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096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096B
CN106797096B CN201580047144.5A CN201580047144A CN106797096B CN 106797096 B CN106797096 B CN 106797096B CN 201580047144 A CN201580047144 A CN 201580047144A CN 106797096 B CN106797096 B CN 106797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shell
overla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7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096A (zh
Inventor
松井元
田端正明
大森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1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ables or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6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for positioning or holding parts during soldering or welding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在收纳有电线的连接器间不使用端子就能导通。使连接器在开口部(4)彼此相对的状态下重合,该连接器具备:电线(2),其包覆层(2A)的一部分被剥离而形成有芯线露出部(2B);以及连接器壳体(1),其使芯线露出部(2B)在开口部(4)内露出并且收纳电线(2)。在两连接器壳体(1)上且在与开口部(4)相反侧开设有作业孔(5),通过两作业孔(5)使接机的电极(9)进入,使在重合方向对应的芯线露出部(2B)彼此熔敷。由此,在两连接器间不使用端子就能将电线(2)彼此直接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往公知的连接器。阴阳连接器分别装配于多根电线的顶端。在阳侧的连接器内收纳有阳端子配件,阳端子配件装配于各电线的顶端,在阴侧的连接器内收纳有阴端子配件,阴端子配件装配于各电线的顶端。当使阴阳连接器嵌合时,由于阴阳端子配件彼此连接,从而成对的电线彼此成为电连接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2866号公报
如上所述,与电线连接的连接器彼此的电连接一般经由阴阳端子配件进行。但是,在使用端子配件的情况下,产生在部件个数增加的同时成本也高的问题。另外,在万一端子配件变形等的情况下,也有导通不良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不使用端子配件就能使与电线连接的连接器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线,其包覆层的一部分被剥离而形成有芯线露出部;第1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收纳电线的腔,且形成有在电线收纳于腔内的状态下使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以及
第2连接器壳体,其能与第1连接器壳体重合,并且形成有收纳电线的腔,且形成有在电线收纳于腔内的状态下使芯线露出部露出并在与第1连接器壳体重合时与第1连接器壳体侧的开口部相对且连通的开口部,
在第1连接器壳体和第2连接器壳体重合的状态下,在重合方向对应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彼此直接连接。
根据本发明,能将在处于重合状态的第1、第2连接器壳体内收纳的电线中在重合方向对应的电线彼此通过两连接器壳体的开口部直接连接。即,与以往不同,不使用端子配件就能将对应的电线彼此直接连接,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减少部件个数,另外也不用担心由于如端子配件的变形引起的导通不良,能进行可靠的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同样是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连接器彼此重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使芯线露出部彼此熔敷的作业状况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熔敷作业完成、罩已关闭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同样是主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以使电线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式使连接器重合的状态且熔敷作业完成、且罩已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此时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同样是从里面侧观看连接器彼此重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从表面侧观看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14同样是从里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15是外壳的立体图;
图16同样是主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在外壳内收纳在作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此时的侧剖视图;
图19同样是主视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在外壳内收纳在容纳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此时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22是此时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方式。
(1)可以是如下构成:在第1连接器壳体中,在与形成于该第1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关于重合方向相反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使收纳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内的所述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作业孔,
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中,在与形成于该第2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关于重合方向相反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使收纳于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内的所述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作业孔。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通过形成于第1、第2连接器壳体的作业孔将熔敷用的机器的动作部导入,因此能使对应的芯线露出部彼此容易且顺利地熔敷。在此,所谓熔敷除了包含基于电阻焊等各种焊接的连接之外,还包含基于软铣焊的连接。
(2)也可以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上设有罩,所述罩使形成于各个连接器壳体上的所述作业孔打开关闭。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1、第2两连接器壳体重合时,因为作业孔均设于各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侧,所以担心微小的异物进入,但是如果预先利用罩封闭,则能将这样的事态防止于未然。
(3)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上设有将重合状态锁定的锁定部和锁定接受部中的至少任一方,
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定接受部在相同方向的重合状态和相反方向的重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都能卡定,在所述相同方向的重合状态下,从各个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侧引出的电线朝向相同方向地使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重合,在所述相反方向的重合状态下,从各个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侧引出的电线朝向相反方向地使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重合。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在期望的方向选择电线的布设方向。
(4)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具备收纳处于重合状态的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的大致筒状的外壳,并且在该外壳中开设形成有一对窗部,该一对窗部使处于所述重合状态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作业孔分别露出,
处于所述重合状态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能在作业位置与容纳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作业位置上,使两个所述作业孔与所述窗部匹配,在所述容纳位置上,所述作业孔和所述窗部不匹配,由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关闭所述窗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将处于重合状态的两连接器壳体收纳于外壳中,安装于作业位置。此时,作业孔和窗部匹配,因此将熔敷用的机器的动作部通过窗部、作业孔导入到两连接器壳体内,能使对应的芯线露出部彼此容易且顺利地熔敷。如果熔敷作业完成,当使两连接器壳体从作业位置向容纳位置移动时,则外壳的两窗部由两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关闭,因此能将异物进入到两连接器壳体内防患于未然。
(5)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中并列地收纳有多根电线,至少任一方连接器壳体包含所述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与其他的芯线露出部交叉而在各交叉部进行连接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也能在连接器壳体内使期望的电线彼此接合。
<实施例1>
图1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本发明在取得电线间的连接的情况下,作为连接器壳体可以是异种结构的壳体,因此在说明本发明的基础上,区分为第1连接器壳体、第2连接器壳体,但是在本实施例1中,包括连接器壳体在内的连接器整体也利用相同结构的连接器取得电线间的连接,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不作特别区分地进行说明,在硬要区分的情况下,按照图示称为上层侧、下层侧进行区分。
连接器壳体1是合成树脂制的,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收纳有多根电线2。在连接器壳体1中在宽度方向并列地形成有多个腔3A、3B,多个腔3A、3B用于将各电线2分区并且收纳。腔3A、3B在前后夹着后述的开口部4、作业孔5,在前侧形成有前部腔3A,在后侧形成有后部腔3B,在前后方向对应的腔彼此位于同轴上。
各前部腔3A形成为沿着电线2的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轴方向的两端开口。电线2如图3所示,各电线2的靠近顶端的部位遍及规定长度范围被剥掉包覆层2A,成为芯线露出部2B。电线2中比芯线露出部2B靠顶端侧的部位以压入状态插入各前部腔3A,比芯线露出部2B靠后部侧收纳于各后部腔3B。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上下重合的情况下,相互相对的侧的面、且比后述的开口部4靠后部侧的区域的大致整个面敞开,使各后部腔3B露出。由此,各后部腔3B分别利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壁6将在宽度方向邻接的后部腔3B间隔开。各后部腔3B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以及在两连接器壳体1重合的情况下相对的方向开口。因此,电线2沿着后部腔3B的延伸方向并且能从图示上方有压入感地插入。
如图4所示,各分隔壁6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电线2整体的外径大。另外,如图1所示,在各分隔壁6中的后端部的两侧面向相互相对的方向形成有突部7A,由此分隔壁6彼此的间隔缩窄而形成有喉部7。各电线2被该喉部7紧紧地夹住包覆层2A部分,不易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各芯线露出部2B的后部,在将包覆层2A剥掉时包覆层2A的端部起皱纹,产生直径比包覆层2A的普通部大的起皱纹部8。在各电线2收纳于腔3A、3B内的状态下,起皱纹部8被夹着该电线2的分隔壁6的前端面阻挡。通过这样,各电线2能在关于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于对应的腔3A、3B内,并且起到在电线2被向后方拉伸时抑制向拉伸方向脱离的作用。
在连接器壳体1中,在该连接器壳体1上下重合的情况下,在相互相对的侧的面、且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由前部腔3A和后部腔3B夹着的部分)设有开口部4,使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内的电线2的芯线露出部2B的整体露出到外部。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中,在与设有开口部4的面相反侧的面(在两连接器壳体1上下重合时成为下表面侧或者上表面侧的面)且在与开口部4在重合方向对应的部位开设有作业孔5。如图6所示,作业孔5用于允许电阻焊用的电极9(动作部)进入。作业孔5设于具有与开口部4大致相同的开口范围且与开口部4匹配的位置。
在连接器壳体1上设有用于打开关闭作业孔5的罩10。罩10经由薄壁的铰链边缘10A连接,铰链边缘10A沿着作业孔5的开口边缘中的前部腔3A侧的开口边缘设置。在进行使两连接器壳体1重合而使在重合方向对应的芯线露出部2B彼此熔敷的作业时,罩10位于如图6所示的开放位置,与电极9不干扰。另一方面,在熔敷作业完成后,如图7所示移位到封闭位置,将作业孔5整体几乎没有间隙地关闭。此外,在罩10的顶端部形成有未图示的卡定边缘,相对于作业孔5的开口边缘能解除地卡定而将罩10保持在封闭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罩10相对于电线2也具备保持器功能。即,在罩10的内面侧且顶端部形成有多个卡定突部11,通过在罩10位于封闭位置时压缩起皱纹部8,从而能有效地对抗作用于电线2上的拉力。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的两面前后各一对地配置有锁定片12。各锁定片12朝向成为连接器壳体1的重合对方的连接器壳体1突出地形成为一体,在各自的顶端边缘向内突出形成锁定爪12A。各锁定片12形成为能向关于连接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内外侧向挠曲变形。在连接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中的与各锁定片12在前后方向邻接的部位分别配置有能与锁定爪12A卡定的锁定接受部13。
如图1所示,锁定片12和锁定接受部13关于连接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对应地配置。即,在与设有各锁定片12的部位在宽度方向夹着连接器壳体1的相反侧配置有锁定接受部13,换言之,在与设有锁定接受部13的部位在宽度方向夹着连接器壳体1的相反侧设有锁定片12。因此,当以开口部4彼此相对的姿势使上侧和下侧的连接器C1重合时,两连接器C1以相互的相对面匹配的状态使锁定片12和锁定接受部13卡定。由此,两连接器C1可保持重合状态并防止脱离,并且在卡定状态下锁定片12与对应的锁定接受部13内的前后壁面几乎没有间隙地相对,从而也可防止向前后方向的错位。于是,在上侧和下侧的两连接器C1重合的状态下,可限制关于图示的上下、前后以及宽度方向各方向的错位。
而且,本实施例1中的各锁定片12和各锁定接受部13在俯视连接器壳体1的开口部4侧的面时处于点对称的配置关系。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是以电线2从两连接器壳体1的导出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使两连接器壳体1重合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也可构成各锁定片12和成为其卡定对方的锁定接受部13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除此之外,即使是以电线2从两连接器壳体1的导出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使两连接器壳体1重合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也可构成各锁定片12和构成其卡定对方的锁定接受部13的对应关系。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进行电线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的安装作业。在该作业之前,罩10预先设于开放位置。在电线2的安装作业中,形成有芯线露出部2B的各电线2的顶端部以压入状态向前部腔3A插入。此时的插入深度设为包覆层2A的后端部从前部腔3A稍微露出的程度。然后,当相对于与该前部腔3A在前后方向对应的后部腔3B从上方将电线2的包覆层2A部分压入时,电线2的包覆层2A被喉部7从宽度方向压缩地保持。另外,在电线2上预先在芯线露出部2B的后端部产生起皱纹部8,如果使其与分隔壁6的前端面抵接,则电线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在前后方向进行定位,芯线露出部2B的整体在开口部4和作业孔5内露出。针对全部腔重复进行上述作业,准备电线2的安装已完成的两个连接器C1。
接着,对两连接器C1的电连接作业进行说明,在该作业中将上述的一方连接器C1作为下层侧,将另一方连接器作为上层侧进行层叠。此时,下层侧的连接器C1使形成有其开口部4的面朝上,上层侧的连接器C1使形成有其开口部4的面朝下。而且,将从两连接器C1导出到外部的各电线2设为朝向相同方向的姿势使两连接器C1匹配并且重合。由此,下层侧的连接器C1中的各锁定片12的锁定爪12A与上层侧的连接器C1中对应的锁定接受部13卡定,因此两连接器C1在上下方向重合地被保持。此时,两连接器C1保持为可防止向上下方向(分离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错位的状态。
并且,在使两连接器C1的罩10原样地设在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处于重合状态的两连接器C1安装于电阻焊机上。并且,如图6所示,使电阻焊机的两电极9通过作业孔5进入到两连接器C1内。于是,在重合方向对应的芯线露出部2B彼此伴随两电极9的进入而相互接近,在长度方向中央部贴紧。一边对该贴紧部分加压一边使熔敷电流在两电极9中流动,因此芯线露出部2B的贴紧部分的一部分熔融而相互溶熔敷。由此,收纳于两连接器C1内的电线2成为在重合方向对应的电线彼此直接连接的状态。
然后,若使两电极9从两连接器C1退出,则两连接器C1的罩10关闭。因为本实施例的罩10形成有卡定突部11,所以在罩10的封闭位置上卡定突部11与各起皱纹部8的前表面侧卡定。因此,各起皱纹部8可保持直径比包覆层2A的普通部大的状态,所以即使电线2被拉伸也能在此处接受拉力,因此能避免电线2的拉力作用于芯线露出部2B彼此的熔敷部自身。
通过以上,两连接器C1的电线2中在重合方向对应的电线彼此直接连接,因此与以往不同,不使用端子就可应对,因此能相应地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另外也能避免在端子彼此之间产生的导通不良的问题。而且,因为设置起皱纹部8和具有保持器功能的罩10,使得针对电线2的拉力也不作用于电线2彼此的连接部位(芯线露出部2B的熔敷部分),因此能提高连接可靠性。
罩10当然也发挥针对作业孔5的封闭功能,因此垃圾等也不会进入到连接器内。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两连接器C1包含连接器壳体1在内可使用构成完全相同的连接器。在这方面,如果是现有的连接器,则无论是端子还是连接器壳体1都需要阳、阴各一对,因此部件个数也多,相应地管理也很费劲,但是在本实施例1中可削减部件个数,管理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9、图10所示,在使两连接器C1重合的情况下,也能选择将导出的电线2的方向在连接器间设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即,在实施例1中,即使以那样的方向使两连接器C1重合,也能以锁定片12和锁定接受部13卡定的方式设定这些的配置关系,因此也可得到如下效果:能根据期望的电线2的布设方向选择应设为哪种方式。
<实施例2>
图11和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C2。在实施例1中,针对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前部腔3A和后部腔3B安装各电线2,各电线2在一个连接器壳体1内以全部成为平行的方式收纳。但是,在实施例2中,在芯线露出部2B处以多根交叉的方式收纳,由此使得在一个连接器壳体1内多根电线2接合。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各电线2中位于图示右侧的5根电线2中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电线除外,比芯线露出部2B靠顶端侧部分向右方压入到逐个错开的前部腔3A。因此,这4根电线2的芯线露出部2B倾斜且相互平行地布设。另一方面,关于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电线2,该芯线露出部2B的长度形成得比上述4根芯线露出部2B长。另外,该电线2将芯线露出部2B布设在与上述4根芯线露出部2B的倾斜的布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使得相对于4个芯线露出部2B全部交叉,在此基础上将电线的顶端侧压入到规定的前部腔3A。
此外,关于剩余的电线2与实施例1同样,相对于在前后方向对应的前后的腔3A、3B笔直地安装。
在本实施例2中,也可以在使两连接器C2重合前预先针对芯线露出部2B的各交叉部进行熔敷。在该作业中,预先将罩10设于开放位置,以前文所述的要领进行。由此,共5根电线2接合。
接着,使两连接器C2重合,将下层侧的连接器C2中芯线露出部2B直接布设的部分分别熔敷于上层侧的连接器C2中芯线露出部2B接合的部分。同时,将上层侧的连接器C2中芯线露出部2B直接布设的部分分别熔敷于下层侧的连接器C2中芯线露出部2B接合的部分。通过这样,能在两连接器间中使期望的电线2彼此接合。
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能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3>
图13至图2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3中,连接器壳体14自身不具有打开关闭作业孔5的罩10。取而代之,设置以从外侧包围的方式收纳处于重合状态的两连接器C3的外壳15,使得利用该外壳15打开关闭作业孔5。
图13是在使连接器壳体14彼此重合时从成为外表面侧的方向观看的立体图,图14是反之从成为内面侧(相对面侧)的方向观看的立体图。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壳体1不同的方面是如下方面:作业孔5没有形成罩10的方面;在开设有作业孔5的面的宽度方向两端缘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伸出片16的方面;锁定片12仅设于连接器壳体中形成有开口部4的面的一方对角位置,而锁定接受部仅设于另一方对角位置的方面;以及在开设有作业孔5的面露出分隔壁6的整体的方面。
接着,对实施例3中作为特有的构成的外壳15进行说明(参照图15、图16等)。外壳15与连接器壳体14同样是合成树脂制的,形成为能使处于重合状态的两连接器C3滑动地容纳的筒状,在前后两方向开口。另外,在外壳15中的上下两面(与连接器的重合方向对应的面)且靠近前端部的部位开设有一对窗部17。两窗部17以与连接器壳体14的作业孔5以及开口部4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在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C3相对于外壳15保持在作业位置(图17、图18所示的位置,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C3没有完全收纳于外壳15中,而是一部分突出到外侧的位置)时,两窗部17与作业孔5匹配。但是,在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C3相对于外壳15保持在容纳位置(图20、图21所示的位置,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C3完全收纳于外壳15内的位置)时,两窗部17成为与作业孔5不匹配的状态,在对应的连接器壳体14的外表面的前部侧的部位封闭。在两连接器在外壳15内保持在容纳位置时,两连接器的前后面均与外壳15的前后的开口边缘处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16所示,在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两侧壁的内面侧分别朝向宽度方向内方伸出形成有上下一对支撑边缘部18、19。各支撑边缘部18、19沿着外壳15的前后方向延伸,且遍及外壳15的全长形成。如图19、图22所示,各支撑边缘部18、19在与外壳15内的顶壁15A或者底壁15B之间夹着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壳体14的对应的伸出片16,从而能引导处于重合状态的连接器C3在外壳15内向前后方向滑动。
另外,在单侧上下一对支撑边缘部18、19中的一方支撑边缘部(例如上层侧的支撑边缘部18)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前后一对保持突起(未图示)在前后方向空开距离(与伸出片16的前后宽度大致相等的距离)地分别朝向外壳15内的顶壁15A侧突出。处于重合状态的两连接器C3的一部分从前方收纳于外壳15内,在上层侧的连接器壳体14的伸出片16的后端与前侧的保持突起抵接的时间点,两连接器在作业位置上被外壳15阻挡。当从该位置将两连接器C3强烈压入外壳15时,伸出片16和前侧的保持突起的卡定解除。并且,当伸出片16被前后的保持突起从前后夹持时,两连接器C3相对于外壳15保持在容纳位置。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3的作用进行说明,进行电线2相对于两个连接器壳体14的安装作业,预先使芯线露出部2B的整体与开口部4以及作业孔5相对。在该状态下,一边使两连接器壳体14相互的形成有开口部4的侧的面相对一边使两连接器壳体14重合。由此,因为在两对角位置上锁定片12和锁定接受部相互协作地卡定,从而两连接器C3保持为重合状态。
接着,将重合状态的连接器嵌入外壳15。于是,如上所述,首先在上层侧的连接器壳体14的伸出片16的后端与前侧的保持突起(未图示)抵接的时间点,两连接器C3暂时被阻挡。该位置是图17、图18所示的作业位置,外壳15的两窗部17与作业孔5以及开口部4匹配。
熔敷作业在上述的作业位置上进行。即,电阻焊机的两电极9通过外壳15的窗部17和对应的作业孔5进入到两连接器内,进行在重合方向对应的芯线露出部2B彼此的熔敷。
若熔敷作业这样完成,则为了将两连接器C3进一步深深地嵌入到外壳15内而施加压入力。由此,伸出片16和前侧的保持突起的阻挡状态解除,因此能使两连接器C3到达容纳位置。在容纳位置上,两连接器C3的各伸出片16被前后的保持突起从前后夹着,因此两连接器C3以在前后被定位的状态容纳在外壳15内。另外,在容纳位置上,两连接器C3的作业孔5和外壳15的两窗部17变得不匹配。其结果是,两作业孔5隐藏于外壳15的内部,外壳15的窗部17由两连接器壳体14的外表面的前部区域封闭,因此可防止垃圾等异物进入到两连接器C3内。
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能发挥同样的效果。而且,根据本实施例3,因为以被外壳15包围的方式容纳两连接器C3,所以可得到两连接器C3间的锁定不会意外地解除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相同构成的连接器重合,但是也可以使不同构成的连接器重合。
(2)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使两连接器重合的状态下进行熔敷作业,但是也能在将电线2安装于各连接器壳体前预先将芯线露出部2B彼此熔敷,然后安装于各连接器壳体上。
(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针对电线2的保持器功能赋予罩10,但是也可以不具有保持器功能,而设为仅仅具有打开关闭作业孔5的罩10的功能。
(4)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利用电阻焊进行芯线露出部2B彼此的连接,但是也可以是软铣焊等其他的连接方法。
(5)在上述实施例1中,也可以在罩10上也形成分隔壁6,在罩10处于封闭位置时,将在宽度方向邻接的芯线露出部2B(处于熔敷状态的部分)间隔开。
(6)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连接器重合两层,但是也可以是3层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14…连接器壳体
2…电线
2A…包覆层
2B…芯线露出部
3A…前部腔
3B…后部腔
4…开口部
5…作业孔
10…罩
15…外壳
17…窗部
C1~C3…连接器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电线以及第2电线,其包覆层的一部分分别被剥离而分别形成有芯线露出部;
第1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收纳所述第1电线的第1腔,且形成有在所述第1电线收纳于所述第1腔内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第1开口部;以及
第2连接器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重合,并且形成有收纳所述第2电线的第2腔,且形成有在所述第2电线收纳于所述第2腔内的状态下使所述第2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并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重合时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侧的所述第1开口部相对且连通的第2开口部,
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第2连接器壳体重合的状态下,在重合方向对应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彼此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中,在与形成于该第1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1开口部在重合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使收纳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内的所述第1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第1作业孔,
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中,在与形成于该第2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2开口部在重合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使收纳于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内的所述第2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露出到外部的第2作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上设有罩,所述罩使形成于各个连接器壳体上的所述作业孔打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上设有将重合状态锁定的锁定部和锁定接受部中的至少任一方,
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定接受部在相同方向的重合状态和相反方向的重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都能卡定,在所述相同方向的重合状态下,以从各个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侧引出的电线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使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重合,在所述相反方向的重合状态下,以从各个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侧引出的电线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使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收纳处于重合状态的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的大致筒状的外壳,并且在该外壳中开设形成有一对窗部,该一对窗部使处于所述重合状态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各个所述作业孔分别露出,处于所述重合状态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能在作业位置与容纳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作业位置上,使两个所述作业孔与所述窗部匹配,在所述容纳位置上,所述作业孔和所述窗部不匹配,由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关闭所述窗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中并列地收纳有多根电线,至少一方连接器壳体包含所述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部与其他的芯线露出部交叉而在各交叉部进行连接的部分。
CN201580047144.5A 2014-09-05 2015-08-24 连接器 Active CN106797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0763A JP6268602B2 (ja) 2014-09-05 2014-09-05 コネクタ
JP2014-180763 2014-09-05
PCT/JP2015/073722 WO2016035596A1 (ja) 2014-09-05 2015-08-2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096A CN106797096A (zh) 2017-05-31
CN106797096B true CN106797096B (zh) 2019-04-23

Family

ID=55439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7144.5A Active CN106797096B (zh) 2014-09-05 2015-08-2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3129B2 (zh)
JP (1) JP6268602B2 (zh)
CN (1) CN106797096B (zh)
DE (1) DE112015004075T5 (zh)
WO (1) WO2016035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420B2 (ja) * 2018-10-24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JP7427167B2 (ja) * 2020-11-02 2024-02-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DE102022202282A1 (de) * 2022-03-07 2023-09-07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Potentialverteiler sowie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von mehreren abisolierten Leiterend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5490A (en) * 1993-08-24 1995-01-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for use with multi-conductor cable
US5959252A (en) * 1996-06-04 1999-09-28 Yazaki Corporation Covered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3190035A (zh) * 2010-11-01 2013-07-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结构和电线保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1384A (en) * 1978-02-06 1980-01-01 Amp Incorporated Flat cable connector having wire deployment means
GB8620634D0 (en) * 1986-08-26 1986-10-01 Amp Italia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07043A (en) * 1986-11-03 1987-11-17 Reed Charlie C Electrical connector
DE3938964A1 (de) * 1988-11-24 1990-05-31 Yazaki Corp Mehrfachstufenverbinder
JP2555733Y2 (ja) * 1991-12-25 1997-11-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53115Y2 (ja) * 1991-12-25 1997-1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18968Y2 (ja) * 1992-02-06 1996-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合体式コネクタ
NL9302007A (nl) * 1993-11-19 1995-06-16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Connector voor afgeschermde kabels.
JPH0822866A (ja) 1994-07-08 1996-01-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283791B2 (ja) * 1997-06-12 2002-05-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3540127B2 (ja) 1997-06-12 2004-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抵抗溶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用いる装置
JP3378194B2 (ja) * 1998-05-12 2003-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接続コネクタ
JP4205240B2 (ja) * 1999-03-01 2009-01-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ス吸収構造
JP3701495B2 (ja) * 1999-03-03 2005-09-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ス吸収コネクタ
JP3494917B2 (ja) * 1999-03-31 2004-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6857899B2 (en) * 1999-10-08 2005-02-22 Tensolite Company Cable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termination in the connector
JP4156768B2 (ja) * 2000-02-18 2008-09-24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
JP2002042924A (ja) * 2000-07-28 2002-0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構造
US6428344B1 (en) * 2000-07-31 2002-08-06 Tensolite Company Cable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connector
US20020076990A1 (en) * 2000-12-15 2002-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stacked-type connector of a wire harness, a housing holder,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for stacking housings of a stacked-type connectors, and apparatus for pressing a joint portion of stacked-type connector
JP2002233032A (ja) * 2001-02-05 2002-08-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用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り形成した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4198342B2 (ja) * 2001-08-24 2008-12-1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そのコネクタ本体及びこの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294386A (ja) * 2005-04-08 2006-10-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置方法
EP2023445B1 (en) * 2007-08-10 2012-07-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joint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4439547B2 (ja) 2007-09-21 2010-03-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5570016B2 (ja) * 2009-11-26 2014-08-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ハーネス、及び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5490A (en) * 1993-08-24 1995-01-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for use with multi-conductor cable
US5959252A (en) * 1996-06-04 1999-09-28 Yazaki Corporation Covered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3190035A (zh) * 2010-11-01 2013-07-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结构和电线保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35596A1 (ja) 2016-03-10
JP6268602B2 (ja) 2018-01-31
DE112015004075T5 (de) 2017-05-18
JP2016058131A (ja) 2016-04-21
US10033129B2 (en) 2018-07-24
US20170237196A1 (en) 2017-08-17
CN106797096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0489B2 (en) Wire holding construction for a joint connector and joint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CN106797096B (zh) 连接器
CN108463925A (zh) 连接器
CN109804511A (zh) 连接器结构
US7261585B2 (en) Press-contact connector
US7511224B1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with tap port configured to engage multiple sized tap wires in a single tap port
CN109845046A (zh) 连接器结构
US8622769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fluidproof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CN106797085B (zh) 连接器
TWI502821B (zh) 具有鎖定倒鉤之電氣接點
US6482035B2 (en) Press-connecting connector
JP2003173843A (ja) 電線保持機構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CN108604758A (zh) 连接器
CN106329180A (zh) 连接器
CN103201910A (zh) 保持器锁定结构
CN109428221A (zh) 电连接器
CN108028504B (zh) 连接器安装结构及连接器安装方法
CN105009384A (zh)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JP683046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9428222A (zh) 电连接器
US1088665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housing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CN103022778B (zh) 连接器
JP6521483B2 (ja) 分岐コネクタ
JP2007200785A (ja)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