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161A -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161A
CN106797161A CN201580055699.4A CN201580055699A CN106797161A CN 106797161 A CN106797161 A CN 106797161A CN 201580055699 A CN201580055699 A CN 201580055699A CN 106797161 A CN106797161 A CN 106797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circuit substrate
housing
electric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6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161B (zh
Inventor
酒井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7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4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means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7Cool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stalled inside the pump housing, e.g.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81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3Electric connectors or cables; Fitting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85Prime m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3Heat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气装置,包括:壳体(13、14);电气零件(40),该电气零件(40)设于壳体内,并具有主体部(41)和从主体部(41)延伸的引线端子(42),所述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设于壳体内,并具有插设有引线端子(42)的连接孔(31);以及导向部件(50),该导向部件(50)具有相对于连接孔(31)被定位的导向孔(52),并且在导向孔(52)中贯通配置有引线端子(42)。

Description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10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4-211947号,因此,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设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的电气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存在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对电动压缩机进行驱动的电气装置。在该电气装置中,比较大型的电气零件的主体部固定于壳体侧。此外,从电气零件的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与配置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2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发明人详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以下技术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电气装置中,在进行了装置的小型化等情况下,难以在现有的零件尺寸公差、组装尺寸公差的状态下连接电气零件和电路基板。具体而言,发明人发现了以下技术问题:从支承于壳体侧的电气零件的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难以插设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将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设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的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中,电气装置包括:壳体;电气零件,该电气零件设于壳体内,并具有主体部和从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设于壳体内,并具有插设有引线端子的连接孔;以及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具有相对于连接孔被定位的导向孔,并且在导向孔中贯通配置有引线端子。
由此,当将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入至电路基板的连接孔时,能利用导向部件的相对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被定位的导向孔对引线端子进行引导。因此,能容易地将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设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气装置包括:壳体;电气零件,该电气零件设于壳体内,并具有主体部和从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主体部支承于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设于壳体内,并具有插设有引线端子的连接孔,该制造方法包括:定位工序,在该定位工序中,准备具有导向孔的导向部件,并将导向孔相对于连接孔定位;端子插设工序,在定位工序之后,在该端子插设工序中,利用导向孔对引线端子进行引导并将引线端子插设于连接孔;支承工序,在该支承工序中,将主体部安装于壳体并利用壳体对主体部进行支承;以及基板配设工序,在定位工序之后,在该基板配设工序中,将电路基板配设于壳体的内部。
由此,当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将通过支承工序使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入至电路基板的连接孔时,能利用在定位工序中导向部件的相对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被定位的导向孔对引线端子进行引导。因此,能容易地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将主体部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插设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孔。
附图说明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根据下述的详细记载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确。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包括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在内的电动压缩机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电动压缩机的概略制造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概略制造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开口侧观察到第一实施方式的对电气零件主体部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的图。
图13是比较例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概略制造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0是从开口侧观察到第二实施方式的对电气零件主体部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的图。
图2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2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3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4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的按每个工序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26是从开口侧观察到其它实施方式的对电气零件主体部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的图。
图27是从开口侧观察到其它实施方式的对电气零件主体部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的图。
图2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电气零件的结构图。
图29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各实施方式中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相对应的部分,有时会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一部分结构的情况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先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不仅仅是各实施方式中具体说明的部分的组合,若不会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则也能将实施方式彼此进行局部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3,对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气装置设于电动压缩机1。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包括电动压缩机部2及对电动压缩机部2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部3。驱动电路部3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电动压缩机1例如搭载于车辆,并对在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排出。
电动压缩机1包括作为外壳体的外壳11。外壳11包括第一壳体即电动机外壳12、第二壳体即逆变器外壳13及第三壳体即盖14。
电动机外壳12是例如金属制的,并呈有底圆筒形状。在电动机外壳12内设有电动机即电动机20及压缩机构23。电动机20包括定子21及转子22。在电动机外壳12内沿着圆筒部的内周面设有定子即定子21。定子21具有在例如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芯部卷绕有具有绝缘被覆的导体线的线圈21a。
在定子21的内方侧设有转子22,该转子22是利用通过朝定子21的线圈21a通电而生成的旋转磁场进行转动的转子。转子22构成为具有例如永磁体。在电动机外壳12内的中央部配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24。在轴24的周围配设有压缩机构23。压缩机构23与电动机20的转子22一体设置。转子22及压缩机构23形成一起转动的旋转体。轴24构成对旋转体进行支承的固定支承部件。
在轴24的内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制冷剂通路24a。制冷剂通路24a的下游端能够与压缩机构23的压缩工作室连通。在轴24的驱动电路部3侧设有扩大通路形成部25。扩大通路形成部25与轴24一体形成。在扩大通路形成部25与逆变器外壳13之间形成沿外壳11的径向扩大的制冷剂通路25a。制冷剂通路25a与制冷剂通路24a的上游端连通。
电动机外壳12内的空间是将压缩机构23在工作室中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室。在电动机外壳12的例如圆筒部的底部附近设有排出口26,该排出口26将排出至排出室的高压制冷剂排出至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制冷剂通路。本例的压缩机构23是旋转式的压缩机构,但并不限于此。压缩机构例如也可以是往复式压缩机构。
逆变器外壳13是例如金属制的,该逆变器外壳13被配设成将呈有底筒状体的电动机外壳12的与底部侧相反一侧的开口堵塞。在逆变器外壳13与盖14之间形成电路基板30的收容空间。逆变器外壳13被设成将高压制冷剂的排出室和电路基板收容空间隔绝。
逆变器外壳13包括外筒部13a、隔壁部13b、电路配设部13c、有底筒状体13e等。外筒部13a与电动机外壳12的圆筒部的端面连接。在设于外筒部13a的内方的隔壁部13b形成有贯通孔,在贯通孔内配设贯通端子60。贯通端子60一边维持排出室与电路基板收容空间的隔绝状态,一边将线圈21a和电路基板30电连接。贯通端子60例如利用连接器与线圈21a连接,电路基板30的配置于通孔内的部分钎焊于导体图案。
在隔壁部13的中央部设有朝与电动压缩机部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电路配设部13c。在电路配设部13c的与电动压缩机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隔着散热零件35配设有电路基板30。在电路配设部13c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通路13d。制冷剂通路13d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供制冷循环装置的低压制冷剂从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吸入口流入。
散热零件35是例如铝合金制的高热传导部件,在散热零件35的面向制冷剂通路13d的面具有散热翅片35a。在电路配设部13c内形成有将制冷剂通路13d和制冷剂通路25a连通的连通路13f。
在隔壁部13b中的例如隔着轴线与贯通端子配设部相反一侧的部位设有有底筒状体13e。在有底筒状体13e的内部形成从与电动压缩机部侧相反的一侧凹陷的收容凹部131。有底筒状体13e具有筒状部132和将筒状部132的电动压缩机部侧的端面堵塞的底部133。收容凹部131将筒状部132的与底部侧相反的一侧开口。
在收容凹部131的内部收容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收容凹部131是尺寸比主体部41的外形尺寸大的形状的凹部。主体部41例如呈长方体形状。因此,收容凹部131也呈大致相似形状的长方体状。本例的筒状部132是内周面呈矩形的方筒部。收容凹部131的轴线正交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例如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
电气零件40具有从主体部41延伸的引线端子42。收容凹部131的供引线端子42从收容于内部的主体部41延伸的一侧开口。电气零件40是例如电气滤波零件。电气零件40是设于朝逆变器电路供电的供电系统的滤波电路零件,该逆变器电路设于例如电路基板30。能将电气零件40设为例如电容器要素零件和线圈要素零件中的至少任一方。
有底筒状体13e的筒状部132的一部分与电路配设部13c的收容凹部131侧的一部分共用。因此,制冷剂通路13d和连通路13f被配置成沿着筒状部132的外表面。另外,制冷剂通路25a被配置成沿着有底筒状体13e的底部133。由此,收容于收容凹部131的主体部41被在制冷剂通路13d、连通路13f、制冷剂通路25a中并吸入至压缩机构23的吸入制冷剂冷却。吸入制冷剂是对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
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夹装散热润滑脂70及硬化性树脂80。在底部133的面向收容凹部131的面形成填充凹部134,在填充凹部134内填充散热润滑脂70。散热润滑脂70是例如由添加有金属、陶瓷的微粒子的硅酮制成的,并降低了主体部41与底部133之间的热阻。
在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夹装硬化性树脂80。如图12所示,能在收容凹部131的矩形筒状的内周面各自面部形成沿着收容凹部131深度方向延伸的注入凹部135。能将注入凹部135设为例如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凹部。在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hardening resin)注入至该注入凹部135内之后,使该硬化性树脂硬化,从而能将硬化性树脂80配置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硬化性树脂部件即硬化性树脂80例如是将硅酮制的液状粘接性橡胶硬化后的橡胶部件,并是能在硬化后挠曲的可挠性部件。
主体部41收容于收容凹部131内,并经由散热润滑脂70及硬化性树脂80支承于逆变器外壳13。主体部41的一部分直接支承于底部133。
引线端子42从主体部41延伸。引线端子42具有连接部42a,该连接部42a配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内,并与导体电路电连接。引线端子42在顶端侧的连接部42a与主体部41侧的基端部42c之间具有弯曲部42b。本例的弯曲部42b在两处部位彼此朝相反方向直角折曲而呈曲柄状。弯曲部42b是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
电路基板30具有绝缘基材及导体图案。电路基板30的绝缘基材由例如包含玻璃纤维在内的环氧树脂形成。在绝缘基材处形成有作为连接孔的通孔31,插设于通孔31内的端子等例如被钎焊而与导体图案电连接。电路基板30沿着与外壳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大。电路基板30配置于在逆变器外壳13与盖14之间形成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外壳13及盖14相当于将电路基板30设于内部的壳体。
本例的电路基板30包括元件模塑部30a。元件模塑部30a是通过对例如开关元件等电源元件进行树脂模塑而形成的。模塑树脂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高热传导性的环氧树脂。模塑后的电源元件是发热量比较大的发热元件,元件模塑部30a相当于安装于电路基板30上的发热零件。
发热元件即开关元件是例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元件。另外,开关元件也可以是例如将IGBT和反向导通用二极管(reverseconducting diode)集成于一个芯片的电源半导体、即RCIGBT(Reverse Conducting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开关元件。开关元件构成形成于电路基板30并对电动机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即逆变器电路的一部分。
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元件模塑部30a与散热零件35紧贴。电路基板30被配设成经由散热零件35与逆变器外壳13的电路配设部13c相邻。发热零件即元件模塑部30a经由散热零件35被在制冷剂通路13d中流通的吸入制冷剂冷却。也可认为元件模塑部30a的模塑树脂是电路基板30的绝缘基材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认为电路基板30是将开关元件内置于绝缘基材中的元件内置基板。电路基板30被配设成将收容凹部131的与底部侧相反一侧的开口的一部分覆盖,该收容凹部131收容有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
在电路基板30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配设有导向部件即导向零件50。导向零件50在外壳11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电路基板30与主体部41之间。导向零件50例如由刚性比较高、耐热性优异且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件形成。
如图1及图11所示,导向零件50具有凹部51及导向孔52。凹部51从导向零件50的与电路基板侧相反一侧的面凹陷。凹部51在内部收容引线端子42的弯曲部42b,并且不与弯曲部42b干涉。导向孔52在外壳11的轴线方向上贯穿导向零件50。
导向孔52具有锥部52a和直线部52b。锥部52a位于比直线部52b靠与电路基板侧相反一侧的位置。锥部52a具有越是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侧靠近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则直径越是减小的锥面。导向孔52的与电路基板侧相反一侧的端部朝凹部51的底面开口。在本例中,锥部52a的最大径部朝凹部51底面开口。
锥部52a和直线部52b形成为同轴上。在锥部52a与直线部52b的连接部,两者的直径相同。即,锥部52a的电路基板侧的最小径部的直径和直线部52b的与电路基板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直径相同。直线部52b的与电路基板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直径也可以比锥部52a的电路基板侧的端部的直径稍大。
导向孔52的电路基板侧的端部朝导向零件50的电路基板侧的面开口。在本例中,直线部52b的电路基板侧的端部朝导向零件50的电路基板侧的面开口。导向孔52的电路基板侧的端部的直径比电路基板30的与导向孔52相对应的通孔31的直径稍小。
导向零件50包括固定销53。固定销53是例如金属制的销部件,其从导向零件50的主体部的电路基板侧的面突出。固定销53配设在例如设于电路基板30的贯通孔内,并通过钎焊等卡定于电路基板30。固定销53是导向零件50的固定于电路基板30的固定部。供固定销53插设的贯通孔形成于与引线端子42的连接孔即通孔31不同的位置。
在本例中,导向零件50的电路基板侧的面与电路基板30的元件模塑部30a接触。在元件模塑部30a的与通孔3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0b。贯通孔30b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元件模塑部30a。贯通孔30b的直径比通孔31的直径及导向孔52的直线部52b的直径中的任一个直径大。
如图1所示,在将元件模塑部30a设为安装于电路基板30上的发热零件的情况下,该发热零件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与主体部41配设侧相同的一侧。此外,元件模塑部30a的安装高度比电气零件40的安装高度低。元件模塑部30a和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被在制冷剂通路13d、连通路13f、制冷剂通路25a中流动并吸入至压缩机构23的吸入制冷剂冷却。即,发热零件即元件模塑部30a和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被共同的冷却介质冷却。
例如能将盖14设为树脂制或金属制。盖14呈比较浅的有底筒状,并和逆变器外壳13的外筒部13a的与电动压缩机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面连接。盖14包括第一连接器15及第二连接器16。第一连接器15是从外部供给例如280V的高电压电力的供电用连接器。另一方面,第二连接器16是从外部供给例如12V的低电压电力的供电用连接器。从第一连接器15和第二连接器16延伸至外壳11内的各个端子部与电路基板30的导体图案电连接。
上述结构的电动压缩机1通过图2中例示的工序流程加以制造。首先,进行步骤110所示的电动机压缩机构部的组装工序。在步骤110中,在电动机外壳12内组装电动机20、压缩机构23及轴24等而获得电动压缩机部2。与步骤110不同地进行步骤120所示的驱动电路部的组装工序。在步骤120中,将电路基板30、散热零件35、电气零件40、导向零件50及贯通端子60等组装于逆变器外壳13而获得未包括盖14的驱动电路部3。
在进行了步骤110及步骤120后,进行步骤130所示的工序。在步骤130中,进行步骤130A所示的一体化工序和步骤130B所示的电连接工序。在步骤130A中,将搭载有各种零件的逆变器外壳13安装于电动机外壳12,以进行步骤110中获得的电动压缩机部2和步骤120中获得的驱动电路部3的机械性一体化。在步骤130B中,进行步骤110中获得的电动压缩机部2和步骤120中获得的驱动电路部3的电连接。具体而言,对贯通端子60和线圈21a进行连接器连接,并经由贯通端子60将电动机20和电路基板30电连接。
在进行了步骤130后,进行步骤140的盖部的安装工序。在步骤140中,将盖14安装于未包括盖14的驱动电路部3。另外,将第一连接器15和第二连接器16各自的端子部与电路基板30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3中例示的工序流程及图4~图10所示的各个工序的剖视图,对步骤120的驱动电路部组装工序的概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图10中,省略了散热零件35、贯通端子60、制冷剂通路等的图示。
在图3所示的步骤210中,进行电路基板30和导向零件50的定位工序。在步骤210中,将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相对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定位。如图4所示,在步骤210中,首先,将电路基板30及导向零件50依次配置于光学性定位装置95的底座99上。接着,从配置于导向零件50侧的激光发光部96照射出激光,并由接收部97对穿过导向孔52及通孔31这两个孔的激光进行接收。
在接收部97中,根据激光的接收量、接收形状等对导向孔52和通孔31的轴线的一致程度进行判定。此外,光学性定位装置95的致动器对导向零件50相对于电路基板3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提高导向孔52和通孔31的轴线的一致程度而使一致程度为大致最大。由此,进行导向孔52与通孔31的定位。步骤21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工序。
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是根据激光接收量、接收形状等进行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上述方法中的至少一方之外,也可以通过使用相机等的图像识别进行导向孔52的位置识别。另外,例如,也可以仅通过使用摄像头等的图像识别进行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位置识别。为了进行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使用各种光学性定位装置是有效的。
在执行了步骤210后,在步骤220中进行电路基板30和导向零件50的固定工序。如图5所示,在步骤220中,将导向零件50的配置于电路基板30的贯通孔内的固定销53钎焊于电路基板30。由此,导向零件50利用固定部固定于电路基板30。步骤22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序。
与步骤210、220不同地进行步骤230所示的润滑脂填充工序。如图6所示,在步骤230中,将散热润滑脂70填充于填充凹部134内,该填充凹部134形成于逆变器外壳13的收容凹部131的底面。
至执行了步骤230后,在步骤240中进行电气零件40的配置工序。如图7所示,在步骤240中,将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配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收容凹部131内。从收容凹部131的开口侧观察时,将主体部41配置于收容凹部131的大致中央部。此时,主体部41的底面部与填充凹部134内的散热润滑脂70紧贴。
在执行了步骤240后,在步骤250中进行液状粘接性橡胶的注入工序。如图8所示,在步骤250中,将硬化前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朝图12所示的注入凹部135内插入分配器的顶端部,并从分配器的顶端朝注入凹部135内注入液状粘接性橡胶。注入的液状粘接性橡胶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和主体部41的外周面紧贴。步骤25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注入工序。
在进行了步骤220及250后,在步骤260中进行基板配置工序和引线端子插设工序。如图9所示,在步骤260中,将电路基板30配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电路配设部13c。与此相配合地,将在逆变器外壳13的收容凹部131内配设了主体部41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内。步骤26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插设工序及基板配置工序。
在步骤260中,引线端子42被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引导,顶端部的连接部42a稳定地插设于通孔31内。如图9所示,在基板配设工序中,电路基板30被配设成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难以利用电路基板30目视确认引线端子42。然而,通过利用导向孔52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即便引线端子42的位置存在偏差等,也能稳定地插设于通孔31内。
即便在引线端子42插设前、引线端子42的连接部42a的轴线和导向孔52的轴线背离,也可利用导向孔52的锥部52a对连接部42a进行引导。引线端子42被引导成连接部42a的轴线与导向孔52的轴线大致一致。由此,能稳定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内。当连接部42a的轴线被锥部52a引导而变位时,夹装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的外周面之间的硬化性树脂80处于未硬化状态而呈流动性。因此,当连接部42a的轴线变位时,主体部41也能在收容凹部131内进行变位。由此,能抑制在引线端子42的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较大的应力。硬化前的硬化性树脂80是容许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变位的变位容许部件。
另外,此时,即便有时稍许阻碍了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的变位,引线端子42的弯曲部42b也可变形,并抑制在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较大的应力。引线端子42的曲柄状的弯曲部42b是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
在进行了步骤260后,在步骤270中进行引线端子连接工序。如图10所示,在步骤270中,对引线端子42进行钎焊并将引线端子42与电路基板30的导体图案电连接。在执行了步骤270后,在步骤280中进行液状粘接性橡胶的硬化工序。在步骤280中,使在步骤250中注入的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硬化,以使硬化性树脂80与收容凹部131内周面及主体部41外周面粘接。由此,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支承于逆变器外壳13。步骤28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硬化工序。步骤240、250、280的工序相当于将主体部41安装于壳体并利用壳体对主体部41进行支承的支承工序。
硬化工序后的硬化性树脂80是硬化后的橡胶部件,该硬化性树脂80具有能挠曲的可挠性。然而,在硬化工序后和装置使用时,因振动的施加、热变形的产生等而在引线端子42处产生应变,在该情况下,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变位,从而能抑制在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本例的硬化性树脂80即便硬化后也构成可挠性部件,该硬化性树脂80是容许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变位的变位容许部件。
另外,即便在硬化工序后、装置使用中的振动施加时、或者热变形产生时,有时稍许阻碍了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变位,弯曲部42b也可抑制在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此时,引线端子42的弯曲部42b也作为应力缓和部起作用。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结构,能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包括构成壳体的逆变器外壳13和盖14。另外,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气零件40,该电气零件40具有主体部41和从主体部41延伸的引线端子42,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此外,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具有插设有引线端子42的通孔31。除此之外,还包括导向零件50,该导向零件50具有相对于通孔31定位的导向孔52,引线端子42贯通配置于导向孔52。
由此,当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入至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时,能利用相对于通孔31定位的导向孔52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因此,能容易地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导向零件50是对引线端子42进行校准的校准零件,导向孔52是校准孔。
另外,壳体具有收容凹部131,该收容凹部131以将主体部41收容于内部的方式凹陷,并且供引线端子42从主体部41延伸的一侧为开口。此外,电路基板30以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方式配设于壳体内。
由此,即便是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收容于壳体的收容凹部131、电路基板30被紧凑配置成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结构,也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在电路基板30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情况下,因被电路基板30遮挡而难以目视确认引线端子42的顶端。即便是顶端位置难以目视确认的引线端子42,通过利用导向孔52进行引导,也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在未使用导向零件50的比较例的情况下,为了将电路基板和电气零件的引线端子连接,需要利用引线端子的定位夹具或将零件精度设为高精度。在利用引线端子的定位夹具的情况下,例如图13所示,需要使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942变长而增大主体部41与电路基板30之间的分离距离,从而以能供夹具从白箭头所示的方向插入的方式确保空间。由此,逆变器外壳13的电路配设部913c大型化,导致驱动电路部的大型化。
另外,在将零件精度设为高精度的比较例的情况下,需要将例如电容器即电气零件的外形、电路基板、壳体等的尺寸精度全都设为高精度,容易导致价格较贵。另外,电路基板和电气零件是不同的零件,因此,难以将电气零件完全与壳体对位。因此,必然在电路基板与电气零件之间以及电气零件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便高精度地制作各零件,也会因上述间隙的产生而难以进行高精度的组装,难以利用设备等进行自动组装。针对上述事项,若是例如手动作业组装的话则能进行组装,但容易导致品质降低,且容易因组装工时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能避免上述比较例的不良情况。
另外,壳体具有内方为收容凹部131的有底筒状体13e,用于对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沿着有底筒状体13e的外表面流通。由此,即便是包括电气零件40的结构,该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以能利用冷却介质对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方式收容于有底筒状体13e的收容凹部131,也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电路基板30包括元件模塑部30a,该元件模塑部30a是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与供主体部41配设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并且该元件模塑部30a的安装高度比电气零件40的安装高度低的发热零件。此外,元件模塑部30a和主体部41被共同的冷却介质冷却,由此,即便是在电路基板30的与主体部41配设侧相同的一侧包括安装高度比较低的元件模塑部30a、并利用共同的冷却介质对元件模塑部30a和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结构,也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
另外,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夹装硬化性树脂80以作为容许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变位的变位容许部件。主体部41经由硬化性树脂80支承于壳体。由此,当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时等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因此,能抑制在引线端子42、引线端子42与电路基板30之间的连接部位等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另外,硬化性树脂80是能挠曲的可挠性部件。由此,通过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夹装可挠性部件,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硬化性树脂80是使呈流动性的树脂硬化而成的硬化性树脂部件,当硬化性树脂部件呈流动性时,容许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的变位。由此,在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之后、且在使硬化性树脂80硬化之前,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导向部件即导向零件50包括固定销53,以作为在与通孔31不同的位置处与电路基板30卡定而固定于电路基板30的固定部。由此,能利用固定部将导向零件50固定于电路基板30,以维持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状态。因此,能可靠地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
另外,固定部在与通孔31不同的位置处固定于电路基板30,因此,能使电路基板30与导向零件50的结合变得牢固以提高可靠性。导向零件50不仅在基于固定销53的固定部处固定于电路基板30,而且即便在引线端子42的通孔31处的钎焊连接点,导向零件50也夹持、支承于电路基板30和主体部41。通过这样使支承点变得比较多,尤其能提高耐震性。
另外,导向孔52具有直径随着靠近通孔31而缩小的锥部52a。由此,能利用导向孔52的锥部52a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并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引线端子42在配设于通孔31内的连接部42a与主体部41侧的基端部42c之间具有弯曲部42b,以作为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由此,在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内时或将引线端子42连接至电路基板30之后、在引线端子42处产生应变的情况下,通过弯曲部42b变形,能抑制在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另外,应力缓和部即弯曲部42b是曲柄状的弯曲形状。由此,能利用比较容易形成的曲柄形状的应力缓和部,抑制在引线端子42的连接部42a和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与压缩机构23及对压缩机构23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0一体化,从而构成电动机20的驱动电路,上述压缩机构23对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进行压缩。由此,在要求与压缩机构23及电动机20一体化而构成电动压缩机1的驱动电路的比较小型化的电气装置中,能容易地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搭载于车辆。由此,在搭载空间比较小、要求耐振动性的车辆搭载用的电气装置中,能容易地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能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定位工序,在该定位工序中,准备具有导向孔52的导向零件50,并将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定位。另外,在定位工序之后,还包括端子插设工序,在该端子插设工序中,利用导向孔52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并将该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另外,还包括支承工序,在支承工序中,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并利用壳体对主体部41进行支承。另外,在定位工序之后,还包括基板配设工序,在该基板配设工序中,将电路基板30配设于壳体的内部。
由此,当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将支承工序中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入至通孔31时,能在定位工序中利用相对于通孔31定位的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因此,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容易地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壳体具有收容凹部131,该收容凹部131以将主体部41收容于凹部的方式凹陷,并且引线端子42从主体部41延伸的一侧为开口,在基板配设工序中,以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方式将电路基板30配设于壳体内。由此,能制造出以下紧凑结构的电气装置:在支承工序中,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收容于壳体的收容凹部131,在基板配设工序中,电路基板30被配置成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即便是上述紧凑的电气装置,也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
另外,壳体具有有底筒状体13e,该有底筒状体13e的内方为收容凹部131,并且用于对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沿着该有底筒状体13e的外表面流通。由此,即便是包括电气零件40的结构,该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在支承工序中以能利用冷却介质对主体部41进行冷却的方式收容于有底筒状体13e的收容凹部131,也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通孔31。
另外,在基板配设工序中,配设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安装于与供主体部41配设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并包括安装高度比电气零件40低的元件模塑部30a,能利用共同的冷却介质对元件模塑部30a和主体部41进行冷却。由此,在基板配设工序中,在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的配设侧相同的一侧配置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包括安装高度比较低的元件模塑部30a,能利用共同的冷却介质对元件模塑部30a和主体部41进行冷却。即便是上述电气装置,也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容易地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在支承工序中,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夹装变位容许部件,该变位容许部件容许主体部41在收容凹部131内的变位,经由变位容许部件利用壳体对主体部41进行支承。由此,利用在支承工序中夹装于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变位容许部件,当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时等,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因此,能抑制在引线端子42、引线端子42与电路基板30的连接部位等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另外,在支承工序中,将能挠曲的可挠性部件即硬化性树脂80作为变位容许部件夹装。由此,通过在支承工序中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夹装可挠性部件,能获得容易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的结构。
另外,支承工序包括注入工序和硬化工序,其中,在上述注入工序中,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在注入工序之后,在上述硬化工序中,使硬化性树脂80硬化。此外,在注入工序之后且在进行硬化工序之前,使硬化性树脂80作为变位容许部件起作用。由此,在注入工序中在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之后、且在硬化工序中使硬化性树脂80硬化之前,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在端子插设工序之前进行注入工序,在端子插设工序之后进行硬化工序。由此,在注入工序中在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之后、且在硬化工序中使硬化性树脂80硬化之前,能容易地进行端子连接工序。因此,当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时,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还包括固定工序,在该固定工序中,在定位工序之后,在与通孔31不同的位置将导向零件50卡定于电路基板30而将导向零件50固定于电路基板30。由此,通过进行固定工序而在卡定部位处将导向零件50固定于电路基板30,能维持在定位工序中形成的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状态。因此,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可靠地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另外,在固定工序中,固定部在与通孔31不同的位置处固定于电路基板30,因此,能使电路基板30与导向零件50的结合变得牢固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定位工序中相对于通孔31定位的导向孔52具有直径随着靠近通孔31而缩小的锥部52a。由此,在端子连接工序中,能利用导向孔52的锥部52a对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并能容易地将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另外,在定位工序中,使用光学性定位装置95,以将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定位。由此,在定位工序中,能利用光学性定位装置95容易地确定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相对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的位置。
另外,引线端子42在端子插设工序中配置于通孔31内的连接部42a与主体部41侧的基端部42c之间具有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即弯曲部42b。由此,在进行端子插设工序时或在端子插设工序之后,在引线端子42处产生应变的情况下,通过应力缓和部变形,能抑制在引线端子42的连接部42a、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另外,应力缓和部是曲柄状的弯曲形状。由此,能利用比较容易形成的曲柄形状的应力缓和部,在进行端子连接工序时或在端子连接工序之后,抑制在引线端子42的连接部42a和基端部42c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另外,还包括一体化工序和电连接工序,其中,在上述一体化工序中,将壳体与对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23以及对压缩机构23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0一体化,在上述电连接工序中,将电路基板30与电动机20电连接。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在一体化工序中与压缩机构23及电动机20一体化,并在电连接工序中与电动机20电连接而形成电动压缩机1的一部分。在要求比较小型化的电动压缩机1的电气装置中,能在端子插设工序中容易地将主体部41支承于壳体的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图2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比较,制造电气装置时的工序顺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标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图相同符号的构成零件、第二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还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效果。
参照图14中例示的工序流程及图15~图19所示的各个工序的剖视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部组装工序的概略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执行步骤210及步骤220。在进行了步骤220后,在步骤330中进行引线端子插设工序。如图15所示,在步骤330中,将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插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内。
在步骤330中,引线端子42被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引导,顶端部的连接部42a稳定地插设于通孔31内。通过利用导向孔52对引线端子42进行引导,即便引线端子42的位置存在偏差等,也能稳定地插设于通孔31内。
在进行了步骤330后,在步骤340中进行引线端子连接工序。如图16所示,在步骤340中,对引线端子42进行钎焊并将引线端子42与电路基板30的导体图案电连接。
与步骤210、220、330、340不同地进行步骤350所示的润滑脂填充工序。如图17所示,在步骤350中,将散热润滑脂70注入至逆变器外壳13的收容凹部131的底面。在本例中,在收容凹部131的底面未形成填充凹部。
在进行了步骤340及350后,在步骤360中进行基板配置工序和电气零件配置工序。如图18所示,在步骤360中,将电路基板30、电气零件40及导向零件50的组装体配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规定位置。具体而言,将电路基板30配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电路配设部13c。与此相配合地,将主体部41配设于逆变器外壳13的收容凹部131内。在步骤360中,如图20所示,从收容凹部131的开口侧观察时,将主体部41配置成沿着收容凹部131中的电路配设部13c侧的壁面。此时,主体部41的底面部对散热润滑脂70进行按压并与散热润滑脂70紧贴。
在执行了步骤360后,在步骤370中进行液状粘接性橡胶的注入工序。如图19所示,在步骤370中,将硬化前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朝图20所示的注入凹部135内插入分配器的顶端部,并从分配器的顶端朝注入凹部135内注入液状粘接性橡胶。注入的液状粘接性橡胶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和主体部41的外周面紧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状粘接性橡胶的注入工序之前进行基板配置工序。从图19可以明确知道,电路基板30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一部分,因此,液状粘接性橡胶难以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靠电路配设部13c侧的部位。因此,在步骤360中,将主体部41配置成沿着收容凹部131中的靠电路配设部13c侧的壁面。主体部41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中的靠电路配设部13c侧的面接触。另外,根据上述理由,如图20所例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中的靠电路配设部13c侧的面未形成注入凹部135。在执行了步骤370后,在步骤280中进行液状粘接性橡胶的硬化工序。
步骤21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工序。步骤22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序。步骤33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插设工序。步骤36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板配置工序。步骤37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注入工序。步骤28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硬化工序。步骤360、370、280的工序相当于将主体部41安装于壳体并利用壳体对主体部41进行支承的支承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结构,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了端子插设工序之后,进行基板配设工序,并在进行了基板配设工序之后,进行注入工序及硬化工序。由此,在进行端子插设工序而将电路基板30和电气零件40一体化之后,进行基板配设工序而将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收容于收容凹部131内。此外,然后,能在注入工序中在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80注入至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并在硬化工序中使硬化性树脂80硬化。因此,能在以下位置对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进行支承,该位置是能抑制在引线端子42、引线端子42与电路基板30的连接部位等处产生过大的应力。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加以实施。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仅仅是例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记载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示,此外还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通孔31和导向孔52的对位的定位工序中使用了光学性定位装置95,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图21所示,也可以使用定位夹具91以进行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定位夹具91具有基部92和从基部92突出的对位销93。在定位工序中,如图21所示,将对位销93插入至导向孔52及通孔31,以进行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的定位。
对位销93的刚性比电气零件40的引线端子42的刚性高。对位销93是考虑到引线端子42的尺寸公差最大值而形成的。对位销93是考虑到引线端子42的直径的公差最大值、引线端子42的轴的直线性的程度即直线度的公差最大值、引线端子42的外周面的圆筒度的公差最大值等的至少任一方而形成的。对位销93作为对树脂制销或金属制销进行树脂涂布后获得的销,在对位工序中不会对导向零件50等造成损伤。
这样,在定位工序中,使用插设于导向孔52及通孔31的定位夹具91,将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31定位。由此,在定位工序中,能利用定位夹具91容易地确定导向零件50的导向孔52相对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定位工序和固定工序。高精度地形成固定部即固定销相对于导向零件主体的位置及形状,从而在将固定销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工序中进行导向孔52相对于通孔的定位。由此,无需使用定位装置和定位夹具。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工序中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导向部件的固定部呈图5例示出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2所示,也可以对未插通元件模塑部30a的固定销53进行钎焊以将该固定销53固定于电路基板30。另外,例如图23所示,也可以在导向零件50的主体部的周围设置金属制凸缘状的固定板53a,并对固定板53a进行钎焊以将该固定板53a固定于电路基板30。另外,例如图24所示,设置从导向零件50的主体部的与电路基板30接触的面突出的固定销53,并通过钎焊将该固定销53固定于电路基板30。另外,例如图25所示,在电路基板30的未设有元件模塑部30a的部位并列设置导向零件50,并对固定销53进行钎焊以将该固定销53固定于电路基板30。
另外,导向部件的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部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钎焊。例如,也可以是铆接加工的方法。另外,例如还可以是电阻焊接等焊接加工的方法。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基于使用了压配合端子的压入加工的方法。此外,还可以不将导向部件固定于电路基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工序中,隔着硬化性树脂80用壳体对主体部41进行支承,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图26所示,也可以使可挠性部件即固体的橡胶制的圆柱体90作为变位容许部件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另外,并不限于橡胶制的圆柱体90,例如也可以将可挠性部件即橡胶制的片材体等用作变位容许部件。
另外,在支承工序中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变位容许部件并不限定于可挠性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润滑脂等呈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以作为变位容许部件。例如图27所示,也可以将散热润滑脂70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以作为变位容许部件,该散热润滑脂70是呈也被称为摇变性的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散热润滑脂70能使用与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底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散热润滑脂70相同的润滑脂。也可以利用主体部41将注入至底面的散热润滑脂70按压于收容凹部131,并使该散热润滑脂70移动至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另外,也可以与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底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散热润滑脂70不同地注入存在于收容凹部131的内周面与主体部41之间的散热润滑脂70。
在上述例子的结构中,变位容许部件是呈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由此,通过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夹装触变性部件,当较大的负载施加于电气零件40时,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在具有上述例子的结构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支承工序中,将呈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作为变位容许部件夹装。由此,通过在支承工序中在收容凹部131的凹部内表面与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之间夹装触变性部件,在进行支承工序时或在支承工序之后,较大的负载施加于电气零件40,此时,能容易地容许主体部41的变位。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变位容许部件存在于壳体与主体部之间并用壳体支承主体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用变位容许部件而是利用壳体支承主体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引线端子42具有曲柄状的弯曲部42b以作为应力缓和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8所示,也可以将以曲折延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曲折延伸部42d作为应力缓和部。另外,在应变难以产生于引线端子的情况等下,也能采用不具有应力缓和部的例如直线状的引线端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导向部件即导向零件50包括以不干涉的方式收容引线端子42的弯曲部42b的凹部5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引线端子呈直线状或呈图28例示的与直线状近似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将图29所示的不具有凹部的导向零件50a用作导向部件。另外,导向部件也可以不与电路基板30分体。例如图30所示,也可以将电路基板30的元件模塑部30a与导向部件一体成形。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导向孔52具有越是靠近电路基板30的通孔31则直径越是缩小的锥部52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导向孔52也可以是供引线端子插入的一侧的形状呈椭圆状或四边形,并具有随着靠近通孔而截面积逐渐缩小而呈圆形状的导向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气零件40与其它发热零件一起安装于电路基板,且被共同的冷却介质即吸入制冷剂冷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电气零件40和其它发热零件也可以被不同的冷却介质冷却。另外,也可以在电路基板处不安装与电气零件不同的发热零件。另外,电气零件也可以不被冷却介质冷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30被配设成覆盖收容凹部131的开口的一部分,该收容凹部131对电气零件40的主体部41进行收容,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电路基板也可以覆盖收容凹部的开口的全部区域。在电路基板覆盖收容凹部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极为有效的。此外,电路基板也可以不覆盖收容凹部的开口。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气装置搭载于车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搭载于其它的移动体。另外也可以是固定式的电气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气装置是电动压缩机1的驱动电路部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除了电动压缩机之外的机电一体装置中使用的电气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不具有机械性驱动部的电气装置。
本发明依据实施例加以记述,但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和结构。本发明也包含各种变形例和均等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组合和形态、此外在上述组合和形态中仅包含一要素、一个要素以上或者以下的其它组合和形态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和技术范围中。

Claims (31)

1.一种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3、14);
电气零件(40),该电气零件(40)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主体部(41)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42),所述主体部支承于所述壳体;
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插设有所述引线端子的连接孔(31);以及
导向部件(50),该导向部件(50)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孔被定位的导向孔(52),并且在所述导向孔中贯通配置有所述引线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收容凹部(131),该收容凹部(131)以将所述主体部收容于内部的方式凹陷,并且供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一侧为开口,
所述电路基板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壳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内方为所述收容凹部的有底筒状体(13e),
用于对所述主体部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沿着所述有底筒状体的外表面流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发热零件(30a),该发热零件(30a)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与供所述主体部配设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并且该发热零件(30a)的安装高度比所述电气零件的安装高度低,
所述发热零件和所述主体部被共同的冷却介质冷却。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凹部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夹装有容许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收容凹部内变位的变位容许部件(70、80、90),
所述主体部经由所述变位容许部件支承于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位容许部件是能挠曲的可挠性部件(80、90)。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位容许部件是使呈流动性的树脂硬化而成的硬化性树脂部件(80),
当所述硬化性树脂部件呈流动性时,容许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变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位容许部件是呈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70)。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固定部(53),该固定部(53)在与所述连接孔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电路基板卡定而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孔具有直径随着靠近所述连接孔而缩小的锥部(52a)。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端子在配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部(42a)与所述主体部侧的基端部(42c)之间具有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42b)。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缓和部(42b)是曲柄状的弯曲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装置与压缩机构(23)及对所述压缩机构(23)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0)一体化,从而构成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电路,所述压缩机构(23)对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进行压缩。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装置搭载于车辆。
15.一种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气装置包括:
壳体(13、14);
电气零件(40),该电气零件(40)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主体部(41)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引线端子(42),所述主体部支承于所述壳体;以及
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插设有所述引线端子的连接孔(31),
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工序(210),在该定位工序(210)中,准备具有导向孔(52)的导向部件(50),并将所述导向孔相对于所述连接孔定位;
端子插设工序(260、330),在所述定位工序之后,在该端子插设工序(260、330)中,利用所述导向孔对所述引线端子进行引导并将所述引线端子插设于所述连接孔;
支承工序(240、250、280、360、370),在该支承工序(240、250、280、360、370)中,将所述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利用所述壳体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支承;以及
基板配设工序(260、360),在所述定位工序之后,在该基板配设工序(260、360)中,将所述电路基板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收容凹部(131),该收容凹部(131)以将所述主体部收容于内部的方式凹陷,并且供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一侧为开口,
在所述基板配设工序中,将所述电路基板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壳体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有底筒状体(13e),该有底筒状体(13e)的内方为所述收容凹部,并且用于对所述主体部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沿着所述有底筒状体(13e)的外表面流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配设工序中,配设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发热零件(30a),该发热零件(30a)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与供所述主体部配设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并且该发热零件(30a)的安装高度比所述电气零件的安装高度低,
能利用共同的所述冷却介质对所述发热零件和所述主体部进行冷却。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工序中,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凹部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夹装容许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收容凹部内变位的变位容许部件(70、80、90),
经由所述变位容许部件利用所述壳体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支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工序中,将能挠曲的可挠性部件(80、90)作为所述变位容许部件夹装。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工序包括注入工序(250、370)和硬化工序(280),其中,在所述注入工序(250、370)中,将呈流动性的硬化性树脂注入至所述凹部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在所述注入工序之后,在所述硬化工序(280)中,使所述硬化性树脂硬化,
在所述注入工序之后且在进行所述硬化工序之前,使所述硬化性树脂作为所述变位容许部件起作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插设工序(260)之前进行所述注入工序(250),在所述端子插设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硬化工序(280)。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了所述端子插设工序(330)之后,进行所述基板配设工序(360),并在进行了所述基板配设工序之后,进行所述注入工序(370)及所述硬化工序(280)。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工序中,将呈触变性的触变性部件(70)作为所述变位容许部件夹装。
25.如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固定工序(220),在所述定位工序之后,在该固定工序(220)中,在与所述连接孔不同的位置将所述导向部件卡定于所述电路基板而将所述导向部件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
26.如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相对于所述连接孔被定位的所述导向孔具有直径随着靠近所述连接孔而缩小的锥部(52a)。
27.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使用光学性定位装置(95)来将所述导向孔相对于所述连接孔定位。
28.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使用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及所述连接孔的定位夹具(91)来将所述导向孔所述连接孔定位。
29.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端子在通过所述端子插设工序而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部(42a)与所述主体部侧的基端部(42c)之间具有弯曲形状的应力缓和部(42b)。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缓和部(42b)是曲柄状的弯曲形状。
31.如权利要求1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化工序(130A),在该一体化工序(130A)中,将所述壳体与压缩机构(23)以及对所述压缩机构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0)一体化,所述压缩机构(23)对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
电连接工序(130B),在该电连接工序(130B)中,将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CN201580055699.4A 2014-10-16 2015-10-06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797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947A JP6361451B2 (ja) 2014-10-16 2014-10-16 電気装置および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211947 2014-10-16
PCT/JP2015/005076 WO2016059771A1 (ja) 2014-10-16 2015-10-06 電気装置および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161A true CN106797161A (zh) 2017-05-31
CN106797161B CN106797161B (zh) 2019-07-16

Family

ID=5574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699.4A Active CN106797161B (zh) 2014-10-16 2015-10-06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7185B2 (zh)
JP (1) JP6361451B2 (zh)
CN (1) CN106797161B (zh)
DE (1) DE112015004701T5 (zh)
WO (1) WO20160597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91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制造方法和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05578A1 (de) * 2015-03-27 2016-09-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euermodul mit einem Elektrolytkondensator sowie einer integrierten Elastomerhülle
DE102015214785B3 (de) * 2015-08-03 2016-08-04 Magna powertrai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Verdichter
US11088585B2 (en) * 2016-03-09 2021-08-10 Denso Corporation Motor with potting section and hole provided with cap through which winding is inserted
JP6680073B2 (ja) * 2016-05-18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0461610B2 (en) * 2016-06-03 2019-10-29 Molon Motor & Coil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 device for use in a compact miniaturized motor assembly
JP6814607B2 (ja) * 2016-11-11 2021-01-20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
US11342805B2 (en) 2017-03-14 2022-05-24 Nidec Corporation Stator,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DE102018214079A1 (de) * 2018-08-21 2020-02-2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Fluidpumpenanordnung
CN113454882A (zh) * 2019-03-22 2021-09-28 株式会社爱信 定子
JP7366588B2 (ja) * 2019-05-21 2023-10-23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
KR102352230B1 (ko) * 2020-06-05 2022-01-18 주식회사 코아비스 제어부 일체형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워터 펌프
JP7486873B2 (ja) * 2020-11-06 2024-05-2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5894A (ja) * 2003-05-09 2004-11-25 Yazaki Corp 電子部品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03098353A (zh) * 2010-09-16 2013-05-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带有功率输出级和有效的热传输的电动机以及方法
JP2014090043A (ja) * 2012-10-30 2014-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091Y2 (ja) * 1988-12-23 1995-05-1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構体を備えたモータ
BE1009814A5 (nl) * 1995-11-06 1997-08-05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aanbrengen van elektronische onderdelen in een plaat met gedrukte schakelingen.
JPH09245864A (ja) * 1996-03-08 1997-09-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
JP3818163B2 (ja) 2002-01-30 2006-09-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圧縮機
DE10302791B4 (de) 2002-01-30 2016-03-17 Denso Corporation Elektrokompressor
JP2008141913A (ja) * 2006-12-05 2008-06-19 Mitsuba Corp モータ装置
US8242648B2 (en) * 2009-01-14 2012-08-14 Asmo Co., Ltd. Control circuit member and motor
JP5574613B2 (ja) * 2009-04-15 2014-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
JP5067679B2 (ja) * 2010-05-21 2012-11-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駆動装置
JP5875506B2 (ja) * 2012-11-30 2016-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5894A (ja) * 2003-05-09 2004-11-25 Yazaki Corp 電子部品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03098353A (zh) * 2010-09-16 2013-05-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带有功率输出级和有效的热传输的电动机以及方法
JP2013537396A (ja) * 2010-09-16 2013-09-30 ローベルト ボツシユ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効率的な熱輸送が行われる、電力出力段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方法
JP2014090043A (ja) * 2012-10-30 2014-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91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制造方法和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02139A1 (en) 2017-10-19
JP6361451B2 (ja) 2018-07-25
CN106797161B (zh) 2019-07-16
DE112015004701T5 (de) 2017-07-06
JP2016082719A (ja) 2016-05-16
US10897185B2 (en) 2021-01-19
WO2016059771A1 (ja)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7161B (zh) 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0362701B2 (en) Electrical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device,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CN101185223B (zh) 用于旋转电气设备的电力互联件
CN101185222B (zh) 用于旋转电气设备的电子部件的耗散器
US9025334B2 (en) Structure for fixing electric part for motor-driven compressor
CN101185221A (zh) 用于电气旋转设备的信号互联件
US9455609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a power output stage and with efficient heat transport and method
CN111108667B (zh) 具有接触元件的泵装置
CN101185226A (zh) 用于旋转电气设备的电子部件组件
CN110858747A (zh) 机动车的电动马达的电子器件
DE112013005796T5 (d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Anbauteil
KR20200087728A (ko) 전기 단자들의 플러그-인 접속을 위한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 압축기 구동 장치
KR20140117291A (ko) 전동 압축기
KR20190143351A (ko) 압축기 구동 장치용 밀봉 어레인지먼트 및 압축기 구동 장치
US20220352785A1 (en) Motor housing cover arrangement of an electric motor with components surrounded by molding compound
CN109792127B (zh) 制造用于旋转电机的电刷架的方法以及电刷架
CN113383484A (zh) 具有彼此分离的散热器的电机
KR100528726B1 (ko) 팬모터용 엔드브래킷의 터미널 압착 방법 및 장치
CN113330665A (zh) 定子直接连接至电路板上的泵
SE541423C2 (en) An electrical motor
DE102020105339B4 (de) Montageoptimierte kühlmittelpumpe
EP2041857A2 (en) A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motors
CN107769441A (zh) 电机
JP2006054999A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15959015A (zh) 鼓风机、通风装置、车座椅或电池系统、制造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