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4518A -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4518A
CN106774518A CN201710097211.5A CN201710097211A CN106774518A CN 106774518 A CN106774518 A CN 106774518A CN 201710097211 A CN201710097211 A CN 201710097211A CN 106774518 A CN106774518 A CN 106774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odule
power
food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7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4518B (zh
Inventor
李中林
陶水运
尹益新
张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UB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UB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UB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UB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972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4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4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4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4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4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46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bottom 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47J43/0705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for machines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upper 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47J43/0716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for machines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lower side
    • A47J43/0722Mixing, whipping or cut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中食品料理机包括主体、搅拌杯、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搅拌杯的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发热盘及温度传感器,刀片组件连接电机,主体具有容置腔,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分别设置于容置腔内,控制器分别与发热盘、温度传感器及电机电性连接,电源板分别与控制器、发热盘、温度传感器及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包括食材吸水模块、大火加热模块、第一搅拌模块、浓稠度检测模块、充分沸腾模块、小火慢熬模块及第二搅拌模块;上述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能够对食品进行精细化处理,具有智能醇化的效果,不仅能提升食品口感,还能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

Description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生活,其中食品料理机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家用电器,可以用来煮汤、煮粥以及制作豆浆、米糊等食品。
以豆浆或糊类食品为例,当用户将食材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放入食品料理机的杯体中并启动食品料理机时,传统的食品料理机对食品的处理过程一般是:首先控制杯体中的刀片高速旋转,使杯体中的食材迅速搅碎并与水充分混合;然后按照设定的程序迅速加热,将杯中的食材煮熟,从而达到制作食品的目的。传统食品料理机的这种食品处理方式,由于许多干燥的食材比较坚硬,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搅碎均匀,使得制作出来的食品具有颗粒感,口感较差。另外,食材被搅碎之后直接迅速煮熟,一方面容易导致食材受热不均,影响食品口感;另一方面食材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容易被连续的高温破坏,导致营养流失。
因此,为改善食品的口感及品质,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对食品进行精细化处理的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能够对食品进行精细化处理,提升食品的食用品质及营养成分。
一种食品料理机,包括主体、搅拌杯、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所述搅拌杯的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发热盘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刀片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及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食材吸水模块、大火加热模块、第一搅拌模块、浓稠度检测模块、充分沸腾模块、小火慢熬模块及第二搅拌模块;
所述食材吸水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所述大火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所述浓稠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所述充分沸腾模块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并且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否则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所述第二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模块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监控模块及保温模块;
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若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保温模块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第四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还用于根据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板用于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一种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包括:
食材吸水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大火加热步骤: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浓稠度检测步骤: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依次执行充分沸腾步骤及小火慢熬步骤,否则执行小火慢熬步骤;
充分沸腾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
小火慢熬步骤: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第二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步骤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搅拌步骤之后,还包括:
温度监控步骤: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是则执行保温步骤;
保温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步骤之前,还包括:
高原平原检测步骤:检测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
所述第一搅拌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高原平原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选择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吸水步骤之前,还包括:
电压识别步骤: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上述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在对食材进行处理时,通过食材吸水、大火加热、第一搅拌、浓稠度检测、充分沸腾、小火慢熬及第二搅拌等多个步骤,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对食材进行精细化处理,具有智能醇化的效果,不仅能提升食品口感,还能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及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中,所述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述食品料理机。
例如,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包括主体、搅拌杯、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所述搅拌杯包括杯座、杯壁及杯盖,所述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及发热盘,所述刀片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及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盘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发热盘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食材吸水模块、大火加热模块、第一搅拌模块、浓稠度检测模块、充分沸腾模块、小火慢熬模块及第二搅拌模块;所述食材吸水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所述大火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所述第一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所述浓稠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所述充分沸腾模块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并且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否则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所述第二搅拌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例如,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食材吸水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大火加热步骤: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第一搅拌步骤: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浓稠度检测步骤: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依次执行充分沸腾步骤及小火慢熬步骤,否则执行小火慢熬步骤;充分沸腾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小火慢熬步骤: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第二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a及图1b,食品料理机10包括主体11、搅拌杯12、电源板13、电机14及控制器15,搅拌杯12的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121、发热盘122及温度传感器123,刀片组件121连接电机14,由电机14带动刀片组件121转动,从而对搅拌杯内的食材进行搅拌或粉碎。主体11具有容置腔,电源板13、电机14及控制器15分别设置于容置腔内。
如图2所示,控制器15分别与发热盘122、温度传感器123及电机14电性连接,电源板13分别与控制器15、发热盘122、温度传感器123及电机14电性连接。控制器15包括食材吸水模块151、大火加热模块152、第一搅拌模块153、浓稠度检测模块154、充分沸腾模块155、小火慢熬模块156及第二搅拌模块157。
食材吸水模块151,用于控制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例如,控制发热盘122根据不同的调功比进行加热,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这样,能够使杯中的食材慢慢受热,使食材充分吸水。
其中,上述杯内温度指的是搅拌杯内的温度,可通过温度传感器123获取该杯内温度。调功比指的是加热时间与不加热时间的比值,例如,每加热3s停2s,则调功比为3/2,以此类推。
其中,在食材吸水模块151运行之前,用户先进行准备工序:将食材洗净放入搅拌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合上盖子,并接通电源。食品料理机检测到电源接通之后,发出提示音并点亮电源指示灯,待用户按“开/关”键,再按菜单键选择具体功能之后,食材吸水模块开始执行食材吸水流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食材吸水模块包括小火加热单元、低温吸水单元及中温吸水单元,小火加热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一预设调功比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第一温度;低温吸水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另一预设调功比将杯内温度从第一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中温吸水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又一预设调功比将杯内温度从第二温度加热至第三温度。例如,小火加热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1/2的调功比,在2min~4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第一温度,例如1/2的调功比为加热1s停2s;低温吸水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2/6的调功比,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第一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例如2/6的调功比为加热2s停6s;中温吸水单元控制发热盘采用3/5的调功比,在2min~4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第二温度加热至第三温度,例如3/5的调功比为加热3s停5s。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杯内的食材受热均匀,在间歇加热的过程中,小火加热单元、低温吸水单元和/或中温吸水单元还可以控制电机进行搅拌。例如,当杯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电机间歇搅拌若干次;在低温吸水过程中,每隔0.5min~1.5min搅拌一次;在中温吸水过程中,每隔1min~3min搅拌一次。又如,当杯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电机间歇搅拌2次,每次电机转3s停3s;在低温吸水过程中,每隔1min以10%功率搅拌2s;在中温吸水过程中,每隔2min以20%功率搅拌2s。这样,能够使杯中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并且能够更快地吸水泡开。
大火加热模块,用于控制发热盘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杯内的食材受热均匀,在大火加热的过程中,大火加热模块还可以控制电机进行搅拌。例如,每加热1.5min~2.5min搅拌一次。又如,每加热2min以30%功率搅拌2s。这样不仅能让杯中的食材与水混合均匀,还能使杯内的食材受热均匀,避免粘底。
第一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大火加热容易导致食材受热不均或者粘杯,通过第一搅拌模块,在大火加热模块的大火加热步骤之后对杯中的食材进行搅拌,以使杯中的食材温度更加均匀,同时避免食材粘在搅拌杯的底部或侧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料理机晃动,第一搅拌模块控制电机软启动后,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进行间歇搅拌。例如,第一搅拌模块控制电机以10%~25%的功率间歇搅拌2次~4次。又如,第一搅拌模块控制电机以15%的功率搅拌2次。又如,每次搅拌的时间为2s~5s。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高原平原检测模块,所述高原平原检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例如,所述高压平原检测模块根据大火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上升趋势判断食品料理机是否在高原地区。具体地,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杯内温度上升的速度较慢,因此当杯内温度上升的速度小于预设的速度阈值时,可判断食品料理机在高原地区,否则食品料理机在平原地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搅拌模块还用于根据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例如,预先存储第一搅拌功率的多种数值,根据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相应数值的第一搅拌功率进行搅拌。例如,由于在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低,容易沸腾,因此在高原地区的第一搅拌功率比在平原地区的低,这样在高原地区进行搅拌时,能够避免杯中的食材由于搅拌太快而溢出。
浓稠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料理机的搅拌杯内设置稠度计,浓稠度检测模块控制稠度计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浓稠度检测模块控制电机以小功率启动,对搅拌杯中的食材进行搅拌,根据食材的旋转速率及离心率检测食品的浓稠度。
其中,当杯中食品的浓稠度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充分沸腾模块控制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并且小火慢熬模块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充分沸腾模块控制发热盘所产生的热量能将杯中的食材和水彻底煮沸,使食品快速被煮熟。例如,充分沸腾模块采用10/5的调功比(例如每加热10s停5s)进行间歇加热,通过较大的调功比使食材和水快速沸腾。其中,为了使杯中食材受热均匀,同时避免杯中的食材溢出,在充分沸腾过程中,充分沸腾模块还控制电机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搅拌。例如,每隔0.5min~1.5min搅拌一次,又如,每隔1min以20%的功率搅拌3s。在充分沸腾之后,小火慢熬模块通过间歇加热的方式将杯中的食材彻底熬煮透,此时可采用较小的调功比,例如小火慢熬模块采用2/2的调功比(例如每加热2s停2s),在5min~7min时间内进行间歇加热。此时,为了使杯中的食材受热均匀,小火慢熬模块还控制电机每隔1.5min~2.5min搅拌一次。例如,每加热2min以10%功率搅拌2s。
当杯中食品的浓稠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直接由小火慢熬模块采用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这样,能够避免由于食材过浓导致充分沸腾时底部受热不均。例如,小火慢熬模块采用5/5的调功比(例如每加热5s停5s)进行间歇加热,此时,由于未经过充分沸腾工序,可延长小火慢熬的时间,例如,小火慢熬的时间维持6min~7min。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杯中的食材受热均匀,此时小火慢熬模块还控制电机每隔0.5min~1.5min搅拌一次,考虑到食品比较浓稠,采用较大的搅拌功率进行搅拌,且每次搅拌的时间较长,例如,每加热1min以80%功率搅拌3s。
第二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料理机晃动,第二搅拌模块控制电机软启动后,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进行间歇搅拌。其中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功能及搅拌杯中的食材决定。例如,当用户所选择的功能为豆浆或糊类食品时,或者搅拌杯中的食材比较坚硬时,可选择较多的搅拌次数及较长的搅拌时间。例如,当选用燕麦、大米、花生等食材制作养生糊时,第二搅拌模块控制电机以20%的功率,按照每转20s停10s的规律间歇搅拌若干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考虑到长时间的搅拌会使食品降温,为了保持食品的温度,第二搅拌模块在间歇搅拌的过程中还控制发热盘加热,对食品进行温度补偿。优选的,在小火慢熬模块完成熬煮之后,若杯内温度低于第五温度,则第二搅拌模块在搅拌过程中还控制发热盘进行温度补偿,否则第二搅拌模块不进行温度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K1为40℃~50℃,第二温度K2为60℃~70℃,第三温度K3为72℃~80℃,第四温度K4为85℃~95℃,第五温度K5为95℃~10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食品料理机还包括蜂鸣器,第二搅拌模块完成第二搅拌工序之后,蜂鸣器鸣叫若干声,提示食品处理完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食品料理机还包括数码显示屏,第二搅拌模块完成第二搅拌工序之后,数码显示屏显示预设字符,例如显示“停止”、“完成”或“End”,提示食品处理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搅拌模块157包括第一电机搅拌单元、第一温度补偿单元、第二电机搅拌单元、第二温度补偿单元及第三电机搅拌单元。
第一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例如,第一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每转20s停10s,搅拌2次~4次。又如,第一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20%功率搅拌2次,每次转20s停10s。
第一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例如,第一温度补偿单元控制发热盘以2/10的调功比在2min时间内进行间歇加热,例如,2/10的调功比为每加热2s停10s。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杯中的食材受热均匀,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例如,每加热5次以20%的功率搅拌20s。
第二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例如,第二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每转20s停10s,搅拌5次~8次。又如,第二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20%功率搅拌6次,每次转20s停10s。
第二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例如,第一温度补偿单元控制发热盘以2/5(每加热2s停5s)的调功比在2min时间内进行间歇加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杯中的食材受热均匀,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例如,每加热5次以20%的功率搅拌20s。
第三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例如,第三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每转20s停10s,搅拌3次~5次。又如,第二电机搅拌单元控制电机根据20%功率搅拌4次,每次转20s停10s。
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模块通过多次的电机搅拌工序及温度补偿工序,使杯中的食材和水混合更加均匀,而且温度更加适宜,口感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监控模块及保温模块;
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例如,温度监控模块通过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来监控杯内温度,从而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预设的第四温度。
若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保温模块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第四温度。例如,保温模块控制发热盘采用2/2的调功比(每加热加2s停2s)进行间歇加热,直至杯内温度大于第四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食材检测模块,食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食材种类,根据所述食材种类及预存的参数对照表选择食品处理参数,所述食品处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五温度、所述第一调功比、所述第一搅拌功率及所述第二搅拌功率。又如,所述食品处理参数还包括高原地区对应的第一搅拌功率和非高原地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第一搅拌功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对应的食品处理参数还包括上述第二调功比、第一温度至第五温度及各处理步骤的维持时间等。
例如,食品料理机还设置有存储器,通过存储器预先存储参数对照表,参数对照表中包括各可选功能及食材所对应的处理参数。又如,食品料理机还设置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拍摄杯中食材的照片,将照片与预存的各种食材的照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食材种类,进而确定对应的食品处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板用于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例如,当电网电压偏高时,减小发热盘和电机的输出功率;当电网电压偏低时,增大发热盘和电机的输出功率。这样,能够维持稳定、良好的食品处理效果,避免由于电网电压的波动降低食品处理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料理机,通过食材吸水、大火加热、第一搅拌、浓稠度检测、充分沸腾、小火慢熬及第二搅拌等多个工序,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对食材进行精细化处理,具有智能醇化的效果,不仅能提升食品口感,还能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提升营养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该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食品料理机实现。如图3所示,该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食材吸水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S302,大火加热步骤: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S303,第一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S304,浓稠度检测步骤: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依次执行充分沸腾步骤及小火慢熬步骤,否则执行小火慢熬步骤。
S305,充分沸腾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
S306,小火慢熬步骤: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S307,第二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搅拌步骤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电机搅拌步骤之后,上述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还包括:
温度监控步骤: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是则执行保温步骤;
保温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食材吸水步骤之前,上述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还包括:
食材检测步骤:检测食材种类,根据所述食材种类及预存的参数对照表选择食品处理参数,所述食品处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五温度、所述第一调功比、所述第一搅拌功率及所述第二搅拌功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食材吸水步骤之前,上述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还包括:
电压识别步骤: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上述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通过食材吸水、大火加热、第一搅拌、浓稠度检测、充分沸腾、小火慢熬及第二搅拌等多个步骤,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对食材进行精细化处理,具有智能醇化的效果,不仅能提升食品口感,还能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提升营养价值。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食品料理机,包括主体、搅拌杯、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所述搅拌杯的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发热盘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刀片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及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食材吸水模块、大火加热模块、第一搅拌模块、浓稠度检测模块、充分沸腾模块、小火慢熬模块及第二搅拌模块;
所述食材吸水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所述大火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所述浓稠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所述充分沸腾模块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并且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否则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所述第二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模块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监控模块及保温模块;
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若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保温模块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第四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还用于根据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用于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6.一种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食材吸水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大火加热步骤: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第一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浓稠度检测步骤: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依次执行充分沸腾步骤及小火慢熬步骤,否则执行小火慢熬步骤;
充分沸腾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
小火慢熬步骤: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第二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步骤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步骤: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搅拌步骤之后,还包括:
温度监控步骤: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是则执行保温步骤;
保温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步骤之前,还包括:
高原平原检测步骤:检测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
所述第一搅拌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高原平原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选择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智能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吸水步骤之前,还包括:
电压识别步骤: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CN201710097211.5A 2017-02-22 2017-02-22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774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7211.5A CN106774518B (zh) 2017-02-22 2017-02-22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7211.5A CN106774518B (zh) 2017-02-22 2017-02-22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4518A true CN106774518A (zh) 2017-05-31
CN106774518B CN106774518B (zh) 2018-11-27

Family

ID=5895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7211.5A Active CN106774518B (zh) 2017-02-22 2017-02-22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45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194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器、破壁机及其制作果蔬汁的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338677A (zh) * 2019-08-12 2019-10-18 新昌县立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浓稠度的豆浆机
CN111084537A (zh) * 2019-12-03 2020-05-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及其煮粥控制方法
CN111358306A (zh) * 2020-04-30 2020-07-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
CN112294147A (zh) * 2019-07-30 2021-02-02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厨房机器和用于运行厨房机器的搅拌工具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563Y2 (zh) * 1986-06-24 1991-08-08
US5156082A (en) * 1989-09-01 1992-10-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rice cooker
CN101416842A (zh) * 2007-03-05 2009-04-29 汉密尔顿毕克布兰德斯有限公司 搅拌器的持久性监测和改进
CN105310462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吴杰夫 具有真空低温烹调功能的组合炊具
CN106102532A (zh) * 2014-03-20 2016-11-09 维他拌管理公司 用于搅拌机降噪和电动机提高效率的恒温风扇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563Y2 (zh) * 1986-06-24 1991-08-08
US5156082A (en) * 1989-09-01 1992-10-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rice cooker
CN101416842A (zh) * 2007-03-05 2009-04-29 汉密尔顿毕克布兰德斯有限公司 搅拌器的持久性监测和改进
CN106102532A (zh) * 2014-03-20 2016-11-09 维他拌管理公司 用于搅拌机降噪和电动机提高效率的恒温风扇离合器
CN105310462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吴杰夫 具有真空低温烹调功能的组合炊具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194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器、破壁机及其制作果蔬汁的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2294147A (zh) * 2019-07-30 2021-02-02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厨房机器和用于运行厨房机器的搅拌工具的方法
EP3771374A1 (de) * 2019-07-30 2021-02-03 BSH Hausgeräte GmbH Küche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rühr-werkzeugs einer küchenmaschine
CN110338677A (zh) * 2019-08-12 2019-10-18 新昌县立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浓稠度的豆浆机
CN110338677B (zh) * 2019-08-12 2020-10-30 湖州海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浓稠度的豆浆机
CN111084537A (zh) * 2019-12-03 2020-05-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及其煮粥控制方法
CN111358306A (zh) * 2020-04-30 2020-07-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
CN111358306B (zh) * 2020-04-30 2021-08-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4518B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4518B (zh) 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
CN106136939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烹饪器具
TWI686162B (zh) 電動馬達驅動之食物調理機的操作方法
CN106580053B (zh) 低温真空烹饪设备
CN206044339U (zh) 烹饪器
CN107495866B (zh) 食物料理机及控制方法
JP2008188277A (ja) 加熱調理装置
CN106175411A (zh) 烹饪器具及控制方法
CN203802244U (zh) 食物烹煮装置
CN108095579A (zh) 食物处理装置及其食物处理方法
CN107569128A (zh) 破壁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3190845B (zh) 食品料理机及豆制品的制作方法
CN106974549A (zh) 一种带搅拌装置的防溢养生壶
CN109864562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65739A (zh) 一种烘焙浆液的制浆方法
CN105010594A (zh) 一种茶叶加工设备
CN114081374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烹饪器具和存储介质
WO2020258975A1 (zh) 一种智能搅拌加热烹饪器的粑粑类食物制作方法
CN112107216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20939167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CN209269373U (zh) 液体加热器
CN219920871U (zh) 一种能控制加热功率的隔水炖锅
CN206700070U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控制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211514191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菜类搅拌设备
CN109924902A (zh) 一种料理机及其和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