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4070B -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4070B
CN106474070B CN201510529268.9A CN201510529268A CN106474070B CN 106474070 B CN106474070 B CN 106474070B CN 201510529268 A CN201510529268 A CN 201510529268A CN 106474070 B CN106474070 B CN 106474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pheres
organic solvent
drug
emulsification
hydroph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9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74070A (zh
Inventor
姚东刚
苏正兴
李明
王丹
陶国碧
王利春
王晶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292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74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74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4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4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4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疏水性药物和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溶液A;2)将步骤1)所得物和内水相混合,乳化处理得到初乳,内水相用量与步骤1)中溶液A的体积比为1:5‑66.7;3)将步骤2)所得物加入到浓度为0.005‑0.05 g/ml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乳化处理得复乳,经搅拌至乳滴固化或有机溶剂挥发完全;4)对步骤3)所得颗粒进行干燥得到微球。本发明克服停滞期,获得恒速释放药物的微球,快速起效;微球中的有机溶剂残留在600ppm以下;无需再添加其他辅料。

Description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水性药物控释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缓释制剂的突出特点是能够在1次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有效剂量的活性成分,基于此特点,该类制剂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尤其对半衰期短,采用常规剂型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明显提高患者顺应性;另外,该类制剂体内血药浓度变化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治疗窗之内以维持疗效。口服缓释制剂因胃肠蠕动等生理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持续1日至数日,而皮下或肌内注射给药的无菌微球(microspheres)可持续释放药物达数周,甚至数月。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微球包载疏水性药物实现长效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难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1)现有包载有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往往存在长时间(数天,甚至数周)的停滞期,在此期间,药物释放量远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水平,因此需要患者配合加服常规药物,依从性差;(2)在微球制备过程中,为溶解药物和高分子材料会不可避免的使用有机溶剂,考虑到微球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将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预期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机溶剂残留水平仍是本领域研究人员的重大攻关难题。
为了克服停滞期,中国专利CN103338752采用两种具有不同降解速率的高分子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包裹活性成分;美国专利US4897268则先采用单一高分子材料包裹活性成分,再用另一高分子材料包裹活性成分,其中两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降解速率,分别成球后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上述两种方法均能克服停滞期,但是降解较快的高分子材料降解后的产物-乳酸和乙醇酸,会加速降解较慢的高分子材料降解,因此实际活性成分的释放行为,往往并不能通过参考两种高分子材料分别成球后的释放行为获得,使得处方筛选更加困难;此外,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为一种制剂选用两种高分子材料,或制备两种微球也不具有优势。中国专利CN102188384中,通过加入碱性添加剂,在释放初期加速水分子渗入微球内部,随着释放进行还可以中和微球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间接调节活性成分的释放行为。但是增加一味辅料,往往需要相应增加大量质控研究工作,并且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颁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中辅料选用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射剂所用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应尽可能少。
因此,如何方便、经济、有效的克服疏水性药物微球存在的停滞期,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为了解决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初大丰等(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石杉碱甲长效缓释微球制剂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在冻干过程中采用甘露醇作为保护剂,最终升温至60℃真空干燥,解决了温度升高后微球粘连问题,但所用甘露醇用量高达50%,这与《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中辅料选用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射剂所用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应尽可能少是相矛盾的,此外该方法不适用于热敏感的药物。中国专利CN103462901在微球固化后,再采用乙醇作为桥梁溶剂清洗处理,可将终产品中的二氯甲烷含量降至600ppm;但在无菌操作生产环境下增加乙醇清洗步骤,无疑增加了染菌风险和操作的复杂性,并且桥梁溶剂乙醇残留也需在终产品中严格控制。而单纯依靠提高解析干燥阶段的最终温度和延长冻干时间使得有机溶剂至600ppm以下,有时并不奏效,并且这两种手段不仅浪费电力能源,对于温度敏感的样品还可能影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当解析干燥温度高于高分子材料Tg时,也容易造成微球粘连现象。
因此,寻求一种简易、高效的去除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仍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获取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药物和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溶液A;
2)将步骤1)所得物和内水相混合,乳化处理得到初乳,内水相用量与步骤1)中溶液A的体积比为1:5-66.7,优选为1:6.5-30,更优选的为1:8-20;
3)将步骤2)所得物加入到浓度为0.005-0.05 g/ml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乳化处理得复乳,经搅拌至乳滴固化或有机溶剂挥发完全;
4)对步骤3)所得颗粒进行干燥得到微球;
所述疏水性药物包括利培酮、帕潘立酮、石杉碱甲、罗替戈汀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内水相为纯水或水溶液。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创造性的采用w/o/w复乳法包裹疏水性药物,所得微球在体外以近似零级恒速释放利培酮,并且有机溶剂残留可控制在600ppm以下。w/o/w复乳法包裹疏水性药物过程中,内水相的引入,特别是纯水的内水相的引入,致使更多水性通道在微球固化、干燥过程中形成,这对于有机溶剂在固化、干燥过程中自微球颗粒中泄露是有利的,正基于此,干燥后的微球中有机溶剂含量可更容易的控制在600 ppm下。水性通道在体外溶出过程中亦至关重要,水性通道分布较多的微球主要基于扩散释放活性成分,溶蚀对释放行为的贡献变少,并且合理的内水相加入量,可将突释行为降至最底,最终实现疏水性药物的恒速释放。
如本发明的一个实验例所示,内水相加入量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当内水相体积增加,微球表面孔道数量(通常称为水性通道)有明显增加,水性通道的直径也有增加趋势,且这一表面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了微球的释药行为,随孔径数量增加和直径增大,释药加速,并且通过调节内水相体积,可以有效控制微球以接近于零级恒速释放药物。
然而,发明人也发现制备过程中的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如制备稳定的初乳,优选的制备方法为高剪切分散,且优选无需额外加入表面活性剂,这是由于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具有一定的粘度可维系体系的稳定。在实施例中,优选的初乳平均粒径<0.2μm(分散介质为溶解有高分子材料有机溶剂溶液,采用测定马尔文Zetasizer Nano型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当初乳粒径>1.0μm情况下,形成的初乳不够稳定(短时间(>5min)静置出现分层现象),影响复乳化效果。同时,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中等尺寸(如直径在0.5μm-0.8μm范围)的初乳会致使载药量下降、突释量增加等现象,但余下的药物仍能以接近恒速释放。
多数研究者均注意到微球的粒径分布也是至关重要的,最为常用的粒径控制方式有两种:1)在成球过程中,通过特殊控制手段获得粒径均一的微球,如中国专利CN200910153521.x中所描述的锐孔装置,以及文献中有较多报道的SPG膜乳化技术等;2)更为常用的是在微球固化后,将其通过双层筛去除偏大/偏小的微粒,获得分布均匀的中等粒径的微粒。相对比而言,该法更适合产业化,如中国专利CN200580019229中报道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商品名:Bydureon,原研公司:安米林和Alkermes公司)的无菌干燥筛分处理。若采用后者方案,双层筛筛网尺寸的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应尽量避免使用的注射针头外径尺寸过大,故需要截留去除粒径过大的微粒,且大粒径的微粒往往载药量要高于中等粒径和小粒径的微粒,对体外溶出(受载药量影响)、载药量等关键指标的评价具有干扰;之所以要除掉小粒径的微粒,主要是小粒径的微粒对突释有较大贡献,通常将<25μm的微粒过滤去除。同时,双层筛尺寸的选择除上述原因外,也需要兼顾产品的收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应尽少量的去除偏大/偏小的微粒。
所述高分子材料的重量为疏水性药物重量的0.4倍以上;有机溶剂的用量为2-25g/g•疏水性药物。
优选的,将所述步骤(3)所得的颗粒筛分处理后再干燥得到微球。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材料为PLGA,更优选的,采用粘度为0.35-0.8 dL/g的PLGA(如型号为7525DLG7E的PLGA)。PLGA作为制备微球常用的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具有稳定的市场来源等优点。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可以采用任何可用于制备W/0和W/O/W体系微球的高分子材料。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是通过控制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内水相以及制乳条件等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本领域人员不难理解,任何可用于制备W/O和W/O/W体系微球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单一材料和混合材料),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具有低水溶性、沸点低于100℃、与水相比有较高的蒸汽压和介电常数低于10的特点;常作为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最为常用的有机溶媒。本领域人员也不难理解,凡是可以用于制备W/0、W/O/W体系微球的有机溶剂(包括单一溶剂和混合溶剂),也均可以用于本发明。
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乙烯醇、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吐温类、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普朗尼克F-68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聚乙烯醇。
步骤2)和步骤3)所述的乳化处理方式包括高剪切分散、高压均质、超声处理、静态混合、机械搅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乳化处理方式为高剪切分散。更优选的,步骤2)中的乳化处理为高剪切分散处理,利用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在5000rpm-20000rpm下处理0.5min-5min,使得形成稳定的初乳,优选的初乳平均粒径<0.2μm;步骤3)中的乳化处理为高剪切分散处理,利用Silverson L5M-A型高剪切分散机在500rpm-3000 rpm下处理0.5min -10 min,目的是将绝大部分乳滴的粒径控制在25-150μm,该范围内的每个梯度区间内的微粒载药量相近、释放行为相似,考虑到<25μm和>150μm的微粒由于对突释、载药量等有较大贡献在后续操作中将被去除,为兼顾收率,剪切处理的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值得指出的是,采用与IKAT25型高剪切分散机在5000rpm-20000rpm和Silverson L5M-A型高剪切分散机在500rpm-3000rpm下具有同等效力的其它高剪切分散机均应视为与本发明相同。
优选的,进行步骤2)乳化处理时,温度为室温以下,更优选的在10℃以下,这主要是考虑到二氯甲烷沸点低(39.8℃),在乳化过程中定转子与液体之间摩擦,导致产热严重,易致使二氯甲烷大量挥发,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稍高温度下,分散相高分子材料溶液粘度下降,形成的w/o乳滴不够稳定,易发生融合现象。进行步骤3)乳化处理时,温度不宜超过二氯甲烷的沸点,优选的温度为25℃以下,更优选的为15℃及以下,该温度下二氯甲烷具有适宜的水中溶解度,二氯甲烷由乳滴中萃取至外水相中的效率适宜,形成的微球较为光滑、圆整;若步骤3)温度过高,形成的微球会表面粗糙、异型,甚至不能成球。由于低温下,体系的粘度增加,甚至水结冰,故过低的温度也是不适宜的。此外,步骤3)的温度对最终微球的质量指标,如体外溶出、有机溶剂残留等均具有影响。
所述内水相的水溶液为还包括药学意义上的释放调节剂、保护剂、稳定剂、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释放调节剂包括各类缓冲盐、NaCl、KCl等亲水性添加剂、脂肪酸酯等疏水性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护剂包括蔗糖、甘露醇、海藻糖、CMC、明胶、NH4HC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包括泊洛沙姆、聚乙烯醇、聚山梨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包括明胶等。
释放调节剂、保护剂、稳定剂等其它试剂的加入,可以在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其它额外的功能。
所述内水相还包括水溶性药物。在内水相中加入水溶性药物,可以实现多种治疗效果、或治疗效果叠加、或减轻毒副作用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球,该微球疏水性药物可以实现无停滞期的恒速释放,该微球中的有机溶剂残留低于600 pp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微球,微球包括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药物;该微球能恒速释放药物,微球中的有机溶剂残留低于600ppm,微球具有合理的水性通道使得药物可以实现无停滞期的恒速释放并控制有机溶剂残留。
理论上,上述微球中的高分子材料为任何可以用于制备载药微球的材料,上述微球中的药物为任何可用微球包裹的药物。
优选的,上述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包括疏水性药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材料,疏水性药物包括利培酮、帕潘立酮、石杉碱甲、罗替戈汀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二氯甲烷。
优选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吐温类、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普朗尼克F-68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聚乙烯醇。
换言之,本发明经过大量研究,创造性的利用w/o/w复乳法包裹疏水性药物后,发现了对水性通道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有机溶剂残留,同时对恒速释放也是至关重要。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推导或有限次数的实验是可以制备其它类型的与本发明技术效果相仿的微球。也即是说,采取任何可用于制备微球的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以及可预见的常规药物制备得到具备合理水性通道的微球,均是可以预料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克服停滞期,获得恒速释放疏水药物的微球,快速起效;
2、微球中的有机溶剂残留在600 ppm以下;
3、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无需额外添加辅料,易于质量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对比实施例1所得微球的SEM图;
附图2为实施例1所得微球的SEM图;
附图3为实施例7所得微球的SEM图;
附图4为实施例9所得微球的SEM图;
附图5为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9和对比实施例1的释放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1.8g的7525DLG7E和0.6g的利培酮溶解于15.0ml的二氯甲烷中,作为中油相;1500.0ml外水相中含有聚乙烯醇22.5g,并15℃保温备用;将1.0ml纯水用一次性注射器转移到中油相中,并迅速开启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10000rpm下持续乳化3min形成w/o型初乳,此过程在10℃以下水浴中进行,另外注意保持密闭以防止二氯甲烷的挥发;所得w/o型初乳在3min内加入到15℃保温的外水相中,同时开启Silverson L5M-A型高剪切分散机,1200rpm下持续乳化处理2min,所得w/o/w型复乳于15℃下保温15min,再升温至25℃下保持6h,整个过程要保持一定强度的搅拌;6h后,将所得悬浮液倾入25μm不锈钢筛中,取上游颗粒用9kg纯水分3此清洗,每次清洗持续10min并辅以搅拌,最后将所得固体颗粒均匀平铺于表面皿中。采用(-40℃/2h)+(-20℃/2h)+(-5℃/24h)+(10℃/4h)+(25℃/8h)程序进行冷冻干燥,共耗时40h。
实施例2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0.45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3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0.33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4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0.8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5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1.0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6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1.25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7
除内水相的加入体积为0.5 ml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8
除内水相的加入体积为1.5 ml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9
除内水相的加入体积为2.0 ml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0
除疏水性药物为帕潘立酮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1
除疏水性药物为石杉碱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2
除疏水性药物为罗替戈汀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3
除疏水性药物为罗替戈汀和石杉碱甲(1:1w/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4
将1.8g的7525DLG5.5E和0.6g的利培酮溶解于15.0ml的二氯甲烷中,作为中油相;1500.0ml外水相中含有聚乙烯醇22.5g,并15℃保温备用;将1.0ml纯水用一次性注射器转移到中油相中,并迅速开启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10000rpm下持续乳化3min形成w/o型初乳,此过程在0℃冰水浴中进行,另外注意保持密闭以防止二氯甲烷的挥发;后续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将1.8g的7525DLG4A和0.6g的利培酮溶解于15.0ml的二氯甲烷中,作为中油相;1500.0ml外水相中含有聚乙烯醇22.5g,并15℃保温备用;将1.0ml纯水用一次性注射器转移到中油相中,并迅速开启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10000rpm下持续乳化3min形成w/o型初乳,此过程在0℃冰水浴中进行,另外注意保持密闭以防止二氯甲烷的挥发;后续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
将1.8g的5050DLG4A和0.6g的利培酮溶解于15.0ml的二氯甲烷中,作为中油相;1500.0ml外水相中含有聚乙烯醇22.5g,并15℃保温备用;将1.0ml纯水用一次性注射器转移到中油相中,并迅速开启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10000rpm下持续乳化3min形成w/o型初乳,此过程在0℃冰水浴中进行,另外注意保持密闭以防止二氯甲烷的挥发;后续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7
将0.9g的5050DLG4A和0.9g的7525DLG5.5E,以及0.6g的利培酮溶解于15.0ml的二氯甲烷中,作为中油相;1500.0ml外水相中含有聚乙烯醇22.5g,并15℃保温备用;将1.0ml纯水用一次性注射器转移到中油相中,并迅速开启IKA T25型高剪切分散机,10000rpm下持续乳化3min形成w/o型初乳,此过程在10℃以下水浴中进行,另外注意保持密闭以防止二氯甲烷的挥发;后续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除内水相中加入1%(w/w)NaCl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5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聚山梨酯80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6
除有机相中加入10%(v/v)丙酮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7
除将PLGA改为100DL 4A PLA,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8
除将PLGA改为PCL,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19
除将PLGA改为PCL和PLA(1:1 w/w),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0
除内水相中加入1%(w/w)NaCl和KCl(1:1 w/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1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脂肪酸酯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2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蔗糖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3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蔗糖和甘露醇(1:1 w/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4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泊洛沙姆和聚乙烯醇(1:1 w/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5
除内水相中加入0.5%(w/w)明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6
除有机相中加入10%(v/v)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1:1 w/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7
除有机相中加入10%(v/v)氯仿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8
除内水相的加入体积为3 ml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29
除利培酮的加入量为0.24 g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实施例1
除无内水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验例1
形态:微球的表面形态采用Hitachi S-4800高分辨电子扫描电镜观测,观测前样品经30℃真空干燥20h,以确保样品绝对干燥,再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双面导电胶带正面上,双面导电胶带的反面预先粘贴在铝制样品台上的,真空下溅铂30s,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镜观测,并拍照。
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1、实施例9的微球形貌分别见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
从附图1-4可以看出,采用o/w单乳法(对比实施例1)所获得微球表面光滑,无孔道;但随内水相体积增加,微球表面孔道数量(通常称为水性通道)有明显增加(通过对比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水性通道的直径也有增加趋势,且这一表面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了微球的释药行为,随孔径数量增加和直径增大,释药加速,并且通过调节内水相体积,可以有效控制微球以接近于零级恒速释放药物。
实验例2
粒径尺寸及其分布测定:采用Malvern 3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的粒径尺寸及其分布。不同内水相加入量对利培酮微球粒径的影响见表1。
Figure 536317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确定的利培酮投药量的条件下(0.6g),内水相加入量体积从0增加至2.0ml时对微球的粒径影响不大。
实验例3
载药量测定:采用有机溶媒破坏微球骨架结构后, 加入0.1N HCl溶液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749124DEST_PATH_IMAGE002
不同利培酮理论投药量、内水相加入量对利培酮微球载药量的影响见表2。
Figure 330278DEST_PATH_IMAGE003
从表2可以看出,当确定的内水相体积条件下(如1.0ml),随着利培酮投药量的增加(0.33g至1.25g),微球的载药量也增加(12.9%至32.8%);当确定的利培酮投药量条件下(0.6g),随着内水相体积的加入量的增加(0-2.0ml),微球的载药量减少(21.6%-19.2%)。
实验例4
体外释药测定:精密称取适量干燥微球20mg,均匀分散于盛有200ml释放液的高压聚乙烯瓶中,用盖子密封后,中等强度振摇20s,平行制备3份;将瓶子置于37℃水浴锅中静置,放样后每天取样,取样间隔24±1小时内;取样前轻微振摇,待微球沉降后,用移液枪精密吸取5ml液体(同时补加5ml等温释放液),取续滤液,采用HPLC测定含量,计算释放度和累计释放度,并根据需要绘制累积释放曲线。
Figure 665444DEST_PATH_IMAGE004
累计释放度为本次取样点的释放度与前面所有取样点的释放度之和,上式中,C1和C2分别为本次和上次取样的续滤液溶液浓度(mg/ml)。
四个实施例的累计释放度结果请见表3及附图5。
Figure 830584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847081DEST_PATH_IMAGE006
由表3和附图5可知:从现象上看,引入内水相后(实施例1、实施例7和实施例9),药物溶出均较单乳法o/w所获得的微球样品(对比实施例1)更快,并且随内水相体积增加,释放呈加速趋势,结合考虑到SEM结果,这一规律与水性通道数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即引入更多的内水相,微球表面的水性通道数量增加,体外溶出加速。调节内水相的加入量,可获得近似恒速释药的样品。
实验例5:
溶剂残留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Ⅷ P残留溶剂测定法进行检测,结果详见表3。引入内水相后,二氯甲烷可降至600ppm以下(0.06%)。
Figure 345059DEST_PATH_IMAGE007
从表4可以看出,在确定的利培酮投药量条件下(0.6g),随着内水相加入量从0ml至0.5ml的增加,有机溶剂残留迅速减少(从2.18%下降至0.06%),随着内水相加入量的继续增加(0.5ml至2.0ml),有机溶剂残留继续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变缓慢(从0.06%下降至0.04%)。

Claims (13)

1.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药物和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溶液A;
2)将步骤1)所得物和内水相混合,乳化处理得到初乳,内水相用量与步骤1)中溶液A的体积比为1:8-20;
3)将步骤2)所得物加入到浓度为0.005-0.05 g/ml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乳化处理得复乳,经搅拌至乳滴固化或有机溶剂挥发完全;
4)对步骤3)所得颗粒进行干燥得到微球;
所述疏水性药物选自利培酮、帕潘立酮、石杉碱甲、罗替戈汀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内水相为纯水或水溶液;
所述高分子材料的重量为疏水性药物重量的0.4倍以上;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2-25g/g•疏水性药物;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烯醇、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吐温类、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普朗尼克F-68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为:将所述步骤(3)所得的颗粒筛分处理后再干燥得到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粘度为0.35-0.8 dL/g的PLG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所述的乳化处理方式选自高剪切分散、高压均质、超声处理、静态混合、机械搅拌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所述的乳化处理方式为高剪切分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处理方式为在初乳乳化处理时,于不高于室温下在5000rpm-20000rpm下处理0.5 min-5min;复乳乳化处理时,于低于39.8℃下在500rpm-3000 rpm下处理0.5 min -10 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乳乳化处理时,所述乳化温度低于10℃。
9.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复乳乳化处理时,所述乳化温度低于25℃。
10.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复乳乳化处理时,所述乳化温度低于1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内水相的水溶液还包括药学意义上的释放调节剂、保护剂、稳定剂、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释放调节剂选自缓冲盐、亲水性添加剂、疏水性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亲水性添加剂选自NaCl、KCl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疏水性添加剂为脂肪酸酯;所述保护剂选自蔗糖、甘露醇、海藻糖、CMC、明胶、NH4HC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自泊洛沙姆、聚乙烯醇、聚山梨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为明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中还包括水溶性药物。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微球。
CN201510529268.9A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474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9268.9A CN106474070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9268.9A CN106474070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4070A CN106474070A (zh) 2017-03-08
CN106474070B true CN106474070B (zh) 2020-03-17

Family

ID=5823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9268.9A Active CN106474070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74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2039A (zh) * 2017-01-24 2017-06-13 广州帝奇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水难溶或微溶性药物缓释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3789A (zh) * 2018-02-02 2019-08-16 山东墨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利培酮的plga微球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91066B (zh) * 2019-11-13 2024-04-02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射用西罗莫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5434A (zh) * 2020-11-09 2021-01-22 深圳善康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曲酮和利培酮复方缓释组合物
CN116173098A (zh) * 2022-12-31 2023-05-30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960A (zh) * 2006-04-29 2008-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含利培酮的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895A (zh) * 2005-07-13 2006-01-25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没有突释效应的注射用石杉碱甲长效微球混悬剂
CN101653422B (zh) * 2008-08-20 2013-03-20 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利培酮缓释微球、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RU2589700C2 (ru) * 2010-11-25 2016-07-10 Шан Донг Люие Фармацеутикал Ко., Лтд Композиции ротиготина, его производных, или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 приемлемых солей ротиготина или их производных
CN103126997B (zh) * 2011-12-01 2016-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含利培酮及其类似物的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365B (zh) * 2012-03-22 2014-06-11 中山大学 利培酮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129B (zh) * 2012-12-28 2016-10-05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帕潘立酮缓释微球及其注射剂和该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013578B (zh) * 2014-06-05 2016-08-17 长春健欣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帕潘立酮衍生物缓释微球制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960A (zh) * 2006-04-29 2008-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含利培酮的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4070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6828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biodegradable microspheres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and storage stability
CN106474070B (zh) 一种克服停滞期、恒速释放疏水性药物的微球及制备方法
Kalani et al.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method in drug encapsulation: a review
EP2306991B1 (en) Injectable delivery of microparticles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e
Lu et al. Microparticles produced by the hydrogel template method for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CN104288091B (zh) 一种利培酮纳米混悬温敏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5933025B2 (ja) 投薬を制御放出又は徐放するためのミクロスフィア
JP7038741B2 (ja) 放出制御が容易な徐放性薬物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DK3010962T3 (en)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POLYGLYCOLIDE MICROPARTICLES WITH A SIGMOID RELEASE PROFILE
Phaechamud et al. Doxycycline hyclate-loaded bleached shellac in situ forming microparticle for intraperiodontal pocket local delivery
Jin et al. Preparation of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phthalate nanoparticles with mixed solvent using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precipitation of insulin
EP2551237A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particles
KR102047982B1 (ko) 도네페질을 함유하는 서방성 주사제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998065A1 (en) Long-lasting formulation containing rivastigmin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Zhang et al. Bupivacaine-loaded biodegradable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rospheres: I. Optimization of the drug incorporation into the polymer matrix and modelling of drug release
WO2021119166A1 (en) Cariprazine release formulations
WO2018137629A1 (zh) 一种利培酮缓释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im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clinically accessible gelation time using glucono-d-lactone and pyridoxal 5′-phosphate for long-acting alginate in situ forming gel injectable
CN114748428B (zh) 一种高载药量的盐酸卡利拉嗪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hoi et al. Development of drug-loaded PLGA micr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release patterns for prolonged drug delivery
CN113546060A (zh) 一种纳曲酮微球
EP3010962B1 (en)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polyglycolide microparticles having a sigmoidal release profile
Schutzman Mechanistic Evaluation of Early Phases of Drug Release From Polymer Microparticles Prepared by Atomization Techniques
WO2022183196A1 (en) Microsphere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lurasidon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hen et al. Sustained-release carriers of insulin: applic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