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459A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6459A CN114726459A CN202110001397.6A CN202110001397A CN114726459A CN 114726459 A CN114726459 A CN 114726459A CN 202110001397 A CN202110001397 A CN 202110001397A CN 114726459 A CN114726459 A CN 1147264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channel
- reflection
- reflection coefficient
- reference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基站间的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长期演进LTE与5G新空口NR系统中均引入了灵活的TDD帧结构配置方案,网络中的相邻基站可能采用不同的上下行配置,出现与相邻基站反方向的传输,干扰基站的正常传输。除此之外,在全双工场景中,也会出现相邻基站之间的上下行交叉干扰。
如图1所示,基站1和基站2的上下行配置不同,导致基站2为上行传输子帧时,基站1为下行传输子帧,这种配置导致基站2在接收用户设备UE2的上行数据时,会收到基站1的较强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解决了基站间的干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包括:
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确定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即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后,进一步结合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适用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从而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就能够利用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抵消基站间的干扰信号,提升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基站间干扰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的场景之一;
图4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的场景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步骤201,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步骤202,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通过步骤201-203,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即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后,进一步结合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适用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从而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就能够利用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抵消基站间的干扰信号,提升信号质量。
其中,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反射设备中的任一项,也可以是除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反射设备之外的另一网络实体。
该实施例中,反射设备又称为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是一种由多个阵元组成的器件。智能反射表面可以改变每个阵元处的电磁波相位和/或幅度,相应的,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调节矩阵Φ。当然,智能反射表面还可以表示为:大型智能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智能反射阵列(Smart Reflect Array),可配置反射阵列(Reconfigurable Reflect Array),智能表面(Intelligent Surface),智能超表面(Intelligent Supper Surface)等。
在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反射系数也包括多个,每个第一反射系数对应一个反射设备,如2个反射设备中,反射设备1会根据第一反射系数1调整,反射设备2会根据第一反射系数2调整。
应该知道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即,对于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间仅有的一个反射设备,经由该反射设备的信道是第一基站与该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该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例如,如图3所示,基站1(包含M个发送天线)向UE1发送下行信号S1,基站2(包含N个接收天线)接收UE2发送的上行信号,基站1发送的下行信号S1对UE2发送的上行信号造成了干扰,基站1发送的下行信号S1到基站2的信道为H12。此时,通过部署反射设备A(包含P个阵元)的反射系数(即反射设备A的调节矩阵ΦA),来消除基站1(第二基站)对基站2(第一基站)的干扰。其中,基站1发送的下行信号到该反射设备A经由信道H10(第二信道),该反射设备A反射的信号到基站2经由信道H02(第一信道)。M、N、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而对于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间包括多个反射设备,经由该多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第一基站与该多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该多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该多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例如,如图4所示,基站1(包含M1个发送天线)向UE1发送下行信号S1,基站3(包含M2个发送天线)向UE3发送下行信号S2,基站2(包含N个接收天线)接收UE2发送的上行信号,基站1发送的下行信号S1以及基站3发送的下行信号S2对UE2发送的上行信号造成了干扰。此时,通过部署反射设备1和反射设备2来消除基站1、基站3对基站2的干扰。这里,经由该反射设备1和反射设备2的信道包括:基站1到反射设备1的信道(第二信道)、基站3到反射设备1的信道、反射设备2到基站2的信道(第一信道)、以及反射设备1到反射设备2的信道(第三信道)。当然,基站1发送的下行信号S1也可经由基站1到反射设备2的信道到反射设备2,之后由反射设备2再反射信号到基站2;基站3发送的下行信号S2也可经由基站3到反射设备2的信道到反射设备2,之后由反射设备2再反射信号到基站2,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可选地,该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这里,网络设备会针对预设的目标区域内的所有基站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进行分析,来确定第一基站和对应该第一基站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具体的,该分析过程中,对于处于上行传输子帧的第一基站,会将该第一基站的相邻基站中,处于下行传输子帧的基站作为第二基站。
而目标区域可以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网络设备为中心,且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也可以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网络设备所在的预设的地理区域,如A市的甲区。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已知,需要根据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因此,对于各个信道,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这里,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预先存储该第一信道,该第一信道是基于测试校准等方式获得并存储的,如此,网络设备在执行步骤202之前,可通过提取预先存储的第一信道的方式,确定第一信道。其中,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为第一基站和反射信号至第一基站的反射设备,则网络设备若为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可自身提取;若不为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需要向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获取。当然,第一信道的关联设备可直接发送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第一信道,如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用于反射设备测量第一信道;反射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用于第一基站测量第一信道。
可选地,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类似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预先存储该第二信道,该第二信道是基于测试校准等方式获得并存储的,如此,网络设备在执行步骤202之前,可通过提取预先存储的第二信道的方式,确定第二信道。其中,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和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反射设备,则网络设备若为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可自身提取;若不为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需要向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获取。当然,第二信道的关联设备可直接发送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第二信道,如第二基站发送第三参考信号,第三参考信号用于反射设备测量第二信道;反射设备发送第四参考信号,第四参考信号用于第二基站测量第二信道。
可选地,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这里,第三信道是基站间至少部署2个或以上的反射设备来消除干扰时,反射设备间的信道。类似于第一信道,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预先存储该第三信道,该第三信道也可基于测试校准等方式获得并存储的,如此,网络设备在执行步骤202之前,可通过提取预先存储的第三信道的方式,确定第三信道。其中,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为信道收发侧的反射设备,则网络设备若为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可自身提取;若不为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需要向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获取。当然,第三信道的关联设备可直接发送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第三信道,如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第五参考信号,第五参考信号用于第二反射设备测量第三信道;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第六参考信号,第六参考信号用于第一反射设备测量第三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即,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第七参考信号用于第二基站测量与第一基站通信的信道;或者,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第八参考信号用于第一基站测量与第二基站通信的信道。
可选地,网络设备非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需要获取参考信号的时域配置。
然而,在第四信道的测量时,由于该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是该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部署的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会影响信道测量。因此,可选地,该实施例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这样,当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发送参考信号时,基于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后的反射设备,能够实现降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第四信道的测量精度的目的。
以图3所示的,部署一个反射设备来消除基站干扰的情景为例,该第二预设条件是第一信道矩阵、第二反射系数矩阵与第二信道矩阵的乘积的范数或特征值最小,记为最小;或者,该第二预设条件是第一信道矩阵、第一反射系数矩阵与第二信道矩阵的乘积等于0,记为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包括:
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在判断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反射系数的过程中,具体地,
一方面,可计算H02的零空间向量V02,即H02V02=0或‖H02V02‖小于一个阈值。令其中P1使得满足反射设备反射系数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是预先设置的,包括矩阵的大小、矩阵元素的幅度和/或矩阵元素的相位。
又一方面,可计算计算H10的零空间向量V10,其中H10V10=0或‖H10V10‖小于一个阈值。令其中P2使得满足反射设备反射系数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是预先设置的,包括矩阵的大小、矩阵元素的幅度和/或矩阵元素的相位,与上一约束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再一方面,可计算H02的零空间向量V02,其中H02V02=0或‖H02V02‖小于一个阈值,计算H10的零空间向量V10,其中H10V10=0或‖H10V10‖小于一个阈值。令其中P3使得满足反射设备反射系数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是预先设置的,包括矩阵的大小、矩阵元素的幅度和/或矩阵元素的相位,与上述任一约束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当然,上述第二预设条件是对部署单一反射设备场景适用的实现方式,在部署2个或以上反射设备,该第二预设条件可参考上述方式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发送上述第一参考信号到第八参考信号中的两个以上,可选地,发送的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为正交,即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或序列进行发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确定的信道是指信道信息,如果获取信道信息的是第一基站、第二基站或反射设备,则需要将信道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除非获取信道信息的设备就是网络设备。
其中,在一个第二基站、一个反射设备的情况下,信道H可直接通过下标使用设备的编号指示,如图3所示。当第二基站为多个,反射设备为多个,第四信道可记为Hmn,m是当前第二基站在多个第二基站中的编号,n是第一基站的编号。第一信道可记为Hmk,k为当前反射设备在多个反射设备中的编号。对应的,第二信道可记为Hkn。而第三信道则记为Hij,i,j分别为信道涉及两个反射设备在多个反射设备中的编号。
另外,该实施例中,对于确定第一反射系数使用的第一预设条件,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这样,基于确定的第一反射系数,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能够使得第一基站的接收效果达到以下至少一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和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具体的,以图3所示的场景为例,基站2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的干扰信号可以表示为:
I1=(H12+H02ΦH10)S1
其中,基站1发送的信号S1可以为单位阵,基站2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的干扰信号则也可以表示为:
I1=(H12+H02ΦH10)
这里,第一反射系数Φ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基站2接收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基站2接收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在得到适用的第一反射系数后,可选地,该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如此,通过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将得到有效的抵消,降低了基站间的干扰。
还应该知道的是,对于时分复用TDD系统或全双工系统,同一个基站即可能在下行发送,又可能在上行接收。一个基站的下行发送会干扰其它基站的上行接收,该基站的上行接收也会被其它基站的下行发送所干扰。例如,对于图3中的基站2,也可能是基站4(图中未示出)的干扰源基站,此时,同样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对应部署的至少一个反射设备,按照对应的反射参数调整达到消除或降低基站2对基站4干扰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确定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即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后,进一步结合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适用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从而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就能够利用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抵消基站间的干扰信号,提升信号质量。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510,用于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第二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调整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该装置在确定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即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后,进一步结合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适用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从而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就能够利用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抵消基站间的干扰信号,提升信号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方法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该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即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之后,进一步结合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来得到适用该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从而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就能够利用反射设备对信号的反射抵消基站间的干扰信号,提升信号质量。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收发器610、处理器600、存储器6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600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干扰消除方法。
所述收发器610,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器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中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且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上述范例性实施例是参考该些附图来描述的,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教示,因此,本发明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范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范例性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发明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发明范围传达给那些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士。在该些图式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范例性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如在此所使用地,除非该内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该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是意欲将该些多个形式也纳入。会进一步了解到该些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中不同反射设备间的第三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一信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间的第二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基站的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时隙配置信息和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一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四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二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道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的:
提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一反射设备发送的第五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获取根据第二反射设备发送的第六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所述第三信道;
其中,所述第三信道为所述第一反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反射设备间的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第四信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二反射系数;
所述第四信道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是通过以下确定的:
获取根据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七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或者,
获取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发送第八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包括:
计算第一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02和/或第二信道的零空间向量V10;
根据V02和/或V10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二反射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最小;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噪比最大;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容量最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上行传输,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反射系数为对应的第一反射系数。
13.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1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与第一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干扰基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扰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间的信道,以及经由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信道,得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设备的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调整对应的反射设备。
15.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1397.6A CN114726459B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1397.6A CN114726459B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6459A true CN114726459A (zh) | 2022-07-08 |
CN114726459B CN114726459B (zh) | 2024-09-06 |
Family
ID=8223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01397.6A Active CN114726459B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2645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74009A1 (en) * | 2023-03-10 | 2024-04-11 | Lenovo (Beijing) Ltd. | Inter-cel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nder ris-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04506A1 (en) * | 2014-06-26 | 2017-04-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9495569A (zh) * | 2018-11-20 | 2019-03-19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
CN111654314A (zh) * | 2020-06-01 | 2020-09-1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多反射设备共生无线通信系统 |
CN111901812A (zh) * | 2020-07-22 | 2020-11-06 | 上海师范大学 | 一种全双工蜂窝通信网基站和智慧反射面联合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1-04 CN CN202110001397.6A patent/CN1147264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04506A1 (en) * | 2014-06-26 | 2017-04-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9495569A (zh) * | 2018-11-20 | 2019-03-19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
CN111654314A (zh) * | 2020-06-01 | 2020-09-1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多反射设备共生无线通信系统 |
CN111901812A (zh) * | 2020-07-22 | 2020-11-06 | 上海师范大学 | 一种全双工蜂窝通信网基站和智慧反射面联合控制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74009A1 (en) * | 2023-03-10 | 2024-04-11 | Lenovo (Beijing) Ltd. | Inter-cel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nder ris-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6459B (zh) | 2024-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0894B2 (en) | Facilitating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multi-cell and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 |
EP2643988B1 (en) | Multi-layer beamforming with partia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CN114142898B (zh) | 智能反射面相移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Kim et al. | Hierarchical maritime radio networks for internet of maritime things | |
WO2011112314A1 (en) |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1044000B2 (en) |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US11133855B2 (en) | Uplink beam management | |
US2021031480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reporting content | |
CN114245391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
CN115278526A (zh) |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436502A (zh) | 一种智能反射面选择与相位矩阵调整方法 | |
CN114726459B (zh)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 |
JP422764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トレーニングシーケンスの前置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 |
US20210337397A1 (en) |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EP3895326A1 (en) | Reciprocity-based transmission | |
WO2023010520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and multi-panel scenarios | |
US20220346143A1 (en) | Transmission Beam Selection | |
EP3526908B1 (en) | Relative uplink channel estimation | |
US11616539B2 (en) | Beam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ssive MIMO system | |
KR101642977B1 (ko) | 간섭 완화를 위한 코드북 기반 다중 입출력 전처리의 코드북 변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138098A (zh) | 波束转发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38099A (zh) | 波束转发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080005685A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빔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21231536A1 (en) | Multi-user beam alignment and optimality of class of exhaustive search algorithm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 |
CN116155421A (zh) | 一种动态tdd下ris辅助消除交叉链路干扰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