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1070B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31070B CN106931070B CN201710189379.9A CN201710189379A CN106931070B CN 106931070 B CN106931070 B CN 106931070B CN 201710189379 A CN201710189379 A CN 201710189379A CN 106931070 B CN106931070 B CN 1069310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upport arm
- buffer
- base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涉及一种车辆。所述悬置装置包括:减震组件,包括独立成型的支臂、缓冲件及基座,其中,所述缓冲件及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支臂处并经硫化工艺形成所述减震组件;以及骨架,与所述减震组件过盈配合,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架连接,其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骨架;其中,所述支臂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具有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缓冲件相配合的另一端;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骨架与所述支臂缓冲连接,所述缓冲件为弹性软质件,所述基座用于使所述缓冲件与所述骨架相连接。而悬置装置只由含有支臂、缓冲件及基座的减震组件和骨架构成,并且骨架为一体成型制成,减少了零件数量,并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悬置装置是非承载式车身支承在车架上的装置,悬置装置一般成对使用,并分别安装于车头与车尾处,悬置装置同时与车身以及车架相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往往决定着车辆乘坐舒适性。因此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上述悬置装置的重要性,为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也就是说,既要起到使车身与车架连接,又要在它们的连接过程中进行有效减震,因此,现有的悬置装置的组成零件很多,往往需要底座、减震组件与限位罩,而减震组件又由许多零件组成。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虽然可以满足其使用的要求,但是其组成的零件数量过多,并且结构复杂,导致这些零件的制造工艺的工序大大增加。使得相应的模具、检具、工装夹具开发多,造成零件制造成本高。同时其组装工序也相应增多,使得过程控制容易出错,导致零件关键尺寸难于控制,报废率高。并且限位罩由于盐雾试验很难满足设计要求,会进一步造成制造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悬置装置存在零件过多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车辆的悬置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悬置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包括:
减震组件,包括独立成型的支臂、缓冲件及基座,其中,所述缓冲件及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支臂处并经硫化工艺形成所述减震组件;以及
骨架,与所述减震组件过盈配合,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架连接,其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骨架;
其中,所述支臂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具有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缓冲件相配合的另一端;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骨架与所述支臂缓冲连接,所述缓冲件为弹性软质件,所述基座用于使所述缓冲件与所述骨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中与所述缓冲件相配合的一端具有第一定位固定部,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第一凹腔部;
所述缓冲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臂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腔体,所述支臂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缓冲件硫化紧固,所述第一腔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一对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相配合,使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缓冲件定位固定,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凹腔部内并与其配合的第二凹腔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字母H形凸起,所述第一凹腔部为两个并分别置于所述字母H形凸起的开口端内,所述字母H形凸起构成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凹腔部的侧壁;
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字母H形凹腔,所述字母H形凸起置于所述字母H形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支臂的顶部,所述支臂具有设置于所述支臂底部的第二定位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关于所述支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缓冲件定位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为两个字母V形板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支臂的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对接部具有用于包裹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的第三凹腔部,所述第三凹腔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通过硫化固定于所述基座顶部,所述缓冲件底部的形状与所述基座顶部的形状相一致,所述基座顶部为楔形,所述缓冲件的侧壁处具有向下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确定并限制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基座的位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基座的侧壁相贴合;
所述骨架具有安装固定所述缓冲件的第二腔体,所述缓冲件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底部分别具有长条状凸起,所述长条状凸起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缓冲件的底部具有用于包裹所述长条状凸起的边檐;
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具有与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相配合的槽体,通过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嵌入所述槽体中,以使得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骨架定位固定;
优选地,所述槽体与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装置还具有扣合组件,其用于使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骨架保持固定,所述扣合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腔体处;
优选地,所述扣合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基座底部的凸起部,与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侧壁处的凹坑部,通过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凹坑部内,以使得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骨架保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为沿着水平方向直线贯通的通腔,所述第二腔体在垂直于贯通的竖直平面内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缓冲件为方形体件。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具有辅助支撑臂,用于使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保持固定,所述辅助支撑臂固定于远离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腔体安装固定处的所述缓冲件处;
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臂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所述缓冲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为铸铁支臂、铸钢支臂或塑料支臂;
所述缓冲件为橡胶件;
所述骨架为铸铝骨架或者塑料骨架。
本发明的骨架与车辆的车架连接,支臂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利用缓冲件为弹性软质的特点,从而实现与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相同的车身与车架缓冲连接功能。进而实现完全满足其使用要求。而悬置装置只由含有支臂、缓冲件及基座的减震组件和骨架构成,并且骨架为一体成型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并使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相应的模具、检具、工装夹具开发成本,以及装配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内芯与缓冲件硫化一体,然后再将内芯与支臂机械连接,实现缓冲件与支臂的固定连接。因此增加了多余的零件内芯,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去掉内芯,那么支臂与缓冲件存在定位严重不准确以及固定不牢靠的问题,就会使车架与身相脱离,因此使用第一定位固定部与第二定位固定部同时对支臂与缓冲件进行定位固定,相对于使用内芯定位固定在保证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相应的零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通过边檐及长条状凸起嵌入槽体中,以使得缓冲件相对于骨架定位固定。使得缓冲件与基座同时被骨架固定,增大了对缓冲件的固定牢靠性。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缓冲件牢固的固定于骨架内,往往将缓冲件的底部做的较大,并将相应的基座做的较大,使得骨架必须制成分体式,才可以将基座与缓冲件置于骨架内部。从而增加了零件数量以及相应的制造与装配过程。而本发明利用边檐及长条状凸起嵌入槽体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无裸露的钣金结构,零件无需喷电泳漆,能够有效保证金属零件表面光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零件容易锈蚀的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支臂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所述支臂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所述缓冲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所述缓冲件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C-C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所述基座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所述骨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悬置装置的整体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悬置装置的整体装配图,以图9为主进行说明,所述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可以包括减震组件与骨架3(在图8中查看将更加清晰)。其中,减震组件包括独立成型的支臂1(在图1及图2中查看将更加清晰)、缓冲件2(在图3及图4中查看将更加清晰)及基座4(在图7中查看将更加清晰)。缓冲件2及基座4安装在支臂1处并经硫化工艺形成减震组件。骨架3与减震组件过盈配合,用于与车辆的车架连接。骨架3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骨架。其中,支臂1用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支臂1具有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缓冲件2相配合的另一端。缓冲件2用于使骨架3与支臂1缓冲连接。缓冲件2为弹性软质件制。基座4用于使缓冲件2与骨架3相连接。
支臂1用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其具有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接的一端,与其一端相反的另一端与悬置装置的缓冲件2相配合。支臂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定位固定部。支臂1为一体成型制成。
缓冲件2用于使悬置装置的骨架3与支臂1缓冲连接。缓冲件2为弹性软质件,其具有用于与支臂1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腔体。支臂1另一端安装于第一腔体内并与缓冲件2硫化紧固。第一腔体内具有与第一定位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一对接部。通过第一定位固定部与第一对接部相配合,使支臂1相对于缓冲件2定位固定。骨架3用于与车辆的车架连接,其具有安装固定缓冲件2的第二腔体31。缓冲件2过盈配合固定于第二腔体31内。骨架3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骨架3。
支臂1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体中。通过第一定位固定部与第一对接部相配合,使支臂1与缓冲件2进行定位。缓冲件2安装于骨架3的第二腔体31内,从而实现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并且所述缓冲件2为弹性软质件,可以起到对车身与车架的缓冲作用。进而实现完全满足其使用要求。而支臂1与骨架3均为一体成型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并使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相应的模具、检具、工装夹具开发成本,以及装配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第一凹腔部11(参见图2),第一对接部具有置于第一凹腔部11内并与其配合的第二凹腔部21(参见图6)。
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字母H形凸起12,第一凹腔部11(参见图2)为两个并分别置于字母H形凸起12的开口端内,字母H形凸起12构成两个相邻的第一凹腔部11的侧壁。第一对接部具有字母H形凹腔22(参见图4),字母H形凸起12置于字母H形凹腔22(参见图4)内。由于字母H形凹腔22(参见图4)与字母H形凸起12相互接触的面积大,用于弹性件与非弹性件的定位固定相对于其他固定方式张力更大,从而定位更加准确,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固定部设置于支臂1的顶部,支臂1具有设置于支臂1底部的第二定位固定部13,第二定位固定部13与第一定位固定部关于支臂1对称设置。第一腔体具有第二对接部23(参见图4),第二对接部23(参见图4)与第二定位固定部13相配合,以使得支臂1相对于缓冲件2(参见图4)定位固定。
优选地,第二定位固定部13为两个字母V字形板状部,相对于第二定位固定部13固定于支臂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二对接部23(参见图4)具有用于包裹第二定位固定部13的第三凹腔部,第三凹腔部的形状与第二对接部23(参见图4)的形状一致。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内芯与缓冲件硫化一体,然后再将内芯与支臂机械连接,实现缓冲件与支臂的固定连接。因此增加了多余的零件内芯,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去掉内芯,那么支臂与缓冲件存在定位严重不准确以及固定不牢靠的问题,就会使车架与身相脱离,因此使用第一定位固定部与第二定位固定部同时对支臂与缓冲件进行定位固定,相对于使用内芯定位固定在保证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相应的零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图7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悬置装置还具有基座4。基座4用于使缓冲件2(参见图4)与骨架3(参见图8)相连接。缓冲件2通过硫化固定于基座4顶部。缓冲件2(参见图4)底部的形状与基座4顶部的形状相一致。基座4顶部为楔形。缓冲件2(参见图4)的侧壁处具有向下凸起的限位部26。限位部26用于确定并限制缓冲件2相对于基座4的位置。限位部26(参见图4)与基座4的侧壁相贴合。可以将缓冲件2(参见图4)、基座4与支臂1(参见图1)一同进行硫化固接。
结合图7进行说明,进一步地,基座4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相对的侧壁底部分别具有长条状凸起41。长条状凸起4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缓冲件2(参见图4)的底部具有用于包裹长条状凸起41的边檐24(参见图4)。第二腔体31(参见图8)的侧壁具有与边檐24(参见图4)及长条状凸起41相配合的槽体32(参见图8)。通过边檐24(参见图4)及长条状凸起41嵌入槽体32(参见图8)中,以使得缓冲件2(参见图4)相对于骨架3(参见图8)定位固定。
优选地,槽体32(参见图8)与边檐24(参见图4)及长条状凸起41为过盈配合。
通过边檐24(参见图4)及长条状凸起41嵌入槽体32(参见图8)中,以使得缓冲件2(参见图4)相对于骨架3(参见图8)定位固定。使得缓冲件2(参见图4)与基座4同时被骨架3(参见图8)固定,增大了对缓冲件2(参见图4)的固定牢靠性。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缓冲件牢固的固定于骨架内,往往将缓冲件的底部做的较大,并将相应的基座做的较大,使得骨架必须制成分体式,才可以将基座与缓冲件置于骨架内部。从而增加了零件数量以及相应的制造与装配过程。而本发明利用边檐24(参见图4)及长条状凸起41嵌入槽体32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座与缓冲件底部体积大的问题,从而缩减了零部件数量。
结合图7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悬置装置还具有扣合组件,其用于使基座4相对于骨架3(参见图8)保持固定。扣合组件分别安装于基座4与第二腔体31(参见图8)处。
优选地,扣合组件具有固定于基座4底部的凸起部,与固定于第二腔体31侧壁处的凹坑部,通过凸起部置于凹坑部内,以使得基座4相对于骨架3保持固定。
在说明书附图未示出的情况下,
支臂1为铸铁支臂、铸钢支臂或塑料支臂。
缓冲件2为橡胶件。
骨架3为铸铝骨架或者塑料骨架。
结合图8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二腔体31为沿着水平方向直线贯通的通腔,第二腔体31在垂直于贯通的竖直平面内的截面为方形,缓冲件2(参见图4)为方形体件。
充分利用方形体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从而缩小本申请悬置装置的体积,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图4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缓冲件2具有辅助支撑臂25,用于使缓冲件2相对于第二腔体31(参见图8)保持固定。辅助支撑臂25固定于远离缓冲件2与第二腔体31(参见图8)安装固定处的缓冲件2处。
优选地,辅助支撑臂25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缓冲件2的顶部。
有效保证缓冲件2在第二腔体31(参见图8)内固定牢靠。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包括:
减震组件,包括独立成型的支臂、缓冲件及基座,其中,所述缓冲件及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支臂处并经硫化工艺形成所述减震组件;以及
骨架,与所述减震组件过盈配合,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架连接,其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骨架;
其中,所述支臂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具有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缓冲件相配合的另一端;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骨架与所述支臂缓冲连接,所述缓冲件为弹性软质件,所述基座用于使所述缓冲件与所述骨架相连接;
其中,所述支臂中与所述缓冲件相配合的一端具有第一定位固定部,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第一凹腔部;
所述缓冲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臂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腔体,所述支臂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缓冲件硫化紧固,所述第一腔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一对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相配合,使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缓冲件定位固定,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凹腔部内并与其配合的第二凹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具有字母H形凸起,所述第一凹腔部为两个并分别置于所述字母H形凸起的开口端内,所述字母H形凸起构成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凹腔部的侧壁;
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字母H形凹腔,所述字母H形凸起置于所述字母H形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支臂的顶部,所述支臂具有设置于所述支臂底部的第二定位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部关于所述支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缓冲件定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为两个字母V形板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支臂的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对接部具有用于包裹所述第二定位固定部的第三凹腔部,所述第三凹腔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形状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通过硫化固定于所述基座顶部,所述缓冲件底部的形状与所述基座顶部的形状相一致,所述基座顶部为楔形,所述缓冲件的侧壁处具有向下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确定并限制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基座的位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基座的侧壁相贴合;
所述骨架具有安装固定所述缓冲件的第二腔体,所述缓冲件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底部分别具有长条状凸起,所述长条状凸起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缓冲件的底部具有用于包裹所述长条状凸起的边檐;
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具有与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相配合的槽体,通过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嵌入所述槽体中,以使得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骨架定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与所述边檐及所述长条状凸起为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装置还具有扣合组件,其用于使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骨架保持固定,所述扣合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腔体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基座底部的凸起部,与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侧壁处的凹坑部,通过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凹坑部内,以使得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骨架保持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为沿着水平方向直线贯通的通腔,所述第二腔体在垂直于贯通的竖直平面内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缓冲件为方形体件。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具有辅助支撑臂,用于使所述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保持固定,所述辅助支撑臂固定于远离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腔体安装固定处的所述缓冲件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臂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所述缓冲件的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臂为铸铁支臂、铸钢支臂或塑料支臂;
所述缓冲件为橡胶件;
所述骨架为铸铝骨架或者塑料骨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9379.9A CN106931070B (zh) | 2017-03-27 | 2017-03-27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9379.9A CN106931070B (zh) | 2017-03-27 | 2017-03-27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31070A CN106931070A (zh) | 2017-07-07 |
CN106931070B true CN106931070B (zh) | 2020-02-18 |
Family
ID=5942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9379.9A Active CN106931070B (zh) | 2017-03-27 | 2017-03-27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3107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10712B1 (fr) * | 2000-06-26 | 2002-10-04 | C F Gomma Barre Thomas | Cale hydroelastique |
CN202368326U (zh) * | 2011-09-28 | 2012-08-08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防磨损悬置 |
CN102501751A (zh) * | 2011-10-18 | 2012-06-2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软垫总成 |
CN202641346U (zh) * | 2012-06-08 | 2013-01-02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总成液压悬置 |
CN203995640U (zh) * | 2014-08-07 | 2014-12-1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底座悬置总成 |
CN104589989B (zh) * | 2014-12-26 | 2017-01-25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 |
CN205871736U (zh) * | 2016-07-29 | 2017-01-11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速箱悬置 |
-
2017
- 2017-03-27 CN CN201710189379.9A patent/CN10693107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31070A (zh) | 2017-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36781B2 (ja) | 防振装置 | |
CN109026610B (zh) | 压缩机及其吸气消音器与气缸盖组件 | |
CN106931070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 |
CN211119702U (zh) | 用于空调器的减震组件和空调器 | |
US10013016B2 (en) | Method and instruction for attachment of ETC pedal to bracket | |
JP4256414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
WO2019019327A1 (zh) | 无人机的视觉系统及无人机 | |
CN209904665U (zh) | 滑移式储物盒及汽车 | |
KR101450608B1 (ko) |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 브라켓 설치구조 | |
CN214308792U (zh) | 导航仪外框连接件及车载导航仪 | |
CN218802245U (zh) | 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 |
JP4259308B2 (ja) | 位置決め構造 | |
CN221054099U (zh) | 保压治具 | |
CN211442030U (zh) | 一种座椅重力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19727843U (zh) | 车门内夹条 | |
CN219618992U (zh) | 车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308798U (zh) | 一种用于发动机安装的胎具 | |
CN218093854U (zh) | 一种提高防腐性能的车用紧固件结构 | |
CN212727784U (zh) | 三向防震交换机柜 | |
CN209743047U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组件及车辆 | |
CN220500550U (zh) | 一种定位结构和安装有该定位结构的扶手结构 | |
CN215865599U (zh) | 三分力测量装置 | |
CN218858320U (zh) | 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20951075U (zh) |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 |
CN210600023U (zh) | 一种谐振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