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86745U -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86745U CN202986745U CN 201220612085 CN201220612085U CN202986745U CN 202986745 U CN202986745 U CN 202986745U CN 201220612085 CN201220612085 CN 201220612085 CN 201220612085 U CN201220612085 U CN 201220612085U CN 202986745 U CN202986745 U CN 2029867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m braw
- communicated
- cylinder body
- automobile
- pipe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包括:缸体、暖风进水管接头、暖风进水软管、用于给风加热成暖风的加热装置、暖风出水软管、暖风回水管接头、缸盖;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固定连接在缸体后端上,另一端暖风进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暖风进水管接头和加热装置连接;暖风回水管接头固定连接在缸盖上,暖风出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暖风回水管接头和加热装置连接。在缸体后端上开设暖风进水管接头,流出的水进行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由于水从缸体后端出来后对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较高,故而能提高加热效率。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该发动机不用考虑集成化所需要空间位置要求及结构的复制性要求,布置更为灵活,对结构的要求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为充分利用发动机工作释放出来的热能,可利用发动机冷却液中所含热能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以提供空调暖风。
目前以上利用热能加热暖风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暖风口与发动机大循环口汇集在缸盖后端,集成化实现布置紧凑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的要求,很多发动机因为位置的局限而无法实现集成化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包括:缸体、暖风进水管接头、暖风进水软管、用于给风加热成暖风的加热装置、暖风出水软管、暖风回水管接头、缸盖;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固定连接在缸体后端上,另一端暖风进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暖风进水管接头和加热装置连接;暖风回水管接头固定连接在缸盖上,暖风出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暖风回水管接头和加热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暖风进水管接头安装在缸体后端面上部,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的轴线位于缸体中轴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与缸体内的第二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暖风回水管接头安装在缸盖后端排气侧。
进一步地,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前端下部的给水循环提供动力的循环水泵。
进一步地,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内部的第一通道、设置在缸盖外部并与第一通道连接的第一出口通道、与第一出口通道连接的散热器、与散热器连接的散热器软管、与散热器软管连接的入口通道;所述入口通道可与缸盖内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连接缸体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循环水泵;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调温器室,出水口与调温器室连通,所述调温器室连接出水口和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侧边的调温器盖,入口通道形成于所述调温器盖内。
进一步地,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内并与循环水泵连通的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缸盖中的入口孔连通,入口孔与缸盖中的第一冷却液套连通,第一冷却液套与第一通道连通,入口孔与缸盖中的连接路径连通,所述连接路径与缸体内的第二冷却液套连通,第二冷却液套与缸体内的第二通道连通,第二通道与缸体内第二出口通道连通,第二出口通道与缸盖内部的第一通道连通;在调温器室内部的调温器关闭时,旁路通道与调温器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在缸体后端上开设暖风进水管接头,流出的水进行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由于水从缸体后端出来后对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较高,故而能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包括上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的发动机,不用考虑集成化所需要空间位置要求及结构的复制性要求,布置更为灵活,对结构的要求更低,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实现较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暖风循环装置水循环路径原理图。
图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暖风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包括:缸体1、暖风进水管接头2、暖风进水软管3、用于给风加热成暖风的加热装置20、暖风出水软管4、暖风回水管接头5、缸盖6;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2固定连接在缸体1后端上,另一端暖风进水软管3的两端分别与暖风进水管接头2和加热装置20连接;暖风回水管接头5固定连接在缸盖6上,暖风出水软管4的两端分别与暖风回水管接头5和加热装置20连接。来自缸体1后端的水,经过暖风进水管接头2,经过连接设备暖风进水软管3而流向加热装置20,给加热装置20加热,以提供车上空调加热所用,从加热装置20出来的水,经过暖风出水软管4,暖风回水管接头5流回缸盖6,与来自缸体的另一部分水汇集,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在缸体后端上开设暖风进水管接头,流出的水进行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由于水从缸体后端出来后对加热装置加热,故而能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F所示为发动机前端,箭头B所示为发动机后端。参考图2中,图中箭头F所示为发动机前端,箭头B所示为发动机后端;图中箭头R所示为发动机排气侧。暖风进水管接头2安装在缸体1后端面上部,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2的轴线位于缸体中轴面上,参考图1,A-A向所示的竖直的面为中轴面。暖风回水管接头5安装在缸盖6后端排气侧的螺纹孔内。由于水从缸体前端开始进行循环,从缸体前端流向汽缸体后端,暖风进水管接头2安装在缸体1后端,因而该部分的水温高,故而能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1前端下部的给水循环提供动力的循环水泵7。并且,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6内部的第一通道18、设置在缸盖6外部并与第一通道18连接的第一出口通道14、与第一出口通道14连接的散热器17、与散热器17连接的散热器软管16、与散热器软管16连接的入口通道15;所述入口通道15可与缸盖6内部的出水口24连通,所述出水口24连接缸体1外部的出水管27,所述出水管27连接循环水泵7;所述出水口24处设置有调温器室11,出水口24与调温器室11连通,所述调温器室11连接出水口24和第一通道18。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6侧边的调温器盖13,入口通道15形成于所述调温器盖13内。
本实施例中,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1内并与循环水泵7连通的排液通道22,所述排液通道22缸盖6中的入口孔21连通,入口孔21与缸盖6中的第一冷却液套10连通,第一冷却液套10与第一通道18连通,入口孔21与缸盖6中的连接路径12连通,所述连接路径12与缸体1内的第二冷却液套8连通,第二冷却液套8与缸体1内的第二通道25连通,暖风进水管接头2与缸体1内的第二通道25连通。第二通道25与缸体1内第二出口通道26连通,第二出口通道26与缸盖6内部的第一通道18连通;在调温器室11内部的调温器9关闭时,旁路通道23与调温器室11连通。
参考图2,说明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循环系统。循环水泵7安装于发动机前端进气侧,位于缸体1的下侧位置,并且缸体内的第二冷却液套8布置在缸体内,调温器9布置在缸盖6内,调温器室11布置在缸盖6的右端部分上。另外,第二冷却液套8、第一冷却液套10通过在缸盖6内设置的一组连接路径12相互连通。
调温器盖13安装在缸盖6的侧边,以及在调温器盖13内形成入口通道15。在调温器9打开时,缸盖6内部的出水口24通过入口通道15和散热器连接软管16与散热器17连通;在缸盖6上形成的第一通道18通过第一出口通道14和散热器连接软管19与散热器17连通。此外,第二冷却液套8经过第二通道25、通过出口通道暖风进水管接头2和暖风进水软管3与空调用的暖风加热装置20连通,并通过暖风出水软管4与暖风回水管接头5流回缸盖6。
从循环水泵7泵出的冷却液由缸盖6内形成的入口孔21通过缸体1内形成的排液通道22流动进入第一冷却液套10。
当发动机温度较低,处于冷的工作条件时,由于调温器9关闭,切断了散热器软管16和调温器室11之间的连通,缸盖的第一冷却液套10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路径12流动进入缸体的第二冷却液套8以便冷却缸体。在此之后,冷却液流过在缸体内形成的第二通道25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出口通道暖风进水管接头2和暖风进水软管3与空调用的暖风加热装置20连通,并通过暖风出水软管4与暖风回水管接头5流回缸盖6,通过第一通道18与调温器室11之间的通道返回到调温器室11,并进入水循环。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口通道26,与上述来自暖风回水管接头5流回缸盖6的水汇合,经过缸盖第一通道18与调温室11之间的通道流入调温室11。之后,通过缸盖出口孔24和出水管27被吸入冷却液循环泵7。
当发动机温度较高,处于热的工作状态时,调温器9打开,旁路通道23关闭。缸盖的第一冷却液套10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路径12流动进入缸体的第二冷却液套8以便冷却缸体。在此之后,冷却液流过在缸体内形成的第二通道25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出口通道暖风进水管接头2和暖风进水软管3与空调用的暖风加热装置20连通,并通过暖风出水软管4与暖风回水管接头5流回缸盖6,通过第一通道18与调温器室11之间的通道返回到调温器室11,并进入水循环。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口通道26和通过第一出口通道14和散热器软管19流动进入散热器17;随后,在散热器17内散热而温度降低之后,冷却液通过散热器软管16和入口通道15及调温器9流动进入调温器室11。之后,以上两部分冷却液汇集通过出口孔24和出水管27被吸入冷却液循环泵7。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这种发动机不用考虑集成化所需要空间位置要求及结构的复制性要求,布置更为灵活,对结构的要求更低,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实现较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包括:缸体(1)、暖风进水管接头(2)、暖风进水软管(3)、用于给风加热成暖风的加热装置(20)、暖风出水软管(4)、暖风回水管接头(5)、缸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2)固定连接在缸体(1)后端上,另一端暖风进水软管(3)的两端分别与暖风进水管接头(2)和加热装置(20)连接;暖风回水管接头(5)固定连接在缸盖(6)上,暖风出水软管(4)的两端分别与暖风回水管接头(5)和加热装置(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暖风进水管接头(2)安装在缸体(1)后端面上部,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2)的轴线位于缸体中轴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进水管接头(2)与缸体(1)内的第二通道(2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暖风回水管接头(5)安装在缸盖(6)后端排气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1)前端下部的给水循环提供动力的循环水泵(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6)内部的第一通道(18)、设置在缸盖(6)外部并与第一通道(18)连接的第一出口通道(14)、与第一出口通道(14)连接的散热器(17)、与散热器(17)连接的散热器软管(16)、与散热器软管(16)连接的入口通道(15);所述入口通道(15)可与缸盖(6)内部的出水口(24)连通,所述出水口(24)连接缸体(1)外部的出水管(27),所述出水管(27)连接循环水泵(7);所述出水口(24)处设置有调温器室(11),出水口(24)与调温器室(11)连通,所述调温器室(11)连接出水口(24)和第一通道(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盖(6)侧边的调温器盖(13),入口通道(15)形成于所述调温器盖(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车用循环暖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缸体(1)内并与循环水泵(7)连通的排液通道(22),所述排液通道(22)与缸盖(6)中的入口孔(21)连通,入口孔(21)与缸盖(6)中的第一冷却液套(10)连通,第一冷却液套(10)与第一通道(18)连通,入口孔(21)与缸盖(6)中的连接路径(12)连通,所述连接路径(12)与缸体(1)内的第二冷却液套(8)连通,第二冷却液套(8)与缸体(1)内的第二通道(25)连通,第二通道(25)与缸体(1)内第二出口通道(26)连通,第二出口通道(26)与缸盖(6)内部的第一通道(18)连通;在调温器室(11)内部的调温器(9)关闭时,旁路通道(23)与调温器室(11)连通。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循环暖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12085 CN202986745U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12085 CN202986745U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86745U true CN202986745U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5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1208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86745U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86745U (zh) |
-
2012
- 2012-11-19 CN CN 201220612085 patent/CN2029867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70657B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 |
CN201627631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RU2384713C2 (ru) |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ое охлаждение масла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 |
CN103352752B (zh) |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 |
CN204421700U (zh) | 一种内燃动车组用油水热交换器及内燃机 | |
CN102486114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6677933B (zh) | 一种水端可控的egr冷却系统 | |
CN20424315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以及新能源汽车 | |
CN104358608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 |
CN103615333B (zh) |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 |
CN102052141A (zh) | 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 | |
BR112020026906A2 (pt) |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veículo motorizado, linha de coleta e distribuição e método para configurar um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 |
CN207758778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列车牵引系统及列车 | |
CN106151470B (zh) | 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 | |
CN201574814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4239004U (zh) | 机油模块 | |
CN201006707Y (zh) | 机车油水冷却装置 | |
CN202986745U (zh) | 一种车用循环暖风装置及发动机 | |
WO2015170567A1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 |
CN110273746A (zh) | 一种并联式车用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2832754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座 | |
CN105333755A (zh) | 换热器 | |
CN209444418U (zh) | 排气管结构 | |
CN207377633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废气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6894905A (zh)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