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4842A -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4842A
CN106604842A CN201580046166.XA CN201580046166A CN106604842A CN 106604842 A CN106604842 A CN 106604842A CN 201580046166 A CN201580046166 A CN 201580046166A CN 106604842 A CN106604842 A CN 106604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division
drive mechanism
rotary shaft
drive
dynamica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1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4842B (zh
Inventor
藤田悦则
井上胜博
梅崎几世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Too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Too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Too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Too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3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seat or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53Screw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 driven simultaneously with an output member moved by the s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减少能量损失而提高力的传递效率,从而抑制以振摆回转振动为主要因素的异响的产生。驱动力传递机构(20)除具备由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220)以外,还具备独立的旋转机构(230),该旋转机构(230)在驱动部(220)与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210)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210)之间,与驱动部(220)的输出轴连结,且具有比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大的动能。驱动部(220)与旋转机构(230)之间、旋转机构(230)与一方的传动机构(210)之间、以及驱动部(220)与另一方的传动机构(210)之间分别通过软轴(233、234、235)连接,该软轴(233、234、235)通过比驱动部(220)的动能、旋转机构(230)的动能以及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的摩擦力以及衰减力的任一方小的动能而旋转。

Description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例如在各上导轨经由托架设置有滑动螺杆,并且例如在各下导轨设置有与该滑动螺杆螺合的螺母构件。该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采用如下结构,在左右的滑块之间配置有电动机,使连结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轴与设置于各上导轨的传动机构连接卡合,利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使滑动螺杆旋转从而改变与各螺母构件螺合的螺合位置,由此,使上导轨与滑动螺杆一起相对于下导轨前后移动。另外,在专利文献2以及3中公开了如下手段,使用软轴(由重叠地卷绕钢丝而成的内轴与覆盖该内轴的外侧的外管构成,有时也称作挠性轴、或者弹性力矩线缆等。)作为电动机与各传动机构之间的旋转传递轴,吸收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各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轴心偏移,从而良好地进行旋转力矩的传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56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86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0448号公报
上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均将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能量经由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侧连接的软轴等旋转传递轴向左右的各传动机构传递而使滑动螺杆以及螺母构件相对旋转。因此,电动机必需具有用于使两侧的滑动螺杆或者螺母构件旋转所需的动能,通过辅助电动机的力以进一步减少来自电动机的能量损失,能够使用更加小型、轻型的电动机,能够提高能量效率。特别是,作为旋转传递轴,在如专利文献2以及3所示那样使用具有规定的长度和质量的软轴的情况下,旋转的动能大,因此其振摆回转运动大,有时产生构成传动机构的齿轮彼此(蜗杆与蜗轮)的接触声、因齿轮间的摩擦热而使传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具备该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与以往相比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力的传递效率,另外,通过采用辅助性地补偿能量损失的机构,能够维持恒定的力的传递特性,此外,使用更短且轻型的软轴作为旋转传递轴,能够实现软轴的本来的目的即缓和因电动机(驱动部)的旋转停止而导致的急剧的力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能量损失,通过软轴本身的振摆回转运动和推力方向的运动来吸收偏芯,抑制因传动机构的齿轮的振摆回转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温度上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具有:滑块,其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下导轨且支承座椅的上导轨,且所述滑块隔开规定间隔左右配设有一对;滑动螺杆,其沿着各所述上导轨的移动方向而左右配设有一对;螺母构件,其与各所述滑动螺杆螺合;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使各所述滑动螺杆以及各所述螺母构件中的、与所述上导轨侧连结的一方相对于与所述下导轨侧连结的另一方进行相对旋转,所述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左右一对传动机构,其设置于各所述上导轨或者各所述下导轨,传递使各所述滑动螺杆以及各所述螺母构件相对旋转的旋转力;驱动部,其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间,且由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成;以及旋转机构,其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具有补偿所述驱动部的旋转力的能量损失的功能。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摩擦力以及衰减力大的动能。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设定为利用与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质量之差而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设定为利用所述驱动部以外的电能,而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
优选为,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另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分别通过软轴连接,所述软轴通过比所述驱动部的动能、所述旋转机构的动能以及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摩擦力及衰减力的任一方小的动能而旋转。
优选为,各所述软轴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的方式与所述驱动部、所述旋转机构以及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任一方连接。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具有:一对轴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和旋转轴,其架设在所述一对轴承部间,且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连接的所述软轴以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连接的方式配设,将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连接的所述软轴以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连接的方式配设。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具有:一对轴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和旋转轴,其架设在所述一对轴承部间,且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并且,作为所述旋转轴,使用质量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与所述软轴连接的齿轮的质量重的构件。
优选为,所述旋转轴具有所述驱动部的1/10以上的质量。
优选为,所述旋转机构还具有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副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
优选为,所述一对轴承部使用弹性构件而形成。
优选为,所述一对轴承部的各轴承孔设定为,所述旋转轴的压入程度或者该轴承孔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缝隙在一方与另一方中不同,使所述旋转轴产生以任一方的轴承孔为中心的振摆回转运动,从而能够吸收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振摆回转。
优选为,在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侧配置的一方的轴承部的轴承孔供所述旋转轴压入,在所述驱动部侧配置的另一方的轴承部的轴承孔以该轴承孔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为0~0.5mm的内径形成。
优选为,形成于所述一对轴承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承孔设置在各所述轴承部的大致中央部,在隔着各所述轴承孔的两外侧部位设置有分别供加强框架贯通配设的外侧贯通孔,插入各所述外侧贯通孔的各加强框架的各端部固定于左右一对各所述上导轨。
优选为,各所述下导轨形成为内侧壁部的高度比外侧壁部的高度低的剖面大致L字状,所述旋转轴以及各所述加强框架的各轴心的配设位置设定在比外侧壁部的高度低的位置。
优选为,各所述上导轨具有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向的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并且各所述上导轨形成为使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的下缘向外折回部与各所述下导轨的上缘向内折回部对应,各所述加强框架的各端部贯通各所述上导轨的所述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而被固定。
优选为,对支承于各所述上导轨的各传动机构进行保持的各传动机构用托架与各所述上导轨的各所述板状构件相邻地配置,各所述加强框架设置为还贯通各所述传动机构用托架。
优选为,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前方的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后方的位置架设有后方加强框架。
优选为,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前方的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上壁部移动体,该上壁部移动体向各所述上导轨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各所述下导轨的位于内侧的上壁部移动,抑制各所述上导轨的朝向内侧的倾倒。
优选为,各所述传动机构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下方的蜗杆和在该蜗杆的上方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滑动螺杆的一端支承于所述蜗轮,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上导轨的端部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具备供所述滑动螺杆螺合的内螺纹部的螺母构件固定于所述下导轨。
优选为,所述一对轴承部的供所述旋转轴插通的各轴承孔的周围的区域设定为弹簧常量相对较低的柔软的弹簧区域,该柔软的弹簧区域的外侧的供各所述加强框架插通的各外侧贯通孔的周围的区域设定为弹簧常量相对较高的坚硬的弹簧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垫以及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一个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驱动力传递机构除具备由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以外,还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以与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驱动部与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具有补偿驱动部的旋转力的能量损失的功能,优选为,旋转机构具有比各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即,在此所说的旋转机构能够产生在驱动力传递机构中与由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大致相同程度、或者仅次于该驱动部的程度的旋转的动能。因此,通过该旋转机构补偿驱动部的旋转力,能量传递的损失变小。其结果是,作为驱动部,能够使用更加小型、轻型的电动机。
另外,旋转机构能够使用轴支承在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轴承部间的旋转轴而构成,该旋转轴通过与传动机构的旋转部(蜗杆)之间的质量差,在传递来自驱动部的旋转的动能时自主地旋转,并且由于支承于轴承部而能够高效地旋转。此外,若设置有与该旋转轴连结的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则能够通过副驱动部的电能而具备比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能够进一步减少驱动部的旋转的能量损失。优选旋转轴具有驱动部的1/10以上的质量,该旋转轴经由软轴与驱动部连接,从而针对驱动部所产生的振动发挥动力减振器的功能,从而振动吸收功能提高。
并且,在一对滑块间除驱动部以外还设置有这种旋转机构,从而在将软轴架设在各构件间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在一对滑块间仅配置有一个电动机的构造相比,其长度较短即可。以往,如专利文献2以及3所示,在电动机与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不得不使用具有规定以上的长度的软轴,但在本发明中在它们之间夹设有旋转的动能的位势高的旋转机构,因此驱动部与旋转机构之间、旋转机构与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所使用的软轴必然比以往短,因偏芯产生的二次惯性力也变小。并且,在驱动部与旋转机构之间、旋转机构与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驱动部与另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配设的各软轴设置为相对于它们在沿着旋转轴心的推力方向上可动。因此,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软轴的长度短,与驱动部、旋转机构以及各传动机构的任一方相比为轻型并且在推力方向上可动,因此由软轴的二次惯性力引起的动能比各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摩擦力以及衰减力小,通过与该二次惯性力引起的动能小的软轴的振摆回转相伴的旋转运动、推力方向上的运动,来吸收驱动部与旋转机构之间、旋转机构与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驱动部与另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的偏芯。在假设采用不经由产生小动能的软轴而直接传递产生大动能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旋转力的结构时,构成各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齿轮彼此产生振摆回转运动,例如蜗杆与蜗轮产生振摆回转运动,产生成为异响的原因的齿轮彼此的接触声,因振摆回转引起的扭转而产生的摩擦阻力而产生摩擦热,产生传动机构部的温度上升,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这种异响、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从滑块拆下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5的(a)是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侧视图,图5的(c)是图5的(a)的后视图,图5的(d)是图5的(a)的A-A线剖视图,图5的(e)是图5的(a)的B-B线剖视图,图5的(f)是图5的(a)的C-C线剖视图,图5的(g)是图5的(a)的D-D线剖视图。
图6的(a)是用于对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传动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图6的(b)是用于对图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传动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横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验例1的关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前进时的振动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8是示出实验例1的关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后退时的振动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9是在图7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从滑块拆下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对图7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后方观察图1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在图1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从滑块拆下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对图11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一例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用于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另一例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7的(a)~(g)是用于对第四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轴承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示出实验例的关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前进时的振动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9是示出实验例的关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后退时的振动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20的(a)、(b)是示出振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图。
图21的(a)是示出实验例2的后退时的振动的频率分析的结果的图,图21的(b)是示出实施例2的后退时的噪声的频率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3是在图22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从滑块拆下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用于对图22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图22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26是图25的A-A线剖视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8是在图27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从滑块拆下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用于对图27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部以及旋转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图27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31的(a)是图27的B-B线剖视图,图31的(b)是图27的C-C线剖视图。
图32的(a)是示出在第五或者第六实施方式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安装有座垫框架的构造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32的(b)是示出在宽度方向上不具有与人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设计规格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图1~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的图,该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构成为具有在座垫的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设的左右一对滑块10、10、和驱动力传递机构20等,该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支承座垫的座垫框架100,能够调节座垫的位置。
各滑块10、10构成为具有:下导轨11、11,其具有规定的长度,在座垫(座垫框架100)的前后方向上以沿着长度方向的方式固定;和上导轨12、12,其配设为能够沿着该下导轨11、11的长度方向移动,座垫(座垫框架100)安装于上导轨12、12。
下导轨11、11形成为上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在其内侧配置有上导轨12、12。上导轨12、12形成为下侧开口的剖面大致倒U字状。滑动螺杆11a、11a沿着上导轨12、12的移动方向即下导轨11、11的长度方向并经由托架11b、11b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下导轨11、11。在上导轨12、12支承有后述的一对传动机构210、210,如图5的(g)以及图6所示,在构成该传动机构210、210的蜗轮213中具有内螺纹部213a、213a,该内螺纹部213a、213a沿着轴心贯通蜗轮213,且在内周壁面形成有与滑动螺杆11a、11a螺合的螺纹槽。该内螺纹部213a、213a相当于与滑动螺杆11a、11a螺合的螺母构件上形成的内螺纹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传动机构210、210的蜗轮213、213兼作为螺母构件。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构成传动机构210的蜗轮213、213和与滑动螺杆11a、11a螺合的螺母构件形成为单独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相当于螺母构件的蜗轮213、213相对于滑动螺杆11a、11a进行相对旋转时,蜗轮213、213的与滑动螺杆11a、11a螺合的螺合位置沿着滑动螺杆11a、11a前后位移。具备蜗轮213、213的传动机构210、210支承于上导轨12、12,因此当蜗轮213、213相对于滑动螺杆11a、11a前后位移时,上导轨12、12也前后移动。
驱动力传递机构20构成为具有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210、驱动部220以及旋转机构230。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210构成为具有:盖构件211、211,其安装于上导轨12、12的上壁部;蜗杆212、21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盖构件211、211,且从在上导轨12、12的上壁部形成的开口部面向内侧;以及蜗轮213、213,其安装于滑动螺杆12a、12a,且与蜗杆212、212啮合(参照图5的(g)、图6)。如上述那样,滑动螺杆11a、11a与蜗轮213、213的内螺纹部213a螺合,通过蜗杆212、212而使蜗轮213、213旋转,从而蜗轮213、213与滑动螺杆11a、11a螺合的螺合位置发生位移。
驱动部220由电动机构成,配设在上述的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210之间。但是,驱动部220并不配置在传动机构210、210之间的中央,而配置在靠近任一(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位置。为了在滑块10、10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确保放脚空间等,将驱动部220配置在靠近任一传动机构210的位置。这一点在以往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中也是同样的,在以往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将作为驱动部的电动机像这样配置在偏置的位置,因此向一方的传动机构侧延伸的软轴相对较短,向另一方的传动机构侧延伸的软轴相对较的长。相对较长的软轴与相对较短的软轴相比质量也更大,在旋转动作时振动模式变化,产生跳绳现象,此外振摆回转的动能大,因此有时引起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即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在推力方向或者径向方向上一边振动一边旋转的运动(振摆回转运动),成为产生因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间的碰撞振动导致的异响、因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的原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夹设有后述的旋转机构230,在驱动部220以及旋转机构230间、旋转机构230以及一方的传动机构210间、驱动部220以及另一方的传动机构210间采用比以往的较长的软轴短且轻型的软轴233、234、235,能够抑制因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间的碰撞振动导致的异响、因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关于这一点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旋转机构230是具有与产生旋转力的驱动部220大致相同程度、或者在驱动力传递机构20中仅次于驱动部220的程度的旋转的动能的机构。即,为了从外部控制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即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的旋转运动而减小振摆回转的惯性力矩,旋转机构230具有比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产生的动能大的旋转的动能。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230配置在驱动部220与一方(图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之间。驱动部220配置在靠近另一方(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位置,因此在以往的配设有相对较长的软轴的部位设置有旋转机构230。并且,该旋转机构230构成为具有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轴承部231、231、和架设在该一对轴承部231、231间的旋转轴232。
一对轴承部231、231由弹性构件构成,吸收从后述的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向旋转轴232输入的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振摆回转的轴直角方向的分力以及二次惯性力引起的振动,并且利用该弹性构件的弹簧特性和衰减特性吸收各构成部件的尺寸的偏差,此外通过旋转轴232的旋转产生的动能吸收因各软轴233、234的二次惯性力引起的动能,从而发挥使旋转位置自动地稳定的调芯功能。作为弹性构件,能够使用橡胶、合成树脂等,若考虑到其功能(振动衰减功能、自动调芯功能等)、成本等,则优选使用橡胶成形。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一对轴承部231、231成形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形成于其大致中央部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装填有形成为筒状且耐磨损性、滑动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制的轴承部件231b、231b,其中空部作为轴承孔231c、231c而发挥功能。各轴承部231、231还在隔着供轴承部件231b、231b装填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的两外侧部位形成有外侧贯通孔231d、231d。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装填轴承部件231b、231b,将其中空部作为轴承孔231c、231c,但也可以不装填轴承部件231b、231b,而将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本身作为轴承孔来使用。
旋转轴232的各端部插通形成于各轴承部231、231的各轴承孔231c、231c而被轴支承。旋转轴232由具有规定的质量的钢管构成,即由比构成传动机构210、210且与后述的第一软轴233以及第三软轴235连接的齿轮即蜗杆212、212重的钢管构成,该旋转轴232插通轴承孔231c、231c,因此由于与蜗杆212的质量差而能够以小的阻力旋转,由各轴承部231、231与旋转轴232的组合构成的旋转机构230接受旋转力,能够将该旋转力几乎不衰减地传递。即,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230不具有产生旋转力的功能,但一旦利用驱动部220的驱动力而开始旋转时,因与蜗杆212、212的质量差而自主地旋转,其结果是,作为实质上与驱动部220、各滑块10、10独立的旋转机构而发挥功能。由此,相对于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以高效率旋转从而发挥补偿驱动部220的能量损失的功能,具有比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即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大的旋转的动能。优选旋转轴232具有驱动部220的1/10以上的质量。旋转轴232如后述那样经由第二软轴234而与驱动部220的输出轴(转子)221连接。因此,若旋转轴232具有该程度的质量,则针对驱动部220的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发挥动力减振器的功能,振动吸收功能提高。
各轴承部231、231的各轴承孔231c、231c(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轴承部件231b、231b的中空部,但也有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本身成为轴承孔的情况)当然可以构成为,在分别插入配设有旋转轴232的各端部时的旋转轴232的插入状态在一方的轴承部231与另一方的轴承部231中成为相同的设定,但优选构成为不同的设定。即,在由于旋转轴232的外径与轴承孔231c、231c的内径之间的关系而为压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该压入的程度不同而设定,或者在两者间形成有微小的缝隙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该缝隙不同而设定。当然,还包括如下情况:将旋转轴232的一方的端部以压入状态插入一方的轴承孔231c,而将旋转轴232的另一方的端部以具有微小的缝隙的方式插入另一方的轴承孔231c。通过使旋转轴232的插入状态在一方的轴承部231与另一方的轴承部231不同,从而以旋转轴232的各端部中的、压入程度更高的一方的端部或者缝隙更小的一方的端部作为中心,即以来自外周面的支承压更高的一方的端部作为中心,其相反侧的端部容易进行振摆回转运动。因此,容易产生取代驱动部220的驱动时的输出轴221的振摆回转的运动,更容易发挥上述的动力减振器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轴2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各轴承部231b、231b,因此即便称为“压入”,也当然是指从旋转轴232的外周面略微按压而以不产生晃动的方式对旋转轴232进行支承并且不阻碍其旋转力的程度。
在旋转轴232的一方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软轴233,在另一方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软轴234。第一软轴233与一方(图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蜗杆212的旋转中心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的方式连结,优选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1~5mm左右的方式连结,更优选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连结。第二软轴234与驱动部220的位于一端侧的输出轴221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的方式连结,优选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1~5mm左右的方式连结,更优选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连结。驱动部220的位于另一端侧的输出轴(转子)222的一端与第三软轴235连结,另一端与另一方(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蜗杆212的旋转中心连结。
旋转机构230因与蜗杆212、212的质量差而自主地旋转,对因传动机构210、210的振摆回转产生的二次惯性力进行无源控制,需要吸收旋转机构230与一方的蜗杆212间、驱动部220与另一方的蜗杆212间、以及旋转机构230与驱动部220间的旋转轴心的偏芯,以减轻因传动机构210、210的啮合部的碰撞振动产生的影响的方式传递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的旋转力。另外,需要吸收驱动部220与为了利用驱动部220的驱动力而连结的其他构件之间的CW、CCW的旋转方向改变时的冲击,防止齿轮的缺齿等。因此,设置有上述的各软轴233、234、235。上述各软轴越长则能量的吸收性越好,但质量变大使得振动模式容易改变,振摆回转的影响变大而使蜗杆212、212晃动成为异响、发热的原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得不配设较长的软轴的驱动部220与一方(图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之间夹设有上述的旋转能量大的旋转机构230,因此与连接驱动部220以及另一方的蜗杆212间的第三软轴235同样地,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也为长度短的软轴即可。在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当然长度越短则越轻型,由此,各软轴233、234、235的动能比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的动能小。另外,与各传动机构210、210的旋转部即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间的摩擦力、衰减力相比,各软轴233、234、235的动能比它们更小。
对于传动机构的异响、温度上升,在使用以往的较长的软轴的一侧影响较大,但是本实施方式代替较长的软轴而设置有旋转机构230,与不具有该旋转机构230的构造相比,径向方向以及推力方向的运动变小,不易产生二次惯性力引起的振摆回转运动,成为由矫正振摆回转的反作用力引起的惯性力小的构造。然而,该旋转机构230也会产生振摆回转运动,尽管该振摆回转运动较小。因此,若直接将该旋转力向蜗杆212传递,则成为使蜗杆212晃动的主要因素。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第三软轴235,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也使用动能的小的软轴,由此吸收了振摆回转运动,抑制了使各传动机构210、210的蜗杆212、212晃动的情况。
另外,为了通过各软轴233、234、235来更加高效地吸收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的径向方向以及推力方向的振动,各软轴233、234、235本身不固接于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中的任一方,而是如上述那样,与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的方式连结,优选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1~5mm左右的方式连结,更优选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连接,换言之,由于与构成旋转机构230的旋转轴232以及驱动部220的输出轴222一起旋转,因此在径向方向上大致一体地旋转,但优选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若干间隙并且在推力方向上可动几mm的方式连接。即,优选为采用如下结构:第一软轴233的各端部未通过铆接等固接于一方的传动机构210的蜗杆212与旋转轴232的一方的端部,而以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插通配设在形成于任一方的连接用的方孔中,第二软轴234的各端部未通过铆接等固接于驱动部220与旋转轴232的另一方的端部,而以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插通配设在形成于任一方的连接用的方孔中,第三软轴235的各端部未通过铆接等固接于驱动部220与另一方的传动机构210的蜗杆212,而以具有0.5mm以下的缝隙的方式插通配设在形成于任一方的连接用的方孔中。通过动能小的上述软轴233、234、235的径向方向以及推力方向的运动更加高效地吸收旋转机构230以及驱动部220的振动。另外,利用各轴承部231、231的弹性吸收各软轴233、234、235的振摆回转的轴直角方向的分力。
在此,优选驱动部220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弹性构件225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的(d)所示,弹性构件225形成为大致菱形或大致椭圆形,具有供由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220插通的插通孔225a,将驱动部220插入配设于该插通孔225a内。弹性构件225在隔着插通孔225a的两外侧部位分别形成有外侧贯通孔225b、225b。弹性构件225与上述轴承部231、231同样地使用橡胶或者合成树脂而形成,优选使用橡胶而形成。通过利用弹性构件225覆盖驱动部220的周面,从而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的振动被衰减而难以传递,异响也得到抑制。另外,通过该弹性构件225将旋转轴232、各软轴233、234、235自主地调节为接近同芯,由振摆回转产生的振动也得到抑制,从而抑制驱动部220的动能的衰减。
在形成于弹性构件225的两外侧部位的外侧贯通孔225b、225b以及形成于各轴承部231、231的外侧贯通孔231d、231d,分别插通配设有由管材形成的加强框架240、240。加强框架240、240具有横跨一对滑块10、10间的长度,各端部240a、240a分别经由安装用管构件241、241固定于上导轨12、12。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用管构件241、241通过螺纹紧固固定于传动机构210、210的盖构件211、211的两侧的上导轨12的上壁部。因此,驱动部220以及一对轴承部231、231通过两根加强框架240、240被稳定地支承于上导轨12、12间。
各轴承部231、231如上述那样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供轴承部件231b、231b装填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在各轴承部231、231的隔着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两外侧部位形成有外侧贯通孔231d、231d,在各轴承部231、231的彼此对应的外侧贯通孔231d、231d间架设有加强框架240、240。其结果为,在各轴承部231、231中,供旋转轴232配设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的周围的区域(相当于图17的(a)的X区域)与其外侧的供各加强框架240、240插通的各外侧贯通孔231d、231d的周围的区域(相当于图17的(a)的Y区域)相比,设定为弹簧常量相对较低的柔软的弹簧区域。由此,传递至旋转轴232的振摆回转振动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的周围的区域与外侧贯通孔231d、231d的周围的区域之间被相位控制而衰减。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旋转时,通过其旋转的动能而使构成旋转机构230的旋转轴232旋转。能够得到如下情况:旋转轴232如上述那样支承于一对轴承部231、231,自主地进行调芯,推力、径向等各方向上的二次惯性力变小,使驱动部220的旋转力基本不衰减,旋转机构230作为独立于驱动部220、各滑块10、10等的旋转机构而发挥作用。因此,尽管从驱动部220至一方(图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距离比从驱动部220至另一方(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距离长,驱动部220的旋转力也经由以该驱动部220为基准而具有较高的旋转的动能的旋转轴232传递,因此即便在旋转轴232的各端部配设有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旋转力也仅以微小的能量损失传递至蜗杆212。即,各传动机构210、210通过驱动部220以及旋转机构230这两个旋转机构的作用而被施加旋转动能,形成为同步,或者来自吸收使CW、CCW改变旋转方向时产生的冲击的各软轴的声音的产生、摩擦的产生导致的能量传递的损失变小。更具体而言,传递至一方侧的传动机构210的旋转能量与经由直接连结于驱动部220的输出轴的第三软轴235而传递至另一方侧的传动机构210的旋转能量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驱动部220的旋转力的传递效率非常高。因此,在与不得不使用与从驱动部220至另一方(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距离相当的较长的软轴的以往的构造相比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加小型、轻型的电动机作为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需要说明的是,传递至蜗杆212、212的旋转力使蜗轮213、213旋转。通过该蜗轮213、213相对于滑动螺杆11a、11a的相对旋转,从而连结有传动机构210、210的上导轨12、12前后移动。
另外,无需如以往的构造那样使用长的软轴,另一方面,通过动能小的各软轴233、234、235吸收伴随于偏芯的二次惯性力引起的振摆回转运动,向各传动机构210、210传递旋转力,因此能够抑制传动机构210、210的蜗杆212、212以及蜗轮213、213间的接触导致的异响、发热。另外,驱动部220配设为周面的一部分被弹性构件225覆盖,支承旋转轴232的轴承部231、231也由弹性构件构成。因此,驱动部220的各输出轴221、222自主地进行调芯,各输出轴221、222的同轴度提高,驱动部220所产生的振动也被弹性构件225吸收,并且,旋转轴232的振摆回转产生的振动也容易被由弹性构件构成的轴承部231、231吸收,从而由上述情况引起的异响的产生也得到抑制。
图7~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机构23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对轴承部231、231间配置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236,将旋转轴232与该副驱动部236的输出轴236a连结。
副驱动部236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大致椭圆形的弹性构件237覆盖。具体而言,弹性构件237在中央部形成有插通孔237a,在隔着插通孔237a的两外侧部位形成有外侧贯通孔237b、237b。通过将与旋转轴232连结的副驱动部236插通于插通孔237a内来配置弹性构件237。并且,将加强框架240、240配置为,还插通在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236的周面配置的弹性构件237的外侧贯通孔237b、237b,该加强框架240、240分别插通在由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220的周面配置的弹性构件225的外侧贯通孔225b、225b、一对轴承部231、231的外侧贯通孔231d、231d。
覆盖副驱动部236的弹性构件237也与上述的覆盖驱动部220的弹性构件225同样地使用橡胶、合成树脂等而形成,优选使用橡胶而形成。通过设置该弹性构件237,能够将副驱动部236配置在稳定的位置,并且能够有助于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236的驱动时的振动的抑制、旋转轴232的振动的抑制、各软轴233、234、235的二次惯性力引起的振摆回转振动的抑制,从而抑制以上述振动为主要因素的异响的产生。因此,覆盖该副驱动部236的弹性构件237也与覆盖驱动部220的弹性构件225同样地发挥抑制驱动部220、副驱动部236的动能的传递损失的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机构230’具有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236,因此在旋转机构230’中副驱动部236所产生的电能引起的旋转力发挥功能,利用该旋转力而使旋转轴232旋转。虽然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230为容易旋转的结构,但旋转轴232只不过从动于主电动机即驱动部220产生的旋转力而旋转。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力不仅由主电动机即驱动部220产生,还由直接使旋转轴232旋转的由其他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236产生,从而能够利用由该两方的电动机的电能引起的旋转力。因此,旋转机构230’所具有的旋转的动能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230的旋转的动能大,与驱动部220所具有的旋转的动能大致同等。因此,在欲向传动机构210、210传递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旋转力的情况下,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能够使用比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更加小型、轻型的电动机。即,由于同时采用驱动部220、副驱动部236这两个电动机,因此能够使用更加小型、轻型化的电动机来传递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旋转力。
需要说明的是,副驱动部236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图7~图10所示的位置。例如,能够采用图11~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那样的结构。即,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配设在一对轴承部231、231间的副驱动部236配设在一方(图11的左侧)的轴承部231与一方(图1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之间。将加强框架240、240配置为插通在副驱动部236的周面配置的弹性构件237的外侧贯通孔237b、237b,将位于图11的左侧的第一软轴233与副驱动部236的输出轴连结。另外,在副驱动部236的一方(图1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配置有第四软轴238,通过第四软轴238将副驱动部236的输出轴与一方(图11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10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具有驱动部220以及副驱动部236这两个产生旋转力的机构,使用小型、轻型的电动机且旋转力的传递损失变少,并且抑制振动,从而以振动为主要因素的异响、传动机构210、210的摩擦、碰撞振动导致的发热的产生变少。
图15~图17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发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上述那样,各轴承部231、231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二配设旋转轴232。因此,支承旋转轴232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周围的规定的区域由弹簧常量相对较低的柔软的弹簧区域X构成,其外侧的供加强框架240、240插通的外侧贯通孔231d、231d的周围的规定的区域由弹簧常量相对较高的坚硬的弹簧区域Y构成(参照图17的(a)),能够在两个区域间对旋转轴232的振动进行相位控制而使其衰减。本实施方式例示能够更加显著地发挥其功能的方式。
具体而言,在柔软的弹簧区域X中,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周围的规定区域从该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内周面形成有一个以上规定深度的切口、切槽。图17的(a)~(g)示出形成有切口、切槽的例子,图17的(a)~(c)以及(e)~(g)均是从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内周面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剖面大致三角锥状的切口231e的例子,图17的(d)是从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内周面形成有呈放射状地延伸的切槽231f的例子。为了在柔软的弹簧区域X形成所希望的弹簧常量,能够各种各样地设定切口、切槽的形成数量、深度、形成位置等。另外,图17(f)是在图的右侧的外侧贯通孔231d之间形成有调节用贯通孔231g的图。由此,与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内周面形成有数量相同、相同形状的切口231e的图17(e)相比,柔软的弹簧区域X的复原力容易作用于插通于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内的旋转轴232方向上,贯通孔231e的周围的变形所带来的衰减力也能够提高。为了调节该复原力、衰减力的调节,也可以如图17(g)所示,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两侧形成有调节用贯通孔231g。调节用贯通孔231g能够适当调节复原力、衰减力即可,因此其形状、形成数量、形成位置、大小等完全不限定。
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中装填有轴承部件231b’,作为轴承部件231b’,能够使用耐磨损性优异、摩擦系数小、并且能够在径向上扩缩的金属制、合成树脂制等的轴瓦。作为能够在径向上扩缩的构造,例如,可以使用在轴瓦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狭缝231b’1的构造。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形成为能够通过压入而装填这种构造的轴承部件231b’的内径。对于在压入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内的轴承部件231b’,从其外侧作用有柔软的弹簧区域X的复原力。因此,轴承部件231b’始终在狭缝231b’1的对置缘彼此在圆周方向上接近的方向即狭缝231b’1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施力。
因此,插通于轴承部件231b’内的旋转轴232在由摩擦系数小的轴瓦构成的该轴承部件231b’内被支承,从而不会受到大的摩擦阻力而顺畅地旋转,另一方面,旋转轴232的外周面通过作用于轴承部件231b’的柔软的弹簧区域X的复原力而被弹性地支承,通过与该复原力相应的摩擦力而发挥取决于速度、位移的衰减力。因此,伴随于构成驱动部220的电动机的旋转而产生的旋转轴232的振动在轴承部231中被衰减。另外,在因旋转轴232的旋转而使轴承部件231b的内表面磨损的情况下,轴承部件231b’始终通过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内周面的复原力而以狭缝231b’1的对置缘彼此在圆周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被弹性地施力,因此追随于该磨损而始终缩径,不会因磨损而在两者间产生缝隙,还防止以缝隙为主要因素的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轴承部231、231左右设置有一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轴承部件231b’,该轴承部件231b’将包括支承旋转轴232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的区域设为柔软的弹簧区域X,可以将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如图15所示那样仅设置在一方(图的右侧)的轴承部231,另一方(图的左侧)的轴承部231插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的轴承部件231b而成为轴承,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将本实施方式的具备轴承部件231b’的构造设置于两方。
(实验例1)
图18以及图19是对以往构造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比较例1)、本发明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的若干方式(实施例1~4)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通过对该振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来测定成为异响的产生原因的振动级别的图,图18示出前进时的结果,图19示出后退时的结果。
“比较例1”是如下的以往构造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不采用旋转轴232,在上导轨12、12间架设有代替加强框架240、240的支承用的钢板(中央板),在该中央板固定支承有驱动部220、和具有与从驱动部220至另一方(图1的右侧)的传动机构210的距离相当的长度的软轴。
“实施例1”与图1~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基本相同,但在各轴承部231、231未装填有轴承部件231b、231b,将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本身作为轴承孔而将旋转轴232的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的内周面与旋转轴232的外周面的缝隙设定为,左右均处于0~0.5mm的范围,对置的两个周面在不被按压的情况下相互接触。另外,所使用的旋转轴232的外径为9.0mm,板厚为1.0mm,质量为56g。旋转轴232的各端部与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旋转轴232侧的各端部铆接固定。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第三软轴235的两端部以非铆接的方式与各传动机构210、210或者驱动部220连结。
“实施例2”采用与图16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基本相同的构造,在各轴承部231、231的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图17的(d)相同形状的切槽231f。另外,在旋转轴用贯通孔231a、231a均装填有形成有狭缝231b’1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231b’、231b’,将旋转轴232的各端部均以稍微压入的方式插入。另外,所使用的旋转轴232的外径为6.35mm,板厚为1.6mm,质量为40g。旋转轴232的各端部与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旋转轴232侧的各端部铆接固定。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第三软轴235的两端部以非铆接的方式与各传动机构210、210或者驱动部220连结。
“实施例3”与图1~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基本相同,但在各轴承部231、231均装填有形成有狭缝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231b’、231b’。但是,在一方的传动机构210侧的轴承部231中,将旋转轴232的一方的齿轮侧的端部以稍微压入的方式插入该轴承部件231b’内,在驱动部220侧的轴承部231中设定为,在旋转轴232的驱动部2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该轴承部件231b’的内周面之间具有0~0.5mm的缝隙,对置的两个周面在不被按压的情况下相互接触。因此,实施例3的旋转轴232被支承为,以一方的齿轮210侧的端部作为中心,驱动部220侧的端部容易产生振摆回转振动。另外,所使用的旋转轴232的外径为8.0mm,板厚为1.0mm,质量为72g。另外,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不同,旋转轴232的各端部与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旋转轴232侧的各端部以非铆接的方式插入连结,在推力方向上可动5mm。第一以及第二软轴233、234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第三软轴235的两端部也以非铆接的方式与各传动机构210、210或者驱动部220连结。
“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的结构,作为轴承部件231b、231b均使用合成树脂制的轴瓦,另外,均设定与旋转轴232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处于0~0.5mm的范围,对置的两个周面以不被按压的方式相互接触。所使用的旋转轴232以及各软轴233、234、235的连结方法也与“实施例3”相同。但是,在“实施例4”中,作为驱动部220,与“比较例1”以及“实施例1~3”中使用的电动机相比,使用转子的振摆回转振动小的电动机。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比较例1”的振动频谱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4”的任一方相比,在约250~850Hz的范围的频带较高。能够被就坐于座垫的人作为声音而听见从而需要采取对策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振动尤其是约250~850Hz的范围的振动频率。在比该范围低的情况下,作为声音不易传播,在比该范围高的情况下振动频谱的强度变低,因此在空气中衰减而依然难以听见。
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4”进行比较,在“实施例1”中振动频谱的强度在250~270Hz附近较高地呈现,在“实施例2”中振动频谱的强度在370~380Hz附近较高地呈现。但是,在未将旋转轴与软轴铆接固定的“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4”中,在约250~850Hz的范围内不存在显著的峰值,在以振动为主要因素的异响的产生频度这方面最佳。在“实施例3”中,在约220Hz附近呈现若干高峰值,但这是作为声音难以听到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实施例3”与“实施例4”相比使用转子的振摆回转振动大的电动机,但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别,认为这是由于是容易产生以旋转轴232的一方的齿轮210侧的端部为中心的振摆回转振动的构造,因此作为动力减振器的功能做出较大贡献。但是,在采用转子的振摆回转振动小的电动机的“实施例4”的情况下,无需采用“实施例3”那样的对策,另外即便是合成树脂制的轴瓦,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3”同等以上的结果。
(实验例2)
对于以与实验例1中的比较例1相同的以往构造制作的另一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比较例2)、实验例1中的实施例4,与实验例1同样地重新进行振动测定,并且还进行此时的噪声等级的测定而进行比较。实验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实验方法)
(1)使用与“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2”中采用的电动机大致相同的规格的构件,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实施例4:直流电动机(使用钕磁铁),额定电压(端子电压):13V,额定负载时转速(负载:9.8±0.9N·cm):2600rpm
·比较例2:直流电动机(使用铁氧体磁铁),额定电压(端子电压):12V,额定负载时转速(负载:9.8±0.9N·cm):2850rpm
(2)在测定中,为了再现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角度,所有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均设定为前部高,并且载置784N的负载,在前进以及后退这两个方向上以全行程工作,进行振动测定和噪声测定。另外,代替784N的负载而使受验者(14名)就坐,还进行关于噪声的感官评价。
作为振动传感器,在比较例2中将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RION制PV-85)安装于图20的(a)所示的“振动测定位置”进行振动测定,在实施例4中将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RION制PV-85)安装于图20的(b)所示的“振动测定位置”而进行振动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测定位置”是根据本申请人的国际公开号:WO2014/092032所公开的技术而设定的,是在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异响评价中容易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容易产生300~400Hz的振动频谱差的位置。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的另一比较例以及实施例的测定中也是同样的,在比较例1中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图20的(a)的位置而进行测定,在实施例1~3中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图20的(b)的位置进行测定。噪声计(RION制NL-14)设置在距滑块10的下导轨11的上表面约40cm的高度。利用SD法分5个阶段对6个项目进行感官评价,计算平均点。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测定均在处于约28dB(A)的背景噪声环境下的隔音室内进行。
(实验结果)
噪声测定的结果为,在实施例4中,声压(dB(A))在前进的情况下为38.0dB,在后退的情况下为37.9dB,在比较例2中,声压(dB(A))在前进的情况下为42.4dB,在后退的情况下为44.3dB。
感官评价如下表所述。
[表1]
实施例4与比较例2相比声压变低,并且感官评价也比比较例2良好。特别是关于“嘈杂-安静”的项目,实施例4与比较例2相比大幅改善。
图21的(a)是示出进行后退时的振动的频率分析的结果的图。得知在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2中,一次频谱的峰值在50Hz附近,并且产生二次、三次、以及更高次的成分。但是,在比较例4中,基本频率不同的不规则振动重叠,特别是在300Hz~900Hz之间振动大,絮乱变大。认为这是较长的软轴的振摆回转导致的振动,该振动通过支承较长的软轴的中央板而向空气传播,从而产生异响。在实施例4中,出现大量谐波成分,但与在比较例2中出现的振摆回转运动相伴的振动小。认为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旋转能量大的由中空管构成的旋转轴232,从而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变小,振摆回转运动变小,其结果是,传动机构210的咔咔声也得到减轻。
图21的(b)是示出进行后退时的噪声的频率分析的结果的图。对图21的(a)以及图21的(b)进行比较可知,振动与噪声的频率分析结果存在相关性,能够根据有无不规则振动来判断噪声。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4中也产生低频域的噪声、振动,但声压低而难以听见,因此感官评价良好。
在此,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滑动螺杆11a、11a与下导轨11、11连结,将兼作为螺母构件的蜗轮213、213经由传动机构210、210的盖构件211、211而与上导轨12、12连结,但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如下类型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将滑动螺杆与上导轨连结,将螺母构件与下导轨连结,将各传动机构210、210支承于上导轨,通过使滑动螺杆位移而使上导轨前后移动。图22~图26以及图27~图3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图。
首先,在图22~图2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中,作为上导轨1200、1200,分别使用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向且整体形成为剖面大致“コ”字状的构件。在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的下部分别形成有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21,该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21向与接近对置的外侧板部1220或者内侧板部1210的方向相反的向外朝向而弯曲成大致U字状。
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各上导轨1200、1200的位于内侧的内侧板部1210、1210的除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11以外的部分由剖面大致L字状板部1212、1212构成,从其横壁部的外侧端缘进一步向上方折回,形成上方折回部1213、1213。位于外侧的外侧板部1220、1220的除下缘向外折回部1221、1221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上下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垂直壁部1222、1222,在该垂直壁部1222、1222的上方突出部1223、1223重合有内侧板部1210、1210的上方折回部1213、1213而一体化。由此,上导轨1200、1200如上述那样整体形成为剖面大致“コ”字状,外侧板部1220、1220的上方突出部1223、1223以及与其重合的内侧板部1210、1210的上方折回部1213、1213在上导轨1200、1200中位于外侧。由此,如图32的(b)所示,座垫的座垫框架100的侧框架101、101安装于上导轨1200、1200的位于外侧的上方突出部1223、1223以及上方折回部1213、1213,从而能够将从臀点至侧框架101、101以及上导轨1200、1200的内侧板部1210、1210的距离确保为更长。其结果是,成为容易满足在距臀点规定半径X的范围内不设置与人接触的部位这样的设计条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点,之后进一步说明。
另一方面,下导轨1100、1100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状,具有隔开规定间隔而对置的内侧壁部1110、1110以及外侧壁部1120、1120。另外,内侧壁部1110、1110形成为比外侧壁部1120、1120低的高度。内侧壁部1110、1110以及外侧壁部1120、1120的各上部分别形成有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21,该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21在向内侧弯折后,进一步向下并且朝向外侧壁部1120、1120以及内侧壁部1110、1110的内表面折回,从而形成为剖面大致倒U字状。并且配设为,各上导轨1200、1200的对置的一对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位于内侧壁部1110侧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与外侧壁部1120侧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21之间。此时配设为,各上导轨1200的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的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21分别与各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21对应,即,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21的剖面大致倒U字状的内周侧的面的一部分与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21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周侧的面的一部分对置。由此,上导轨1200、1200沿着下导轨1100、1100的长度方向被引导。
在左右一对上导轨1200、1200间,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配设有驱动力传递机构2000,该驱动力传递机构2000具有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0、2100、驱动部2200以及旋转机构2300。旋转机构2300具有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轴承部2310、2310、和架设在该一对轴承部2310、2310间的旋转轴2320,隔着旋转轴2320夹设有两根加强框架2400、2400。这一点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但是,加强框架2400、24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即,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框架2400、2400构成为分别具有管框架2410、2410、通过铆接等与各管框架2410、2410的各端部连结的实心的端部轴2411、2411。端部轴2411、2411以贯通上导轨1200、1200的对置的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而横跨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的方式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对于配置于外侧的侧板部1210的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而言,下导轨1100、1100的外侧壁部1120侧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21的形成位置为比内侧壁部1110侧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的形成位置高的位置,因此折回部分的面积即侧视观察时与外侧板部1220重叠的面积大。因此,端部轴2411、2411配设为还贯通外侧板部1220的下缘向外折回部1221。通过像这样配设端部轴2411、2411,从而抑制因从安全带锚定件等输入的大负载而使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间的间隔展开这样的变形,抑制上导轨1200、1200从下导轨1100、1100脱离的效果提高。
传动机构2100、2100配置在与位于一对加强框架2400、2400之间的旋转轴2320以及驱动部2200连结的各软轴2330、2340、2350的轴心延长线上,因此配置在各上导轨1200、1200的前后相邻的端部轴2411、2411间。因此,在该端部轴2411、2411间,以与各侧板部1210、1210相邻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各侧板部1210、1210的对置面侧重叠的方式,安装有由钢材构成的板状的传动机构用托架2101、2101(参照图26)。
如图24所示,传动机构用托架2101、2101在上导轨1200、120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在其两端部附近形成有端部轴2411、2411的插通孔2101a、2101a,端部轴2411、2411插通支承于该插通孔2101a、2101a。由此,在向传动机构2100、2100输入大负载的情况下,能够经由传动机构用托架2101、2101通过端部轴2411、2411承受,能够有助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的强度、刚性的提高。
传动机构2100、2100具有供第一软轴2330以及第三软轴2350连结的蜗杆2120、2120、配置于蜗杆2120、2120的上侧且与该蜗杆2120、2120啮合的蜗轮2130、2130,蜗杆2120以及蜗轮2130的组被保持托架2140、2140保持,该保持托架2140、2140配设为被上述传动机构用托架2101、2101支承。
蜗轮2130、2130以能够利用蜗杆2120、2120的旋转而旋转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托架2140、2140,滑动螺杆2600、2600与蜗轮2130、2130连结,且与该蜗轮2130、2130一起旋转。
滑动螺杆2600、2600沿着上导轨1200、1200的长度方向配设,一端如上述那样与蜗轮2130、2130连结,另一端被在上导轨1200、1200的侧板部1210、1210的靠近后方的位置配设的端部保持构件2610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下导轨1100、1100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的、内侧壁部1110、1110与外侧壁部1120、1120之间设置有螺母构件2700、2700,该螺母构件2700、2700在上部贯通形成有与滑动螺杆2600、2600螺合的内螺纹部2710。
在此,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2000的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0、2100、驱动部2200、旋转机构2300以及两根加强框架2400、2400配置在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前方的位置,与蜗轮2130、2130连结的滑动螺杆2600、2600的一端位于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前方的位置,另一端如上述那样被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后方的位置的端部保持构件2610支承为能够旋转。左右的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前方的部分彼此通过上述的加强框架2400、2400连结,但优选靠近后方的部分彼此还通过后方加强框架2500连结。后方加强框架2500构成为,具有在左右的上导轨1200、1200各自的侧板部1210、1210间贯通的端部轴2511、2511,在左右的端部轴2511、2511间架设有管框架2510。左右的上导轨1200、1200通过靠近前方的加强框架2400、2400以及靠近后方的后方加强框架2500形成方形框,能够有助于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的强度、刚性的提高。由此,左右的上导轨1200、1200工作时的方形框的平衡破坏的情况得到抑制,各软轴2330、2340、2350的偏芯也减少,因此有助于工作声的减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驱动部2200驱动时,经由旋转轴2320、各软轴2330、2340、2350而使传动机构2100、2100的蜗杆2120、2120旋转。通过蜗杆2120、2120旋转,从而蜗轮2130、2130旋转,与蜗轮2130、2130连结的滑动螺杆2600、2600旋转。当滑动螺杆2600、2600旋转时,由于螺母构件2700、2700固定于下导轨1100、1100,因此滑动螺杆2600、2600前后移动。由此,上导轨1200、1200前后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具有旋转轴2320,使用较短的软轴2330、2340、2350,从而异响减少的作用、效果与将滑动螺杆11a、11a连结于下导轨11、11的构造的上述各实施方式完全相同。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导轨1100、1100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内侧壁部1110、1110的高度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高度低的剖面大致L字状。因此,内侧壁部1110、1110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11的高度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21、1121的高度低,对于上导轨1200、1200的下缘向外折回部1211、1221与它们对置的部位的高度而言,位于内侧的部位的高度比位于外侧的部位的高度低(参照图26)。
由于下导轨1100、1100以及上导轨1200、1200具有上述结构,从而下导轨1100、1100的内侧壁部1110、1110的位于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11的顶部的上壁部1131、1131的高度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上壁部的高度低。由此,成为容易满足在以图32的(b)所示的臀点为中心的规定半径X的范围内不设置与人接触的部位这样的设计条件的结构。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上导轨1200、1200的位于外侧的上方突出部1223、1223以及上方折回部1213、1213安装有座垫框架100的侧框架101、101,能够将从臀点至侧框架101、101以及上导轨1200、1200的内侧板部1210、1210的距离确保为更长,在这一点上,也成为容易满足在从臀点至规定半径X的范围内不设置与人接触的部位的这样的设计条件的结构。
另外,下导轨1100、1100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状,内侧壁部1110、1110的高度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高度低,因此左右一对传动机构2100、2100的蜗杆2120中的、与第一以及第三软轴2330、2350连接的连接位置设定在比内侧壁部1110、1110的上壁部1131、1131稍靠上方的位置,为不与该上壁部1131、1131干涉的程度即可,且设定在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上壁部的高度低的位置。伴随于此,位于一对传动机构2100、2100间且轴心与第一以及第三软轴2330、2350一致的旋转轴2320、第二软轴2340、以及隔着旋转轴2320配设的两根加强框架2400的各轴心的高度与将下导轨1100、1100的内侧壁部1110、1110以及外侧壁部1120、1120设定为相同高度的构造(图1的实施方式这样的构造)相比,也称为较低的位置。即,比外侧壁部1120、1120的高度低。由于旋转轴2320以及两根加强框架2400等的配设高度变低,从而成为容易满足在以臀点为中心的前后方向的规定半径Y的范围的范围内不设置与人接触的部位这样的设计条件的结构。
其结果为,具备支承于上导轨1200、1200的座垫框架100的座垫能够形成为臀点处于较低的位置的构造。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前方的位置以较低的位置配设有两根加强框架2400、2400,因此能够形成为可实现低臀点的就坐姿态的座垫构造,并且有助于抑制因上述加强框架2400、2400受到规定以上的冲击而使就坐者向下方下沉的所谓的前冲下滑(submarine)现象。
图27~图31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100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在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后方的位置,设置有向各上导轨1200、1200内侧突出的作为上壁部移动体的滚子1230、1230。滚子1230、1230经由轴构件1232、1232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在各上导轨1200、1200的内侧板部1210、1210上安装的安装托架1231、1231(参照图29以及图31的(a))。
各滚子1230、1230沿着下导轨1100、1100的内侧壁部1110、1110的上壁部1131、1131滚动,该上壁部1131、1131位于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的上缘向内折回部1111、1111的顶部(参照图31的(a))。其结果为,即便左右的上导轨1200、1200因大负载输入而欲向朝内倾倒的方向变形,由于滚子1230、1230与上壁部1131、1131接触,因此该变形也得到抑制。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如图29所示,安装托架1231、1231各自分别由两个托架1231a、1231b构成,在它们之间配置有滚子1230,将轴构件1232架设于两个托架1231a、1231b,对该滚子1230进行双支承。由此,针对大负载输入时的变形的强度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后方的位置,架设第五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构成后方加强框架2500的管框架2510而形成方形框。然而,在采用低臀点的座垫构造的情况下,有时在如图32的(a)所示的消除规定半径Y的范围内的接触部位的设计规格中成为阻碍。在该情况下,无法设置后方加强框架2500,但上壁部移动体即滚子1230、1230实现代替后方加强框架2500的功能。但是,在不配设构成后方加强框架2500的管框架2510的情况下,基于提高强度、刚性的观点,也优选在上导轨1200、1200的靠近后方的位置,配设贯通连结各个内侧板部1210以及外侧板部1220间的加强用连结轴2512、2512(参照图31的(b))。
附图标记说明
1、1’、1”、1000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
10 滑块
11、1100 下导轨
11a 滑动螺杆
12、1200 上导轨
20、2000 驱动力传递机构
210、2100 传动机构
211 盖构件
212、2120 蜗杆
213、2130 蜗轮
220、2200 驱动部
225 弹性构件
230、230’、2300 旋转机构
231 轴承部
232、2320 旋转轴
233、2330 第一软轴
234、2340 第二软轴
235、2350 第三软轴
236 副驱动部
237 弹性构件
238 第四软轴
240、2400 加强框架

Claims (22)

1.一种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具有:滑块,其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下导轨且支承座椅的上导轨,且所述滑块隔开规定间隔左右配设有一对;滑动螺杆,其沿着各所述上导轨的移动方向而左右配设有一对;螺母构件,其与各所述滑动螺杆螺合;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使各所述滑动螺杆以及各所述螺母构件中的、与所述上导轨侧连结的一方相对于与所述下导轨侧连结的另一方进行相对旋转,所述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左右一对传动机构,其设置于各所述上导轨或者各所述下导轨,传递使各所述滑动螺杆以及各所述螺母构件相对旋转的旋转力;
驱动部,其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间,且由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成;以及
旋转机构,其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具有补偿所述驱动部的旋转力的能量损失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摩擦力以及衰减力大的动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设定为利用与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质量之差而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以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且设定为利用所述驱动部以外的电能,而具有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大的动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左右一对传动机构中的另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分别通过软轴连接,所述软轴通过比所述驱动部的动能、所述旋转机构的动能以及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摩擦力及衰减力的任一方小的动能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各所述软轴以在推力方向上可动的方式与所述驱动部、所述旋转机构以及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旋转部的任一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具有:一对轴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和旋转轴,其架设在所述一对轴承部间,且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
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连接的所述软轴以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连接的方式配设,将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连接的所述软轴以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连接的方式配设。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之间具有:一对轴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和旋转轴,其架设在所述一对轴承部间,且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并且,作为所述旋转轴,使用质量比各所述传动机构的与所述软轴连接的齿轮的质量重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轴具有所述驱动部的1/10以上的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还具有由电动机构成的副驱动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副驱动部的输出轴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轴承部使用弹性构件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轴承部的各轴承孔设定为,所述旋转轴的压入程度或者该轴承孔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缝隙在一方与另一方中不同,使所述旋转轴产生以任一方的轴承孔为中心的振摆回转运动,从而能够吸收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振摆回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方的传动机构侧配置的一方的轴承部的轴承孔供所述旋转轴压入,在所述驱动部侧配置的另一方的轴承部的轴承孔以该轴承孔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为0~0.5mm的内径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形成于所述一对轴承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承孔设置在各所述轴承部的大致中央部,在隔着各所述轴承孔的两外侧部位设置有分别供加强框架贯通配设的外侧贯通孔,插入各所述外侧贯通孔的各加强框架的各端部固定于左右一对各所述上导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各所述下导轨形成为内侧壁部的高度比外侧壁部的高度低的剖面大致L字状,所述旋转轴以及各所述加强框架的各轴心的配设位置设定在比外侧壁部的高度低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各所述上导轨具有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向的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并且各所述上导轨形成为使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的下缘向外折回部与各所述下导轨的上缘向内折回部对应,各所述加强框架的各端部贯通各所述上导轨的所述内侧板部以及外侧板部而被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对支承于各所述上导轨的各传动机构进行保持的各传动机构用托架与各所述上导轨的各所述板状构件相邻地配置,各所述加强框架设置为还贯通各所述传动机构用托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前方的位置,
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后方的位置架设有后方加强框架。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前方的位置,
在各所述上导轨的靠近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上壁部移动体,该上壁部移动体向各所述上导轨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各所述下导轨的位于内侧的上壁部移动,抑制各所述上导轨的朝向内侧的倾倒。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各所述传动机构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下方的蜗杆和在该蜗杆的上方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滑动螺杆的一端支承于所述蜗轮,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上导轨的端部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具备供所述滑动螺杆螺合的内螺纹部的螺母构件固定于所述下导轨。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轴承部的供所述旋转轴插通的各轴承孔的周围的区域设定为弹簧常量相对较低的柔软的弹簧区域,该柔软的弹簧区域的外侧的供各所述加强框架插通的各外侧贯通孔的周围的区域设定为弹簧常量相对较高的坚硬的弹簧区域。
22.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垫以及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
CN201580046166.XA 2014-08-30 2015-07-23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Active CN106604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6687 2014-08-30
JP2014-176687 2014-08-30
JP2014252524A JP6529753B2 (ja) 2014-08-30 2014-12-12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2014-252524 2014-12-12
PCT/JP2015/070906 WO2016031445A1 (ja) 2014-08-30 2015-07-23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842A true CN106604842A (zh) 2017-04-26
CN106604842B CN106604842B (zh) 2019-07-05

Family

ID=5539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166.XA Active CN106604842B (zh) 2014-08-30 2015-07-23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4377B2 (zh)
EP (1) EP3187366B1 (zh)
JP (1) JP6529753B2 (zh)
CN (1) CN106604842B (zh)
WO (1) WO201603144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5659A (zh) * 2016-08-03 2018-02-1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1422107A (zh) * 2020-04-13 2020-07-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滑轨组件
CN112455292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格拉默公司 具有纵向调节装置和旋转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2983B2 (ja) * 2013-12-03 2017-11-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装置及びシート駆動装置
JP6529753B2 (ja) * 2014-08-30 2019-06-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756948B2 (ja) 2016-09-26 2020-09-16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11518276B2 (en) 2018-10-29 2022-12-06 Ts Tech Co., Ltd. Adjusting device of front and rear positions of seat
US10960786B2 (en) * 2019-02-19 2021-03-3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at moving structure for utility vehicle
DE102019203567B4 (de) * 2019-03-15 2020-10-29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mit mehrteiligem Motorträger zwischen zwei Schienenanordnungen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r Verstellvorrichtung
KR102394228B1 (ko) * 2020-04-27 2022-05-04 황순범 카메라 거치대
US11892122B2 (en) 2021-09-27 2024-02-06 Sunbeom HWANG Vibration-proof hang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985A (ja) * 1995-05-09 1996-11-19 Showa:Kk パワーシートのスライド駆動構造
DE10315576A1 (de) * 2002-07-12 2004-01-29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DE10310018A1 (de) * 2003-02-28 2004-09-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Gurtschlosses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an einem Fahrzeugsitz
DE102005033817A1 (de) * 2005-07-20 2007-01-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Flexible Welle für ein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JP2007224999A (ja) * 2006-02-23 2007-09-06 Aisin Seiki Co Ltd 駆動装置
CN101244701A (zh) * 2006-12-20 2008-08-20 富尔夏汽车座椅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导轨及其装置和包含该座椅导轨或其装置的车辆座椅
FR2928880A1 (fr) * 2008-03-20 2009-09-25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oubassement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soubass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3265U (ja) * 1992-09-25 1994-07-19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3600286B2 (ja) 1994-12-02 2004-12-15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車両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3653818B2 (ja) 1995-09-22 2005-06-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EP1560727B1 (en) * 2002-11-13 2008-01-02 Intier Automotive Inc. Power seat track having a flexible support assembly for a lead screw
US7070155B2 (en) * 2002-11-15 2006-07-04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ower seat drive motor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assembly method
JP4365145B2 (ja) 2003-07-08 2009-11-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伝動機構及び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DE102004001624B3 (de) * 2004-01-09 2005-09-01 Keiper Gmbh & Co. Kg Antrieb einer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661316B2 (ja) * 2005-04-08 2011-03-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7703347B2 (en) * 2007-01-04 2010-04-2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Transmission for motorized track system
PL1972488T3 (pl) * 2007-03-23 2011-05-31 Aisin Seiki Urządzenie do przesuwania siedzenia pojazdu
FR2924646B1 (fr) * 2007-12-11 2010-09-24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Ensemble de glissieres,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de glissieres et organe support pour un tel ensemble de glissieres
EP2330945B1 (en) * 2008-10-03 2014-04-3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otor mount
JP5446373B2 (ja) * 2009-03-27 2014-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029785B2 (ja) * 2009-09-04 2012-09-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DE102009058333B4 (de) * 2009-12-15 2015-01-08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WO2011143173A1 (en) * 2010-05-11 2011-11-17 Creative Seating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track assembly having a single toothed belt drive mechanism
DE102010042008B4 (de) * 2010-10-05 2021-09-0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Längs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JP5531083B2 (ja) * 2012-12-10 2014-06-2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6140545B2 (ja) * 2013-06-20 2017-05-3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6282560B2 (ja) * 2014-08-28 2018-02-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
JP6529753B2 (ja) * 2014-08-30 2019-06-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756948B2 (ja) * 2016-09-26 2020-09-16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985A (ja) * 1995-05-09 1996-11-19 Showa:Kk パワーシートのスライド駆動構造
DE10315576A1 (de) * 2002-07-12 2004-01-29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DE10310018A1 (de) * 2003-02-28 2004-09-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Gurtschlosses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an einem Fahrzeugsitz
DE102005033817A1 (de) * 2005-07-20 2007-01-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Flexible Welle für ein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JP2007224999A (ja) * 2006-02-23 2007-09-06 Aisin Seiki Co Ltd 駆動装置
CN101244701A (zh) * 2006-12-20 2008-08-20 富尔夏汽车座椅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导轨及其装置和包含该座椅导轨或其装置的车辆座椅
FR2928880A1 (fr) * 2008-03-20 2009-09-25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oubassement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soubassemen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5659A (zh) * 2016-08-03 2018-02-1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07685659B (zh) * 2016-08-03 2019-12-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2455292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格拉默公司 具有纵向调节装置和旋转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CN112455292B (zh) * 2019-09-06 2023-08-11 格拉默公司 具有纵向调节装置和旋转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CN111422107A (zh) * 2020-04-13 2020-07-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滑轨组件
CN111422107B (zh) * 2020-04-13 2021-07-1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滑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842B (zh) 2019-07-05
EP3187366A1 (en) 2017-07-05
US10654377B2 (en) 2020-05-19
EP3187366B1 (en) 2020-07-15
JP6529753B2 (ja) 2019-06-12
US20170267125A1 (en) 2017-09-21
JP2016049962A (ja) 2016-04-11
EP3187366A4 (en) 2018-05-16
WO2016031445A1 (ja)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4842A (zh)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US10457108B2 (en) Non-linear stiffness actuator for vehicle suspension
DE102017128725B4 (de) Fahrzeug mit einem Aufhängungskraft-Entkopplungssystem
CN103282219B (zh) 可变几何形状的悬架装置和具有此装置的车辆
US20140232083A1 (en) Torsion bar spring arrangement for a wheel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US4935651A (en)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dynamic absorber
CN102395484B (zh) 电动机驱动式车辆用的驱动单元隔振保持装置
US10246149B2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a two-track vehicle
EP3337691B1 (en) A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echanism
US20200062068A1 (en) Magnetic induction actuator suspension system
CN107614355A (zh) 转向装置
DE4307999A1 (de) Kraftfahrzeug
CN103723061A (zh) 用于控制腰部支撑件的致动器系统
CN106004310A (zh) 一种汽车及悬架偏频调节装置
JP2017100697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10530331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ための下端部調整装置
JP6923591B2 (ja) 電動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8025764A (zh) 汽车用转向节的制造方法及汽车用转向节
US10082201B2 (en) Arrangement for rotational decoupling of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DE10226477A1 (de) Lenksäule mit einem Lenkra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143492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rüfen von Fahrzeugschwingungsdämpfern und zum Lokalisieren von Karosseriegeräuschen
CN108159586A (zh) 自适应重力高层火灾逃生绳索迫降设备的刹车装置
CN101402317A (zh) 一种车辆传动轴减振方法及车辆传动轴减振器
CN207291557U (zh) 刚度可调的多簧独立悬架结构
CN209176553U (zh) 一种双层隔振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