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7843U - 车门内夹条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夹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7843U
CN219727843U CN202320986104.9U CN202320986104U CN219727843U CN 219727843 U CN219727843 U CN 219727843U CN 202320986104 U CN202320986104 U CN 202320986104U CN 219727843 U CN219727843 U CN 219727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
clamping
rotation
support lip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61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国
王连昌
陈丽
甘彭鑫
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61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7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7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7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内夹条,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包括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主体、上凸台以及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与上凸台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与下凸台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远离所述上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并且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Description

车门内夹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夹条。
背景技术
用户用车体验一直是顾客购车后关注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用车过程中,玻璃升降异响是一种常见故障形式,用户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抱怨,影响用户用车体验。据售后数据统计,玻璃升降系统异响,约30%是车门内夹条带来的。因此在整车开发制造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内夹条结构设计以及内夹条与车门玻璃的匹配设计,当内夹条自身断面设计容差小、匹配的周边附件出现过程质量波动后,玻璃下降时,极易出现下降异响,因此车门内夹条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CN205915942U公开了一种内夹条、车门及汽车,内夹条包括内夹条主体及安装在内夹条主体内侧的卡子,内夹条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对称的设置有压脚;压脚及卡子能够卡接在车门内板上。该内夹条由于在内夹条主体的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压脚,使得内夹条受力均匀,不容易扭曲;且避免了内夹条主体内部的一侧无压脚造成的只有卡子与车门内板接触,导致卡子异响、隔音、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其只解决了内夹条与车门内板之间发出异响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内夹条与玻璃之间发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夹条,能够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并且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车门内夹条,包括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主体、上凸台以及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与上凸台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与下凸台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远离所述上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
进一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悬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侧与所述上凸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右侧与所述第一悬空部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悬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变形诱导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悬空部从下至上向右延伸,所述第一悬空部的上端悬空,并且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上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
进一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悬空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与所述下凸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悬空部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悬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变形诱导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悬空部的上端悬空,所述第二悬空部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
进一步,所述夹持主体呈“n”形,所述夹持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左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左夹持脚,所述夹持槽的右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右夹持脚;其中,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所述第一防转唇边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唇边从上至下向右延伸;所述第二防转唇边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二防转唇边从右至左向下延伸。
进一步,所述夹持件采用PP材料,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二级支撑唇边、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均采用PVC材料;所述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二级支撑唇边、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主体起主要安装定位的作用,二级支撑唇边在常态不与玻璃发生接触,用于防止因二级支撑唇边的压缩负荷波动造成玻璃下降异响,同时在玻璃升降过程中向车门内夹条的方向抖动时,玻璃压迫一级支撑唇边变形后若继续抖动,会与二级支撑唇边相抵靠,从而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转唇边和第二防转唇边分别与车门内饰板的不同安装面变形并相抵靠后,车门内饰板的夹持作用能够防止车门内夹条翻转,从而防止车门内夹条的安装姿态错误,从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与玻璃的相对位置准确,进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能够正常起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上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强度较高,能够减小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夹持件,11-夹持主体,111-夹持槽,112-左夹持脚,113-右夹持脚,12-上凸台,13-下凸台;
2-一级支撑唇边,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悬空部,23-第一变形诱导槽;
3-二级支撑唇边,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悬空部,33-第二变形诱导槽;
4-第一防转唇边;5-第二防转唇边;6-车门内板;7-车门内饰板;8-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车门内夹条,包括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所述夹持件1包括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所述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11;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与上凸台12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与下凸台13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远离所述上凸台12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从上至下向右延伸;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从右至左向下延伸。
在使用时,夹持主体11与车门内板6连接,一级支撑唇边2变形并抵靠在玻璃8上,二级支撑唇边3与玻璃8之间具有2mm的间隙,第一防转唇边4和第二防转唇边5分别变形并抵靠在车门内饰板7的不同安装面上。夹持主体11起主要安装定位的作用,二级支撑唇边3在常态不与玻璃8发生接触,用于防止因二级支撑唇边3的压缩负荷波动造成玻璃8下降异响,同时在玻璃8升降过程中向车门内夹条的方向抖动时,玻璃8压迫一级支撑唇边2变形后若继续抖动,会与二级支撑唇边3相抵靠,从而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8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8抖动异响。此外,第一防转唇边4和第二防转唇边5分别与车门内饰板7的不同安装面变形并相抵靠后,车门内饰板7的夹持作用能够防止车门内夹条翻转,从而防止车门内夹条的安装姿态错误,从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与玻璃8的相对位置准确,进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能够正常起上述作用。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的强度较高,能够减小第一连接部21以及第二连接部3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保证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包括第一连接部21以及第一悬空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左侧与所述上凸台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右侧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下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变形诱导槽23。第一变形诱导槽23能够引导第一悬空部22的弹性变形方向,进一步保证一级支撑唇边2的变形可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空部22从下至上向右延伸,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上端悬空,并且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上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在使用时,第一悬空部22的上端抵靠在玻璃8上,并且向左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以及第二悬空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左侧与所述下凸台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下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第二变形诱导槽33。第二变形诱导槽33能够引导第二悬空部32的弹性变形方向,进一步保证二级支撑唇边3的变形可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上端悬空,所述第二悬空部32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在使用时,第一悬空部22的中部与玻璃8之间具有2mm的间隙,在玻璃8升降过程中向车门内夹条的方向抖动时,玻璃8压迫一级支撑唇边2变形后若继续抖动,会与二级支撑唇边3相抵靠,玻璃8压迫二级支撑唇边3的中部变形,第二悬空部32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能够使玻璃8与二级支撑唇边3的接触面逐渐变大,相对于倾斜的第一悬空部22,第二悬空部32的支撑效果更好,从而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8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8抖动异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主体11呈“n”形,所述夹持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槽111,所述夹持槽111的左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左夹持脚112,所述夹持槽111的右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右夹持脚113;其中,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113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两个左夹持脚112以及三个右夹持脚113能够保证夹持主体11于车门内板6的连接强度,同时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113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能够增大最上方的右夹持脚113与车门内板6的夹持面积,能够进一步防止车门内夹条翻转,从而防止车门内夹条的安装姿态错误,从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与玻璃8的相对位置准确。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1采用PP材料,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均采用PVC材料;所述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一体成型。夹持件1包括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均采用PP材料,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下凸台13、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通过两种材料等断面共挤而成,一体成型能够保证车门内夹条的各部分连接强度,并且便于加工,成本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所述夹持件(1)包括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所述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11);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与上凸台(12)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与下凸台(13)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远离所述上凸台(12)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包括第一连接部(21)以及第一悬空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左侧与所述上凸台(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右侧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变形诱导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空部(22)从下至上向右延伸,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上端悬空,并且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上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以及第二悬空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左侧与所述下凸台(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第二变形诱导槽(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上端悬空,所述第二悬空部(32)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1)呈“n”形,所述夹持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槽(111),所述夹持槽(111)的左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左夹持脚(112),所述夹持槽(111)的右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右夹持脚(113);其中,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113)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从上至下向右延伸;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从右至左向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1)采用PP材料,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均采用PVC材料;所述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一体成型。
CN202320986104.9U 2023-04-27 2023-04-27 车门内夹条 Active CN219727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6104.9U CN219727843U (zh) 2023-04-27 2023-04-27 车门内夹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6104.9U CN219727843U (zh) 2023-04-27 2023-04-27 车门内夹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7843U true CN21972784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1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6104.9U Active CN219727843U (zh) 2023-04-27 2023-04-27 车门内夹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7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27843U (zh) 车门内夹条
CN212011084U (zh) 固定装置及具有所述固定装置的电池模组
US8622596B2 (en) Automotive interior lamp
CN108454532B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
CN213244068U (zh)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3926248U (zh) 一种卡扣组件
KR20130018290A (ko) 차량용 룸 램프
CN219618992U (zh) 车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178331U (zh) 一种夹持件、夹持装置及拍摄辅助设备
CN110783146A (zh) 直流继电器触头结构
CN219601064U (zh) 一种车用阅读灯、顶棚结构及车辆
CN215816666U (zh) 网络接口和电子设备
CN209552929U (zh) 悬置及悬置系统
CN218883481U (zh) 一种不受安装顺序限制的背板及可视门铃
CN219687074U (zh) 一种特种车辆上的多屏集成式仪表台
CN220421056U (zh) 汇流排组件和电池包
CN214688970U (zh) 一种汽车前门
JP4038955B2 (ja) 照明器具
CN219458993U (zh) 卡接件及光伏组件连接结构
JP7480573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JP3634213B2 (ja) 建築用廻り縁構造
CN106931070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JPH0238811Y2 (zh)
JPH03833Y2 (zh)
CN108319364B (zh) 一种具有触觉反馈振动器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