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15374A -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15374A
CN106515374A CN201610976571.8A CN201610976571A CN106515374A CN 106515374 A CN106515374 A CN 106515374A CN 201610976571 A CN201610976571 A CN 201610976571A CN 106515374 A CN106515374 A CN 106515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irculation
car
circulation patter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65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15374B (zh
Inventor
商昌宁
王宜圣
陈志刚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D ROVER AUTOMOBILE Co.,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65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15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15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5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15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5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21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parts of a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 B60H1/00428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parts of a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ir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行车环境舒适度不高的问题。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包括: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根据检测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并结合设定的目标温度,在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进行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为实现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能够在车辆行车或静车的状态下,有效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中,基本都配备了空调以满足驾乘人员在不同季节的需要;而且因为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汽车的设计也越来越封闭。汽车除了在行驶途中打开空调或打开窗户,以使汽车内空气流通以外。当窗户和空调都关上以后,车内空气就得不到很好的循环和流通。在天气比较闷的季节,车内空气不流通是导致汽车车内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车内温度的升高,将会使汽车的舒适度下降。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汽车,使用汽车代步,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的使用安全问题,特别是家庭中的儿童,在还没有独立救生能力下处于密封的汽车内,未在解救之前会有窒息的危险,国内国外由于儿童被锁在车内时间过长,出现呕吐、因缺氧造成恶心症状,更严重的导致窒息身亡的事情屡见不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止在汽车内窒息的方法和系统【申请号:CN201410589723.X】。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汽车在停止状态下车窗是否打开;如果未打开,则根据第一预设周期分别检测汽车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浓度以及汽车内的温度;根据所述浓度和所述温度的变化判断汽车内是否人或者宠物;如果有,则在所述一氧化碳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别大于其各自预设浓度阈值时,控制汽车空调保持或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并控制天窗打开预设幅度;如果没有,则停止检测汽车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浓度。该发明提供的防止在汽车内窒息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人或宠物滞留或遗留在封闭的汽车内时不会产生窒息,但是该发明无法根据车内情况智能调节空调的风量,舒适度不高,而且在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也无法智能调节车内的空气浓度,行车环境舒适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该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车辆行车或静车的状态下,有效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实时检测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空调鼓风机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值来调整鼓风机风量大小以使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根据检测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并结合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汽车空调进行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的切换,在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进行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为: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启动后若第一预设时间值内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无变化时关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即不在对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判断,以避免蓄电池电量不足,在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时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在刚开启时以最大流通量来控制鼓风机风量,随后根据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来调整鼓风机的风量直至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这样的操作,有效避免了在车内有乘员或动物时不会出现缺氧,提高了生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维持车内空气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合适水平,其中优先控制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目标浓度值时,按照目标温度来控制车内温度情况,这样的操作,有效提高了驾驶环境的舒适性,延缓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进而提高了行车安全。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空调操作面板来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空调操作面板的使用,方便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自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自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通过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能够避免在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有效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蓄电池电量,在蓄电池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在蓄电池电量低于第二预设电量值时自动切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检测蓄电池电量的大小,能够在确保车内人员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在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启动,另外,通过报警提醒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获救提供保障,安全性高。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的判断还包括:通过检测空调主机中内外循环电机的位置反馈信息判断空调是处于内循环模式还是外循环模式,在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时保持;在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切换为外循环模式。通过位置反馈信息来确认空调所处的内外循环模式,保证空调循环模式能够进行准确切换从而不会造成冲突,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在进入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实时检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车内浓度目标值时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温度电机进行工作;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在车内浓度目标值内时控制鼓风机风量增加,并控制空调从内循环模式转化为外循环模式,以使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进入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优先判断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达不到浓度目标值时进行内外循环模式切换,以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达到浓度目标值后才控制温度电机工作,控制车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有效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空调控制器,所述空调控制器上连接有的用于调整空调风量大小的鼓风机、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电机以及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流通或外循环流通的内外循环电机,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与空调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选择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的模式选择结构,所述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模式选择结构选择的流通模式控制鼓风机和温度电机以及内外循环电机做出相应操作从而保证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浓度目标值内以及车内温度维持在预设的目标温度。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模式选择结构选择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值,在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无变化时关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以避免蓄电池电量不足,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如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空调控制器控制内外循环电机启动外循环模式并启动鼓风机工作,根据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调整鼓风机的风量大小直至室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以保证在车内有乘员和动物遗留时,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避免出现缺氧现象,为安全获救提供时间保障,有效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空调控制器根据氧气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输送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驾驶员设定的目标温度,通过PID控制算法,在控制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有效提高了驾驶环境,延缓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进一步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车身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车身控制器连接的用于检测蓄电池电量大小的电量传感器、用于在蓄电池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的警报器以及用于断开蓄电池与车身控制器之间供电线路的继电器,所述车身控制器与空调控制器连接。设置电量传感器对蓄电池电量进行检测,能够在确保车内人员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在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启动,另外,在电量不足时,通过警报器的提醒声还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获救提供保障,安全性高。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中,所述模式选择结构包括设置有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按钮和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按钮的空调操作面板,所述空调操作面板与空调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空调操作面板的设置,可方便驾驶人员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
在上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中,所述模式选择结构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与空调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设置,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而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下可以有效地保护在四门关闭,车内留有儿童、老人或者动物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持车内的空气质量,避免出现车内缺氧现象,保障车内乘员及动物的安全性;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下可以结合目前空调系统的自动空调控制模式,并结合车内空气的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整车的舒适环境调节,有效的提高驾驶环境,延缓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进而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在蓄电池电量到达低电量水平时能够报警,有效的保证了车内乘员和动物的生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1、空调控制器;2、氧气浓度传感器;3、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4、鼓风机;5、温度电机;6、内外循环电机;7、模式选择结构;8、继电器;9、蓄电池;10、车身控制器;11、电量传感器;12、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包括: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实时检测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其第一预设时间值可设定为20-35分钟,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4,空调鼓风机4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值来调整鼓风机4风量大小以使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根据检测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并结合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汽车空调进行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的切换,在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5进行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其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空调操作面板来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空调操作面板的使用,方便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
作为优选,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蓄电池9电量,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二预设电量值时自动切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检测蓄电池9电量的大小,能够在确保车内人员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在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启动,另外,通过报警提醒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获救提供保障,安全性高。
其中,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的判断还包括:通过检测空调主机中内外循环电机6的位置反馈信息判断空调是处于内循环模式还是外循环模式,在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时保持;在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切换为外循环模式。通过位置反馈信息来确认空调所处的内外循环模式,保证空调循环模式能够进行准确切换从而不会造成冲突,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为优选,在进入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实时检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车内浓度目标值时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温度电机5进行工作;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在车内浓度目标值内时控制鼓风机4风量增加,并控制空调从内循环模式转化为外循环模式,以使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进入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优先判断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达不到浓度目标值时进行内外循环模式切换,以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达到浓度目标值后才控制温度电机5工作,控制车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有效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为:模式启动:驾驶员通过空调操作面板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信号判断是否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在检测到发动机运行状态信号为关闭状态时或者在车辆锁车时,并且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若预设时间值设定为5分钟,则在发动机关闭5分钟后或者车辆锁车5分钟后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启动后若第一预设时间值内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无变化时关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即不在对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判断,以避免蓄电池9电量不足,该第一预设时间值优选为30分钟;在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时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4,其中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前,通过检测空调主机中内外循环电机6的位置反馈信息判断空调是处于内循环模式还是外循环模式,在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时保持;在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切换为外循环模式,在鼓风机4开启时,首先按满载人员空调流通量的120%控制鼓风机4风量,5分钟后如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到达目标水平以下20%,则鼓风机4风量降低10%。以5%为目标差值通过PID控制算法来调整鼓风机4风量,直至室内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适宜的目标水平,即维持在浓度目标值内。在鼓风机4工作的同时实时检测蓄电池9电量,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二预设电量值时自动切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可以有效的保护在四门关闭,车内留有儿童、老人或者动物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持车内的空气质量,在蓄电池9电量到达地电水平时能够报警,有效的保护其生存安全。
在驾驶员准备开车时,驾驶员通过空调操作面板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或者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自动控制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启动,或者在发动机启动后第三预设时间值之后控制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启动,其第三预设时间值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值。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对检测到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驾驶员设定的目标温度,通过PID控制算法,控制空调主机的内外循环电机6、温度电机5和鼓风机4进行相应的工作,以维持车内空气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到达合适水平,在此控制过程中,优先考虑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此,最先判断检测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5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符合浓度目标值时,控制鼓风机4增加风量,并且将内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以使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后将外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控制温度电机5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结合了目前空调系统的自动空调控制模式,并结合车内空气的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整车的舒适环境调节,有效的提高驾驶环境,延缓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并进一步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图1所示,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和空调控制器1,空调控制器1上连接有的用于调整空调风量大小的鼓风机4、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电机5以及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流通或外循环流通的内外循环电机6,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均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选择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的模式选择结构7,控制装置还包括车身控制器10以及与车身控制器10连接的用于检测蓄电池9电量大小的电量传感器11、用于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的警报器12以及用于断开蓄电池9与车身控制器10之间供电关系的继电器8,车身控制器10与空调控制器1连接。其中,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设置在车辆顶部。
作为优选,模式选择结构7包括设置有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按钮和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按钮的空调操作面板,空调操作面板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空调操作面板的设置,可方便驾驶人员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模式选择结构7选择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其中,可通过空调操作面板进行启动相应流通模式,也可以在忘记开启时,根据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输送的信号判断是否开启相应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自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其第二预设时间可设定为4-6分钟,最优设定为5分钟;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则自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
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后,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实时检测氧气浓度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在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无变化时关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以避免蓄电池9电量不足;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其判断的过程包括将后一时刻检测到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与前一时刻检测到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比较,在存在变化时,如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情况时,空调控制器1通过检测空调主机中内外循环电机6的位置反馈信息,若检测到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则将空调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若检测到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则保持,除此之外,设定氧气浓度最低值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值,在检测车内氧气浓度低于氧气浓度最低值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值时,空调控制器1发送警报控制指令给车身控制器10,通过车身控制器10控制警报器12进行报警;在外循环模式开启的同时,启动空调鼓风机4,首先按满载人员空调流通量的120%控制鼓风机4风量,5分钟后如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到达目标水平以下20%,则鼓风机4风量降低10%。以5%为目标差值通过PID控制算法来调整鼓风机4风量,直至车内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适宜的目标水平,即浓度目标值内。在鼓风机4工作后,电量传感器11实时监测蓄电池9的电量情况,车身控制器10接收由电量传感器11发送的蓄电池9电量信号并进行分析判断,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警报器12进行报警提醒,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二预设电量值时控制继电器8断开,进而断开蓄电池9和空调控制器1之间的供电线路,以切断车内静态流通模式。车辆静态流通模式的开启,有效地保护在四门关闭,车内留有儿童、老人或者动物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持车内的空气质量,在蓄电池9电量到达地电水平时能够报警,有效的保护其生存安全。
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空调控制器1根据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输送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驾驶员设定的目标温度,通过PID控制算法,控制空调主机的内外循环电机6、温度电机5和鼓风机4进行相应的工作,以维持车内空气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到达合适水平,在此控制过程中,优先考虑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此,空调控制器1最先判断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检测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5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符合浓度目标值时,空调控制器1控制鼓风机4增加风量,并且将内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以使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后将外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控制温度电机5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结合了目前空调系统的自动空调控制模式,并结合车内空气的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整车的舒适环境调节,有效的提高驾驶环境,延缓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并进一步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内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自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值可设定为4-6分钟;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自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通过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能够避免在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有效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中,模式选择结构7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设置,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而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内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中,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空调操作面板来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以及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自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值可设定为4-6分钟;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自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空调操作面板的使用,方便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通过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能够避免在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有效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中,模式选择结构7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以及设置有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按钮和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按钮的空调操作面板,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空调操作面板均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空调操作面板的设置,可方便驾驶人员操作,设计人性,且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设置,能够为车内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忘记开启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高速行车流通模式而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实时检测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值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并启动空调鼓风机(4),鼓风机(4)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值来调整鼓风机(4)风量大小以使车内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时,根据检测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内外环境温度并结合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汽车空调进行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的切换,在保证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浓度目标值时控制温度电机(5)进行工作以使车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空调操作面板来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或者高速行车流通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值后自动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自动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蓄电池(9)电量,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二预设电量值时自动切断车辆静态流通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汽车空调进入外循环工作模式的判断还包括:通过检测空调主机中内外循环电机(6)的位置反馈信息判断空调是处于内循环模式还是外循环模式,在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时保持;在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切换为外循环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高速行车流通模式后实时检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车内浓度目标值时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控制温度电机(5)进行工作;在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在车内浓度目标值内时控制鼓风机(4)风量增加,并控制空调从内循环模式转化为外循环模式,以使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浓度目标值。
7.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空调控制器(1),所述空调控制器(1)上连接有的用于调整空调风量大小的鼓风机(4)、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电机(5)以及用于控制车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流通或外循环流通的内外循环电机(6),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均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选择启动车辆静态流通模式还是启动高速行车流通模式的模式选择结构(7),所述空调控制器(1)用于根据模式选择结构(7)选择的流通模式控制鼓风机(4)和温度电机(5)以及内外循环电机(6)做出相应操作从而保证车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浓度目标值内以及车内温度维持在预设的目标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车身控制器(10)以及与所述车身控制器(10)连接的用于检测蓄电池(9)电量大小的电量传感器(11)、用于在蓄电池(9)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值时进行报警提醒的警报器(12)以及用于断开蓄电池(9)与车身控制器(10)之间供电线路的继电器(8),所述车身控制器(10)与空调控制器(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结构(7)包括设置有车辆静态流通模式按钮和高速行车流通模式按钮的空调操作面板,所述空调操作面板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内空气流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结构(7)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与空调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
CN201610976571.8A 2016-11-07 2016-11-07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6515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571.8A CN106515374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571.8A CN106515374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5374A true CN106515374A (zh) 2017-03-22
CN106515374B CN106515374B (zh) 2019-03-19

Family

ID=58349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6571.8A Active CN106515374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15374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568A (zh) * 2017-04-16 2017-09-12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防尘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160970A (zh) * 2017-05-31 2017-09-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
CN108357320A (zh) * 2017-12-28 2018-08-03 合肥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冬季温度调节方法
CN109435631A (zh) * 2018-11-22 2019-03-0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CN109532418A (zh) * 2018-12-29 2019-03-29 王永剑 一种车用供氧系统
CN110203037A (zh) * 2019-05-21 2019-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汽车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1152746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浓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9653A (zh) * 2020-07-07 2020-12-22 上海纳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车内滞留人员安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976989A (zh) * 2019-12-16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空调装置的可分离式远程控制器以及远程控制方法
CN113978200A (zh) * 2020-07-27 2022-01-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空调
CN114001444A (zh) * 2021-11-04 2022-02-0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空气质量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12204A (zh) * 2020-09-29 2022-04-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189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yota Boshoku Corp 車室内空気管理装置
CN10346574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16577A (zh) * 2015-08-28 2016-01-06 苏州市博得立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系统
CN105946505A (zh) * 2016-05-17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
CN105946504A (zh) * 2016-05-05 2016-09-21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载空调的运转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189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yota Boshoku Corp 車室内空気管理装置
CN10346574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16577A (zh) * 2015-08-28 2016-01-06 苏州市博得立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系统
CN105946504A (zh) * 2016-05-05 2016-09-21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载空调的运转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46505A (zh) * 2016-05-17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568A (zh) * 2017-04-16 2017-09-12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防尘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160970A (zh) * 2017-05-31 2017-09-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
CN108357320A (zh) * 2017-12-28 2018-08-03 合肥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冬季温度调节方法
CN109435631A (zh) * 2018-11-22 2019-03-0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CN109532418A (zh) * 2018-12-29 2019-03-29 王永剑 一种车用供氧系统
CN110203037B (zh) * 2019-05-21 2021-04-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汽车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0203037A (zh) * 2019-05-21 2019-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汽车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2976989A (zh) * 2019-12-16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空调装置的可分离式远程控制器以及远程控制方法
CN112976989B (zh) * 2019-12-16 2024-04-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空调装置的可分离式远程控制器以及远程控制方法
CN111152746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浓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9653A (zh) * 2020-07-07 2020-12-22 上海纳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车内滞留人员安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978200A (zh) * 2020-07-27 2022-01-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空调
CN114312204A (zh) * 2020-09-29 2022-04-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4001444A (zh) * 2021-11-04 2022-02-0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空气质量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5374B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5374A (zh) 一种车内空气流通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15629B (zh) 一种电动汽车节能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015302B (zh) 用于车辆的辅助加热系统
CN105253085A (zh) 车内滞留乘员状态识别及险态控制系统
CN105904937B (zh) 一种安全型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5819114U (zh) 车温控制装置
CN109624843A (zh) 一种车内生命遗留报警系统
CN107791974A (zh) 车载安全生态系统
CN101865516A (zh) 一种控制汽车内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7719359A (zh) 在滚动停止‑启动事件期间控制电池电流的系统和方法
CN10715056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防尘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32385A (zh) 一种防止疲劳驾驶系统
CN111775652B (zh) 一种提升驾驶室舒适度的联动控制方法
CN106246034B (zh) 一种列车车门开启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01660A (zh) 车辆及其内部环境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5768486U (zh) 一种安全型汽车空调系统
CN112793393A (zh) 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479034B (zh) 一种车辆远程预约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599792A (zh) 一种具备氧气浓度调控功能的汽车空调系统及实现方法
KR101344522B1 (ko) 차량환기방법
CN204574382U (zh) 车载加湿系统
JP2005297816A (ja) 車載空調制御装置
CN208934553U (zh) 车内防窒息装置
CN111890867B (zh) 一种驾驶室驻车降温方法
KR10203724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4

Address after: No. 88, Jili Avenue, toumengang New District, Linhai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AND ROVER AUTOMOBI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