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6908A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76908A CN106476908A CN201610703259.1A CN201610703259A CN106476908A CN 106476908 A CN106476908 A CN 106476908A CN 201610703259 A CN201610703259 A CN 201610703259A CN 106476908 A CN106476908 A CN 1064769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floor
- floor tunnel
- subaisle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其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设置的地板通道,所述地板通道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且所述地板通道包括侧壁并且向车辆下侧开口;一对副通道,所述副通道布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侧,每个所述副通道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接合至所述侧壁;以及加强构件,其联接至所述地板面板的各侧,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各侧夹着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包括通过朝车辆上侧拱起地板面板而形成的地板通道的车辆下部结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269052号(JP 2007-269052 A)公开了一种座椅加强构件(副通道)布置成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沿着地板通道延伸的结构。所述座椅加强构件分别布置在地板通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接合至地板通道的侧壁,由此加强地板通道。
发明内容
然而,JP 2007-269052 A中所公开的技术未考虑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即,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碰撞载荷在相对于地板通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输入,同时惯性力沿着行驶方向在相对于地板通道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施加。因此,沿着相反方向的应力作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地板通道夹于其间的各侧。为了在这种情况下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仍存在改善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能够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其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设置的地板通道,所述地板通道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且所述地板通道包括侧壁并且向车辆下侧开口;一对副通道,所述副通道布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侧,每个所述副通道在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接合至所述侧壁;以及加强构件,其联接至所述地板面板的各侧,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各侧夹着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布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并且将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第二部分联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以面向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并且彼此相对。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布置于如下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所述加强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所述副通道重叠。
在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一对副通道布置在地板通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侧。此外,每个副通道在地板通道的侧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接合至地板通道的侧壁。通过设置这种副通道,增强了地板通道的刚度和强度。
此外,加强构件布置在地板通道的内侧,且地板通道的侧壁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经由加强构件彼此联接。此处,加强构件可以布置在如下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所述加强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所述副通道重叠。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增强地板通道的刚度和强度,使得即使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相反方向的应力作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夹着地板通道的各侧,仍然能够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顺便提及,此处所指的“偏移碰撞”可以是小重叠碰撞、斜向碰撞等等。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布置于经由所述侧壁将所述一对副通道的前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处以及经由所述侧壁将所述一对副通道的后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处。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加强构件分别布置在对应于副通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位置,在该位置处,从碰撞侧的副通道施加至地板通道的载荷变得最大。以这种方式,通过将加强构件布置在地板通道最容易变形的位置,相比于加强构件布置在其他位置的构造,可以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此外,碰撞载荷等可以从碰撞侧有效地传递至防碰撞侧。
在第一方案中,轴可以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具有从所述车辆下侧支撑所述轴的支撑部。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可以使用被布置用于增强地板通道的刚度和强度的加强构件来支撑所述轴。利用该构造,不必单独准备用于支撑所述轴的专用部件,或者可以减少用于支撑所述轴的专用部件的数目。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具有在车辆侧视图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壁部,所述竖直壁部可以具有通孔,并且轴可以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插入通过所述通孔。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包括:一对竖直壁部,所述一对竖直壁部布置为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所述竖直壁部之间有间隔,且每个所述竖直壁部在车辆侧视图中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以及底壁部,其连接在所述竖直壁部的下端部之间。封闭空间可以由所述竖直壁部、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地板通道形成。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封闭空间由加强构件和地板通道形成。利用该构造,相比于例如使用了平板形状的加强构件的构造或者在加强构件与地板通道之间形成了开放空间的构造,可以增强地板通道的刚度和强度。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侧壁可以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所述地板通道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车辆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车辆上端部之间的上壁。
第一方案可以包括:一对车门槛,所述一对车门槛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端的外侧,所述车门槛均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一对副车门槛,所述副车门槛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车门槛中的一个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中的所述一个,并且所述副车门槛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中的另一个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中的所述另一个;以及一对地板横向构件,所述一对地板横向构件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中的一个连接至所述副车门槛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副通道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至所述副车门槛中的所述另一个和所述副通道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夹着所述地板通道。
在第一方案中,座椅导轨可以附接至每个所述副通道。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包括:地板面板,其具有地板通道,所述地板通道向车辆下侧开口;一对副通道,所述一对副通道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外侧,所述副通道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着所述地板通道,并且所述副通道连接至所述地板通道;以及加强构件,其将所述地板面板的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的各侧连接,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各侧夹着所述地板通道的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的中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从车辆上侧观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沿图2的线3-3截取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道横向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改进例的侧截面图,其中地板通道从车辆宽度方向来观看;
图6是以放大比例示出形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通道横向构件的放大立体图;以及
图7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沿图6的线7-7截取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附图中恰当地示出的箭头“前”(FR)、箭头“上”(UP)和箭头“外”(OUT)分别表示车辆前侧、车辆上侧和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下文中,也称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以下描述中,当在没有任何特别提及的情况下而使用前或后方向、上或下方向或者左或右方向时,其表示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或后、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上或下、或者面向行驶方向时的左或右。
将描述车辆下部结构的总体构造。如图1至图3所示,形成车厢的地板部的地板面板12布置在车辆的应用了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车辆下部10中。地板面板12形成车辆的底表面并由在车辆平面图中大体矩形的板构件制成。通过使地板面板12朝车辆上侧拱起而形成的地板通道14设置在地板面板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此外,在地板面板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端部12A接合至将稍后进行描述的车门槛16。尽管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车辆下部10中未示出车辆左侧的部分,但车辆左侧和车辆右侧形成为彼此大致对称,这样将地板通道14夹在其间。
地板通道14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且其沿车辆宽度方向竖直地截取的截横面具有向车辆下侧开口的大致U形。地板通道14包括车辆左侧上的左侧壁14A、车辆右侧上的右侧壁14B以及在左侧壁14A和右侧壁14B的上端部之间连接的上壁14C。此外,如图2所示,地板通道14的前端部形成为比其一般部宽并接合至仪表板18。地板通道14的后端部延伸至地板面板12的后端部并接合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横向构件(未示出)。
左右一对车门槛16分别布置在地板面板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和图3来描述车辆右侧的车门槛16。车辆左侧的车门槛16也具有相同的构造。
车门槛16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车门槛16包括布置在车门槛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部分处的车门槛内板20和布置在车门槛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部分处的车门槛外板22,由此形成封闭横截面结构。
车门槛内板2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竖直地截取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开口的大体帽形。车门槛内板20具有从车门槛内板20的上部朝车辆上侧延伸的内侧上凸缘部20A。车门槛内板20具有从车门槛内板20的下部朝车辆下侧延伸的内侧下凸缘部20B。
车门槛外板22布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面向车门槛内板20,且其沿车辆宽度方向竖直地截取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开口的帽形。车门槛外板22具有从车门槛外板22的上部朝车辆上侧延伸的外侧上凸缘部22A。车门槛外板22具有从车门槛外板22的下部朝车辆下侧延伸的外侧下凸缘部22B。车门槛加强件等可以布置在车门槛16的封闭横截面中。
如图2所示,副车门槛26布置在每个车门槛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副车门槛26将地板通道14夹在其间地分别布置在左右,且各自沿对应的车门槛16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和图3来描述车辆右侧上的副车门槛26。车辆左侧上的副车门槛26也具有相同的构造。
如图1所示,副车门槛26在车辆平面图中形成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伸长的大体矩形。如图3所示,副车门槛26包括从车门槛内板20的上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上壁部26A以及从上壁部2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端部朝车辆下侧延伸的竖直壁部26B。此外,上凸缘部26C从上壁部2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端部沿车门槛内板20的上部延伸,并接合至车门槛内板20。支架(未示出)分别附接至上壁部26A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部,且用于支撑车辆座椅的座椅导轨经由所述支架附接至上壁部26A。可替代地,座椅导轨可以不经由所述支架而直接附接至上壁部26A。
侧壁部26E设置在副车门槛26的前端部。侧壁部26E以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地连接至上壁部26A和竖直壁部26B,并在车辆正视图中形成为大体矩形。
下凸缘部26D从竖直壁部26B和侧壁部26E的下端部沿地板面板12延伸。下凸缘部26D接合至地板面板12的上表面。因此,封闭横截面由副车门槛26、地板面板12和车门槛内板20形成(参见图3)。
侧凸缘部26F在侧壁部26E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端部处沿车门槛内板20朝车辆前侧延伸,并接合至车门槛内板20。应注意,与设置在侧壁部26E的前端部处的侧壁部26E相同的侧壁部26E设置在副车门槛26的后端部处(参见图2)。
如图2所示,地板横向构件24布置在每个副车门槛26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地板横向构件24将地板通道14夹在其间地分别布置在左右,且各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来描述车辆右侧的地板横向构件24。车辆左侧上的地板横向构件24也具有相同构造。
如图1所示,地板横向构件24的沿车辆纵向方向竖直地截取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下侧开口的大体帽形,且地板横向构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接合至副车门槛26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部。
下凸缘部24A从地板横向构件24的下端部分别朝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延伸,并接合至地板面板12的上表面。下凸缘部2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端部与副车门槛26的下凸缘部26D的上表面重叠,并经由下凸缘部26D接合至地板面板12的上表面。另一方面,下凸缘部2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端部与副通道28(稍后进行描述)的下凸缘部28D的上表面重叠,并经由下凸缘部28D接合至地板面板12的上表面(参见图1中车辆左侧的地板横向构件24)。
此外,上凸缘部24B和侧凸缘部24C从地板横向构件2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分别沿副车门槛26的上壁部26A和竖直壁部26B延伸。上凸缘部24B与副车门槛26的上壁部26A重叠并接合至上壁部26A。侧凸缘部24C与副车门槛26的竖直壁部26B重叠并接合至竖直壁部26B。
如图2所示,地板横向构件2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端部分别经由副通道28接合至地板通道14。此处,副通道28分别布置在地板通道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且各自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副通道28在车辆平面图中各自形成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伸长的大体矩形。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来描述车辆左侧上的副通道28。车辆右侧上的副通道28也具有相同构造。
如图1所示,车辆左侧上的副通道28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副通道28包括从左侧壁14A的上壁部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的上壁部28A以及从上壁部28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端部朝车辆下侧延伸的竖直壁部28B。此外,上凸缘部28C从上壁部28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沿左侧壁14A朝车辆上侧延伸并接合至左侧壁14A。支架(未示出)分别地附接至上壁部28A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部,且用于支撑车辆座椅的座椅导轨经由支架附接至上壁部28A。可替代地,座椅导轨可以不经由支架而直接附接至上壁部28A。
侧壁部28E设置在副通道28的前端部。侧壁部28E以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地连接至上壁部28A和竖直壁部28B,并在车辆正视图中形成为大致矩形。
下凸缘部28D从竖直壁部28B和侧壁部28E的下端部沿地板面板12延伸,并接合至地板面板12的上表面。因此,封闭横截面由副通道28、地板面板12和左侧壁14A形成(参见图3)。
侧凸缘部28F在侧壁部28E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端部处沿左侧壁14A朝车辆前侧延伸,并接合至左侧壁14A。如图2所示,与设置在副通道28的前端部处的侧壁部28E相同的侧壁部28E相同的侧壁部28E设置在副通道28的后端部处。车辆右侧上的副通道28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右侧壁14B。
此处,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加强构件的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在地板通道14内。在下文中,将描述通道横向构件30的细节。
如图2所示,通道横向构件30分别地布置在左右布置的副通道28的前端部之间以及左右布置的副通道28的后端部之间。即,通道横向构件30分别布置在经由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和右侧壁14B将副通道28的前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以及布置在经由左侧壁14A和右侧壁14B将副通道28的后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因此,通道横向构件30各自布置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通道横向构件30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在其整体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重叠的位置)。
如图4所示,通道横向构件30包括一对竖直壁部32和底壁部34,所述一对竖直壁部布置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其间有间隔,所述底壁部连接在竖直壁部32的下端部之间。
竖直壁部32在车辆侧视图中各自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每个竖直壁部32在车辆正视图中形成为大体梯形以对应于地板通道14。
此处,左凸缘部32A从每个竖直壁部32的车辆左侧上的端部沿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延伸。左凸缘部32A在彼此背离的方向上延伸。即,竖直壁部32的车辆前侧上的左凸缘部32A朝车辆前侧延伸,而竖直壁部32的车辆后侧上的左凸缘部32A朝车辆后侧延伸。左凸缘部32A接合至左侧壁14A。
另一方面,右凸缘部32B从每个竖直壁部32的车辆右侧上的端部沿地板通道14的右侧壁14B延伸。右凸缘部32B各自沿着与对应的左凸缘部32A相同的方向延伸,并接合至右侧壁14B。
上凸缘部32C从每个竖直壁部32的上部沿地板通道14的上壁14C延伸。上凸缘部32C各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以连接在左凸缘部32A和右凸缘部32B之间,并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上壁14C。
底壁部34在车辆平面图中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伸长的大体矩形,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竖直方向。底壁部34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竖直壁部32长,且底壁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各自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竖直壁部32更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34A。延伸部34A与地板面板12的下表面重叠并接合至地板面板12。
由于通道横向构件30如上所述地构造,因此通道横向构件30的沿车辆纵向方向竖直地截取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上侧开口的大体帽形。由于所述一对竖直壁部32的左凸缘部32A、右凸缘部32B和上凸缘部32C分别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内表面,封闭横截面36由通道横向构件30和地板通道14形成。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副通道28分别布置在地板通道1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且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在地板通道14内。通道横向构件30各自布置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通道横向构件30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重叠。利用该构造,一对副通道28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联接,以便能够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因此,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能够抑制地板通道14的变形。即,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碰撞载荷相对于地板通道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输入,而惯性力相对于地板通道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沿着行驶方向施加。因此,相反方向上的应力作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将地板通道14夹于其间的各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如上所述的副通道28和通道横向构件30增强了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仍然能够抑制地板通道14的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通道横向构件30分别布置在对应于副通道28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位置,在该位置处,从副通道28施加在地板通道14上的载荷最大。以这种方式,相比于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在其他位置的构造,通过将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在地板通道14最容易变形的位置,可以抑制地板通道14的变形。具体地,如图2所示,由于在车辆平面图中大体矩形的加强结构由一对副通道28和一对通道横向构件30形成,可以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此外,碰撞载荷等可以从碰撞侧有效地传递到防碰撞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封闭空间36由通道横向构件30和地板通道14形成。利用这种构造,相比于平板形状的加强构件布置在地板通道14的内侧的构造,或者开口横截面由通道横向构件30和地板通道14形成的构造,能够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构造成用于支撑车辆座椅(未示出)的副通道28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30彼此联接来由此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不必单独地设置诸如通道加强件的加强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车门槛16和地板通道14经由副车门槛26、地板横向构件24和副通道2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联接,并且一对副车门槛26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彼此联接。利用这种构造,例如,在诸如车辆的侧向碰撞的碰撞时在碰撞侧输入至车门槛16的载荷可以经由副车门槛26、地板横向构件24、副通道28和通道横向构件30传递至防碰撞侧。
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改进例。在第一实施例中,构造成整个通道横向构件30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重叠。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利用通道横向构件30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重叠的构造,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在这点上,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车辆下部结构。可替代地,即使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于在车辆侧视图中不与副通道28重叠的位置,通道横向构件30仍然可以用作一种辅助件来帮助地板通道14将载荷从碰撞侧传递至防碰撞侧。
如图5所示,在采用了根据本改进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车辆的车辆下部40中,车辆前侧上的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成比图1的构造更靠车辆前侧。通道横向构件30的车辆后侧上的竖直壁部32的左凸缘部32A布置于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的侧凸缘部28F重叠的位置。即,侧凸缘部28F与左凸缘部32A经由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板通道14彼此联接。尽管未示出,竖直壁部32的右凸缘部32B与副通道28的车辆右侧上的侧凸缘部28F经由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板通道14联接。
另一方面,车辆后侧上的通道横向构件30布置成比图1的构造更靠车辆后侧地布置。通道横向构件30的车辆前侧上的竖直壁部32的左凸缘部32A布置于在车辆侧视图中与副通道28的侧凸缘部28F重叠的位置。即,侧凸缘部28F与左凸缘部32A经由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板通道14彼此联接。尽管未示出,但竖直壁部32的右凸缘部32B经由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板通道14与副通道28的车辆右侧上的侧凸缘部28F联接。
同样,在上述的改进例中,一对副通道28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联接,使得可以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因此,在诸如车辆的偏移碰撞的碰撞时,可以抑制地板通道14的变形。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6和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下部结构应用于传动轴58布置在地板通道14内的构造。相同的符号被赋予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相似的构造,因此相适应地省略了对其进行的描述。
如图6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中,作为轴的传动轴58布置在地板通道14内。因此,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构件的通道横向构件50各自形成为避开传动轴58的形状。在下文中,将描述通道横向构件50的细节。
通道横向构件50包括:一对竖直壁部52,所述一对竖直壁部布置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其间有间隔;底壁部54,所述底壁部连接在竖直壁部52的下端部之间;以及支撑支架56,所述支撑支架作为支撑部。竖直壁部52在车辆侧视图中各自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每个竖直壁部52在车辆正视图中形成为大体梯形以便对应于地板通道14。左凸缘部52A、右凸缘部52B和上凸缘部52C从每个竖直壁部52的外周端部沿地板通道14延伸。
左凸缘部52A从竖直壁部52的车辆左侧上的端部在彼此背离的方向上延伸,并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右凸缘部52B从竖直壁部52的车辆右侧上的端部在彼此背离的方向上延伸,并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右侧壁14B。上凸缘部52C各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以连接在左凸缘部52A和右凸缘部52B之间,并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上壁14C。
此处,朝车辆上侧凹进的凹部52D形成在每个竖直壁部52的下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如图7所示,凹部52D在车辆正视图中形成为半圆形以便不与传动轴58接触。
底壁部54具有与车辆竖直方向平行的厚度方向。底壁部54在车辆平面图中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伸长的大体矩形。底壁部54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竖直壁部52长,且底壁部5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各自形成为比竖直壁部52更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的延伸部54A。延伸部54A与地板面板12的下表面重叠并接合至地板面板12。在底壁部5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朝车辆上侧拱起的上拱起部54B形成为对应于竖直壁部52的凹部52D。
此处,支撑支架56附接至底壁部54以便从车辆下侧支撑传动轴58的支撑部由支撑支架56形成。支撑支架56在车辆平面图中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伸长的大体矩形,其厚度方向平行于车辆竖直方向。支撑支架5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底壁部54的下表面重叠,并通过诸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件(未示出)紧固至底壁部54。
此外,朝车辆下侧拱起的下拱起部56A形成在支撑支架56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因此,大致中空的圆柱部由下拱起部56A和底壁部54的上拱起部54B形成。传动轴58经由轴承(未示出)支撑在下拱起部56A上。通道横向构件50如上所述地构造以便如图6所示封闭区域60由通道横向构件50和地板通道14形成。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支架56设置到通道横向构件50来支撑传动轴58,通道横向构件50被布置用于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利用这种构造,可以消除对单独准备的用于支撑传动轴58的专用部件的需要,并可以减少用于支撑传动轴58的专用部件的数目。其他作用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支架56紧固在通道横向构件50的底壁部54来形成用于传动轴58的支撑部。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造成:通孔形成在通道横向构件50的竖直壁部52中,且传动轴58插入通过所述通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通孔用作传动轴58的支撑部。
尽管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当然,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包括一对竖直壁部和底壁部的横截面为大体帽形的通道横向构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通道横向构件可以形成为另一形状,并例如可以具有平板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通道横向构件的外周端部延伸的左凸缘部、右凸缘部和上凸缘部分别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右侧壁14B和上壁14C。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造成: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比地板通道14的高度矮的通道横向构件布置成使得在通道横向构件与地板通道14的上壁14C之间形成间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道横向构件接合至地板通道14的左侧壁14A和右侧壁14B,则可以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副通道28的前端部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彼此联接,且副通道28的后端部经由所述通道横向构件彼此联接。然而,布置通道横向构件的位置和通道横向构件的数目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构造成:副通道28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部经由单个通道横向构件彼此联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不设置通道横向构件的构造,仍可以增强地板通道14的刚度和强度。可替代地,除了将副通道28的前端部彼此联接以及将副通道28的后端部彼此联接的通道横向构件之外,还可以设置第三通道横向构件。此外,可以构造成:设置四个以上通道横向构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地板通道和副通道设置成在地板面板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地板通道和副通道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Claims (11)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面板,其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设置的地板通道,所述地板通道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且所述地板通道包括侧壁并且向车辆下侧开口;
一对副通道,所述副通道布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侧,每个所述副通道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接合至所述侧壁;以及
加强构件,其联接至所述地板面板的各侧,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各侧夹着所述地板通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布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并且将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第二部分联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面向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并且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布置于如下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所述加强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侧视图中与所述副通道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布置于经由所述侧壁将所述一对副通道的前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处以及经由所述侧壁将所述一对副通道的后端部彼此联接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轴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侧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从所述车辆下侧支撑所述轴的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具有在车辆侧视图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壁部,所述竖直壁部具有通孔,并且
轴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插入通过所述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
一对竖直壁部,所述一对竖直壁部布置为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所述竖直壁部之间有间隔,且每个所述竖直壁部在车辆侧视图中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以及
底壁部,其连接在所述竖直壁部的下端部之间,并且
封闭空间由所述竖直壁部、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地板通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
所述地板通道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车辆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车辆上端部之间的上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进一步包括:
一对车门槛,所述一对车门槛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端的外侧,所述车门槛均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
一对副车门槛,所述副车门槛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车门槛中的一个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中的所述一个,并且所述副车门槛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中的另一个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中的所述另一个;以及
一对地板横向构件,所述一对地板横向构件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中的一个连接至所述副车门槛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副通道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至所述副车门槛中的所述另一个和所述副通道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地板横向构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夹着所述地板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座椅导轨附接至每个所述副通道。
1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面板,其具有地板通道,所述地板通道向车辆下侧开口;
一对副通道,所述一对副通道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外侧,所述副通道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着所述地板通道,并且所述副通道连接至所述地板通道;以及
加强构件,其将所述地板面板的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的各侧连接,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各侧夹着所述地板通道的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的中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65677 | 2015-08-25 | ||
JP2015165677A JP6311679B2 (ja) | 2015-08-25 | 2015-08-25 | 車両下部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6908A true CN106476908A (zh) | 2017-03-08 |
CN106476908B CN106476908B (zh) | 2019-06-18 |
Family
ID=5809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03259.1A Active CN106476908B (zh) | 2015-08-25 | 2016-08-22 | 车辆下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4834B2 (zh) |
JP (1) | JP6311679B2 (zh) |
CN (1) | CN106476908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94663A (zh) * | 2017-06-21 | 2018-12-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WO2019001535A1 (zh) * | 2017-06-30 | 2019-01-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09204575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09278863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CN112955369A (zh) * | 2018-11-06 | 2021-06-11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地板通道 |
CN115195881A (zh) * | 2021-04-05 | 2022-10-1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54729B2 (ja) * | 2015-10-22 | 2018-07-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床部構造 |
JP2019177705A (ja) * | 2016-07-11 | 2019-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下部構造 |
US10252751B2 (en) * | 2017-03-07 | 2019-04-0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flatable tunnel reinforcement |
CN109204496B (zh) * | 2017-06-30 | 2020-10-2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JP6977497B2 (ja) * | 2017-11-15 | 2021-12-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側部構造 |
JP6881326B2 (ja) * | 2018-01-16 | 2021-06-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下部車体構造 |
JP6981279B2 (ja) * | 2018-01-30 | 2021-12-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
JP6881404B2 (ja) * | 2018-08-13 | 2021-06-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下部車体構造 |
JP7276011B2 (ja) * | 2019-08-30 | 2023-05-1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体下部構造 |
KR20220064789A (ko) * | 2020-11-12 | 2022-05-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고전압배터리가 구비된 차체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98079U (zh) * | 1989-01-23 | 1990-08-03 | ||
JP2000280937A (ja) * | 1999-03-30 | 2000-10-10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
JP2003205870A (ja) * | 2002-01-16 | 2003-07-22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床構造 |
JP2013154731A (ja) * | 2012-01-30 | 2013-08-15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CN104843084A (zh) * | 2014-02-14 | 2015-08-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35849Y2 (zh) * | 1973-05-16 | 1976-09-03 | ||
JPH01128470U (zh) * | 1988-02-26 | 1989-09-01 | ||
JP4122754B2 (ja) | 2001-11-12 | 2008-07-2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JP4853080B2 (ja) | 2006-03-30 | 2012-01-1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JP2007290579A (ja) * | 2006-04-26 | 2007-11-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体構造および荷重伝達方法 |
JP4738506B2 (ja) * | 2009-03-26 | 2011-08-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補強体構造 |
JP2016037072A (ja) * | 2014-08-05 | 2016-03-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構造 |
JP2016052863A (ja) | 2014-09-04 | 2016-04-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構造 |
JP6354729B2 (ja) * | 2015-10-22 | 2018-07-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床部構造 |
-
2015
- 2015-08-25 JP JP2015165677A patent/JP63116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12 US US15/235,875 patent/US101248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22 CN CN201610703259.1A patent/CN1064769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98079U (zh) * | 1989-01-23 | 1990-08-03 | ||
JP2000280937A (ja) * | 1999-03-30 | 2000-10-10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
JP2003205870A (ja) * | 2002-01-16 | 2003-07-22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床構造 |
JP2013154731A (ja) * | 2012-01-30 | 2013-08-15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CN104843084A (zh) * | 2014-02-14 | 2015-08-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结构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94663A (zh) * | 2017-06-21 | 2018-12-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WO2019001535A1 (zh) * | 2017-06-30 | 2019-01-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09204575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09204575B (zh) * | 2017-06-30 | 2022-05-1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09278863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CN109278863B (zh) * | 2017-07-19 | 2021-02-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CN112955369A (zh) * | 2018-11-06 | 2021-06-11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地板通道 |
CN115195881A (zh) * | 2021-04-05 | 2022-10-1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 |
CN115195881B (zh) * | 2021-04-05 | 2024-02-0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6908B (zh) | 2019-06-18 |
JP6311679B2 (ja) | 2018-04-18 |
JP2017043155A (ja) | 2017-03-02 |
US20170057549A1 (en) | 2017-03-02 |
US10124834B2 (en)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6908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US9809258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10597091B2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KR101722870B1 (ko) | 자동차의 차체 측부 구조 | |
RU2529559C1 (ru) | Бампер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US20150175218A1 (en) |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
US10737731B2 (en) | Vehicle front pillar structure and vehicle side structure | |
CN105882760A (zh) |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 |
US20140312657A1 (en) |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 |
CN111824268A (zh) |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 |
US9499208B2 (en) | Vehicle center pillar | |
US10773753B2 (en) | Upper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9381942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2013230726A (ja) | 車体構造 | |
JP2019089488A (ja) | 車両のボディ骨格構造 | |
CN109562794A (zh) | 车身构造 | |
CN110065535A (zh) | 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 | |
US10875473B2 (en) | Vehicle interior member | |
JP2014084092A (ja) |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 |
CN105793117A (zh) | 防钻入保护装置的结构 | |
JP2019189162A (ja) | 車両の車体構造 | |
JP6107209B2 (ja) | ルーフサイドレール構造 | |
US10501125B2 (en) |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JP2016150699A (ja) |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 |
US10106198B2 (en) | Vehicle upper body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