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6069A - 灯更换台 - Google Patents
灯更换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86069A CN106886069A CN201610826845.5A CN201610826845A CN106886069A CN 106886069 A CN106886069 A CN 106886069A CN 201610826845 A CN201610826845 A CN 201610826845A CN 106886069 A CN106886069 A CN 1068860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lamp
- polarizer
- wire grid
- straigh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58—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compris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lements, e.g. wire grids, conductiv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02B27/28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comprising arrays of elements, e.g. micropris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light irradiation, e.g. linearly polarised light photo-polymeris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并能够正确地调整线栅偏振片。偏振片单元(10)具有使光偏振的多个线栅偏振片(16)、和并列配置所述线栅偏振片(16)的框架(14),其中,所述框架(14)具有对每个所述线栅偏振片(16)限定安装位置的安装部(31),将所述线栅偏振片(16)以所述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中心(C)为轴心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装部(31)上。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139303.7、申请日为2013.04.19、发明名称为“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列设置了多个线栅偏振片的偏振片单元、用于调整该偏振片单元所具有的线栅偏振片的各线栅的方向的调整用夹具、具有偏振片单元的照射装置、以及用于照射装置中的灯更换台。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通过对取向膜或取向层(以下将它们称为“光取向膜”)照射偏振光来取向的被称为光取向的技术,该光取向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元件所具有的液晶取向膜的取向等。
光取向所使用的照射装置一般由光源和偏振片构成,尤其是近几年来,为了能够进行带状的较长的光取向膜的光取向,还提出了一种如下的照射装置:其光源采用棒状灯,并且在该棒状灯的长轴方向上排列了多个线栅偏振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线栅偏振片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地并列排列了多个导体的线而形成的,并在射入偏振光时,作为反射与线平行的偏振、且透射垂直的偏振光的偏振滤光片而发挥功能。在使用排列了多个该线栅偏振片的情况下,为了对齐各线栅偏振片之间的偏振轴的方向,就需要对齐各线栅偏振片的线的方向。
因此,在将多个线栅偏振片安装并排列在框架上的结构中,还提出了一种如下的结构:通过以能够围绕光轴(光的透过轴方向)旋转的方式来安装各个线栅偏振片,能够调整线栅偏振片的各自的线的方向(即偏振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线栅偏振片的调整机构公开了如下的机构。即、从与线栅偏振片的平面平行的方向通过螺钉将线栅偏振片的外周侧面的多个位置固定在框架上,通过适当地推拉这些螺钉,而使线栅偏振片在该线栅偏振片的平面内进行旋转。具体来说,以一点来推压并支承线栅偏振片的相对的两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两个螺钉以两点来推压并支承另一个侧面。通过该机构,分别推拉用于支承线栅偏振片的另一个侧面的两个螺钉,由此,线栅偏振片以支承上述一个侧面的一个螺钉为支点而在平面内旋转,从而调整了线栅偏振片的线的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3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26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以线栅偏振片的侧面的一点为支点而进行旋转并调整,所以因在该侧面中的成为支点的位置而使线栅的旋转发生改变等,分别正确地调整多个线栅偏振片是很困难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分别正确地调整多个线栅偏振片的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具有该偏振片单元的照射装置以及照射装置的灯更换台。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2012年4月2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096449、2012年4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100014、2012年10月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221205以及2012年10月1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225628的全部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偏振片单元具有:使光偏振的多个线栅偏振片;以及并列配置所述线栅偏振片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对每个所述线栅偏振片限定安装位置的安装部,将所述线栅偏振片以所述线栅偏振片的平面中心为轴心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片单元中,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对所述线栅偏振片的转动进行引导的导向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片单元中,在设n为折射率、k为衰减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线栅偏振片由k+(3/4)×n>3且k>0.5的材料而形成线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片单元中,所述线栅偏振片具有相对于所述平面垂直延伸的肋,沿与所述平面平行的方向推拉所述肋而使所述线栅偏振片能够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调整用夹具,对于上述偏振片单元所具有的所述线栅偏振片的各自的转动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用夹具设置有供所述线栅偏振片的所述肋自由穿插的间隙配合孔,以使所述肋穿插在所述间隙配合孔的同时以覆盖所述线栅偏振片的方式与所述框架卡合,所述调整用夹具具有调整手段,其沿与所述平面平行的方向来推拉穿插在所述间隙配合孔中的所述肋,从而调整所述线栅偏振片的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调整用夹具,对于所述偏振片单元所具有的所述线栅偏振片的各自的转动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用夹具具有卡合部和导向部,所述卡合部以覆盖配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线栅偏振片的方式与所述框架卡合;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线栅偏振片的转动,利用所述导向部在引导所述线栅偏振片转动的同时能够进行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单元中,沿相邻的线栅偏振片的边界部,设置有用于遮光的遮光区域,并且在整个所述线栅偏振片的排列方向的范围内,在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所述线栅偏振片中的所述遮光区域、与没有被所述遮光区域进行遮光的非遮光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的方式,设置有所述遮光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片单元中,以能够使所述线栅偏振片转动来调整线的方向的调整用间隙被设置在所述边界部的方式,分别排列所述线栅偏振片,并且所述偏振片单元具有遮光板,其覆盖所述线栅偏振片的各自的边界部,并形成所述遮光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片单元中,所述线栅偏振片形成为三角形,使所述线栅偏振片交替地上下翻转并进行横向并列排列,或者所述线栅偏振片形成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具有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倾斜的边,以使所述边彼此相匹配的方式横向并列地排列所述线栅偏振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装置具有:在框体内内置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单元、直管型灯和反射镜单元的照射器,所述直管型灯沿相对于所述偏振片单元的并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射镜单元沿所述直管型灯的管轴方向延伸,并具有玻璃制的反射镜,所述玻璃制的反射镜具有反射所述直管型灯发出的光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镜单元具有:沿所述直管型灯的管轴延伸的通风板;以及在所述通风板的两侧设置的一对所述反射镜,在所述通风板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安装有支承所述直管型灯的支承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照射装置中,所述支承部由一对支承体构成,所述一对支承体具有:从所述通风板的所述大致中央处延伸到所述直管型灯的侧面的轴;以及供所述轴贯穿且支承所述直管型灯的支承片,所述支承体被配置在隔着所述直管型灯而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照射装置中,将所述支承片设置为,能够围绕所述轴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照射装置中,所述支承体被配置在沿所述直管型灯的管轴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
另外,本发明的灯更换台被用于照射装置,所述照射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单元、以及沿相对于所述偏振片单元的并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管型灯,所述照射装置内置了沿所述直管型灯的管轴延伸且内部收纳有所述直管型灯的灯单元,并能够从端面沿所述管轴的方向拉出并更换所述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更换台具有:导轨,其被配置在所述端面的外侧,在支承从所述端面拉出的灯单元的同时进行引导;摆动单元,其以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单元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能够摆动地保持所述导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灯更换台中,具有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将利用反射镜覆盖所述直管型灯的上侧的所述灯单元进行上下翻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灯更换台中,具有对准标记,其与在所述照射装置所处的设置面的规定位置上所设的定位导向部进行卡合,并将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照射装置的框体侧面进行定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线栅偏振片的各自的安装部,能够以线栅偏振片的平面中心为轴心进行转动来调整该线栅偏振片的线的方向。由此,在各个线栅偏振片之间,线栅偏振片的调整量与线的方向的转动角度之间的关系,始终被维持为恒定,从而能够正确地分别调整多个线栅偏振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单元的照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偏振片单元的结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单位偏振片单元的结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视图。
图4是表示偏振片单元所具有的框架的结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调整用夹具的结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面剖视图,图5(C)是从千分尺这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调整用夹具安装在偏振片单元上的方式的图,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侧面剖视图,图6(C)是从千分尺这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偏振片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调整用夹具的结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侧面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单元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偏振片单元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通过偏振片单元照射的累计光量的图。
图10是表示单位偏振片单元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偏振片单元中的相邻的两个单位偏振片单元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偏振片单元的说明图,图12(A)是表示偏振片单元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通过偏振片单元照射的累计光量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偏振片单元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遮光板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照射装置的正面透视图。
图16是表示灯单元的图,图16(A)是主视图,图16(B)是俯视图,图16(C)是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灯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灯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支承部结构的灯单元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灯更换台和照射装置的主视图。
图21是灯更换台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定位导向部和对准标记的结构图,图22(A)是表示使对准标记卡合于定位导向部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B)是表示使对准标记卡合于定位导向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照射器和灯单元的结构图,图23(A)是侧面透视图,图23(B)是局部放大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照射器拉出灯单元的状态的图,图24(A)是表示从照射器拉出灯单元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4(B)是表示在灯更换台上载置灯单元并拉出灯单元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4(C)是表示从照射器完全拉出灯单元并将灯单元载置在灯更换台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4(D)是表示灯单元和灯更换台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表示灯更换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摆动单元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翻转单元的动作的图,图27(A)是表示通过升降机使灯单元上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B)是表示灯单元翻转状态的立体图,图27(C)是表示灯单元的固定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灯更换台从照射器拉出滤光片的状态的图,图28(A)是表示从照射器拉出滤光片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8(B)是表示在灯更换台上载置滤光片并拉出滤光片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8(C)是表示从照射器完全拉出滤光片并将滤光片载置在灯更换台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8(D)是表示滤光片和灯更换台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29是表示宽度调整单元的结构图,图29(A)是表示将灯单元载置在导轨时的宽度调整单元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9(B)是表示将滤光片载置在导轨时的宽度调整单元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栅偏振片的结构图,图30(A)是剖视图,图30(B)是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光取向装置
2:光取向对象物
6:照射器
10、100:偏振片单元
12、112:单位偏振片单元
14、114:框架
16:线栅偏振片
18:支承框架
30A:上端卡合部
30B:下端卡合部
31:安装部
32:螺纹孔(安装部)
36:肋
38:定位凹部
50:导销
60、160:调整用夹具
64A、64B:千分尺(调整手段)
65:刻度
66:间隙配合孔
210、300、400:偏振片单元
212、312:单位偏振片单元
214:框架
215:矩形区域
215A:一端
215B:另一端
216:线栅偏振片
218、318:支承框架
120:开口
125:侧边
128、328:边界部
129、329:遮光体
230、320:遮光区域
250:调整用遮光板
280:遮光板
325:边
501:照射装置
507:直管型灯
508:反射镜
508a、508b:镜(反射面)
530:灯单元
531:框体
535:通风板
540:支承部
541、541a、541b:支承体
542:支承片
543:轴
580:反射镜单元
601:灯更换台
603:设置面
609:定位导向部
610:灯更换部
611:导轨
620:摆动单元
630:翻转单元
660:对准标记
680:灯单元
681:直管型灯
684:框体
700:照射装置
701:端面
816:线栅偏振片
811:线部
A:线的方向
B:排列方向
C:线栅偏振片的平面的中心
E:与平面平行的方向
Bx:排列方向
Cx:输送方向(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
Kx:有效照射宽度
Xz:管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单元10的光取向装置1的示意图。
光取向装置1是对光取向对象物2照射偏振光并进行光取向的装置。在图1中,工作台3是矩形板状的台,并在上表面上载置有光取向对象物2。光取向对象物2是例如液晶面板等的薄板状的面板体,并包含光取向对象的光取向膜。平台4是支承工作台3且实现了防振的台,其内设有使工作台3直线运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未图示),通过该直线运动机构而使工作台3沿直线运动方向X在平台4的表面上进行往复移动。照射器收纳盒5是,通过被固定在平台4上而沿平台4的宽度方向(与直线运动机构的直线运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被横架在平台4的上方位置的箱体。照射器6被内置于照射器收纳盒5中,并向平台4照射偏振光。
照射器6具有灯7、反射镜8和偏振片单元10,并使偏振光聚光并照射在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在正下方移动的光取向对象物2的面S上。
具体来说,灯7是以至少大于等于光取向对象物2的宽度进行延伸的直管型(棒状)的紫外线灯。反射镜8是截面呈椭圆形,且沿灯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凹面反射镜,并对光取向对象物2照射反射光。
偏振片单元10被配置在反射镜8和光取向对象物2之间,并使照射到光取向对象物2的光偏振。该偏振光照射到光取向对象物2的光取向膜,由此,该光取向膜与偏振光的偏振轴方向相对应而被取向。
图2是表示偏振片单元10的结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面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偏振片单元10具有:多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2;以及将这些单位偏振片单元12横向并列地排列成一列的框架14,至少在反射镜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内排列有单位偏振片单元12。框架14作为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支承体发挥功能,并且以限定各安装位置的方式而构成,并防止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排列方向的错位。此外,关于该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结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面剖视图。
单位偏振片单元12具有:线栅偏振片16和支承该线栅偏振片16的支承框架18。
支承框架18是在金属板的面内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20的框体,并分别在夹着开口20的上下的端部22具有支承部24,该支承部24夹持并支承线栅偏振片16的端部16A。另外,支承框架18的开口20的左右两侧的边25(即在上下的端部22之间延伸的边25)的宽度W,以在照射野中难以产生宽度W的影子的方式而形成了窄幅。
线栅偏振片16是具有对支承框架18的开口20进行封闭的大小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连接上下的端部16A的两侧的缘部即一对侧缘16B,与线的方向A大致平行形成。
在偏振片单元10中,所述结构的多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2通过使各线栅偏振片16的侧缘16B彼此接近并进行横向并列排列,由此,线的方向A被排列成沿着与排列方向B(图2)大致正交的方向对齐的状态。
图4是表示偏振片单元10所具有的框架14的结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侧面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框架14呈矩形的框形状,在该框中并列地排列有单位偏振片单元12。即、框架14具有:成为上下的缘部的上缘框架14A以及下缘框架14B,在这些上缘框架14A以及下缘框架14B上,卡合并支承有上述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下的端部22。
更详细地说,在上缘框架14A的面内,形成有上端卡合部30A,该上端卡合部30A以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端12A(图3(A))这一侧的端部22的外形匹配的方式设有凹部,同样,在下缘框架14B的面内,也形成有下端卡合部30B,该下端卡合部30B以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下端12B(图3(A))这一侧的端部22的外形匹配的方式设有凹部。而且,通过这一对上端卡合部30A以及下端卡合部30B,从而构成了限定上述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安装位置的安装部31。在框架14上,沿长度方向并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量相对应而设置有安装部31,由此,仅将单位偏振片单元12嵌入各个安装部31,就能够简便地将其分别配置在规定的确定后的位置上。
在框架14的上述上端卡合部30A以及下端卡合部30B上,适当地设置有用于通过螺钉来固定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螺纹孔32,将螺钉19(图2(A))穿插在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端12A以及下端12B的各自的端部22的螺纹孔29(图3(A))中,通过螺钉固定于框架14上,由此被固定并配置在框架14上。此外,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螺纹孔29以允许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规定量的下述转动的方式形成为横长形状。
然而,在偏振片单元10中,在各单位偏振片单元12之间,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不齐时,则光取向对象物2的取向方向未沿所期望的方向对齐,从而导致产品品质的降低。
因此,在该偏振片单元10中,为了对安装在框架14上的各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线的方向A进行调整而设置了以下机构。
即、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端12A的端部22以及下端12B的端部22的外形形成为圆弧状,并且为了与这些端部22的圆弧形状进行卡合,在框架14的安装部31中的上端卡合部30A以及下端卡合部30B也形成为圆弧状,由此,作为用于引导单位偏振片单元12在面内的转动的导向部发挥功能。
具体来说,如上述图3(A)所示,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端部22的圆弧形状,与以单位偏振片单元12所支承的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光透过面)的中心(更正确地说是开口20的中心)C为中心的圆D的圆周的一部分一致。即、当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时,将以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的中心C为轴心转动,由此,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角度与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始终一致。
单位偏振片单元12具有肋36,该肋36与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垂直并竖立设在下端12B这一侧的端部22上,通过沿与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平行的方向来推拉该肋36,就能够简便地进行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操作。
像这样,在该偏振片单元10中,由于安装部31引导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所以在使单位偏振片单元12卡合于安装部31的状态下,仅使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就能够简便地调整单位偏振片单元12所支承的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
另外,由于单位偏振片单元12以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的中心C为轴心转动,因此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角度与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始终一致,所以能够简便且正确地调整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线的方向A,调整作业会变得非常容易。
而且,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时的端部22必定被收纳在上述图3(A)所示的圆D的范围内。即、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的轴心在各单位偏振片单元12之间不齐的情况下,由于端部22的范围分别出现偏差,所以需要以不妨碍各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的方式,来增大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相邻的间隙75(参照图6(A))的宽度α。像这样,在间隙75变大时,线栅偏振片16中的不能进行偏振控制的区域会扩大。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时的端部22必定被收纳在上述图3(A)所示的圆D的范围内,所以能够将各个间隙75控制到最小。
尤其是如上述图3(A)所示,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下的端部22的两侧的肩部22A,分别仅以角度δ从边25向内侧倾斜,由此,就成为切掉肩部22A的形状。通过切掉肩部22A,如图6(A)所示,在相邻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端部22之间,形成了比间隙75的宽度α更宽的用于转动的调整余量76。像这样,由于在减小间隙75的宽度α的同时设置了较大的调整余量76,所以使单位偏振片单元12彼此之间变窄并抑制了不能进行偏振控制的光的产生,并且能充分地确保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线的方向A的调整量。
下面,对于以高精度、且简便地调整偏振片单元10所具有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各转动的调整用夹具60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调整用夹具60的结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面剖视图,图5(C)是从千分尺64A、64B这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将调整用夹具60安装在偏振片单元10上的方式的图,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侧面剖视图,图6(C)是从千分尺64A、64B这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调整用夹具60具有:矩形框状的框体62;以及在该框体62的上端62A以及下端62B中的下端62B所配置的作为调整手段的一对千分尺64A、64B。
框体62具有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开口20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状、或者具有比开口20更宽的开口63,如图6(B)所示,将定位配置在框架14的安装部31上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夹在中间并安装在框架14上。
即、如图5(A)所示,在调整用夹具60的框体62的四角,设置有凸部68,该凸部68与在框架14的安装部31的四角上所设置的基准定位凹部38(参照图4(A))进行嵌合,如图6(A)所示,通过使该定位凹部38与凸部68卡合,由此,将调整用夹具60的框体62定位在框架14的规定位置上,如图6(B)所示,在该框架14和调整用夹具60之间夹持有单位偏振片单元12。
如图5(A)所示,在调整用夹具60的框体62上,设置有供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肋36自由穿插的间隙配合孔66,夹着该间隙配合孔66,而设置有上述一对千分尺64A、64B。
因此,当将调整用夹具60安装于框架14时,如图6(A)及图6(C)所示,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肋36从间隙配合孔66突出,并被设置在一对千分尺64A、64B之间。千分尺64A、64B随着用户操作而沿与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平行的方向E进行进退,并使肋36在间隙配合孔66的游隙的范围内移动,由此,单位偏振片单元12以线栅偏振片16的中心C为轴心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线的方向A。
在千分尺64A、64B上分别设置有表示肋36的推拉量的刻度65,作业者就能够掌握在调整时的推拉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推拉量(调整量)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转动角度以及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成正比,所以从该推拉量能够掌握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
如图5(A)所示,在调整用夹具60的框体62上,使得在框架14上固定了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上端12A和下端12B的螺钉19露出,并设置有供紧固该螺钉19的工具插入的螺钉紧固用开口6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下端12B这一侧的螺钉19露出的螺钉紧固用开口67,与上述间隙配合孔66进行连接而形成。
像这样,由于在调整用夹具60上设置了使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螺钉19露出的螺钉紧固用开口67,因此在利用调整用夹具60对单位偏振片单元12进行转动调整之后,利用工具穿过螺钉紧固用开口67来紧固螺钉19从而将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2固定在框架14上,由此,不发生旋转偏差就将单位偏振片单元12固定在框架14上。在调整了单位偏振片单元12之后,将调整用夹具60从框架14拆下,再用于在该框架14上所排列的其他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调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如下结构:设置在框架14上的各安装部31以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中心C为轴心且使包含该线栅偏振片16在内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进行转动并调整。由此,由于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相对于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调整量始终相等,因此能够简便且正确地调整单位偏振片单元12的线的方向A,调整作业就变得非常容易。另外,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时的端部22必定会被收纳在上述图3(A)所示的圆D的范围内,通过以圆D的直径的间隔来配置各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2,由此,将各个间隙抑制到最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如下结构:在支承线栅偏振片16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上,分别设置有与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垂直延伸的肋36,沿与平面平行的方向推拉该肋36而使线栅偏振片16能够转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肋36的推拉量、与随之产生的线栅偏振片16的转动角度以及线的方向A的转动角度成正比,所以通过将推拉量作为调整量进行管理,就能够正确地管理线的方向A的调整量。
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如下结构,调整用夹具60具有:沿与线栅偏振片16的平面平行的方向推拉肋36来调整该线栅偏振片16的线的方向A的作为调整手段的千分尺64A、64B。
由此,肋36的推拉操作变得容易,另外,能够通过千分尺64A、64B进行微调整。
并且,根据设置在千分尺64A、64B上的刻度65,能够正确地管理调整量。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只不过举例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以及应用。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安装部31引导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调整用夹具引导单位偏振片单元12转动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偏振片单元100的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调整用夹具160的结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侧面剖视图。此外,在这些图中,对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偏振片单元100具有多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12。在偏振片单元100所具有的框架114上,设置有用于通过螺钉来固定各单位偏振片单元112的螺纹孔32,该螺纹孔32作为对于每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12限定安装位置的安装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该框架114上,按照每个单位偏振片单元112的安装位置,在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12的对角位置上,设置与调整用夹具160进行卡合并定位的定位凹部38。
另一方面,在调整用夹具160中,与框架114的定位凹部38相对应,在框体62的里侧设置有凸部68,通过这些定位凹部38以及凸部68的卡合结构,将调整用夹具160定位于框架114的规定位置上,并成为上述单位偏振片单元112被夹在调整用夹具160和框架114之间的状态。
该单位偏振片单元112的上端12A以及下端12B的端部22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单位偏振片单元12相同,均是圆弧状并成为以线栅偏振片16的中心C为中心的圆D的圆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调整用夹具160的背面,如图8(A)所示,在沿着该圆D的圆弧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导销50。即、当使调整用夹具160卡合于框架114时,各导销50与单位偏振片单元112的上端12A这一侧的端部22的圆弧状的外周抵接。由此,当操作千分尺64A、64B时,单位偏振片单元112被各个导销50引导的同时进行转动,该各个导销50沿着圆D的圆弧进行配置。此外,在图7中,附图标记70是以承受导销50前端的方式设置在框架114上的孔部70。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排列并使用线栅偏振片16的情况下,由于在线栅偏振片16的各边界部,偏振光比其他位置更弱,因此光取向膜的光取向发生不均。
因此,以往,为了改善该光取向的不均,提出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将以列状配置的线栅偏振片的排列在光取向膜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为多列,并且在各排列之间,以线栅偏振片的边界部在输送方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而使线栅偏振片的位置错开配置,由此,可抑制偏振光对光取向膜的照射不均(例如日本特开2006-126464号公报)。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具有多个线栅偏振片的列,因此需要向各列均等地照射光,从而存在装置复杂、且成本非常高这样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抑制因线栅偏振片之间的边界而发生不均的偏振片单元进行说明。
图9是偏振片单元210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偏振片单元210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通过偏振片单元210照射的累计光量的图。
如图9(A)所示,偏振片单元210具有:多个单位偏振片单元212;和将这些单位偏振片单元212横向并列地排列成一列的框架214。在该偏振片单元210中,为对由反射镜8(图1)配光控制的光进行偏振控制,仅以至少比反射镜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x更长的Mx的范围内的数量,来排列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组。框架214是横向并列地连接并配置了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板状的框体。在光取向装置1(图1)中,以通过该偏振片单元210下方的方式来输送光取向对象物2。如图9(B)所示,在光取向对象物2通过偏振片单元210下方的期间所照射的累计光量,至少在反射镜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x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是恒定的。
图10是表示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单位偏振片单元212具有:线栅偏振片216和支承该线栅偏振片216的支承框架218,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正三角形。如上述图9(A)所示,在偏振片单元210的框架214上,将该单位偏振片单元212交替地上下翻转的同时进行排列,由此,线栅偏振片216被铺设在整个上述长度Mx的范围内的四边形区域215中。
对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支承框架218是在金属板的面内具有大致正三角形的开口220的框体,该金属板在俯视时是正三角形且具有遮光性,以堵塞该开口220的方式设置有线栅偏振片216。在该支承框架218的三条边中的与其他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相连的侧边225,由于遮挡光而成为光输出下降的原因,所以尽可能形成极窄的宽度Wx。此外,剩余的一条边即底边226只要是能够被支承在偏振片单元210的框架214上,则其宽度是任意的,并不一定必须与侧边225的宽度相同。
另外,如图9(A)所示,光透过线栅偏振片216的区域的宽度(与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排列方向B正交的方向(输送方向Cx)的长度),与支承框架218的开口220的宽度相等,以下,将该宽度称为有效照射宽度Kx。
线栅偏振片216是具有对支承框架218的开口220进行封闭的大小的大致正三角形的板材,以线的方向Ax与底边226大致垂直的方式将该线栅偏振片216设置在支承框架218上。线栅偏振片216采用正三角形,由此,在线栅偏振片的制造工序中,能够使得通过切割从晶片中切出的线栅偏振片的数量增多,并减少浪费。
在偏振片单元210的框架214上,如上述图9(A)所示,在使所述结构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交替地上下翻转的同时,使侧边225彼此接触并排列成一列,由此,形成了铺设有线栅偏振片216的上述四边形区域215。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侧边225位于该四边形区域215中,侧边225分别在四边形区域215中形成遮光区域230。
该遮光区域230由于沿相邻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彼此的边界部228延伸并遮住光,所以通过相邻的线栅偏振片216之间的光、即没有被偏振控制的光由遮光区域230进行遮光,仅通过线栅偏振片216并被偏振控制的光,将从偏振片单元210的四边形区域215中输出。
在这里,由于上述遮光区域230位于四边形区域215中,所以在照射野中,在与遮光区域230对应的位置上会产生偏振光变弱的部分。因此,在输送光取向对象物2并使其通过照射野的情况下,若不实施任何对策,则在光取向对象物2中,在通过了偏振光较弱位置的部分、和除此以外的部分上,因光取向的程度而发生不均,从而导致制造品质的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而防止配光的不均。
即、遮光区域230采用一定宽度的线状,在四边形区域215的沿着排列方向Bx的一端215A和另一端215B之间的任意一点,以沿着输送方向Cx的遮光区域230与非遮光区域(即、光通过线栅偏振片216的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的方式,构成了遮光区域230和非遮光区域。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图9(A)所示,对相邻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支承框架218的侧边225进行连接而构成遮光体229,通过该遮光体229形成遮光区域230,由此,将遮光区域230设为宽度Wx的2倍的线状,从四边形区域215的一端215A到另一端215B,遮光区域230成为以三角波形状(也可以是正弦波形状)延伸的形状。由此,如图9(B)所示,在整个四边形区域215的排列方向Bx的范围内的各点,在相当于四边形区域215高度的有效照射宽度Kx中,由于沿着输送方向Cx的遮光区域230与非遮光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所以在光取向对象物2通过的期间所照射的累计光量,也在整个排列方向Bx的范围内的各点处相等,从而防止因光取向的程度而发生不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若开口120采用没有遮蔽部分的正三角形的形状,则由于使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两个侧边225相交的顶点240、与相邻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底边226的外缘226A一致,所以在有效照射宽度Kx的范围内,在从顶点240到沿着输送方向Cx的线Qx1上不存在遮光区域230,该线Qx1上的累计光量比其他位置更高。另外,与顶点40和相邻支承框架218的开口220的角242之间的范围Rx相同,在有效照射宽度Kx的范围内,沿着输送方向Cx的线Qx2上的遮光区域230比其他位置更小。因此,在从各支承框架218的顶点240到范围Rx的区间中,设置有使输送方向Cx上的遮光区域230的比例与其他位置的线Qx3上的比例相匹配的调整用遮光板250。此外,当将角242的角度设为αx,沿着输送方向Cx的遮光区域230的长度Nx为Nx=2×Wx/cosαx,所以顶点240处的调整用遮光板250的沿着输送方向Cx的长度,也成为2×Wx/cosαx。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沿着线栅偏振片216的边界部228设置了遮光区域230,因此能够防止没有被偏振控制的光照射到光取向对象物2上。
而且,在整个线栅偏振片216的排列方向Bx的范围内,在与线栅偏振片216的排列方向Bx正交的输送方向Cx上,以遮光区域230与非遮光的非遮光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的方式设置了遮光区域230。由此,在排列方向Bx的各点,遮光区域230的长度Nx所占的有效照射宽度Kx的比例就成为恒定,由于沿着输送方向Cx的累计光量相等,所以能够抑制光取向对象物2的光取向的不均。
此外,该第二实施方式只不过举例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以及应用。
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表示了线栅偏振片216采用三角形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矩形状。即、如图12所示,将矩形的线栅偏振片216嵌入大致矩形的支承框架318而构成单位偏振片单元312,并将其横向并列地排列在框架214上而构成偏振片单元300。
此时,各单位偏振片单元312的支承框架318的左右两侧的边325相对于排列方向Bx仅以规定角度(在图示的例子中是60度)倾斜,以边325彼此连接的方式来排列各单位偏振片单元312而形成四边形区域215,另外,利用各个边325,在线栅偏振片216彼此之间的边界部328,通过由相互连接的两个边325构成的遮光体329而形成了遮光区域330。在该偏振片单元300中,也在整个排列方向Bx的范围内,在输送方向Cx上,以遮光区域330与非遮光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的方式设置遮光区域330。由此,由于在排列方向Bx的各点,沿着输送方向Cx的累计光量相等,所以能够抑制光取向对象物2的光取向的不均。
此外,在这些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然举例表示了将相同形状的线栅偏振片216(单位偏振片单元212、312)横向并列地进行排列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能够在整个排列方向Bx的范围内,在输送方向Cx上,以遮光区域与非遮光区域的长度之比相等的方式来设置遮光区域,就可以横向并列地排列形状不同的线栅偏振片。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支承框架218的侧边225形成了沿边界部228延伸的遮光区域230,但并不局限于此,形成遮光区域230的部件也可以与单位偏振片单元212分体设置。
详细地说,在线栅偏振片216中,有时因个体差异等,线的方向A相对于外形沿恒定的方向错开而产生偏差。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图10所示,虽然线栅偏振片216采用正三角形,并以线的方向Ax与底边226大致垂直的方式设置在支承框架218上,但实际上,例如如图13所示,有时线栅偏振片216的线的方向Ax相对于底边226的垂线Hx仅以角度θx(θ的值因每个线栅偏振片216而不同)倾斜。
因此,在横向并列地排列在框架214上的多个单位偏振片单元212彼此之间的边界部228上,采用将规定宽度的间隙设为调整余量δx的结构,由此,能够在调整余量δx的范围内使各个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独立地旋转,并能够调整线栅偏振片216的线的方向Ax。
但是,当设置调整余量δx时,在边界部228产生间隙,光会从该间隙泄漏。因此,如图14所示,形成与上述图9所示的遮光区域230相当的形状的遮光板280,并将该遮光板280横向并列地排列在框架214上,并以分别覆盖已经调整了线的方向Ax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方式安装在框架214上,由此,在堵塞边界部228的间隙的同时,无论各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调整量如何,都能够使遮光区域与非遮光区域的比率始终恒定。
此外,单位偏振片单元212的侧边225的宽度Wx,当然会根据调整余量δx的宽度而相应地变窄。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照射装置进行说明。
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光取向所使用的照射装置一般为能够实现宽度较宽的带状的光取向膜的光取向,因此光源采用细长的直管型紫外线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灯7)。该细长的直管型紫外线灯通常是高压放电灯,其是将水银或金属卤化物封入在以石英玻璃管为材料加工而成的发光管内部。在这种放电灯中,通过点亮时的热量使发光管软化,可能会因自重而以灯中央部为顶点、灯向长度方向弯曲并向下垂下而发生下垂热变形。
因此,为了防止点亮时的灯的下垂热变形,已经公知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即利用发光管支承体,从与发光管的管轴正交的方向进行夹持并支承发光管的中央部的外周上,从而防止发光管中央部的下垂热变形(例如日本特开2009-160545号公报)。
然而,光取向所使用的照射装置具有:沿灯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向光取向对象物照射反射光的圆柱凹面反射镜。在日本特开2009-160545号公报所记载的照射装置中,虽然反射镜是铝合金制的,但在采用了使铝或银等的金属蒸镀在开设孔等时容易破裂的玻璃表面上而形成的反射镜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到为了防止点亮时的灯的下垂热变形而对发光管进行支承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玻璃制的反射镜的情况下,对具有能够支承灯的结构的照射装置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射装置501的结构的正面透视图。
照射装置501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都是向带状的光取向对象物的光取向膜照射光并进行光取向的光取向装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偏振片单元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射装置501在载置于设置面Fy的盒510内具有:在照射器设置架台504上所设置的照射器520;和载置有光取向对象物的工作台505。
照射器520具有作为光源的直管型灯507,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被配置在照射器520正下方的工作台505上所载置的光照射对象物,朝向下方照射光。此外,照射装置501除了向下照射以外,还有横向照射、向上照射等,能够任意地选择照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是指,对于被配置在照射器520正下方的工作台505上所载置的光照射对象物朝向下方照射光,并基于这种情况的结构而言的。
直管型灯507是放电灯,采用了至少以大于等于光取向对象物的宽度进行延伸的细长的直管型(棒状)的紫外线灯。直管型灯507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但其与沿直管型灯507的长度方向而围绕直管型灯507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反射镜单元580成为一体并被安装在灯单元530上,灯单元53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收纳在照射器520中。
在照射器520上设置有换气用的通气口521。在通气口521上连接有与盒510的外部连通的换气管511。在通气口521的内侧设置有未图示的送风扇。通过该送风扇,使冷却风在照射器520内流动,从而对直管型灯507及其周边直接进行空气冷却。
图16是表示灯单元530的图,图17是灯单元530的剖视图。如图16、图17所示,灯单元530是将直管型灯507和反射镜单元580收纳在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的框体531内,并能够被自由拆装地收纳在照射器520内。
框体531由不锈钢等的具有刚性的金属制材料构成。框体531由上表面面板532、一对侧面面板533以及一对端面面板534构成,并具有向下方开口的照射开口545。
在框体531的上表面面板532上,沿长度方向以线状并以两列并列地设置有多个通气孔532a,该通气孔532a供用于对直管型灯507及其周边进行空气冷却的空气流通在框体531内。
在框体531的一对侧面面板533上,沿上缘设置有多个辊533a。在照射器520内,设置有导轨(未图示),在相对于照射器520拆装灯单元530时,框体531的辊533a滑动,以引导灯单元530。使辊533a在照射器520内所设置的导轨上滑动,就能够从照射装置501的一个端面(前面)的开口沿长度方向拉出放入灯单元530。另外,在框体531的上表面面板上,设置有沿着导轨的侧面滑动的辊532b,该导轨设置在照射器520内。另外,在框体531的一对端面面板534上,安装了在拉出放入灯单元时所使用的把手534a。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框体531的内部具有:支承直管型灯507的管端支承部;向直管型灯507供给电能的电源供给机构。直管型灯507的两端部被管端支承部支承,该直管型灯507被收纳在框体531内,并且因从电源供给机构供给的电能而发光。
直管型灯507是例如全长为3m左右的细长的高输出的直管型灯。直管型灯507是将水银或金属卤化物封入发光管内部而形成的高压放电灯,该发光管由石英玻璃等的具有高耐热性和透光性的材料所构成。在直管型灯507点亮时,直管型灯507的管壁的温度就成为800℃~900℃左右的高温。
反射镜单元580由以下部件构成:反射镜508;通风板535;在通风板535和框体531的侧面面板533之间对反射镜508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体536a、536b以及第二保持体538a、538b。
反射镜508是截面椭圆形、且沿直管型灯5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凹面反射镜,对直管型灯507的光进行聚光并从照射开口545向光取向对象物进行照射。如图17、图18所示,反射镜508是将弓状弯曲的多片板状的小片镜(反射面)508a、508b组合成截面为椭圆形状而构成的。各镜508a、508b是在玻璃的凹面侧表面上附着形成具有反射性的被膜从而被赋予反射性。各镜508a、508b被架设并固定在第一保持体536a、536b和第二保持体538a、538b之间,该第一保持体536a、536b被安装在直管型灯507的管轴正上方所设置的通风板535上;该第二保持体538a、538b被安装在框体531的侧面面板533上。
如图18所示,对来自直管型灯507的一个侧面507a的光进行反射的镜508a、和对来自直管型灯507的另一个侧面507b的光进行反射的镜508b,分别以多个被连接在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上,并构成了一对凹面反射镜508、508的一方及另一方。另外,镜508a和镜508b被配置在沿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镜508a、508b沿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分割并形成多个小片,就能够容易地处理反射镜508等的拆装作业,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将镜508a和镜508b配置在沿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降低对于碰到相邻的镜508a、508a和镜508b、508b的连接点的反射光的光路的影响。
如图17、图18所示,通风板535被设置在直管型灯507的正上方,并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延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通风板535的两端例如通过螺钉等的紧固件而被固定在框体531的端面面板534上。通风板535是形成为截面四边形的管状的通风板,相互以规定间隔沿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上下贯穿的多个通风孔535a。各通风孔535a可以形成为长孔形状。
第一保持体536a、536b分别被固定在通风板535的两侧面,并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延伸。在第一保持体536a、536b的侧面上,形成有供镜508a、508b的上端部插入的槽536c。
第二保持体538a、538b分别被固定件537a、537b支承,该固定件537a、537b沿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而被安装在框体531的侧面面板533的照射开口545附近。第二保持体538a、538b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并被安装在与相邻的镜508a、508a和镜508b、508b的连接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各第二保持体538a、538b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相邻的镜508a、508a和镜508b、508b的下端部插入的槽538c。
根据这些结构,将各镜508a、508b的上端部插入在第一保持体536a、536b的侧面所形成的槽536c中,并且将相邻的镜508a、508a和镜508b、508b的连接点配置在与第二保持体538a、538b相对应的位置上,并将相邻的镜508a、508a和镜508b、508b的下端部插入第二保持体538a、538b的槽538c中,由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反射镜508。
如图17所示,在反射镜单元580中,将在灯单元53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支承直管型灯507的支承部540,固定并安装在通风板535上。支承部540是为了防止直管型灯507因自重或热引起的下垂而设置的。
支承部540由一对支承体541(以下称为支承体541a、541b)构成。各支承体541a、541b由形成为大致Z字形状的轴543、和能够围绕轴543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轴543上的支承片542所构成。使轴543的一端部543a上下贯穿于通风板535,并通过螺母543b等的紧固件将各支承体541a、541b悬挂在通风板535上。
轴543可以由具有刚性的金属制材料构成,在一端部543a的外周面上切削出与螺母543b对应的螺纹。另外,轴543由具有高耐热性和高热传导性、且不具有因直管型灯507点亮时的热量与支承片542反应的金属或合金形成。作为轴54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镍合金。轴543以其一端部543a在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的正上方贯穿通风板535的方式来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构成反射镜508的镜508a、508b的上端延伸到直管型灯507的上方,并能够使直管型灯507的光有效地照射到光照射对象物。
支承片542例如由厚壁的板状部件构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采用具有供轴543穿插的通孔并围绕轴543旋转的结构。支承片542与直管型灯507的发光管相同,都由石英玻璃等的具有高耐热性、且不具有因直管型灯507点亮时的热量与直管型灯507反应的材料所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直管型灯507和支承片542之间的温度差。支承片542的高度优选比直管型灯507的半径ry更大,并且,支承片542的下缘优选延伸到直管型灯507的下端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抬起直管型灯507的方式利用支承片542进行支承,并能够防止因直管型灯507的自重或热量导致的下垂。
将支承片542的与直管型灯507相对的相对面542a,切成沿着直管型灯507的圆周的凹面形状。此外,支承片542的相对面542a的曲率,比直管型灯507的圆周的曲率更小,在相对面542a和直管型灯507的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y。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该间隙G吸收由直管型灯507的热膨胀导致的变形、直管型灯507及其他结构部件的应变。
如图19所示,支承片542能够围绕轴543旋转。支承片542也可以采用能够围绕轴543旋转360°的结构,或者仅能够旋转90°的结构。在直管型灯507的更换时等,当相对于灯单元530拆装直管型灯507时,通过使支承片542旋转例如90°,能够使支承片542避开直管型灯507的拆装路径。由此,不用拆下支承部540或支承片542就能够进行直管型灯507的拆装。
如图18所示,各支承体541a、541b被安装在通风板535的相邻的通风孔535a之间。另外,支承体541a、541b被配置在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y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根据该结构,支承体541a、541b在向与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y平行的面投影的投影图上,不会成为隔着直管型灯507相对的位置关系。由此,在灯单元530的照射面上,能够防止来自直管型灯507的照射光的光路被支承体541a、541b遮挡的影响集中在一处。此外,各支承体541a、541b之间的距离,能够采用在直管型灯507的任意部位都不会引起因自重或热量导致的下垂变形的任意距离。
当说明对直管型灯507及其周边进行空气冷却的空气流时,通过在照射器520的通气口521内侧所设置的未图示的送风扇的驱动,如图17所示,经由照射开口545将冷却风放入到灯单元530的内部。图17中的箭头Ay是表示在灯单元530内部的冷却风的流动,从照射开口545放入的冷却风,对直管型灯507及其周边进行冷却,并经由通风板535的通风孔535a、在框体531的上表面面板532上所设置的通气孔532a,并通过换气管511而被排出到照射装置501的盒510外部。此外,由于直管型灯507被支承部540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因框体531内部的冷却风的流动而导致直管型灯507的振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框体531内具有内置了直管型灯507和反射镜单元580的灯单元530,该反射镜单元580包括: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y方向延伸、且具有对直管型灯507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508a、508b的玻璃制的反射镜508。反射镜单元580具有: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y延伸的通风板535;以及在该通风板535的两侧设置的一对所述反射镜508、508。在通风板535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支承直管型灯507的支承部540。由此,能够使用玻璃制的反射镜508,并且将支承直管型灯507的支承部540安装在反射镜单元580上,并能够防止直管型灯507因自重或热量而下垂。
另外,支承部540由一对支承体541构成,该一对支承体541具有:从通风板535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延伸到直管型灯507的侧面507a、507b的轴543;供轴543贯穿并支承直管型灯507的支承片542。支承体541被配置在隔着直管型灯507而相互相对的位置上。由此,由于轴543从通风板535的中央延伸到直管型灯507的侧面507a、507b,因此能够使构成反射镜508的镜508a、508b的上端延伸到直管型灯507的上方,并能够使直管型灯507的光有效地照射到光照射对象物。
另外,支承片542以能够围绕轴543旋转的方式进行设置。由此,在直管型灯507的更换时等的相对于灯单元530拆装直管型灯507时,不用拆下支承体541或支承片542,例如仅旋转90°,就能够使支承片542避开直管型灯507的拆装路径,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直管型灯507的拆装。
另外,支承体541被配置在沿直管型灯507的管轴Xy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由此,在灯单元530的照射面上,能够防止来自直管型灯507的照射光的光路被支承体541a、541b遮挡的影响集中在一处。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取向装置、照射装置的细长的直管型紫外线灯进行更换时所使用的灯更换台。
一般来说,在光取向装置和照射装置等中,细长的直管型紫外线灯沿灯的管轴方向延伸,并与圆柱凹面反射镜一起被收纳在框体内,该圆柱凹面反射镜将反射光照射到光取向对象物。而且,具有直管型紫外线灯和反射镜的灯单元,为了在该框体内进行灯更换等的维护,而构成为能够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端面拉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06-096610号公报)。
但是,将内置有细长的直管型灯的灯单元拉出到照射装置的外部时,需要多个作业者在支承灯单元的同时进行拉出,作业性较差。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能够有效地更换直管型灯的灯更换台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灯更换台601的结构、和使用该灯更换台601更换直管型灯681的照射装置700的图。
照射装置700是例如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取向所使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光取向装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内置有偏振片单元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射装置700具有:照射器设置架台704和载置有光照射对象物的工作台(未图示)。照射器设置架台704被横架在从设置有照射装置700的设置面603隔开规定距离的上方位置处,并内置有照射器690。照射器690收纳有灯单元680,该灯单元680能够从照射装置700的一端面701拉出且自由拆装地设置在照射器690中。
灯单元680沿作为光源的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延伸,内部具有该直管型灯681和反射镜683,将通过反射镜683聚光的偏振光向正下方照射(参照图27(B))。直管型灯681是放电灯,采用至少以大于等于光取向对象物的宽度进行延伸的直管型(棒状)的紫外线灯。反射镜683是截面椭圆形且沿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延伸的圆柱凹面反射镜,在反射镜683被设置在照射器690内的状态下,覆盖直管型灯681的上侧,对直管型灯681的光进行聚光,并向配置在照射器690正下方的光取向对象物照射。灯单元680被内置于照射装置700内,并被设置为,能够从该照射装置700的一端面701沿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方向与灯单元680一体地进行拉出并更换。
灯更换台601由灯更换部610和转向架650构成。关于灯更换部61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但其具有导轨611,该导轨611在从照射装置700的照射器690拉出灯单元680时,用于支承灯单元680且沿拉出方向进行引导。
灯更换部610被固定在转向架650上,并构成为,能够与转向架650一体移动。在转向架650的底面安装有多个脚轮607。转向架650的结构为,能够通过这些脚轮607移动。根据该结构,并根据需要,例如在直管型灯681的更换时等,从照射装置700拉出灯单元680时,能够将灯更换台60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设置。由此,即使在具有多台照射装置70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一台灯更换台601,进行多台照射装置700的直管型灯681的更换等维护。
图21是灯更换台601的侧视图。在转向架650上,具有用于供作业者605进行直管型灯681的更换等作业的脚手架606。作业者605能够通过攀爬在该脚手架606上临时设置的台阶602而进行作业。另外,在转向架650上,一体地设置有载置灯更换部610的载置台608。
灯更换部610具有:固定在载置台608上的升降单元640;和能够摆动地支承灯单元680的摆动单元620。
另外,在灯更换台601上,在底面附近设置有使灯更换台601与照射装置700对齐的对准标记660。照射装置700以不能在设置面603上移动的方式进行设置。如图20及图22所示,在照射装置700的一端面701附近的设置面603上,通过螺钉609a固定有定位导向部609。定位导向部609通过使灯更换台601的对准标记660与该定位导向部609对齐,从而将灯更换台601预先固定在能够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定位的位置上。
详细地说,如图22(A)所示,安装在灯更换台601上的对准标记660是,卡合体662被螺栓663固定在大致L字形的托架的前端661而形成的,该卡合体662由橡胶等缓冲材料而形成为厚壁的圆盘状。定位导向部609具有:供对准标记660的卡合体662卡合的卡合槽609b。当更换照射装置700的直管型灯681时,通过脚轮607使灯更换台601移动到照射装置700的附近,如图22(B)所示,使对准标记660的卡合体662卡合在固定于设置面603的定位导向部609的卡合槽609b中。由此,将灯更换台60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定位。根据该结构,能够正确且容易地将灯更换台60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定位。在将灯更换台60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定位之后,能够通过止挡部607a来固定脚轮607。
如图23(A)所示,灯单元680是将直管型灯681收纳在框体684内,该灯单元680被收纳在照射器690内。在照射器690上设置有用于换气的通气口710。在通气口710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连接有与照射装置700的外部连通的换气管。通气口710具有送风筒710A和排气筒710B。在照射器690内,通过在照射装置700的外部所设置的未图示的送风扇,并经由送风筒710A而导入冷却风,从而对直管型灯681及其周边直接进行空气冷却。空气冷却后的冷却风经由排气筒710B而被排出到照射装置700之外。
如图23(B)所示,框体684具有:沿着一对侧面的上缘设置的多个辊688;和设置在上表面的辊689。在照射器690内,设置有在相对于照射器690拆装灯单元680时供辊688、689滑动的4条轨道692。使设置在框体684的侧面上的辊688在上下平行地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692之间滑动,并且使设置在框体684的上表面的辊689沿着上方的轨道692的侧面滑动,从而使灯单元680能够自由拆装地设置在照射器690上。
另外,在灯单元680中,在框体684的两端面上设置有旋转轴685,当相对于照射装置700拉出放入灯单元680时,作业者605会握住并拉出该旋转轴685。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照射器690拉出灯单元680的状态的图。此外,在图24中,为了简化说明,没有图示出照射装置700的照射器设置架台704以及灯更换台601的转向架650。
如图24(A)所示,灯单元680的结构为,能够从照射器690的一端面(前面)的开口沿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拉出。在灯更换台601的灯更换部610中,用于支承从照射器690拉出灯单元680并沿拉出方向进行引导的一对导轨611、611被安装在摆动单元620上。
如图24(B)所示,从照射器690拉出的灯单元680被灯更换部610的导轨611、611支承。如图24(D)所示,在灯单元680上,设置在框体684侧面上的辊688被载置在导轨611上,并且作业者605握住旋转轴685而拉出灯单元680,由此,辊688在导轨611上滑动。因此,灯单元680被导轨611支承的同时还被其引导,如图24(C)所示,从照射器690拉出灯单元680。根据该结构,作业者605握住旋转轴685而拉出灯单元680,在利用导轨611支承的同时进行引导,就能够简便地从照射装置700拆下。
如图25所示,灯更换部610具有导轨611,该导轨611能够通过升降单元640升降且能够通过摆动单元620摆动。另外,灯更换部610具有:使灯单元680翻转的翻转单元630。另外,关于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但灯更换部610具有:调整导轨611的宽度的宽度调整单元675。
升降单元640由伸缩式升降机构成,并沿灯更换部610的延伸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两台。两台升降单元640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流体工作式的,但通过作业者605的操作,可以同步工作。也就是说,在升降时,两台升降单元640以保持被两台升降单元640支承的摆动单元620的水平的方式而构成。升降单元640的底部641被载置在转向架650的载置台608上(参照图21),在顶部642上配置有摆动单元620。
摆动单元620具有:由上板621A和下板621B构成的定心单元621。将定心单元621构成为,其上板621A在下板621B上、例如在从下板621B的中心至半径650mm的范围内能够以360度自由地转动。定心单元621的下板621B被固定在升降单元640的顶部642上。
另外,摆动单元620具有:支承导轨611的支承体622。支承体622由连结板623、框体624和保持部625构成,该连结板623被固定在定心单元621的上板621A上;该框体624与连结板623连结;该保持部625被安装在框体624上并保持导轨611。框体624由一对梁体624a和端板624b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该一对梁体624a沿灯更换部61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被连结板623连结;该端板624b被设置在梁体624a的两端部,并被架设在梁体624a上。
支承体622以能够相对于升降单元640摆动的方式而被定心单元621保持,如图26所示,支承体622相对于固定在转向架650上的升降单元640,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摆动。根据该结构,利用导轨611来支承从照射器690拉出的灯单元680,在沿拉出方向进行引导时(参照图24),即使在沿内置于照射器690内的灯单元680的管轴Xz方向、与导轨611的延伸方向稍有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摆动单元620使灯单元680摆动并吸收该偏移。由此,使导轨611的延伸方向与灯单元680的管轴Xz的方向对齐,且不会与框体684内的轨道692等部件进行接触并摩擦就能够顺畅地拉出灯单元680。
如图25所示,翻转单元630由一对升降机638、升降用把手631和升降机构632构成,该一对升降机638被设置在摆动单元62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上;该升降用把手631被设置在一个升降机638的附近;该升降机构632通过升降用把手631的旋转而使升降机638升降。升降机638由一对脚部633和在脚部633的前端所设的座部636而形成为门型。座部636被配置在摆动单元620的端板624b的上方,由该座部636连结的一对脚部633贯穿了端板624b。另外,在座部636上,凹设有对灯单元680的旋转轴685进行支承的轴承637。
当翻转单元630的升降用把手631被作业者605旋转时,升降机638上下移动。当旋转升降用把手631而使升降机638上升时,如图27(B)所示,灯单元680的旋转轴685被轴支承在座部636的轴承637上。而且,当使升降机638进一步上升时,灯单元680在旋转轴685被轴支承在升降机638的座部636的状态下就会被抬起,并从导轨611中脱离,灯单元680被架设并保持在导轨61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所设的一对升降机638之间。
当升降机638上升时,贯穿了脚部633且在端板624b的下表面所设的筒状的定位部件634,与在脚部633所设的止挡部635进行抵接。作业者605通过旋转升降用把手631直到定位部件634与止挡部635进行抵接,由此,能够使被升降机638保持的灯单元680上升到规定位置。而且,如图27(B)所示,上升到规定位置的灯单元680在被载置于灯更换部610的状态下,不会干扰导轨611就能够围绕旋转轴685而沿垂直方向进行翻转(上下翻转)。在使灯单元680翻转时,能够将未图示的翻转用把手、自由拆装地安装在两端被轴承637进行轴支承的灯单元680的一个旋转轴685上。而且,作业者605能够通过手动使该翻转用把手旋转,从而能够简便地使灯单元680翻转。
图27(C)是从图27(A)中的箭头Cz方向观察灯单元68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7(C)所示,在灯单元680的旋转轴685上,设置有供对灯单元680的旋转进行固定的销639插入的通孔(未图示)。另外,在翻转单元630的升降机638上,在座部636的轴承637内,形成有供销639插入的销孔637a。作业者605使两端被轴承637轴支承的灯单元680翻转之后,通过将销639插入到旋转轴685的通孔和轴承637的销孔637a中,就能够限制灯单元680不发生旋转。
灯单元680在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的框体684内收纳有直管型灯681和反射镜683,并具有在被收纳于照射器690内的状态下向下方开口的照射开口682。框体684由具有刚性的不锈钢等金属制材料构成。直管型灯681与反射镜683为一体而被安装在灯单元680上,该反射镜683以沿着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而围绕直管型灯681的方式进行设置。像这样,当将灯单元680从照射装置700取出到灯更换台601上时,灯单元680的照射开口682向下方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灯更换部610上载置了灯单元680的状态下容易使灯单元680翻转,如图27(B)所示,能够使灯单元680的照射开口682向上方开口。而且,通过销639对于在灯更换部610上翻转的灯单元680进行限制,能够容易地从上方开口的照射开口682中拆下并更换灯单元680的直管型灯681。
另外,如图28所示,灯更换台601还能够适合用于对安装在照射器690内的滤光片单元670进行更换的情况。滤光片单元670被配置在光源即直管型灯681的正下方,并具有光学滤光片,该光学滤光片对于从灯单元680照射的照射光的波长进行调整。由于该滤光片单元670会因紫外线灯的紫外线而使光学滤光片劣化从而导致透射率降低,所以需要更换成新品。滤光片单元670是沿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如上所述,灯更换台601能够通过升降单元640来调整灯更换部610的高度。
在滤光片单元670的更换时,首先,作业者605通过升降单元640来调整灯更换部610的高度,将导轨611设为能够支承并沿拉出方向引导滤光片单元670的高度,该滤光片单元670是从照射器690中拉出的。然后,如图28(A)所示,从照射器690拉出滤光片单元670。而且,将从照射器690拉出的滤光片单元670支承在灯更换台601的灯更换部610所设置的导轨611上,沿拉出方向进行引导并拉出滤光片单元670(参照图28(B))。
如图29所示,灯更换部610具有:对于一对导轨611、611之间的宽度进行调整的宽度调整单元675。宽度调整单元675具有:通过保持部625被固定在摆动单元620上的一对螺旋轴(梯形螺纹)676;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各螺旋轴676上的滑动螺母677;用于使螺旋轴676旋转并使滑动螺母677滑动的宽度调整用把手678;用于限制滑动螺母677的滑动范围的止挡部679。一对螺旋轴676、676通过未图示的正时皮带进行连接,并通过宽度调整用把手678而互相进行同步旋转。当通过宽度调整用把手678而使螺旋轴676旋转时,一对滑动螺母677沿着相对于灯更换部610的中心Cz相互分离的方向、或接近的方向而在螺旋轴676上进行滑动移动。导轨611被固定在滑动螺母677上,并与滑动螺母677一起移动。由此,导轨611之间的宽度,能够通过宽度调整单元675的宽度调整用把手678进行调整。
如图29(A)所示,当通过宽度调整用把手678而使螺旋轴676、676旋转,并使滑动螺母677沿相对于灯更换部610的中心Cz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滑动螺母677与止挡部679对接时,导轨611之间的宽度被设定为规定的宽度。此时的导轨611之间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灯单元680的宽度相对应的宽度。
另一方面,如图29(B)所示,当通过宽度调整用把手678而使螺旋轴676、676旋转,并使滑动螺母677沿相对于灯更换部610的中心Cz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滑动螺母677与保持部625对接时,导轨611之间的宽度被设定为规定的宽度。此时的导轨611之间的宽度被设定为,与滤光片670的宽度相对应的宽度。
像这样,灯更换部610能够通过宽度调整单元675来调整导轨611之间的宽度,通过适当地调整导轨611之间的宽度,就能够用于更换灯单元680或滤光片670。
如图28(D)所示,滤光片单元670可以采用在侧面具有多个辊67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使该辊671在导轨611上滑动而容易拉出的结构。如图28(C)所示,从照射器690中完全拉出的滤光片单元670被导轨611支承,并被载置在灯更换部610上。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被用于照射装置700的灯更换台601,该照射装置700内置了沿直管型灯681的管轴Xz延伸并在内部收纳有该直管型灯681的灯单元680,从端面701沿管轴Xz的方向能够拉出灯单元680并进行更换,该灯更换台601具有导轨611和摆动单元620,该导轨611被配置在端面701的外侧,且支承并引导从端面701拉出的灯单元680;该摆动单元620以使导轨611的延伸方向与灯单元680的管轴X的方向对齐的方式,能够摆动地保持导轨611。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导轨611支承灯单元680并且从照射装置700拉出灯单元680。由此,一个作业者605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灯单元680相对于照射装置700的拆装,并能够提高直管型灯681的更换作业的效率。另外,通过摆动单元620,来吸收导轨61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的略微的错位,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能够顺畅地拆装灯单元680。因此,从照射装置700拉出灯单元680的作业效率良好,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直管型灯681的更换。
另外,灯更换台601具有:将通过反射镜683覆盖了直管型灯681上侧的灯单元680进行上下翻转的翻转单元630。由此,在灯更换台601上,能够使灯单元680翻转,并能够使灯单元680的照射开口682朝向上方,从该照射开口682中能够容易地拆装并更换直管型灯681。
另外,灯更换台601具有对准标记660,该对准标记660与在照射装置700所处的设置面603的规定位置上所设置的定位导向部609进行卡合,并将导轨611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定位。由此,当需要灯更换台601时,例如在更换直管型灯681时,能够正确且容易地相对于照射装置700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直管型灯681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第五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偏振片单元10具有多个线栅偏振片16。在光取向装置1中,一般来说,线栅偏振片16的性能、尤其是消光比对光取向对象物2的品质造成影响。
因此,对于能获得良好的消光比的线栅偏振片进行说明。
图3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栅偏振片816的结构图,图30(A)是剖视图,图30(B)是俯视图。
线栅偏振片816包括衍射光栅层810和基板840。衍射光栅层810包括:沿图30(A)和图30(B)中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的y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线部811。线部811以形成具有周期Λ的衍射光栅的方式排列。若组成不同,则对于波长λ1的光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衍射光栅层810使得与z轴平行传播的波长λ1的入射光进行直线偏振。换言之,对于与z轴平行传播并射入到线栅偏振片816上的波长λ1的光,线栅偏振片816使得沿x方向平面偏振的(称为“通过”状态偏振)入射光的分量、以多于沿y方向平面偏振的(称为“阻止”状态偏振)分量的方式进行透射,将它们的比例作为消光比进行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栅偏振片816中,λ1与UV波长(例如从大约100nm至最大400nm为止)对应。
在这里,对衍射光栅层8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线部811沿y方向延伸,并分别通过间隙812而分开从而形成周期性的衍射光栅。线部811在x方向上具有宽度Λ811,另一方面,间隙812在宽度x方向上具有宽度Λ812。衍射光栅周期Λ与Λ811+Λ812相等、且比λ1小,其结果是,以不产生光与周期性结构相互作用时能够引起的显著的高维的远场衍射的方式,使波长λ1的光与衍射光栅层810相互作用。在这里,λ1是UV波长,并采用衍射光栅层810为纳米结构层的例子即可。
以线栅偏振片816具有所期望的偏振特性的方式,来选择线部811的组成。尤其是在波长λ1为UV波长的情况下,线部811的材料,可以适当采用氧化铈(CeO2)、铟锡氧化物(ITO)、硅(Si)(例如结晶质、半结晶质、非晶硅)、氮化硅(Si3N4)、铌硅化物(NbSi)、氮化铝(AlN)、氮化钨(WN)、氮化钼(MoN)、铱(Ir)、钛(Ti)、铬(Cr)、铂(Pt)、钼(Mo)。
此外,线部811也可以采用结晶质、半结晶质和/或非晶质。另外,线部811的材料是上述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所谓的氧化、氮化或硅化的程度为中间状态的物质。并且,也可以采用这些材料的混合体。
在这里,当设n为折射率、k为衰减系数的情况下,发明人得知,只要将k+(3/4)×n>3且k>0.5的材料用于线部811时,对于UV波长(尤其是365nm)的入射光,线栅偏振片816呈现出良好的消光比。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n为折射率、k为衰减系数的情况下,由于将k+(3/4)×n>3且k>0.5的材料用于线栅偏振片816的线部811,因此能够使得对于UV波长的消光比良好。
Claims (3)
1.一种灯更换台,其被用于照射装置,所述照射装置内置了沿直管型灯的管轴延伸且内部收纳有所述直管型灯的灯单元,并能够从端面沿所述管轴的方向拉出并更换所述灯单元,所述灯更换台的特征在于,
所述灯更换台具有:
导轨,其被配置在所述端面的外侧,在支承从所述端面拉出的灯单元的同时进行引导;
摆动单元,其以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单元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能够摆动地保持所述导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更换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更换台具有翻转单元,其使利用反射镜覆盖所述直管型灯的上侧的所述灯单元进行上下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更换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更换台具有对准标记,其与在所述照射装置所处的设置面的规定位置上所设的定位导向部进行卡合,并将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照射装置的框体侧面进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96449 | 2012-04-20 | ||
JP2012096449A JP5541312B2 (ja) | 2012-04-20 | 2012-04-20 | 偏光子ユニット、及び調整用治具 |
JP2012-100014 | 2012-04-25 | ||
JP2012100014A JP2013228533A (ja) | 2012-04-25 | 2012-04-25 | 偏光子ユニット |
JP2012-221205 | 2012-10-03 | ||
JP2012221205A JP5573910B2 (ja) | 2012-10-03 | 2012-10-03 | 照射装置 |
JP2012-225628 | 2012-10-11 | ||
JP2012225628A JP5533974B2 (ja) | 2012-10-11 | 2012-10-11 | ランプ交換台 |
CN2013101393037A CN103376563A (zh) | 2012-04-20 | 2013-04-19 | 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93037A Division CN103376563A (zh) | 2012-04-20 | 2013-04-19 | 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86069A true CN106886069A (zh) | 2017-06-23 |
CN106886069B CN106886069B (zh) | 2019-10-22 |
Family
ID=494619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2684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86069B (zh) | 2012-04-20 | 2013-04-19 | 灯更换台 |
CN2013101393037A Pending CN103376563A (zh) | 2012-04-20 | 2013-04-19 | 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93037A Pending CN103376563A (zh) | 2012-04-20 | 2013-04-19 | 偏振片单元、调整用夹具、灯更换台及照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991521B1 (zh) |
CN (2) | CN106886069B (zh) |
TW (1) | TWI56597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8223A (zh) * | 2021-07-06 | 2021-10-29 |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面板的多角度同时配向装置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27658B1 (ko) * | 2013-11-13 | 2018-02-08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자, 편광자용 기판 및 광 배향 장치 |
JP5892210B2 (ja) * | 2014-08-04 | 2016-03-23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光配向装置 |
JP6870391B2 (ja) * | 2017-03-06 | 2021-05-12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光照射装置 |
CN106918947A (zh) * | 2017-04-10 | 2017-07-0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554536A (zh) * | 2018-05-31 | 2019-12-10 |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配向设备以及光配向设备中灯管的更换方法 |
US20220179145A1 (en) * | 2020-12-08 | 2022-06-09 | Moxtek, Inc. | Multilayer Grid Waveplate |
CN117518621A (zh) * | 2023-11-07 | 2024-02-06 | 成都瑞波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光配向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6610A (ja) * | 1991-09-30 | 1994-04-08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紫外線放射光源および紫外線照射装置 |
CN201764430U (zh) * | 2010-04-12 | 2011-03-16 | 唐方辉 | 一种方便更换光源的灯箱 |
JP2011177625A (ja) * | 2010-02-26 | 2011-09-15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 紫外線照射装置 |
CN102269371A (zh) * | 2011-06-03 | 2011-12-07 | 深圳市亿宏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方便安装led导轨灯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75696A (ja) * | 2001-08-31 | 2003-03-12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位置調整治具 |
US6874899B2 (en) | 2002-07-12 | 2005-04-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rradiating a substrate |
JP2005173264A (ja) * | 2003-12-11 | 2005-06-30 | Canon Inc | 光学素子保持装置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4506412B2 (ja) | 2004-10-28 | 2010-07-21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偏光素子ユニット及び偏光光照射装置 |
JP4683998B2 (ja) * | 2005-05-09 | 2011-05-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紫外線照射装置、光学補償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330521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Nippon Zeon Co Ltd | グリッド偏光フィルム、グリッド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811000B2 (ja) * | 2005-12-07 | 2011-11-09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光照射装置 |
JP4586781B2 (ja) * | 2006-09-14 | 2010-11-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位相差補償板、位相差補償器、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5145950B2 (ja) * | 2008-01-09 | 2013-02-20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紫外線照射装置 |
JP5375844B2 (ja) * | 2011-02-01 | 2013-12-25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ランプユニット |
JP5637168B2 (ja) * | 2012-04-11 | 2014-12-10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偏光光照射装置 |
-
2013
- 2013-04-18 KR KR1020130042817A patent/KR10199152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19 TW TW102113937A patent/TWI56597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4-19 CN CN201610826845.5A patent/CN1068860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4-19 CN CN2013101393037A patent/CN1033765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6610A (ja) * | 1991-09-30 | 1994-04-08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紫外線放射光源および紫外線照射装置 |
JP2011177625A (ja) * | 2010-02-26 | 2011-09-15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 紫外線照射装置 |
CN201764430U (zh) * | 2010-04-12 | 2011-03-16 | 唐方辉 | 一种方便更换光源的灯箱 |
CN102269371A (zh) * | 2011-06-03 | 2011-12-07 | 深圳市亿宏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方便安装led导轨灯的制造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8223A (zh) * | 2021-07-06 | 2021-10-29 |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面板的多角度同时配向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991521B1 (ko) | 2019-06-20 |
TW201350934A (zh) | 2013-12-16 |
CN103376563A (zh) | 2013-10-30 |
KR20130118790A (ko) | 2013-10-30 |
TWI565977B (zh) | 2017-01-11 |
CN106886069B (zh) | 2019-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86069A (zh) | 灯更换台 | |
KR100922269B1 (ko) | 광배향용 편광광 조사 장치 | |
KR100954897B1 (ko) | 편광 소자 유닛 및 편광 광 조사 장치 | |
CN103765303B (zh) | 光定向照射装置 | |
KR101234406B1 (ko) | 광배향용 편광광 조사 장치 | |
JP5666106B2 (ja) | 配向膜形成方法 | |
WO2021238449A1 (zh) | 光配向设备及方法 | |
CN102955190A (zh) | 偏振元件单元、其透射率设定方法及光照射装置 | |
CN104428715B (zh) | 衬底处理装置及器件制造方法 | |
WO2014136934A1 (ja) | 光配向用偏光照射装置 | |
CN203241563U (zh) | 偏振元件单元以及偏振光照射装置 | |
JP2012203294A (ja) | 偏光素子ユニットおよび偏光光照射装置 | |
TWI521258B (zh) | 光配向照射裝置 | |
WO2015040664A1 (ja) | 光配向照射装置及び光配向照射装置の開口量調整方法 | |
JP2013228533A (ja) | 偏光子ユニット | |
US20150160563A1 (en) | Exposure method and exposure device | |
KR20120064020A (ko) | 노광장치 및 노광방법 | |
CN104471486A (zh) | 照明装置、处理装置及器件制造方法 | |
JP5541312B2 (ja) | 偏光子ユニット、及び調整用治具 | |
JP5983787B2 (ja) | 偏光光照射装置及び光配向装置 | |
CN107085273A (zh) | 偏振元件单元以及偏振光照射装置 | |
CN106918930A (zh) | 光照射装置以及光照射方法 | |
JP6600566B2 (ja) |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紫外線照射方法 | |
KR101113721B1 (ko) | 편광 장치 | |
JP5554849B1 (ja) | 光照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