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0602A -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0602A
CN106550602A CN201580029296.2A CN201580029296A CN106550602A CN 106550602 A CN106550602 A CN 106550602A CN 201580029296 A CN201580029296 A CN 201580029296A CN 106550602 A CN106550602 A CN 106550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oncrete
groove
wat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9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0602B (zh
Inventor
渡边法久
石塚辰德
鸟海尚之
森本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6550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0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0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06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4Preventing evaporation of the mixing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中需使用的水分量很小,并且所述片材和系统能够减小供应到所述混凝土表面的所述水分量的时间变化和局部变化。本发明提供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混凝土固化片材,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Description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 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燥、固化期间温度的突然改变等都可能对经浇注的混凝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水化反应无法充分进行。当发生上述情况时,诸如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外观等特性都可能会降低到设计值以下。因此,在混凝土的固化中,在所需时间内,将诸如经浇注的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含量、温度等条件保持在所需范围内。
此类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减少水分从经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蒸发的方法,例如密封固化和涂层固化;包括向经浇注的混凝土表面供应水的方法,例如喷雾固化以及淹没固化(flooding curing);包括使具有水吸收性能的片材保持面向(接触)经浇注的混凝土表面的方法,例如压缩固化;以及包括在使片材保持面向(接触或贴近)经固化的混凝土表面时向片材和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分的方法,例如供应水的固化。这些方法并不总是明确可区分的。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02-81210A)描述了“一种置于混凝土表面上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在所述片材中补充有所述混凝土表面损失的水分量,并且所述混凝土保持为湿润状态并被固化(A concrete curing sheet laid on a concretesurface,in which an amount of moisture lost by the concrete surface isreplenished,and the concrete is preserved in a wet state and cured)。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设置有基体材料片材,并且多个突出部固定在置于所述基体材料片材的所述混凝土表面上的侧面上,其中在每个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宽度为2mm至20mm,每个所述突出部按两个方向排列,并且每个所述突出部由湿润材料形成,所述湿润材料在吸收水时膨胀。当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置于所述混凝土表面上时,每个突出部由于吸收水而膨胀,每个突出部的所述侧表面凸入每个所述间隙内,每个间隙均变窄,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保持为平坦的形状,每个突出部的所述表面均接触所述混凝土表面,并且每个突出部将所述水分补充到所述混凝土表面上。”
专利文献2(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H10-46816A)描述了“一种用于固化经浇注形成的混凝土主体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除去用于形成所述混凝土主体的框架之后,将具有纤维材料并且所述纤维材料中嵌入有多孔排水管的固化片材安装在所述混凝土主体上以覆盖所述混凝土主体的表面,使得所述纤维材料接触所述混凝土主体的所述表面,并且所述多孔排水管为基本上水平的,并且水通过所述多孔排水管补充到所述混凝土主体中。(A method for curing a poured formed concrete body,in which,afterremoving a framework for forming the concrete body,a curing sheet,which isprovided with a fiber material and a porous drain tube embedded in the fibermaterial,is installed to cover the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body such that thefiber material contacts the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body and the porous draintube i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and water is supplied through the porousdrain tube)”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具有湿润材料,该湿润材料在吸收水时膨胀(例如,参见权利要求1)。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混凝土主体固化方法中,水分被扩散并保持在片材的纤维材料中(例如,参见说明书摘要)。
在如上所述的固化方法中,其中片材将水分吸收、分散和/或保持在其内部而非吸收、分散和/或保持在面向(保持接触或贴近)混凝土表面的片材表面上,除了进行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所必需的水分外,吸收、分散和/或保持在片材中的水分也是必需的。此外,当将水分补充到其中水分不充分的混凝土表面部分上时,对混凝土进行水分的补充与片材对水分的吸收、分散和/或保持相冲突。因此,使用此类片材的固化方法需要更多的水,并且除此之外,供应到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量存在时间变化和局部变化。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系统和方法,其中需使用的水分量较小,并且可能减小供应到混凝土表面上的水分量的时间变化和局部变化。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混凝土固化片材,该混凝土固化片材包括在至少第一表面上的固体结构群。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包括片材的混凝土固化系统,该片材包括在至少第一表面上的固体结构群,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以及选自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与片材的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或混凝土表面上;所述第三构件(在本文中也称作密封构件)被装配以便密封片材的最外边缘区段以及混凝土表面或者相邻片材的最外边缘区段。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混凝土固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片材,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使片材的第一表面面向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表面贴近或接触)以对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水进行调节;以及在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片材,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使片材的第一表面面向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表面贴近或接触)以对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水进行调节;以及通过在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来形成固化的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系统和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在固化期间,即使在水未被吸收、分散和/或保持在片材中的情况下,当水通过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或通过蒸发等从混凝土表面消耗到外部时,通过利用毛细现象从周边传输水来将水补充到已被消耗的部分是可能的。因此,对于本公开的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系统和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减少需使用的水分量以及减小供应到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量的时间变化和局部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可能获得具有更靠近设计值的特性例如强度、耐久性和外观的混凝土结构。
此外,上文描述不应理解为公开了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案或与本发明相关的全部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公开的用于固化混凝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的片材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放大剖视图。
图12A为本公开的用于固化混凝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2B为图12A的片材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放大剖视图。
图13为用于示出工作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容器、研钵和混凝土固化片材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为用于示出沟槽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工作实施例1中水供应量的变化的图。
图16为示出比较例1中水供应量的变化的图。
图17为示出工作实施例2中水供应量的变化的图。
图18为示出比较例2中水供应量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出于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的目的,必要时将参照附图给出更多的细节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和附图。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该混凝土固化片材用于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中。
在本公开中,固体结构群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任选的三维形状的固体结构的集合。该三维形状包括矩形、立方体、锥形、平截头体、半球形、部分球形、柱状体以及它们的组合。相邻的固体结构可彼此接触或者可以预定间隔分开或间隔开。
沟槽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之间。沟槽的形状和尺寸为任选的,只要其可利用毛细现象原理传输水即可。一般来讲,毛细现象为其中移动间隙内的液体的驱动力(毛细作用力)基于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与壁表面的接触角等对狭窄间隙内的液体产生作用的现象。在限定于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中,移动沟槽中液体的驱动力由液体与沟槽的壁表面之间的界面能生成,该界面能低于空气与沟槽的壁表面之间的界面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设计沟槽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具有所需值的驱动力相对于水产生作用。
为了方便起见,将通过使沟槽的形状分为沟槽的横截面形状和布置方式来进行描述。图14A和图14B用于示出沟槽的横截面形状,而非旨在限制沟槽的横截面形状。在本公开中,当片材的第一表面被布置成面向(贴近或接触)混凝土表面时,将与混凝土表面平行的平坦表面称为片材的参考平面L1(图14A中的一长一短虚线)。此外,相对于参考平面L1基本上平行且其上布置有固体结构12的平面以虚直线L3(图14中的一长两短虚线)示出。在本公开中,当测定沟槽的横截面形状时,假设直线L2(图14A中的虚线)基本上平行于直线L3,将由直线L2和片材的横截面围绕而形成的沟槽13的最大横截面积形状定义为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如图14A所示,在其中沟槽的相邻固体结构12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图14B中所示出的形状。这些固体结构的高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整个所有的沟槽中,沟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下面,为了方便起见,在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中,由上述直线L2构造的部分被称为沟槽开口区段13a,并且以垂直于参考平面L1的方向最远离开口区段13a的部分被称为沟槽的最深区段13b。此外,沟槽的开口区段和最深区段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沟槽深度13d,并且沟槽的横截面形状的宽度的最大值被称为沟槽的最大宽度13w。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相邻固体结构12的高度均与图14A中较高的固体结构12的高度相同,基本上平行于直线L3延伸的直线L2将接触两个相邻固体结构12的顶部表面,并限定比上述横截面形状更大的横截面形状,在上述横截面中,固体结构12短于另一个固体结构。在本公开中,沟槽的布置方式是指当从垂直于参考平面L1的方向观察时沟槽的布置方式。
沟槽的横截面形状没有限制,只要其可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即可。沟槽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将开口区段设定为一个侧边的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梯形;能够由开口区段和适当的曲线围绕的形状,例如半圆形、弧形和楔形;以及它们的组合。
沟槽深度的上限为例如大约3000微米或更小、大约2500微米或更小、大约2000微米或更小、大约1500微米或更小、大约1000微米或更小、或大约800微米或更小,并且下限为例如大约1微米或更大、大约5微米或更大、大约10微米或更大、大约30微米或更大、大约50微米或更大、或大约100微米或更大。
沟槽的最大宽度的上限为例如大约3000微米或更小、大约2500微米或更小、大约2000微米或更小、大约1500微米或更小、大约1000微米或更小、或大约800微米或更小,并且下限为例如大约1微米或更大、大约5微米或更大、大约10微米或更大、大约30微米或更大、大约50微米或更大、或大约100微米或更大。开口区段的宽度以及最深区段的宽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沟槽的布置方式没有限制,只要其可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即可。沟槽的布置方式可包括线形、曲线形、波浪形、多边形、环形、径向形、平行的、非平行的、无规的以及相交的,并且可包括图案化布置方式,其中这些布置方式为例如组合的网格形状。
沟槽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是细长的。在本公开中,在一个方向上为细长的沟槽是指沟槽在某个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沟槽可利用毛细现象在该方向上将水传输所需距离。在本公开中,沟槽的长度是指一个沟槽中两个最远的连通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沟槽的布置距离。沟槽长度的下限为例如大约3mm或更大、大约5mm或更大、大约10mm或更大、或大约100mm或更大,并且上限可设定为片材的长度或更小、大约10m或更小、大约5m或更小、大约2m或更小、或大约1m或更小。
可根据固体结构的布置方式任选地布置沟槽。可任选地设定沟槽的节距,即相邻沟槽的开口区段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沟槽的节距的上限为例如大约3000微米或更小、大约2500微米或更小、大约2000微米或更小、大约1500微米或更小、大约1000微米或更小、或大约800微米或更小,并且下限为例如大约1微米或更大、大约5微米或更大、大约10微米或更大、大约30微米或更大、大约50微米或更大、或大约100微米或更大。
沟槽可为彼此独立的,也可以成一整体以至少部分地连通。连通包括相交、分支(合并)、交联等。
图1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第一固体结构12形成的第一固体结构群,其中该第一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其具有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10具有限定在相邻的第一固体结构之间的第一沟槽13。此外,片材10具有由多个第二固体结构14形成的第二固体结构群,其中每个第一沟槽13中该第二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梯形的。第二沟槽15限定在相邻的第一固体结构和第二固体结构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固体结构之间。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端视图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的,其中开口设置在梯形的长边上。第一沟槽可实现保持水的功能,使得其可调节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更多的水。除此之外,可使第一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第二沟槽可具有比第一沟槽更小的横截面形状,以主要实现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的作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为基本上平行布置的。下面,为了方便起见,如图1所示的这种沟槽形状被称为“沟槽形状A”。
图2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其具有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10具有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12之间的沟槽13。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的,其中开口设置在梯形的长边上。沟槽为基本上平行布置的。
图3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其具有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10具有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12之间的沟槽13。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关于沟槽的布置方式,第一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与第二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以相对于彼此基本上垂直且相交的模式进行布置,以提供网格形状。
图4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为大致三棱柱的形状,其具有为大致矩形的形状的端视横截面、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具有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12之间的沟槽13。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关于沟槽的布置方式,第一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第二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以及第三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以相对于彼此基本上相交的模式并以预定角度进行布置,以提供属于在相交点处重合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网格形状沟槽。
图5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为柱状体,其具有顶部表面11,该顶部表面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并且沟槽13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12之间。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沟槽的端视图横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关于沟槽的布置方式,第一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与第二组基本上平行的沟槽以相对于彼此基本上相交的模式并以预定角度进行布置,以提供网格形状。
图6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其具有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具有限定在相邻的第一固体结构12之间的第一沟槽13,该沟槽具有如图1所示的沟槽形状A。此外,片材10具有由多个第二固体结构14形成的第二固体结构群,所述第二固体结构的端视图横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其具有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具有限定在相邻的第一固体结构和第二固体结构例如12和14之间以及限定在相邻的第二固体结构例如14和14之间的第二沟槽。沟槽13(由固体结构12限定)以及沟槽15(由固体结构14限定)通过与沟槽13和沟槽15基本上垂直相交的延伸连通沟槽18进行连通。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连通沟槽18可有助于水在相邻的沟槽13和相邻的沟槽15之间的移动。
图7为示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片材10具有由多个固体结构12形成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具有为大致梯形的端视图横截面,和顶部表面11,并且该片材10具有限定在相邻的固体结构12之间的沟槽13。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的,其中开口设置在梯形的长边上。沟槽13为彼此基本上平行布置的,如连通沟槽18一样。沟槽13通过与沟槽13基本上垂直相交的延伸连通沟槽18连通。连通沟槽18可有助于水在相邻的沟槽13之间的移动。
片材的第一表面可以是亲水的。在其中第一表面为亲水的情况下,毛细作用力对水的作用可被增强,并且可更有效地传输水。在本公开中,“片材的第一表面为亲水的”是指,当使用与亲水性片材相同的材料制备具有第一表面且没有沟槽的片材时,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水的液面之间的接触角小于90°,所述第一表面为基本上平面的形状。接触角的上限可设定为例如小于80°、小于70°、小于60°、小于50°、小于40°、小于30°、小于20°或小于15°。
在本公开中,将竖直方向上被剪切成12mm且水平方向上被剪切成160mm的片材放置在水平表面上,一分钟内0.4mL的水在第一表面上铺展的距离(mm)被称为“水的传输距离”,并且当确认沟槽等的片材表面的可润湿性时将其设定为一个指标。水的传输距离主要取决于沟槽的结构以及第一表面的亲水程度,并且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为亲水性的情况下,水的传输距离有增大的趋势。更详细地讲,可使用下面的水传输距离测试对水的传输距离进行测量。通过将0.2g红Pilot Ink(注册商标)加入50g自来水中制备测试溶液,该红PilotInk为可购自日本东京中央区的百乐株式会社(Pilot Corp.,Chuo-ku,Tokyo)的水性墨水。制备竖直方向上被剪切成12mm且水平方向上被剪切成160mm的片材。然而,在片材的液体传输能力存在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对片材进行剪切使得液体传输能力在纵向方向上为最大。使用油性笔在距离片材的一端10mm的位置处画出参考线,并将片材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其中第一表面设定在顶部上。使用1mL(中心吸头)Terumo Syringe(注册商标)量出0.4mL测试溶液,该Terumo Syringe为可购自日本东京涩谷区的泰尔茂株式会社(TerumoCorporation,Shibuya-ku,Tokyo)的注射器,并将该测试溶液逐滴滴至参考线。滴加操作完成一分钟之后,测量参考线至测试溶液向上移动的末端部分的距离,并将其设定为水的传输距离。在本公开中,水传输距离的距离为例如大约50mm或更大、100mm或更大、或150mm或更大。
第一构件可布置在与片材的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的构件: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第一构件可附接或粘结至片材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上或整个第二表面上。第一构件的尺寸可与片材的尺寸相同,或其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具有防散射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网、支架木材、沙袋、橡胶板、木板等。可以用胶带、粘合剂膜等将混凝土固化片材粘附至混凝土表面,以将其用作具有防散射特性的第一构件。通过使用具有防散射特性的第一构件,可在固化期间防止或减少由于风、振动等而引起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移动。
具有防滑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泡沫片材、通过压印工艺等进行粗糙化的树脂片材、被赋予了固体形状诸如点、块和沟槽等的防滑片材。通过使用具有防滑特性的第一构件,可在施工人员在片材上移动时,在安装或移除固化片材期间防止滑动或掉落。
具有耐候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含有抗氧化剂等的耐候性片材、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等的UV剪切片材或膜、防雪片材或网等。通过使用具有耐候特性的第一构件,可保护混凝土固化片材免受长时期的外部环境的损害并使其稳定地固化混凝土。
具有耐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片材诸如碳布、碳毡、氯丁二烯橡胶(CR)、丁腈橡胶(NBR)以及硅橡胶,耐热片材诸如有机硅涂覆的聚酯纤维布等。通过使用具有耐热性的第一构件,可在安装混凝土固化片材期间或混凝土固化期间保护混凝土固化片材免受热源的损害。
具有抗刮擦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经受硬涂层处理的膜或片材、薄型金属板等。通过使用具有抗刮擦特性的第一构件,可防止在安装混凝土固化片材或固化混凝土期间对混凝土固化片材造成损坏。
具有隔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泡沫隔热型材料诸如气泡布材料、泡沫聚苯乙烯或泡沫聚氨酯,或片材诸如玻璃棉、石棉等。通过使用具有隔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即使是在低温环境下,也可将温度保持在固化混凝土所需的温度下。
具有绝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金属箔,诸如铝、不锈钢、镍、银和铜,以及具有金属蒸汽沉积膜的膜,诸如铝、不锈钢、镍、银和铜,反射红外线的棱镜片等。通过使用具有绝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可抑制混凝土固化温度的过量增加和/或水分的蒸发,该水分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固化或源于阳光的入射而进行的固化。
具有散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金属板,诸如铝、不锈钢、镍、银和铜。用于增大散热性的表面形状,例如散热片或沟槽,可设置在这些金属板上。具有散热特性的第一构件通常被布置成与混凝土固化片材紧密接触,以便利用热传导有效地进行散热。通过使用具有散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可通过使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生成的热分散在外部,将固化温度保持在所需温度。
具有生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片材加热器、利用铁粉的氧化效应生成热的主体等。通过使用具有生热特性的第一构件,可提供热能以用于维持混凝土固化期间混凝土的固化所需的温度。
具有屏蔽光的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金属箔,诸如铝、不锈钢、镍、银和铜,以及具有金属蒸汽沉积膜的膜,诸如铝、不锈钢、镍、银和铜,棱镜片等。通过使用具有屏蔽光的特性的第一构件,可抑制混凝土固化片材中的光劣化。
具有防尘特性的第一构件包括树脂膜或片材。这些树脂膜或片材可具有表面处理或涂覆,以防止粉尘附着至暴露在外部的表面。通过使用具有防尘特性的第一构件,可防止混凝土固化片材的污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可通过增加片材自身的厚度赋予防散射特性、耐候特性、隔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等。
第二构件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其可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构件可附接或粘结至片材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上或整个第一表面上。第二构件的尺寸可与片材的尺寸相同,或其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多个第二构件可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构件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的整个表面上方,并且在此时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供应经由第二构件执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大量的水保持在片材与混凝土表面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保水特性的第二构件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的周边边缘部分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防止或减少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水渗漏或浸出到外部。
具有可润湿性的第二构件包括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针织织物、网、海绵垫等。具有保水特性的第二构件包括吸水性聚合物、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海绵垫等。
片材在第一表面和/或其周边中具有水供应入口。水供应入口的形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其可将水供应至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水供应入口包括一个或多个从片材的第二表面连通到第一表面连通的孔、具有形成于片材的第一表面的周边上的狭缝并与第一表面连通的歧管、或泡沫材料例如海绵等。水供应入口可被设计为以便能够将水均匀地供应至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侧。
片材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然而,从可使用性的视角来看,可使用例如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包括具有聚烯烃树脂、聚氧乙烯链等的聚合物。如具有聚烯烃树脂、聚氧乙烯链等的聚合物,可使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2007-277474中所述的材料。
从亲水性的视角来看,树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亲水性树脂材料、含亲水性填料的树脂材料或它们的组合。亲水性树脂材料包括抗静电剂,例如多元醇、脂肪酸酯、烷基二乙醇胺和烷基二乙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例如烷烃磺酸酯;以及在分子的末端具有至少一个选自以下的亲水性基团的树脂材料:-SO3H、-SO3M、-OSO3M、-COOM、-NR3X、-COOH、-NH2、-CN、-OH,或它们的组合,并且在式中,R为烷基基团,M为碱金属或-NH4,并且X为卤素。亲水性填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锡、氧化锑和氧化铟;络合氧化物,例如锡锑复合氧化物,以及铟锡复合氧化物;或它们的组合。
用于制备片材的方法没有限制,只要其可形成上述沟槽即可。用于形成沟槽的方法包括压制法、压印、浇注、蚀刻、激光处理等。具体地,例如,可使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2007-277474中所述的制备方法。
片材的第一表面可以经受亲水性处理。在本公开中,“亲水性处理”是指能够增加片材的第一表面的亲水性的表面处理。亲水性处理包括诸如喷砂处理、火焰处理和臭氧处理的表面处理;用亲水性材料涂覆表面;或它们的组合。亲水性材料包括亲水性树脂材料、含亲水性填料的树脂材料或它们的组合。亲水性树脂材料包括抗静电剂,例如多元醇脂肪酸酯、烷基二乙醇胺和烷基二乙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例如烷烃磺酸酯;以及在分子的末端具有至少一个选自以下的亲水性基团的树脂材料:-SO3H、-SO3M、-OSO3M、-COOM、-NR3X、-COOH、-NH2、-CN、-OH,或它们的组合,并且在式中,R为烷基基团,M为碱金属或-NH4,并且X为卤素。亲水性填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锡、氧化锑和氧化铟;络合氧化物,例如锡锑复合氧化物,以及铟锡复合氧化物;或它们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混凝土固化系统具有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以及选自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与片材的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或混凝土表面上;所述第三(密封)构件被装配以便密封片材的最外边缘部分以及混凝土表面或者相邻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
可提前将第一构件附接或粘结至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二表面,并且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将该第一构件作为独立构件设置在混凝土固化片材上,并且在片材的安装期间能够通过被放置为与适当部位上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二表面接触或附接或粘结而进行布置。“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是指简单的接触,而没有形成物理附接或粘结,并且这同样适用于下面对于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的说明。
可提前将第二构件附接或粘结至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将该第二构件作为独立构件设置在混凝土固化片材上,并且在片材的安装期间能够通过被放置为与适当部位上的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或混凝土表面接触或附接或粘结而进行布置。
关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细节以及合适的实施方案,参见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的描述。
可提前将第三构件或者说密封构件附接或粘结至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周边边缘部分,并且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将该第三构件或密封构件作为独立构件设置在混凝土固化片材上,并且在片材的安装期间能够通过被放置为与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周边边缘部分接触或附接或粘结而进行布置。
密封构件包括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密封剂、橡胶、粘土、凝胶、填充物、粘滞液体、密封带、粘合剂膜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密封构件,例如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密封剂、橡胶、粘土、凝胶、填充物或粘滞液体填充在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密封片材与片材周边边缘部分处的混凝土表面之间的间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通过将密封带、粘合剂膜等粘附至片材与片材周边边缘部分处的混凝土表面之间的间隙,对间隙进行密封,以便覆盖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二表面和混凝土表面两者。这样,通过密封片材周边边缘部分和混凝土表面,可防止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水泄漏到外部,或防止水蒸气的挥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密封带、粘合剂膜等与片材相连接,并且通过将密封带、粘合剂膜等粘附至片材的第二表面来密封片材之间的间隙,以便覆盖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混凝土固化片材。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可使用多个混凝土固化片材固化较大面积的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系统具有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以及向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的水供应源。根据一些实施方案,除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以及上述选自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密封构件)的至少一个构件之外,混凝土固化系统还具有向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的水供应源。
对于水供应源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其可向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即可。水供应源包括填充有水的容器,或者用于水管的水龙头。在周围环境下,容器可为打开的,或者可为密封的。
对于将水从水供应源供应到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形式没有限制,只要来自水供应源的水能够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片材的一部分可浸入到水供应源的水中,水供应源和片材可通过流动通道例如软管、管、半管道、泡沫材料等进行连接,或者来自水供应源的水可在不使用流动通道的情况下喷洒到片材上。因此,利用沟槽的毛细现象使水在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进行传输。
图8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混凝土固化系统40具有填充有水33的水供应源30,以及混凝土固化片材10。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并且参考标号20为混凝土。此外,通过将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11的一部分浸入容器的水33中,向第一表面11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
图9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混凝土固化系统40具有作为水供应源30的填充有水的槽,以及混凝土固化片材10,并且该片材具有从第二表面连通至第一表面11的孔,该孔作为水供应入口17。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此外,通过使用软管作为流动通道31来连接孔和槽,向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
图10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混凝土固化系统40具有作为水供应源30的填充有水的槽,以及混凝土固化片材10。片材10具有形成于片材的第一表面11的一侧上的海绵,并且能够随着水供应入口17将水均匀地携带至第一表面的一侧。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此外,通过使用软管作为流动通道31来连接海绵和槽,向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制备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并将其保持为片材的第一表面和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以及水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将水供应至混凝土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使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水进入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将水供应至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使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彼此贴近或接触,水进入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使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并从上述水供应入口供应水,水进入水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方法还包括将第一构件布置在与片材的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的第二构件布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或混凝土表面上。
第一构件和/或第二构件可通过在构造之前,提前相对于混凝土固化片材附接或粘结第一构件和/或第二构件来进行布置,或者可通过在片材安装期间将这些构件放置成与适当部位上的混凝土固化片材接触或附接或粘结来进行布置。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密封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以及相邻片材的混凝土表面或者周边边缘部分。可使用上述第三构件或密封构件执行密封。在构造之前,可提前将密封构件附接或粘结至混凝土固化片材,或者可在片材安装期间在适当部位上相对于混凝土固化片材附接或粘结密封构件。
关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的细节以及合适的实施方案,参见上述混凝土固化片材和混凝土固化系统的描述。
在地板表面上固化混凝土时,可简单地将片材放置在混凝土表面上,或者可使用具有抗刮擦特性的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或其他固定构件,例如胶带、粘合剂膜、包裹物等将片材固定至混凝土表面或另一个结构体(例如,混凝土构架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化期间由于风、振动等引起的片材移动可通过使片材自身的重量较重而减小。
在墙壁表面(指建筑物正面)上或天花板上固化混凝土时,片材可通过水的表面张力附接至混凝土表面,或者可使用第二构件或上述另一个固定构件进行固定。可使用支撑板诸如铝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FRP)、丙烯酸板或聚碳酸酯板支撑混凝土固化片材。例如,在混凝土表面不平坦的情况下,诸如隧道内壁等,支撑板可为曲线的或沿混凝土表面弯曲。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将片材保持在适当位置一段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
可任选地设定预定时间,以便获得期望水平的混凝土特性,例如强度、耐久性和外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待使用的混凝土类型、温度等设定适当的混凝土固化时间。
下面,将参照图11A和图11B以及图12A和图12B描述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1A和图11B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制备了混凝土固化系统40,该混凝土固化系统具有混凝土固化片材10,以及用于保存水33的水供应源30。片材的第一表面11面向(接触)经浇注的混凝土20的上表面。混凝土固化片材10的第一表面11的一部分浸入容器内的水中。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
如图11B所示,片材在第一表面11上具有沟槽,该沟槽具有图1中示出的沟槽形状A,并且沟槽在图11A的片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片材10具有第二表面16。因此,水利用沟槽中的毛细现象在由图11A的箭头示出的方向上进行传输,并且水进入水夹置在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然而,当水通过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从混凝土表面被消耗时,或蒸发到外部时,这种状态仍在继续,水利用沟槽的毛细现象从周边进行传输,并且水补充被消耗的部分。
在这种状态持续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用沟槽的毛细现象向上吸收水,并且在不使用传输水的机械设备诸如泵的情况下在片材的纵向方向上进行传输。
图12A和图12B为本公开的混凝土固化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制备了混凝土固化系统40,该混凝土固化系统具有混凝土固化片材10,以及用于保存水33的作为水供应源30的槽。片材具有水供应入口17,该水供应入口能够将水送至片材的一侧上的第一表面11。片材的第一表面由固定构件(图中未示出)保持在经浇注的混凝土20的侧表面上。通过使用流动通道31连接片材的水供应入口和槽,将水送至片材的第一表面。
如图12B所示,片材在第一表面11上具有沟槽,该沟槽具有图1中示出的沟槽形状A,并且沟槽在图12A的片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因此,水利用沟槽中的毛细现象在由图12A的箭头示出的方向上进行传输,并且水进入水夹置在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然而,当水通过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从混凝土表面被消耗时,或蒸发到外部时,仍保持这种状态,水利用沟槽的毛细现象从周边进行传输,并且水补充被消耗的部分。
在这种状态持续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在本发明实施方案中,在不使用传输水的机械设备诸如泵的情况下,水通过流动通道送至片材的第一表面,并且水供应入口利用沟槽的毛细现象在重力作用下沿片材的纵向方向上进行传输,该槽放置的位置高于片材。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混凝土,该混凝土通过上述混凝土固化方法中描述的步骤进行固化。
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更具体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
材料
混凝土固化片材
下述材料被用作混凝土固化片材的材料。
片材X:使用经亲水性处理的聚乙烯作为片材材料,制备实施例的混凝土固化片材(下面称为“片材X”)。片材X具有沟槽,该沟槽具有如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沟槽形状A。片材X的总厚度为300微米,并且第一沟槽13的最大宽度为160微米,深度为100微米,并且节距为220微米。第二沟槽15的最大宽度为16微米,深度为30微米,并且节距为50微米。根据本公开中所描述的水传输距离测试,片材X在一分钟内的水传输距离为150mm。所用的片材X在竖直方向上被剪切成120mm,并且在水平方向上被剪切成500mm,使得沟槽在片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片材Y:片材Y的总体厚度为1800微米,并且在膜的主表面上具有非织造织物,并且作为保水材料的水溶胀性氨基甲酸酯散布于非织造织物上。根据本公开所描述的水传输距离测试,片材Y的水传输距离小于50mm。所用的片材Y在竖直方向上被剪切成120mm,并且在水平方向上被剪切成500mm。
研钵板
使用120mm长×70mm宽×10mm厚的研钵板,可购自日本东京大田区的日本Tact有限公司(Nippon Tact Co.,Ltd.,Ota-ku,Tokyo))。测试前,在设定为90℃的烘箱中将研钵板加热和干燥7小时或更久。将干燥后的研钵板的质量(g)记录为初始质量(g)。
工作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容器尺寸为170mm长×240mm宽×30mm厚,将其作为水供应源30放置在金属网片(图中未示出)上,该金属网片水平放置在可排水的位置中,并且三个研钵板21在容器的纵向方向上连续地对齐,且研钵板之间的间隔为30mm。按从最靠近容器的研钵到最远离容器的研钵的顺序将研钵标记为研钵1、研钵2和研钵3。用600mL水33填充容器。将混凝土固化片材X(图13中的标号10)浸入容器中5分钟之后,将片材X放置在研钵1至研钵3上,使得片材X的第一表面11作为混凝土固化片材10面向(接触)研钵1至研钵3的上表面,片材X的一端与研钵3的端部对齐,并且片材X覆盖研钵1至研钵3的所有上表面。
将片材X的另一端浸入容器内的水中,并且将此时间点作为参考,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研钵板的质量(g)。将研钵板的质量(g1)-初始质量(g0)记录为水供应量(g3)。
上述测试在大气环境中于23±3℃的温度下执行。从测试开始到结束,未向容器中添加水,容器中的水处于暴露在周围大气环境的状态中。
工作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和比较例2
如表1所示,以与工作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比较例1执行测试,不同的是将混凝土固化片材换成片材Y。工作实施例2和比较例2以与工作实施例1和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是抑制水从容器蒸发。通过在将片材的端部浸入水中后立即包封容器的开口,然后再执行测试,从而抑制水从容器蒸发。如表1所示,按研钵靠近容器的顺序从近到远分别对研钵进行标号。
[表1]
表1: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示于表2和表3中以及图15至图18中。
[表2]
表2:评估水供应量(容器打开)
[表3]
表3:评估水供应量(容器密封)
下面列出了本公开的典型实施方案。
(1)一种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制备在至少第一主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片材,其中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以及保持片材的第一表面和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并且水夹置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以及在该保持持续预定时间后,将片材从混凝土表面移除。
(2)根据(1)的混凝土固化方法,其中沟槽的深度为1微米至3000微米,并且最大宽度为1微米至3000微米。
(3)根据(1)或(2)中的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方法,其中沟槽在一个方向上是细长的。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方法,其中水附着至混凝土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固化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
(5)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方法,其中水附接至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固化表面彼此面对(贴近或接触)。
(6)一种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该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该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7)根据(6)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沟槽的深度为1微米至3000微米,并且最大宽度为1微米至3000微米。
(8)根据(6)或(7)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沟槽在一个方向上是细长的。
(9)根据(6)至(8)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将基体材料布置在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
(10)根据(6)至(9)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水供应入口设置在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周边或这两者中。
(11)根据(6)至(10)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第一表面为亲水性的。
(12)一种混凝土固化系统,包括(6)至(11)中任一项的混凝土固化片材,以及向混凝土固化片材的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的水供应源。
附图标号
10 混凝土固化片材
11 第一表面
12 固体结构(第一固体结构)
13 沟槽(第一沟槽)
13a 沟槽开口区段
13b 沟槽最深区段
13d 沟槽深度
13w 沟槽最大宽度
14 第二固体结构
15 第二沟槽
16 第二表面
17 水供应入口
18 连通沟槽
20 混凝土
21 研钵板
30 水供应源
31 流动通道
33 水
40 混凝土固化系统
沟槽形状 A
L1 参考平面
L2 与参考平面平行的直线
L3 其中布置有固体结构的表面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固化片材,包括:
在至少第一表面上的固体结构群;
所述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
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第一构件布置在与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固化片材,其中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的第二构件布置在所述混凝土固化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4.一种混凝土固化系统,包括:
片材,所述片材包括在至少第一表面上的固体结构群,所述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至少一个选自以下的构件: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与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并且被装配以便布置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或混凝土表面上;以及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被装配以便密封所述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以及所述混凝土表面或者相邻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固化系统,还包括:向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混凝土表面之间供应水的水供应源。
6.一种混凝土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片材,所述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保持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并且水夹置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以及
在所述保持持续预定时间后,将所述片材从所述混凝土表面移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固化方法,还包括将第一构件布置在与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功能:防散射特性、防滑特性、耐候特性、耐热性、抗刮擦特性、隔热特性、绝热特性、散热特性、生热特性、屏蔽光的特性以及防尘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固化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可润湿性或保水特性的第二构件布置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混凝土表面上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固化方法,还包括密封所述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以及所述混凝土表面或者相邻片材的周边边缘部分的步骤。
10.一种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在至少第一表面上具有固体结构群的片材,所述固体结构群具有限定在相邻固体结构之间的沟槽,并且所述沟槽利用毛细现象传输水;
保持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彼此面对并且水夹置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状态;以及
通过在所述保持持续预定时间后将所述片材从所述混凝土表面移除来形成固化的混凝土。
CN201580029296.2A 2014-05-30 2015-05-29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50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3383 2014-05-30
JP2014113383A JP6487153B2 (ja) 2014-05-30 2014-05-30 コンクリートを養生する方法、シート、及びシステム
PCT/US2015/033117 WO2015184225A1 (en) 2014-05-30 2015-05-29 Sheet and system for curing concrete, concrete cur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cret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0602A true CN106550602A (zh) 2017-03-29
CN106550602B CN106550602B (zh) 2020-03-13

Family

ID=5469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92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50602B (zh) 2014-05-30 2015-05-29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2834B2 (zh)
EP (1) EP3148955A4 (zh)
JP (1) JP6487153B2 (zh)
CN (1) CN106550602B (zh)
WO (1) WO20151842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9101B2 (ja) * 2017-03-24 2022-01-05 川上産業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用保温・保湿養生シート、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の保温・保湿養生方法
JP2018193807A (ja) * 2017-05-19 2018-12-0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ンクリート改質方法
CN112502456B (zh) * 2020-11-23 2022-02-2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混凝土建筑喷淋养护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2568A2 (en) * 2001-02-07 2002-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film for liquid acquisition and transport
US20070084508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Jerry Cotter Portable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nd periodically applying moisture to curing concre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988A (en) 1932-01-12 1935-06-04 Edward H Angier Sheet material for curing and protecting concret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3014494A (en) * 1959-02-24 1961-12-26 Acme Steel Co Tool mount
US3659077A (en) * 1971-01-15 1972-04-25 Wallace A Olson Apparatus for the curing of concrete
JPS5091167A (zh) 1973-12-17 1975-07-21
US4485137A (en) * 1983-02-03 1984-11-27 White Richard L Concrete curing blanket
JPH05247958A (ja) * 1991-10-07 1993-09-24 Yutaka Fujikaw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漏水止水工法
JPH1046816A (ja) 1996-08-07 1998-02-17 Ohbayash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体の養生方法
US5780367A (en) * 1997-01-16 1998-07-14 Handwerker; Gary Reflective summer cure blanket for concrete
JP3754284B2 (ja) * 2000-09-06 2006-03-08 早川ゴム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養生シート
KR100443140B1 (ko) 2001-08-06 2004-08-04 안중환 콘크리트의 양생공법 및 양생필름
US20030116776A1 (en) * 2001-11-12 2003-06-26 Hermann Oppermann Substrate stack
US7572525B2 (en) * 2004-07-23 2009-08-11 Mcdonald Stephen F Concrete curing blanket
JP5242886B2 (ja) * 2005-05-24 2013-07-2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液体搬送部材
JP2007277474A (ja) 2006-04-11 2007-10-25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液体搬送フィルム
JP5091167B2 (ja) 2009-01-22 2012-12-05 株式会社間組 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装置と養生方法
JP5461867B2 (ja) 2009-03-31 2014-04-02 株式会社熊谷組 トンネルの覆工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方法
JP5584000B2 (ja) * 2010-03-26 2014-09-03 株式会社安藤・間 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装置と、その装置を用いた養生方法
JP4580460B1 (ja) * 2010-03-26 2010-11-10 株式会社間組 コンクリート用養生シート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方法
KR101543348B1 (ko) * 2012-09-25 2015-08-11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소성수축 균열 방지용 콘크리트 양생시트 및 그 양생 방법
US8857130B1 (en) * 2013-03-15 2014-10-14 Ardex, L.P. Cementitious product treatment processes
US9739068B2 (en) * 2015-01-31 2017-08-22 Ramshorn Corporation Concrete curing blanke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2568A2 (en) * 2001-02-07 2002-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film for liquid acquisition and transport
CN1243638C (zh) * 2001-02-07 2006-03-0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收集和输送液体的微结构化表面薄膜组合件
US20070084508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Jerry Cotter Portable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nd periodically applying moisture to curing concre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07728A1 (en) 2017-04-20
JP6487153B2 (ja) 2019-03-20
CN106550602B (zh) 2020-03-13
US10472834B2 (en) 2019-11-12
EP3148955A4 (en) 2017-11-08
EP3148955A1 (en) 2017-04-05
WO2015184225A1 (en) 2015-12-03
JP2015227565A (ja)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0602A (zh) 用于固化混凝土的片材和系统、混凝土固化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JP3806744B1 (ja) 通気性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
JP6165500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方法
KR100860750B1 (ko) 방수층 보호재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JP2014152559A (ja) 放熱シート及びコンクリート養生シート
JP4965731B1 (ja) ホットメルトをコーティングしたアルミ箔チューブ
US5724479A (en) Fluid flow controlling member
CN111075035A (zh) 一种防水系统
KR100907647B1 (ko) 점착성 방수시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방수시트
CN108977106A (zh) 一种一体化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081739A (ko) 방수 도막 및 방수 도막 시공 방법
JP3765085B2 (ja) 液体の流下規正部材
KR100530801B1 (ko) 통기성 방수시트
CN207622104U (zh) 一种新型干式地暖
CN208674209U (zh) 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盒
US9200440B2 (en) Flat, preferably flexible fire protection unit and device for shutting off a room against a fluid, especially an inflammable liquid flowing into the room or out of the room
CN113202261A (zh) 一种地暖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1898993U (zh) 一种防水系统
KR20080052513A (ko) 방수공사용 복합시트
CN210415802U (zh)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制备工艺中的降温片
CN111576899B (zh) 超高厚防辐射混凝土墙体的养护结构及方法
CN207003693U (zh) 一种高效能的eps聚苯板
JP4165367B2 (ja) 湿潤性システム
JP2014152560A (ja) コンクリート養生シート
KR101348384B1 (ko) 순간방수를 위한 방수재 도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