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3415B - 鼓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3415B
CN106663415B CN201580039489.6A CN201580039489A CN106663415B CN 106663415 B CN106663415 B CN 106663415B CN 201580039489 A CN201580039489 A CN 201580039489A CN 106663415 B CN106663415 B CN 106663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vib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skin
b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4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3415A (zh
Inventor
安部万律
桥本隆二
宫崎圭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3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14Mutes or damp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2Drums; Tambourines with drumhea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18Snares; Snare-str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并改善音色。第一部件(10)具有:竖直附接部(12),其附接至鼓圈(92)的内周面;凸缘部,其从附接部(12)的下部沿水平内周方向延伸并形成振动控制部分(11)。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为振动控制部分(11)的下表面,并形成为在不与打击面皮(101)的周缘部的外表面(101a)接触的情况下与该外表面邻近且大致平行地相对。第二部件(20)具有:竖直附接部(23),其附接至筒状部分(91)的内周面;以及折回部,其从倾斜部(22)的末端沿水平内周方向延伸并形成振动控制部分(21),倾斜部(22)从附接部(23)中延伸出来。内表面对向表面(21a)为振动控制部分(21)的上表面,并形成为在不与打击面皮(101)的周缘部的内表面(101b)接触的情况下经由开口部(91a)与该内表面邻近且大致平行地相对。振动控制部分(11,21)在俯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小军鼓等鼓,该鼓包括鼓筒和打击面皮。
背景技术
在通过打击例如小军鼓等原声鼓的面皮而产生的声音持续过长的情况中,原声鼓的声音与由其他打击乐器产生的声音混合,并因此变得难以被听到。为了允许容易听到由原声鼓产生的声音或为了抑制不必要的声音分量,面皮设置有用于减振(静噪)的异物。例如,在面皮上放置静噪环,或者在面皮上附接用于静噪的胶带或胶体。此外,从鼓筒内侧在面皮的背面放置毡或从鼓筒外侧在面皮的正面放置毡。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已知外壳具有用于支撑静噪环等的支撑部的构造。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No.5675099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0/008381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常规静噪方法中,异物被保持为与面皮接触。在该情况下,面皮的振动过度衰减,并且甚至丰富音色所需的声音也不期望地被衰减。具体而言,丰富的谐波和音调亮度因静噪而被牺牲,并且声音的升高(起奏)趋于变钝。升高时的音色对打击乐器而言非常重要,并对鼓的打击声音的整个音色影响巨大。在将异物附接至面皮的静噪方法中,有时不易从面皮中移走异物。
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鼓包括设置在鼓筒的内表面上的板状共振器。在所公开的鼓中,不是为减振设置共振器而是为与面皮的共振设置共振器。
已开发本发明解决了上述常规遇到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以改善音色的鼓。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鼓包括:鼓筒(91);至少一个面皮(101,102);以及减振部分(11,21,31,41;S),其包括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一者:(a)外表面对向表面(11a,31a),所述外表面对向表面布置为在不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外周部的外表面(101a,102a)接触的情况下与所述外表面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以及(b)内表面对向表面(21a,41a;Sa),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布置为在不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所述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102b)接触的情况下与所述内表面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面皮中的一个面皮为打击面皮,并且所述减振部分设置为供所述打击面皮的外周部使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面皮中的一个面皮为共振面皮,并且所述减振部分设置为供所述共振面皮的外周部使用。
优选地,所述减振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鼓筒的弯曲部分处的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Sa),所述弯曲部分位于所述鼓筒的一个端部处,所述一个端部限定所述鼓筒的开口。优选地,所述减振部分在俯视图中具有连续或间断的大致环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鼓还包括:附件(94,95),所述附件设置在所述鼓筒上并与响弦(97)附接,并且在所述响弦附接至所述附件的状态下,设置为供所述共振面皮使用的所述减振部分位于所述共振面皮的周向区域中,所述周向区域不包括所述响弦所在的位置。优选地,在位于所述鼓筒的开口部分的末端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所述减振部分的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21a,41a;Sa)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内表面(101b,102b)相对,所述开口部分限定所述鼓筒的开口。
括号中的附图标记是为了说明。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鼓,可以抑制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以改善音色。
如上所述构造的鼓需要减少部件的数量,并允许容易地形成减振部分。此外,有效地抑制了高频分量,并增强了抑制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的效果。此外,可以在使共振面皮减振的同时得到由响弦发出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小军鼓的透视图,而图1中的(b)是小军鼓的上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图2中的(a)是小军鼓的仰视图,而图2中的(b)是小军鼓的下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图3中的(a)至图3中的(f)是用于说明鼓的膜振动的模态的示意图。
图4中的(b)和图4中的(b)是示出了小军鼓的各振动频率的时间变化的视图。
图5中的(a)至图5中的(c)是均示出了当打击小军鼓时音量水平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6中的(a)至图6中的(d)是分别示出了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中的(a)和图7中的(b)是分别示出了采用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小军鼓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图8中的(a)是采用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小军鼓的上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而图8中的(b)是图8中的(a)示出的小军鼓的鼓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中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鼓的透视图。本实施例中的鼓是小军鼓100。图1中的(b)是小军鼓100的上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小军鼓100包括具有筒状部分91c的鼓筒91。筒状鼓筒91的相反两开口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布置有打击面皮101和共振面皮102。当下文中提及关于小军鼓100的上下方向时,在打击面皮101位于共振面皮102上方的状态下相对于小军鼓100的姿态来定义上下方向。打击面皮101的正面或上表面(即打击面皮101的外表面101a)是打击表面。多个鼓耳96被固定在鼓筒91的外周表面上,且彼此等距地间隔开,每一个鼓耳形成为单件。鼓筒91的相反两开口端部中的布置有打击面皮101的端部处设置有环形鼓圈92,并且鼓筒91的相反两开口端部中的布置有共振面皮102的另一个端部处设置有环形鼓圈93。
打击面皮101的外周缘联接至鼓皮箍(flesh hoop)98(图1中的(b)),以保持打击面皮101在俯视图中的圆形形状。鼓皮箍98保持与鼓圈92接合,并且通过调节鼓耳96的调音螺栓的松紧来调节打击面皮101的张紧。如图2中的(b)所示,共振面皮102类似地保持为圆形形状且与打击面皮101呈上下对称关系。
图2中的(a)是局部切除掉共振面皮102和鼓圈93的小军鼓100的仰视图。图2中的(b)是示出了小军鼓100的下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如图1中的(a)和图2中的(a)所示,共振面皮102的正面或下侧上通常设置有响弦97。响弦97是用于鼓的响弦。鼓筒91的外周表面的径向相反两位置处固定有一对响弦附件94和95。响弦附件94和95包括固定侧的张紧器和移动侧的张紧器,并布置在未设置鼓耳96的位置处。响弦97的相反两端附接至各响弦附件94和95,并被拉伸以选择性地接触共振面皮102的正面(即共振面皮102的外表面102a)以及远离共振面皮102的正面。
鼓筒91由金属部件形成。如图1中的(b)所示,筒状部分91c的上端部在弯曲部分91b处向内弯曲。向内弯曲的部分的末端是鼓筒91的端部,并限定圆形开口部分91a。鼓筒91的下部类似地形成为与鼓筒91的上部呈上下对称关系,如图2中的(b)所示。
本实施例的小军鼓100包括本领域未知的减振部分作为组成部件。减振部分具有主要适度地抑制通过打击面皮而产生的声音的高频分量的减振功能,并设置用于提高音色而不会牺牲升高太多时的音色。主要参考图1中的(b)、图2中的(a)和图2中的(b),将说明减振部分的布置和结构的实例。
减振部分11设置为对应于打击面皮101的外表面101a,并且减振部分21设置为对应于打击面皮101的背面,即打击面皮101的内表面101b。减振部分31设置为对应于共振面皮102的外表面102a,并且减振部分41设置为对应于共振面皮102的背面,即共振面皮102的内表面102b。减振部分11、21、31、41中的每一个减振部分为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第三部件30和第四部件40中的相应一者的一部分。
如图1中的(b)所示,第一部件10被固定至上方鼓圈92的内周面。第一部件10的竖直附接部分12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附接至鼓圈92的内周面。凸缘部分从竖直附接部分12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和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凸缘部分用作减振部分11。减振部分11的下表面(即减振部分11的外表面对向表面11a)布置为在不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外表面101a接触的情况下与外表面101a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减振部分11在俯视图中具有环形形状。
第二部件20被固定至鼓筒91的筒状部分91c。第二部件20的竖直附接部分23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附接至筒状部分91c的内周面。倾斜部分22从竖直附接部分23的上部斜向上延伸,并且从倾斜部分22的末端沿水平方向和径向向内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被折回。折回部分用作减振部分21。减振部分21的上表面(即减振部分21的内表面对向表面21a)布置为在不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接触的情况下经由开口部分91a与内表面101b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换句话说,如图1中的(b)所示,减振部分21的内表面对向表面21a在位于鼓筒91的开口部分91a的末端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邻近地相对。减振部分21在俯视图中具有环形形状。
第三部件30和第四部件40类似地布置为与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呈上下对称关系。也就是说,如图2中的(a)和(b)所示,第三部件30的竖直附接部分32附接至下方鼓圈93的内周面。凸缘部分从竖直附接部分32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和径向向内方向延伸。凸缘部分用作减振部分31。减振部分31的上表面(即减振部分31的外表面对向表面31a)布置为在不与共振面皮102的外周部的外表面102a接触的情况下与外表面102a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第四部件40具有用作减振部分41的折回部分。减振部分41的下表面(即减振部分41的内表面对向表面41a)布置为在不与共振面皮102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2b接触的情况下与内表面102b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换句话说,如图2中的(b)所示,在位于鼓筒91的开口部分91a的末端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减振部分41的内表面对向表面41a与共振面皮102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2b邻近地相对。减振部分31和41中的每一个减振部分在俯视图中具有环形形状。响弦97布置在减振部分31上方,以与共振面皮102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响弦97的相反两端部可以布置在减振部分31的外侧或下侧。
将减振部分11作为典型实例来说明减振部分的优选形状。减振部分11成形为板状。减振部分构造成具有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外表面101a相对的对向表面(外表面对向表面11a)。这样,外表面对向表面11a设置为在与打击面皮101间隔开的同时尽可能靠近打击面皮101,使得当打击打击面皮101时以及当不打击打击面皮101时,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不与打击面皮101接触。此外,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与打击面皮101的外表面101a之间留有间隙,但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与外表面101a之间没有夹设任何其他部件。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与打击面皮101的外表面101a之间的合适距离被保持在几毫米(mm)至几厘米(cm)的范围内。对更好的减振效果而言,该距离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5mm。
将对打击面皮101的径向上的布置减振部分11的区域进行说明。减振部分11布置为使得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位于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对应的区域中。外表面对向表面11a可以形成为与打击面皮101的外表面101a相对,直到外表面101a的径向最外端。在位于打击面皮101的径向最外端的径向内侧几毫米(mm)的位置被定义为极限位置的情况下,环形的外表面对向表面11a的外缘的位置优选地位于该极限位置的径向外侧。如果外表面对向表面11a的外缘的位置位于脊线位置的径向内侧,则存在不能抑制高频分量的风险。环形的外表面对向表面11a的内缘的位置优选地位于与打击面皮101的半径的一半的距离对应的位置的径向外侧。如果内缘的位置位于与打击面皮101的半径的一半的距离对应的位置的径向内侧,则不仅可能显著影响高频分量,而且还可能显著影响低频分量。结果,打击面皮101的径向上的布置外表面对向表面11a的区域优选地具有比打击面皮101的半径的一半小的宽度(即在径向尺寸上的宽度)。
对其他减振部分21、31和41中的每一个减振部分而言,相对于打击面皮101的内表面101b和共振面皮102的外表面102a、内表面102b中的相应一者的距离以及径向上的区域(包括宽度)与减振部分11中的类似。
减振部分由例如金属形成。减振部分可以由树脂、木材、毡、瓦楞纸板、海绵等形成。只要减振部分具有例如外表面对向表面11a等对向表面,则减振部分可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的较大厚度,并且减振部分的除了对向表面之外的部分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在减振部分的构造(例如材料和形状的选择、相对于相应面皮的距离的设计以及径向上的布置减振部分的区域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是,减振部分表现出使面皮减振的功能。本发明去除了减振部分与面皮振动共振的构造。
图3中的(a)至图3中的(f)是用于说明鼓的膜振动的模态的示意图。将打击面皮101的振动作为圆鼓的膜振动的实例来进行考虑。在打击面皮101的振动中,存在多个振动波节,并因此存在多个振动波腹。因此,多个振动的叠加构成打击面皮101的整体振动。
振动模态根据观察振动的节线的方式而不同。振动的节线包括在周向上的节线71(周向节线71)以及在径向上的节线72(径向节线72)。多条周向节线71构成同心圆。例如,如图3中的(a)所示,在与沿着打击面皮101的外周缘的节线71有关的振动中波腹73的数量为一个。如图3中的(b)所示,在与沿着打击面皮101的外周缘的节线71以及一个径向节线72有关的振动中波腹73的数量为两个。如图3中的(c)所示,在与沿着打击面皮101的外周缘的节线71以及六个径向节线72有关的振动中波腹73的数量为十二个。如图3中的(d)所示,在与两个周向节线71有关的振动中波腹73的数量为两个。
这里,振动模态(n,m)被定义为(径向节线72的数量n,周向节线71的数量m)。图3中的(a)的实例用作为最低阶模态的振动模态(0,1)表示。类似地,图3中的(b)、图3中的(c)、图3中的(d)、图3中的(e)和图3中的(f)分别用振动模态(1,1)、振动模态(6,1)、振动模态(0,2)、振动模态(1,2)和振动模态(2,3)来表示。振动中的波腹73的数量越大,则振动模态的阶次越高,从而以更高频率发生振动。打击打击面皮101使低阶振动模态中的振动和高阶振动模态中的振动并行发生。这对共振面皮102也适用。
图4中的(a)和图4中的(b)中的每一者示出了小军鼓100的各振动频率的时间变化。图4中的(a)的曲线图示出了在不具有减振部分的常规构造中的得到的数据,而图4中的(b)示出了在仅设置减振部分11的构造中得到的数据。在图4中的(a)和图4中的(b)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ms),而纵轴表示频率(Hz)。
在图4中的(a)和图4中的(b)中,频率范围“f1”、“f2”和“f3”表示相对高的频率范围,例如,不低于400Hz(f1<f2<f3)。图4中的(a)与图4中的(b)之间的比较表明:在所有频率范围f1、f2和f3中,与不具有减振部分11的常规构造相比,在具有减振部分11的构造中振动更早地减弱。
图5中的(a)、图5中的(b)和图5中的(c)中的每一者是示出了当打击小军鼓100时的音量水平的时间变化。图5中的(a)的曲线图示出了当提取振动模态(0,1)的振动时的音量的变化,而图5中的(b)的曲线图示出了当提取振动模态(6,1)的振动时的音量的变化。图5中的(c)的曲线图示出了当叠加所有振动模态的振动时的音量的变化。在图5中的(a)至图5中的(c)的曲线图中,曲线L0表示在不具有减振部分11的小军鼓100中的音量的变化,而曲线L1表示在具有减振部分11的小军鼓100中的音量的变化。在各曲线图中,纵轴表示音量水平(dB),而横轴表示时间(s)。利用麦克风等检测音量水平。在图5中的(a)和图5中的(b)中,通过去除除了相应频率之外的其他频率分量来仅提取出与相应振动模态对应的频率分量。
从图5中的(c)明显看出,曲线L1比曲线L0更早地减弱。因此,减振部分11有助于使整体音量及早减弱。在振动模态(0,1)中,曲线L0和曲线L1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图5中的(a)),而在振动模态(6,1)中,曲线L1比曲线L0更早地减弱。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减振部分11针对低阶振动模态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减振效果,但针对高阶振动模态表现出减振效果。
将由减振部分11表现出的效果作为典型实例进行说明。当打击面皮101振动时,减振部分11的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与打击面皮101之间所存在的空气起到阻尼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减振效果。如上所述,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位于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对应的区域中。如以上参考图3所做的说明,因为考虑到存在无限数量的径向节线72,所以在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中存在许多高阶振动模态的波腹73。结果,与低阶振动模态相比,高阶振动模态的振动不会持续更久,使得高频分量的振动更早地减弱并有效地衰减。
也就是说,减振部分11等的存在会防止或减小打击面皮101和共振面皮102同步进行振动的所谓耦合振动。具体而言,不协调的谐波分量及早减弱,从而改善了音色。就附带利益而言,膜(面皮101和102)的不必要的回响不会持久,且响弦97的声音及早减弱,从而得到清脆声音。外表面对向表面11a不与打击面皮101接触。结果,在打击声音升高(起奏)时,振动被以常规激励方式激励,使得在升高时声音不会变钝。因此,可以在升高时得到丰富的多谐波而不会牺牲作为丰富音色基础的分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置有与打击面皮101相对的减振部分11、21以及与共振面皮102相对的减振部分31、41,因此抑制了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并改善了音色,从而改善了音色。
在所示实施例中,减振部分附接至鼓圈92、93的内周面以及鼓筒91的筒状部分91c的内周面。减振部分可以附接至任意位置,只要减振部分不与打击面皮101和共振面皮102的表面接触即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将减振部分固定至布置在筒状部分91c的内部或外部的各部件。例如,具有减振部分11的第一部件10可以附接至鼓耳96或鼓耳96的调音螺栓。此外,减振部分可以与筒状部分91c形成为一体或可以与布置在筒状部分91c的内部或外部的各部件形成为一体。
参考图6至图8,将说明各种变型例。图6中的(a)至图6中的(d)是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如图6中的(a)所示,减振部分31可以布置为被分成两个部分,并位于共振面皮102的周向上的如下区域中:该区域不包括一对响弦附件94和95所在的位置。根据该构造,减振部分31与共振面皮102相对,以避开响弦97,从而不太可能影响响弦97的振动。因此,可以在使共振面皮102减振的同时得到响弦97的声音。虽然示出了一对响弦附件94和95,但一对响弦附件94和95可以包括单个响弦附件。减振部分41可以构造为与由此构成的减振部分31类似。
上述每个减振部分不一定需要在俯视图中具有连续环形形状。如图6中的(b)至图6中的(d)所示,减振部分可以具有间断的大致环形形状。将减振部分11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在减振部分具有间断的环形形状的情况中,需要使减振部分11布置为沿周向至少延伸不小于周长的1/10的距离。与同一表面相对的减振部分11不需要为单个,而是可以被分成如图6中的(a)、图6中的(c)和图6中的(d)所示的多个部分。减振部分11的径向上的尺寸(即,减振部分的宽度)不需要为恒定的,而是可以沿周向变化(图6中的(d))。因此,每个减振部分11可以在俯视图中具有任意形状,例如风扇形状和矩形形状。利用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具有连续或间断的大致环形形状且与面皮的外周部对应的减振部分来有效地抑制高频分量。
图7中的(a)和图7中的(b)是分别示出了采用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小军鼓100的上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
减振部分不需要形成为板状,而是可以如下所述那样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如图7中的(a)所示,与第二部件20对应的环形部件99被固定至鼓筒91的筒状部分91c的内周面。环形部件99的上表面用作与减振部分21对应的减振部分S,并且减振部分S的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相对的部分用作与内表面对向表面21a对应的内表面对向表面Sa。
如图7中的(b)所示,与减振部分21对应的部分可以与筒状部分91c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筒状部分91c在径向上具有大厚度,以提供与筒状部分91c形成为一体的厚壁部分91e。在该构造中,筒状部分91c的上表面用作与减振部分21对应的减振部分S,并且减振部分S的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相对的部分用作与内表面对向表面21a对应的内表面对向表面Sa。厚壁部分91e可以形成为连续延伸至共振面皮102附近,并且厚壁部分91e的下表面可以具有与减振部分41和内表面对向表面41a对应的功能。
图8中的(a)是示出了采用根据变型例的减振部分的小军鼓100的上部的竖直截面的局部正视图。图8中的(b)是图8中的(a)所示的小军鼓100的鼓筒91的透视图。
如图8中的(a)所示,与减振部分21对应的减振部分S与鼓筒91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筒状部分91c的上开口端部在弯曲部分91b处向内弯曲,并且水平部分从斜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分91d的末端水平地延伸,该水平部分用作与减振部分21对应的减振部分S。减振部分S的与打击面皮101的外周部的内表面101b相对的部分用作与内表面对向表面21a对应的内表面对向表面Sa。筒状部分91c的下部类似地形成为与筒状部分91c的上部呈上下对称关系。因此,与减振部分41对应的减振部分S形成为如图8中的(b)所示。在该情况下,鼓筒91由例如金属形成,并且容易借助于使鼓筒91的上端和下端弯曲的作业来生产。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的构造减少了所需部件的数量,并有助于减振部分的形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鼓筒91可以由除了金属之外的任意材料形成,只要鼓筒91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形状即可。例如,可以通过弯曲或切削例如木板或树脂板来得到鼓筒91的弯曲形状。
在以上说明的构造中,减振部分设置在四个位置处,即打击面皮101的正面和背面以及共振面皮102的正面和背面,以增强抑制打击声音的高频分量的效果。减振部分可以设置在四个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例如,减振部分可以设置在打击面皮101的正面和背面,而不为共振面皮102设置减振部分。为打击面皮101设置减振部分与为共振面皮102设置减振部分相比,确保更好的效果。然而,可以仅设置用于共振面皮102的减振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原理不仅适于小军鼓,而且还适于例如手鼓、低音鼓、大鼓和定音鼓。在不具有共振面皮的鼓中,设置用于打击面皮的减振部分。本发明适于打击面皮的背面上具有打击表面的鼓,即打击面皮的内表面是打击表面的鼓。
虽然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各个实施例的细节,并且本发明包括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各种形式。可以部分组合变型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第一部件 20:第二部件 30:第三部件 40:第四部件 11、21、31、41、S:减振部分 11a、31a:外表面对向表面 21a、41a、Sa:内表面对向表面 91:鼓筒 91b:弯曲部分 91c:筒状部分 94、95:响弦附件 97:响弦 101:打击面皮 101a、102a:外表面 101b、102b:内表面 102:共振面皮

Claims (8)

1.一种鼓,包括:
鼓筒;
至少一个面皮;以及
减振部分,其包括外表面对向表面,所述外表面对向表面布置为在不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外周部的外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与所述外表面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所述外表面对向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没有夹设任何其他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面皮中的一个面皮为打击面皮,并且
所述减振部分设置为供所述打击面皮的外周部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面皮中的一个面皮为共振面皮,并且
所述减振部分设置为供所述共振面皮的外周部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其中,
所述减振部分还包括:内表面对向表面,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布置为在不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所述外周部的内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与所述内表面大致平行且邻近地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其中,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设置在所述鼓筒的弯曲部分处,所述弯曲部分位于所述鼓筒的一个端部处,所述一个端部限定所述鼓筒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其中,所述减振部分在俯视图中具有连续或间断的大致环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还包括:
附件,其设置在所述鼓筒上并与响弦附接,
其中,在所述响弦附接至所述附件的状态下,设置为供所述共振面皮使用的所述减振部分位于所述共振面皮的周向区域中,所述周向区域不包括所述响弦所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其中,在位于所述鼓筒的开口部分的末端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所述减振部分的所述内表面对向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面皮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内表面相对,所述开口部分限定所述鼓筒的开口。
CN201580039489.6A 2014-09-16 2015-09-07 Active CN106663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7723 2014-09-16
JP2014187723A JP6390293B2 (ja) 2014-09-16 2014-09-16 ドラム
PCT/JP2015/075294 WO2016043075A1 (ja) 2014-09-16 2015-09-07 ド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3415A CN106663415A (zh) 2017-05-10
CN106663415B true CN106663415B (zh) 2021-05-18

Family

ID=5553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489.6A Active CN106663415B (zh) 2014-09-16 2015-09-07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59849B2 (zh)
JP (1) JP6390293B2 (zh)
CN (1) CN106663415B (zh)
WO (1) WO2016043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0293B2 (ja) * 2014-09-16 2018-09-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ドラム
JP6556670B2 (ja) * 2016-07-04 2019-08-07 星野楽器株式会社 スネアワイヤ及びスネアドラム
US11189255B2 (en) 2019-09-19 2021-11-30 D'addario & Company, Inc. Film formed snare and reduced volume snare drumhead
US11854514B2 (en) 2019-10-23 2023-12-26 D'addario & Company, Inc. Drumhead with reduced volu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2595A (ja) * 1982-09-03 1984-03-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楽器の胴
US5892168A (en) * 1996-09-25 1999-04-06 Aquarian Accessories Corporation Drum head with floating muffling ring
CN202939956U (zh) * 2012-11-30 2013-05-15 陈兴国 双触发布局的木鼓桶电子鼓
CN103578454A (zh) * 2012-07-27 2014-02-12 雅马哈株式会社 小鼓
CN203456080U (zh) * 2013-08-23 2014-02-26 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止音鼓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5119A (en) * 1969-06-19 1972-01-18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 Inc Snare drum having tapered and flanged cast metal shell, and cast strainer-mounting means
JPS5850391Y2 (ja) * 1978-03-09 1983-11-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打楽器
US4567807A (en) * 1982-11-29 1986-02-04 Robinson David F Muting and muffling of drums
US4589323A (en) * 1983-04-29 1986-05-20 Remo, Inc. Drum muffler
US4519288A (en) * 1984-04-13 1985-05-28 Aluisi Alan L Drum baffle system
US5159139A (en) * 1990-06-13 1992-10-27 Evans Products, Inc. Drumhead with overtone suppression
US5398583A (en) * 1993-12-06 1995-03-21 Cook; Lyndon M. Sound damping devices to improve the resonance of the shells of drums
IT1272883B (it) * 1995-01-10 1997-07-01 Tullio Granatello Tamburo con anelli di appoggio delle membrane
US5844157A (en) * 1996-01-18 1998-12-01 Kasha; Robert J. Multiple adjusting snare assembly
US5877440A (en) * 1996-05-02 1999-03-02 Chaffee; Gary Adjustable sound enhancing muffing device for percussion instrument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US6043420A (en) * 1999-04-27 2000-03-28 Arnold; Richard N. Bass drum pillow muffle
JP3835084B2 (ja) * 1999-11-15 2006-10-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ドラム、減音装置および電子打楽器用ヘッド
US6245979B1 (en) * 1999-12-17 2001-06-12 J. D'addario & Company, Inc. Floating staccato waffle disk
US6215053B1 (en) * 2000-04-28 2001-04-10 Alfonso M. Adinolfi Variable-thickness snare-side drumhead
US6291754B1 (en) * 2000-11-15 2001-09-18 J. D'addario & Company, Inc. Externally mounted adjustable damping system for drum head
US6518490B2 (en) * 2001-01-23 2003-02-11 Drum Workshop, Inc. Drum head with sound attenuating center coating
US6686526B2 (en) * 2001-10-17 2004-02-03 Leonard E. Ezbicki Percussion practice aid
US6949701B2 (en) * 2002-01-18 2005-09-27 Yamaha Corporation Drumhead
JP2004012987A (ja) * 2002-06-10 2004-01-15 Yamaha Corp 打楽器
JP4228615B2 (ja) * 2002-08-07 2009-02-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US20060021495A1 (en) * 2004-08-02 2006-02-02 Freitas Paul J Electr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US7151211B2 (en) * 2005-05-04 2006-12-19 Remo Inc Snare drum adjustable dampening device
US7361823B2 (en) * 2005-05-05 2008-04-22 Rush Mark A Drum with replaceable bearing edge
JP2008292808A (ja) * 2007-05-25 2008-12-04 Yamaha Corp ドラム
JP5067214B2 (ja) * 2008-03-13 2012-11-0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US20100083812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Peavey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coustic Drum With Resonators Disposed Therein
JP2010266639A (ja) * 2009-05-14 2010-11-25 Faniiboon:Kk 振動調整可能なスネアドラムなどの太鼓類。
USD611524S1 (en) * 2009-08-28 2010-03-09 Famous Drum Company, Llc Drum ring
IT1397840B1 (it) * 2009-09-18 2013-02-04 Martinazzi Strumento di percussione
JP3156059U (ja) * 2009-09-30 2009-12-10 功學社教育用品股▲ふん▼有限公司 カウンターフープ
US8148619B1 (en) * 2011-01-12 2012-04-03 Remo, Inc. Drum damping fixture
US8253001B1 (en) * 2011-08-12 2012-08-28 Supreme Terra Co., Ltd. Structure of drum with multiple uses
JP6151498B2 (ja) * 2012-09-04 2017-06-21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ドラムヘッド
JP5751229B2 (ja) * 2012-09-13 2015-07-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ドラム
JP5747884B2 (ja) * 2012-09-13 2015-07-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バスドラム
JP6399796B2 (ja) * 2013-09-02 2018-10-03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打楽器およびその打楽器に用いられるドラムヘッド
US9190037B2 (en) * 2014-02-26 2015-11-17 Remo, Inc. Drum damping modification device
US9520113B2 (en) * 2014-06-12 2016-12-13 Sledgepad Innovations, Llc Resonance control compression pad for the acoustic bass drum
US20170287452A1 (en) * 2014-09-08 2017-10-05 Christian VAIDA Drum head with a plurality of cushioned openings
JP6390293B2 (ja) * 2014-09-16 2018-09-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ドラム
US9396712B1 (en) * 2014-10-23 2016-07-19 Ronn Dunnett Multi layer drumhead with non-concentric inner layer
JP6439534B2 (ja) * 2015-03-25 2018-12-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ド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2595A (ja) * 1982-09-03 1984-03-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楽器の胴
US5892168A (en) * 1996-09-25 1999-04-06 Aquarian Accessories Corporation Drum head with floating muffling ring
CN103578454A (zh) * 2012-07-27 2014-02-12 雅马哈株式会社 小鼓
CN202939956U (zh) * 2012-11-30 2013-05-15 陈兴国 双触发布局的木鼓桶电子鼓
CN203456080U (zh) * 2013-08-23 2014-02-26 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止音鼓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59849B2 (en) 2018-05-01
WO2016043075A1 (ja) 2016-03-24
JP6390293B2 (ja) 2018-09-19
US20170263222A1 (en) 2017-09-14
JP2016061840A (ja) 2016-04-25
CN106663415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3415B (zh)
CA2749442C (en) Drum damping fixture
JP4898035B2 (ja) ドラムヘッドのための外部から装着され調節可能な減衰システム
JP6372107B2 (ja) 電子打楽器
US5892168A (en) Drum head with floating muffling ring
US8695753B2 (en) Mass loading for piston loudspeakers
JP2015222413A (ja) ドラム用減衰調整装置
JP2007088879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
US8391519B2 (en) Treble bass coaxial loudspeaker
US20080148921A1 (en)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bass drum damping with variable physical and acoustical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JP6477080B2 (ja) ドラムヘッド及びドラム
JP2017069692A (ja)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
US10462573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vibration damping
JP4513220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18169628A (ja) 電子打楽器
CN105516863B (zh) 弹波振动膜
JP7264546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及び被覆体
EP4319187A1 (en) Speaker system
EP3515092B1 (en) Loudspeaker
EP3843082B1 (en) Drum head and attachment method of cushion
JP5178043B2 (ja) スピーカ
JP2016112952A (ja) キャブパネル制振装置
KR101836522B1 (ko) 차량용 경음기의 디스크
JP5304230B2 (ja) 平板スピーカ
JP2016177124A (ja) ド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