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243B -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243B
CN108141243B CN201580083534.8A CN201580083534A CN108141243B CN 108141243 B CN108141243 B CN 108141243B CN 201580083534 A CN201580083534 A CN 201580083534A CN 108141243 B CN108141243 B CN 108141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terminal
signal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transmissions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3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243A (zh
Inventor
曹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41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Description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网络带宽成倍增加。微波回传作为当前主要的回传方式,传输容量需求需要不断提升以满足无线网络带宽的高速增长。由于微波频谱资源有限,提升频率利用率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通信方式主要有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种,时分双工是指发送和接收为不同时隙但相同频率传输的技术,频分双工是指发送和接收为不同的频率但同时传输的技术。同频全双工是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双向传输的技术,相比于现有的通信方式,可提升一倍的空口速率。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分别在不同时隙和不同频率进行信号传输,因此收发信号之间干扰较小,系统实现简单。同频全双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为同频干扰,接收端需要对本端同频干扰进行抑制,才能正常解调对端有用信号,进行有效的信号传输。
为了抑制本端同频干扰的影响,非线性干扰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本端发射部分进行预失真进行提升干扰信号的线性度,这样的抑制方法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抑制本端同频干扰不灵活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包括: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包括: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三阶互调(IM3);或者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IM3=P-P3阶,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ACLR=P-P,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第一阈值: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其中,BW为信号带宽,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包括: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包括: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和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构建单元,用于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抵消单元,用于如果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三阶互调(IM3);或者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IM3=P-P3阶,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ACLR=P-P,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利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第一阈值: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其中,BW为信号带宽,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构建单元具体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和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并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从而可以灵活的进行接收信号的非线性消除,高效的抑制本端同频干扰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同频全双工设备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站点A(本端)和站点B(对端)是一对相互通信的微波设备,本端和对端只是相对概念,系统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上收发信号,本端不仅接收到对端发射的有用信号S,还会接收到本端发射的自干扰信号I,即当本端和对端同时发送信号时,本端接收到的总信号为S+I。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频全双工设备结构图,例如可以为图1中的站点A。图2中的同频全双工设备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发射通道,下面为接收通道,中间为非线性干扰抵消部分。其中发射通道中,基带101用于数字基带信号的发送处理,数模转换器102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中频103包括中频信号的上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射频104包括射频信号的上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功率放大器105用于放大发射端功率信号,发射天线将射频信号发射到空间信道中;信号接收通道中,接收天线从空间信道中接收信号,接收信号不仅包括对端发送的有用信号,还包括本端发送的干扰信号,低噪声放大器111放大接收到的功率信号,射频112包括射频信号的下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中频113包括中频信号的下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模数转换器114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115包括数字信号的接收处理。中间的非线性干扰抵消部分用于在数字端抵消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包括获取单元121,判断单元122,构建单元123和抵消单元124。下面将对中间的非线性干扰抵消部分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301,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可以是图2中功率放大器105后的信号,即经过功率放大器105处理的发射信号,本端接收射频信号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111之前的信号,即未经过低噪声放大器111处理的接收信号。可通过在信号通路中耦合一部分功率得到相应信号。如果对端未开启,则本端接收射频信号包括本端发射的自干扰信号I,不包括对端发射的有用信号S;如果对端开启,则本端接收射频信号包括本端发射的自干扰信号I,还包括对端发射的有用信号S。
一、首先需要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其中非线性失真指标可以为三阶互调(IM3)、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等,其中IM3为三阶互调功率与有用信号功率的差值,ACLR为输出信号邻道泄漏功率与主信道载波功率的差值,如果IM3和ACLR使用的单位不同,IM3和ACLR可以是相应功率的比值。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分量可通过当前发射信号功率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获取当前的发射端非线性特性得到,下面以3种获取方法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1、通过发射功率的计算方法。发射端非线性失真指标IM3可表示为发射功率的函数,即IM3=f(PTX),详细表示与发射功率和总输出三阶交调点有关。总输出三阶交调点OIP3为发射端器件输出三阶交调点级联值,若器件1和2级联,则级联后总的输出三阶交调点其中G2为器件2增益,OIP3为各器件的三阶交调参数。发射端的IM3可以表示为:IM3=2[OIP3-PTX],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2、通过发射端非线性特性的计算方法。发射端的非线性特性主要由PA引起,因此需要在PA后端获取非线性特性。通过将PA输出信号通过下变频后获取基带数据信号So,可获得发射端非线性失真指标IM3=f(So)。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获取基带数据信号So,该信号为时域信号,先转换到频域,计算单个主信号功率P和三阶失真功率P3,则发射端的非线性失真指标为IM3=P-P3阶,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3、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ACLR也可以通过发射端非线性特性得到。发射端的非线性特性主要由PA引起,因此需要在PA后端获取非线性特性。通过将PA输出信号通过下变频后获取基带数据信号So,可获得发射端非线性失真分量ACLR=f(So)。详细叙述可采用如下方法,获取基带数据信号So,信号为时域信号,先转换到频域,计算信号带宽内总功率P和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P,则发射端的非线性失真指标为ACLR=P-P,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二、下面说明如何根据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1、如果开启本端发射信号,使本端信号从天线端发出。关闭对端发射信号,可通过关闭对端发射端电源或不发送数据来实现,例如设置为静默状态。
本端发射信号经过空间信道到达本端接收端,认为接收端非线性失真指标等于发射端非线性失真指标,本端接收信号非线性失真分量功率P失真=PRX-3-IM3或P失真=PRX-ACLR,其中PRX为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功率。
2、如果开启本端发射信号,使本端信号从天线端发出。同时开启对端发射信号,使对端信号从天线端发出。
此时本端接收射频信号功率PRX总包括本端自干扰信号I和对端有用信号S的总功率,可认为在数字端检测到的有用信号S和自干扰信号I功率比值SIR与接收机前端检测到的SIR值相同。本端发射信号经过空间信道到达接收端,认为接收端非线性失真指标等于发射端非线性失真指标,本端接收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分量功率P失真=PRX_I-3-IM3或P失真=PRX_I-ACLR。
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PRX_I。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结构图,在数字端接收到的总信号为S+I,经过均衡器c1,得到S*c1+I*c1,数字端产生的自干扰信号经过均衡器c2后,得到两路信号进行合路,最终输出有用信号。当均衡器收敛后,即认为数字端可得到有用信号S和干扰信号I的比值获得SIR值和PRX总后,可计算得到
S302,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根据计算得到的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则利用下面重建的干扰抵消信号进行干扰抵消。
第一阈值可以为接收机后端噪声功率再加上一定余量Margin,即使用下面公式:
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
其中,BW为信号带宽(单位为Hz),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例如若Margin=10dB,可认为底噪被恶化10dB。
S303,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
首先需要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发射端的非线性主要由功率放大器105引起,可以将功率放大器105的非线性关系等效为发射端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获取功率放大器105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特性值,可获得功率放大器105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获取功率放大器105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包络信号,可得到功率放大器105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包络信号可通过专用芯片得到,然后通过一个模数转换器将模拟包络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得到功率放大器105的输入基带数据Si和输出基带数据So。也可通过将功率放大器105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分别下变频转换为低频信号,再经过一个模数转换器将低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功率放大器105的输入基带数据和输出基带数据。
对基带信号进行非线性特性建模,在建模之前,可以对功率放大器105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延时对齐,分别得到对齐后的输入信号Si`和输出信号So`。将对齐后的输入信号Si`和输出信号So`进行建模操作So`=f(Si`),例如无记忆多项式模型So`=∑nan(Si`)n,其中an为多项式系数。这个无记忆多项式模型即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接下来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
例如可以使用上面得到的无记忆多项式模型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从而模拟功率放大器105非线性失真特性,得到的干扰抵消信号例如可以为y=∑nanxn,y为干扰抵消信号,x为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an为多项式系数。
S304,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步骤S303的动作也可以在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时才启动,也可以预先启动,需要使用时直接使用。
在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之前,可以对干扰抵消信号进行包括信道估计、信号同步和相位噪声抑制等操作,信道估计可以补偿器件不平坦和空间多径信道带来的多径衰落,信号同步可以补偿本端接收空间信道中干扰信号和本端基带发射信号之间的延时差,相位噪声可以抑制补偿射频通路中相位噪声损伤。
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不大于第一阈值,可以不对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也可以直接使用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即不使用步骤S303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此时接收信号的非线性不大,对非线性抵消的要求不高。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装置结构图,包括: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判断单元502,用于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构建单元503,用于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
抵消单元504,用于如果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其中,判断单元502和获取单元501相连,获取单元501将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发送到判断单元502,抵消单元504和判断单元502相连,抵消单元504用于根据判断单元502的判断结果进行抵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构建单元503和判断单元502相连,构建单元503用于根据判断单元5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干扰抵消信号的重建。
其中,获取单元501可以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三阶互调(IM3);或者获取单元501可以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IM3=P-P3阶,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ACLR=P-P,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502可以利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第一阈值: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其中,BW为信号带宽,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
其中,构建单元503可以具体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其中,获取单元501可以具体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和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例如图5中的获取单元,判断单元,构建单元和抵消单元均可以采用逻辑电路进行实现,也可以使用使用CPU进行实现,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
如果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包括:
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三阶互调(IM3);或者
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
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
IM3=P-P3阶
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
ACLR=P-P
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第一阈值:
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
其中,BW为信号带宽,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包括:
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包括:
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
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和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9.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构建单元,用于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对本端发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干扰抵消信号;
抵消单元,用于如果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本端接收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利用干扰抵消信号对本端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数字干扰抵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三阶互调(IM3);或者
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
其中OIP3为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器件的总输出三阶交调点,PTX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IM3:
IM3=P-P3阶
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单个主信号功率值,P3阶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的三阶失真功率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本端射频发射信号的ACLR:
ACLR=P-P
其中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带宽内总功率值,P为本端射频发射信号在频域上信号外相同带宽的总功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利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第一阈值:
第一阈值=-174(dBm/Hz)+10log(BW)+NF-Margin
其中,BW为信号带宽,NF为本端接收噪声系数,Margin为一常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单元具体根据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本端发射通道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计算本端发射通道的非线性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获取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根据所述本端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和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自干扰功率计算本端接收射频信号的带外失真功率。
CN201580083534.8A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141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1172 WO2017054153A1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243A CN108141243A (zh) 2018-06-08
CN108141243B true CN108141243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422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3534.8A Active CN108141243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1243B (zh)
WO (1) WO2017054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24B (zh) * 2017-08-29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33039B (zh) * 2018-06-13 2020-1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带外电磁辐射三阶互调阻塞干扰预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990140B (zh) * 2018-08-31 2021-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射频功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92589B (zh) * 2018-09-12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辐射杂散信号的对消方法和装置
CN114629511B (zh) * 2022-05-17 2022-08-12 成都华芯天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收发一体化的相控阵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15001913B (zh) * 2022-08-02 2022-11-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辅助的全双工频域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16032315A (zh) * 2022-12-02 2023-04-28 珠海笛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互调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228A (zh) * 2013-12-30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428382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补偿方法、装置及双工器
WO2015096735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预失真参数的求取方法及预失真系统
CN104779971A (zh) * 2014-11-07 2015-07-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结合模拟抵消算法的非线性数字自干扰抵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82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补偿方法、装置及双工器
WO2015096735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预失真参数的求取方法及预失真系统
CN103891228A (zh) * 2013-12-30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4779971A (zh) * 2014-11-07 2015-07-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结合模拟抵消算法的非线性数字自干扰抵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4153A1 (zh) 2017-04-06
CN108141243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243B (zh) 一种非线性干扰的抵消方法和装置
US9774364B2 (en) Interference phase estimate system and method
CN106464284B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28673B (zh) 收发机和用于减少收发机的自干扰的方法
US10567148B2 (en)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full-duplex radio
Li et al. On rate region analysis of half-and full-duplex OFDM communication links
CN105144592B (zh) 用于发射信号漏泄消去的多抽头自适应滤波器
US9973233B2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skar et al. Activ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chanism for full-duplex wireless transceivers
US9762268B2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CN105991157B (zh) 消除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KR20150081050A (ko) I/q 미스매치 보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687074B1 (en) Multichannel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gital cancellation circuit
KR20130126889A (ko) 반도체 장치
US20210258816A1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026673A (zh) 一种数字辅助的模拟域干扰抵消方法与装置
CN108141237A (zh) 具有反馈的高性能pim消除
US10211908B2 (en) Multi-antenna relay device
Mayer et al. A direct-conversion transmitter for small-cell cellular base stations with integrated digital predistortion in 65nm CMOS
US20160285504A1 (en) All-analog and hybrid radio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ing cables, attenuators and power splitters
CN112383322A (zh) 基于正则化的全双工系统联合自干扰消除方法及电子装置
WO2017096700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US10038462B2 (en) Digital cancellation of receiver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Tapio et al. Real time adaptive RF and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duplex transceivers
Tapio et al. Analog and 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duplex transceiv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