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47776A -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47776A
CN106747776A CN201611079707.1A CN201611079707A CN106747776A CN 106747776 A CN106747776 A CN 106747776A CN 201611079707 A CN201611079707 A CN 201611079707A CN 106747776 A CN106747776 A CN 106747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mushroom
white fungus
straw mushroom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97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47776B (zh
Inventor
赵光辉
郭德章
林原
林燕
袁滨
林程
陈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filed Critical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6110797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47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47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7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47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7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其以银耳废菌糠、稻草、麦皮(米糠)、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为原料。本发明还包括该培养料栽培草菇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银耳废菌糠栽培草菇完全改变了常规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的方法,周年生产无公害草菇,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草菇栽培产量低、产量不稳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可减少稻草用量节约成本,实现银耳菌渣的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包括该栽培料的配方,以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菇又名兰花菇、苞脚菇,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维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
草菇能消食祛热,补脾益气,清暑热,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坏血病,促进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
我国草菇人工栽培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已形成了许多栽培格局,但因其特有的种性和生态习性使得人工栽培的产量低且不稳定。最为传统的室外稻草生料堆式栽培,虽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受室外条件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定,生物学效率平均只有5%左右,用稻草为主料、床架式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为10%~15%,比室外堆栽提高2~3倍,广东等地推广的室内巴氏发酵栽培法,一般以废棉为主料,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在25%~30%,但生产成本高,稳定性差。单产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前草菇的生产和发展。稻草易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物理结构不甚适宜,尤其是表面覆有一层蜡质,茎中空,容重小,体积大,保温保湿性能差,这是目前稻草栽培草菇产量低的原因之一。采用熟料栽培,培养料经过高温灭菌处理,有效地改变了稻杆的物理性状,并避免生物因素的影响,减少氨对菌丝生长的毒害,提高了培养料的营养水平,从而提高草菇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菇栽培料及制作方法,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草菇栽培产量低、产量不稳等问题,利用生产银耳的废料生产草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了稻草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以及质量配比:银耳废菌糠60%、稻草30%、麦皮(米糠)3%、石膏粉1%、钙镁磷肥1%、石灰5%,都为干物质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其中:所述银耳废菌糠为长完银耳的废菌棒,经晒干,粉碎成颗粒度为低于0.5cm的物料。
其中:所述稻草为晒干后的稻草切碎成长度为2cm~3cm的碎料。
利用该栽培料栽培草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湿:将稻草碎料放入预先备好的石灰水池中,用重物加压浸没;浸泡6小时~10小时后捞起沥干。
②拌料:将麦皮、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干拌均匀后,撒入经步骤①处理的稻草预湿料中并搅拌均匀。
③装袋:选取对折径24cm×55cm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用塑料带活结扎紧,采用边装边压紧的方式装料,在离袋口2cm~3cm处活结扎紧。
④灭菌:将已装料的料袋放在常压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0℃,保持灭菌温度4小时~5小时。
⑤接种:当经灭菌处理后的料温下降至38℃后,进行消毒接种,料袋两头接种。
⑥发菌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28℃~32℃的温度下进行室内培养;当菌袋内两头菌丝逐步吃入料3cm~5cm时,将袋口扎线松开增氧。
⑦出菇管理与采收:待菌丝走满袋,把袋子全部去掉,波浪型堆叠3~4层,并在堆叠料面上播洒一层菌种,播洒行间距为38cm~42cm,盖上薄膜1~2天。加强室内通风透光,保温保湿。菇体达八分成熟,苞膜未破时,即可采收。长完一潮菇后检尽残菇,整理好菌筒,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
其中:所述步骤①中沥干后的稻草的含水量控制在70%~75%。
其中:所述步骤②中石灰水浓度4%,PH值为8。
其中:所述步骤④灭菌时,温度提升至灭菌温度的时间为2小时~3小时。
其中:所述步骤⑤菌种用量为53.5ml/袋~62.5ml/袋。
其中:所述步骤⑦在堆料的表面播洒菌种的行间距为40cm。
本发明以银耳废菌糠、稻草、麦皮(米糠)、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为原料,制作草菇栽培料并人工栽培草菇,其优点在于:银耳废菌糠和经过预湿的稻草碎料加上其它辅料后搅拌、装袋,常压灭菌4小时~5小时,使培养基质从“生料”变“熟料”,有效地去除秸杆表面的蜡质,提高容重,从而改变原来的理化性质,并杀灭栽培料中的杂菌、虫卵,创造有利于草菇菌丝生长的条件。该栽培方法简单易学,便于推广,该方法的菌丝满袋时间为8~10天,12天左右开始出菇,生产周期23~25天,成品率99%以上,生物转化率35%~42%;减少了稻草的用量,节约了成本,实现银耳菌渣的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以及质量配比:银耳废菌糠60%、稻草30%、麦皮(米糠)3%、石膏粉1%、钙镁磷肥1%、石灰5%,都为干物质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将长完银耳的废菌袋用小菌棒分离机把银耳废菌棒破碎成小颗粒(≦0.5cm)的物料,晒干、备用。
将晒干后的稻草用切草机切成2cm~3cm长的碎料,备用。
利用该实施例中栽培料栽培草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湿:将稻草放入预先备好的石灰水池中用重物加压浸没,石灰水浓度4%(pH值8)。浸泡6小时~10小时。捞起沥干。含水量控制在70%~75%(用手抓紧稻草手缝间有一、二滴水即可)。
②拌料:将麦皮、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干拌均匀后撒入经步骤①处理的稻草预湿料中,搅拌两轮,使辅料在稻草预湿料中均匀分布。
③装袋:选取对折径24cm×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用塑料带活结扎紧,往袋里装料时要边装边压紧,在离袋口2cm~3cm处活结扎紧,每袋装料0.5公斤。
④灭菌:把装好的料袋放在常压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时2小时~3小时内温度要升到100℃,保持温度在100℃4小时~5小时即可。
⑤接种:选择适合袋栽模式的菌种(屏优1号),料温下降到38℃以下即可消毒接种,袋子二头接种,用种量以一瓶容量为750ml的菌种接种12袋~14袋为宜。
⑥发菌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28℃~32℃的温度下进行室内培养;当袋内两头菌丝逐步吃入料3cm~5cm时,将袋口扎线松开增氧。
⑦出菇管理与采收:待菌丝走满袋,两端开始出现密集的灰白色象菜籽大的小点时,把袋子全部去除(去除的袋子应洗净晒干,留作下次使用,一般可重复利用多次),波浪型堆叠3~4层,并在堆叠料面上播洒一层菌种,播洒行间距为40cm,盖上薄膜1~2天。加强室内通风透光,保温保湿。现蕾4~5天,菇体达八分成熟,苞膜未破时,即可采收。长完一潮菇后检尽残菇,整理好菌筒,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过5~6天又可长第二潮菇,可长2~3潮菇。
对比例一
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以及质量配比:银耳废菌糠70%、稻草20%、麦皮(米糠)3%、石膏粉1%、钙镁磷肥1%、石灰5%,都为干物质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将长完银耳的废菌袋用小菌棒分离机把银耳废菌棒破碎成小颗粒(≦0.5cm)的物料,晒干、备用。
将晒干后的稻草用切草机切成2cm~3cm长的碎料,备用。
利用该实施例中栽培料栽培草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湿:将稻草放入预先备好的石灰水池中用重物加压浸没,石灰水浓度4%(pH值8)。浸泡6小时~10小时。捞起沥干。含水量控制在70%~75%(用手抓紧稻草手缝间有一、二滴水即可)。
②拌料:将麦皮、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干拌均匀后撒入经步骤①处理的稻草预湿料中,搅拌两轮,使辅料在稻草预湿料中均匀分布。
③装袋:选取对折径24cm×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用塑料带活结扎紧,往袋里装料时要边装边压紧,在离袋口2cm~3cm处活结扎紧,每袋装料0.5公斤。
④灭菌:把装好的料袋放在常压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时2小时~3小时内温度要升到100℃,保持温度在100℃4小时~5小时即可。
⑤接种:选择适合袋栽模式的菌种(屏优1号),料温下降到38℃以下即可消毒接种,袋子二头接种,用种量以一瓶容量为750ml的菌种接种12袋~14袋为宜。
⑥发菌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28℃~32℃的温度下进行室内培养;当袋内两头菌丝逐步吃入料3cm~5cm时,将袋口扎线松开增氧。
⑦出菇管理与采收:待菌丝走满袋,两端开始出现密集的灰白色象菜籽大的小点时,把袋子全部去除(去除的袋子应洗净晒干,留作下次使用,一般可重复利用多次),波浪型堆叠3~4层,并在堆叠料面上播洒一层菌种,播洒行间距为40cm,盖上薄膜1~2天。加强室内通风透光,保温保湿。现蕾4—5天,菇体达八分成熟,苞膜未破时,即可采收。长完一潮菇后检尽残菇,整理好菌筒,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过5~6天又可长第二潮菇,可长2~3潮菇。
对比例二
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以及质量配比:银耳废菌糠50%、稻草40%、麦皮(米糠)3%、石膏粉1%、钙镁磷肥1%、石灰5%,都为干物质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将长完银耳的废菌袋用小菌棒分离机把银耳废菌棒破碎成小颗粒(≦0.5cm)的物料,晒干、备用。
将晒干后的稻草用切草机切成2cm~3cm长的碎料,备用。
利用该实施例中栽培料栽培草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湿:将稻草放入预先备好的石灰水池中用重物加压浸没,石灰水浓度4%(pH值8)。浸泡6小时~10小时。捞起沥干。含水量控制在70%~75%(用手抓紧稻草手缝间有一、二滴水即可)。
②拌料:将麦皮、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干拌均匀后撒入经步骤①处理的稻草预湿料中,搅拌两轮,使辅料在稻草预湿料中均匀分布。
③装袋:选取对折径24cm×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用塑料带活结扎紧,往袋里装料时要边装边压紧,在离袋口2cm~3cm处活结扎紧,每袋装料0.5公斤。
④灭菌:把装好的料袋放在常压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时2小时~3小时内温度要升到100℃,保持温度在100℃4小时~5小时即可。
⑤接种:选择适合袋栽模式的菌种(屏优1号),料温下降到38℃以下即可消毒接种,袋子二头接种,用种量以一瓶容量为750ml的菌种接种12袋~14袋为宜。
⑥发菌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28℃~32℃的温度下进行室内培养;当袋内两头菌丝逐步吃入料3cm~5cm时,将袋口扎线松开增氧。
⑦出菇管理与采收:待菌丝走满袋,两端开始出现密集的灰白色象菜籽大的小点时,把袋子全部去除(去除的袋子应洗净晒干,留作下次使用,一般可重复利用多次),波浪型堆叠3~4层,并在堆叠料面上播洒一层菌种,播洒行间距为40cm,盖上薄膜1~2天。加强室内通风透光,保温保湿。现蕾4—5天,菇体达八分成熟,苞膜未破时,即可采收。长完一潮菇后检尽残菇,整理好菌筒,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过5~6天又可长第二潮菇,可长2~3潮菇。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栽培试验数据比较如表1,在对菌丝浓密度进行统计时我们利用“+”来进行衡量,“+”越多表示菌丝越浓密。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栽培试验数据比较

Claims (9)

1.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以及质量配比:银耳废菌糠60%、稻草30%、麦皮(米糠)3%、石膏粉1%、钙镁磷肥1%、石灰5%,都为干物质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废菌糠为长完银耳的废菌棒,经晒干,粉碎成颗粒度为低于0.5cm的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草为晒干后的稻草切碎成长度为2cm~3cm的碎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草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湿:将稻草碎料放入预先备好的石灰水池中,用重物加压浸没;浸泡6小时~10小时后捞起沥干。
②拌料:将麦皮、石膏粉、钙镁磷肥、石灰干拌均匀后,撒入经步骤①处理的稻草预湿料中并搅拌均匀。
③装袋:选取对折径24cm×55cm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用塑料带活结扎紧,采用边装边压紧的方式装料,在离袋口2cm~3cm处活结扎紧。
④灭菌:将已装料的料袋放在常压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0℃,保持灭菌温度4小时~5小时。
⑤接种:当经灭菌处理后的料温下降至38℃后,进行消毒接种,料袋两头接种。
⑥发菌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28℃~32℃的温度下进行室内培养;当袋内两头菌丝逐步吃入料3cm~5cm时,将袋口扎线松开增氧。
⑦出菇管理与采收:待菌丝走满袋,把袋子全部去掉,波浪型堆叠3~4层,并在堆叠料面上播洒一层菌种,播洒行间距为38cm~42cm,盖上薄膜1~2天。加强室内通风透光,保温保湿。菇体达八分成熟,苞膜未破时,即可采收。长完一潮菇后检尽残菇,整理好菌筒,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沥干后的稻草的含水量控制在70%~7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石灰水浓度4%,PH值为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④灭菌时,温度提升至灭菌温度的时间为2小时~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菌种用量为53.5ml/袋~62.5ml/袋。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栽培草菇的栽培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⑦在堆料的表面播洒菌种的行间距为40cm。
CN201611079707.1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Active CN106747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9707.1A CN106747776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9707.1A CN106747776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7776A true CN106747776A (zh) 2017-05-31
CN106747776B CN106747776B (zh) 2020-02-14

Family

ID=5889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9707.1A Active CN106747776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477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1038A (zh) * 2021-02-25 2021-06-11 杨健云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13229037A (zh) * 2021-03-01 2021-08-10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华草菇栽培料及其堆制方法及南华草菇栽培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4098A (zh) * 2014-02-27 2014-05-21 韦秀鲜 一种草菇培养基及其栽培草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4098A (zh) * 2014-02-27 2014-05-21 韦秀鲜 一种草菇培养基及其栽培草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传华: "银耳菌糠熟料袋栽鸡腿蘑技术", 《福建农业》 *
张开鑫: "夏季银耳菌糠再利用栽培猴头菇技术", 《食药用菌》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1038A (zh) * 2021-02-25 2021-06-11 杨健云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13229037A (zh) * 2021-03-01 2021-08-10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华草菇栽培料及其堆制方法及南华草菇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7776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787B (zh) 一种利用葡萄蔓屑栽培金福菇、大杯蕈珍稀食用菌的方法
CN106495879B (zh) 一种核桃青皮渣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3804098B (zh) 一种草菇培养基及其栽培草菇方法
CN105330407B (zh) 一种提高大杯蕈产量的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8601A (zh) 一种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5900686A (zh) 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
CN104488545A (zh) 循环利用秸秆栽培白灵菇、海鲜菇、鸡腿菇的方法
CN106613339A (zh) 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
CN107396753A (zh) 一种富硅平菇的栽培技术
CN107162676A (zh) 一种有机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8748A (zh) 澳洲坚果的无公害专用肥的制备方法
CN104472219A (zh) 一种茶树菇的培育方法
CN109463200A (zh) 一种油茶菇栽培方法
CN104012303A (zh)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8048335A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2号及其选育方法
CN107459421A (zh) 一种姬松茸种植并利用其种植菌渣同时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CN107417443A (zh) 一种富硒猕猴桃肥料以及猕猴桃的高产种植法
CN107125017A (zh)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
CN106747776A (zh) 一种利用银耳废菌糠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5027986A (zh) 一种平菇室内袋装栽培方法
CN105218197B (zh) 一种鹿茸菇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3391A (zh) 一种栽培木耳的抑菌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6386170A (zh) 一种平菇培育方法
CN109220531A (zh) 一种优质高产香菇的无公害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