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4627A -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4627A
CN106604627A CN201610865474.1A CN201610865474A CN106604627A CN 106604627 A CN106604627 A CN 106604627A CN 201610865474 A CN201610865474 A CN 201610865474A CN 106604627 A CN106604627 A CN 106604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iece
band
test section
supplementary
transport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54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4627B (zh
Inventor
松森正史
中村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04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4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32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 B65H23/0322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by acting on edge regions of the we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1Adaptor, mask, i.e. restricting the working area of the 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3Coordinates, e.g. three dimensional coordi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2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 barrier arrangements, i.e. emitter facing a recepto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 B65H2701/11332Size of webs strip, tape, narrow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1Physical features of handl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7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42Web supporting regularly spaced non-adhesive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带馈送器(部件供给装置)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将部件供给带引导至部件取出位置的搬运路;搬运部,其将插入搬运路的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以及部件检测部,其在比部件取出位置靠上游的搬运路中对收纳于收纳部的部件进行检测。并且,搬运路具有:行进面,其从下方支承部件供给带;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的两个侧面;以及缩径部,其从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缩小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搬运将部件收纳于收纳部的部件供给带从而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将所供给的部件向基板安装的部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向基板安装部件的部件安装装置中的部件供给装置,大多使用以将部件收纳于凹状的收纳部的部件供给带的方式来进行供给的带馈送器。作为这种带馈送器,一直以来,已知具有用于检测部件供给带的收纳部内有无部件的部件检测传感器的带馈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些专利文献示出的在先技术中,通过配置于部件供给带的搬运路且具有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光学传感器,来判断部件供给带的收纳部中有无部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39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6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将在收纳部中收纳有部件的部件供给带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并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向部件安装装置供给,其中,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主体部,其具有从插入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插入口至所述部件取出位置而引导部件供给带的搬运路;搬运部,其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搬运路的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所述收纳部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以及部件检测部,其在比所述插入口靠下游且比所述部件取出位置靠上游的所述搬运路中对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进行检测。并且,所述搬运路具有:行进面,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部件供给带;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的侧面;以及缩径部,其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缩小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部件安装装置将在收纳部中收纳有部件的部件供给带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并将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的所述收纳部取出而向基板安装,其中,所述部件安装装置具备:主体部,其具有从插入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插入口至所述部件取出位置而引导部件供给带的搬运路;搬运部,其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搬运路的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所述收纳部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部件检测部,其在比所述插入口靠下游且比所述部件取出位置靠上游的所述搬运路中对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进行检测;以及安装头,其将所述部件从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的所述收纳部取出并向所述基板安装。并且,所述搬运路具有:行进面,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部件供给带;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的侧面;以及缩径部,其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缩小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所使用的部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包括部件检测部在内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包括部件检测部在内的剖面的分解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检测部的结构说明图。
图6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检测部实施的部件的检测的说明图。
图6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检测部实施的部件的检测的说明图。
图7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对以往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点进行简单地说明。
在包括上述专利文献1、2在内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沿搬运路移动的部件供给带的位置、姿态并不一定稳定,因此存在收纳有部件的收纳部与部件检测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未形成适于部件检测的形式,有时无法稳定地检测微小部件的课题。
(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部件安装装置1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部件安装装置1具有将部件向基板安装的功能。以下,将基板的搬运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在水平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与XY平面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在图1中,在基台1a的中央部配没有基板搬运机构2,该基板搬运机构2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搬运传送带。基板搬运机构2从上游侧装置(省略图示)接收成为部件安装作业的对象的基板3,将其搬运至部件安装装置1的安装作业位置并进行定位保持。
在基板搬运机构2的两侧方配置有部件供给部4,在部件供给部4上分别排列设置有多个带馈送器5。带馈送器5是部件安装装置1中的供给所安装的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具有将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在收纳部20a中收纳有部件P的部件供给带T搬运至以下说明的安装头9的部件取出位置(参照图2所示的部件取出位置12)的功能。
在配置于部件安装装置1的X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分别沿Y方向配设有具有直线驱动机构的Y轴梁7。具有直线驱动机构的X轴梁8沿Y方向移动自如地架设在Y轴梁7之间,安装头9沿X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X轴梁8。安装头9在下表面具有多个吸附喷嘴9a。安装头9通过Y轴梁7、X轴梁8的驱动而沿XY方向移动。由此,安装头9从定位于带馈送器5的部件取出位置12的收纳部20a取出部件P并向基板3安装。
即,部件安装装置1将在收纳部20a中收纳有部件P的部件供给带T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12,从部件取出位置12的收纳部20a取出部件P,向通过基板搬运机构2而被定位于安装作业位置的基板3安装。在图6A以及图6B中,部件供给带T以基带20作为主体,该基带20形成有收纳部件P的收纳部20a以及用于对部件供给带T进行带进给的进给孔20b。收纳部20a由使光透过的材料等形成,从而形成为使从收纳部20a的下方照射的光透过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对带馈送器5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在图2中,带馈送器5具有:主体部5a、从主体部5a的下表面向下方凸设的安装部5b、以及覆盖主体部5a的侧面的罩板5c。在以使主体部5a的下表面沿着部件安装装置1的馈送器基座(省略图示)的方式安装带馈送器5的状态下,带馈送器5通过安装部5b而固定安装于馈送器基座。在该状态下,带馈送器5中的为了控制带进给而内置的馈送器控制部11与部件安装装置1所具有的装置控制部(省略图示)连接。
在主体部5a的内部,设置有对取入到带馈送器5内的部件供给带20进行引导的搬运路10。搬运路10在带馈送器5的带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开口,从插入部件供给带T的插入口10a延伸设置至包括安装头9的部件取出位置12在内的位置。搬运路10是由形成于主体部5a的槽、以及覆盖主体部5a的侧面的罩板5c形成的通道状的细长空间。这样,主体部5a具有从插入部件供给带T的插入口10a至部件取出位置12而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路10。
在搬运路10中,在接近插入口10a的上游侧配设有进给部13,该进给部13具有通过电动机(省略图示)而被旋转驱动的链轮(省略图示)。进给部13具有将从插入口10a插入搬运路10的部件供给带T朝向部件取出位置12搬运的功能。当从插入口10a插入搬运路10部件供给带T时,部件供给带T的进给孔20b(图6A以及图6B参照)与进给部13所具有的链轮卡合。若检测到卡合,则馈送器控制部11驱动进给部13所具有的电动机而将部件供给带T向下游侧带进给。
在搬运路10中,在紧靠部件取出位置12的上游侧配设有搬运部14,该搬运部14具有通过电动机(省略图示)而被旋转驱动的链轮(省略图示)。搬运部14具有收入由进给部13带进给的部件供给带T并将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的功能。当从上游侧搬运来的部件供给带T到达搬运部14时,部件供给带T的进给孔20b与搬运部14所具有的链轮卡合。馈送器控制部11驱动搬运部14所具有的电动机而将部件供给带T向下游侧节距进给,并将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依次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
这样,搬运部14将从插入口10a插入搬运路10的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另外,带馈送器5作为部件供给装置而发挥功能,带馈送器5将在收纳部20a中收纳有部件P的部件供给带T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12,并将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向部件安装装置1供给。
在图2中,在比插入口10a靠下游的进给部13与部件取出位置12之间的搬运路10中配设有部件检测部30,该部件检测部30具有对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进行检测的部件检测传感器31(参照图3)。即,带馈送器5在比插入口10a靠下游且比部件取出位置12靠上游的搬运路10中,具有对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进行检测的部件检测部30。部件检测传感器31是具有发光部31a和受光部31b(参照图3)的光透过方式的传感器。发光部31a和受光部31b与馈送器控制部11电连接。馈送器控制部11控制由发光部31a进行的光的照射,获取来自受光部31b的部件检测信号,对获取的部件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有无部件P。
接下来,参照图3~5,以部件检测部30为中心对带馈送器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图4示出图2的A-A剖面,图4示出将罩板5c从带馈送器5的主体部5a拆下后的状态。图5是拆下罩板5c后的状态的部件检测部30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在图3中,在构成带馈送器5的框架部的主体部5a,设置有沿横向突出且上下对置的下部5d以及上部5e。在主体部5a的侧面,罩板5c通过螺钉15而被螺纹紧固。带馈送器5以该状态安装于部件安装装置1。
首先,对搬运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路1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3中,由下部5d、上部5e、下部5d与上部5e之间的主体部5a的侧面(以下称作“第一侧面5f”。)、以及下部5d与上部5e之间的罩板5c的侧面(以下称作“第二侧面5g”。)围起的空间构成搬运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路10的一部分。第一侧面5f形成为对在搬运路10中搬运的部件供给带T的一个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一侧部引导件,第二侧面5g形成为对部件供给带T的另一个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侧部引导件(同时参照图6A以及图6B)。
在图5中,主体部5a的下部5d的上表面是行进面10b,在搬运部件供给带T时对部件供给带T的下表面进行引导。在部件检测部30的行进面10b上设置有主体侧引导面32以及罩侧引导面33。主体侧引导面32构成为包括沿着第一侧面5f的第一倾斜引导面32a和第一水平引导面32b。罩侧引导面33构成为包括沿着第二侧面5g的第二倾斜引导面33a和第二水平引导面33b。
第一倾斜引导面32a以及第二倾斜引导面33a从搬运路1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变高,从它们的末端分别延伸出水平的第一水平引导面32b以及第二水平引导面33b。下表面由行进面10b(下部5d的上表面)引导而搬运来的部件供给带T在部件检测部30处,其下表面的两端部被第一倾斜引导面32a以及第二倾斜引导面33a引导,从而朝向上部5e的下表面(搬运路10的顶面)逐渐接近。然后,到达第一水平引导面32b以及第二水平引导面33b的部件供给带T被第一水平引导面32b以及第二水平引导面33b引导而沿水平方向搬运。
在图3中,在罩板5c的侧面配设有引导构件40(同时参照图4)。引导构件40配置为在罩板5c安装于主体部5a的状态下,在罩侧引导面33与主体部5a的上部5e的下表面之间向第一侧面5f侧突出。对于在搬运路10中从上游侧搬运来的部件供给带T,通过引导构件40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另一个侧面。即,对部件供给带T的另一个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侧部引导件构成为包括覆盖带馈送器5(部件供给装置)的主体部5a的罩板5c、和在罩板5c的面向搬运路10的位置向搬运路10侧突出配设的引导构件40。
接下来,对检测有无部件P的部件检测传感器3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3中,在发光部31a与受光部31b之间的下部5d以及上部5e,分别设置有将其一部分切除而开设的第一开口部34a以及第二开口部34b。在设置于下部5d的第一开口部34a的下方配设有发光部31a。在设置于上部5e的第二开口部34b的上方配设有受光部31b。
发光部31a朝向配设于上方的受光部31b照射光31c。在第二开口部34b与受光部31b之间,配设有对发光部31a向受光部31b入射的光31c进行限制的遮光构件36。在遮光构件36上设置有供光31c通过的狭缝部35(同时参照图6A以及图6B)。狭缝部35配置为与供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通过的位置重叠。因此,当所搬运的部件供给带T在狭缝部35的下方通过时,受光部31b所检测到的光31c的强弱根据收纳部20a中有无部件P而改变。
即,受光部31b所检测到的光31c在收纳部20a中存在部件P的情况下变弱,在不存在的情况下变强。馈送器控制部11根据受光部31b所检测到的光31c的强弱来判断有无部件P。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光31c通过的狭缝部35的位置成为检测有无部件P的部件检测位置S(参照图6A以及图6B)。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发光部31a、受光部31b以及狭缝部35的遮光构件36构成部件检测传感器31,该部件检测传感器31对位于部件检测位置S的收纳部20a所收纳的部件P进行检测。
接下来,参照图6A以及图6B对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P的检测进行说明。图6A以及图6B是对包括比部件检测部30靠上游侧的一部分搬运路10在内的部件检测部30附近从上方观察到的示意图,为了方便,省略受光部31b、主体部5a的上部5e、主体部5a的下部5d的开口部34a的图示。
在图6A中,从带馈送器5的插入口10a插入的部件供给带T在其下表面由搬运路10的行进面10b引导,具有搬运用的多个进给孔20b的一方的侧面(以下称作“一方的带侧面20c”。)由第一侧面5f引导,不具有进给孔20b的一方的侧面(以下称作“另一方的带侧面20d”。)由第二侧面5g引导的同时,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搬运。即,第一侧面5f与第二侧面5g构成一对侧部引导件,该一对侧部引导件由引导一方的带侧面20c(具有在部件供给带T上形成的搬运用的多个进给孔20b的一方的侧面)的第一侧部引导件、和引导另一方的带侧面20d(不具有进给孔20b的一方的侧面)的第二侧部引导件形成。
在图6A中,配设于第二侧面5g的引导构件40构成为包括上游侧的缩径部40a和下游侧的稳定部40b。缩径部40a呈如下形状: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侧朝向部件检测位置S,缩径部40a的侧面逐渐接近对置的第一侧面5f,从而逐渐缩小搬运路10的横向宽度(缩径)。稳定部40b从缩径部40a的下游侧的末端开始,其侧面与对置的第一侧面5f大致平行。部件检测位置S在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方向上位于稳定部40b的范围内。
这样,在引导构件40中,引导构件40的一部分侧面形成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面5f(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的缩径部40a。并且,构成为包括罩板5c与引导构件40的第二侧部引导件的一部分侧面成为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面5f(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的缩径部40a。
在图6B中,在搬运路10中从上游搬运来的部件供给带T在部件检测部30处,其下表面的两端部被第一倾斜引导面32a以及第二倾斜引导面33a引导。此时,另一方的带侧面20d被缩径部40a的侧面引导,从而部件供给带T被逐渐压向第一侧面5f侧。然后,在包括部件检测位置S在内的稳定部40b的范围内,部件供给带T的一方的带侧面20c以及另一方的带侧面20d分别被第一侧面5f以及稳定部40b的侧面引导。
这样,搬运路10具有:行进面10b,其从下方支承部件供给带T;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一方的带侧面20c以及另一方的带侧面20d;以及缩径部40a,其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缩小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在图6A中,比部件检测部30靠上游侧的搬运路10的宽度W1(第一侧面5f与第二侧面5g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部件供给带T的宽度WT的最大值大一些。由此,被进给部13按出而一边在搬运路10中上下左右地振动一边被搬运的部件供给带T不会在搬运路10的中途停止而顺畅地搬运。另外,部件检测位置S处的搬运路10的宽度W2(第一侧面5f与引导构件40的稳定部40b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部件供给带T的宽度WT的最大值左右。
具体而言,例如在搬运8mm宽度的部件供给带T的带馈送器5中,部件供给带T的宽度WT具有7.8mm~8.2mm左右的波动。因此,比部件检测部30靠上游侧的搬运路10的宽度W1设定为8.5mm左右,以获得抑制部件供给带T的行进阻力,且防止发生卡住的效果。另外,部件检测位置S处的搬运路10的宽度W2设定为8.3mm左右。即,部件检测位置S处的搬运路10的宽度W2小于比部件检测部30靠上游侧的搬运路10的宽度W1(W2<W1)。
在图6B中,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P以部件供给带T的一方的带侧面20c为基点而定义,在此将该距离设为距离D1。另外,遮光构件36的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设定为与收纳部20a重叠。即,当将距以第一侧面5f为基点的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的距离设为距离D2时,距离D2设定为与距离D1一致(D2=D1)。
接下来,对部件检测部30进行的有无部件P的检测中的引导构件40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比部件检测部30靠上游侧的搬运路10中,一边上下左右地振动一边被搬运的部件供给带T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在搬运路10的宽度W1中发生变动,伴随于此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P也发生变动。因此,如图6A所示,在部件供给带T的前端部(下游侧的端部)到达部件检测部30的稳定部40b之前,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的中心位置CP有时与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不一致而偏移。
特别是,在部件供给带T到达搬运部14并使进给孔20b与搬运部14的链轮卡合之前,部件供给带T在搬运路10中的振动较大。因此,收纳部20a的中心位置CP与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的位置偏移也容易变大。
另外,在部件供给带T所收纳的部件P为0402尺寸(0.4mm×0.2mm)这种微小的部件P的情况下,收纳部20a的中心位置CP与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的偏移量有时与收纳部20a的尺寸为相同量级。在偏移量大于收纳部20a的尺寸的情况下,即使收纳部20a中不存在部件P,透过收纳部20a光也被狭缝部35遮挡而使入射至受光部31b的光31c减少,因此有时误判为存在部件P。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部件供给带T到达引导构件40的稳定部40b时,搬运路10的宽度W2缩小为部件供给带T的宽度WT的最大值左右,因此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的中心位置CP与狭缝部35的中心位置CS的偏移量变小。由此,即使部件P是微小的部件P而收纳部20a的尺寸较小,也能够使收纳部20a通过狭缝部35的正下方、即部件检测位置S,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收纳部20a中有无部件P。另外,搬运路10的宽度通过缩径部40a而逐渐缩小,因此也不会妨碍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
如上述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带馈送器5(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1具有:主体部5a,其具有从插入部件供给带T的插入口10a至部件取出位置12而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路10;搬运部14,其将从插入口10a插入搬运路10的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以及部件检测部30,其在比插入口10a靠下游且比部件取出位置12靠上游的搬运路10中对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进行检测。
并且,搬运路10具有:行进面10b,其从下方支承部件供给带T;一对侧部引导件(第一侧面5f和第二侧面5g),其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一方的带侧面20c以及另一方的带侧面20d;以及缩径部40a,其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缩小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宽度W1、W2)。由此,即使在部件供给带T到达搬运部14并使进给孔20b与搬运部14的链轮卡合之前的状态下,部件检测部30也能够稳定地检测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中有无微小部件P。
接下来,参照图7A以及图7B对本实施方式的带馈送器5(部件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7A以及图7B的实施例中,除将上述说明的实施例的引导构件40取代为设置于罩板5c的突出部50以外没有变更,对没有变更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7A示出罩板5c安装于主体部5a的状态,图7B示出将罩板5c从主体部5a拆下后的状态。
在图7A中,部件检测位置S附近的第二侧面5g形成为向第一侧面5f侧突出的突出部50。突出部50构成为包括上游侧的缩径部50a和下游侧的稳定部50b。缩径部50a呈如下形状: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侧朝向部件检测位置S,缩径部50a的侧面逐渐接近对置的第一侧面5f,从而逐渐缩小搬运路10的横向宽度(缩径)。
稳定部50b从缩径部50a的下游侧的末端开始,其侧面与对置的第一侧面5f平行。部件检测位置S在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方向上位于稳定部50b的范围内。突出部50能够在以冲压加工形成罩板5c时,通过使用具有凸部的模具而同时加工。
这样,其他实施例的带馈送器5的第二侧部引导件为覆盖带馈送器5(部件供给装置)的主体部5a的罩板5c,罩板5c的部件检测位置S附近形成为向第一侧面5f(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突出的突出部50。由此,突出部50的一部分侧面形成为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的缩径部50a。由此,即使在部件供给带T到达搬运部14并使进给孔20b与搬运部14的链轮卡合之前的状态下,部件检测部30也能够稳定地检测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中有无微小部件P。
(总结)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是将在收纳部20a中收纳有部件P的部件供给带T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12,并将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向部件安装装置(带馈送器5)供给的部件供给装置。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具有:主体部5a、搬运部14、以及部件检测部30。主体部5a具有从插入部件供给带T的插入口10a至部件取出位置12而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搬运路10。搬运部14将从插入口10a插入搬运路10的部件供给带T的收纳部20a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部件检测部30在比插入口10a靠下游且比部件取出位置12靠上游的搬运路10中对收纳于收纳部20a的部件P进行检测。
并且,搬运路10具有:行进面10b,其从下方支承部件供给带T;一对侧部引导件(第一侧面5f和第二侧面5g),其引导部件供给带T的侧面;以及缩径部40a,其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缩小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也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结构。
部件供给带T具有带侧面20c和带侧面20d。带侧面20c比带侧面20d邻近于在部件供给带T上形成的多个进给孔20b,带侧面20d比带侧面20c远离多个进给孔20b。第一侧面5f引导带侧面20c的侧面,第二侧面5g引导带侧面20d。第二侧面5g的一部分侧面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面5f侧。
此外,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结构。第二侧面5g构成为包括覆盖主体部5a的罩板5c、以及在罩板5c的面向搬运路10的位置向搬运路10侧突出配设的引导构件40(参照图6A、图6B)。引导构件40的一部分侧面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面5f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部件供给装置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
第二侧面5g是覆盖主体部5a的罩板5c。罩板5c具有在部件检测位置S附近朝向第一侧面5f侧突出的突出部50(参照图7A、图7B)。突出部50的一部分侧面从部件检测部30的上游朝向部件检测部30的部件检测位置S而逐渐接近第一侧面5f侧。
本发明的部件安装装置在上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带馈送器5)中还具有安装头9,该安装头9将部件P从定位于部件取出位置12的收纳部20a中取出并向基板3安装。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具有能够稳定地检测微小部件的效果,适用于向基板安装部件的部件安装领域。

Claims (8)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将在收纳部中收纳有部件的部件供给带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并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向部件安装装置供给,其中,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
主体部,其具有从插入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插入口至所述部件取出位置而引导部件供给带的搬运路;
搬运部,其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搬运路的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所述收纳部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以及
部件检测部,其在比所述插入口靠下游且比所述部件取出位置靠上游的所述搬运路中对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进行检测,
所述搬运路具有:
行进面,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部件供给带;
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的侧面;以及
缩径部,其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缩小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是第一侧部引导件以及第二侧部引导件,
所述部件供给带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比所述第二侧面邻近于在所述部件供给带上形成的多个进给孔,
所述第二侧面比所述第一侧面远离多个所述进给孔,
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所述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构成为包括:
覆盖所述主体部的罩板;和
在所述罩板的面向所述搬运路的位置向所述搬运路侧突出配设的引导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是覆盖所述主体部的罩板,
所述罩板具有在所述部件检测位置附近朝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5.一种部件安装装置,其将在收纳部中收纳有部件的部件供给带搬运至部件取出位置,并将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的所述收纳部取出而向基板安装,其中,
所述部件安装装置具备:
主体部,其具有从插入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插入口至所述部件取出位置而引导部件供给带的搬运路;
搬运部,其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搬运路的所述部件供给带的所述收纳部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
部件检测部,其在比所述插入口靠下游且比所述部件取出位置靠上游的所述搬运路中对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部件进行检测;以及
安装头,其将所述部件从定位于所述部件取出位置的所述收纳部取出并向所述基板安装,
所述搬运路具有:
行进面,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部件供给带;
一对侧部引导件,其引导部件供给带的侧面;以及
缩径部,其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缩小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部引导件是第一侧部引导件以及第二侧部引导件,
所述部件供给带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比所述第二侧面邻近于在所述部件供给带上形成的多个进给孔,
所述第二侧面比所述第一侧面远离多个所述进给孔,
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构成为包括:
覆盖所述主体部的罩板;和
在所述罩板的面向所述搬运路的位置向所述搬运路侧突出配设的引导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侧部引导件是覆盖所述主体部的罩板,
所述罩板具有在所述部件检测位置附近朝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侧面从所述部件检测部的上游朝向所述部件检测部的部件检测位置而逐渐接近所述第一侧部引导件侧。
CN201610865474.1A 2015-10-14 2016-09-29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Active CN106604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2880A JP6492289B2 (ja) 2015-10-14 2015-10-14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装着装置
JP2015-202880 2015-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627A true CN106604627A (zh) 2017-04-26
CN106604627B CN106604627B (zh) 2020-06-12

Family

ID=5845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5474.1A Active CN106604627B (zh) 2015-10-14 2016-09-29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2648B2 (zh)
JP (1) JP6492289B2 (zh)
CN (1) CN106604627B (zh)
DE (1) DE1020162200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8275A (zh) * 2017-12-26 2020-07-14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CN111512711A (zh) * 2017-12-21 2020-08-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2443B2 (ja) * 2016-03-09 2019-09-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部品検出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CN110999565B (zh) * 2017-08-01 2021-03-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和具备该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装配机
JP6970872B2 (ja) * 2017-12-26 2021-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2203960B (zh) * 2018-06-01 2022-06-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供给装置
FR3111627A1 (fr) * 2020-06-22 2021-12-24 Jerome Sejournet Perfectionnements aux machines de placement automatique de composants électroniques
JP7445836B2 (ja) 2020-09-25 2024-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の検査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9330A1 (en) * 2001-05-24 2003-11-27 Lyndaker David W. Auto-lo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WO2008041725A1 (fr) * 2006-10-03 2008-04-10 Yamaha Motor Co., Ltd.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pièces, et machine de montage en surface
CN202565665U (zh) * 2011-09-07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及零件安装装置
CN202587750U (zh) * 2011-05-19 2012-12-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馈送器
JP2015076447A (ja) * 2013-10-07 2015-04-20 三星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Samsung Techwin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4641737A (zh) * 2012-09-20 2015-05-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CN104885589A (zh) * 2012-12-27 2015-09-0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及连接带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3993A (ja) * 1998-02-17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6391785B1 (en) * 1999-08-24 2002-05-21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Imec) Method for bottomless deposition of barrier layers in integrated circuit metallization schemes
JP4321610B2 (ja) * 2007-03-09 2009-08-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KR101251565B1 (ko) * 2008-03-21 2013-04-08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폭 조절 유니트 및 테이프 피더
US8353424B2 (en) * 2009-01-27 2013-01-15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Component feeder
KR101575283B1 (ko) * 2009-04-01 2015-12-10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가변식 테이프 피더
JP5510364B2 (ja) * 2011-03-04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よる部品供給方法
JP5370407B2 (ja) * 2011-04-12 2013-1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US9578793B2 (en) * 2012-07-27 2017-02-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KR102025369B1 (ko) * 2012-09-12 2019-09-25 한화정밀기계 주식회사 부품 장착 장비용 테이프 공급 장치 및 테이프 공급 방법
WO2015029124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US9957126B2 (en) * 2013-08-26 2018-05-01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6413084B2 (ja) * 2015-01-06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9743569B2 (en) * 2015-01-06 2017-08-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JP6572443B2 (ja) * 2016-03-09 2019-09-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部品検出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9330A1 (en) * 2001-05-24 2003-11-27 Lyndaker David W. Auto-lo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WO2008041725A1 (fr) * 2006-10-03 2008-04-10 Yamaha Motor Co., Ltd.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pièces, et machine de montage en surface
CN101554101A (zh) * 2006-10-03 2009-10-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CN202587750U (zh) * 2011-05-19 2012-12-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馈送器
CN202565665U (zh) * 2011-09-07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及零件安装装置
CN104641737A (zh) * 2012-09-20 2015-05-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CN104885589A (zh) * 2012-12-27 2015-09-0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及连接带检测方法
JP2015076447A (ja) * 2013-10-07 2015-04-20 三星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Samsung Techwin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2711A (zh) * 2017-12-21 2020-08-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512711B (zh) * 2017-12-21 2021-09-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418275A (zh) * 2017-12-26 2020-07-14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CN111418275B (zh) * 2017-12-26 2021-03-23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627B (zh) 2020-06-12
US20170112030A1 (en) 2017-04-20
DE102016220088A1 (de) 2017-04-20
JP6492289B2 (ja) 2019-04-03
US10542648B2 (en) 2020-01-21
JP2017076688A (ja)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4627A (zh)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JP6363606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KR101513527B1 (ko) 잼 방지 기구
CN107182197A (zh) 载带的部件检测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
KR101575340B1 (ko) Led용 렌즈 공급장치의 렌즈 이송장치
US9420736B2 (en)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JPWO2015029124A1 (ja) フィーダ
US20180042151A1 (en) Feeder
KR101504520B1 (ko) 라벨 머신
JP2016063044A (ja) トップテープ剥離の異常検出機能を備えたテープフィーダ
KR101508928B1 (ko) 라벨 피더
US20170072710A1 (en) Part feeding device and part mounting apparatus
JP471075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678291B2 (ja) ラジアルリード型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KR20170019856A (ko) 라벨 분리 기능이 향상된 라벨 피더
JP2012243932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7034169A (ja) ラジアルリード型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017162952A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部品検出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JP6582241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部品検出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JP746214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US20190055101A1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tape peeling method i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KR101613151B1 (ko) 리버스 블록을 포함하는 테이프 분리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테이프 부착장비
KR20190035063A (ko) 터미널 실장기용 릴 자동교체 공급장치 및 이용한 릴 자동교체 공급방법
US20230171934A1 (en) Tape feeder
JP6759423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