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9742B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39742B CN106939742B CN201610974596.4A CN201610974596A CN106939742B CN 106939742 B CN106939742 B CN 106939742B CN 201610974596 A CN201610974596 A CN 201610974596A CN 106939742 B CN106939742 B CN 1069397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utral
- lever
- rotation
- region
- detection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6—Geared sectors, e.g. fan-shaped gea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所需的时间。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活动杆,其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以在转动规定范围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通过从中立区域朝向转动规定范围的一端侧亦即关闭位置沿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将处于半闭状态的门以全闭状态进行保持,通过从中立区域朝向转动规定范围的另一端侧亦即释放位置沿另一个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中立开关,其产生在中立区域内的第一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并且产生在中立区域的关闭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第二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且在中立区域的释放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释放开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二中立检测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门锁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具备:锁定部(锁定机构),其能够以全闭状态保持车辆的门;扇形齿轮(工作杆),其与所述锁定部机械式联结并由电动马达转动驱动。而且,在预先设定的转动规定范围,通过使扇形齿轮从规定的中立区域朝向关闭区域沿一个方向转动,从而使锁定部动作,以便将处于半闭状态的门以全闭状态进行保持。或者,通过使扇形齿轮从中立区域朝向释放区域沿另一个方向(相反方向)转动,从而使锁定部动作,以便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并且,在使扇形齿轮从中立区域朝向任一方转动后,使该扇形齿轮以返回到中立区域的方式转动。
另外,该装置具备旋转式的中立检测第一开关和中立检测第二开关。图9是简略地示出扇形齿轮在转动规定范围内的转动位置和与此对应地从中立检测第一开关以及中立检测第二开关输出的检测信号的逻辑(H或者L电平)关系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中立检测第一开关产生在中立区域和关闭区域的边界位置亦即第一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中立检测第二开关产生在中立区域和释放区域的边界位置亦即第二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即,中立检测第一开关产生在关闭区域成为H电平且在中立区域和释放区域成为L电平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中立检测第二开关产生在释放区域成为H电平且在中立区域和关闭区域成为L电平的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因此通过使第一和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均成为L电平来检测扇形齿轮位于中立区域。
而且,通常在使扇形齿轮从关闭区域向中立区域转动时,基于第一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切换来停止电动马达的驱动(通电)。此时,在对电动马达的通电停止后直至电动马达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存在时滞,因此扇形齿轮会在比中立区域内的第一中立位置靠近释放区域处停止。或者,在使扇形齿轮从释放区域向中立区域转动时,基于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切换来停止电动马达的驱动(通电)。此时,在对电动马达的通电停止后直至电动马达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存在时滞,因此扇形齿轮会在比中立区域内的第二中立位置靠近关闭区域处停止。
另一方面,在使扇形齿轮从关闭区域向中立区域转动时,因某些情况(例如故障等)第一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未切换的情况下,也会基于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切换而停止电动马达的驱动(通电)。由此,即使第一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未切换,也会因扇形齿轮到达第二中立位置而使其转动迅速停止(所谓的失效保护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5938号公报(第6图)
然而,与中立区域相当的扇形齿轮的转动量A1,以与对电动马达的通电被停止后直至电动马达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扇形齿轮的转动量一致的方式来设定。这是因为即使受到前述时滞的影响,从关闭区域返回的扇形齿轮也会收容于中立区域。因此在前述的失效保护功能工作时,基于中立检测第二开关的逻辑切换而停止对电动马达的通电的情况下,也需要确保与上述转动量A1同样的转动量A2而事先设置虚拟的中立区域。需要在该虚拟的中立区域内的转动量A2下,即使是在释放区域也不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即,与释放区域相当的扇形齿轮的转动量,成为容许其空转的转动量A2和实际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时的转动量B的合计量(=A2+B)。而且,与中立区域和释放区域相当的扇形齿轮的转动量成为它们的合计转动量(=A1+A2+B),从而不得不增大直至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扇形齿轮的转动量,即,不得不延长直至该解除为止所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时间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工作杆,其与电动马达连结,并以在转动规定范围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通过从中立区域朝向所述转动规定范围的一端侧亦即关闭位置沿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将处于半闭状态的门以全闭状态进行保持,通过从所述中立区域朝向所述转动规定范围的另一端侧亦即释放位置沿另一个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所述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其产生在所述中立区域内的第一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以及第二中立检测开关,其产生在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关闭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第二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并且在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释放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释放开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二中立检测信号。
根据该结构,通常在使上述工作杆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中立区域转动时,基于上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在上述第二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来停止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通电)。在该情况下,在对上述电动马达的通电停止后直至该电动马达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存在时滞,因此只要此时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小于与上述中立区域相当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则该工作杆会收容于上述中立区域。
另一方面,在使上述工作杆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中立区域转动时,因某些情况,上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在上述第二中立位置未进行逻辑切换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中立检测信号在上述第一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来停止对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通电)。在该情况下,在对上述电动马达的通电停止后直至该电动马达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也存在时滞,因此只要此时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与同上述第一中立位置和上述释放开始位置之间相当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相等或小于同上述第一中立位置和上述释放开始位置之间相当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则该工作杆就会收容于上述中立区域。
综上所述,与上述释放开始位置和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相当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只要是实际解除对上述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时的转动量即可。而且,与上述第二中立位置和上述第一中立位置之间相当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可以是微小的。因此将直至解除对上述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的上述中立区域加在内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成为它们的合计转动量。因此能够更加减少直至解除对上述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上述工作杆的转动量,进而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该解除为止所需的时间。
对于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优选为,具备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为了使所述工作杆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中立区域转动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时,基于所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二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而停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或者在没有所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切换时,基于所述第一中立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一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而停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解除对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滑动门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对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示出其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活动杆位于中立区域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活动杆位于释放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活动杆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活动杆在转动规定范围内的转动位置和与此对应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以及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H或者L电平)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对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示出其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简略地示出以往方式的扇形齿轮在转动规定范围内的转动位置和与此对应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以及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H或者L电平)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滑动门(门);22…锁定机构;32…电动马达;35…活动杆(工作杆);70…中立开关(第一中立检测开关、第二中立检测开关);100…ECU(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下面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称为“上方”和“下方”。
如图1所示,经由适当的支承部件(省略图示)而支承于车辆的车身侧部的、作为门的滑动门10,随着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对形成于车身的上下车用的开口进行开闭。在该滑动门10内设置有:全闭门锁装置11,其通过与车身侧卡合来以全闭状态对滑动门10进行保持;以及关闭/释放装置12,其以全闭状态或半闭状态(闭合状态)对滑动门10进行保持,并且设置有全开门锁装置13,该全开门锁装置13通过与车身侧卡合而以全开状态对滑动门10进行保持。
关闭/释放装置12以电动方式使处于半闭状态的滑动门10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达到全闭状态。另外,关闭/释放装置12经由释放线缆C1而以机械的方式与设置于滑动门10内的适当的遥控器(远程控制器)14联结,并经由打开线缆C2而以机械的方式与该遥控器14联结。关闭/释放装置12的基于电动的解除操作力,经由释放线缆C1、遥控器14以及打开线缆C2被传递,从而解除对滑动门10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
另外,遥控器14与在滑动门10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露出的操作把手15连接,操作把手15的基于手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经由打开线缆C2而传递至关闭/释放装置12,从而关闭/释放装置12同样解除对滑动门10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
另外,遥控器14经由打开线缆C3、C4而以机械的方式分别与全闭门锁装置11和全开门锁装置13联结,将关闭/释放装置12的基于电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或者操作把手15的基于手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传递至全闭门锁装置11和全开门锁装置13。此时,全闭门锁装置11解除对滑动门10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或者解除全开门锁装置13对滑动门10在全开状态下的保持。
如图2所示,关闭/释放装置12具有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基板21,该基板21沿着滑动门10的后端面扩展并与其紧固,并且该关闭/释放装置12具有设置于该基板21的锁定机构22。该锁定机构22具有锁定部25和棘爪(pawl)26,锁定部25和棘爪26分别以一体转动的方式与轴支承于基板21且相互平行的一对旋转轴23、24连结。
在锁定部25形成有近似U字形的卡合凹部25a。而且,锁定部25隔着卡合凹部25a而在其一侧和另一侧(在图2中为逆时针旋转方向和顺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爪部25b以及第二爪部25c。另外,锁定部25形成从第一爪部25b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突出的第三爪部25d。在周向上,第一爪部25b的前端部的与第二爪部25c对置的端面、和第三爪部25d的与第一爪部25b对置的端面,分别形成全锁卡合面25e以及半锁卡合面25f。该锁定部25被一端卡挂于基板21的锁定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的另一端卡挂,从而对该锁定部25朝使其向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的一侧施力,并且因该锁定部25与设置于该基板21的锁定止挡件(省略图示)抵接,而限制该锁定部25向该方向的转动,从而将该锁定部25保持于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以下,称为“解锁位置”)。另外,锁定部25隔着旋转轴23而在第三爪部25d的相反侧突出设置有臂状的连动片25g。
另一方面,棘爪26形成从旋转轴24向其径向一侧(图2的左侧)伸出的近似钩爪状的卡合端部26a。该棘爪26被棘爪施力弹簧(省略图示)向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的一侧、即、使卡合端部26a朝图示的下侧移动的一侧施力,从而该棘爪26被保持于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
在此,对锁定机构22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在滑动门10敞开的状态下,保持于解锁位置的锁定部25使卡合凹部25a与固定于车身的撞针29对置。即,卡合凹部25a将伴随滑动门10的关闭动作的撞针29的进入路径敞开。并且保持于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的棘爪26使卡合端部26a配置于第三爪部25d的上方。另外,将此时的锁定机构22的状态称为解锁状态(解除状态)。
接下来,伴随滑动门10的关闭动作,撞针29进入卡合凹部25a内。此时,卡合凹部25a的内壁面被撞针29按压,从而使得锁定部25抵抗锁定施力弹簧而向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并因卡合端部26a卡止于半锁卡合面25f而使该锁定部25止转。此时,滑动门10处于与撞针29在卡合凹部25a卡合而防止其脱落的半闭状态。将此时的锁定机构22的状态称为半锁状态,将锁定部25的转动位置称为半锁位置。
接着,伴随滑动门10的进一步的关闭动作,撞针29进一步进入卡合凹部25a内。此时,因卡合凹部25a的内壁面被撞针29按压而使得锁定部25抵抗锁定施力弹簧而向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进一步转动,如图2所示,因卡合端部26a卡止于全锁卡合面25e从而使该锁定部25止转。此时,滑动门10处于与撞针29在卡合凹部25a卡合而防止其脱落的全闭状态。将此时的锁定机构22的状态称为全锁状态(卡合状态),将锁定部25的转动位置称为全锁位置。
另外,在半锁状态或者全锁状态下,若棘爪26抵抗棘爪施力弹簧而向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使得卡合端部26a与半锁卡合面25f或者全锁卡合面25e的卡止被解除。此时,例如因密封部件的反作用力等而使得滑动门10开始进行开启动作,伴随与此,卡合凹部25a的内壁面被从卡合凹部25a内退出的撞针29按压,从而使锁定部25向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而且,通过解除卡合凹部25a与撞针29的卡合而能够使滑动门10敞开。
另外,如图3所示,关闭/释放装置12具有例如由旋转开关构成的锁定开关80。该锁定开关80用于检测锁定部25的转动位置(解锁位置等)。另外,关闭/释放装置12具有以一体转动的方式与旋转轴24连结的棘爪驱动杆27。棘爪驱动杆27的前端部以朝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被按压部27a。另外,被按压部27a向下方移动的棘爪驱动杆27的转动方向,与前述的解除与锁定部25的卡合状态的棘爪26的转动方向一致。
在基板21紧固有基板30,该基板30由朝向车辆的前方扩展的例如金属板构成。基板30以独立于基板21的方式紧固于滑动门10。在该基板30的前方下部设置有由ECU(电子控制装置)驱动控制的促动器31。该促动器31具有:电动马达32和减速机构33,该减速机构33使该电动马达32的旋转轴的旋转减速。另外,在减速机构33的输出轴固定有小齿轮33a。
另外,在基板30且在小齿轮33a的斜后上方,固定有近似圆柱状的第一支承销34,该第一支承销34的中心线与该小齿轮33a的轴心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该第一支承销34轴支承有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活动杆35。即,活动杆35具有近似圆形的支承部36,第一支承销34将该支承部36贯通并对该支承部36进行轴支承。另外,活动杆35具有近似圆孤状的连结部37,该连结部37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于支承部36的外侧,并且活动杆35具有连接部38,该连接部38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径向上,将该连结部37的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一侧(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和支承部36彼此连接。而且,活动杆35借助支承部36的外周部、连结部37的内周部以及连接部38的侧壁而形成近似扇形的槽部35a,该槽部35a朝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另一侧(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开口。
如图4一并所示,活动杆35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且在连结部37的外周部具有第一齿轮部37a和第一凸轮部37b。第一齿轮部37a由多个外齿构成,与促动器31的小齿轮33a啮合。因此活动杆35因小齿轮33a旋转而在与其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绕第一支承销34转动。另外,活动杆35的转动规定范围被预先设定,活动杆35以第一齿轮部37a的终端到达小齿轮33a等的方式被限制转动。将包括第一齿轮部37a在其周向中间部与小齿轮33a啮合的图4所示的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在内的转动规定范围的中间部称为“中立区域”。
第一凸轮部37b成形为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的圆弧面状,其直径被设定为第一齿轮部37a的齿顶圆和齿根圆的两个直径的中间的长度。
另外,在连结部37的靠近连接部38一侧的内周部,形成有由多个内齿构成的内齿轮部37c。另外,在连结部37的内周部形成有释放部37d,该释放部37d具有与内齿轮部37c(内齿)的齿根圆的直径基本等同的内径,且从内齿轮部37c向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另一侧(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延伸。此外如图3所示,活动杆35从支承部36沿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斜后下方的径向伸出有伸出片39。该伸出片39的从第一支承销34分离的前端部向前方转向在连接部38的附近与连结部37连接。
在基板30且在活动杆35的槽部35a内,固定有近似带阶梯圆柱状的第二支承销40,该第二支承销40的中心线以与第一支承销34的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该第二支承销40轴支承有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释放杆41。即,释放杆41具有近似圆形的杆支承部42,第二支承销40将该杆支承部42贯通并对该杆支承部42进行轴支承。在杆支承部42的外周部、且在图3中的斜前下方的角度位置形成有由多个外齿构成的齿轮部42a,杆支承部42在该齿轮部42a能够与活动杆35的内齿轮部37b啮合。
另外,释放杆41从杆支承部42向以第二支承销40为中心的斜后上方的径向伸出有近似弓形的杆突片43。
因一端挂于基板30的、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90的另一端挂于释放杆41,从而对该释放杆41朝使其向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的一侧施力,并且因与形成于基板30的止挡片30a抵接,从而限制该释放杆41朝该方向的转动。此时,将释放杆41保持于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
如图4一并所示,在释放杆41处于初始转动位置时,该释放杆41的齿轮部42a配置为在处于中立位置的活动杆35的内齿轮部37c的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超过该内齿轮部37c。而且,如向图5的变化所示,若活动杆35绕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内齿轮部37c经由规定的空走区间而与齿轮部42a啮合。由此伴随活动杆35沿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转动,使得释放杆41克服施力部件90的作用力而开始沿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此外,虽然杆支承部42具有与齿轮部42a(外齿)的齿顶圆的直径基本等同的外径,但由于在连结部37形成有释放部37d,从而使得杆支承部42不会与连结部37发生干涉。
如图3所示,构成为:释放线缆C1的终端挂于释放杆41(杆突片43)的末端,并因释放杆41从初始转动位置转动而将释放线缆C1向关闭/释放装置12侧拉动。即,因释放杆41从初始转动位置转动而产生关闭/释放装置12的基于电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
在基板30、且在第一支承销34的上方固定有近似圆柱状的支承销45,该支承销45的中心线以与第一支承销34的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该支承销45轴支承有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打开杆46。该打开杆46向以支承销45为中心的上方的径向伸出有近似弓形的第一杆突片47,并且向以支承销45为中心的下方的径向伸出有臂状的第二杆突片48。而且,第一杆突片47的末端在棘爪驱动杆27的被按压部27a的上方以朝向下方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按压部47a。
打开线缆C2的终端在第二杆突片48的末端挂于打开杆46。因此,若将打开线缆C2向遥控器14侧拉动,则打开杆46以支承销45为中心而绕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此时,打开杆46在按压部47a将棘爪驱动杆27的被按压部27a向下方按压,从而使得棘爪驱动杆27以该被按压部27a向下方移动的方式转动。由此,将与棘爪驱动杆27一体转动的棘爪26相对于锁定部25的卡合状态解除。即,关闭/释放装置12的基于电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或者操作把手15的基于手动方式的解除操作力以将打开线缆C2向遥控器14侧拉动而使得打开杆46转动的方式被传递至关闭/释放装置12。将棘爪26相对于锁定部25的卡合状态的解除结束的图5所示的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称为“释放位置Pr”。
在活动杆35的伸出片39的前端部固定有近似圆柱状的支承销50,该支承销50的中心线以与第一支承销34的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该支承销50轴支承有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关闭杆51。该关闭杆51具有沿以支承销50为中心的后方的径向延伸的杆突片52。该杆突片52的末端向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立起、且形成近似L字形的上压壁52a。关闭杆51被适当的保持部件保持为实质上与活动杆35一体转动,在该活动杆35处于中立位置时,上压壁52a被配置在处于半锁位置的锁定部25的连动片25g的下方。因此若关闭杆51与活动杆35一起向图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连动片25g被上压壁52a按压的锁定部25从半锁位置向全锁位置转动。此时,如已经叙述那样,处于半闭状态的滑动门10形成为全闭状态。将锁定机构22对滑动门10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结束的图6所示的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称为“关闭位置Pc”。
如图3所示,在基板30且在小齿轮33a的上方,设置有例如由旋转开关构成的、作为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第二中立检测开关的中立开关70。在该中立开关70内置有电路基板和对该中立开关70与该电路基板的电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可动切片,与该可动切片一体转动的操作轴70a的轴线以与小齿轮33a的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而且,在操作轴70a以一体转动的方式连结有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近似扇状的中立开关杆71。
如图4一并所示,中立开关杆71在以操作轴70a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在其外周部具有第二齿轮部71a和第二凸轮部71b。即,中立开关杆71呈所谓的缺齿齿轮形状。第二齿轮部71a由多个外齿构成,能够与活动杆35的第一齿轮部37a啮合。因此,中立开关杆71在第一齿轮部37a和第二齿轮部71a处于啮合状态时,因活动杆35转动而向与活动杆35的转动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绕操作轴70a转动。伴随活动杆35的转动、操作轴70a与中立开关杆71一起转动的中立开关70对活动杆35位于中立区域进行检测。
第二凸轮部71b成形为圆弧面状,且能够与活动杆35的第一凸轮部37b抵接。如图6一并所示,第二凸轮部71b在处于周向上的整个范围与第一凸轮部37b抵接的抵接状态时,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因此,中立开关杆71因第一凸轮部37b在第二凸轮部71b向以操作轴70a为中心的径向内侧突出而被限制转动。另一方面,活动杆35因第二凸轮部71b沿着第一凸轮部37b滑动而能够相对于中立开关杆71转动。
接下来,结合锁定机构22的状态,对活动杆35在转动规定范围内的转动位置和与此相对应地从中立开关7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逻辑(H或者L电平)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中立开关70构成为根据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分别独立地输出两种检测信号(以下称“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
如图7所示,活动杆35的转动规定范围遍及关闭位置Pc和释放位置Pr之间。而且,中立区域Zn被配置于在关闭位置Pc和释放位置Pr之间夹设的转动规定范围的中间部。此外,将遍及中立区域Zn的靠近关闭位置Pc的边界位置(以下称“第二中立位置P2”)和关闭位置Pc之间的活动杆35的转动范围称为“关闭区域Zc”。活动杆35在沿关闭区域Zc移动至关闭位置Pc时,锁定机构22从半锁状态切换为全锁状态。
另外,将遍及中立区域Zn的靠近释放位置Pr的边界位置(以下称“释放开始位置Ps”)和释放位置Pr之间的活动杆35的转动范围称为“释放区域Zr”。在活动杆35沿着释放区域Zr移动至释放位置Pr时,锁定机构22切换为解锁状态。
这里,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以将中立区域Zn的中间位置亦即规定的第一中立位置P1作为边界、其关闭位置Pc一侧和释放位置Pr一侧分别成为H电平和L电平的方式切换逻辑。另一方面,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以中立区域Zn成为H电平且关闭区域Zc和释放区域Zr都成为L电平的方式切换逻辑。
此外,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在活动杆35朝向关闭位置Pc沿关闭区域Zc转动时,第一凸轮部37b登上第二凸轮部71b,中立开关杆71与中立开关70都被限制转动。然而,即使中立开关70的转动被限制(停止),第一和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1、N2的逻辑也依旧会被维持直至活动杆3到达关闭位置Pc,例如对检测其后的活动杆35位于中立区域Zn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与第一中立位置P1和释放开始位置Ps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A2(第一转动量),根据对电动马达32的通电被停止后直至该电动马达32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而设定。另外,与释放区域Zr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B根据将锁定机构22切换为解锁状态(实际解除对滑动门10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时的转动量而设定。更具体而言,转动量B被设定为从内齿轮部37c与齿轮部42a开始啮合时的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到与联结于释放杆41的棘爪驱动杆27一体转动的棘爪26相对于锁定部25的卡合状态的解除结束时的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为止的范围。并且,与第二中立位置P2和第一中立位置P1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C(第二转动量)与转动量A2等相比,因中立开关70的制造上的偏差,被设定为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和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信号切换时刻在不会反转的程度范围内足够小的转动量(C<<A2)。
接下来,概略说明将锁定机构22切换为全锁状态时的ECU100的处理方式。该处理通过例如由锁定开关80检测锁定部25处于半锁位置(即,滑动门的半闭状态)而开始。
如图8所示,若处理进入该程序,则ECU100向电动马达32通电并对电动马达32实施正转驱动(步骤S1)。此时,活动杆35朝向关闭位置Pc转动。接着,ECU100基于是否由锁定开关80对锁定部25位于全锁位置进行了检测,对滑动门10是否处于全闭状态进行判断(步骤S2)。而且,ECU100若判断滑动门10处于全闭状态,则继续进行对电动马达32的正转驱动,若判断滑动门10处于全闭状态,则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步骤S3)。此时,活动杆35到达关闭位置Pc。
接下来,ECU100向电动马达32通电并对电动马达32实施反转驱动(步骤S4)。此时,活动杆35朝向中立区域Zn转动。接着,ECU100对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是否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即活动杆35是否达到了第二中立位置P2进行判断(步骤S5)。而且,若判断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未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则ECU100对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是否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即活动杆35是否达到了第一中立位置P1进行判断(步骤S6)。而且,若判断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未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则ECU100返回步骤S5,重复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5中判断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或者在步骤S6中判断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则ECU100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步骤S7),结束处理。即,ECU100会继续实施对电动马达32的反转驱动,直至判断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或者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此外,第二中立位置P2位于比第一中立位置P1靠近关闭位置Pc,因此通常,因判断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即活动杆35到达第二中立位置P2而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反转驱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通常,在使活动杆35从关闭位置Pc向中立区域Zn转动时,基于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在第二中立位置P2的切换来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通电)。在该情况下,对电动马达32的通电被停止后直至该电动马达32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存在时滞,因此只要此时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小于与中立区域Zn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该活动杆35就会收容于中立区域Zn。
另一方面,假设在使活动杆35从关闭位置Pc向中立区域Zn转动时,因某些情况(例如故障等),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在第二中立位置P2没有切换。此时,基于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在第一中立位置P1的切换,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通电)(失效保护功能)。在该情况下,对电动马达32的通电被停止后直至该电动马达32的旋转实际停止为止存在时滞,因此,只要此时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与同第一中立位置P1和释放开始位置Ps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等同或者小于同第一中立位置P1和释放开始位置Ps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该活动杆35就会收容于中立区域Zn。
综上所述,与释放开始位置Ps和释放位置Pr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只要为实际解除对于滑动门10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时的转动量B即可。而且,与第二中立位置P2和第一中立位置P1之间相当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C可以很微小(近似零),是能够确认逻辑的切换的程度。因此,将直至解除对于滑动门10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的中立区域Zn加在内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成为这些的合计转动量(=A2+B+C)。因此,能够更加减少直至解除对于滑动门10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进而,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该解除为止所需的时间。
如上详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至解除对于滑动门10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的中立区域Zn加在内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成为前述的合计转动量(=A2+B+C)。因此,能够更加减少直至解除对于滑动门10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为止所需的活动杆35的转动量,进而能够更加缩短直至该解除为止所需的时间。而且,能够更加提高操作感。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与活动杆35连动地持续转动直至活动杆35到达关闭位置Pc的中立开关杆(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通过经由连杆机构或者凸轮机构与活动杆35连结来与活动杆35连动地转动的中立开关杆(71)。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与活动杆35连动地持续转动直至活动杆35到达关闭位置Pc的中立开关杆,还可以是在关闭区域Zc的中途停止的中立开关杆。或者,也可以是根据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变速的中立开关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省略中立开关杆71而直接检测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的中立开关(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在第一中立位置P1切换逻辑,就可以使其逻辑(H或者L电平)反转。相同地,只要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在第二中立位置P2切换逻辑且在释放开始位置Ps切换逻辑,就可以使其逻辑(H或者L电平)反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分别独立地产生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和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单一的中立开关70。与此相对地,可以采用分别产生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和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相互独立的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第二中立检测开关。该情况下,可以由旋转开关分别构成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第二中立检测开关,也可以由开闭式开关构成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第二中立检测开关,该开闭式开关根据中立开关杆(71)或者活动杆(35)的转动位置被中立开关杆(71)或者活动杆(35)直接按压而从接点开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锁定机构22切换为全锁状态时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能用于将锁定机构22切换为解锁状态时。具体而言,在使活动杆35从释放位置Pr向中立区域Zn转动时,因为某些情况(例如故障等),第二中立检测信号N2的逻辑没有切换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在第一中立位置P1的切换,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通电)。电动马达32停止后,活动杆35超越中立区域Zn或者该中立区域Zn,在关闭区域Zc停止。其后,对电动马达32实施反转驱动,并且基于第一中立检测信号N1的逻辑的切换,停止对电动马达32的驱动(通电)。电动马达32停止后,活动杆35在与从关闭位置Pc向中立区域Zn转动时失效保护功能工作时等同的位置停止。
本发明例如可以用于摆动式门,也可以用于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后门。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工作杆,其与电动马达连结,并以在转动规定范围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通过从中立区域朝向所述转动规定范围的一端侧亦即关闭位置沿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将处于半闭状态的门以全闭状态进行保持,通过从所述中立区域朝向所述转动规定范围的另一端侧亦即释放位置沿另一个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所述门在全闭状态下的保持;
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其产生在所述中立区域内的第一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一中立检测信号;以及
第二中立检测开关,其产生在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关闭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第二中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并且在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释放位置侧的边界位置亦即释放开始位置进行逻辑切换的第二中立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为了使所述工作杆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中立区域转动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时,
基于所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二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而停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或者在没有所述第二中立检测信号的逻辑切换时,基于所述第一中立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一中立位置的逻辑切换而停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杆在所述第一中立位置与所述第二中立位置之间的第一转动量,小于所述工作杆在所述第一中立位置与所述释放开始位置之间的第二转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中立检测开关是单一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立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中立检测开关是单一的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8958 | 2015-11-06 | ||
JP2015218958A JP6553485B2 (ja) | 2015-11-06 | 2015-11-06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39742A CN106939742A (zh) | 2017-07-11 |
CN106939742B true CN106939742B (zh) | 2019-12-20 |
Family
ID=5866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74596.4A Active CN106939742B (zh) | 2015-11-06 | 2016-11-04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00559B2 (zh) |
JP (1) | JP6553485B2 (zh) |
CN (1) | CN1069397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13506B2 (ja) * | 2016-03-16 | 2019-12-04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KR102681036B1 (ko) * | 2016-12-19 | 2024-07-0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개폐장치 |
US11306518B2 (en) * | 2017-03-02 | 2022-04-19 | Kiekert Ag | Vehicle door lock, especially tailgate lock |
US11859416B2 (en) * | 2017-11-15 | 2024-01-02 | Magna BOCO GmbH |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
CN110359786B (zh) * | 2018-03-26 | 2021-08-10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门锁系统、车门以及对门锁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
DE102018120798A1 (de) * | 2018-08-27 | 2020-02-27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schloss |
DE102018125991A1 (de) * | 2018-10-19 | 2020-04-23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zum Zuziehen und/oder Öffnen eines Kraftfahrzeug-Schlosses |
CN110656821B (zh) * | 2019-10-18 | 2020-12-08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锁具 |
CN114687621B (zh) * | 2020-12-31 | 2023-07-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装置、电动滑门总成和车辆 |
DE102022107518A1 (de) | 2022-03-30 | 2023-10-05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Stellantrieb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
DE102022107656A1 (de) * | 2022-03-31 | 2023-10-05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42620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CN102199959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双锁定门锁装置 |
CN203783285U (zh) * | 2014-03-31 | 2014-08-20 |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锁执行器 |
CN104141430A (zh) * | 2014-06-30 | 2014-11-1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性的汽车门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1782A (ja) * | 1985-10-30 | 1987-05-12 |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制御装置 |
JP2657877B2 (ja) * | 1992-11-30 | 1997-09-30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の制御装置 |
JP2827151B2 (ja) * | 1994-07-29 | 1998-11-18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ドアの自動開閉操作装置 |
JP3232251B2 (ja) * | 1996-08-22 | 2001-11-26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扉体の施解錠装置 |
US6848727B1 (en) * | 1999-02-18 | 2005-02-01 | Atoma International Corp | Power door latch assembly |
JP4028166B2 (ja) * | 2000-10-16 | 2007-12-26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CA2445444C (en) * | 2001-04-26 | 2006-10-24 | Litens Automotive | Powered liftgate opening mechanism and control system |
JP3964644B2 (ja) * | 2001-10-10 | 2007-08-22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開閉体の駆動制御装置 |
JP4267933B2 (ja) * | 2003-02-18 | 2009-05-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4267934B2 (ja) * | 2003-02-18 | 2009-05-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ドアロック機構 |
WO2008072484A1 (en) * | 2006-12-07 | 2008-06-19 | Yazaki Corporation | Door open/close system for a vehicle |
JP5051451B2 (ja) * | 2007-12-27 | 2012-10-1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操作装置 |
JP5110390B2 (ja) * | 2008-11-18 | 2012-12-2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JP4706937B2 (ja) * | 2008-11-18 | 2011-06-2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JP5325014B2 (ja) * | 2009-04-28 | 2013-10-2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JP5423207B2 (ja) * | 2009-07-24 | 2014-02-19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
GB2505745B (en) * | 2012-06-28 | 2015-08-12 |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 Vehicle door closer device |
JP6368953B2 (ja) * | 2014-07-10 | 2018-08-0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6417636B2 (ja) * | 2014-09-02 | 2018-11-07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ラッチユニットの駆動装置 |
JP6613506B2 (ja) * | 2016-03-16 | 2019-12-04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2015
- 2015-11-06 JP JP2015218958A patent/JP65534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03 US US15/342,724 patent/US101005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4 CN CN201610974596.4A patent/CN1069397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42620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CN102199959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双锁定门锁装置 |
CN203783285U (zh) * | 2014-03-31 | 2014-08-20 |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锁执行器 |
CN104141430A (zh) * | 2014-06-30 | 2014-11-1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性的汽车门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89186A (ja) | 2017-05-25 |
JP6553485B2 (ja) | 2019-07-31 |
CN106939742A (zh) | 2017-07-11 |
US20170130492A1 (en) | 2017-05-11 |
US10100559B2 (en) | 201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39742B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JP5732694B2 (ja) | 自動車の開閉部の施錠を行うための電気錠 | |
JP6213928B2 (ja) | 自動車両ドアロックおよびロック機構を電気的に作動させる方法 | |
US9322204B2 (en) | Door actuating apparatus | |
EP2080858B1 (en) |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JP5423207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 |
US7441816B2 (en) | Automotive childproof safety lock control apparatus | |
WO2010058687A1 (ja)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
JP2002250162A (ja) |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 |
US11391072B2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pening/closing body for vehicle | |
US11466485B2 (en) | Opening/closing body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s | |
JP2015537132A (ja) |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 |
JP2004250901A (ja) | 車両用のドアロック機構 | |
US11261624B2 (en) | Opening/closing body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s | |
KR101641134B1 (ko) | 차량용 래치의 초기위치 보정구조 | |
JP6717188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6089294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 |
JP4880437B2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システム | |
JP6720109B2 (ja) | ラッチ制御システム | |
JP7224733B2 (ja) | ドアクローザ制御装置 | |
JP2008144417A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システム | |
JP4555731B2 (ja)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
JP2016098613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2006328703A (ja) | 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 |
JP2006328701A (ja)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