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1610B -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1610B
CN106551610B CN201510628561.0A CN201510628561A CN106551610B CN 106551610 B CN106551610 B CN 106551610B CN 201510628561 A CN201510628561 A CN 201510628561A CN 106551610 B CN106551610 B CN 106551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cooking apparatus
heating
controll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85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1610A (zh
Inventor
梁志佳
林毅
龚圆杰
罗志晓
詹兴
黄韦铭
李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85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0B/zh
Priority to TW104135793A priority patent/TWI606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1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1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包括锅体、设有蒸汽通道的上盖组件、开关组件和气泵。开关组件用以导通或截止蒸汽通道。气泵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气体向外抽出。加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烹饪器具进入加热阶段时,开关组件截止蒸汽通道,气泵首次启动,气泵运行第一时间后停止运行,气泵停止运行第二时间后启动,如此重复使得容纳腔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当容纳腔内温度大于等于T时,气泵停止抽气,开关组件导通蒸汽通道。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控制方法,可使锅内水更快进入沸腾阶段,利于打散粒状食物,且真空泄压时产生巨大气流以冲击食物,避免食物结团。通过时间控制气泵运行,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在烹煮一些食物例如米饭的过程中,米粒会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以及水温上升导致米饭表面开始糊化变粘,从而导致米粒与米粒之间粘合在一起形成结块的现象。米粒结块会阻碍电饭煲内锅接收的热量均匀地向整锅米饭传递,同时被结块的米团包裹住的中间的米粒,也会因为无法吸水导致米粒中心不熟、无法完全糊化等问题,影响了电饭煲煮饭的口感和米饭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方法,该烹饪器具在加热时可解决食物结块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限定出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腔;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腔,所述上盖组件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的蒸汽通道;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蒸汽通道;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向外抽出;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加热阶段后,所述开关组件截止所述蒸汽通道,所述气泵启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气使得所述容纳腔进入真空状态,所述气泵运行第一时间t后停止运行,所述气泵停止运行第二时间i后启动,如此重复循环直至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大于等于T,以通过所述气泵启动或停止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当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大于等于T时,所述气泵停止抽气,所述开关组件导通所述蒸汽通道退出真空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由于食物在加热阶段可处于负压状态,水的沸点降低,锅内水能更快地进入沸腾阶段,利于打散粒状食物,避免食物结团的现象。另外,在真空阶段结束后,由于开关组件导通蒸汽通道,真空泄压时产生巨大的气流,气流对锅内食物进行冲击,进一步利于打散米粒等食物。这种通过时间来控制气泵的运行及停止的控制方式,简单、直接,烹饪器具无需再设置气压测量仪器,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在多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均不同。
具体地,所述气泵在后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大于前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在多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均不同。
具体地,所述气泵在后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小于前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1)。从而利于产生瞬间沸腾的效果,以能更好地避免食物结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串联在所述抽气管道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抽气管道。由此,可避免气泵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的开盖困难等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也保障了食物的正常烹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抽气孔,所述气泵设在所述上盖组件内且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抽气管道与所述抽气孔相连。由此,气泵与距离抽气孔距离较短,减小了抽气管道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泄压孔、连通外界的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泄压孔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通气口,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压球,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通气口处以常封堵所述通气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压球配合以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
具体地,所述驱动件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阀杆,所述阀杆在抵接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的打开位置和脱离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关闭所述通气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通过电磁阀驱动压球动作,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控制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阀座和阀帽,所述阀座设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泄压孔处,所述通气口形成在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阀帽外罩在所述阀座上以与所述阀座限定出活动空间,所述阀帽上设有连通所述活动空间及所述出口的阀帽孔,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阀座上。由此,阀座与阀帽的设置限制了压球的活动范围,避免压球脱离通气口处过远导致无法封堵通气口,提高了压球动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蒸汽通道相间隔的驱动腔,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驱动腔内,所述驱动腔与所述蒸汽通道之间通过弹性壁间隔开,所述驱动件通过抵压所述弹性壁以通过弹性壁的弹性形变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由此,避免蒸汽流入驱动件内导致对驱动件的干涉,而且可避免驱动腔内含有水汽后不易清洗且容易滋生细菌等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入真空状态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锅体1、容纳腔V、
上盖组件2、盖板22、蒸汽通道P1、泄压孔a、抽气孔b、通气口c、阀座23、阀座的上表面S、阀帽24、活动空间P2、阀帽孔d、驱动腔P3、弹性壁25、
内锅3、开关组件6、压球62、驱动件61、阀杆611、
气泵4、气泵的进气口f、抽气管道41、第一电磁阀8、密封圈9、
第一时间t、第二时间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该烹饪器具100可为电饭煲等。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上盖组件2、开关组件6和气泵4。锅体1内限定出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腔V,上盖组件2设在锅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V,上盖组件2内设有连通容纳腔V与外界的蒸汽通道P1,开关组件6设在上盖组件2上以导通或截止蒸汽通道P1。
参照1,气泵4的进气口f通过抽气管道41与容纳腔V连通以用于将容纳腔V内的气体向外抽出。也就是说,当开关组件6截止蒸汽通道P1时,容纳腔V构成封闭腔室,气泵4可将容纳腔V内的气体抽出,以使容纳腔V气压降低甚至形成负压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真空状态。这种能够产生真空低压的烹饪器具100,可隔绝外界空气吹在锅内食物上,减少甚至避免食物中细菌的不断增长,从而延长了食物保质时间,改善食物口感。
利用气泵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烹饪器具100进入加热阶段后,开关组件6截止蒸汽通道P1,气泵4启动以对容纳腔V抽气使得容纳腔V进入真空状态。
气泵4运行第一时间t后停止运行,气泵4停止运行第二时间i后再启动,如此重复循环直至容纳腔V内温度大于等于T,以通过气泵4启动或停止使得容纳腔V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当容纳腔V内温度大于等于T时,气泵4停止抽气,开关组件6导通蒸汽通道P1退出真空状态。
也就是说,在烹饪器具100进入加热阶段后,蒸汽通道P1关闭。之后气泵4运行后停止运行,然后气泵4再重新运行,如此反复直至容纳腔V内温度大于等于T。
其中,如图2所示,为方便描述,将气泵4每次运行的时间长度统称为第一时间t,气泵4首次运行的时间长度为t1,依次类推,气泵4第m次运行的时间长度为tm
另外,将气泵4每次停止运行的时间长度统称为第二时间i。气泵4首次运行后停止运行的时间长度为i1,依次类推,气泵4第n次运行后停止运行的时间长度,即气泵4第n次停止运行的时间长度为in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由于食物在加热阶段通过气泵4及开关组件6使得容纳腔V处于负压状态,水的沸点降低,锅内水能更快地进入沸腾阶段,利于打散粒状食物,避免食物结团的现象。另外,在真空阶段结束后,由于开关组件6导通蒸汽通道P1,真空泄压时产生巨大的气流,气流对锅内食物进行冲击,进一步利于打散米粒等食物。
当开关组件6导通蒸汽通道P1后,烹饪器具100处于常压加热状态。在烹饪器具100处于常压加热状态时,开关组件6可再次截止蒸汽通道P1,开关组件6也可始终保持在导通蒸汽通道P1的状态,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经研究和实验验证后发现,当容纳腔V的规格、烹饪器具100内加热件及气泵4的工作参数、及待加热的食物量确定后,气泵4将容纳腔V内的气压由常压抽气到设定范围的时间基本相同。每次气泵4停止运行第二时间i后,气泵4再次运行时将容纳腔V内的气压抽气到设定范围的时间也可确定。因此,厂家在生产烹饪器具100时,对应不同容量的容纳腔V,可预先设定气泵4每次运行的第一时间t及每次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的时间值。这种通过时间来控制气泵4的运行及停止的控制方式,简单、直接,烹饪器具100无需再设置气压测量仪器,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气泵4在多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均不同。也就是说,气泵4每次运行的第一时间t的长短不同。
例如,在第一次运行时,由于气泵4需要将处于常压状态的容纳腔V抽气到负压状态,所以第一次运行时的第一时间t1较之后再运行时的第一时间t要长。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气泵4在后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大于前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1),也就是说,在单次烹饪中,气泵4的运行时间越来越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锅内食物温度越高,食物越容易结块,因此将气泵4的运行时间设置得越来越长,利于食物沸腾,避免食物结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泵4在多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均不同。也就是说,气泵4每次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的长短不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气泵4在后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小于前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1),也就是说,在单次烹饪工作中,气泵4的运行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从而利于产生瞬间沸腾的效果,以能更好地把食物打散。
为方便说明,这里以烹制米饭为例进行描述。具体而言,在加热阶段,米汤的温度会越来越高。由于锅内为真空负压状态,当米汤的温度到达某个温度点Q(Q小于100度),米汤就会沸腾达到搅拌的效果。而且米汤的温度越高,气泵4工作的时间越长,这种沸腾效果就越是明显。但是温度高了,米饭粘成块的速度也会加快,水汽散发的速度也在加快,米汤从沸腾状态转变成不沸腾状态的时间间隔也会变短。因此缩短气泵4停顿的时间,更有利于产生瞬间的沸腾,从而能更好地把米饭打散。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气泵4多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可相同,气泵4多次循环中的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也可相同,这里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包括:第一电磁阀8,第一电磁阀8串联在抽气管道41上以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其中,当气泵4工作抽气时,第一电磁阀8导通抽气管道41,当气泵4停止抽气时,第一电磁阀8可截止抽气管道41。
第一电磁阀8的设置可在气泵4失效时发挥保护作用。当气泵4失效时第一电磁阀8截止抽气管道41,避免气泵4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气泵4损坏等情况,也避免气泵4失效后锅内气压过低导致无法正常开盖等问题。而且如果气泵4在烹饪器具100烹饪时失效,气泵4不断抽气导致锅内气压过低,水的沸点过低,锅内水份会过早蒸发,导致食物不易熟透等问题,影响食物口感。因此,第一电磁阀8的设置也保障了气泵4在失效时烹饪器具100的正常使用。
通过在气泵4的抽气管道41上串联第一电磁阀8以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可避免气泵41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的开盖困难等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也保障了食物的正常烹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内锅3和密封圈9,内锅3设在容纳腔V内,内锅3的顶部敞开,密封圈9设在上盖组件2的朝向锅体1的表面上,当上盖组件2扣合在内锅3上时,密封圈9将内锅3与上盖组件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其中,上盖组件2包括盖板22,当上盖组件2扣合在内锅3上时,盖板22扣在内锅3的顶部。泄压孔a设在盖板22上,盖板22上还设有抽气孔b,抽气管道41与抽气孔b连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气泵4设在上盖组件2内,且气泵4的进气口f通过抽气管道41与抽气孔b相连。由此,气泵4装配方便,气泵4与距离抽气孔b距离较短,减小了抽气管道41的长度。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磁阀8也设在上盖组件2内,方便了第一电磁阀8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蒸汽通道P1具有泄压孔a、出口(图未示出)及通气口c,其中,泄压孔a连通容纳腔V,出口连通外界,通气口c位于泄压孔a和出口之间,也就是说,通气口c导通时,蒸汽通道P1导通容纳腔V和外界空气,通气口c封堵时,蒸汽通道P1无法导通容纳腔V和外界空气。另外,开关组件6包括压球62和驱动件61,压球62设在通气口c处以常封堵通气口c,驱动件61设在上盖组件2内,驱动件61与压球62配合以驱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
其中,压球62可受重力、弹性力等作用具有常朝向通气口c移动的趋势,因此压球62可常封堵通气口c。当锅内气压较高时,锅内气体可冲入蒸汽通道P1,当气体压力可克服压球62的上述重力、弹性力时,压球62被锅体气体推动而远离通气口c。也就是说,当驱动件61脱离压球62时,如果锅内气压小于预定值,则压球62封堵通气口c,如果锅内气压大于预定值,则压球62打开通气口c,从而实现锅体气压不超过上述预定值的目的,锅内气压保持微压状态。其中,上述预定值由压球62的上述重力、弹性力的大小等因素决定。这里,“常”指的是,压球62在受重力、弹性力等作用力下,具有常朝向某一方向移动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件61为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具有阀杆611,在第二电磁阀的驱动下,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在上盖组件2内可移动,其中阀杆611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阀杆611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阀杆611位于打开位置时,阀杆611抵接在压球62上以使压球62打开通气口c,而当阀杆611位于关闭位置时,阀杆611脱离压球62,压球62脱离阀杆611后回到通气口c处以关闭通气口c。其中,通过第二电磁阀驱动压球62动作,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控制方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盖组件2还包括阀座23和阀帽24,阀座23设在蒸汽通道P1内且位于泄压口a处,通气口c形成在阀座23的上表面S上,阀帽24外罩在阀座23上以与阀座23限定出活动空间P2,阀帽24上设有连通活动空间P2及出口的阀帽孔d,压球62设在阀座23上。阀座23与阀帽24的设置,限制了压球62的活动范围,避免压球62脱离通气口c处过远导致无法封堵通气口c,提高了压球62动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阀座23的上表面S的环绕通气口c的部分为向下凹陷的曲面。这样,压球62可在脱离阀杆611的推动后,自动回落至通气口c处以封堵通气口c,这种设置使用零件少,结构简单可靠。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上盖组件2还可包括弹簧(图未示出),弹簧抵接在压球62和活动空间P2的侧壁上,弹簧构造成常推动压球62朝向封堵通气口c的位置移动。
有利地,阀杆611沿压球62的径向移动。由此,阀杆611不易偏离压球62,保证阀杆611可抵接在压球62上以推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盖组件2内限定出与蒸汽通道P1相间隔的驱动腔P3,驱动件61设在驱动腔P3内,驱动腔P3与蒸汽通道P1之间通过弹性壁25间隔开,驱动件61通过抵压弹性壁25,以通过弹性壁25的弹性形变驱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也就是说,驱动件61设在上盖组件2内的与蒸汽通道P1不连通的区域内,该区域即为驱动腔P3。也可以说,上盖组件2内蒸汽通道P1与驱动腔P3通过弹性壁25间隔开。
这样,蒸汽通道P1内的蒸汽不易流入驱动件61内而对驱动件61造成干涉,尤其当驱动件61为电器件时,间隔的驱动腔P3的设置可避免蒸汽流入驱动腔P3导致漏电。而且这样设置也可避免驱动腔P3内含有水汽后不易清洗且容易滋生细菌等情况。
下面参考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加热过程,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
该电饭煲进入加热阶段以后,第二电磁阀吸合,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脱离压球62,压球62把通气口c堵死,气泵4开始抽气,容纳腔V进入真空状态。此时气泵4开始工作,对容纳腔V进行抽气直至容纳腔V内部气压下降至60KPa时,气泵4停止工作。经过第二时间i后,容纳腔V内部气压上升至65KPa后,气泵4重新开始工作,并把容纳腔V内部气压抽至60KPa,此后容纳腔V内部气压通过重复上述动作一直维持在60~65KPa。当容纳腔V温度到达85°时,气泵4停止工作,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推开压球62,电饭煲结束真空加热阶段。
真空加热阶段结束后,电饭煲进入常压加热阶段。此时气泵4停止工作,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把压球62推开,电饭煲内部空气与外部保持相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方法,通过时间控制气泵4的工作时间及停止时间,从而较容易地实现烹饪器具100内气压不超过预定范围。通过设置气泵4及第一电磁阀8,从而实现安全抽气,避免出现锅内气压过低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内限定出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腔;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腔,所述上盖组件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的蒸汽通道;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蒸汽通道;
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向外抽出;
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加热阶段后,所述开关组件截止所述蒸汽通道,所述气泵启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气使得所述容纳腔进入真空状态,所述气泵运行第一时间t后停止运行,所述气泵停止运行第二时间i后启动,如此重复循环直至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大于等于T,以通过所述气泵启动或停止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所述气泵在多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均不同;
当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大于等于T时,所述气泵停止抽气,所述开关组件导通所述蒸汽通道退出真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在后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大于前一次循环中运行的第一时间t(m-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在多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在后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小于前一次循环中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i(n-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串联在所述抽气管道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抽气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抽气孔,所述气泵设在所述上盖组件内且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抽气管道与所述抽气孔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泄压孔、连通外界的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泄压孔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通气口,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压球,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通气口处以常封堵所述通气口;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压球配合以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阀杆,所述阀杆在抵接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的打开位置和脱离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关闭所述通气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阀座和阀帽,所述阀座设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泄压孔处,所述通气口形成在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阀帽外罩在所述阀座上以与所述阀座限定出活动空间,所述阀帽上设有连通所述活动空间及所述出口的阀帽孔,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阀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蒸汽通道相间隔的驱动腔,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驱动腔内,所述驱动腔与所述蒸汽通道之间通过弹性壁间隔开,所述驱动件通过抵压所述弹性壁以通过弹性壁的弹性形变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CN201510628561.0A 2015-09-25 2015-09-25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551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8561.0A CN106551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TW104135793A TWI606804B (zh) 2015-09-25 2015-10-30 Rice cooker and its heating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8561.0A CN106551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1610A CN106551610A (zh) 2017-04-05
CN106551610B true CN106551610B (zh) 2019-04-26

Family

ID=58415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8561.0A Active CN106551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1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6241B (zh) * 2017-05-27 2021-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煲汤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08926232B (zh) * 2017-05-27 2021-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和电饭煲
CN108926229A (zh) * 2017-05-27 2018-1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8926242B (zh) * 2017-05-27 2021-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6235B (zh) * 2017-05-27 2021-05-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03480B (zh) * 2017-07-28 2022-05-3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煮粥方法
CN109984575B (zh) * 2017-12-29 2022-09-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09984565B (zh) * 2018-01-02 2021-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真空预约保鲜控制方法
CN110403455B (zh) * 2018-04-26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控制方法、家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56607B (zh) * 2018-08-24 2021-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856597B (zh) * 2018-08-24 2021-04-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859517B (zh) * 2018-08-27 2021-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10870680B (zh) * 2018-08-31 2021-12-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870658B (zh) * 2018-08-31 2021-12-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870657B (zh) * 2018-08-31 2021-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876564B (zh) * 2018-09-05 2021-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烹饪器具
CN110960079B (zh) * 2018-09-30 2022-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81111B (zh) * 2018-12-07 2023-04-0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方法
CN114224183B (zh) * 2021-12-21 2023-04-28 浙江福腾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容器的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3607B1 (fr) * 1987-04-13 1993-05-28 Corriger Daniel Dispositif pour la cuisson sous vide des aliments
CN101278803A (zh) * 2007-04-06 2008-10-08 Novita株式会社 压力电饭锅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4024A (zh) * 2014-01-24 2014-05-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上盖、电饭煲和电饭煲内压力的控制方法
CN204105689U (zh) * 2014-07-16 2015-01-2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4586248A (zh) * 2015-02-10 2015-05-06 李述星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98024U (zh) * 2014-05-14 2014-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3607B1 (fr) * 1987-04-13 1993-05-28 Corriger Daniel Dispositif pour la cuisson sous vide des aliments
CN101278803A (zh) * 2007-04-06 2008-10-08 Novita株式会社 压力电饭锅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4024A (zh) * 2014-01-24 2014-05-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上盖、电饭煲和电饭煲内压力的控制方法
CN204105689U (zh) * 2014-07-16 2015-01-2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4586248A (zh) * 2015-02-10 2015-05-06 李述星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1610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1610B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CN106551609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06551608B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
CN106551614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20708468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2599808A (zh) 具有防止泡沫溢出功能的电饭煲及其防止方法
CN108968659B (zh) 烹饪器具
US9237823B2 (en) Beverage production system using capsules
CN205162752U (zh) 烹饪装置及其过压保护结构
CN108926229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9090989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排气阀组件
CN106580054A (zh) 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以及用于烹饪器具的连动滑块
CN108926241A (zh) 烹饪器具的煲汤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2824786Y (zh) 一种自动电压力锅
CN202419738U (zh) 气体可控型微波炉
JP6671401B2 (ja)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199060B (zh) 烹饪器具
CN208658704U (zh) 烹饪器具
CN209058794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16854440U (zh) 一种可控制的压力萃取机构
CN207428985U (zh) 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214945U (zh) 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以及用于烹饪器具的连动滑块
CN107651362B (zh) 速冻水饺传送装置
CN208658772U (zh) 调压结构、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3776674U (zh) 电压力锅锅盖和具有它的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