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7216B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07216B CN112107216B CN201910533252.3A CN201910533252A CN112107216B CN 112107216 B CN112107216 B CN 112107216B CN 201910533252 A CN201910533252 A CN 201910533252A CN 112107216 B CN112107216 B CN 1121072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ot
- temperature
- cooking
- soaking
- contro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该方法包括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根据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相应的热水烹饪模式或冷水烹饪模式,可相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提高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烹饪均是将洗净的米与冷水混合,使烹饪器具通电将米做熟;如果使用者将米与热水混合进行烹饪(这样做有利于保留米饭中的B族维生素),那么现有的烹饪程序又不适合,会造成米饭偏烂,煮饭效果不好。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加热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
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
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的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可相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提高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记录所述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记录所述内锅中放入待烹饪液体后的从所述第一时刻T1起间隔预定时长TW后的第二时刻T2下的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2。
由此,更加精准地获取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为后续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提供保障。
优选地,所述预定时长TW的取值范围为10s≤TW≤60s。
由此,通过对预定时长TW的取值范围的限定,可更加准确地得出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根据公式Δt=t2-t1计算得出,t1为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t2为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2。
由此,可精确简单地判断出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
优选地,所述热水烹饪模式包括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和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热水煮饭模式开始烹饪包括:
将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进行比较;
若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低于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若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高于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由此,热水烹饪模式设置为包括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和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且将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进行比较,可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合适的烹饪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优选地,所述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至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所述吸水功率P吸水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并使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所述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满足:1mins≤T3≤3mins;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通过将短时吸水时长T3设置为满足1mins≤T3≤3mins,吸水功率P吸水与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之后直接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之后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可避免煮出的米饭偏烂,保证大米中B组维生素等营养,并提高烹饪效率。
优选地,所述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没有吸水过程,而是直接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之后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可保证烹饪食材,比如大米中的营养,并提高烹饪效率。
优选地,所述预定沸腾时长T5满足:5mins≤T5≤10mins;所述焖饭功率P焖饭满足P额定的30%≤P焖饭≤P额定的60%。
由此,通过对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焖饭功率P焖饭的设定,进一步保证了烹饪质量,提高烹饪效率。
优选地,所述冷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至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使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所述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满足:5mins≤T4≤15mins;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通过将正常吸水时长T4设置为满足5mins≤T4≤15mins,其比短时吸水时长T3长,且吸水功率P吸水与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可保证冷水烹饪模式的烹饪质量,使大米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并提高烹饪效率。
优选地,所述吸水功率P吸水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所述预定沸腾时长T5满足:5mins≤T5≤10mins;所述焖饭功率P焖饭满足P额定的30%≤P焖饭≤P额定的60%。
由此,通过对吸水功率P吸水、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焖饭功率P焖饭的设定,进一步保证了烹饪质量,提高烹饪效率。
优选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
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
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记录所述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从所述第一时刻T1起,在多个时刻分别记录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
所述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为所述第一时刻T1之后记录的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与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的差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记录所述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记录所述内锅中放入待烹饪液体后的从所述第一时刻T1起每间隔预定时长TW后的时刻下的多个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r。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根据公式Δt=tm-t1计算得出,t1为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tm为多个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r的最高温度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至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至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子连接;其中,所述烹饪器具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对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的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可相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提高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或其他电加热器具。此外,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其他功能。
本实施例涉及的烹饪器具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作为示例,本实施例涉及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煲体。煲体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中设置有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内锅。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煲体的内锅收纳部中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用于存放待烹饪的食物,诸如米、汤等。内锅的顶部具有顶部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将待烹饪的食物存放在内锅中,或者通过顶部开口将烹饪好的食物从内锅中取出。
煲体上设置有盖体。盖体的形状与煲体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例如,盖体可以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上,用于盖合煲体的整个顶部或者至少煲体的内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的上方。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与煲体(具体地,与煲体的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烹饪器具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中,可以在内锅的底部和/或侧部对内锅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诸如电磁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在烹饪器具包括可分离底座的结构中,加热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底座中。
烹饪器具还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内锅的底部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是测温探头。测温探头可以为热敏电阻。温度检测装置可以连接至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以在感测到底部温度之后将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号对烹饪模式的选择以及烹饪的过程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另外,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为控制装置等进行供电的电源板。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不同烹饪模式以及不同烹饪状态的相应信息,声音模块用于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已判断出确定的烹饪模式。显示模块可以构造为包括指示灯、LCD、LED、数码管、数码屏、OLED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具体地,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
判断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
若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在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若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可相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提高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更具体地,获取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可以包括:
记录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记录内锅中放入待烹饪液体后的从第一时刻T1起间隔预定时长TW后的第二时刻T2下的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2。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装置是一直在检测内锅的底部温度的,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的获取在于:控制装置先记录下在第一时刻T1下的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其中,第一时刻T1是还没有待烹饪液体(比如水)放入内锅的某个时刻,同时控制装置中的比如计时单元开始计时,直到达到预定时长TW,控制装置记录下从第一时刻T1起间隔预定时长TW后的第二时刻T2下的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2,其中第二时刻T2是待烹饪液体(比如水)已经放入内锅的某个时刻。间隔预定时长TW的设定目的在于得出待烹饪液体放入内锅前后的内锅底部温度变化趋势。预定时长TW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s≤TW≤60s,例如预定时长TW为10s、15s、20s、30s、40s、45s、50s、60s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检测了两个时刻的温度值来得出温度变化,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检测多于两个时刻(比如,三个、五个时刻)的温度值。每个时刻的间隔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具体地,判断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可以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温度变化差值Δt根据公式Δt=t2-t1计算得出,t1为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t2为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2。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了比如五个时刻的温度值,那么温度变化差值Δt可以是第二个时刻至第五个时刻中最高的温度值与第一个时刻的温度值,即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的差值。
优选地,热水烹饪模式可以包括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和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煮饭模式开始烹饪可以包括:
将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进行比较;
若内锅的底部温度低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若内锅的底部温度高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的值,根据实际经验可满足:60℃≤t浸泡≤75℃。由此,由此,热水烹饪模式设置为包括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和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且将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进行比较,可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合适的烹饪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具体地,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可以包括:
控制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内锅进行加热至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吸水功率P吸水与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并使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满足:1mins≤T3≤3mins;
控制加热装置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以使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通过将短时吸水时长T3设置为满足1mins≤T3≤3mins,吸水功率P吸水与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之后直接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再之后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可避免煮出的米饭偏烂,保证大米中B组维生素等营养,并提高烹饪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受到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其取值可以在90-102℃之间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t沸腾可以设定为92℃。预定沸腾时长T5可以满足:5mins≤T5≤10mins;焖饭功率P焖饭可以满足P额定的30%≤P焖饭≤P额定的60%。
具体地,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可以包括:
控制加热装置以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以使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可以理解为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与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的区别在于: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没有吸水过程。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直接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之后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可保证烹饪食材,比如大米中的营养,并提高烹饪效率。对于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中的预定沸腾时长T5、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以及焖饭功率P焖饭的设定,由于与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类似,为行文简洁,不再赘述。
具体地,冷水烹饪模式可以包括:
控制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内锅进行加热至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使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满足:5mins≤T4≤15mins;
控制加热装置以额定功率P额定对内锅进行加热,以使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冷水烹饪模式与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的区别仅在于:要使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满足:5mins≤T4≤15mins。也就是说这两种模式需要维持的预定吸水时长不同。因为,之所以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是因为放入内锅中的水是冷水(这里的冷水是指低于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的水,通常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为室温温度),则需要将水加热至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因此需要维持较长的吸水时长,由此可保证冷水烹饪模式的烹饪质量,使大米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并提高烹饪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烹饪模式的升温沸腾阶段、焖饭阶段的各参数(比如加热功率、沸腾的时长等)的设定可根据实际需求来更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冷水烹饪模式、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以及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中的控制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内锅进行加热具体可以是:持续预定焖饭时长T6,预定焖饭时长T6满足:10mins≤T6≤40mins。例如,10mins、20mins、30mins、40mins等。优选地,预定焖饭时长T6满足:20mins≤T6≤30mins。例如,20mins、25mins、30mins等。当预定焖饭时长达到后,则烹饪结束,进入保温阶段。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在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若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可相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提高烹饪效率,保证烹饪质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加热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未进行加热状态下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
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
若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否则,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冷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记录所述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从所述第一时刻T1起,在多个时刻分别记录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
所述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为所述第一时刻T1之后记录的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与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记录所述内锅中未放入待烹饪液体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时刻T1下的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
记录所述内锅中放入待烹饪液体后的从所述第一时刻T1起每间隔预定时长TW后的时刻下的多个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长TW的取值范围为10s≤TW≤60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包括:
判断温度变化差值Δt是否大于0,若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大于0,判定所述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差值Δt根据公式Δt=tm-t1计算得出,t1为所述内锅的初始底部温度t1;tm为多个所述内锅的实时底部温度tr的最高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烹饪模式包括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和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热水烹饪模式开始烹饪包括:
将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进行比较;
若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低于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若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高于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所述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时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至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所述吸水功率P吸水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并使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所述预定短时吸水时长T3满足:1mins≤T3≤3mins;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略浸泡热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沸腾时长T5满足:5mins≤T5≤10mins;所述焖饭功率P焖饭满足P额定的30%≤P焖饭≤P额定的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烹饪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吸水功率P吸水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至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使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维持在所述预定浸泡温度t浸泡,并维持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所述预定正常吸水时长T4满足:5mins≤T4≤15mins;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额定功率P额定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沸腾,并持续预定沸腾时长T5;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焖饭功率P焖饭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功率P吸水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P额定之间满足P额定的20%≤P吸水≤P额定的50%,所述预定沸腾时长T5满足:5mins≤T5≤10mins;所述焖饭功率P焖饭满足P额定的30%≤P焖饭≤P额定的60%。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
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
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至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至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子连接;
其中,所述烹饪器具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3252.3A CN112107216B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3252.3A CN112107216B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07216A CN112107216A (zh) | 2020-12-22 |
CN112107216B true CN112107216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379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33252.3A Active CN112107216B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072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9097B (zh) * | 2021-03-26 | 2024-06-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烹饪器具测温异常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8911A (ja) * | 1990-06-27 | 1992-02-25 | Toshiba Heating Appliances Co | 調理器 |
JPH08308724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炊飯器 |
JP2010057821A (ja) * | 2008-09-05 | 2010-03-18 | Paloma Ind Ltd | 炊飯器 |
CN105266566A (zh) * | 2015-11-23 | 2016-0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煮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06766215A (zh) * | 2016-11-14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水箱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方法和装置、热水系统 |
CN107831804A (zh) * | 2017-09-18 | 2018-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蒸煮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288374A (zh) * | 2018-09-20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0484B (zh) * | 2014-05-07 | 2016-06-08 | 佛山市顺德区贝蒽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换水自动复沸的智能电热水壶的加热方法 |
CN106388556B (zh) * | 2016-10-21 | 2018-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饭锅加热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饭锅 |
-
2019
- 2019-06-19 CN CN201910533252.3A patent/CN1121072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8911A (ja) * | 1990-06-27 | 1992-02-25 | Toshiba Heating Appliances Co | 調理器 |
JPH08308724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炊飯器 |
JP2010057821A (ja) * | 2008-09-05 | 2010-03-18 | Paloma Ind Ltd | 炊飯器 |
CN105266566A (zh) * | 2015-11-23 | 2016-0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煮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06766215A (zh) * | 2016-11-14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水箱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方法和装置、热水系统 |
CN107831804A (zh) * | 2017-09-18 | 2018-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蒸煮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288374A (zh) * | 2018-09-20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07216A (zh) | 2020-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36939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烹饪器具 | |
US9089006B2 (en) | Intelligent heater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 |
JPH11337080A (ja) | 自動調理器 | |
KR20000009543A (ko) | 전기압력보온밥솥과 그의 요리 제어 방법 | |
TW201534258A (zh) | 煮飯器具 | |
CN109953653B (zh) |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A2726708A1 (en) | Cooking device for a cooking container | |
CN108926231A (zh) | 显示烹饪倒计时时间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 |
CN111214122A (zh) |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
CN112107216B (zh)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
JP5929531B2 (ja) | 調理器 | |
JP2008110136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103812B2 (ja) | 炊飯器 | |
JP2013017711A (ja) | 炊飯器 | |
CN110037563A (zh) | 加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111685607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KR100746393B1 (ko) | 전기압력보온밥솥의 취사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111374557B (zh)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器具 | |
WO2017125177A1 (en) | Cook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 |
JP3298091B2 (ja) | 炊飯器 | |
JP2007312871A (ja) | 保温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有する炊飯器 | |
CN207285864U (zh) | 锅具和早餐机 | |
JP3034165B2 (ja) | 炊飯器における炊飯容量判別方法 | |
KR19990038095A (ko) | 식혜 조리 기능을 가진 전자렌지 및 식혜 조리 방법과, 전자렌지를 이용한 식혜 제조 방법 | |
JP2970538B2 (ja) | 電気おかゆ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