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1431B -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1431B
CN106481431B CN201610703123.0A CN201610703123A CN106481431B CN 106481431 B CN106481431 B CN 106481431B CN 201610703123 A CN201610703123 A CN 201610703123A CN 106481431 B CN106481431 B CN 106481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redirecting
air
fan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31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1431A (zh
Inventor
M.L.加尼斯
R.科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 Truck and Bus SE
Original Assignee
MAN Truck and Bus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 Truck and Bus SE filed Critical MAN Truck and Bus SE
Publication of CN106481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1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1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1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和机动车,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优选地机动车的驱动装置(10)的冷却设备(V),尤其用于冷却驱动装置(10),具有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D)由空气流动通过的冷却装置(1)、再导引装置(2)和风扇装置(3)。冷却设备(V)的突出之处尤其在于,即所述冷却设备具有旁路装置(4),以便将由冷却装置(1)和/或驱动装置(10)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通过由风扇装置(3)产生的负压来抽走,并且优选地因此至少部分地阻止加热的空气(5)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1)。

Description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所述设备确切地说尤其用于冷却驱动装置尤其是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大量用于冷却机动车内燃马达的设备。设备通常包括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由空气流动通过的冷却装置、再导引装置(Nachleiteinrichtung)和风扇装置。在此成问题的是,大多情况下由冷却装置和而后由内燃马达加热的空气的一部分返回流动至冷却装置并且由冷却装置吸取和加热。由冷却装置和内燃马达加热的空气的返回流动导致冷却装置的效率明显地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如下的可行方案,借助于其能够减少或甚至避免冷却装置的由于加热的空气的回流所引起的效率降低。
所述任务能够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和机动车来解决,其中,所述冷却设备具有: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由空气流动通过的冷却装置、再导引装置、风扇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设备具有旁路装置,以便将由所述冷却装置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通过由所述风扇装置产生的负压来抽走,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阻止加热的空气被抽吸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旁路装置具有用于加热的空气的进入开口,其中,所述再导引装置超过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缘突出,以便形成所述进入开口,并且其中,所述进入开口在所述冷却装置的和/或再导引装置的基本上全部的宽度和/或高度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再导引装置借助于逐渐变细区域朝着所述风扇装置逐渐变细;所述机动车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能够由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和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下面的描述来得知。
本发明实现一种设备,所述设备确切地说尤其用于冷却驱动装置(例如马达、适宜地内燃马达)、优选地机动车的驱动装置。机动车能够为轿车或商用车、尤其载重车辆或公共汽车。然而驱动装置还能够例如为建筑机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冷却能够适宜地例如借助于源自风扇装置的冷却空气流和/或借助于能够由冷却装置冷却的冷却介质、如例如冷却水、油等来进行。
所述设备包括能够尤其沿着流动通过方向由空气流动通过的冷却装置(例如热交换器)、风扇装置(例如通风机)和再导引装置(例如风扇罩),所述再导引装置适宜地布置在冷却装置和风扇装置之间。再导引装置和/或风扇装置适宜地同样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由空气流动通过。
设备的突出之处尤其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旁路装置,以便将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尤其沿着返回流动方向返回流动的空气通过由风扇装置产生的负压来抽走,从而至少部分地、优选地至少大部分地阻止加热的空气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
由此实现了,空气没有继续被加热,因为所述空气没有持续地或多次地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同样,冷却装置能够利用较冷的空气在否则返回流动的加热的空气流动通过之处来流动通过。由此能够使得平均地更多新鲜的和/或冷的空气流动通过冷却装置。较高的温度差引起冷却装置的功率提高。
旁路装置用于减少和/或防止由尤其冷却装置和适宜地驱动装置加热的空气再循环或者说返回流动到冷却装置中。通过旁路装置尤其实现了,由冷却装置和驱动装置加热的空气没有再次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并且因而继续被加热。因此例如马达室温度能够降低并且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能够提高。
可行的是,旁路装置构造用以将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间接地或直接地引导至风扇装置。
旁路装置能够例如在内部引导通过再导引装置和/或由再导引装置构造而成。
旁路装置能够此外例如在外部沿着再导引装置来引导并且例如包括至少一个管道、软管或其它的产生通道的部件。
旁路装置适宜地具有用于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的进入开口。
可行的是,再导引装置超过冷却装置的外周缘例如径向地突出,以便形成进入开口。
进入开口能够例如在冷却装置的和/或再导引装置的上方、下方和/或侧向延伸。
进入开口能够例如引入到再导引装置中和/或由再导引装置的背侧面形成,从而例如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能够沿着再导引装置的外周缘流动,以便借助于例如超过90°的、超过120°的、超过160°的或基本上180°的方向变换到达到旁路装置中。备选地或补充性地,进入开口能够相对于流动通过方向构造在风扇装置之前。
可行的是,进入开口在冷却装置的和/或再导引装置的基本上全部的宽度和/或高度上延伸。
进入开口能够相反于流动通过方向取向,从而所述进入开口能够尤其朝冷却装置的空气进入侧指向。
可行的是,进入开口构造用以将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引导到再导引装置中,从而所述空气在再导引装置中与源自冷却装置的空气相遇、尤其被置于结合(Verbindung)和/或至少部分地混合。
旁路装置能够例如相对于流动通过方向倾斜地和/或从外向内(例如从上向下、从下向上、从侧向上外向侧向上内等)地伸延,以便将由冷却装置和/或驱动装置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间接地或直接地引导至风扇装置。
可行的是,再导引装置实施为风扇罩和/或借助于逐渐变细区域朝着风扇装置逐渐变细,其中,优选地逐渐变细区域适宜地能够形成旁路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在再导引装置中的负压能够优选地通过借助于风扇装置的通风叶片的旋转来产生。
要提及的是,风扇装置适宜地构造用以将空气抽吸通过冷却装置。
还要提及的是,再导引装置适宜地能够实施为再导引壳体、尤其风扇罩。
此外要提及的是,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能够例如源自驱动装置的马达室。
此外要提及的是,旁路装置的进入开口相对于流动通过方向能够例如布置在冷却装置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和/或侧向。
此外要提及的是,冷却装置尤其实施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利用流过的空气冷却流过的内燃马达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油等)。通过介质与空气的温度差使得温度势(Temperaturpotential)被传递,从而介质被冷却并且空气被加热。因此空气大多已经以非常高的温度被鼓风至驱动装置、尤其到马达室中。此外加热的空气例如也还作为在马达室中的构件的、如例如废气罐的和马达的冷却起作用。然而空气由于所述构件引起的加热大多是仅仅小的,因为空气在冷却装置之内经历了大部分的加热。内燃马达的冷却适宜地在内部通过介质进行。
此外本发明包括具有如在此公开的那样的设备的机动车、例如轿车或商用车、尤其公共汽车或载重车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面描述的优选的特征和实施方式能够与彼此组合。本发明的其它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中公开或结合附上的图由优选的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来得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设备的视图,
图2示出图1的设备的透视的视图,以及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部分地相一致,从而对于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关于所述部件的阐释也参阅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以便避免重复。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设备V的视图,而图2示出所属的透视的视图。设备V在下面共同参考图1和2来描述。
设备V用于定位在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的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10的、例如内燃马达的上游。
设备V包括冷却装置1(例如热交换器)、再导引装置(例如风扇罩)2和风扇装置(例如通风装置)3。冷却器装置1、再导引装置2和风扇装置3适宜地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D由空气流动通过。附图标记6表示冷的、新鲜的外部空气,所述外部空气借助于风扇装置3被抽吸到冷却装置1中,以便在该处冷却用于驱动装置10的冷却介质。
冷却装置1适宜地用于,使得流过冷却装置1的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油等)利用流动通过的空气6得到冷却。由于介质与空气的温度差,使得温度势被传递,从而使得介质冷却并且空气加热。因此,空气大多已经以相对高的温度被鼓风至驱动装置10、尤其到马达室中。此外加热的空气例如也还作为用于在马达室中的构件、如例如废气罐和马达的冷却起作用。然而空气由于所述构件引起的加热大多是仅仅相对小的,因为空气在冷却装置1之内经历了大部分的加热。驱动装置10的冷却适宜地在内部通过冷却介质进行。
设备V具有旁路装置4,以便将由冷却装置1和至少略微地由驱动装置10加热的、沿着返回流动方向R返回流动的空气5通过由风扇装置3产生的负压抽走到再导引装置2中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基本上完全地阻止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1。因此旁路装置4减少和/或防止再循环,即由冷却装置1和驱动装置10加热的空气5流动返回到冷却装置1中。
因此借助于旁路装置4使得加热的空气5没有再次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1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被加热。因此,尤其在马达室中的温度能够下降并且冷却装置1的冷却功率能够提高。
旁路装置4构造用以将加热的空气5引导至风扇装置3。
旁路装置4在内部伸延通过再导引装置2并且由再导引装置2自身形成。然而备选地或补充性地可行的是,旁路装置4例如在外部沿着再导引装置2来引导、例如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管道、软管或其它的产生通道的部件。可行的是,在外部引导空气,然而必须在风扇装置3之前导入空气,使得空气能够被风扇装置3吸取。
旁路装置4包括进入开口4.1,通过所述进入开口4.1能够将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引导到再导引装置2中。进入开口4.1优选地布置在冷却装置1的下方,但还能够布置在冷却装置4.1的侧向或上方。
进入开口4.1尤其能够如下来形成,使得再导引装置2超过冷却装置1的外周缘突出。进入开口4.1能够适宜地由再导引装置2的背侧面形成并且能够适宜地引入到再导引装置2中。进入开口4.1优选地相反于流动通过方向D来取向、也就是说在图1中向右指向。进入开口4.1构造用以将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引导到再导引装置2中,从而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在再导引装置2中与源自冷却装置1的空气相遇、尤其至少部分地混合。然而混合不必在再导引装置2中进行。空气还能够例如通过单独的风扇单独地从再导引装置2中被吸走。
通过旁路装置4使得加热的空气没有再次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1并且进一步被加热。因此马达室温度能够下降并且冷却功率能够提高。空气没有继续被加热,因为所述空气没有多次地、尤其没有持续地被抽吸通过冷却装置1。此外冷却装置1利用较冷的空气在否则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流动通过之处被流动通过。由此平均地更多冷的空气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1中。这种较高的温度差引起冷却装置1的功率提高。
旁路装置4能够相对于流动通过方向D倾斜地、尤其从外向内地伸延,以便将来自径向地在风扇装置3之外的空气朝着风扇装置3导引。为此,再导引装置2能够借助于逐渐变细区域2.1朝向风扇装置3逐渐变细,其中,逐渐变细区域2.1形成旁路装置4的至少一部分。但逐渐变细区域2.1不是强制性必要的。同样,旁路装置4不必强制性地集成到再导引装置2中。
从图2中尤其能够得知,进入开口4.1能够在冷却装置1的和/或再导引装置2的基本上全部的宽度上延伸。备选地或补充性地,如下实施方式是可行的,在其中进入开口4.1能够在冷却装置1的和/或再导引装置2的基本上全部的高度上延伸。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设备V的视图。
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特点是,旁路装置4的进入开口4.1沿着机动车的向前行驶方向来看位于冷却装置1之前、尤其侧向地构造在冷却装置1和/或再导引装置2处。
本发明不受限于上面描述的优选的实施例。反而大量变型方案和改型方案是可行的,其同样使用本发明思想并且因此落到保护范围中。此外,本发明还要求对无关于参考的技术方案的其它技术方案的主题和特征进行保护。
附图标记列表
1 冷却装置
2 再导引装置
2.1 逐渐变细区域
3 风扇装置
4 旁路装置
4.1 旁路装置的进入开口
5 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
6 外部空气
10 驱动装置、例如内燃马达
D 冷却装置的、再导引装置的和/或风扇装置的空气流动通过方向
R 加热的空气的返回流动方向
V 设备。

Claims (16)

1.冷却设备(V),具有:能够沿着流动通过方向(D)由空气流动通过的冷却装置(1)、再导引装置(2)、风扇装置(3)和驱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V)具有旁路装置(4),以便将由所述冷却装置(1)和/或所述驱动装置(10)加热的、返回流动的空气(5)通过由所述风扇装置(3)产生的负压来抽走,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阻止加热的空气(5)被抽吸通过所述冷却装置(1),其中,所述旁路装置(4)具有用于加热的空气(5)的进入开口(4.1),其中,所述再导引装置(2)超过所述冷却装置(1)的外周缘突出,以便形成所述进入开口(4.1),并且其中,所述进入开口(4.1)在所述冷却装置(1)的和/或再导引装置(2)的基本上全部的宽度和/或高度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再导引装置(2)借助于逐渐变细区域朝着所述风扇装置(3)逐渐变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4)构造用以将返回流动的空气(5)引导至所述风扇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4)引导通过所述再导引装置(2)和/或由所述再导引装置(2)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4)在外部沿着所述再导引装置(2)来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开口(4.1)由所述再导引装置(2)的背侧面形成,所述进入开口引导到所述再导引装置(2)中和/或相对于所述流动通过方向(D)构造在所述风扇装置(3)之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开口(4.1)相反于所述流动通过方向(D)取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开口(4.1)构造用以将加热的空气(5)引导到所述再导引装置(2)中,从而所述加热的空气在所述再导引装置(2)中与源自所述冷却装置(1)的空气相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开口(4.1)在所述冷却装置(1)的和/或所述再导引装置(2)的上方、下方和/或侧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4)相对于所述流动通过方向(D)倾斜地和/或从外向内地伸延,以便将加热的空气(5)引导至所述风扇装置(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导引装置(2)实施为风扇罩,其中,所述逐渐变细区域(2.1)形成所述旁路装置(4)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导引装置(2)中的负压能够通过借助于所述风扇装置(3)的通风叶片的旋转来产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V)用于冷却驱动装置(1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0)是机动车的驱动装置(10)。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设备(V),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4)在内部引导通过所述再导引装置(2)。
15.机动车,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是轿车或商用车。
CN201610703123.0A 2015-08-26 2016-08-23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Active CN106481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11192.2 2015-08-26
DE102015011192.2A DE102015011192A1 (de) 2015-08-26 2015-08-26 Bypass-Ein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einer Rezirkulation erwärmter Luft in eine Kühl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1431A CN106481431A (zh) 2017-03-08
CN106481431B true CN106481431B (zh) 2020-11-03

Family

ID=5651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3123.0A Active CN106481431B (zh) 2015-08-26 2016-08-23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5187B2 (zh)
EP (1) EP3135879B1 (zh)
CN (1) CN106481431B (zh)
BR (1) BR102016018644B1 (zh)
DE (1) DE102015011192A1 (zh)
RU (1) RU2718366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11192A1 (de) * 2015-08-26 2017-03-02 Man Truck & Bus Ag Bypass-Ein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einer Rezirkulation erwärmter Luft in eine Kühleinrichtung
US11384680B2 (en) 2019-12-30 2022-07-12 Woven Planet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obile radiator cooling contro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5268B1 (de) * 1994-03-28 1997-05-21 Deere & Company Lüfteranordnung mit Aspirator
CN1806104A (zh) * 2003-06-17 2006-07-19 Hydac系统有限公司 流体冷却装置
CN101263285A (zh) * 2005-09-06 2008-09-10 贝洱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
WO2008111906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Scania Cv Ab Cooling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CN102257329A (zh) * 2008-12-22 2011-11-23 阿特拉斯·科普柯凿岩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至少一路循环流体的冷却系统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机器
DE102011121624A1 (de) * 2011-12-20 2013-06-20 Man Truck & Bus Ag Nachleitapparat nach Lüfter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000813A1 (de) * 2013-01-18 2014-07-24 Deere & Company Kühl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1172A (en) * 1977-07-01 1980-01-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an shroud arrangement
DD137460B1 (de) * 1978-06-29 1980-12-10 Heinz Lehmann Vorrichtung zur motorraumbelueftung fuer selbstfahrende landmaschinen
US4934449A (en) * 1988-06-15 1990-06-19 J. I. Case Company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agricultural implement
JP2507606Y2 (ja) * 1990-07-06 1996-08-1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大型ダンプトラックの駆動系の冷却装置用エアクリ―ナ
DE4438184C1 (de) * 1994-10-26 1996-04-11 Behr Gmbh & Co Axiallüfter für den Kühler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US5901786A (en) * 1998-09-21 1999-05-11 Ford Motor Company Axial fan sandwich cooling module incorporating airflow by-pass features
SE514268C2 (sv) * 1998-12-04 2001-01-29 Haegglunds Vehicle Ab Avgasutsläpp med låg IR-signatur
JP4288781B2 (ja) 1999-09-20 2009-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装置
JP3985624B2 (ja) * 2002-03-06 2007-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JP3937899B2 (ja) 2002-04-12 2007-06-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
WO2005119024A1 (de) * 2004-05-26 2005-12-15 Behr Gmbh & Co. Kg Kühlsystem
DE102005044559A1 (de) * 2005-09-17 2007-03-29 Behr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r Kühl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es, insbesondere Kühlmodul
JP4665957B2 (ja) * 2007-11-26 2011-04-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エレメント収納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ファンシュラウド部材
US8256496B2 (en) * 2007-12-06 2012-09-04 Deere & Company Air diverter for vehicle cooling system
DE102008020399A1 (de) * 2008-04-24 2009-10-2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einrichtung
US8403089B2 (en) * 2008-12-23 2013-03-26 Deere & Company Use of fan shroud to ventilate engine compartment
CN102878117A (zh) * 2012-06-29 2013-01-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一种带出风导流盘的抽风机
US9222448B2 (en) * 2014-02-14 2015-12-29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Air intake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with improved fan aspiration
DE102015011192A1 (de) * 2015-08-26 2017-03-02 Man Truck & Bus Ag Bypass-Ein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einer Rezirkulation erwärmter Luft in eine Kühl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5268B1 (de) * 1994-03-28 1997-05-21 Deere & Company Lüfteranordnung mit Aspirator
CN1806104A (zh) * 2003-06-17 2006-07-19 Hydac系统有限公司 流体冷却装置
CN101263285A (zh) * 2005-09-06 2008-09-10 贝洱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
WO2008111906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Scania Cv Ab Cooling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CN102257329A (zh) * 2008-12-22 2011-11-23 阿特拉斯·科普柯凿岩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至少一路循环流体的冷却系统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机器
DE102011121624A1 (de) * 2011-12-20 2013-06-20 Man Truck & Bus Ag Nachleitapparat nach Lüfter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000813A1 (de) * 2013-01-18 2014-07-24 Deere & Company Kühl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5879B1 (de) 2021-03-24
DE102015011192A1 (de) 2017-03-02
US9915187B2 (en) 2018-03-13
EP3135879A1 (de) 2017-03-01
CN106481431A (zh) 2017-03-08
BR102016018644B1 (pt) 2023-01-10
US20170058757A1 (en) 2017-03-02
RU2016134452A (ru) 2018-03-01
RU2016134452A3 (zh) 2020-01-24
RU2718366C2 (ru) 2020-04-02
BR102016018644A2 (pt)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2985A (zh)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US10179509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cooling module
CN102341590A (zh) 用于冷却内燃机再循环废气的装置
JP2015086767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6481431B (zh) 冷却设备和机动车
JP2019035371A (ja) 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CN106438000B (zh) 机舱发电机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US20170350301A1 (en) Air Gap-Insulated Muffler
US10571196B2 (en) Vehicle cooling system with charge air cooling
US9777681B2 (en) Cold air intake circulating air jacket
US9708944B2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a coolant to a heat exchanger, preferably for an exhaust gas cool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KR20150073322A (ko)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JP2015214911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JP2017056838A (ja) 車両
CN104564254A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后操作冷却的排气系统和其方法
KR101172065B1 (ko) 냉각성능 개선을 위한 복합구조 인터쿨러
CN207829981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
JP4453661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冷却系構造
RU2671427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ITTO20130262A1 (it) Sistema di raffreddamento di un fluido gassoso di aspirazione per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integrato in un circuito di raffreddamento del motore
CN206458550U (zh) 一种中、大型挖掘机用燃油散热结构
CN114787488A (zh) 用于动力总成的载热回路
CN202986745U (zh)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KR20100055562A (ko) 와류저감형 냉각장치가 구비된 건설장비용 엔진실
SE540255C2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a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cool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