第九步骤109中所进行的检测得出尚未达到网纹辊温度的下调节界限,则而后在第十二步骤112中通过降低网纹辊温度来调整网纹辊温度。此后开始正式印刷107。
如果在第三步骤103中进行的检测得出尚未达到网纹辊温度的上调节界限,则而后在第十二步骤112中通过提高网纹辊温度来调整网纹辊的温度。此后也开始正式印刷107。如果在第十步骤110中确定了浮动辊11未靠置在网纹辊2上(即网纹辊油墨机构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运行),则而后在第十三步骤113中将网纹辊进行更换(更换成具有更小进料体积的替换网纹辊)和/或将油墨进行适当地更换(譬如更换成具有其它颜料淀积的其它油墨)。此后开始正式印刷107。
附图标记列表
1 印刷机
2 网纹辊
3 油墨施加辊
4 印版滚筒
5 润湿机构
6 供应装置
7 容器
8 刮刀
9 摆动后壁
10 转动方向
11 浮动辊
12 辊组
13 辊锁
14 支承杆
15 调节驱动器
16 弹簧
17 网纹面
18 沟槽
19 桥接部
20 凸出的面部分
21 凹入的面部分
22 油墨膜
23 油墨量
24 控制装置
101至113 方法步骤
R 沟槽宽度
S 桥接部宽度
Z 单元格宽度

Claims (9)

1.一种用于运行印刷机(1)的方法,所述印刷机包括:
-网纹辊(2),
-供应装置(6),用于给所述网纹辊(2)供应流体,
-剥离装置,用于将流体从所述网纹辊(2)剥离,和
-浮动辊,
其中,所述网纹辊(2)具有网纹面(17),该网纹面具有凸出的面部分(20)和凹入的面部分(21),所述剥离装置是辊(3)或者滚筒,并且所述浮动辊(11)在所述网纹辊(2)的转动方向(10)上布置在所述供应装置(6)后方以及所述剥离装置前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网纹辊(2)使用如下网纹辊(2):在该网纹辊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至少是所述网纹面(17)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是所述网纹面(17)的15%至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网纹辊(2)使用如下网纹辊(2):在该网纹辊中,所述网纹面(17)具有最多每厘米135线的线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网纹辊(2)使用如下网纹辊(2):该网纹辊的网纹面(17)是晕线面,在该晕线面中,所述凸出的面部分(20)由一个或多个桥接部(19)形成,并且所述凹入的面部分(21)由一个或多个沟槽(18)形成,并且每个桥接部(19)和每个沟槽(18)螺旋线状地走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辊(11)在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印刷时保持与所述网纹辊(2)滚动接触,并且所述浮动辊在第二印刷运行模式中印刷时保持不与所述网纹辊(2)滚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辊(11)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保持仅与所述网纹辊(2)滚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辊(11)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通过弹簧(16)保持与所述网纹辊(2)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印刷运行模式中,所述浮动辊(11)的旋转仅由所述网纹辊(2)驱动,其中,所述网纹辊(2)通过周面摩擦驱动所述浮动辊(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浮动辊(11)不使用串墨辊或匀墨辊,而是使用轴向固定不动的辊(11)。
CN201610944501.4A 2015-11-20 2016-10-26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Active CN106985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22908.4 2015-11-20
DE102015222908.4A DE102015222908A1 (de) 2015-11-20 2015-11-20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513A true CN106985513A (zh) 2017-07-28
CN106985513B CN106985513B (zh) 2020-05-22

Family

ID=5715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4501.4A Active CN106985513B (zh) 2015-11-20 2016-10-26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70665B1 (zh)
CN (1) CN106985513B (zh)
DE (1) DE10201522290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4568A1 (de) * 2006-02-01 2007-08-0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Kurzfarbwerk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EP1911586A2 (de) * 2006-10-11 2008-04-1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Kurzfarbwerk für eine 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01925462A (zh) * 2007-12-21 2010-12-22 顶点欧洲公司 使用网纹辊印刷基板的方法、用于印刷的网纹辊、以及印刷设备
CN201889960U (zh) * 2010-11-11 2011-07-06 上海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蛇形网点陶瓷网纹辊
CN105073425A (zh) * 2013-04-04 2015-11-18 小森公司 传墨辊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2799A (en) * 1987-11-13 1989-09-05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pper coated anodized aluminum ink metering roller
DE10144563A1 (de) 2001-09-11 2003-03-2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rbwerks
DE102007059912A1 (de) * 2007-12-12 2009-06-18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werk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zur Erzeugung von Irisdrucken
DE102008043957A1 (de) * 2008-11-21 2010-05-27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Rasterwalz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N101817252B (zh) * 2010-04-08 2012-01-25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网纹窜水辊及制作方法
DE102014225559A1 (de) * 2014-01-23 2015-07-2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Rasterwalz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4568A1 (de) * 2006-02-01 2007-08-0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Kurzfarbwerk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EP1911586A2 (de) * 2006-10-11 2008-04-1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Kurzfarbwerk für eine 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01925462A (zh) * 2007-12-21 2010-12-22 顶点欧洲公司 使用网纹辊印刷基板的方法、用于印刷的网纹辊、以及印刷设备
CN201889960U (zh) * 2010-11-11 2011-07-06 上海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蛇形网点陶瓷网纹辊
CN105073425A (zh) * 2013-04-04 2015-11-18 小森公司 传墨辊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0665B1 (de) 2022-03-30
EP3170665A1 (de) 2017-05-24
CN106985513B (zh) 2020-05-22
DE102015222908A1 (de)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8025B1 (ko) 음각 인쇄기용 잉킹 시스템
EP2011659A1 (en) INK-Jet printer using phase-change INK printing on a continuous web
JPH09131851A (ja) あらゆる輪転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第1の印刷ユニット又はそれに続くいずれかの印刷ユニットの湿し装置側から版胴及びブランケット胴上で同時に作動可能な引込み式印刷/コーティングユニット
JP2977540B2 (ja) 短縮インキ装置
JP4402229B2 (ja) インキ装置
JPH09123393A (ja) あらゆる輪転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第1の印刷ユニット又はそれに続くいずれかの印刷ユニットの湿し装置側から版胴及びブランケット胴上で同時に作動可能な引込み式印刷/コーティングユニット
US10603897B2 (en) Ink splitting multi-roll cleaner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328179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tering high viscosity pigmented inks
EP2818319B1 (de) Druckwerk
CN106985513A (zh)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EP0663288A1 (de) Verfahren und Rotationsdruckmaschine für indirekten Tiefdruck
US68108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quantity of ink supplied to an impression cylinder of a printing machine
DE19750259B4 (de) Verfahren und Druckmaschine zum mehrfarbigen Bedrucken von nichtsaugendem Material
US6050189A (en) Method for multicolor printing of nonabsorbent material, and a printing press for prin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JP2001162771A (ja) 印刷機を始動させる方法
EP1809479A2 (en) Gravure cylinder patch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2259516A (zh) 热缩膜印刷方法和印刷设备及所印刷的热缩膜
EP3010719A2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s substrats
DE102019105920A1 (de) Verfahren und Auftragswerk zum Auftragen einer Flüssigkeit auf ein Substrat
US11724485B2 (en) Gravure printing unit with inking unit cylinders
JP6250641B2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システム用物質付着制御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実行方法
JPS63188047A (ja) グラビア印刷機
US6644196B2 (en) Electrorheological inker
CN109074019B (zh) 电包衬调节
CA251462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pr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2

Address after: Weislo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Heidelberg printing machine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Heidel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