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5364B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5364B
CN106795364B CN201580054619.3A CN201580054619A CN106795364B CN 106795364 B CN106795364 B CN 106795364B CN 201580054619 A CN201580054619 A CN 201580054619A CN 106795364 B CN106795364 B CN 106795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ompound
group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5364A (zh
Inventor
泷本正己
鸟居孝洋
中江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5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5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08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 C08G64/083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08K5/526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7Liquid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9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 G01N2030/88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organic compounds
    • G01N2030/885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organic compounds involving polymers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是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具有芳基的磷系化合物(B)0.005~1质量份、和具有特定的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0.005~5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上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上述磷系化合物(B)为5质量%以下,上述磷系化合物(B)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测定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40℃以上。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透明性、机械性能、热性质、电性质和耐候性等优异,活用其特性在导光板、透镜、光纤等光学成形品中使用。然而,表示其透明性的指标之一的透光率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相比较低。因此,由芳香族聚碳酸酯制的导光板和光源构成面光源体的情况下,存在亮度低的问题。因此,针对提高芳香族聚碳酸酯制的导光板的亮度和透光率的方法正在进行开发。
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没有白浊、透射率的降低,透射率和色相良好的导光板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为目的,公开了针对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含有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为主体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或其脂肪酸酯的导光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聚氧化亚烷基二醇的耐热性低,因此若在超过320℃的温度下成形或成形周期变长,则有黄变变大、亮度和透光率大幅降低而对导光产品的光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此外,在超过340℃那样的温度下成形的情况下,由于聚氧化亚烷基二醇的分解气体,而在成形品表面还产生银纹,不能发挥作为导光产品的功能。因此,为了提高流动性而提高温度的做法受到限制,不能成形薄壁、大面积的导光板,而限定于在280℃左右的低温下成形的一部分小型导光板的成形材料,实用范围窄,不充分。
专利文献2中,以提供改善专利文献1的方法的缺点即耐热不足、而且还能耐受高温下的成形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为目的,公开了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聚氧化四亚甲基聚乙二醇而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根据专利文献2的方法,能够在280~340℃的温度范围内不黄变地成形。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以提供在高温成形下的热稳定性优异、而且可以得到透光率和亮度优异、在耐湿热试验后不发生变色或内部裂纹的成形品的树脂组合物为目的,公开了使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特定的二亚磷酸酯化合物和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根据专利文献3的方法,能够在超过340℃的温度下不黄变地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9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083635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3/0887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导光板的进一步薄壁化正在进展,有时在超过340℃的温度、特别是超过360℃的温度下进行成形。从该观点出发,专利文献2的方法是不充分的,需要进一步改良。
另一方面,不需要薄壁化的一部分小型导光板在280℃左右的低温下成形。因此,需要能够在更宽范围的温度范围内不黄变地成形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方法中,虽然高温成形下的热稳定性优异,但是在低于300℃的成形温度范围内不能体现充分的性能。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反复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特定量的耐热性和耐水解性优异的特定的磷系化合物与聚醚化合物,从而可以得到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发明人等对于其作用机理反复深入分析,明确了机理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光学成形品。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具有芳基的磷系化合物(B)0.005~1质量份、和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0.005~5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5质量%以下,
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TG-DTA)机测定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40℃以上,
所述聚醚化合物(C)由下述式(1)表示。
RC3O-(RC1O)m(RC2O)n-RC4 (1)
(式中,RC1和RC2表示碳数1以上的烷撑基,RC1与RC2相同或不同。m+n为5以上且小于300。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RC1相同或不同,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RC2相同或不同。RC3和RC4表示氢原子、碳数1~30的烃基、碳数1~30的烷酰基、碳数2~30的烯酰基、或缩水甘油基,RC3与RC4相同或不同。)
<2>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为主链具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
[化1]
(式中,RA1和RA2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烷氧基,RA1与RA2相同或不同。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RA1相同或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RA2相同或不同。)
<3>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化合物(B)为具有亚磷酸酯结构的磷系化合物。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化2]
(式中,Y1~Y4表示碳数6~15的烃基,相同或不同。)
<5>上述<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II)中的Y1~Y4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萘基、或者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联苯基。
<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1)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化3]
(式中,RB1~RB8表示烷基或烯基,相同或不同。RB1与RB2、RB3与RB4、RB5与RB6、RB7与RB8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B9~RB12表示氢原子或烷基,相同或不同。m1~m4为0~5的整数,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或碳原子,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的情况下,RB1~RB8从通式(II-1)中排除。)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化合物(B)为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醚化合物(C)是式(1)中的RC1、RC2为碳数2~5的烷撑基、且RC3、RC4由氢原子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9000~50000。
<10>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过下述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2.0质量ppm以下,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2倍量以下。
测定方法(1)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测定方法(2)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11>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过下述测定方法(3)和(4)测定的YI值为1.2以下,通过测定方法(3)和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之差为0.1以下。
测定方法(3)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上述成形体的YI值。
测定方法(4)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上述成形体的YI值。
<12>一种光学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将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280~360℃的温度下进行成形。
<13>一种光学成形品,其通过上述<12>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14>上述<13>所述的光学成形品,其中,光学成形品为导光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光学成形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时的成形品的YI值、所产生的邻羟基苯乙酮产生量、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添加的聚醚的添加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2为表示将包含一般使用的磷系化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时的成形品的YI值、所产生的邻羟基苯乙酮产生量、与包含一般使用的磷系化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添加的聚醚的添加量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0.005~1质量份和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0.005~5质量份。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耐热性能高、耐水解性优异的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并用,可以得到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即,通过将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并用从而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加工热的影响而由聚碳酸酯树脂生成的黄变成分和热劣化。结果,即使为超过340℃那样的高温成形,也能在不损害光学性能的条件下成形,并且可以得到长期维持稳定的性能的成形体。
[成分(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
作为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例如,可以使用将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通过溶液法(界面缩聚法)或熔融法(酯交换法)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即,在封端剂的存在下,使二元酚与碳酰氯反应的界面缩聚法;或者在封端剂的存在下,使二元酚与碳酸二苯酯等通过酯交换法等进行反应而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二元酚,可列举各种各样的物质,尤其可以列举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4,4’-二羟基联苯、双(4-羟基苯基)环烷烃、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和双(4-羟基苯基)酮等。除此之外,还可列举氢醌、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等。它们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双(羟基苯基)烷烃系,特别优选双酚A。
作为碳酸酯前体,为羰酰卤、羰酰酯、或卤代甲酸酯等,具体来说,为碳酰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成分(A)可以具有支链结构,作为支化剂,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羟基苯基)-1,3,5-三异丙基苯、间苯三酚、偏苯三酸和1,3-双(邻甲酚)等。
作为封端剂,可以使用一元羧酸及其衍生物、一元酚。例如,可列举对叔丁基苯酚、对苯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全氟壬基苯酚、对(全氟壬基苯基)苯酚、对(全氟氧基苯基)苯酚、对全氟叔丁基苯酚、1-(对羟基苄基)全氟癸烷、对〔2-(1H,1H-全氟三月桂基氧基)-1,1,1,3,3,3-六氟丙基〕苯酚、3,5-双(全氟己氧基羰基)苯酚、对羟基苯甲酸全氟月桂酯、对(1H,1H-全氟辛氧基)苯酚、2H,2H,9H-全氟壬酸、1,1,1,3,3,3-六氟-2-丙醇等。
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优选为主链具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
[化4]
(式中,RA1和RA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烷氧基,RA1与RA2相同或不同。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a为2以上的情况下RA1相同或不同,b为2以上的情况下RA2相同或不同。)
作为RA1和RA2所表示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表示包括直链状以及所有支链状的基团,下同。)、各种戊基、各种己基。作为RA1和RA2所表示的烷氧基,可以举出烷基部位为上述烷基的情况。
作为RA1和RA2,均优选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1~4的烷氧基。
作为X所表示的烷撑基,可以举出例如亚甲基、乙撑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等,优选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X所表示的烷叉基,可以举出乙叉基、异丙叉基等。作为X所表示的环烷撑基,可以举出环戊烷二基、环己烷二基、环辛烷二基等,优选碳数5~10的环烷撑基。作为X所表示的环烷叉基,可以举出例如环己叉基、3,5,5-三甲基环己叉基、2-金刚烷叉基等,优选碳数5~10的环烷叉基,更优选碳数5~8的环烷叉基。
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本发明中,从所得到的成形体的透明性、机械特性、热特性等观点出发,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优选包含具有双酚A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具有双酚A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具体来说可以举出上述通式(I)中X为异丙叉基的聚碳酸酯树脂。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具有双酚A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7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5~100质量%。
本发明中,从流动性的观点出发,成分(A)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9000~50000,更优选为10000~30000,进一步优选为11000~25000。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作导光板等薄壁光学成形品的情况下,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Mv优选为9000~17000。
本发明中,使用乌式粘度计,测定20℃时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g/l)的粘度,由此求出特性粘度[η],通过下述的Schnell公式算出该粘均分子量(Mv)。
[η]=1.23×10-5Mv0.83
[成分(B):具有芳基的磷系化合物(B)]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磷系化合物(B)是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5质量%以下、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以下的化合物。即,本发明中使用的磷系化合物(B)的耐水解性优异,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生成量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具体来说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磷系化合物(B)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TG-DTA)机测定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40℃以上。
在此,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优选为345℃以上,更优选为350℃以上。
以往的具有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结构的亚磷酸酯系抗氧化剂在通常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加工温度下发挥出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但在超过340℃那样的高温度下发生热分解,急剧丧失抗氧化作用。进而通过热分解而自发生成黄变的原因物质,因而存在耐热不足的问题。另外,亚磷酸酯系抗氧化剂容易水解的物质多,在导光板的耐湿热试验中,导光板内的抗氧化剂水解,由于其分解物的影响而容易产生导光板变色或白浊的问题。国际公开第2013/088796号中公开了,作为能够满足耐热性和耐水解性这两个要求特性的抗氧化剂,以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为代表的特定的二亚磷酸酯系抗氧化剂是有效的。
但是,国际公开第2013/088796号的方法中,从耐湿热性的观点出发需要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另外,该方法中,虽然高温成形下的热稳定性优异,但是低于300℃的成形温度范围内不能体现充分的性能。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与聚醚化合物(C)并用,可以得到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磷系化合物(B)优选为具有亚磷酸酯结构的磷系化合物,更优选为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化5]
式中,Y1~Y4表示碳数6~15的烃基,相同或不同。另外,Y1~Y4优选分别独立地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萘基、或者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联苯基。
本发明中使用的磷系化合物(B)优选为下述通式(II-1)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化6]
式中,RB1~RB8表示烷基或烯基,相同或不同。RB1与RB2、RB3与RB4、RB5与RB6、RB7与RB8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B9~RB12表示氢原子或烷基,相同或不同。m1~m4为0~5的整数,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或碳原子,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的情况下,RB1~RB8从通式(II-1)中排除。RB1~RB8优选为碳数1以上且5以下,更优选为碳数1以上且3以下,最优选为碳数1。RB9~RB12优选为氢原子。m1~m4优选为0~3,更优选为0~1,最优选为0。Z1~Z4优选为碳原子。
上述通式(II)或(II-1)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向三氯化磷和季戊四醇中添加氯系溶剂而得到季戊四醇二氯亚磷酸酯后,在芳香族系溶剂和有机含氮碱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加热混合而得到(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4-018406号公报)。
上述通式(II)或(II-1)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中,从能够对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良好地赋予耐热性和耐水解性、另外容易获得出发,特别适宜为下述式(II-2)所表示的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该化合物能够以市售品的形式获得,例如可以使用Dover Chemical公司制的“Doverphos(注册商标)S-9228PC”。
[化7]
对于通常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的耐热性而言,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TG-DTA)机,在氮气氛下测定的98%保持率温度为240~280℃左右。与此相对,上面所表示的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98%保持率温度为340℃以上。由于具有这样的耐热性,即使是超过340℃那样的高温成形,也不会损害其性能。倒不如说在高温下成形有活化抗氧化作用的倾向。
聚碳酸酯树脂成形体的水解主要因通过所包含的磷系抗氧化剂的水解而生成的游离酚、磷酸而引起。因此,若使用容易进行水解的磷系抗氧化剂,则聚碳酸酯成形体自身水解而分子量降低、白浊化。
本发明中使用的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水解而产生的游离酚、磷酸量与以往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结构相比为1/100以下。由于像这样耐水解性优异,因此即便使用了长期保管后的物质,水解物也不会进入,配合于成形体后也难以发生水解。因此,使用了配合有该磷系化合物(B)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能够不降低光学特性地长期稳定使用。
从得到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磷系化合物(B)的含量为0.005~1质量份,优选为0.01~0.8质量份,更优选为0.03~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3~0.3质量份。
[成分(C):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由下述式(1)表示。
RC3O-(RC1O)m(RC2O)n-RC4 (1)
式中,RC1和RC2表示碳数1以上的烷撑基,RC1与RC2相同或不同。m+n为5以上且小于300。m为2以上的情况下RC1相同或不同,n为2以上的情况下RC2相同或不同。RC3和RC4表示氢原子、碳数1~30的烃基、碳数1~30的烷酰基、碳数2~30的烯酰基、或缩水甘油基,RC3与RC4相同或不同。
RC1和RC2的碳数优选为1~8,更优选为1~6,进一步优选为1~5,最优选为2~5。例如,可列举亚甲基、乙撑基、三亚甲基、亚丙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等。
(RC1O)m所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不限于具有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等单一氧化亚烷基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也可以是具有氧化亚乙基单元和氧化亚丙基单元等碳数不同的多种氧化亚烷基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
(RC2O)n所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不限于具有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等单一氧化亚烷基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也可以是具有氧化亚乙基单元和氧化亚丙基单元等碳数不同的多种氧化亚烷基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
作为RC3和RC4所表示的碳数1~30的烃基,可以举出碳数1~30的烷基、碳数2~30的烯基、碳数6~30的芳基或碳数7~30的芳烷基等。
烷基和烯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中的任一种,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辛基、环戊基、环己基、烯丙基、丙烯基、各种丁烯基、各种己烯基、各种辛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等。作为芳基,可以举出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以举出例如苄基、苯乙基、甲基苄基等。
作为RC3和RC4所表示的碳数1~30的烷酰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可以举出例如甲酰基、乙酰基、正丙酰基、异丙酰基、正丁酰基、叔丁酰基、正己酰基、正辛酰基、正癸酰基、正十二烷酰基、苯甲酰基等。这些之中,从相容性、热稳定性和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碳数1~20的烷酰基。
作为RC3和RC4所表示的碳数2~30的烯酰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可以举出例如乙烯酰基、正丙烯酰基、异丙烯酰基、正丁烯酰基、叔丁烯酰基、正己烯酰基、正辛烯酰基、正癸烯酰基、正十二烯酰基等。这些之中,从低分子量的观点、相容性和溶解性的观点以及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碳数2~10的烯酰基,更优选碳数2~6的烯酰基。
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C)优选为式(1)中的RC1、RC2为碳数2~5的烷撑基、且RC3、RC4由氢原子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
另外,作为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聚氧化亚丙基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单甲基醚、聚氧化亚乙基二甲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双酚A醚、聚氧化亚丙基-双酚A醚、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双酚A醚、聚乙二醇-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二烯丙基醚、聚丙二醇-烯丙基醚、聚丙二醇-二烯丙基醚、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硬脂酸酯等。
这些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获得,可以使用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的“UNIOX(注册商标)”、“UNIOL(注册商标)”、“UNILUBE(注册商标)”、“UNISAFE(注册商标)”、“POLYCERIN(注册商标)”、“EPIOL(注册商标)”等。
这些之中,特别优选分子量为1000~5000的聚氧化亚乙基二醇与聚氧化亚丙基二醇的无规共聚型的UNILUBE DE系列、聚氧化亚乙基二醇与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的无规共聚型的POLYCERIN DC系列、聚氧化亚丙基二醇与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的无规共聚型的POLYCERIN DCB系列。
作为以往技术,在日本专利第4069364号公报等中公开了通过添加聚氧化亚烷基二醇从而透光率提高。该技术内容中使用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可以使用由碳数为1~3的烷基构成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或者由其与特定脂肪族构成的衍生物。聚氧化亚乙基二醇、聚氧化亚丙基二醇是碳数少的烷基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因此是亲水性聚合物,与聚碳酸酯树脂的相容性也高。但是,另一方面耐热性低,对于添加了它的聚碳酸酯树脂而言,若在超过320℃的温度下成形,则发生色相降低、亮度和透光率的降低,若在超过340℃的温度下成形,则存在由于分解气体导致的银白(silver)产生而不能用作导光材料的缺点。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聚醚化合物(C)与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并用,从而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银白产生,发现可以得到没有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一般的聚醚化合物从超过250℃开始分解,若超过300℃则分解变得剧烈。因此,推测在超过340℃那样的成形温度中发生剧烈的热分解,成为银白产生原因。另一方面,一般的磷系抗氧化剂也在超过340℃那样的成形温度下热分解而失去抗氧化作用。若抗氧化剂自身热分解则也成为银白原因、黄变原因物质。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的耐热性高,在成形温度超过340℃那样的温度下也不会热分解,维持抗氧化作用。通过维持抗氧化作用从而聚醚化合物的热分解受到抑制,不引起银白产生,也没有银白产生。
光学特性是指透明性和色调,作为色调将YI值用于通常的评价。发明人等对于高温成形中使色调降低的黄变原因物质进行了长期分析,实施了探索,结果发现由于熔融混炼、注塑成形工艺而生成来自聚碳酸酯树脂的黄变原因物质。机理如下:在混炼、成形工艺中,由于来自聚碳酸酯分子和低聚物分子的成分的氧化,而生成成为邻羟基苯乙酮的物质,该物质被热改性而黄变物质化从而发生色调降低。
在280℃那样的低温成形下邻羟基苯乙酮的生成少,凭借抗氧化剂也能得到抑制,因此色调比较良好。但是,在超过340℃那样的成形温度下,邻羟基苯乙酮大量生成,因而凭借抗氧化剂不能抑制。
本发明人等考虑若抑制来自聚碳酸酯树脂的使色调降低的原因物质邻羟基苯乙酮的生成则色调降低受到抑制,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可以通过将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并用来有效地抑制邻羟基苯乙酮的生成,从而完成本发明。即,发现通过将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并用,从而发挥特殊的相互作用,与组合添加其它磷系抗氧化剂和聚醚化合物相比,从低温成形区域到超过340℃的那样的高温成形区域基本不发生色调恶化,能够维持稳定的色调和透明性,从而完成本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关于本作用,具体示于图1。
图1示出将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的“TAFLON FN15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Mv)=14500)100重量份、作为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的“Doverphos S-9228PC”(Dover Chemical公司制、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05质量份、作为聚醚化合物(C)的“UNILUBE DE50-25”(日油株式会社制、聚氧化亚乙基二醇-聚氧化亚丙基二醇)0.0~0.4质量份并用的本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例子。
图2示出除了将磷化合物变更为作为一般的磷化合物的“ADEKA STAB PEP-36”(株式会社ADEKA制、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以外,与图1具有相同组成的例子。
图中所示o-HAP表示邻羟基苯乙酮,PAG表示聚醚。
图1中,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时,伴随聚醚的添加量而成形品的YI值、成形时产生的邻羟基苯乙酮量同时降低,280℃和360℃的成形品中其YI差基本消除。
另一方面,图2中,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时,伴随聚醚的添加量而成形品的YI值、成形时产生的邻羟基苯乙酮量也同时降低,但伴随聚醚添加量的YI差、邻羟基苯乙酮量差保持较大。
由于聚醚会引起聚碳酸酯树脂的物性降低,因此不能大量添加。另外,在一般的抗氧化剂的情况下,由于在高温下热分解,或耐水解性降低,因此难以增加抗氧化剂而提高性能。从这些出发,仅凭一般的抗氧化剂和聚醚的配合,在高温成形时的色调改善上存在极限。
聚醚化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Mn)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0~10000,更优选为500~8000,进一步优选为1000~5000。
从得到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醚化合物(C)的含量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005~5质量份,优选为0.05~2质量份,更优选为0.1~1质量份。
[添加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的成分(A)~(C)以外还可以适当添加聚有机硅氧烷等任意的添加剂。
作为聚有机硅氧烷,优选为具有烷氧基、芳氧基、聚氧化亚烷基、羧基、硅烷醇基、氨基、巯基、环氧基和乙烯基等官能团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
聚有机硅氧烷的添加量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2~0.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1质量份。若为上述范围内,则与其它成分协作,能够提高脱模性,而且即使在超过340℃的高温的成形条件、特别是连续成形条件下,也能大幅减少银白的产生、模具附着物。
从作为脱模性的滑性效果的观点出发,在25℃下,聚有机硅氧烷的粘度优选为10mm2/s以上,从在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聚有机硅氧烷的粘度优选为200mm2/s以下。从上述观点出发,聚有机硅氧烷的粘度更优选为20~150mm2/s、进一步优选为40~120mm2/s的范围。
为了在向聚碳酸酯添加时不使透明性降低,优选尽量减小聚有机硅氧烷的折射率与聚碳酸酯的折射率之差。聚碳酸酯的折射率为1.58,因此聚有机硅氧烷的折射率优选为1.45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2以上。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光学成形品]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将上述成分(A)~(C)以及根据需要的添加剂混合,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可以通过通常利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带式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班伯里混炼机、转鼓、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多螺杆挤出机等的方法来进行。熔融混炼时的加热温度通常在220~300℃左右的范围内适当选定。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上述的熔融混炼物、或所得到的树脂颗粒为原料,可以应用公知的成形方法、例如中空成形法、注塑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冲压成形法、压空成形法、发泡成形法、热弯曲成形法、压缩成形法、压延成形法和旋转成形法等成形法。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改善了耐热不足,还能耐受超过340℃的高温下的成形,因此适合于注塑成形法等对成形材料要求高流动性的成形法。另一方面,挤出成形法中,通过在220~280℃左右的低温下成形,从而可以得到透明性高且没有黄变的、高光学特性的片材或膜等产品。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优选:通过下述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2.0质量ppm以下,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2倍量以下。
更优选:由下述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1.5倍量以下且优选为3.0质量ppm以下。
进一步优选:按照通过下述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1.5质量ppm以下,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成为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1.2倍量以下的方式,调整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
测定方法(1)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测定方法(2)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优选:通过下述测定方法(3)和(4)测定的YI值为1.2以下,通过(3)和(4)测定的YI值之差为0.1以下。
更优选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下述测定方法(3)和(4)测定的YI值为1.15以下,通过(3)和(4)测定的YI值之差为0.08以下;进一步优选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下述测定方法(3)和(4)测定的YI值为1.1以下,通过(3)和(4)测定的YI值之差为0.05以下。
测定方法(3)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上述成形体的YI值。
测定方法(4)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上述成形体的YI值。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透光率和亮度优异,还能耐受高温下的成形的树脂组合物,特别适合注塑成形。另一方面,低温成形适宜性也高,因此即使利用注塑成形以外的成形,也能得到透光性优异的成形品,作为光学成形品、特别是导光部件是有用的。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如上所述在较宽温度范围内能够稳定地成形,优选通过在280~360℃的温度下成形从而可以得到光学成形品。
作为导光板,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几mm~几百μm厚的平板,也可以为具有透镜效果的曲面板或棱镜转印板。成形法也没有特别限定,根据目的和用途适当选定形状和成形法即可。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粘均分子量(Mv)的测定]
利用乌式粘度计,测定20℃时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g/l)的粘度,由此求出特性粘度[η]后,通过下述的Schnell的公式算出。
[η]=1.23×10-5Mv0.83
[磷系化合物的差示热-热重测定机(TG-DTA)]
从磷系化合物采集10mg至15mg,对其使用SII株式会社制的差示热-热重测定机机的TG/DTA7200型,在氮气氛下,在各个温度下测定并记录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时的重量变化。将初始的重量设为100%,观察重量减少2%时的温度,作为98%保持温度。
[磷系化合物的耐水解试验]
将磷系化合物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1500小时。其后,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气相色谱装置“GC-2014”对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质量进行定量,测定相对于磷系化合物的比例。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各成分如下。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
(A1):“TAFLON FNl5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Mv)=14500)
(A2):“TAFLON FN12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Mv)=11500)
<磷系化合物(B)>
(B1):“Doverphos S-9228PC”(Dover Chemical公司制、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上述耐水解试验后生成二枯基苯酚0.15质量%。)
(B2):“ADEKA STAB 2112”(株式会社ADEKA制、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上述耐水解试验后生成2,4-二叔丁基苯酚6质量%。)
(B3):“ADEKA STAB PEP-36”(株式会社ADEKA制、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上述耐水解试验后生成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5质量%。)
<聚醚化合物(C)>
(C1):“POLYCERIN DC-1100”(日油株式会社制、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二醇)
(C2):“POLYCERIN DC-1800E”(日油株式会社制、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二醇)
(C3):“UNIOX GT-20IS”(日油株式会社制、聚氧化亚乙基-三异硬脂酸)
(C4):“UNILUBE 50DE-25”(日油株式会社制、聚氧化亚乙基二醇-聚氧化亚丙基二醇)
(C5):“EPIOL E-1000”(日油株式会社制、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C6):“UNISAFE NKL-9520”(日油株式会社制、聚丙二醇二硬脂酸酯)
(C7):“PEG-6000J”(Lion株式会社制、聚乙二醇)
<其它添加剂>
“KR-511”(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
“CELLOXIDE 2021P”(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3’,4’-环氧环己烯羧酸3,4-环氧环己烯基甲酯)
实施例1~12和比较例1~8
在各例中,按照表1所示的量比配合各成分而制备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螺杆径40mm的带排气孔的单螺杆挤出机(田边塑料机械株式会社制“VS-40”),以料缸温度250℃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通过切丝得到颗粒。将所得到的颗粒以110℃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塑成形机(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ES1000”),按照280℃和360℃的料缸温度、模具温度80℃的设定,以循环时间50秒,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平板状试验片。
另外,按照以下进行耐湿热试验。使用注塑成形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EC40N”),在350℃、循环时间30秒的条件下,成形40mm×80mm×厚度3mm的平板试验片。将该平板试验片放入设定为温度85℃、相对湿度95%的Nagano Science株式会社制的型号名LH33-12P的恒温恒湿槽中500小时。
对于按照上述得到的试验片,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制“U-4100”),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YI值。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5mm试验片的合格标准是,以280℃成形的试验片的YI值(280℃成形)为1.10以下,且以360℃成形的试验片的YI值(360℃成形)为1.25以下。对于耐湿热试验后的YI没有特殊规定,但要求试验前后的ΔYI为0.2以下。
实施例1~12和比较例1~8中,邻羟基苯乙酮量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1)
如上所述,在各例中得到颗粒后进行干燥(110℃,5小时)。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360℃、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试验片。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将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
测定方法(2)
如上所述,在各例中得到颗粒后进行干燥(110℃,5小时)。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前述的50mm×80mm×厚度5mm的试验片。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表1]
[表2]
在不含聚醚的比较例1中,虽然在低温成形的情况下色调良好,但在高温成形的情况下色调差,低温成形与高温成形的色调差大。在同样不含聚醚、而包含特定的磷系化合物(B)的比较例2中,高温成形的情况下的色调尚可,但低温成形的情况下的色调不充分。包含聚醚的比较例3和6的低温成形、高温成形的色调还算良好,但耐水解试验后的色调降低大,比较例3中除了黄变以外还发生白浊。在使用耐水解试验后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超过5质量%的磷系化合物的比较例4中,伴随水解的色调降低显著。比较例4中虽然包含聚醚但色调也差,发生了水解的可能性高。比较例5、6的高低温下的成形后的色调在标准之内,但耐湿试验前后的ΔYI大。比较例7将磷系化合物增量到0.1质量份,结果耐水解性显著降低。比较例8由于降低了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因此变得容易水解。
与此相对,将分解温度高、耐水解试验后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为5质量%以下的磷系化合物(B)、和聚醚化合物(C)并用的实施例1~9中,在280℃和360℃的任一温度下成形黄变都少,可知能够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不黄变地成形。在耐湿热试验中也显示出高耐水解性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由于高温成形下的热稳定性优异、而且即使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成形也可以得到不会发生因成形时的劣化导致的光学特性的降低的成形品,因此适合于导光板等光学产品,具体来说适合于智能手机、平板PC等大画面薄型的显示商品,另一方面,作为低温成形用的光学材料也是有用的。

Claims (39)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相对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具有芳基的磷系化合物(B)0.005~1质量份、和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结构的聚醚化合物(C)0.005~5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在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5质量%以下,
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即TG-DTA机测定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40℃以上,
所述聚醚化合物(C)具有(RClO)m所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和(RC2O)n所表示的聚氧化亚烷基,由下述式(1)表示,
RC3O-(RC1O)m(RC2O)n-RC4 (1)
式中,RC1表示亚乙基,RC2表示亚丙基;m+n为5以上且小于300;RC3和RC4表示氢原子、碳数1~30的烃基、碳数1~30的烷酰基、碳数2~30的烯酰基、或缩水甘油基,RC3与RC4相同或不同,
将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280~360℃的温度下进行成形的光学成形品的以280℃成形的YI值为0.98以下、以360℃成形的YI值为1.03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磷系化合物(B)的含量为0.01~0.8质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磷系化合物(B)的含量为0.03~0.5质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磷系化合物(B)的含量为0.03~0.3质量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醚化合物(C)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05~2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醚化合物(C)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1~1质量份。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3质量%以下。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1质量%以下。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所述磷系化合物(B)在40℃、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时1500小时后分解而产生的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0.5质量%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测定所述磷系化合物(B)的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45℃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氮气氛下使用差示热-热重测定机测定所述磷系化合物(B)的重量的情况下,从测定前的重量减少2%的重量的温度为350℃以上。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为主链具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
式中,RA1和RA2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烷氧基,RA1与RA2相同或不同;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RA1相同或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RA2相同或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具有亚磷酸酯结构的磷系化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式中,Y1~Y4表示碳数6~15的烃基,相同或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上述式(II)中的Y1~Y4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萘基、或者无取代或经取代的联苯基。
1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1)所表示的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化合物,
式中,RB1~RB8表示烷基或烯基,相同或不同;RB1与RB2、RB3与RB4、RB5与RB6、RB7与RB8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B9~RB12表示氢原子或烷基,相同或不同;m1~m4为0~5的整数,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或碳原子,相同或不同;Z1~Z4表示单键的情况下,RB1~RB8从通式(II-1)中排除。
1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磷系化合物(B)为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1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醚化合物(C)中,式(1)中的RC3和RC4表示的碳数1~30的烃基为碳数1~30的烷基、碳数2~30的烯基、碳数6~30的芳基或碳数7~30的芳烷基。
1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聚醚化合物(C)是式(1)中的RC1为亚乙基、RC2为亚丙基、且RC3、RC4表示氢原子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
2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所述聚醚化合物(C)是选自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双酚A醚、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一烯丙基醚中的一种以上。
2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所述聚醚化合物(C)是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二醇、聚氧化亚乙基-聚氧化亚丙基-双酚A醚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烯丙基醚。
2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醚化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10000。
2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醚化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5000。
2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9000~50000。
2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9000~17000。
2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还含有聚有机硅氧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具有选自烷氧基、芳氧基、聚氧化亚烷基、羧基、硅烷醇基、氨基、巯基、环氧基和乙烯基中的1种以上的官能团。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的添加量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01~0.15质量份。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的添加量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02~0.15质量份。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的添加量相对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为0.05~0.1质量份。
3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通过下述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2.0质量ppm以下,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2倍量以下,
测定方法(1)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测定方法(2)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粉碎并溶解于氯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液中含有的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定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所述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1.5倍量以下且为3.0质量ppm以下。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过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1.5质量ppm以下,所述由测定方法(1)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为所述由测定方法(2)测定的邻羟基苯乙酮的量的1.2倍量以下。
3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通过下述测定方法(3)和(4)测定的YI值为1.2以下,通过测定方法(3)和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之差为0.1以下,
测定方法(3)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36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所述成形体的YI值;
测定方法(4)
将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造粒之后进行干燥,接着通过注塑成形法,在料缸温度为280℃的温度、模具温度80℃、循环时间50秒的条件下成形50mm×80mm×厚度5mm的成形体,使用分光光度计,在C光源、2度视野的条件下测定所述成形体的YI值。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过所述测定方法(3)和所述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为1.15以下,通过所述测定方法(3)和所述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的差为0.08以下。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过所述测定方法(3)和所述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为1.1以下,通过所述测定方法(3)和所述测定方法(4)测定的YI值的差为0.05以下。
37.一种光学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将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280~360℃的温度下进行成形。
38.一种光学成形品,其通过权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学成形品,其中,光学成形品为导光部件。
CN201580054619.3A 2014-10-17 2015-10-15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6795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2778 2014-10-17
JP2014212778 2014-10-17
PCT/JP2015/079239 WO2016060220A1 (ja) 2014-10-17 2015-10-15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364A CN106795364A (zh) 2017-05-31
CN106795364B true CN106795364B (zh) 2019-12-10

Family

ID=5574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619.3A Active CN106795364B (zh) 2014-10-17 2015-10-15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3580B2 (zh)
JP (2) JP6770434B2 (zh)
KR (1) KR102353968B1 (zh)
CN (1) CN106795364B (zh)
DE (1) DE112015004725T5 (zh)
TW (1) TWI766832B (zh)
WO (1) WO20160602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8760B2 (ja) 2013-11-11 2018-10-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KR102058330B1 (ko) * 2015-03-26 2019-12-20 스미카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광학용 성형품
JP2017002295A (ja) * 2015-06-09 2017-01-05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721427B2 (ja) * 2016-06-23 2020-07-15 住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成形品
JP6835564B2 (ja) * 2016-12-16 2021-02-24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KR20190109424A (ko) * 2017-02-01 2019-09-25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JP6522818B2 (ja) * 2017-04-18 2019-05-29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品
JP6416423B1 (ja) * 2017-06-05 2018-10-3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部品
KR20200029482A (ko) * 2017-07-31 2020-03-1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향족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광학 성형품
CN108535370A (zh) * 2018-03-14 2018-09-14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一种碳酸酯食品包装材料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WO2021256057A1 (ja) * 2020-06-16 2021-12-2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の内部部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6671A (zh) * 2010-01-07 2012-09-1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用其制成的光学成型品
CN104023928A (zh) * 2011-12-28 2014-09-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31488A (zh) * 2013-07-26 2016-03-2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薄壁光学构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薄壁光学构件
CN105745276A (zh) * 2013-11-11 2016-07-06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3484B2 (ja) * 1994-10-18 2005-01-26 住友ダウ株式会社 耐電離放射線性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医療部品
JPH09194712A (ja) * 1996-01-18 1997-07-29 Mitsubishi Eng Plast Kk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069364B2 (ja) 2002-07-17 2008-04-0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光板用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面光源体
CA2666543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Suncolor Corporation Polymeric composition
EP2792711B1 (en) 2011-12-13 2019-12-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olded article
JP5947095B2 (ja) * 2012-05-01 2016-07-06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光板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導光板
JP5699240B1 (ja) 2014-03-06 2015-04-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JP7106809B2 (ja) * 2013-11-11 2022-07-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6828954B2 (ja) * 2013-11-11 2021-02-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材料
WO2016194749A1 (ja) * 2015-05-29 2016-12-0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6671A (zh) * 2010-01-07 2012-09-1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用其制成的光学成型品
CN104023928A (zh) * 2011-12-28 2014-09-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31488A (zh) * 2013-07-26 2016-03-2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薄壁光学构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薄壁光学构件
CN105745276A (zh) * 2013-11-11 2016-07-06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364A (zh) 2017-05-31
KR102353968B1 (ko) 2022-01-20
JP6770434B2 (ja) 2020-10-14
US10513580B2 (en) 2019-12-24
WO2016060220A1 (ja) 2016-04-21
TW201619287A (zh) 2016-06-01
US20170275422A1 (en) 2017-09-28
KR20170071475A (ko) 2017-06-23
JPWO2016060220A1 (ja) 2017-08-10
DE112015004725T5 (de) 2017-07-06
TWI766832B (zh) 2022-06-11
JP2020200485A (ja)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5364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TWI655241B (zh)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EP2522697B1 (e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s for optical use which are made using same
CN108219431B (zh) 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
CN107614612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7636075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光学成形品
CN110234708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664229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