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572A -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 Google Patents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3572A CN113853572A CN202080036723.0A CN202080036723A CN113853572A CN 113853572 A CN113853572 A CN 113853572A CN 202080036723 A CN202080036723 A CN 202080036723A CN 113853572 A CN113853572 A CN 1138535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p
- core
- axial center
- electronic pen
- constitu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000579646 Penaeus vannamei Penaeid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30040373 Paraform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0 prog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06F3/03546—Pens or stylus using a rotatable ball at the tip as position detecting memb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将笔尖侧的前端部用毡构成并且具备笔压能够向笔压检测部准确地传递的强度的电子笔用芯体。通过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与轴心构成部结合而构成。轴心构成部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至少在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用于与前端构成部结合的凹孔,并且在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具备相对于设置于电子笔的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的嵌合部。前端构成部具备在与轴心构成部结合时从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向外部突出的前端部和在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向轴心构成部的凹孔内插入的状态结合的结合芯部,在前端部的与结合芯部的结合部具有与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凹孔的周围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第二环状端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带显示画面的便携终端等电子设备中,取代基于按钮操作、键盘的输入手段,在显示画面上除了触摸面板上的手指操作还能够进行基于电子笔的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经常被采用。
并且,便携终端的小型化正在进展,伴随于此,电子笔的小型化及细型化的期望高。而且,关于电子笔,除了小型化及细型化之外,书写感提高的期望也变大。
电子笔的书写感由笔尖(芯体)的材质与接受基于电子笔的输入的一侧(便携终端的显示画面的表面)的材质的平衡决定。以往,对于便携终端的显示画面的表面的玻璃面,由使用了至少成为笔尖的前端部由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等硬质的树脂制成的芯体的电子笔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674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6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芯体的前端部和玻璃面这一组合的情况下,电子笔的前端部在玻璃面上容易滑动,难以利用电子笔准确地对规定的部位进行位置指示。因而,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材质的芯体,其中,由毡构成的芯体柔软,被高度评价为玻璃表面上的书写感好。于是,可考虑将由毡构成的芯体使用于电子笔,一部分得以实现。
毡是将合成纤维的束利用粘着剂等固结而得到的。由毡构成的芯体本来是“从蓄积有墨水的罐通过毛细管现象而吸起墨水,利用墨水进行书写”这一书写文具的用途用,芯体的强度不被视为问题,由毡构成的芯体的强度低。
但是,在电子笔中,一般来说,具备笔压检测部,构成为能够利用该笔压检测部准确地检测向芯体的前端部施加的笔压是重要的。因而,芯体需要具有能够将向其前端部施加的笔压向笔压检测部准确地传递的强度。
但是,如上所述,由毡构成的芯体由于强度低,所以在其轴心方向上施加了压力时会折弯或者纤维会散开,施加于前端的压力不容易向另一端侧传递。因而,以往,需要使用粗到能够保持强度的程度的毡材料的芯体,由毡构成的芯体的细型化非常困难。
另外,由毡构成的芯体由于书写时的耐久性低,所以需要构成为能够更换。因而,芯体构成为能够从相对于笔压检测部的直接的嵌合部或与压力传递构件(柱塞构件)的嵌合部插拔。不过,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对笔压检测部尽量准确地传递笔压,芯体与嵌合部牢固地嵌合是重要的。
但是,如上所述,毡由于是纤维的束,所以难以与嵌合部牢固地嵌合。
另外,在电子笔中,若向芯体的前端部施加笔压,则芯体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在其轴心方向上移动,向笔压检测部传递笔压。例如,在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芯体的与前端部相反的一侧构成为穿过在卷绕有线圈的磁性体芯形成的贯通孔而向嵌合部嵌合,芯体在磁性体芯的贯通孔内移动。
由毡构成的芯体由于是纤维的束,所以其侧周面会稍微起毛。因而,在由毡构成的芯体在轴心方向上移动时,其侧周面的起毛与磁性体芯的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来自芯体的压力可能不会准确地向笔压检测部传递。
而且,由毡构成的芯体由于是纤维的束,所以由于其软质及起毛等而难以将轴心方向的长度、粗细准确地加工成既定的值,因此,也存在尺寸公差大这一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毡,作为柔软且玻璃表面上的书写感好的材料,例如存在弹性体等弹性材料,但由该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的芯体关于强度也存在与上述的毡同样的问题。
如以上这样,以往,在便携终端等小型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细型化的电子笔中,无法使用毡、弹性体等弹性材料的芯,只得到了书写感不好的书写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点的电子笔用芯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电子笔用芯体,通过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与轴心构成部结合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心构成部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至少在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用于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结合的凹孔,并且在所述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具备用于相对于设置于电子笔的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而向所述笔压检测部传递笔压的嵌合部,
所述前端构成部具备在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结合时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外部突出的前端部和在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处以向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凹孔内插入的状态结合的结合芯部,在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结合芯部的结合部具有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的凹孔的周围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第二环状端面。
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通过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和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的轴心构成部结合而构成。前端构成部具有结合芯部和前端部,以结合芯部向轴心构成部的凹孔插入的状态与轴心构成部结合。
在前端构成部的前端部的与结合芯部的结合部形成有与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凹孔的周围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第二环状端面。因此,在毡的前端部成为从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向外部突出的状态并且第二环状端面与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状态下,前端构成部和轴心构成部被结合。
并且,在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用于相对于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的嵌合部。也就是说,与笔压检测部的直接或间接的嵌合部不是由毡而是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因此,芯体与笔压检测部的直接的嵌合或与压力传递构件的嵌合良好地进行。
若将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作为电子笔的芯体来使用,则由于芯体的前端构成部的前端部由毡构成,所以能够实现书写感好的书写操作。
并且,在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中,毡的部分只是从轴心构成部突出的前端部,芯体的轴心部由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的轴心构成部构成。因而,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与将芯体的全部用毡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轴心构成部的强度,能够使该轴心构成部的粗细变细。轴心构成部构成除了毡制的前端部之外的芯体的轴心部,轴心构成部的细型化直接关系到芯体的细型化。由此,若将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作为电子笔的芯体来使用,则能够实现电子笔的细型化。
并且,若向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的毡制的前端部施加笔压,则笔压通过上述的前端构成部的第二环状端端面与轴心构成部的第一环状端面的对接部而向轴心构成部传递。如上所述,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的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嵌合部相对于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牢固地嵌合,因此向上述的结构的电子笔用芯体的毡制的前端部施加的笔压更准确地向笔压检测部传递。
而且,由于轴心构成部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所以也不会在其侧周面产生起毛。因此,即使在轴心构成部例如在磁性体芯的贯通孔中插通并与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的情况下,施加的笔压也准确地向笔压检测部传递。
另外,由于占据芯体的大部分的轴心部由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构成的轴心构成部构成,所以容易将轴心方向的长度、粗细准确地加工成既定的值,尺寸公差也能够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具备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主体部的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实施方式与使用了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用芯体的电子笔的实施方式一起,一边参照图一边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是利用电磁感应方式通过与位置检测装置结合来进行位置指示的情况的例子。
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具备以下的按动式的结构:在筒状的壳体2的中空部2a内收纳电子笔主体部3,通过按动凸轮机构部4,电子笔主体部3的笔尖侧从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开口部2b侧出入。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子笔主体部3被设为笔芯式的结构,能够相对于壳体2装卸。电子笔主体部3具备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用芯体(以下,简称作芯体)7。芯体7能够相对于电子笔主体部3装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例子中,电子笔1的壳体2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表示为其内部能够透视的状态。
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被设为可与市售的按动式圆珠笔取得互换性的结构,壳体2及设置于该壳体2内的按动凸轮机构部4被设为与周知的市售的按动式圆珠笔的壳体及按动凸轮机构相同的结构,并且尺寸关系也构成为相同。如图1所示,按动凸轮机构部4被设为凸轮主体41、按动棒42及旋转件43组合而成的周知的结构。
在图1(A)的状态下,若按动棒42的端部42a被按下,则通过按动凸轮机构部4,电子笔主体部3在壳体2内被锁定为图1(B)的状态,电子笔主体部3的笔尖侧成为从壳体2的开口部2b突出的状态。并且,若从该图1(B)的状态起按动棒42的端部42a再次被按下,则由按动凸轮机构部4解除锁定状态,通过复位用弹簧5,电子笔主体部3的壳体2内的位置返回图1(A)的状态。按动凸轮机构部4的详细的结构及其动作是周知的,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1(C)是示出电子笔主体部3的结构例的图。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电子笔主体部3的笔尖侧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而且,图3是用于说明向电子笔主体部3装配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的结构例的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主体部3中,如图1(C)所示,卷绕有线圈31的磁性体芯(在该例子中是铁氧体芯32)与筒状体部33结合。并且,芯体7通过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在图1(C)中省略图示)而插通,如后所述,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设置于筒状体部33内的笔压检测部6(在图1中省略图示,参照图2)而作为电子笔主体部3的一部分设置。如图1(C)及2(B)所示,芯体7的笔尖侧的端部从铁氧体芯32突出。
如图2(A)所示,该例子的铁氧体芯32在例如圆柱状形状的铁氧体材料形成有用于将芯体7插通的规定的直径r1(例如r1=1mm)的轴心方向的贯通孔32a。在该铁氧体芯32的笔尖侧形成有逐渐变得尖细的锥部32b,构成为使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之间的磁耦合与没有锥部32b的情况相比更强。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线圈31的铁氧体芯32处的卷绕位置被设为偏向与笔尖侧相反的一侧的铁氧体芯32的全长的约1/2的长度的部分位置,从铁氧体芯32的笔尖侧的端部到线圈卷绕部的一端为止的部分被设为不卷绕线圈的非卷绕部。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筒状体部33的与铁氧体芯32的结合部的附近设置有笔压检测部6。在该例子中,该笔压检测部6例如被设为日本特开2013-161307号公报所公开的使用了根据笔压而使静电容可变的半导体元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笔压检测部6也能够设为使用了例如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1-186803号公报所记载的周知的机构性结构的笔压检测单元的静电容根据笔压而变化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结构。
在筒状体部33内还收纳有印制基板34。在该印制基板34设置有与线圈31并联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35。并且,由笔压检测部6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与形成于该印制基板34的电容器35并联连接而构成所述谐振电路的一部分。
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利用谐振电路来与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环形线圈之间电磁感应耦合而交互信号。在位置检测装置中,通过检测从电子笔1接收的信号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上的位置来检测电子笔1的指示位置,并且通过检测从电子笔1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来检测施加于电子笔1的笔压。
并且,如图2(B)所示,通过铁氧体芯32的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线圈非卷绕部向设置于筒状体部33的凹部33a嵌合,铁氧体芯32与筒状体部33结合。虽然图示省略,但在该铁氧体芯32的与筒状体部33的结合时,线圈31的一端31a及31b与设置于筒状体部33的印制基板34的电容器35以并联连接的方式电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7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即,图3(A)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芯体7的放大剖视图,该实施方式的芯体7由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构成,通过两者结合而构成。
如图3(B)的立体图所示,前端构成部71由前端部711和结合芯部712构成。
在该例子中,前端部711具有成为笔尖侧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半球状的圆柱状形状。
结合芯部712以从该圆柱状形状的前端部711的在轴心方向上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面的中心位置向轴心方向突出的方式与前端部711一体地构成。该结合芯部712形成为比圆柱状形状的前端部711的外径Ra小的外径Rb(Rb<Ra)的棒状。因此,在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的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结合芯部712的周围的环状端面713。
轴心构成部72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材料(在该例子中是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构成,具备轴心主体部721和与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部722。
在该例子中,轴心主体部721被设为具有与前端部711的外径Ra相等的外径的棒状部,其轴心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3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长。在该情况下,外径Ra被设为比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32a的内径r1小的尺寸。
如图2(A)及(B)所示,嵌合部722是向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孔6a插入而嵌合的部位。在该例子中,如图3(A)及(C)所示,嵌合部722被设为比轴心主体部721细的棒状。并且,在该例子中,在嵌合部722的侧周面形成有用于与形成于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孔6a的内壁面的环状的凹槽(图示省略)卡合而使芯体7相对于笔压检测部6可靠地卡定的环状的鼓出部722a。并且,在轴心主体部721的在轴心方向上与嵌合部722侧相反的一侧结合前端构成部71。
在该例子中,如图3(A)所示,在前端构成部71的结合芯部712向形成于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的凹部721a插入的状态下,轴心构成部72相对于前端构成部71融解接合。在此,融解接合意味着以下的结合方法:通过加热来使树脂融解(熔融),与毡等其他构件结合后,冷却而使树脂固化。在该例子中,轴心构成部72例如通过如以下这样相对于前端构成部71融解接合而形成。
例如,准备具备内径为Ra且轴心方向的长度比轴心构成部72长的圆柱状的凹部的耐热型构件,在该耐热型构件的圆柱状的凹部的底部将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71以使前端部711侧成为下侧(底部侧)的方式保持。然后,以覆盖前端构成部71的结合芯部712的方式,使通过加热而融解从而成为了液体的树脂向耐热型构件的凹部内流入。接着,将耐热型构件的凹部利用具备与轴心构成部72的嵌合部722对应的形状的凹部的盖构件盖住。
然后,当融解的树脂冷却而变硬后,拆卸耐热型构件及盖构件。于是,如图3(A)所示,形成在轴心构成部72结合有前端构成部71的芯体7。在该情况下,由于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被融解接合,所以树脂与毡的纤维互相缠绕,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被牢固地结合。此时,在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形成成为供前端构成部71的结合芯部712插入的状态的凹部721a。
另外,在该情况下,融解而成为了液体的树脂不仅与前端构成部71的结合芯部712接触,也与前端部711的环状端面713接触,在该部分也与毡的纤维互相缠绕,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被牢固地结合。并且,在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的凹部721a的周围形成环状端面721b,成为与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的环状端面713对接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如以上这样构成的芯体7通过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在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32a中插通且轴心构成部72的嵌合部722与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孔6a嵌合而与笔压检测部6直接嵌合。并且,在该嵌合状态下,芯体7被设为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和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的一部分从铁氧体芯32的前端侧的开口突出的状态。
在仅芯体7的前端部711从铁氧体芯32突出的情况下,在要将芯体7从电子笔主体部3拔出的情况下,必须把持由毡构成的前端部711的部分来进行拔出动作,因此不容易拔出,另外,可能会使毡制的前端部分损伤。
相对于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主体部721的一部分与前端部711一起从铁氧体芯32的笔尖侧的开口突出,所以能够把持该突出的轴心主体部721的一部分来拔出。因此,能够将芯体7以不使毡制的前端部损伤的方式从电子笔主体部3容易地拔出。
如以上说明那样,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构成为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轴心构成部72在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32a内插通而与笔压检测部6嵌合的长度,并且被设为在该轴心构成部72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结合轴心方向的长度可以较短的毡制的前端部711的结构。因此,芯体7除了长度可以较短的毡制的前端部711以外,由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轴心构成部72构成,因此与将芯体的整体用毡构成的情况相比强度显著变大。
因而,上述的结构的芯体7即使细型化也具有充分的强度,若使用该芯体7,则能够实现由于前端部711由毡构成所以能够实现书写感好的书写操作的电子笔的细型化。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7构成为,在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被结合的状态下,毡制的前端部711的环状端面713与轴心构成部72的环状端面721b形成对接部。因而,施加于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的笔压通过这些环状端面713及环状端面721b的对接部而向轴心构成部传递。而且,由于芯体7的轴心构成部72的嵌合部722相对于笔压检测部嵌合,所以施加于前端部711的笔压准确且可靠地向笔压检测部6传递。
另外,由于芯体7的轴心构成部72由硬质的树脂构成,所以不存在该部分由毡构成的情况下的起毛。因而,芯体7能够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在铁氧体芯32的贯通孔32a内无摩擦地在轴心方向上移动。因此,即使将芯体7的前端部711用毡构成,也能够使笔压准确且可靠地向笔压检测部6传递。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芯体7中,由于由树脂构成的轴心构成部72相对于毡制的前端构成部71融解接合,所以以前端构成部71的毡的纤维和轴心构成部72的树脂互相缠绕的方式结合,前端构成部71和轴心构成部72被牢固地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中,在芯体7的前端部711向外部突出的电子笔1的使用时,如图2(B)所示,不仅是芯体7,铁氧体芯32的一部分也从壳体2的开口部2b突出,从铁氧体芯32的锥部32b的前端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输入面为止的距离变短。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与铁氧体芯32止步于壳体2的中空部2a内的以往的电子笔相比,与传感器的电磁耦合变强。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铁氧体芯32的芯体7的前端部711侧被设为锥部32b,所以铁氧体芯32的前端的截面积变小,磁通密度更大,与位置检测传感器强烈地电磁耦合。
因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1即使在被细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位置检测传感器强烈地电磁耦合,在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电子笔1的指示位置的检测。
[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通过将树脂制的轴心构成部72相对于毡制的前端构成部71融解接合而构成,但也可以通过将前端构成部向轴心构成部压入嵌合而结合从而构成芯体。
<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图4是用于说明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A)所示,该第一例的电子笔用芯体7A(以下,简称作芯体7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同样,由毡制的前端构成部71A和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轴心构成部72A构成。
该第一例的芯体7A的前端构成部71A与前端构成部71同样,由毡构成,并且具备前端部711A和结合芯部712A。该例子的芯体7A的前端构成部71A的前端部711A与芯体7的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同样地构成,构成为成为笔尖侧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半球状且外径为Ra的圆柱状形状。
结合芯部712A与芯体7的前端构成部71的结合芯部712同样,以从圆柱状形状的前端部711的在轴心方向上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面的中心位置向轴心方向呈棒状地突出的方式与前端部711一体地构成。不过,在该例子的芯体7A中,结合芯部71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比结合芯部712长一些。另外,如图4(A)所示,棒状的结合芯部712A以使其外径在前端部711A侧最粗且越往其前端侧去则越细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如图4(A)所示,在该例子中,锥状的棒状的结合芯部712A的轴心方向的例如中间的外径构成为与比前端部711的外径Ra小的外径Rb(Rb<Ra)相等。
另一方面,轴心构成部72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轴心构成部72同样,具备外径为Ra的圆柱状的轴心主体部721A和嵌合部722A,但在该例子中,构成为预先利用树脂形成为个体物的构件。并且,如图4(A)所示,在轴心构成部72A的轴心主体部721A的轴心方向的与嵌合部722A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嵌合的凹部721Aa。
如图4(A)所示,该凹部721Aa的内径构成为与锥状的棒状的结合芯部712A的轴心方向的例如中间的外径Rb相等。并且,在该例子中,凹部721Aa的深度(轴心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大。需要说明的是,凹部721Aa的深度(轴心方向的长度)只要是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完全被嵌合的长度即可,也可以是与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并且,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向轴心构成部72A的轴心主体部721A的凹部721Aa内压入而嵌合。在该情况下,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形成为越靠前端则越细的锥状,与前端部711A的结合侧构成为比凹部721Aa的内径Rb大一些,因此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向凹部721Aa内牢固地嵌合。
而且,在该例子中,在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及前端部711A的环状端面713A上,在向凹部721Aa内插入前涂布粘接剂,或者,在凹部721Aa内及环状端面721Ab涂布粘接剂,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及前端部711A的环状端面713A和凹部721Aa内及环状端面721Ab被粘接,前端构成部71A的结合芯部712A和凹部721Aa内被牢固地结合。
该第一例的芯体7A当然具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同样的作用效果。
<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图5是用于说明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放大剖视图。如图5(A)及(B)所示,该第二例的电子笔用芯体7B(以下,简称作芯体7B)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及7A同样,由前端构成部71B和轴心构成部72B构成。通过前端构成部71B和轴心构成部72B被结合,如图5(C)所示,构成该第二例的芯体7B。
该第二例的芯体7B的前端构成部71B由毡构成,并且具备与上述的第一例的芯体7A的前端构成部71A同样的结构的前端部711B及结合芯部712B,结合芯部712B具有尖细的锥形状。不过,如图5(A)及(B)所示,结合芯部712B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第一例的结合芯部712A长。不过,结合芯部712B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与第一例的结合芯部712A相同,还可以比其短。
在该第二例的轴心构成部72B中,轴心主体部721B和嵌合部722B构成为独立构件,嵌合部722B相对于轴心主体部721B嵌合而构成轴心构成部72B。
该第二例的轴心构成部72B的轴心主体部721B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在该例子中是金属,例如SUS)构成,如图5(A)所示,形成为筒状的管状。由该金属管构成的轴心主体部721B的外径构成为与前端构成部71B的前端部711B的外径Ra相等。另外,该轴心主体部721B的中空部721Ba的内径构成为与前端构成部71B的形成为锥状的结合芯部712B的轴心方向的例如中间的外径Rb相等。
并且,如图5(A)、(B)所示,在由该金属管构成的轴心主体部721B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通过前端构成部71B的结合芯部712B向中空部721Ba内压入并且由粘接剂粘接,前端构成部71B相对于轴心主体部721B以前端部711B从轴心主体部721B突出的状态结合,如图5(C)所示,构成芯体7C。此时,如图5(C)所示,前端部711B的环状端面713Bb与轴心主体部721B的环状端面721Bb对接,这与上述的例的芯体7及7A是同样的。
轴心构成部72B的嵌合部722B由比毡硬质的非纤维构件(在该例子中是例如POM等具有弹性的硬质的树脂)构成。并且,如图5(A)及(B)所示,该嵌合部722B被设为向笔压检测部6嵌合的笔压检测部嵌合部722Ba和向轴心主体部721B的中空部721Ba内插入而向轴心主体部721B嵌合的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Bb经由连结部722Bc而在轴心方向上被连结的结构。
笔压检测部嵌合部722Ba与上述的例的芯体7A的轴心构成部72A的嵌合部722A同样地构成,具备用于向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孔6a嵌合而使其卡定的环状的鼓出部722Baa。
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Bb具有与轴心主体部721B的中空部721Ba的内径Rb相等或比其小一些的外径,向轴心主体部721B的中空部721Ba内压入,或者压入并且由粘接剂粘接。
在该例子中,连结部722Bc形成为具有与轴心主体部721B的外径Ra相等的外径的圆板状,如图5(B)所示,在嵌合部722B的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Bb嵌合于轴心主体部721B的中空部721Ba内时,与轴心主体部721B的端面对接。
该第二例的芯体7B由于轴心构成部72B的轴心主体部721B是金属管,所以与由树脂构成的情况相比强度进一步变大,能够进一步细型化。另外,该第二例的芯体7B能够通过在由金属管构成的轴心主体部721B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结合由毡构成的前端构成部71B并且在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嵌合树脂制的嵌合部722B来制造,因此具备制造容易这一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例的芯体7A及第二例的芯体7B的前端构成部71A及71B的结合芯部712A及712B形成为越靠前端侧则越细的锥状,但也可以设为恒定的外径的棒状而不设为锥状。
[其他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7A及7B中,前端构成部71、71A及71B的前端部711、711A及711B的外径与轴心主体部721、721A及721B的外径相等,但只要是前端部711、711A及711B的环状端面713、713A及713B和轴心主体部721、721A及721B的环状端面721b、721Ab及721Bb对接的状态即可,无需具有相等的外径。
图6示出了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7中的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进行了变形的例子的芯体7′。在该图6的例的芯体7′中,前端构成部71′的前端部711′的与结合芯部712的结合部分侧的外径构成为比轴心主体部721的外径大。在该情况下,前端部711′的环状端面713′比轴心主体部721的环状端面713b大,向前端部711′施加的笔压对轴心主体部721更可靠地传递。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芯体7、7A及7B的嵌合部722、722A及722B相对于笔压检测部6直接嵌合。但是,也可以在芯体7、7A、7B与笔压检测部6之间设置压力传递构件,将芯体7、7A、7B经由该压力传递构件36而向笔压检测部6间接嵌合。
若例如是图6的例子的芯体7用,则具备供芯体7的嵌合部722嵌合的嵌合凹部36a并且具备向笔压检测部的嵌合凹部嵌合的嵌合突部36b的压力传递构件36处于芯体7与笔压检测部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体的前端构成部是由毡单体构成的例子,但如以下说明那样,也可以由硬度不同的2种材料构成。
图7是用于说明这样构成的电子笔用芯体7C的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如图7(A)及(B)所示,该例子的电子笔用芯体7C(以下,简称作芯体7C),与上述的例子同样,由前端构成部71C和轴心构成部72C构成,但轴心构成部72C具有与使用图5说明的电子笔用芯体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芯体7B的轴心构成部72B同样的结构,前端构成部71C的结构与上述的例子不同。通过前端构成部71C和轴心构成部72C被结合,如图7(C)所示,构成该例子的芯体7C。
该图7的例子的轴心构成部72C与使用图5说明的芯体7B的轴心构成部72B同样,通过由作为比前端构成部71C硬质的材料的例子的金属(例如SUS)构成且形成为筒状的管状的轴心主体部721C(图7(A))和在该轴心主体部721C的与前端构成部71C的结合侧的相反侧由例如POM等具有弹性的硬质的树脂构成的嵌合部722C被结合而构成。
轴心构成部72C的嵌合部722C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如图7(B)的右侧所示,被设为向笔压检测部6嵌合的笔压检测部嵌合部722Ca和向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内插入而向轴心主体部721C嵌合的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Cb经由连结部722Cc而在轴心方向上被连结的结构。笔压检测部嵌合部722Ca与图5的例子同样,具备用于向笔压检测部6的嵌合孔6a嵌合而使其卡定的环状的鼓出部722Caa。
如图7(A)所示,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Cb具备与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的内径Rd相等或比其小一些的外径,向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内压入,或者压入并且由粘接剂粘接。
在该例子中,嵌合部722C的连结部722Cc形成为具有与轴心主体部721C的外径Rc相等的外径的圆板状,如图7(B)所示,在嵌合部722C的轴心主体部嵌合部722Cb嵌合于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内时,与轴心主体部721C的端面对接。
并且,如该图7(B)及(C)所示,该例子的芯体7C的前端构成部71C与上述的例的芯体同样,具有具备从轴心构成部72C突出的前端部711C和结合芯部712C的外观,但作为书写感变得良好的软质的材料(例如弹性材料),在该例子中,由由弹性体构成的前端中心部714和由比该前端中心部714硬质且比轴心构成部72C软质的材料(在该例子中是POM)构成的前端周边部715构成。
前端中心部714在芯体71C的轴心方向上以从前端部711C到结合芯部712C的长度被设为比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的内径Rd小的外径Rf(<Rd)的圆柱状的结构。在该例子中,前端中心部714的前端714a被设为例如球面的一部分形状或圆顶形状等曲面形状。
前端周边部715构成为覆盖前端中心部714的除了前端714a之外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如图7(B)及(C)所示,前端周边部715的结合芯部712C的部分715b构成为,将前端中心部714的结合芯部712C的部分呈同心圆状地覆盖,外径成为与轴心主体部721C的中空部721Ca的内径Rd相等或比内径Rd稍小的直径。
并且,如图7(B)及(C)所示,前端周边部715的前端部711C的部分715a具备从该前端部711C的与结合芯部712C的结合部向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部分,且被设为具有随着向前端中心部714的前端部714a接近而变得尖细的锥形状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前端中心部714的前端714a的曲面形状部分不被前端周边部715覆盖,成为露出的状态。因此,前端中心部714的前端714a作为电子笔的笔尖而与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输入面接触,可得到书写感好的感触。
由于前端周边部715被设为以上这样的形状,所以在该前端周边部715的前端部711C的部分715a与结合芯部712C的部分715b之间形成具有环状端面715c的台阶部。在该例子中,前端周边部715的前端部711C的部分715a的向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部分的外径Rg构成为比轴心构成部72C的轴心构成部主体721C的外径Re大。因此,轴心构成部主体721C的环状端面721Cb成为被前端周边部715的环状端面715c覆盖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轴心构成部主体721C的环状端面721Cb设为被前端周边部715的环状端面715c覆盖的情况下,前端周边部715的前端部711C的部分715a的向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部分的外径Rg也可以构成为与轴心构成部主体721C的外径Re相等。
并且,该例子的芯体构成部71C通过前端周边部712C相对于前端中心部711C融解接合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是融解接合,而是使前端中心部714插通于前端周边部715的贯通孔并将两者通过粘接剂而固定,或者以压入嵌合的状态固定。
并且,如图7(A)、(B)所示,在由金属管构成的轴心主体部721C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通过前端构成部71C的结合芯部712C向中空部721Ca内压入并且由粘接剂粘接,前端构成部71C相对于轴心主体部721C以前端部711C从轴心主体部721C突出的状态结合,如图7(C)所示,构成芯体7C。此时,如图7(C)所示,前端部711C的前端周边部715的环状端面715Cb与轴心主体部721C的环状端面721Cb对接,这与上述的例的芯体7、7A、7B是同样的。
在该例子的芯体7C中,芯体构成部71C是将比前端周边部715软质的前端中心部714除了其前端714a之外利用比轴心构成部72C软质但比前端中心部714硬质的前端周边部715来覆盖的结构,因此与由仅由毡构成的芯体构成部构成的芯体7、7A、7B相比,能够提高芯体构成部的强度。
因此,根据该例子的芯体7C,能够将向前端中心部714的前端714a施加的笔压对笔压检测部6更可靠地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图7的例子中,前端中心部714使用弹性体,但也可以由毡构成,还可以由其他的软质的材料的构件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例子中,电子笔设为了将电子笔主体部设为笔芯的结构而具备按动式机构的结构,但无需具备笔芯的结构的电子笔主体部、按动式机构,只要是至少将电子笔用芯体的前端部构成为从筒状的壳体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电子笔,本发明就能够应用。
标号说明
1…电子笔,2…壳体,3…电子笔主体部,6…笔压检测部,7、7A、7B…电子笔用芯体,31…线圈,32…铁氧体芯,71、71A、71B、71C…前端构成部,72、72A、72B、72C…轴心构成部,711、711A、711B、711C…前端部,712、712A、712B、712C…结合芯部,714…前端中心部,715…前端周边部,721、721A、721B、721C…轴心主体部,722、722A、722B、722C…嵌合部,713、713A、713B、715c…环状端面,721B、721Ab、721Bb、721Cb…环状端面
Claims (17)
1.一种电子笔用芯体,通过前端构成部与轴心构成部结合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至少成为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的结合侧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由比所述前端构成部硬质的构件构成,所述轴心构成部至少在所述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用于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结合的凹孔,并且在所述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具备用于相对于设置于电子笔的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而向所述笔压检测部传递笔压的嵌合部,
所述前端构成部具备在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结合时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外部突出的前端部和在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处以向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凹孔内插入的状态结合的结合芯部,在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结合芯部的结合部侧具有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的凹孔的周围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第二环状端面,所述第一环状端面构成为被第二环状端面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由前端中心部和前端周边部构成,
所述前端中心部由比所述前端周边部软质的材料构成,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结合芯部而延伸,
所述前端周边部构成为覆盖所述前端中心部的除了所述前端部侧的端部之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形成于所述前端周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中心部由弹性体构成,
所述前端周边部相对于所述前端中心部融解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由毡构成,
所述轴心构成部由树脂构成,相对于所述芯体构成部融解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的所述结合芯部向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凹孔压入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的所述结合芯部具备越靠近与所述前端部侧的结合部则越粗的锥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的所述结合芯部向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凹孔压入嵌合并且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的前端部的侧周面构成为,在所述前端构成部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结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侧周面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构成部的前端部的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侧的侧周面构成为比所述轴心构成部的侧周面向与所述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心构成部由筒状的轴心主体构件和嵌合用构件构成,所述筒状的轴心主体构件由比所述前端构成部硬质的构件构成,所述嵌合用构件具备用于向所述笔压检测部传递笔压的所述嵌合部,
用于使所述前端构成部结合的凹孔被设为所述筒状的轴心主体构件的中空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
所述嵌合用构件具备向所述筒状的轴心主体构件的中空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插入而嵌合的嵌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的轴心主体构件由金属构成,所述嵌合用构件由树脂构成。
12.一种电子笔,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壳体;
芯体,以前端能够从所述筒状的壳体的一方的开口突出的方式配设;及
笔压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筒状的壳体内,检测向所述芯体施加的笔压,
所述芯体具备前端构成部和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结合的轴心构成部,
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至少成为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的结合侧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由比所述前端构成部硬质的构件构成,所述轴心构成部至少在所述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用于与所述前端构成部结合的凹孔,并且在所述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具备用于相对于所述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而向所述笔压检测部传递笔压的嵌合部,
所述前端构成部具备在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结合时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外部突出的前端部和在所述轴心构成部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处以向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凹孔内插入的状态结合的结合芯部,在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结合芯部的结合部侧具有与所述轴心构成部的所述轴心方向的所述一端侧的凹孔的周围的第一环状端面对接的第二环状端面,所述第一环状端面构成为被第二环状端面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的所述前端构成部由前端中心部和前端周边部构成,
所述前端中心部由比所述前端周边部软质的材料构成,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结合芯部而延伸,
所述前端周边部构成为覆盖所述前端中心部的除了所述前端部侧的端部之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形成于所述前端周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笔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中心部由弹性体构成,
所述前端周边部相对于所述前端中心部融解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的壳体内设置有具有使所述芯体插通的贯通孔且卷绕有线圈的磁性体芯,
所述笔压检测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心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磁性体芯的与所述壳体的一方的开口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芯体的所述轴心构成部构成为能够插通所述磁性体芯的所述贯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构成为,在所述轴心构成部插通所述磁性体芯的所述贯通孔且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笔压检测部直接或间接地嵌合时,所述前端构成部的前端部和所述轴心构成部的一部分比所述磁性体芯向外部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芯体的前端从所述壳体的一方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磁性体芯的一部分也成为从所述开口向外部突出的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4201 | 2019-05-20 | ||
JP2019094201 | 2019-05-20 | ||
PCT/JP2020/018482 WO2020235342A1 (ja) | 2019-05-20 | 2020-05-07 | 電子ペン用芯体及び電子ペ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3572A true CN113853572A (zh) | 2021-12-28 |
CN113853572B CN113853572B (zh) | 2024-07-26 |
Family
ID=7345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36723.0A Active CN113853572B (zh) | 2019-05-20 | 2020-05-07 |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573649B2 (zh) |
JP (1) | JP7514826B2 (zh) |
CN (1) | CN113853572B (zh) |
WO (1) | WO20202353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680392S (zh) * | 2020-04-21 | 2021-03-01 | ||
JP1677381S (zh) * | 2020-04-21 | 2021-01-25 | ||
JP2022171167A (ja) | 2021-04-30 | 2022-11-11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用芯体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4629A (zh) * | 2013-06-20 | 2015-11-18 | 株式会社和冠 | 位置指示器以及位置指示器的芯体 |
US20170102792A1 (en) * | 2014-07-08 | 2017-04-13 | Wacom Co., Ltd. | Position indicator |
CN107533387A (zh) * | 2015-05-15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CN107533383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CN107656630A (zh) * | 2016-07-25 | 2018-02-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CN107949822A (zh) * | 2015-09-10 | 2018-04-20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主体部 |
US20180314351A1 (en) * | 2016-02-05 | 2018-11-01 | Wacom Co., Ltd. | Electronic pen |
JP2019016313A (ja) * | 2017-07-11 | 2019-01-31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4419B2 (ja) | 2010-03-09 | 2014-07-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
JP5892595B2 (ja) | 2012-02-06 | 2016-03-23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 |
JP2014021674A (ja) | 2012-07-17 | 2014-02-03 | Wacom Co Ltd | 位置指示器 |
JP2014081890A (ja) * | 2012-10-18 | 2014-05-08 | Toshiba Corp | スタイラスペンおよび情報機器 |
JP5903131B2 (ja) | 2014-07-14 | 2016-04-13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タッチペン及びそのペン先 |
CN109683730A (zh) * | 2017-10-18 | 2019-04-26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笔及具有其的触控系统 |
-
2020
- 2020-05-07 CN CN202080036723.0A patent/CN11385357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JP JP2021520693A patent/JP751482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WO PCT/JP2020/018482 patent/WO20202353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10-28 US US17/513,775 patent/US11573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14 US US18/066,236 patent/US1171449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4629A (zh) * | 2013-06-20 | 2015-11-18 | 株式会社和冠 | 位置指示器以及位置指示器的芯体 |
US20170102792A1 (en) * | 2014-07-08 | 2017-04-13 | Wacom Co., Ltd. | Position indicator |
CN107533383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CN107533387A (zh) * | 2015-05-15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CN107949822A (zh) * | 2015-09-10 | 2018-04-20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主体部 |
US20180314351A1 (en) * | 2016-02-05 | 2018-11-01 | Wacom Co., Ltd. | Electronic pen |
CN107656630A (zh) * | 2016-07-25 | 2018-02-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JP2019016313A (ja) * | 2017-07-11 | 2019-01-31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14498B2 (en) | 2023-08-01 |
US11573649B2 (en) | 2023-02-07 |
CN113853572B (zh) | 2024-07-26 |
US20220050536A1 (en) | 2022-02-17 |
JPWO2020235342A1 (zh) | 2020-11-26 |
WO2020235342A1 (ja) | 2020-11-26 |
JP7514826B2 (ja) | 2024-07-11 |
US20230123155A1 (en) | 2023-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53572B (zh) |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 | |
CN106462262B (zh) | 位置指示器和位置指示器用芯状物 | |
KR102207670B1 (ko) | 위치 지시기 및 위치 지시기의 심체 | |
JP6763782B2 (ja) | 位置指示器 | |
KR102252585B1 (ko) | 필압 검출 모듈 및 위치 지시기 | |
JP6452180B2 (ja) | 電子ペン | |
CN111665957B (zh) | 位置指示器 | |
EP0772149A1 (en) | Stylus pen and coordinate read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KR20170116047A (ko) | 위치지시기 | |
CN111033450B (zh) | 输入触屏笔 | |
JP5959038B1 (ja) |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用本体部 | |
CN113168239B (zh) | 位置指示器 | |
JPWO2016031329A1 (ja) |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指示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7279523U (zh) | 电子笔用芯体及电子笔主体部 | |
CN106325554B (zh) | 电容笔及制造方法、笔尖组件和触控装置 | |
JP7520720B2 (ja) | 静電容量方式の電子ペン | |
WO2022050015A1 (ja) | 位置指示器 | |
WO2024004403A1 (ja) |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用芯体 | |
CN221485877U (zh) | 电子笔 | |
CN117453053A (zh) | 电子笔及电子笔主体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