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0638B - 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0638B
CN106870638B CN201610912816.0A CN201610912816A CN106870638B CN 106870638 B CN106870638 B CN 106870638B CN 201610912816 A CN201610912816 A CN 201610912816A CN 106870638 B CN106870638 B CN 1068706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et
stage parallel
parallel shaft
shaft gea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28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0638A (zh
Inventor
为永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70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0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0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0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能够更容易实现减少润滑剂的封入量。本发明的齿轮装置(G1)具备壳体(10)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20),其中,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30)、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40)及设置在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50),壳体具备容纳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61)及容纳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62)。

Description

齿轮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1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21676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
该齿轮装置的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设置在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壳体设有隔壁,在被该隔壁分隔而形成的别室(第2容纳室)中配置有要求具有较高的支承强度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627905号公报
然而,在该齿轮装置中,由于只有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配置在别室,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难以进行将润滑剂的封入量抑制为较少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能够更容易实现减少润滑剂的封入量。
本发明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即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其中,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及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
在本发明中,壳体具备第1容纳室和第2容纳室,在第1容纳室中配置有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而且,在第2容纳室中配置有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转速较慢,因此产生所谓油膜撕裂的情况较少。因此可以设计成,即使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未浸渍于润滑剂中,也能够利用随着相邻配置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旋转而被带起(或飞溅)的润滑剂进行润滑。因此,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更容易设计出进一步减少了整个齿轮装置所需的润滑剂的封入量的齿轮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能够更容易实现减少润滑剂的封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齿轮装置的动力传递系统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齿轮装置的各个齿轮的配置位置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组装在第2轴上的输入齿轮及中间小齿轮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组装在第3轴上的中间齿轮及输出小齿轮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中间齿轮、输出小齿轮以及输出齿轮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中:G1-齿轮装置,10-壳体,20-减速机构,30-输入级组(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40-输出级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50-中间级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61-第1容纳室,62-第2容纳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该齿轮装置的动力传递系统的展开平面图,图3是表示该齿轮装置的各个齿轮的配置位置的侧视图。并且,图4(A)及图4(B)是只表示该齿轮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图,图4(A)是表示组装在第2轴上的输入齿轮及中间小齿轮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组装在第3轴上的中间齿轮及输出小齿轮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
该齿轮装置G1具备壳体10及容纳于该壳体10的减速机构20。
齿轮装置G1的壳体10构成为其整体呈大致立方体,且壳体10具有容纳减速机构20的壳主体11、覆盖该壳主体11的轴向上的负载侧端部的负载侧罩壁14、覆盖壳主体11的轴向上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端部的负载相反侧罩壁15及在壳主体11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的隔壁17。
在壳主体11的(后述第2容纳室62的)上部形成有进行维护等时使用的开口11A。开口11A被盖体11B封闭。壳主体11一体地具有从最下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底座部12(或者,也可以连结分体的底座部)。在底座部12上,沿铅垂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仅图示中心线C12)。该壳主体11经由安装孔并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固定于水平状态的外部部件18。
在壳体10内封入有润滑油F作为润滑剂。另外,也可以将具有流动性的润滑脂用作润滑剂。
壳体10具备容纳减速机构20的容纳室60。
容纳室60通过上述隔壁17沿轴向分隔(分开)为第1容纳室61和第2容纳室62。
齿轮装置G1的减速机构20具备:输入级组(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30、输出级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40、设置在输入级组30与输出级组40之间的中间级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50。
输入级组30由组装在第1轴(该齿轮装置G1的输入轴)21上的输入小齿轮31及组装在第2轴22上且与该输入小齿轮31啮合的输入齿轮32构成。
如图1所示,第1轴21由马达侧的旋转轴构成。并且,如图4(A)所示,第2轴22贯穿隔壁17而延伸至第2容纳室62。即,第2轴22具有容纳于第1容纳室61的负载相反侧部位22A及容纳于第2容纳室62的负载侧部位22B。第2轴22被分别配置在负载相反侧罩壁15、隔壁17及负载侧罩壁14的三个轴承25A、轴承25B、轴承25C支承。
中间级组50由组装在第2轴22上的中间小齿轮51及组装在第3轴23上且与该中间小齿轮51啮合的中间齿轮52构成。
第3轴23配置在第2容纳室62内。第3轴23被配置在隔壁17及负载侧罩壁14的轴承26A及轴承26B支承。
输出级组40由组装在第3轴23上的输出小齿轮41及组装在第4轴(该齿轮装置G1的输出轴)24上且与输出小齿轮41啮合的输出齿轮42构成。另外,在输出齿轮42的轴向端面42E形成有凹部42E1。
第4轴24贯穿负载侧罩壁14以悬臂状态延伸至壳体10的外部。即,第4轴24具有容纳于第2容纳室62的负载相反侧部位24A及突出于壳体10外的负载侧部位24B。第4轴24被配置在隔壁17及负载侧罩壁14的轴承27A及轴承27B支承。
在该齿轮装置G1中,小齿轮31、41、51以及齿轮32、42、52分别由螺旋小齿轮及螺旋齿轮构成(也可以由正小齿轮及正齿轮构成)。
在第1容纳室61容纳有输入级组30。具体而言,第1轴21、输入小齿轮31、输入齿轮32及第2轴22的负载相反侧部位22A容纳在第1容纳室61。
在第2容纳室62容纳有中间级组50及输出级组40。具体而言,在第2容纳室62容纳有第2轴22的负载侧部位22B、中间小齿轮51、中间齿轮52、第3轴23、输出小齿轮41、输出齿轮42、第4轴(输出轴)24的负载相反侧部位24A。
在本齿轮装置G1中,构成输入级组30的输入小齿轮31及输入齿轮32中的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相当于输入级组3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0B。在本齿轮装置G1中,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更靠上方位置。
并且,在本齿轮装置G1中,构成中间级组50的中间小齿轮51及中间齿轮52中的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相当于中间级组5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0B。在本齿轮装置G1中,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更靠上方位置。
而且,在本齿轮装置G1中,构成输出级组40的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中的输出小齿轮41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1B相当于输出级组4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0B。
然而,在本齿轮装置G1中,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输出级组4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0B更靠下方位置。即,在输出级组40中,构成该输出级组40的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均未浸渍于润滑油F中。
总而言之,在本齿轮装置G1中,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输出级组4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0B(输出小齿轮41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1B)更靠下方位置、比中间级组5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0B(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更靠上方位置、比输入级组3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0B(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更靠上方位置。换言之,第1轴21~第4轴24、输入小齿轮31、中间小齿轮51、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整体位于比润滑油F的液面Fo更靠上方位置从而未浸渍于润滑油F中,仅输入齿轮32的一部分及中间齿轮52的一部分位于比润滑油F的液面Fo更靠下方位置从而浸渍于润滑油F中。
在本齿轮装置G1中,第1容纳室61内的齿轮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即,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位于比第2容纳室62内的齿轮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即,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更高的位置。因此,第1容纳室61与第2容纳室62设置成其底面61B与底面62B之间具有高低差H(61B-62B),并且第1容纳室61的底面61B位于比第2容纳室62的底面62B更靠上方位置。
另外,由于润滑油F可经由形成在隔壁17的连通路径17A在第1容纳室61与第2容纳室62之间往来,因此第1容纳室61的液面Fo与第2容纳室62的液面Fo相同。
而且,在第2容纳室62的底面62B设有排油口(排脂口)19。排油口19也可以不形成在底面62B本身,排油口19可以形成于底面62B附近的壳主体11或负载侧罩壁14上。总而言之,隔壁17具有使第1容纳室61和第2容纳室62连通的连通路径17A,且在第1容纳室61及第2容纳室62中的底面更低的第2容纳室62设有排油口19。另外,若第1容纳室的底面比第2容纳室的底面更低,则排油口(排脂口)设置于第1容纳室侧。
如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所示,在本齿轮装置G1中,中间级组50中的配置于第3轴23的中间齿轮52在内周缘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部52P,其中,该第3轴23为与配置有输出级组40的输出小齿轮41的轴相同的轴。该突出部52P的侧面52S的外径d52S随着远离中间齿轮52的轴向端面52A(随着朝向突出部52P的前端)而变小。具体而言,突出部52P的侧面52S以其输出小齿轮41侧的直径变得更小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分两个阶段(从中途点52S1倾斜更大)倾斜。并且,该突出部52P的轴向上的输出小齿轮41侧的端面52E直接抵接于输出小齿轮41的轴向上的中间齿轮52侧的端面41E(未夹有挡圈等定位部件)。
而且,突出部52P的端面52E的外径d52E比输出小齿轮41(设置于配置有具有突出部52P的齿轮(中间齿轮52)的第3轴23上的输出级组40的齿轮)的齿根41D的齿根圆直径d41D更大。
更具体而言,在该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与输出小齿轮41的端面41E之间不存在外径比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的外径d52E更大的部件(或部位)。并且,在该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与输出小齿轮41的端面41E之间不存在外径比输出小齿轮41的齿根41D的齿根圆直径d41D更小的部件(或部位)。
并且,输出级组40的齿轮(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中的设置于该齿轮装置G1的第4轴(输出轴)24上的输出齿轮42在内周缘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2P。因此,相对而言,在输出齿轮42的突出部42P外周侧的轴向端面42E上形成有凹部42E1。
通过设置在第4轴24的间隔件(定位部件)70,输出齿轮42相对于该第4轴24的轴向移动被限制。输出齿轮42的突出部42P的轴向端面42E2的外径d42E2比间隔件70的外径d70更大。并且,间隔件70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52的轴向位置重叠(从径向观察时,间隔件70与中间齿轮52重叠)。
接着,对该齿轮装置G1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输入级组30的输入小齿轮31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而旋转,则与该输入小齿轮31啮合的输入齿轮32旋转。在此,针对第1轴(输入轴)21的转速实现基于输入小齿轮31与输入齿轮32之间的齿轮比的第1级减速。
配置有输入齿轮32的第2轴22贯穿隔壁17而延伸至第2容纳室62,在该第2轴22上配置有中间小齿轮51。中间小齿轮51与中间级组50的中间齿轮52啮合。由此,实现基于中间小齿轮51与中间齿轮52之间的齿轮比的第2级减速。
而且,在配置有中间齿轮52的第3轴23上配置有输出级组40的输出小齿轮41。输出小齿轮41与输出级组40的输出齿轮42啮合。由此,实现基于输出小齿轮41与输出齿轮42之间的齿轮比的第3级减速。
在此,就输入级组30而言,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相当于该输入级组3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0B的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更靠上方位置。因此,随着输入齿轮32旋转,润滑油F会被带起,该输入齿轮32以及与该输入齿轮32啮合的输入小齿轮31得到良好的润滑。
并且,就中间级组50而言,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相当于该中间级组5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0B的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更靠上方位置。因此,随着中间齿轮52旋转,润滑油F会被带起,该中间齿轮52以及与该中间齿轮52啮合的中间小齿轮51得到良好的润滑。
另一方面,就输出级组40而言,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相当于该输出级组4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0B的输出小齿轮41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1B更靠下方位置。因此,在输出级组40中,即使输出小齿轮41和输出齿轮42旋转,润滑油F也不会被该输出小齿轮41或输出齿轮42带起。
然而,在本齿轮装置G1中,中间级组50与输出级组40设置在同一个第2容纳室62内,输出级组40与中间级组50相邻配置。因此,输出级组40能够通过被中间级组50的中间齿轮52带起(或飞溅)的润滑油F而进行润滑。
尤其,在本齿轮装置G1中,中间级组50中的中间齿轮52在内周缘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部52P。该突出部52P的侧面52S的外径d52S随着远离中间齿轮52的轴向端面52A(随着接近输出小齿轮41)而变小。
即,突出部52P的侧面52S以其输出小齿轮41侧的直径变得更小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带到中间齿轮52的上方的润滑油F在因重力而流向该中间齿轮52的下侧时被形成在中间齿轮52的内周缘的突出部52P引导而转向输出小齿轮41侧(箭头A1)。
该突出部52P的轴向上的输出小齿轮41侧的端面52E直接抵接于输出小齿轮41的轴向上的中间齿轮52侧的端面41E。而且,突出部52P的输出小齿轮41侧的端面52E的外径d52E比设置在配置有该中间齿轮52的第3轴23上的输出级组40的齿轮(输出小齿轮41)的齿根41D的齿根圆直径d41D更大。
换言之,在该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与输出小齿轮41的端面41E之间不存在例如定位用挡圈等外径比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的外径d52E更大的部件(或部位)。而且,在该中间齿轮52的突出部52P的端面52E与输出小齿轮41的端面41E之间不存在直径比输出小齿轮41的齿根41D的齿根圆直径d41D更小的部件(或部位)。
因此,从中间齿轮52侧流向输出小齿轮41侧的润滑油F的流动不会被阻挡而直接流向下方,流过来几乎所有润滑油F能够顺畅地流向输出小齿轮41侧(箭头A2)。由此,输出小齿轮41得到良好的润滑,并且与该输出小齿轮41啮合的输出齿轮42也得到良好的润滑。
另外,在中间齿轮52的转速较快时,被中间齿轮52带起的润滑油F因重力而沿着中间齿轮52的轴向端面52A流向输出小齿轮41侧的润滑油F的量会变少。然而,此时,通过离心力从中间齿轮52飞溅出的润滑油F的量会增多。因此,可以利用从该中间齿轮52飞溅出的润滑油F经由配置在输出轴24上的间隔件(定位部件)70及输出齿轮42的轴向端面42E而流向输出小齿轮41侧的作用良好地润滑输出级组40。
参照图1对该作用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间隔件70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52的轴向位置重叠(从径向观察时,间隔件70与中间齿轮52重叠)。因此,从中间齿轮52飞溅出的润滑油F会附着于间隔件70。
接着,输出齿轮42的突出部42P的轴向端面42E2的外径d42E2比间隔件70的外径d70更大。假设间隔件70的外径(d70)比突出部42P的轴向端面42E2的外径d42E2更大,则附着于间隔件70的润滑油F的大部分会从外径(d70)更大的该间隔件70的外周直接垂直滴落,因此,到达输出齿轮42的轴向端面42E侧的润滑油F量会减少。
然而,在本齿轮装置G1中,突出部42P的轴向端面42E2的外径d42E2比间隔件70的外径d70更大,因此从中间齿轮52飞溅出的润滑油F能够从该间隔件70通过重力或离心力流过输出齿轮42的轴向端面42E侧而到达输出齿轮42的齿部。由于输出齿轮42与输出小齿轮41啮合,因此最终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这两者的整个齿部均得到良好的润滑。
输出级组40的输出小齿轮41及输出齿轮42以经过输入级减速及中间级减速之后的较慢的转速进行旋转。因此,通过从该中间齿轮52侧流过来润滑油F或从该中间齿轮52侧飞溅出的润滑油F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
另外,突出部的上述结构和直径的大小关系无需一定要成立。此时,例如可以通过基于离心力的润滑油的飞溅得到相应的润滑效果。
在本齿轮装置G1中,润滑油F的液面Fo位于比输出级组4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0B(输出小齿轮41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41B)更靠下方位置,输出级组40未浸渍于润滑油F中。因此,与输入级组30的一部分、输出级组40的一部分及中间级组50的一部分均浸渍于润滑油F中的设计相比,能够更加降低润滑油F的液面Fo,因而能够减少润滑油F的封入量。
并且,能够减少输入级组30的输入齿轮32及中间级组50的中间齿轮52浸渍于润滑油F中的比例,因而能够减少该输入齿轮32及中间齿轮52的润滑油F搅拌阻力。由于输入级组30的输入齿轮32或中间级组50的中间齿轮52(尤其是输入齿轮32)的转速较快,因此能够减少搅拌润滑油F而产生的动力传递损失的效果较大。
而且,由于在第1容纳室61的底面61B与第2容纳室62的底面62B之间确保有高低差H(61B-62B),因此与未设置高低差H(61B-62B)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第1容纳室61中的润滑油F大致相当于[第1容纳室61的底面积×高低差H(61B-62B)]的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封入于整个容纳室60(第1容纳室61及第2容纳室62)的润滑油F的封入量。
另外,在上述齿轮装置G1中,第1容纳室61内的齿轮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即,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位于比第2容纳室62内的齿轮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即,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2B)更高的位置,因此将第1容纳室61的底面61B设为比第2容纳室62的底面62B更高。然而,假设第2容纳室的减速级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比第1容纳室的减速级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高,则可以将第2容纳室的底面设为更高以赋予高低差。由此,同样能够减少润滑油的封入量。
另外,关于润滑油F的排出,经由连通路径17A、排油口19能够一次性地排出第1容纳室61及第2容纳室62中的润滑油F。由此,可以从第1容纳室61及第2容纳室62中的任一侧一次性地供给润滑油F,并且能够从第1容纳室61及第2容纳室62一次性地排出润滑油F。
并且,齿轮装置G1本身通过隔壁17沿轴向分开为第1容纳室61与第2容纳室62,并且尤其能够缩短第4轴(输出轴)24的支承间隔,因此能够将因输出齿轮42的径向荷载而在该第4轴24上产生的弯矩抑制为较小。
另外,在上述齿轮装置G1中,构成输入级组30的输入小齿轮31及输入齿轮32中的输入齿轮32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2B相当于输入级组3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30B,因此将润滑油F的液面Fo设为位于比输入齿轮32的最下部更高的位置。然而,若输入小齿轮相当于输入级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则可以将润滑油的液面设为比输入小齿轮的最下部更高的位置。
同样,在上述齿轮装置G1中,构成中间级组50的中间小齿轮51及中间齿轮52中的中间齿轮52的铅垂方向上最下部52B相当于中间级组50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50B,因此将润滑油F的液面Fo设为比中间齿轮52的最下部更高的位置。然而,若中间小齿轮相当于中间级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则可以将润滑油的液面设为比中间小齿轮的最下部更高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齿轮装置G1中,在第2容纳室62容纳有中间级组50和输出级组40,并且利用中间级组50所带起的润滑油F来进行输出级组40的润滑。然而,例如,在马达位于负载侧(输出轴突出的一侧)的情况下等,可以在第1容纳室容纳中间级组,在第2容纳室容纳输入级组和输出级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输入级组所带起的润滑油或着尤其可以利用基于离心力而从输入级组飞溅出的润滑油进行输出级组的润滑。这种容纳方式通过调整第1轴~第4轴的长度也可以用于马达位于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齿轮装置还可以理解为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
在这种情况下,若使润滑剂的液面位于比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下方位置、比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上方位置、比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上方位置,则能够有效地降低润滑剂的封入量。

Claims (5)

1.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及将所述第1容纳室与所述第2容纳室隔开的隔壁,
所述隔壁配置有支承所述减速机构的轴的轴承,
所述壳体内的润滑剂的液面位于比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下方位置、比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上方位置、比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铅垂方向上的最下部更靠上方位置。
2.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及将所述第1容纳室与所述第2容纳室隔开的隔壁,
所述隔壁配置有支承所述减速机构的轴的轴承,
所述第1容纳室的底面与所述第2容纳室的底面之间存在高低差,
所述隔壁具有使所述第1容纳室与所述第2容纳室连通的连通路径,并且在所述第1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中的底面更低的一方的容纳室中设有排脂口。
3.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及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
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中的配置于与配置有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齿轮的轴相同的轴上的齿轮在内周缘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外径比设置于配置有具有该突出部的齿轮的轴上的输出级的齿轮的齿根圆直径更大。
4.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该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及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
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齿轮中的设置在所述齿轮装置的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在内周缘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输出齿轮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通过配置在所述输出轴的定位部件得到限制,
所述输出齿轮的突出部的轴向端面的外径比所述定位部件的外径更大。
5.一种齿轮装置,其具备壳体及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减速机构,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具备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及设置在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之间的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
所述壳体具备容纳所述中间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1容纳室及容纳所述输入级的平行轴齿轮组和所述输出级的平行轴齿轮组的第2容纳室。
CN201610912816.0A 2015-11-11 2016-10-19 齿轮装置 Active CN106870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1676 2015-11-11
JP2015221676A JP6542104B2 (ja) 2015-11-11 2015-11-11 歯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0638A CN106870638A (zh) 2017-06-20
CN106870638B true CN106870638B (zh) 2020-10-02

Family

ID=5876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2816.0A Active CN106870638B (zh) 2015-11-11 2016-10-19 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42104B2 (zh)
CN (1) CN1068706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34659B1 (ko) * 2017-06-29 2021-12-0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인휠 구동 시스템의 고장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600A (zh) * 2004-09-16 2006-03-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202108942U (zh) * 2011-06-03 2012-01-11 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采煤机摇臂齿轮腔分段润滑结构
CN102788141A (zh) * 2011-05-17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
CN103363081A (zh) * 2013-07-10 2013-10-23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CN104204622A (zh) * 2012-04-02 2014-12-10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轨道车辆的传动齿轮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3999A (ja) * 2006-02-06 2007-08-16 Hond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09005348A1 (de) * 2009-01-16 2010-07-22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Stirnrad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600A (zh) * 2004-09-16 2006-03-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2788141A (zh) * 2011-05-17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
CN202108942U (zh) * 2011-06-03 2012-01-11 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采煤机摇臂齿轮腔分段润滑结构
CN104204622A (zh) * 2012-04-02 2014-12-10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轨道车辆的传动齿轮箱装置
CN103363081A (zh) * 2013-07-10 2013-10-23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2104B2 (ja) 2019-07-10
JP2017089774A (ja) 2017-05-25
CN106870638A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723C (zh) 内接啮合行星齿轮减速装置
US9850999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rive system
CN102782370B (zh) 工程机械的回转装置
JP200916815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0022223A3 (en) Differential cover providing lubricant flow control
CN105443742B (zh) 一种纵置变速器
CN106870638B (zh) 齿轮装置
US20120003105A1 (en) Dry vacuum pump
CN103161923A (zh) 工程机械的驱动装置
JP4583913B2 (ja) ローラミル用減速機の潤滑装置
JP2014016022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ブリーザ構造
CN111536224A (zh) 用于交通工具,尤其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
US20190323595A1 (en) Gear device
CN106884960B (zh) 差速器
JP2009243508A (ja) 歯車ケース内の潤滑構造
CN204921921U (zh) 一种减速机壳体支撑固定套装
JP2018112306A (ja) 動力装置
JP2013060976A (ja) 終減速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8189136A (ja) 動力装置
JP6529899B2 (ja) 減速装置のための反負荷側ケーシング、縦置き減速装置、横置き減速装置
CN217152897U (zh) 齿轮组件和齿轮马达
CN213117413U (zh) 变速箱抽油机构
CN216692103U (zh) 减速箱
CN216895669U (zh) 电驱动总成系统及包括其的车辆
CN212177829U (zh) 一种立式行星齿轮箱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