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284B -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284B
CN106464284B CN201480079679.6A CN201480079679A CN106464284B CN 106464284 B CN106464284 B CN 106464284B CN 201480079679 A CN201480079679 A CN 201480079679A CN 106464284 B CN106464284 B CN 106464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self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6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284A (zh
Inventor
刘晟
陈特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4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9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by improving strong sig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when strong unwanted signals are present at the receive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H04B7/15585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b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避免ADC/DAC动态范围的限制,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包括:获取射频参考信号;通过主接收天线接收射频接收信号;根据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对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对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数字信号;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根据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本发明用于干扰消除。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蜂窝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固定无线接入(FWA,Fixed Wireless Access)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BS,BaseStation)或接入点(AP,Access Point)、中继站(RS,Relay Station)以及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等通信节点通常具有发射自身信号和接收其它通信节点信号的能力。由于无线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衰减非常大,与自身的发射信号相比,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信号已非常微弱,例如,移动蜂窝通信系统中一个通信节点的收发信号功率差达到80dB-140dB甚至更大,因此,为了避免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自干扰,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常采用不同的频段或时间段加以区分。例如,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中,发送和接收使用相隔一定保护频带的不同频段进行通信,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中,发送和接收则使用相隔一定保护时间间隔的不同时间段进行通信,其中,FDD系统中的保护频带和FDD系统中的保护时间间隔都是为了保证接收和发送之间充分地隔离,避免发送对接收造成干扰。
无线全双工技术不同于现有的FDD或TDD技术,可以在相同无线信道上同时进行接收与发送操作,这样,理论上无线全双工技术的频谱效率是FDD或TDD技术的两倍。显然,实现无线全双工的前提在于尽可能地避免、降低与消除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强干扰(称为自干扰,Self-interference),使之不对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造成影响。
全双工系统中进入接收机的自干扰主要是由两类自干扰分量组成的。
第一类自干扰分量为主径自干扰分量,其功率较强。所述主径自干扰分量主要包括因环行器泄漏从发射端泄漏到接收端的自干扰信号,以及由于天线回波反射进入接收端的自干扰信号。现有射频无源自干扰抵消主要用于抵消第一类自干扰分量,这类分量的路径延迟、功率和相位,取决于特定的收发信机的中射频、天馈等硬件本身,基本固定或变化缓慢,不需要对其各干扰路径进行快速跟踪。
第二类自干扰分量主要是发射信号经发射天线发射后,在空间传播过程中遇到散射体或反射面等的多径反射形成的自干扰分量。当全双工技术应用于蜂窝系统的基站、中继站、以及室外布设的WiFi接入点(AP)等场景时,由于这些设备的天线往往架设较高,其近数米至数十米范围内散射体或反射面等较少,因此,其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空间传播多径反射自干扰分量各多径的延迟较大,分布较广,且随着延迟的增加相应多径信号的(来自较远的散射体或反射面等的反射信号)功率呈下降趋势。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如图1结构所示装置通过有源模拟自干扰抵消或者数字基带自干扰抵消的方式抵消第二类自干扰分量,具体为:将在数字域重构的基带数字自干扰信号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重新变换到模拟域,在模拟域经过模拟基带处理(图中未示出)或经上变频到中射频,与包含自干扰信号的模拟接收信号进行抵消;而在数字域的数字基带自干扰抵消为重构的基带数字自干扰信号直接在基带数字域与包含自干扰信号的数字接收信号相抵消;但是该装置的自干扰抵消的性能最终受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数模转换器)动态范围的限制。通常,ADC/DAC的动态范围在60dB左右,这样,当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功率高出有用信号60dB以上时,现有方法都无法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及方法,能够避免ADC/DAC动态范围的限制,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包括:
主接收天线(110),用于接收射频接收信号,并将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发送给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
分路器(120),用于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
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和主接收天线(110)发送的射频接收信号,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获取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用于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耦合器(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发送的自干扰重构信号,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下变频器(160),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模数转换器ADC(170),用于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还用于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和所述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包括:
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用于获取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和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获取的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并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放大器和第三放大器;
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所述第三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接收的射频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一延时器组、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一合路器;
所述第一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延时器,其中延时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一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还包括:
第一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组。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二延时器组、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二合路器;
所述第二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环形器及至少一个延时器,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器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串联连接,所述延时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二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还包括:
第二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衰减器和移相器;
衰减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相参数和第二幅相参数对接收到的射频选择开关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所述移相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相参数和第二幅相参数对衰减器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
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包括:
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
通过主接收天线接收射频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并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前,所述方法包括:放大所述射频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包括:
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至少一次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前,还包括: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具体为:对选择的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中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者
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射频参考信号对主接收天线获取的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以消除射频接收信号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获取第一处理信号,进一步通过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重构信号对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抵消,由于是直接在模拟域采用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能够避免ADC/DAC动态范围的限制,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干扰消除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干扰重构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幅相调节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0-主接收天线
120-分路器
121-分路器的输入端
122-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
123-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
130-第一类干扰消除器
131-第一类干扰消除器的第一输入端
132-第一类干扰消除器的第二输入端
133-第一类干扰消除器的输出端
140-耦合器
141-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
142-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
143-耦合器的输出端
150-第二类干扰重构器
151-第二类干扰重构器的第一输入端
152-第二类干扰重构器的第二输入端
153-第二类干扰重构器的输出端
154-第二类干扰重构器的第三输入端
1501-自干扰估计模块
1502-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
160-下变频器
161-下变频器的输入端
162-下变频器的输出端
170-ADC
171-ADC的输入端
172-ADC的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同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所述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的装置可以设置于或本身即为采用无线全双工技术的接入终端。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的装置还可以设置于或本身即为采用无线全双工技术的基站。基站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基站可以是WiFi的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或者是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中的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也可以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中的NB(NodeB,基站),还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 lution,长期演进)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基站),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等。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 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干扰消除可以是消除信号中的全部干扰分量(包括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和第二类自干扰分量),也可以是消除信号中的部分干扰分量(包括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一部分和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一部分)。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100包括:
主接收天线110、分路器120、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耦合器140、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下变频器160、ADC170及分路器180;其中,主接收天线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一输入端131,分路器120的输入端121用于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分路器120的第一输出端122连接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2,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输出端133连接耦合器140的第一输入端141,分路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连接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第一输入端151,耦合器140的第二输入端142连接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输出端153;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第三输入端154,输入数字基带参考信号;耦合器140的输出端143连接下变频器160的输入端161,下变频器160的输出端162连接ADC170的输入端171,ADC的输出端172连接分路器180的第一输入端181,分路器180的第一输出端182输出数字信号,分路器180的第二输出端183连接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第二输入端152。
其中,图2所示的实施例各器件作用综述为如下:
主接收天线110,用于接收射频接收信号,并将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发送给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
分路器120,用于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
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和主接收天线110发送的射频接收信号,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获取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用于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耦合器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发送的自干扰重构信号,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下变频器160,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模数转换器ADC170,用于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还用于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和所述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图2中还示出了分路器180用于将第三处理信号转换的数字信号分别作为输出信号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输入信号。
其中,对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器件的连接关系、结构及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1>、主接收天线110
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作为射频接收信号,输入至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一输入端131,其中,主接收天线110接收无线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说明。
2>、分路器120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例如,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作为分路器120。
并且,由于射频参考信号根据来自发射机的发射信号获取,可以将例如,经基带处理后的发射信号作为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分路器120的输入端121输入至该分路器120。
从而,能够通过分路器120将该射频参考信号分成两路,一路信号,经过分路器120的第一输出端122传输至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2而被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接收,另一路信号,经过分路器120的第二输出端123传输至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第一输入端151而被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接收。
通过将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作为分路器120,能够使从该分路器120输出的两路信号信号与射频参考信号的波形一致,从而有利于后述基于射频参考信号的干扰消除。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作为分路器120的耦合器和功率分配器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使参考信号的波形与发射信号的波形之间的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装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射频参考信号分成的两路信号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发射信号的发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说明。
3>、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可以包含:分路器a、合路器a及合路器b,其中分路器a和合路器a之间包含至少一条由延时器、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中至少一个器件串联构成的传输路径,其中合路器a的输出端连接合路器b的一个输入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具有两个输入端。分路器a可以为功率分配器、合路器a及合路器b可以为耦合器。
其中,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一输入端131(即,合路器b的一个输入端口)与主接收天线11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从主接收天线110的输出端接收信号(即,射频接收信号);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2(即,分路器a的输入端口)与合路器120的第一输出端122,用于从合路器120接收一路射频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
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将经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合路并与射频接收信号结合。
具体地说,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2与分路器120的第一输出端122连接,并且,经由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2而从该分路器120的第一输出端122的信号(即,射频参考信号)被输入分路器a,其中分路器a可以为功率分配器,分路器a将射频参考信号分为若干路射频参考信号(其中该若干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相同或不同);以其中一路为例说明,分路器a一个输出端将一路射频参考信号输出至至由延时器、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串联构成的调节电路,该调节电路用于通过延时、衰减和移向等方式,对信号的时延、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例如,将可以通过衰减,使该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其中,包含主径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当然,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同,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同也是可以的,并且,可以通过延时和/或可以通过移相,将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射频接收信号(具体地说,是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相差180°或近似相差180°。
或者,可以通过衰减,使该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上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当然,最佳效果是幅度方向相反,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反也是可以的,并且,可以通过延时和/或可以通过移相,将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射频接收信号(具体地说,是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相同或近似相同。
以上仅是对分路器分成一路射频参考信号进行说明,当然由于分路器将射频参考信号分成了多路,最后又通过合路器a进行了合并,因此上述的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也可以是分别发生在分路器输出的每个支路上的作用,最后通过合路后达到对分路器的输入端输入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的目的,即分路器输出的每个支路上可以包含延时器、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中的至少一种器件。
当然,幅度调节可以表述为衰减或增益,上述实施例中仅是以衰减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近似”可以是指二者之间的相似度在预设的范围之内,该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和需要任意确定,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以下为了避免赘述,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省略对相似描述的说明。
其后,分路器a输出的每个支路的射频参考信号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通过合路器a合路,并输入至合路器的b另一个输入端口,从而,合路器b可以将该射频接收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并合路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结合(例如,相加或者相减),以抵消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从而实现对射频接收信号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消除处理。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幅度调节器,可以是用例如,衰减器等。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移相器等。作为延时器可以适用例如,延时线等。
从而,从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的输出端133(具体地说,是从合路器b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为从射频接收信号中消除第一类自干扰分量而生成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上述合路器b的输出,以使从合路器b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延时器、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事实方式,只要够根据射频参考信号使射频接收信号的强度减小(或者说,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小于射频接收信号的强度),则能够起到干扰消除的效果。
4>、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可以包含: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和;
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用于获取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可选的,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其他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可以采用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或者自适应滤波方法,例如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或RLS(Recursive leastmean square,递归最小均方)算法,此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
此外可选的,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其中数据传输时隙可以进行全双工数据通信,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通信对端不进行数据的发射,本端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中只包含自干扰信号,由于没有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因此,本端利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进行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以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具体来说,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射频接收信号只包含第二类自干扰分量,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对射频接收信号处理获取的数字信号参考数字基带参考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因此,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通信对端不发射信号,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只包含自干扰信号,由于没有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接收机可以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其中,自干扰信道参数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传输路径时延、相位、幅度参数;在数据传输时隙,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为包含自干扰信号和数据信号,接收机可以在数据传输时隙,根据射频参考信号和自干扰信道参数生成自干扰重构信号,并将该干扰重构信号用于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抵消。
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和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获取的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并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示,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一延时器组、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一合路器;
所述第一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延时器,其中延时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一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此外参照图5并结合以上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时器组中的延时器通过耦合器连接,并且通过耦合器输出每次延时形成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即上一级的延时器的输出端连接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幅相调节器组中的一个幅相调节器;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下一级的延时器的输入端,(上一级和下一级仅仅是为了描述清楚射频参考信号在第一延时器组中的传递顺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第一延时器组中可以包括M个延时器,用于将射频参考信号进行M次时延并形成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第一延时器组包含M个延时器可以形成的延时抽头数为M。
进一步的,参照图6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还包括:
第一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组。
其中,第一射频选择开关可以为M×K的射频选择开关,即可以在接收的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中,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在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K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输出。
或者,可选的,参照图7所示,
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二延时器组、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二合路器;
所述第二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环形器及至少一个延时器,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器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串联连接,所述延时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二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此外参照图7并结合以上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时器组中的环形器通过耦合器连接,如图7所示,环形器包括三个端口1、2、3,其中第一端口1用于接收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环形器的第二端口2用于将第一端口1接收的射频参考信号发送至一个延时器,延时器对该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后返回给第二端口2,环形器通过第三端口3将延时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发送至下一级环形器;其中,延时器可以采用延时线;这里,环形器接收延时器形成的延时信号并且通过耦合器输出每次延时形成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即上一级的环形器的第三端口3连接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幅相调节器组中的一个幅相调节器;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下一级的环形器的第一端口1,(上一级和下一级仅仅是为了描述清楚射频参考信号在第一延时器组中的传递顺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第一延时器组中可以包括M个延时器,用于将射频参考信号进行M次时延并形成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第一延时器组包含M个延时器可以形成的延时抽头数为M。相对图6对应的实施例,在采用延时线作为延时器时,由于延时线单端连接环形器的第二端口2,即射频参考信号在延时线中来回传输两次形成延时信号,因此,相对图6对应的实施例延时线可以节省一半长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8所示,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还包括:
第二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组。
其中,第一射频选择开关可以为M×K的射频选择开关,即可以在接收的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中,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在M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K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幅相调节器可以通过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为参照图10所示,所述幅相调节器包括:
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衰减器和移相器;
衰减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接收到的射频选择开关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所述移相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衰减器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对应上述图6、7、8、9所示的实施例,若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可分辨的自干扰信道的最小多径延迟差为T,则每个延迟抽头产生的延迟可设置为T,即每个延时器可以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形成T时延;该最小多径延迟差,是由对端基带发射信号的带宽W决定的,即有:其中α≥1,当α>1时,需要采用超分辨算法才能实现。例如,发射信号带宽W=40MHz,可取:若延迟抽头数M=16,则最大可重构延迟为MT=400ns的自干扰重构信号,这相当于距离发射源60米的反射体反射的信号。
5>耦合器140
用于接收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生成的第一处理信号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发送的自干扰重构信号,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6>下变频器160
用于对耦合器140发送的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其中,由于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射频接收信号是以高频信号传输的,这里的下变频处理是将高频信号成分转换为低频信号成分,从而避免高频信号成分对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影响。
7>ADC170
用于对下变频器160发送的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8>分路器180
其中,图2中还示出了分路器180,与分路器120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相同,分路器180用于将ADC170发送的数字信号分成两路数字信号,一路用作输出,另一路用作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输入信号。
参照图10所示,干扰消除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放大器190,其中第一放大器190设置在耦合器140和下变频器160之间(图10中第一放大器以LNA为例),所述第一放大器190用于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第一放大器对第二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可以降低发射机侧对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参照图11所示,所述干扰消除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放大器200,设置在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和耦合器140之间,用于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第三放大器210,设置在分路器120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之间,用于放大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接收的射频参考信号。
图11中第二放大器和第三放大器均以LNA为例,通过第二放大器对消噪处理前的第一处理信号进行放大,第三放大器对进入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放大,这样可以降低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功率要求,进而降低发射机侧对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全双工收发信机为多天线接收发送(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时情况下,每个接收天线对应的接收支路均需要一个与每个发射天线对应的近区干扰器,分别重构每个发射支路对应的自干扰重构信号,以对第一类自干扰分量逐一进行抵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的装置,通过射频参考信号对主接收天线获取的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以消除射频接收信号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获取第一处理信号,进一步通过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重构信号对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抵消,由于是直接在模拟域采用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能够避免ADC/DAC动态范围的限制,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
以上结合图1-11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的装置,以下结合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图12示出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
102、通过主接收天线接收射频接收信号;
103、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并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104、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105、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106、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107、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108、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具体地说,在步骤101中,可以将基带处理(例如,数模转换、上变频、功率放大等处理)后的发射信号作为射频参考信号,输入至例如,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从而,能够通过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将该射频参考信号分成两路,一路信号用于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另一路信号用于参考生成自干扰重构信号。
可选的,步骤108中,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数字采样获取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
此外,通过使用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将射频参考信号分为两路,能够使两路信号与发射信号波形一致,其中,波形一致包括与发射信号波形相同或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从而有利于后述基于射频参考信号的干扰消除(包括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消除和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消除)。
可选的,步骤105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或者,可选的,在步骤103之后,还包括: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在步骤104中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之前还包括:放大所述射频参考信号。
以上对各种信号的放大均为采用低噪声放大器(LNA)进行放大,其中直接对第二处理信号进行方法可以降低发射机侧对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需求。或者采用分别对第一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及对进入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放大,这样也可以降低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功率要求,进而降低发射机侧对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需求,
可选的,步骤103中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并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者
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例如,延时器、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串联构成的调节电路实施,从而,在步骤103中,可以通过该调节电路,采用延时、移相和衰减等方式,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例如,可以通过衰减,使该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当然,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同,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所以调整到近似也是可以的,并且,可以通过移相和/或延时,将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其中包括主径干扰信号)相反或近似相反。
其后,可以将经延时、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与射频接收信号结合(例如,相加),以抵消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从而实现对射频接收信号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消除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作为第一处理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幅度调节器,可以是用例如,衰减器等。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移相器等,作为延迟器可以适用延时线。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基于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的方法和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延时器、移相器和衰减器。
可选的,步骤104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包括:
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至少一次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104中,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进一步的,所述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通信对端不发射信号,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只包含自干扰信号,由于没有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接收机可以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其中,自干扰信道参数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传输路径时延、相位、幅度参数;在数据传输时隙,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为包含自干扰信号和数据信号,接收机可以在数据传输时隙,根据射频参考信号和自干扰信道参数生成自干扰重构信号,并将该干扰重构信号用于第二类自干扰分量的抵消。具体实例参照装置实施例中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方法,通过射频参考信号对主接收天线获取的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以消除射频接收信号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获取第一处理信号,进一步通过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重构信号对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抵消,由于是直接在模拟域采用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能够避免ADC/DAC动态范围的限制,对第二类自干扰分量进行有效的抵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Claims (20)

1.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接收天线(110),用于接收射频接收信号,并将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发送给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
分路器(120),用于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
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和主接收天线(110)发送的射频接收信号,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获取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用于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自干扰重构信号;
耦合器(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和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发送的自干扰重构信号,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下变频器(160),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模数转换器ADC(170),用于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还用于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和所述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150),包括:
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用于获取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并接收模数转换器ADC(170)生成的所述数字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用于接收分路器(120)发送的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和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获取的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并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放大器和第三放大器;
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所述第三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类干扰重构器接收的射频参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一延时器组、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一合路器;
所述第一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延时器,其中延时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一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一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还包括:
第一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包括:
第二延时器组、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及第二合路器;
所述第二延时器组包含至少一个环形器及至少一个延时器,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器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串联连接,所述延时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延时器组用于接收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并通过延时器依次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第二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幅相调节器,其中每个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二合路器,用于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干扰信号重构模块(1502),还包括:
第二射频选择开关,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组。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幅相调节器组包括:衰减器和移相器;
衰减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接收到的射频选择开关发送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所述移相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衰减器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类干扰消除器(13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
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干扰估计模块(1501)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央处理器CPU或其他专用集成电路ASIC。
13.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根据发射信号生成的射频参考信号;
通过主接收天线接收射频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第一类自干扰分量消除处理,并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类自干扰分量包含主径自干扰分量;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根据自干扰重构信号抵消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类自干扰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三处理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数字信号;
获取数字基带参考信号,根据所述数字基带参考信号和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自干扰信道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前,所述方法包括:放大所述射频参考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和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获取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包括:
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至少一次延时处理,形成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对幅相调节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合路处理生成所述自干扰重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前,还包括: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在所有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选择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具体为:对选择的至少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中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每一路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根据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参数对幅度调节处理后的射频参考信号的延时信号移相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射频参考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方向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或者
所述射频接收信号,对所述射频参考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以使所述射频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中的第一类自干扰分量的相位相差180°或接近相差180°。
20.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信号包括间隔设置的自干扰信道估计时隙和数据传输时隙。
CN201480079679.6A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6464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0870 WO2015196428A1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284A CN106464284A (zh) 2017-02-22
CN106464284B true CN106464284B (zh) 2019-08-16

Family

ID=5493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679.6A Active CN106464284B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973224B2 (zh)
EP (1) EP3151438B1 (zh)
JP (1) JP6562566B2 (zh)
KR (1) KR101901220B1 (zh)
CN (1) CN106464284B (zh)
AU (1) AU2014399209B2 (zh)
BR (1) BR112016030506B1 (zh)
CA (1) CA2953658C (zh)
MX (1) MX360550B (zh)
RU (1) RU2664392C2 (zh)
SG (1) SG11201610769YA (zh)
WO (1) WO2015196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1920B2 (en) * 2013-02-19 2015-04-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031141B8 (en) 2013-08-09 2018-05-16 Kumu Networks, Inc. Cancellation of non-linear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s
WO2015054858A1 (zh) * 2013-10-17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562566B2 (ja) 2014-06-26 2019-08-2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干渉除去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139556B1 (en) 2014-06-26 2018-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BR112016030000B1 (pt) * 2014-06-26 2023-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Equipamento e método de cancelamento de interferência
PL226101B1 (pl) * 2015-02-10 2017-06-30 Sławomir Szechniuk Sposob redukcji zaklocen i szumow w ukladach z dwoma torami sygnalow oraz filtr fazowy
US10033542B2 (en) 2015-07-15 2018-07-24 Cisco Technology, Inc. Scheduling mechanisms in full duplex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9966993B2 (en) * 2015-07-15 2018-05-08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full duplex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9912464B2 (en) 2015-07-15 2018-03-06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ference relationship characterization in full duplex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9942024B2 (en) 2015-07-15 2018-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Full duplex network architecture in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10230423B2 (en) * 2015-11-10 2019-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lanced passive cancellation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9742593B2 (en) 2015-12-16 2017-08-22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tuned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0797750B2 (en) 2016-02-24 2020-10-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digital pre-distortion and full duplex in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WO2017174116A1 (en) * 2016-04-05 2017-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supression in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CN107276599B (zh) * 2016-04-07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扰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
US10389510B2 (en) * 2016-07-22 2019-08-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ceiver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820796A (zh) * 2016-11-17 2018-06-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針對全雙工通訊裝置的自干擾消除訊號產生裝置與方法
US10103774B1 (en) * 2017-03-27 2018-10-16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ly-tuned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11052642B (zh) * 2017-06-06 2023-12-26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射频通信和干扰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WO2019000195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7359896B (zh) * 2017-06-27 2019-06-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区域内电磁波设备的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07547105B (zh) * 2017-08-31 2019-10-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抵消不可分辨多径的全双工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
EP3499731B1 (en) * 2017-12-18 2021-07-14 NXP USA, In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f expected interference signal
KR102339808B1 (ko) * 2018-02-27 2021-12-16 쿠무 네트웍스, 아이엔씨. 구성가능한 하이브리드 자기-간섭 소거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503541B1 (ko) * 2018-09-04 2023-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 신호로부터 무선 전력에 의한 간섭을 제거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KR20200071491A (ko) * 2018-12-11 2020-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통해 수신된 신호의 적어도 일부를 감쇄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신호 제어 방법
US10868661B2 (en) 2019-03-14 2020-12-15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ly-transformed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16318240A (zh) 2019-04-25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US11159197B2 (en) * 2019-04-29 2021-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in-ban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7269144B2 (ja) * 2019-10-07 2023-05-08 株式会社東芝 レーダ装置、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245430B1 (en) * 2020-08-14 2022-02-08 Apple Inc. Wireless transmitters hav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ircuitry
CN111948614B (zh) * 2020-08-20 2023-01-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相控阵雷达宽带自干扰射频域分段对消系统及方法
CN112235073B (zh) * 2020-10-22 2023-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的抵消方法、驱动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
US11726166B2 (en) * 2020-11-18 2023-08-15 Kabushiki Kaislia Toshiba Dual polar full duplex radar transceiver
CN114726459A (zh) * 2021-01-04 2022-07-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06677B (zh) * 2021-04-28 2022-09-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自干扰抵消器
CN115276686B (zh) * 2022-06-22 2024-03-0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低频射电频谱仪干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112324A (zh) * 2023-02-02 2023-05-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自干扰收发联合抑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22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共站址干扰消除系统和方法
CN101656562A (zh) * 2009-09-22 2010-02-24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直放站自激干扰消除的装置及方法
US8249540B1 (en) * 2008-08-07 2012-08-21 Hypres, Inc. Two stag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20130061326A (ko) * 2011-12-01 2013-06-1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노드, 릴레이 노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3427874A (zh) * 2013-09-03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多径环境下大发射功率同时同频自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CN103427872A (zh) * 2013-09-03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多抽头射频自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CN10368509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23027D0 (en) 1994-11-15 1995-01-04 Univ Bristol Full-duplex radio transmitter/receiver
US5691978A (en) * 1995-04-07 1997-11-25 Signal Science, Inc. Self-cancelling full-duplex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03714B2 (ja) * 2000-01-06 2004-12-22 Kddi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方式用リピータ装置
US20030098806A1 (en) * 2001-11-27 2003-05-29 Green Evan R. Rejecting interference for simultaneous received signals
CN1553601A (zh) * 2003-06-03 2004-12-08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消除自生干扰的方法
US7804760B2 (en) * 2003-08-07 2010-09-28 Quel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 emulation
EP1687929B1 (en) * 2003-11-17 2010-11-10 Quel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2008017341A (ja) * 2006-07-07 2008-01-24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023438B2 (en) 2006-11-06 2011-09-20 Nokia Corporation Analog signal path modeling for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526903B2 (en) 2008-03-11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linearity receiver with transmit leakage cancellation
KR101386839B1 (ko) 2010-05-18 2014-04-1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Rfid 시스템의 송신누설신호 제거장치
US8630211B2 (en) 2010-06-30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radio architecture for repeaters using RF cancellation reference
US10284356B2 (en) * 2011-02-03 2019-05-0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019849B2 (en) * 2011-11-07 2015-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space division duplex (S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0243719B2 (en) * 2011-11-09 2019-03-2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WO2015048678A1 (en) 2013-09-27 2015-04-0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CN103139115B (zh) 2011-11-25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对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00140B (zh) 2012-01-06 2016-05-11 微思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均衡的干扰消除系统及方法
CA2873424A1 (en) 2012-05-13 2013-11-21 Amir Khandani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channel phase-based encryption
US8842584B2 (en) 2012-07-13 2014-09-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 duplex cancellation
CN103595520B (zh) 2012-08-16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WO2014061443A1 (ja) 2012-10-17 2014-04-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受信装置
US8964608B2 (en) 2013-01-11 2015-02-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division free duplexing or full duplex operation
CN103297069B (zh) 2013-05-08 2015-05-2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全双工无线电射频干扰删除装置与方法
US9100110B2 (en) * 2013-08-29 2015-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line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multiple aggressors
CN103580720B (zh) 2013-11-20 2015-07-08 东南大学 一种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装置
CN105594131B (zh) 2013-11-29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通信系统自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81514A1 (zh) * 2013-12-04 2015-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共用天线的自干扰消除方法、收发机和通信设备
CN103701480A (zh) 2013-12-31 2014-04-02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全双工单输入单输出通信模拟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WO2015139266A1 (zh) * 2014-03-20 2015-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BR112016030000B1 (pt) 2014-06-26 2023-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Equipamento e método de cancelamento de interferência
JP6562566B2 (ja) 2014-06-26 2019-08-2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干渉除去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139556B1 (en) 2014-06-26 2018-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22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共站址干扰消除系统和方法
US8249540B1 (en) * 2008-08-07 2012-08-21 Hypres, Inc. Two stag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56562A (zh) * 2009-09-22 2010-02-24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直放站自激干扰消除的装置及方法
KR20130061326A (ko) * 2011-12-01 2013-06-1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노드, 릴레이 노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368509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27874A (zh) * 2013-09-03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多径环境下大发射功率同时同频自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CN103427872A (zh) * 2013-09-03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多抽头射频自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51438A4 (en) 2017-07-12
EP3151438B1 (en) 2019-04-10
US9973224B2 (en) 2018-05-15
SG11201610769YA (en) 2017-01-27
AU2014399209B2 (en) 2018-03-29
KR20170018452A (ko) 2017-02-17
CA2953658A1 (en) 2015-12-30
RU2017102384A (ru) 2018-08-02
MX360550B (es) 2018-10-26
CN106464284A (zh) 2017-02-22
US20170104506A1 (en) 2017-04-13
WO2015196428A1 (zh) 2015-12-30
KR101901220B1 (ko) 2018-09-21
JP6562566B2 (ja) 2019-08-21
AU2014399209A1 (en) 2017-02-02
JP2017520192A (ja) 2017-07-20
EP3151438A1 (en) 2017-04-05
RU2017102384A3 (zh) 2018-08-02
BR112016030506A2 (zh) 2017-08-22
RU2664392C2 (ru) 2018-08-17
CA2953658C (en) 2020-05-12
BR112016030506B1 (pt) 2023-04-11
MX2016017327A (es)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284B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JP6339702B2 (ja) 干渉除去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464616B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Sabharwal et al. In-band full-duplex wireles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kar et al. Activ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chanism for full-duplex wireless transceivers
JP2017520192A5 (zh)
US9973233B2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Sahai et al. Asynchronous full-duplex wireless
CN108141243B (zh)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Korpi et al. Modeling and cancellation of self-interference in full-duplex radio transceivers: Volterra series-based approach
US10038462B2 (en) Digital cancellation of receiver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Askar et al. Agile full-duplex transceiver: The concept and self-interferenc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Zhao et al. Polarization mismatch base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gainst power amplifier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full duplex systems
KR20220018507A (ko) 새로운 고용량 통신 시스템
Kong et al. O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nder the existence of desired signal in in-ban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Alhamwi et al.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TW202401038A (zh) 具有全雙工低於噪聲雷達的無線通訊裝置中的雷達偵測
Liu et al.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Rizvi et al. Digital Front End Algorithms for Sub-Band Full Duple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