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7750U - 带式馈送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馈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7750U
CN202587750U CN 201220223021 CN201220223021U CN202587750U CN 202587750 U CN202587750 U CN 202587750U CN 201220223021 CN201220223021 CN 201220223021 CN 201220223021 U CN201220223021 U CN 201220223021U CN 202587750 U CN202587750 U CN 202587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feeder
tape
tape feeder
walk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230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口悟史
米山茂和
金井一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7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77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带式馈送器采用了如下构成:对输送带的带进给进行引导的带行走路径包含:以使位于部件吸附位置的输送带的部件收纳面朝上的水平姿势来引导输送带的第2水平引导部(C);和以使部件收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来引导输送带的倾斜引导部(B)。通过该构成,从上游端部被导入的输送带,在带行走路径的途中一边被扭转一边被带进给,在倾斜引导部(B)以倾斜姿势被带进给。

Description

带式馈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保持在输送带(carrier tape)上的电子部件提供给部件安装机构的部件吸附位置的带式馈送器(tape feeder)。
背景技术
作为部件安装装置中的电子部件的提供装置,已知带式馈送器。该带式馈送器,通过将保持了电子部件的输送带间歇性地进给一定长度,来将电子部件提供给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吸附位置。通常,在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提供部,以并列状态安装有多个带式馈送器,从部件提供部以及部件安装装置的小型化的角度出发,需要极力缩窄每1个输送带的带式馈送器的宽度尺寸。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使用了能够通过1个带式馈送器来提供2个输送带的、所谓的“双馈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使用这种双馈送器,具有能够针对每1个输送带减少为了确保带式馈送器主体的刚性所需要的构造宽度尺寸的优点。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相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日本专利第3901030号公报。
但是,在将上述双馈送器使用于部件安装装置时,存在产生以下这样的不良的情况。即,在双馈送器中,通常2个输送带被组合为1组来使用。然而,根据生产对象品种不同,存在所需要的2个输送带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且存在需要2个只提供1个输送带的单体的所谓的单馈送器的情况。然而在这样的单馈送器中,为了确保细长形状的馈送器主体的刚性所需要的构造宽度尺寸与双馈送器也没有很大差别。因此,每1个输送带的宽度尺寸必然变大。并且,在以这样的单体来使用的单馈送器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存在如下课题:能够安装于部件提供部的带式馈送器的总数受到限制,结果导致部件提供能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提供1个输送带的单体的带式馈送器中,能够实现宽度尺寸的紧凑化的带式馈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带式馈送器,是与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提供部并列地被安装,通过将在部件收纳面收纳了电子部件的输送带向带进给方向进行间隔进给,来将上述电子部件提供给安装头的部件吸附位置的带式馈送器。本实用新型的带式馈送器具备馈送器主体部和带行走路径。在此,馈送器主体部装卸自由地被安装在上述部件提供部的馈送器安装基座上,构成上述带式馈送器的整体形状。带行走路径,在上述带进给方向上的上述馈送器主体部的上游端部开口,并被设置为连通到上述部件吸附位置,对上述输送带的带进给进行引导。并且,上述带行走路径包含水平引导部、和倾斜引导部。在此,水平引导部在上述部件吸附位置上以使上述部件收纳面朝上的水平姿势来引导上述输送带。倾斜引导部被设置为与上述水平引导部的上游侧连结,以使上述部件收纳面在与上述带进给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来引导上述输送带。并且,上述带行走路径由如下结构构成:将从上述上游端部导入的输送带在上述带行走路径的途中一边扭转一边进行带进给,在上述倾斜引导部以上述倾斜姿势对上述输送带进行了带进给之后,在上述水平引导部以上述水平姿势进行引导。
根据该构成,在提供1个输送带的单体的带式馈送器中,能够实现带式馈送器的宽度尺寸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从部分剖面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的概略构成的构成图。
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带行走路径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输送带的安装姿势的说明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输送带的安装姿势的说明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输送带的安装姿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因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的部件安装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的部件安装装置1的从部分剖面观察到的侧视图。图2是局部地观察在图1的2A-2A线上切断的剖面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首先,参照图1、图2,对在印刷布线基板等基板上安装电子部件的部件安装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部件安装装置1具有在基板上安装半导体芯片等电子部件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基台1a的中央沿着X方向(基板运送方向)配设有基板运送机构2。基板运送机构2运送从上游侧运入的基板3,并将其定位并保持在为了执行部件安装作业而设定的安装台上。基板运送机构2是定位并保持基板3的基板保持部。在基板运送机构2的两侧,配置有部件提供部4,在各个部件提供部4并列设置有多个带式馈送器5。带式馈送器5通过对在带状部件的部件收纳面保持了电子部件的输送带进行间隔进给,来对以下说明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吸附位置提供电子部件。
在基台1a的上表面的两端部上配设有Y轴工作台6A、6B,在Y轴工作台6A、6B上架设有2台X轴工作台7A、7B。通过驱动Y轴工作台6A,从而X轴工作台7A在Y方向水平移动,通过驱动Y轴工作台6B,从而X轴工作台7B在Y方向水平移动。在X轴工作台7A、7B上分别安装有安装头8以及与安装头8一体地移动的基板识别相机9。
通过对Y轴工作台6A、X轴工作台7A、Y轴工作台6B、X轴工作台7B分别进行组合来驱动,从而安装头8水平移动。安装头8,如图2所示,从各自的部件提供部4通过吸附嘴8a来拾取电子部件,并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定位于基板运送机构2的基板3上。Y轴工作台6A、X轴工作台7A、Y轴工作台6B、X轴工作台7B是使安装头8移动的头移动机构。
与安装头8一起移动到基板3上的基板识别相机9,对基板3进行摄像并识别。此外,在从部件提供部4到基板运送机构2的路径中,配设有部件识别相机10。在从部件提供部4取出了电子部件的安装头8向定位于安装台的基板3移动时,安装头8使保持在吸附嘴8a上的电子部件在部件识别相机10的上方朝X方向移动。由此,部件识别相机10对保持在吸附嘴8a上的电子部件进行摄像。然后,通过由识别装置(省略图示)对摄像结果进行识别处理,来识别保持在吸附嘴8a上的状态下的电子部件的位置,并且识别电子部件的种类。嘴保持部11以规定的姿势收纳多个种类的吸附嘴8a。安装头8接近该嘴保持部11来进行嘴更换动作,从而在安装头8上根据作为对象的电子部件的种类来进行嘴更换。对部件提供部4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部件提供部4设置有用于装卸自由地安装多个带式馈送器5的馈送器安装基座(base)4a。带式馈送器5通过馈送器安装用的台车12而配置于部件提供部4。在台车12设置有用于保持以卷绕状态收纳了输送带15的带盘(tape reel)14的盘保持部13。盘保持部13具备用于旋转自由地保持带盘14的保持辊,通过使配置于部件提供部4的带盘14旋转,能够抽出输送带15。
接着,参照图3对带式馈送器5的构成以及功能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的概略构成的构成图。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中的带行走路径23的形状的侧视图。此外,图4中,针对用圆包围的第1水平引导部A、倾斜引导部B、第2水平引导部C中的带行走路径23,示出了带行走路径23的局部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3所示,带式馈送器5为具备构成该带式馈送器5的整体形状的馈送器主体部5a以及从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下表面向下方凸起设置的安装部5b的构成。在使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下表面沿着馈送器安装基座4a而安装了带式馈送器5的状态下,设置于安装部5b的连接器部5c与馈送器安装基座4a嵌合。由此,带式馈送器5被固定安装于部件提供部4,并且带式馈送器5经由电气布线29a与部件安装装置1的控制装置30电连接。
在馈送器主体部5a的内部,在馈送器主体部5a的带进给方向上的上游端部5d(参照图4)开口的带行走路径23,连通到安装头8的部件吸附位置地设置有带行走路径23。带行走路径23具有对从带盘14被抽出并被导入到馈送器主体部5a内的输送带15的带进给进行引导的功能。在从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游侧到安装头8的部件吸附位置的跟前为止的范围内,能够将输送带15在长度方向上收纳在馈送器主体部5a中的连通槽(参照图4的第1水平引导部A所示的水平引导槽23a、倾斜引导部B的倾斜引导槽23b)成为带行走路径23。在部件吸附位置的附近,从下表面侧支撑输送带15的行走引导面(参照图4的第2水平引导部C所示的第2水平引导面24c)成为带行走路径23。
如图3所示,输送带15成为如下构成:在构成带主体的基带15a,以规定间距设置了作为收纳保持电子部件16的部件收纳用的凹部的部件袋15b、以及用于对输送带15进行间隔进给的进给孔15d。在基带15a的下表面,与部件袋15b相对应的位置成为向下方突出的凸出(emboss)部15c。基带15a的上表面,为了防止电子部件16从部件袋15b脱落,覆盖部件袋15b而被顶带15e密封。
在馈送器主体部5a中,内置有用于对输送带15进行间隔进给的带进给部17。带进给部17具备对设置于带行走路径23的前端部的链轮齿20进行旋转驱动的进给电动机19以及对进给电动机19进行控制的馈送器控制部18。在使设置于链轮齿20的进给销(省略图示)与输送带15的进给孔15d卡合的状态下对进给电动机19进行间歇旋转。由此,输送带15沿着带行走路径23被间隔进给。
链轮齿20的跟前侧为通过安装头8的吸附嘴8a来吸附并取出部件袋15b内的电子部件16的部件吸附位置E(图3的用圆包围的区域:在图3中示出部件吸附位置E放大后的局部剖面图)。在链轮齿20附近的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表面侧,配设有按压部件21,在按压部件21上与吸附嘴8a的部件吸附位置E对应地设置有吸附开口部22。吸附开口部22的上游端为用于剥离顶带15e的顶带剥离部22a。
在输送带15在按压部件21的下方行走的过程中,围绕顶带剥离部22a而将顶带15e从上游侧抽出。由此,在部件吸附位置E的上游侧的带剥离位置,顶带15e从基带15a被剥离,并被向上游侧折返。被折返后的顶带15e,通过引导辊26被引导,并通过顶带进给机构25而被送入到设置于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游侧的带回收部27内。由此,部件袋15b内的电子部件16在吸附开口部22向上方露出,成为能够通过吸附嘴8a取出的状态。
并且,在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游端的上表面,配置有对操作人员显示带式馈送器5的动作状态的LED灯、用于由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操作输入的操作盘28,并且配置有检测传感器(图示省略)。在此,检测传感器对将新的输送带15和已安装的输送带15接上并连接的带接合部光学地进行检测。
因此,在馈送器主体部5a内部,配设有连接对顶带进给机构25进行驱动的进给电动机25a和馈送器控制部18的电气布线29b、连接上述检测传感器或操作盘28和馈送器控制部18的电气布线29c。另外,这些布线路径横穿过带行走路径23,以相互交叉的形式被设定。并且这些布线路径需要将馈送器主体部5a在宽度方向上挖入的布线槽32(参照图4)。因此,在构成带行走路径23的连通槽所需要的宽度尺寸上,加上用于形成该布线槽32的余裕宽度后的尺寸成为馈送器主体部5a的整体宽度尺寸。
但是,若馈送器主体部5a的整体宽度尺寸像这样增大,则在具有受到制约的馈送器排列宽度的部件提供部能够安装的带式馈送器5的总数减少,部件提供能力降低。特别是,在需要仅提供1个输送带的单型的带式馈送器的情况下,每1个输送带的宽度尺寸的增大,对部件提供能力的降低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单型的带式馈送器5,需要极力减小为了确保细长形状的馈送器主体的刚性所需要的构造宽度的设计努力。
鉴于这样的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带行走路径23成为以下这样的构成,来减小带式馈送器5的整体宽度尺寸。图4示出了设置在馈送器主体部5a的带行走路径23的构成以及形状。首先,从带盘14被抽出的输送带15,从上游端部5d被导入到带行走路径23,并以水平姿势在第1水平引导部A所示的剖面形状的水平引导槽23a中行走。之后,在倾斜引导部B所示的倾斜引导槽23b中,输送带15以倾斜姿势向斜上方行走。然后,在输送带15到达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表面侧之后,再次以水平姿势在第2水平引导部C所示的第2水平引导面24c上行走。
在此,第1水平引导部A所示的水平引导槽23a成为具有相对于馈送器主体部5a在厚度方向上以直角水平地设置的第1水平引导面24a的形态。水平引导槽23a被设定为收容并引导水平姿势的输送带15所需要的足够的尺寸,从馈送器主体部5a的整体宽度尺寸D中除去水平引导槽23a的宽度部分后的尺寸成为残余宽度b1。残余宽度b1在确保馈送器主体部5a所需要的刚性的足够范围内被设定得尽量小。
与此相对,在倾斜引导部B中,倾斜引导槽23b被设置为倾斜引导面24b在与带进给方向(Y方向)正交的面(XZ面)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倾斜角α。由此,在倾斜引导槽23b内行走的输送带15,以使部件收纳面15f同样地倾斜的倾斜姿势被引导。并且,将倾斜引导部B上升而到达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表面的输送带15,通过第2水平引导部C所示的水平的第2水平引导面24c被引导下表面。由此,输送带15,以使部件收纳面15f朝上的水平姿势,通过按压部件21(参照图3)从上侧被挤压。
在带行走路径23中使倾斜引导部B成为这样的形状。由此,从馈送器主体部5a的整体宽度尺寸D中除去了倾斜引导槽23b的水平方向的宽度部分后的残余宽度b2,比残余宽度b1大了倾斜引导面24b倾斜的部分。
由此,能够极力减小残余宽度b1,同时能够在倾斜引导部B的范围内形成以下说明的布线引导设置用的布线槽32。
在上述构成的带式馈送器5中,如图3所示,馈送器控制部18和配置在带式馈送器5的上游侧的设备通过电气布线29b、29c被连接。在此,电气布线29b、29c,由于上述配置的制约,需要在馈送器主体部5a内以与带行走路径23交叉的形式进行引导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引导部B中倾斜地设置了倾斜引导槽23b。由此利用增大的残余宽度b2,能够将足够对电气布线29b、电气布线29c进行引导设置的深度的布线槽32形成在馈送器主体部5a中。
即,本实施方式1的带式馈送器5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带式馈送器5的内部的电气布线29b、29c与倾斜引导部交叉的布线交叉部中,在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与带进给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没有形成引导输送带15的引导面的残余剖面范围内,引导设置电气布线29b、29c。通过该构成,在单体的带式馈送器5中,能够实现整体宽度尺寸D的紧凑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输送带15的带行走路径23,在安装头8的部件吸附位置E,成为包含第2水平引导部C和倾斜引导部B的形态。在此,第2水平引导部C以使部件收纳面15f朝上的水平姿势来引导输送带15。倾斜引导B,与第2水平引导部C的上游侧连结地设置,以使部件收纳面15f在与带进给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来引导输送带15。
并且,从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游端部5d被导入的输送带15,在带行走路径23中一边被扭转一边被带进给。图5A、图5B、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中的输送带15的安装姿势的说明图。在带行走路径23中,如图5A所示,首先,输送带15在第1水平引导部A中,在水平引导槽23a内通过第2水平引导面24c来引导下表面并以水平姿势被进给。然后,如图5B所示,输送带15在向倾斜引导部B移动的过程中,暂时被扭转从而在倾斜引导部B中以倾斜姿势被带进给。然后,在从倾斜引导部B转移到第2水平引导部C时被扭回原样,之后如图5C所示,输送带15在第2水平引导部C上成为使部件收纳面15f朝上的水平姿势。
由此,如图4所示,在带式馈送器5的内部的电气布线29b、29c与倾斜引导部B交叉的布线交叉部中,在与馈送器主体部5a的带进给方向正交的面内,在没有形成引导输送带15的倾斜引导面24b的残余宽度b2的残余剖面范围内,能够形成为了对电气布线29b、29c进行引导设置所需要的深度的布线槽3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5,是与部件安装装置1的部件提供部4并列地被安装,通过将在部件收纳面15f收纳了电子部件的输送带15向带进给方向进行间隔进给,来将电子部件提供给安装头8的部件吸附位置E的带式馈送器5。本实用新型的带式馈送器5具备馈送器主体部5a和带行走路径23。在此,馈送器主体部5a装卸自由地被安装在部件提供部4的馈送器安装基座4a上,构成带式馈送器5的整体形状。带行走路径23,在带进给方向上的馈送器主体部5a的上游端部5d开口,并被设置为连通到部件吸附位置E,对输送带15的带进给进行引导。并且,带行走路径23包含水平引导部(第1水平引导部A、第2水平引导部C)、和倾斜引导部B。在此,第2水平引导部C在部件吸附位置E上以使部件收纳面15f朝上的水平姿势来引导输送带15。倾斜引导部B被设置为与水平引导部(第2水平引导部C)的上游侧连结,以使部件收纳面15f在与带进给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来引导输送带15。并且,带行走路径23采用了如下构成:将从上游端部5d导入的输送带15在带行走路径23的途中一边扭转一边进行带进给,在倾斜引导部B中以倾斜姿势对输送带15进行了带进给之后,在水平引导部中以水平姿势进行引导。
根据该构成,在提供1个输送带15的单体的带式馈送器5中,能够实现带式馈送器5的整体宽度尺寸的紧凑化。
本实用新型的带式馈送器,在提供1个输送带的单体的带式馈送器中,具有能够实现宽度尺寸的紧凑化的效果,在从带式馈送器取出电子部件并安装在基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很有用。

Claims (2)

1.一种带式馈送器,其与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提供部并列地被安装,通过将在部件收纳面收纳了电子部件的输送带向带进给方向进行间隔进给,来对安装头的部件吸附位置提供所述电子部件,
所述带式馈送器具备:
馈送器主体部,其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所述部件提供部的馈送器安装基座,构成所述带式馈送器的整体形状;和
带行走路径,其在所述带进给方向上的所述馈送器主体部的上游端部开口并被设置为连通至所述部件吸附位置,对所述输送带的带进给进行引导,
所述带行走路径包含:
水平引导部,其在所述部件吸附位置上以使所述部件收纳面朝上的水平姿势来引导所述输送带;和
倾斜引导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水平引导部的上游侧连结,以使所述部件收纳面在与所述带进给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来引导所述输送带,
所述带行走路径,将从所述上游端部被导入的输送带在所述带行走路径的途中一边扭转一边进行带进给,在所述倾斜引导部以所述倾斜姿势对所述输送带进行了带进给之后,在所述水平引导部以所述水平姿势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馈送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式馈送器的内部的电气布线与所述倾斜引导部交叉的布线交叉部,在所述馈送器主体部的与所述带进给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没有形成引导所述输送带的引导面的残余剖面范围内引导设置所述电气布线。
CN 201220223021 2011-05-19 2012-05-17 带式馈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77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2200A JP5375875B2 (ja) 2011-05-19 2011-05-19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1-112200 2011-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7750U true CN202587750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2302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7750U (zh) 2011-05-19 2012-05-17 带式馈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75875B2 (zh)
CN (1) CN2025877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627A (zh) * 2015-10-14 2017-04-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CN107645902A (zh) * 2013-02-15 2018-0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1862B2 (ja) * 2016-07-07 2020-09-30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15100A (ja) * 1982-06-08 1983-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テ−ピング部品の供給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902A (zh) * 2013-02-15 2018-0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7645902B (zh) * 2013-02-15 2020-04-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6604627A (zh) * 2015-10-14 2017-04-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CN106604627B (zh) * 2015-10-14 2020-06-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3932A (ja) 2012-12-10
JP5375875B2 (ja)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5186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arrier tape fee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arrier tape feeding method
JP530284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6664820A (zh) 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安装方法
JP552831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機、部品供給方法
JP6431048B2 (ja) フィーダ
CN107135642A (zh) 部件供给装置
CN104509233B (zh) 带馈送器
CN202587750U (zh) 带式馈送器
US20130047427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JP2022168137A (ja) 部品実装装置
KR20130051254A (ko) 플립칩 마운터 증식형 시스템
KR101232134B1 (ko) 빈 부품의 위치를 감지하여 캐리어 테이프를 신속하게 배출하는 테이프 피더
JP2007048891A (ja) 表面実装機
KR101125287B1 (ko) 듀얼 픽업 타입의 부품실장기용 테이프 피더
CN107148212B (zh)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部件安装方法
KR100988235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공급장치
CN104871660A (zh) 元件供给单元
KR100987836B1 (ko) 캐리어 테이프 로딩장치
KR101511565B1 (ko) 테이프 피더
CN104604356A (zh) 元件安装机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KR20160086505A (ko) 자동 포장 장치
JP6039742B2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12146791A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05175045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JP4383633B2 (ja) 部品実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