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2261B - 位置指示器 - Google Patents

位置指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2261B
CN106462261B CN201480079132.6A CN201480079132A CN106462261B CN 106462261 B CN106462261 B CN 106462261B CN 201480079132 A CN201480079132 A CN 201480079132A CN 106462261 B CN106462261 B CN 106462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elastic member
position indicator
conductive elastic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1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2261A (zh
Inventor
青木信也
金田刚典
马场泰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84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2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2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能够稳固地固定芯体、进而能够将来自内部电路的信号以电的方式可靠地传递给芯体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指示器。具有:芯体,具有导电性;导电性弹性部件,具备用于抓持固定该芯体的抓持部,可装卸地嵌合芯体;芯体支撑件,具有导电性,用于嵌合导电性弹性部件、并保持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芯体;信号发信部;以及电连接用部件,用于进行芯体支撑件与信号发信部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电连接用部件、芯体支撑件和导电性弹性部件而从芯体发送来自信号发信部的信号。

Description

位置指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位置检测装置一起使用并且具有笔压检测功能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位置指示器。
背景技术
作为平板型PC(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终端的输入设备,使用能够通过手指进行输入操作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触摸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3081号公报)),但是近年来,作为指示体,不仅手指,构成为笔型的位置指示器的利用也在增加。
以往,作为这种静电电容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用的位置指示器,主要使用被称为被动式静电笔的类型的位置指示器。该被动式静电笔对芯体的前端部(笔头)附加导电性橡胶等,通过该导电性橡胶和笔型的位置指示器的导电性的框体,使静电流到人体,从而能够代替手指来进行触摸输入。
但是,这种以往被称为被动式静电笔的以往的位置指示器是吸取静电的方式,所以,对于触摸面板,需要一定程度的接触面积。即,在以往的被动式静电笔中,需要将导电橡胶与触摸面板的接触面积设为和触摸面板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同等大小。因此,在以往的被动式静电笔中,即使是笔型的位置指示器,也难以在触摸面板上进行细微的操作输入。
因此,最近出现了不是吸取静电的方式、而是通过从位置指示器侧送出信号而在触摸面板侧检测信号的方式的笔型的位置指示器(主动静电笔)。该主动静电笔的优点在于,由于从笔头送出信号,所以即使使笔头变细,也能够在触摸面板上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
但是,如果作为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前端部的笔头变细,则作为位置指示器的更进一步的功能要素,像纸和铅笔那样,对运笔感受有要求。为了使运笔感受富有变化,考虑变更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笔头的材质。例如,提出了金属制的笔头、树脂制的笔头、毡状的笔头等。特别是,在树脂制的笔头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具有树脂自身、各种材质的笔头,能够根据各种材质来改变运笔感受。并且,在主动式静电笔中,通过将芯体更换成具有用这些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的笔头的芯体,能够容易地变更运笔感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3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所述,在位置指示器中,在准备具有各种材质的笔头的芯体的情况下,根据各种原料材质的差异,有时难以制成具有准确的直径的芯体。另外,如果考虑使用环境、原料的硬度的差异等,则芯体的直径也有时无法做成全部相同而必须做成稍微不同。
另一方面,在主动式静电笔中,需要从该主动式静电笔的内部电路提取信号,并将该信号可靠地传递到芯体,所以,保持可更换的芯体的部分的电接触稳定也很重要。
在以往的主动式静电笔中,作为用于稳固地保持芯体的结构,对于金属制的芯体,为了固定于支撑件而使用金属制的垫片等。但是,在通过金属制的垫片进行固定的情况下,芯体的直径连少许的偏移也不容许,另外,在如毡芯那样的纤维束的情况下,存在被挂住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形,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稳固地固定芯体、进而能够将来自内部电路的信号以电的方式可靠地传递给芯体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指示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体,具有导电性;
导电性弹性部件,具备用于抓持固定所述芯体的抓持部,能够装卸地嵌合所述芯体;
芯体支撑件,具有导电性,用于嵌合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并保持嵌合到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芯体;
信号发信部;以及
电连接用部件,用于进行所述芯体支撑件与所述信号发信部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所述电连接用部件、所述芯体支撑件和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而从所述芯体发送来自所述信号发信部的信号。
在上述结构的发明的位置指示器中,具有导电性的芯体通过嵌合到嵌合于具有导电性的芯体支撑件的导电性弹性部件,被保持于芯体支撑件。并且,将来自信号发信部的信号通过导电性的芯体支撑件和导电性弹性部件供给到导电性的芯体,从该芯体发送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芯体嵌合到具备用于抓持固定芯体的抓持部的导电性弹性部件,所以,即使芯体的直径有偏差,其直径的偏差也被导电性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吸收而被抓持部抓持固定,所以,芯体达到稳固地嵌合于导电性弹性部件的状态,并且即使芯体由例如毡构成,也不会变成纤维束被金属垫片挂住这样的状态,能够实现良好的嵌合状态。
并且,芯体构成为装卸自由地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所以,能够容易地更换芯体。另外,保持机构构成为将导电性的芯体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并将嵌合有该芯体的导电性弹性部件嵌合到导电性的芯体支撑件,并且构成为在芯体支撑件与信号发信部之间通过电连接用部件进行电连接,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从包括信号产生电路的内部电路到芯体的电连接,将来自内部电路的信号可靠地传递给芯体并从该芯体送出到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成为将导电性的芯体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并将嵌合有该芯体的导电性弹性部件嵌合到导电性的芯体支撑件,所以起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如下位置指示器:即使芯体的直径有偏差,也能够可靠地固定芯体,进而能够经由芯体支撑件和导电性弹性部件将来自内部电路的信号以电的方式可靠地传递给芯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图1~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与具备静电电容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触摸面板)的电子部件一起使用。此处,为了简化说明,省略具备位置检测装置(触摸面板)的电子部件的图示。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整体的概要,为了方便说明,切断位置指示器1的壳体2(框体)的一部分而示出其内部。另外,图2(A)是用于说明在位置指示器1中在图1中未切断的笔头侧的部分的内部结构的图,是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2(B)是取出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主要部分并考虑更加上位的概念而示意地示出的图。
如图1所示,位置指示器1具备构成如下框体的壳体2,该框体设成在轴心方向上细长、将轴心方向的一方设为笔头侧且具有开口、并且使轴心方向的另一方封闭的圆筒状的形状。
该壳体2由导电性材料、即在该例子中的经耐酸铝加工的铝构成,通过在内部具有中空部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主体21以及与该壳体主体21结合的前盖22和后盖23而构成。通过将前盖22和后盖23压入嵌合到壳体主体21来形成壳体2。
如图1和图2(A)所示,前盖22做成具有轴心方向的贯通孔22a的筒状体的结构,并且位置指示器1的笔头侧的部分具备越接近笔头则外径越小的锥体形状的外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22的笔头侧的端部,嵌合设置有笔头引导件24。该笔头引导件24由绝缘性材料、例如ABS树脂构成,具有轴心方向的贯通孔24a,并且具有与前盖22的锥体形状连续的锥体形状。该笔头引导件24的贯通孔24a的笔头侧的开口成为被插入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4的开口部1a。
芯体4由混入有导电性材料、即在该例子中的金属粉的树脂构成,一体地形成有构成轴部的芯体主体部41以及直径比芯体主体部41的直径大的前端部42。如图2(A)所示,芯体4从开口部1a插入到笔头引导件24的贯通孔24a内地设置。芯体4的前端部42的最大外径被选定为小于笔头引导件24的贯通孔24a的内径,因此,芯体4能够在笔头引导件24的贯通孔24a内自由地在轴心方向上移动。
在壳体2的中空部内,如图1和图2(A)所示,收纳基板支撑件3、电池5和芯体支撑件6。
基板支撑件3由绝缘性的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构成,构成为当被收纳在壳体2的中空部内时,在作为位置指示器1的轴心方向的长边方向上压敏零件保持部3a和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连续。压敏零件保持部3a做成在内部的中空部具备收纳压敏零件7(笔压检测用的多个零件)的中空部的圆筒形状。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是放置并保持印刷电路板8的船状的形状,做成在轴芯方向上将筒状体大致对半切断而得到的形状。
基板支撑件3以使得压敏零件保持部3a成为芯体4侧的方式,收纳到壳体2内。并且,构成为将保持芯体4的芯体支撑件6结合到该压敏零件保持部3a,将对芯体4施加的压力(笔压)传递给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压敏零件7。
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外径设为比前盖22的贯通孔22a的内径小的直径,由此,将压敏零件保持部3a收纳到前盖22的贯通孔22a内。另外,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的外径设为比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外径大且比壳体主体21的内径小的直径,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收纳到壳体主体21的部分。
由于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与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外径的差异,在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与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连结部,形成台阶部3c。如图2(A)所示,基板支撑件3在该台阶部3c处与前盖22的端面对接,从而被进行位置限制以避免向壳体2内的轴心方向的芯体4侧移动。
在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的与压敏零件保持部3a相反侧的端部,设置端子导体51。该端子导体51如图1所示,与电池5的正极侧端子5a电对接,并且与印刷电路板8的电源线的铜箔图案电连接。另外,在后盖23的与壳体主体21的压入嵌合部,设置与电池5的负极侧端子5b电连接的、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螺旋弹簧端子52。
如图1所示,电池5以将正极侧端子5a连接到端子导体51的方式插入到壳体2内。其后,后盖23以通过螺旋弹簧端子52按压电池5的负极侧端子5b的方式被压入嵌合到壳体主体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所述,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壳体主体21与印刷电路板8的接地导体电连接。后盖23和壳体主体2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所以,电池5的负极侧端子5b经由这些后盖23和壳体主体21,与印刷电路板8的接地导体电连接。另一方面,电池5的正极侧端子5a通过端子导体51连接到印刷电路板8的电源线的铜箔图案。由此,将电池5的电压作为形成于印刷电路板8的电路的电源电压而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电路板8上设置由IC(Integrate Circuit,集成电路)10及其外围电路零件构成的电路部,该IC10构成产生从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4送出的信号的信号产生电路以及控制从该信号产生电路向芯体4发送信号的控制电路。在外围电路部中,包括当被按下时变成接通、当停止按下时恢复成断开的按键开关(侧开关)11、12。并且,在穿过壳体主体21的侧面的开口部中,设置由具有弹性的绝缘性的树脂、例如ABS树脂构成的按压部11a、12a,按键开关11、12通过该按压部11a、12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接通/断开。
将该按键开关11、12的接通/断开状态与具备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部件的规定的功能的接通/断开对应起来,IC10发挥作用,以将表示按键开关11、12的接通/断开状态的信息包含在送出给位置检测装置的信号中,通过芯体4而送出。
关于芯体4,在本实施方式中,芯体主体部41通过隔着导电性弹性部件9嵌合到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芯体支撑件6,被结合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并且,构成为通过芯体支撑件6嵌合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的压敏零件7的保持部件73,将对芯体4施加的压力(笔压)传递给压敏零件7。在该情况下,芯体支撑件6构成为通过设置于该芯体支撑件6与基板支撑件3之间的、作为由导电性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弹性部件的例子的螺旋弹簧13,对基板支撑件3始终向芯体4侧施力。此外,螺旋弹簧13与后述的导体端子部件14一起,构成用于将来自配设于印刷电路板8的IC10的信号传递给芯体4的电连接用部件。
图3(A)是芯体4、导电性弹性部件9、芯体支撑件6、螺旋弹簧13和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导电性弹性部件9由例如导电性橡胶构成,形成为具备被嵌合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的孔部的圆筒状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中,作为孔部的例子,形成直径与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的直径大致相等或者稍小的贯通孔9a。并且,在该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芯体4侧,形成有外径比其他部分小而设为薄壁部的抓持部91。
进而,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中,从其圆筒中心轴方向的芯体4侧的端面起,形成沿着所述圆筒中心轴方向的狭缝部92、93。在该情况下,狭缝部92、93形成于夹着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圆筒中心轴位置地对置的位置。并且,狭缝部92、93的圆筒中心轴方向的长度设为至少超过抓持部91的部分还延及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外径大的部分的长度。并且,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周侧面,在隔着圆筒中心轴位置地对置的位置,形成卡定用突部94、95。
通过这样构成,抓持部91由于狭缝部92、93的存在而被分割成2个弧状部分、并且在该例子中是薄壁部,与此相应地,在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插入并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9时,通过芯体主体部41,抓持部91能够容易地向外侧进行弹性位移,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容易地插入嵌合到导电性弹性部件9。并且,在使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贯通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而嵌合了的状态下,通过抓持部91的弹性恢复力,成为稳固地保持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的状态。但是,通过规定的力而拉伸,从而能够从导电性弹性部件9取出芯体4。
此外,如图2(B)所示,抓持部91不需要专门做成薄壁部,但如果如该例那样是薄壁部,则具有容易进行从圆筒中心轴位置向放射方向的弹性位移这样的优点。
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抓持部91以外的大的外径部分的周侧面的、隔着圆筒中心轴位置而对置的位置,形成卡定用突部94和95。
芯体支撑件6由导电性材料、例如SUS(Steel Special Use Stainless,不锈钢)构成,一体地形成有具有收纳嵌合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凹孔61a的收纳嵌合部61以及嵌合到压敏零件7的保持部件73的棒状部62。收纳嵌合部61的凹孔61a的轴心方向的深度设为与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除了抓持部91之外的直径大的部分的轴心方向的长度相等。
并且,在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的侧面,在将导电性弹性部件9收纳到凹孔61a内时与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卡定用突部94、95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63和64。因此,当将导电性弹性部件9压入到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内时,如图2(A)所示,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卡定用突部94、95位于收纳嵌合部61的开口部63和64,成为卡定用突部94、95的台阶部对接到开口部63、64的壁的状态。由此,导电性弹性部件9被设为相对于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在轴心方向上不移动的状态。即,导电性弹性部件9卡定于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内。此外,在该例子中,在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的凹孔61a的底部,形成收纳贯通穿过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而突出的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的部分的凹孔61b。
这样,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被收纳并卡定于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内的状态时,如上所述地选定导电性弹性部件9与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的凹孔61a的轴心方向的尺寸,所以,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抓持部91成为不被收纳到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内而向外部突出地存在的状态。因此,在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压入嵌合到被收纳于该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内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内时,抓持部91能够如上所述地进行弹性位移,能够容易地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压入嵌合,并且稳固地保持被压入嵌合了的芯体主体部41。
并且,如上所述,在将导电性的螺旋弹簧13装配于收纳有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之后,将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嵌合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的压敏零件7的保持部件73。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中,需要考虑必须将由在印刷电路板8上构成的电路生成的发送信号供给到芯体4。但是,被收纳到基板支撑件3和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压敏零件7的保持部件73由作为绝缘性的材料的树脂构成,所以,在芯体支撑件6与保持部件73之间无法进行电连接。
因此,针对芯体4,无法直接进行用于供给来自印刷电路板8的电路的信号的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芯体支撑件6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之间的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螺旋弹簧13以及设置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导体端子部件14来构成电连接用部件,通过该电连接用部件,实现用于供给来自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发信电路8S的信号的电连接(参照图2(B))。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在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处,以覆盖被插入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的凹孔31的开口部的方式装配由具有导电性并且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SUS构成的导体端子部件14。
如图3(A)、(B)所示,该导体端子部件14具备覆盖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凹孔31并且具备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所插通的贯通孔141a的抵接板部141、以及与该抵接板部141正交并且相互对置的安装用板部142、143。抵接板部141与安装用板部142、143通过将1张细长的SUS的平板折弯而构成。
在安装用板部142和143中,分别设置贯通孔142a和143a。另外,在安装用板部143处,如图3(B)所示,与该安装用板部143一体地,设置跨过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部分而延伸至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的部分的延伸部144。在该延伸部144的前端部处,在该例子中,在印刷电路板8的背面例如形成被焊接的端子部144a。
另一方面,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夹着凹孔31的上下的侧面设为平面,并且在各平面形成突部32、33。安装用板部142和143的对置距离形成为与形成有突部32、33的平面的对置距离大致相等。另外,安装用板部142和143的贯通孔142a和143a形成于与突部32和33的位置相应的位置。
然后,导体端子部件14通过安装用板部142和143,以夹着形成有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突部32、33的2个平面的方式,弹性地装配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在该装配中,使突部32、33嵌合到安装用板部142和143的贯通孔142a、143a,避免导体端子部件14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脱离。
然后,在将导体端子部件14装配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状态下,如图2(A)所示,从导体端子部件14延伸的延伸部144的前端的端子部144a与放置于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的印刷电路板8的背面侧的导体抵接,例如被焊接。由此,将导体端子部件14与形成于印刷电路板8的表面的信号产生电路电连接。
然后,如上所述,将被嵌合有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介于螺旋弹簧13之内的状态,通过导体端子部件14的抵接板部141的贯通孔141a而插入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凹孔31内,并嵌合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螺旋弹簧13的内径设为比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的外形大、并且设为比装配于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导体端子部件14的抵接板部141的贯通孔141a大。
因此,螺旋弹簧13弹性地接触到芯体支撑件6,并且抵接到导体端子部件14的抵接板部141并弹性地接触。螺旋弹簧13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并且导电性弹性部件9和芯体支撑件6具有导电性,所以,经由螺旋弹簧13和导体端子部件14,将嵌合到芯体支撑件6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与印刷电路板8的电路部电连接。
并且,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如上所述地插入嵌合到如上所述嵌合到收纳于壳体2内的芯体支撑件6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中,将芯体4隔着导电性弹性部件9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在该状态下,芯体4与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发信电路8S电连接,成为来自信号发信电路8S的信号被供给到芯体4的状态。
此外,在芯体4隔着芯体支撑件6结合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状态下,构成为芯体4的前端部42的一部分通过壳体2的开口部1a向外部突出而暴露。
接下来,说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和压敏零件7的结构,进而说明压敏零件7的保持部件73与芯体支撑件6的嵌合。
图4是收纳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的压敏零件7的分解立体图。通过将压敏零件7如图4所示地收纳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构成笔压检测用模块。然后,通过经由芯体支撑件6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结合到该笔压检测用模块,由笔压检测用模块的压敏零件7检测对芯体4的前端部42施加的笔压。在该情况下,笔压检测用模块通过构成它的压敏零件7的一部分根据对芯体4的前端部42施加的笔压而与芯体4和芯体支撑件6一起在轴心方向上移动,从而检测笔压。
在该例子中,将印刷电路板8放置并固定于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另外,将压敏零件7收纳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并且隔着芯体支撑件6使芯体4结合到基板支撑件3,能够将由此得到的部件作为一个模块零件来处理。然后,通过将该模块零件收纳到壳体2的中空部内,能够完成位置指示器1。此外,芯体4如上所述,装卸自由地结合到芯体支撑件6。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中,芯体4做成能够更换的结构。
该例的笔压检测用模块是使用根据对芯体4施加的笔压而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可变电容器的情况。
如图4(A)所示,该例的压敏零件7由电介体71、端子部件72、保持部件73、导电部件74和弹性部件75这些多个零件构成。端子部件72由导电性材料例如SUS构成,构成由压敏零件7构成的可变电容器的第1电极。另外,导电部件74由例如导电性橡胶构成,弹性部件通过由导电性材料例如SUS构成的螺旋弹簧而构成。将导电部件74与弹性部件75电连接,构成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第2电极。
另一方面,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如图4(A)所示,通过具备中空部的筒状体34而构成,并且构成为将压敏零件7以在轴心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收纳到其中空部内。
在由上述多个零件构成的压敏零件7中的、由筒状体34构成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如图4(A)所示,作为在轴心方向上不移动的零件的电介体71和端子部件72通过形成于构成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筒状体34的侧周面的一部分的在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35,从与该筒状体34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垂直于印刷电路板8的基板面8a的方向被插入而如图1所示地被收纳。
构成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筒状体34将其轴心方向的芯体4侧设为凹孔31的开口,并且通过壁部37阻塞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侧。并且,在筒状体34的侧周面与壁部37的连结部处,形成在轴心方向上具有比端子部件72的厚度稍大的规定的宽度的狭缝38a、38b。端子部件72具备嵌合到该狭缝38a、38b的伸出部72a、72b。因此,通过伸出部72a、72b嵌合到筒状体34的狭缝38a、38b,从而端子部件72卡定于筒状体34,以避免在轴心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筒状体34的内壁,在与狭缝38a、38b在轴心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形成内径比筒状体34的形成有开口部35的部分的内径大的凹槽39(参照图4(A))。电介体71构成为具有嵌合到凹槽39的外形、且具有与凹槽39的轴心方向的宽度对应的厚度的板状体。因此,通过开口部35将电介体71插入并嵌合到筒状体34的凹槽39中,从而在嵌合状态下,使得电介体71在筒状体34内在轴心方向上不移动。
起到可变电容器的第1电极的作用的端子部件72具备引线部72d。该引线部72d在被收纳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时,跨过筒状体34的壁部37而被焊接连接到放置于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上的印刷电路板8的基板面的焊盘部(省略图示)。
此外,端子部件72具备在将电介体71与端子部件72收纳到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时按压电介体71的开口部35侧的侧面部的L字形突起72e。
保持部件73由作为非导电性材料、即在该例子中是绝缘性材料的树脂构成,如图4所示,具备在作为其轴心方向的芯体4侧的一侧设置有被压入嵌合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的凹孔73b的圆柱状形状部73a、以及在相对凹孔73b侧的轴心方向的相反侧设置有嵌合导电部件74的凹孔73d的环状突部73c。
在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处,为了使得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向凹孔73b的压入嵌合容易进行,形成沿着凹孔73b的轴心方向的狭缝73e。即,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由于具备该狭缝73e,从而构成与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对应的抓持部,保持部件73可靠地抓持并保持芯体支撑件6。即,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构成芯体支撑件保持部,保持部件73构成保持部。
另外,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也具备隔着凹孔73d而连通的狭缝73f。由于该狭缝73f的存在,导电部件74被环状突部73c可靠地抓持,并被保持于保持部件73。
另外,在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的侧面部,与凹孔73b连通的开口部73g、73h隔着圆筒中心轴位置对置地形成。另外,在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的周侧面,形成卡合突部73i和73j。
另一方面,在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的前端部62a的附近,形成与开口部73g、73h卡合的台阶部62b、62c。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当如图2(A)所示地被压入嵌合到保持部件73的凹孔73b时,台阶部62b、62c与开口部73g、73h的壁部对接,在芯体4侧被卡合以避免脱落。
导电部件74设为由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构成,例如,由硅导电橡胶、加压导电橡胶构成。导电部件74具备嵌合到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的凹孔73d的突部74a。另外,弹性部件75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螺旋弹簧构成,具备具有弹性的卷绕部75a以及在该卷绕部75a的一端部的端子片75b,在卷绕部75a的另一端部具有连接部75c。
弹性部件75以将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收纳到其卷绕部75a内的方式,在保持部件73的轴心方向上组合。然后,导电部件74的突部74a嵌合到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的凹孔73d。此时,弹性部件75的连接部75c从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的狭缝部插入到形成于环状突部73c的凹孔73d的底部。因此,在将导电部件74的小径部74b压入嵌合到保持部件73的环状突部73c时,导电部件74的小径部74b的端面与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75的连接部75c接触,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并且,弹性部件75的端子片75b构成为在被插入到筒状体34内时跨过电介体71、端子部件72和壁部37而焊接连接到放置于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上的印刷电路板8的基板面的导电图案。
然后,将针对保持部件73在其轴心方向上隔着弹性部件75地结合导电部件74而成的部件(参照图2(A))从凹孔31的开口侧插入到筒状体34内。然后,将形成于保持部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的侧周面的卡合突部73i和73j卡合到形成于构成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筒状体34的侧周面的卡合台阶部34a和34b(参照图2(A)),从而保持部件73卡定,以避免从筒状体34的凹孔31向芯体4侧脱落。但是,保持部件73当在被收纳到筒状体34的中空部内的状态下从芯体4侧被施加笔压时,能够在筒状体34的中空部内向其轴心方向的与芯体4相反的一侧移动。并且,由于弹性部件75的弹性偏向力,在来自芯体4侧的笔压的施加消失时,卡合突部73i、73j恢复成卡合于卡合台阶部34a和34b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将压敏零件7收纳到构成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筒状体34内之后,在筒状体34的凹孔31的开口侧的端面,如上所述通过该安装用板部142和143夹住筒状体34的形成有突部32、33的2个平面、并使突部32、33嵌合到安装用板部142和143的贯通孔142a、143a,从而弹性地装配图4(B)所示的上述导体端子部件14。其后,如上所述,将嵌合有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芯体支撑件6的棒状部62通过导体端子部件14的抵接板部141的贯通孔141a而插入到筒状体34的凹孔31内,并嵌合到保持部件73。由此,将芯体支撑件6保持于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
并且,如上所述,在将芯体支撑件6嵌合到基板支撑件3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状态下,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压入到嵌合于芯体支撑件6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由此,如上所述,芯体4通过导电性弹性部件9而稳固地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
此时,芯体4、导电性弹性部件9、芯体支撑件6全部具有导电性,所以,通过导电性的螺旋弹簧13和导体端子部件14将芯体4与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发信电路8S电连接(参照图2(B))。因此,从芯体4送出来自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发信电路8S的信号。
在该情况下,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芯体4、导电性弹性部件9、芯体支撑件6和螺旋弹簧13成为在轴心方向上依次排列而电连接的状态,但构成笔压检测用模块的保持部件73由绝缘性材料构成,所以,在该笔压检测用模块的部分处,轴心方向的电连接中断。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卡定于笔压检测用模块的导体端子部件14,使笔压检测用模块绕行而确保轴心方向的电连接,所以,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存在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笔压检测用模块,在轴心方向上也容易地实现电连接。
如上所述,芯体4能够从被压入嵌合到嵌合于芯体支撑件6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的贯通孔9a而被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的状态向前端部42侧的方向取出。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更换芯体4。
此外,如图4所示,在形成于基板支撑件3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与压敏零件保持部3a的连结部的台阶部3c处,设置有跨过该台阶部3c的导体片15。该导体片15的一端部15a与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3b的印刷电路板8的接地导体连接。另一方面,该导体片15的另一端部15b和与台阶部3c对接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前盖22连接。由此,印刷电路板8的接地导体与前盖22、壳体主体21和后盖23电连接。
在该位置指示器1中,当对芯体4的前端部42施加压力时,根据该压力,芯体4在轴心方向上向后盖23侧位移。然后,通过该芯体4的位移,被结合有芯体主体部41的压敏零件保持部3a内的保持部件73克服弹性部件75的弹性偏向力,向电介体71侧位移。其结果,嵌合到保持部件73的导电部件74向电介体71侧位移,导电部件74与电介体71之间的距离、进而导电部件74与电介体71的接触面积根据对芯体4施加的压力而变化。
由此,在构成第1电极的端子部件72与构成第2电极的导电部件74之间形成的可变电容器的静电电容根据对芯体4施加的压力而变化。通过设置于印刷电路板8的IC10检测该可变电容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笔压。
位置指示器1的IC10对位置检测装置送出例如用于位置检测的突发信号。然后,在构成于位置指示器1的印刷电路板8的电路中,在送出突发信号的期间,执行根据由上述笔压检测用模块构成的可变电容电容器的静电电容来检测笔压的动作。然后,位置指示器1在突发信号的送出期间结束后,从芯体4送出与检测到的笔压相应的编码信号。
位置检测装置例如通过由在第1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导体以及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导体构成的传感器部,接收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在位置检测装置中,通过检测是否由构成传感器部的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导体中的某个导体接收到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突发信号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指示位置的X轴方向的位置,通过检测是否由在第2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导体中的某个导体接收到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突发信号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指示位置的Y轴方向的位置。由此,检测传感器部上的位置指示器1的指示位置的X坐标和Y坐标。然后,位置检测装置对在突发信号之后从位置指示器1送来的与笔压相应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从而检测笔压。
该位置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能够应用已知的电路结构,所以在本说明书中,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将芯体4设为可更换,同时能够隔着导电性弹性部件9稳定地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并且能够通过芯体支撑件6、螺旋弹簧13、导体端子部件14将形成于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产生电路与芯体4电连接。因此,能够将来自印刷电路板8的信号产生电路的信号从芯体4可靠地送出。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做成如下简单的结构,该结构仅仅是在轴心方向上排列将芯体4、导电性弹性部件9、芯体支撑件6、螺旋弹簧13、导体端子部件14装配于压敏零件保持部3a而得到的基板支撑件3并进行嵌合和结合,并将该结合而成的部件收纳到位置指示器1的壳体2内。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序来制造并且适合大量生产的构造。
[位置指示器的主要部分的变形例]
<第1变形例>
图5是用于说明隔着导电性弹性部件9将芯体4更稳固地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的结构的位置指示器的一例的图。
在该变形例的位置指示器中,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性弹性部件和芯体支撑件的结构与上述例子的位置指示器1稍微不同。除此之外,与上述例子的位置指示器1完全相同地构成。
即,如图5(A)所示,该变形例的位置指示器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与上述导电性弹性部件9同样地具有圆筒状形状,具备抓持部91并且具备卡定用突部94、95。但是,该例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构成为从该圆筒状形状部的卡定用突部94、95的位置至抓持部91的圆筒状形状部的外径随着接近抓持部91而缓缓变大。
另外,在该例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中,作为孔部,如图5(A)所示,不形成贯通孔,而是形成被嵌合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的凹孔9Aa。因此,在被嵌合该导电性弹性部件9A的芯体支撑件6A的收纳嵌合部61的凹孔61Aa中,不存在上述位置指示器1的情况下的芯体支撑件6的凹孔61b那样的被插入芯体主体部41的前端的凹孔。
使用上述那样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所以如图5(B)所示,当成为将导电性弹性部件9A嵌合到芯体支撑件6的收纳嵌合部61的凹孔61Aa并将卡定用突部94、95卡合到芯体支撑件6的开口部63、64的状态时,从导电性弹性部件9A的卡定用突部94、95的位置至抓持部91的圆筒状形状部的外径随着接近抓持部91而缓缓变大,所以,导电性弹性部件9A的凹孔9Aa以使抓持部91侧变窄的方式进行位移。
抓持部91如上所述是薄壁部,并且存在狭缝92、93(在图5中,省略图示),所以,在压入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时以向外侧敞开的方式进行位移,将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如图5(C)所示地压入嵌合。然后,在隔着该芯体4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向芯体支撑件6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如图5(C)所示,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由于抓持部91变窄,被更牢固地保持。当然,通过克服与芯体支撑件6的嵌合而将芯体4拉伸,芯体4能够从导电性弹性部件9A取出,这自不待言。
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使从导电性弹性部件9A的卡定用突部94、95的位置至抓持部91的圆筒状形状部的外径随着接近抓持部91而缓缓变大,但也可以在导电性弹性部件9A的圆筒状形状部的外径的整个范围内,使得随着接近抓持部91而缓缓变大。
此外,在图5的例子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A中,作为孔部,也可以不采用凹孔9Aa的结构,而是与上述例子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同样地采用贯通孔9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由于抓持部91变窄,也更牢固地被保持。
<第2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中,构成为对芯体支撑件6嵌合作为其他部件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但是,导电性弹性部件也可以预先包覆形成于芯体支撑件的凹孔内。
图6是示出这样构成的例子的位置指示器中使用的芯体支撑件6B和芯体4B的图。如图6所示,在该例子中,在芯体支撑件6B的收纳嵌合部61B的凹孔61Ba的壁面,预先包覆形成例如由导电橡胶构成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B。
另一方面,该例的芯体4B是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芯体4相同的结构,但在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构成由导电性材料、例如导电性树脂(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性嵌合部43,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芯体4不同。
并且,在该例子中,在芯体支撑件6B的收纳嵌合部61B的凹孔61Ba内,插入芯体4B的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的导电性嵌合部43,将芯体4B嵌合并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B。
图7是用于说明该例的芯体4B的制造方法的图。如该图7(A)所示,在规定的容器44中准备熔融了的导电性橡胶的液体43Lq。然后,关于该例的芯体4B,将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浸渍到容器44内的导电性橡胶的液体43Lq,使导电性橡胶的液体43Lq附着于该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之后提起,使该附着了的导电性橡胶的液体43Lq变干燥而稳固地附着于芯体主体部41。通过重复进行以上的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向容器44内的导电性橡胶的液体43Lq的浸渍、提起、干燥,在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形成适合的大小和形状的导电性嵌合部43(参照图7(B))。
此外,也可以预先形成导电性嵌合部43,使其嵌合到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并通过粘接剂固定到芯体主体部41。
<第3变形例>
第3变形例是第2变形例的更进一步的变形例,直接使用第2变形例的芯体支撑件6B。并且,在该第3变形例中,芯体的结构与第2变形例不同。
图8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位置指示器中使用的芯体支撑件6B和芯体4C的图。如图8所示,该例的芯体4C与芯体4同样地,一体地形成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2,并且在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形成螺纹切削部41a。然后,将形成有该螺纹切削部41a的芯体主体部41的部分压入嵌合到芯体支撑件6B的收纳嵌合部61B的凹孔61Ba内。此时,芯体主体部41的螺纹切削部41a与包覆形成于芯体支撑件6B的收纳嵌合部61B的凹孔61Ba的壁面的导电性弹性部件9B卡合,通过两者的摩擦力,将芯体4C稳固地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B。
此外,不限于对芯体主体部41自身进行螺纹切削而形成螺纹切削部41a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将螺钉部件紧固于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而做成螺纹切削部41a。
<第4变形例>
图9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位置指示器中使用的芯体支撑件6D和芯体4D的图。如图9所示,该例的芯体支撑件6D在收纳嵌合部61D的收纳凹部61Da内,作为导电性弹性部件9D而预先收纳并紧固导电性材料的泡沫(泡)部件。
另一方面,该例的芯体4D与芯体4同样地,一体地形成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2,并且使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变尖,形成尖锐部41b。然后,芯体4D通过芯体主体部41的尖锐部41b,以刺入导电性弹性部件9D的泡沫部件的方式进行嵌合。
在该第4变形例中,使芯体主体部41自身的端部变尖而形成尖锐部41b,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前端尖且能够螺旋推进的螺钉部件紧固于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做成尖锐部41b。
此外,在第4变形例中,在芯体支撑件6D的收纳凹部61Da中收纳导电性材料的泡沫(泡)部件,但也可以不是泡沫部件,只要是导电性材料并且是能够被芯体主体部41的端部的尖锐部41b刺入而将芯体4保持于芯体支撑件6、并且能够抽出装入芯体4的材料,则可以是任何材料。
<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体4使用通过导电性的树脂一体地形成有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2的芯体。但是,芯体既能够由各种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另外,也可以做成芯体的芯体主体部与前端部相互独立(材料不同)的结构。
图10中示出芯体的变形例中的几个。即,图10(A)与上述例子同样地,一体地形成有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2,但是是作为导电性材料而使用导电性金属的情况下的芯体4E。此外,该情况下的导电性材料并非限于导电性树脂、金属,也能够使用导电性的毡等。
图10(B)所示的例子的芯体4F将分别被设为不同部件的芯体主体部41F与前端部42F结合而构成。作为芯体主体部41F与前端部42F的结合方法,能够采用粘接、螺旋推进结合等方法。
该例的芯体主体部41F由作为芯体而考虑了强度的硬度高的导电性材料、例如金属、质地坚硬的导电性树脂等构成。另外,前端部42F由如下导电性材料例如导电性树脂构成,关于该导电性材料,作为与芯体4F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入面之间的触感,考虑做成能够得到滑动性良好的感触的材质、或者能够得到有少许阻碍感的感触的材质、或者能够得到较柔软的触感的材质。
如该例那样,通过不同部件构成芯体主体部和前端部,从而能够构成呈现各种运笔感受的多种芯体,使用者能够从该多种芯体中选择所希望的运笔感受的芯体来使用。
图10(C)所示的例子的芯体4G与图10(B)的例子同样地,将芯体主体部41G和前端部42G设为不同部件,但芯体主体部41G具备与前端部42G的结合部41Ga,使与前端部42G的结合面积大于图10(B)的例子,能够更牢固地使两者结合。
并且,在该图10(C)的例子中,芯体主体部41G和前端部42G均由导电性的树脂构成,作为相互不同的材料,通过作为焊接、特别是热焊接的例子的双色成型来结合而形成。前端部42G例如由弹性体等构成,另外,芯体主体部41G例如由聚碳酸酯等构成。这些树脂具有导电性,这自不待言。此外,在该图10(C)的例子中,作为构成前端部42G的弹性体,采用呈现各种硬度、材质感的弹性体,从而能够构成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运笔感受的芯体4。
图10(D)所示的例子的芯体4H做成将前端部42H分为基座部42Ha和突出部42Hb并且通过双色成型将它们结合而形成的结构。然后,构成为使芯体主体部41H嵌合到形成于该前端部42H的基座部42Ha的凹部,例如通过粘接材料来进行结合。
突出部42Hb由弹性体构成、优选由热塑性的弹性体构成,基座部42Ha通过质地比突出部42Hb坚硬的导电性树脂、例如具有导电性的聚碳酸酯、ABS树脂而构成。另外,芯体主体部41C例如由金属构成。
如上所述,芯体能够准备多种至少前端部的材质不同的芯体。例如,能够准备如下芯体,关于该芯体,作为芯体的前端部与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入面之间的触感,做成能够得到滑动性良好的感触的材质、或者能够得到有少许阻碍感的感触的材质、或者能够得到较柔软的触感的材质。
[其他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位置指示器的驱动电源设为电池,但也可以将蓄积电源电压的电容器设置于位置指示器,将该电容器用作驱动电源。在该情况下,在电容器中蓄积电源电压的结构既可以构成为通过电磁感应、电场耦合而从外部接受电能并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也可以构成为在位置指示器中进一步设置充电端子并且从专用的充电装置通过该充电端子供给充电电流。并且,来自外部的电能(电磁能量、电场能量)既可以从位置检测装置供给到位置指示器,也可以从专用的电力供给装置供给。
另外,电连接用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螺旋弹簧13和导体端子部件14构成,但并非限于该结构,只要是能够将芯体支撑件6与信号发信电路之间电连接的部件,则可以是任何结构。特别是,在不搭载笔压检测模块的位置指示器的情况下,芯体支撑件6在轴芯方向上不移动,所以,不需要螺旋弹簧13那样的弹性地位移的导电部件,电连接用部件也能够构成为一个零件。
标号说明
1…位置指示器
2…壳体
21…壳体主体
22…前盖
23…后盖
3…基板支撑件
3a…压敏零件保持部
3b…印刷电路板放置台部
4…芯体
5…电池
6…芯体支撑件
7…压敏零件
8…印刷电路板
9…导电性弹性部件
10…IC
13…螺旋弹簧
14…导体端子部件。

Claims (24)

1.一种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体,具有导电性;
圆筒形状的导电性弹性部件,具备用于抓持固定所述芯体的抓持部,能够装卸地嵌合所述芯体;
芯体支撑件,具有导电性,用于通过将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嵌合于内径比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最大外径小的圆柱形状的凹孔而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抓持部变窄,从而抓持所述芯体;
信号发信部;以及
电连接用部件,用于进行所述芯体支撑件与所述信号发信部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所述电连接用部件、所述芯体支撑件和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而从所述芯体发送来自所述信号发信部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具有具备所述芯体所嵌合的孔部的圆筒形状,
所述抓持部具备从所述圆筒形状的圆筒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沿着所述圆筒中心轴方向的狭缝部,对设置于所述圆筒形状的所述圆筒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并且从所述一端侧嵌合到所述孔部的所述芯体进行抓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具有具备所述芯体所嵌合的孔部的圆筒形状,
在所述圆筒形状的圆筒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用于抓持固定直径比所述圆筒形状的最大外径小的、嵌合到所述孔部的所述芯体的所述抓持部,通过所述抓持部抓持固定从所述一端侧嵌合到所述孔部的所述芯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孔部是所述芯体所贯通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孔部是所述芯体所贯通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支撑件具有:所述圆筒形状的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被嵌合的、内径比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最大外径小的圆柱形状的凹孔,
在将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嵌合到所述凹孔时,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所述抓持部向朝向所述圆筒中心轴的方向变窄,从而抓持嵌合到所述孔部的所述芯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支撑件,在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外壁设置突起部,并且在所述芯体支撑件处,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被嵌合时与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外壁的所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部,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卡合部进行卡合,将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保持于所述芯体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支撑件的、与芯体被嵌合到所述被嵌合的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一侧的相反侧连结到笔压检测部,
所述芯体支撑件将对通过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而保持的所述芯体施加的笔压传递给所述笔压检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压检测部包括具有保持固定所述芯体支撑件的芯体支撑件保持部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在位置指示器的轴心方向上嵌合有所述芯体支撑件的凹孔,
所述芯体支撑件保持部具备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一端侧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狭缝,对设置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并且从所述一端侧插入的所述芯体支撑件进行保持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用部件包括:导电性的螺旋弹簧、以及与所述信号发信部电连接的导电体构成的导体端子部件,所述导电性的螺旋弹簧的一端侧与所述芯体支撑件卡合,从而与所述芯体支撑件电连接,所述导电性的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导体端子部件对接,从而与所述信号发信部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螺旋弹簧对所述芯体支撑件向中心轴方向的所述芯体侧施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芯体施加笔压时,所述芯体支撑件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所述笔压的施加消失时,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所述芯体支撑件返回到初始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具有至少一部分向外部突出的前端部以及与所述前端部相连的轴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比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轴部由金属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由导电性树脂构成,所述轴部由金属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轴部由导电性树脂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由第1导电性树脂构成,所述轴部由第2导电性树脂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轴部由导电性毡原料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芯体的所述轴部的与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尾端部做成尖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芯体的所述轴部的与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尾端部实施螺纹切削。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芯体的所述轴部的与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尾端部焊接导电性树脂,在所述导电性树脂的部分处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嵌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做成具有导电性的气泡构造,埋入到所述芯体支撑件中,通过刺入所述芯体的被做成所述尖部的所述尾端部,能够实现所述芯体的保持以及电导通。
CN201480079132.6A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Active CN106462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8469.XA CN111665957B (zh)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8117 WO2016006030A1 (ja)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8469.XA Division CN111665957B (zh)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2261A CN106462261A (zh) 2017-02-22
CN106462261B true CN106462261B (zh) 2020-06-30

Family

ID=5282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8469.XA Active CN111665957B (zh)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CN201480079132.6A Active CN106462261B (zh)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8469.XA Active CN111665957B (zh) 2014-07-08 2014-07-08 位置指示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114483B2 (zh)
EP (1) EP3168716B1 (zh)
JP (1) JP5687398B1 (zh)
KR (1) KR102248709B1 (zh)
CN (2) CN111665957B (zh)
TW (1) TWI649679B (zh)
WO (1) WO2016006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5957B (zh) * 2014-07-08 2024-04-23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
KR20160092360A (ko) * 2015-01-27 2016-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타일러스 펜 및 터치 패널
JP6691106B2 (ja) * 2015-04-17 2020-04-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KR102534115B1 (ko) * 2015-04-20 2023-05-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액티브 스타일러스 및 센서 컨트롤러를 이용한 방법, 센서 컨트롤러, 및 액티브 스타일러스
CN107533384B (zh) * 2015-04-20 2020-10-20 株式会社和冠 使用了主动式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方法、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式触控笔
JP6452180B2 (ja) * 2015-05-15 2019-01-16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TWI612446B (zh) * 2016-05-10 2018-01-2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系統、觸控筆及其偵測方法
JP6037492B1 (ja) 2016-06-24 2016-12-07 株式会社ワコム 発信型電子ペンの信号発信回路及び発信型電子ペン
DE202016103403U1 (de) 2016-06-28 2017-09-29 Stabilo International Gmbh Federnder Batteriekontakt mit Sensorschutz
TWI753909B (zh) 2016-07-22 2022-02-01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筆及座標輸入裝置
TWI626563B (zh) * 2017-03-08 2018-06-11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主動式電容觸控筆
JP2019046006A (ja) * 2017-08-31 2019-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ペン
JP6952591B2 (ja) * 2017-12-11 2021-10-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JP7299885B2 (ja) * 2018-05-25 2023-06-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WO2020054163A1 (ja) * 2018-09-13 2020-03-19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および電子ペン用の芯体
TWI684122B (zh) * 2019-02-26 2020-02-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WO2020195178A1 (ja) * 2019-03-22 2020-10-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JPWO2020202761A1 (zh) * 2019-04-03 2020-10-08
CN113853572A (zh) 2019-05-20 2021-12-2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EP4012538A4 (en) 2019-10-11 2022-11-02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BODY
EP4026703A4 (en) 2019-10-16 2022-11-02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BODY PART
JP7424829B2 (ja) 2019-12-27 2024-01-3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用芯体および電子ペン
CN114761911A (zh) 2020-01-21 2022-07-15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笔芯以及电子笔用充电托盘
WO2021157295A1 (ja) 2020-02-06 2021-08-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静電容量方式の電子ペン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の電子ペ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電子ペン用の充電トレー及び電子ペンカートリッジ用の充電トレー
CN115698912A (zh) * 2020-06-01 2023-02-03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
JP2022171167A (ja) 2021-04-30 2022-11-11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用芯体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TW202349164A (zh) * 2022-06-01 2023-12-16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及其筆芯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491A (zh) * 2007-09-18 2009-03-2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可变电容器、位置输入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02419672A (zh) * 2010-09-27 2012-04-18 株式会社和冠 可变电容器、位置指示器及输入装置
CN103238129A (zh) * 2010-08-30 2013-08-07 感知像素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容触摸传感器中定位静电指示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0233U (zh) * 1984-10-15 1986-05-14
JP3150685B2 (ja) * 1990-08-06 2001-03-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
JPH0665928U (ja) * 1993-02-17 1994-09-16 東京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座標位置入力装置用スタイラスペン及びタブレット
EP0717368B1 (en) * 1994-12-16 2001-10-04 Hyundai Electronics America Digitizer styl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H09185451A (ja) * 1995-12-27 1997-07-15 Pilot Precision Co Ltd 入力ペン
JP4815145B2 (ja) * 2005-04-20 2011-11-16 アノト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ク ペン型入力装置、ペン、およびペン芯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
JP4972782B2 (ja) * 2007-06-22 2012-07-11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JP5235631B2 (ja) * 2008-11-28 2013-07-10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US8464288B2 (en) * 2009-01-21 2013-06-11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media in video
JP5442479B2 (ja) * 2010-02-05 2014-03-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指示体、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JP5534419B2 (ja) * 2010-03-09 2014-07-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KR101033154B1 (ko) * 2010-03-11 2011-05-11 주식회사 디오시스템즈 터치 패널
KR101482370B1 (ko) * 2010-03-25 2015-01-1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전자 장치의 일그러짐
JP2011243081A (ja) 2010-05-20 2011-12-01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5892595B2 (ja) * 2012-02-06 2016-03-23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5991735B2 (ja) * 2012-04-13 2016-09-14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WO2013179291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N-Trig Ltd. Writing tip for a stylus
JP2014021674A (ja) * 2012-07-17 2014-02-03 Wacom Co Ltd 位置指示器
JP6009900B2 (ja) * 2012-10-16 2016-10-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ペン型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922567B2 (ja) * 2012-12-26 2016-05-24 Tdk株式会社 電子ペン用感圧素子保持装置
CN203276192U (zh) * 2013-05-03 2013-11-06 梁徽湖 用于触控界面的输入设备
TWM467942U (zh) * 2013-09-02 2013-12-11 Te-Hsiang Fang 主動式觸控筆(二)
CN111665957B (zh) * 2014-07-08 2024-04-23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491A (zh) * 2007-09-18 2009-03-2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可变电容器、位置输入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03238129A (zh) * 2010-08-30 2013-08-07 感知像素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容触摸传感器中定位静电指示笔
CN102419672A (zh) * 2010-09-27 2012-04-18 株式会社和冠 可变电容器、位置指示器及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87398B1 (ja) 2015-03-18
US10372241B2 (en) 2019-08-06
KR20170029499A (ko) 2017-03-15
EP3168716A4 (en) 2018-05-30
EP3168716B1 (en) 2020-09-09
KR102248709B1 (ko) 2021-05-07
US20190025952A1 (en) 2019-01-24
CN111665957B (zh) 2024-04-23
CN111665957A (zh) 2020-09-15
TWI649679B (zh) 2019-02-01
TW201602848A (zh) 2016-01-16
WO2016006030A1 (ja) 2016-01-14
JPWO2016006030A1 (ja) 2017-04-27
US20170102792A1 (en) 2017-04-13
US10114483B2 (en) 2018-10-30
EP3168716A1 (en) 2017-05-17
CN106462261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2261B (zh) 位置指示器
US10452164B2 (en) Position pointing device and core body for position pointing device
CN106201023B (zh) 位置指示器
US10216295B2 (en) Electronic pen
CN106716313B (zh) 信号发送型电子笔
US9274618B2 (en) Active capacitive touch pen
CN104808816A (zh) 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JP5773472B1 (ja)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US20240103647A1 (en)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body portion
US11853487B2 (en) Electronic pen
US20240151600A1 (en)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with improved load and response accuracy
WO2019225120A1 (ja) 電子ペン
WO2020095666A1 (ja) 静電容量方式の電子ペン
US20170038858A1 (en) Thin electromagnetic handwriting p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1093040A (ja) 電子ペン
CN112639693A (zh) 手写笔
JP2005099955A (ja) 筆記具型入力装置
CN117631856A (zh)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CN115698912A (zh) 电子笔
JP2019046006A (ja) タッチペン
JP2018097703A (ja) タッチペン
JP2015125753A (ja) 位置指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