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122B -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4122B
TWI684122B TW108106572A TW108106572A TWI684122B TW I684122 B TWI684122 B TW I684122B TW 108106572 A TW108106572 A TW 108106572A TW 108106572 A TW108106572 A TW 108106572A TW I684122 B TWI684122 B TW I6841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evice
touch display
computer system
display layer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2335A (zh
Inventor
許景富
翁偉庭
黃騰輝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6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412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122B/zh
Priority to US16/792,561 priority patent/US1123185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2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335A/zh
Priority to US17/548,668 priority patent/US11687234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1Cordless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案揭示電腦系統包含電子裝置以及輸入裝置。電子裝置包含觸控顯示層及控制單元。輸入裝置包含多個定位結構以及接地件。定位結構電性連接接地件。當輸入裝置設置於電子裝置的觸控顯示層上時,控制單元偵測定位結構在觸控顯示層上的位置,並基於前述位置計算輸入裝置在觸控顯示層上的覆蓋區域,並根據覆蓋區域決定觸控顯示層之顯示區域的範圍。

Description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腦系統,特別係關於一種包含輸入裝置之電腦系統。
一般而言,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通常具有單個顯示螢幕,其中,筆記型電腦的體積較大,而平板電腦的體積較小但其鍵盤為虛擬鍵盤。平板電腦的虛擬鍵盤沒有如筆記型電腦中的實體鍵盤使用方便,而且佔用部分顯示螢幕,因而降低使用者於使用上的滿意度。
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電腦系統包含電子裝置以及輸入裝置。電子裝置包含觸控顯示層及控制單元。輸入裝置包含多個定位結構以及接地件。定位結構電性連接接地件。當輸入裝置設置於電子裝置的觸控顯示層上時,控制單元偵測定位結構在觸控顯示層上的位置,並基於前述位置計算輸入裝置在觸控顯示層上的覆蓋區域,並根據覆蓋區域決定觸控顯示層之顯示區域的範圍。
依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方式,輸入裝置應用於電子裝置,且包含殼體、輸入組件以及多個定位結構。殼體包含接地件。無線傳輸單元設置於殼體中。輸入組件設置於殼體上。定位結構設置於殼體相對輸入組件的一側,並突出於殼體,且電性連接於接地件。
綜上所述,本揭露位於輸入裝置上的定位結構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裝置的接地件,藉此可改善定位結構所存在的懸浮效應(floating effect)造成感測訊號不穩定之問題。當輸入裝置放置於觸控顯示裝置時,由定位結構所導致之觸控感應層上電容的變化可較為穩定,使得觸控顯示裝置中的控制單元可準確的辨識出定位結構於觸控顯示裝置上的位置。因此,當輸入裝置靠近觸控顯示裝置時,控制單元可藉由定位結構而辨識出輸入裝置所放置的位置。
此外,輸入裝置可藉由位於其上之固定結構而結合至觸控顯示裝置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之整體結構的強度,並可避免使用者於使用觸控顯示裝置及/或輸入裝置的過程中造成輸入裝置相對觸控顯示裝置移動。再者,使用者也可依據其需求而自行安排將輸入裝置放置在觸控顯示裝置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於使用上的便利性。
1、5‧‧‧電腦系統
10‧‧‧第一機體
11‧‧‧第二機體
12、52‧‧‧輸入裝置
14a、14b、14c、14d‧‧‧定位結構
15‧‧‧電子裝置
16a、16b、16c、16d‧‧‧固定結構
100‧‧‧觸控顯示層
100a、100b‧‧‧顯示區域
102、122‧‧‧無線傳輸單元
104‧‧‧控制單元
106a、106b、106c、106d、106e、106f、106g、106h‧‧‧固定元件
120‧‧‧殼體
120b‧‧‧底表面
120p‧‧‧外緣
121‧‧‧鍵帽
123‧‧‧導電彈性體
124‧‧‧接地件
125‧‧‧升降導引件
126‧‧‧第一電路板
127‧‧‧第二電路板
128‧‧‧輸入組件
129‧‧‧傳輸晶片
131、132‧‧‧長邊
133、134‧‧‧短邊
135‧‧‧天線
137‧‧‧電源
140、160‧‧‧表面
1000‧‧‧方法
1001~1006‧‧‧步驟
3-3‧‧‧線段
C1、C2‧‧‧覆蓋區域
D1、D2‧‧‧距離
P1、P2、P3、P4、P5、P6、P7、P8‧‧‧預設位置
R‧‧‧直徑
W1、W2‧‧‧寬度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 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腦系統於一組裝狀態下的立體圖。
第2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輸入裝置的立體圖。
第3圖為第1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3-3的剖視圖。
第4A圖為第2圖所示之結構的仰視圖。
第4B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定位結構的立體圖。
第4C圖繪示依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定位結構的立體圖。
第5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腦系統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第6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
第6B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腦系統於一組裝狀態下的部分結構上視圖。
第7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另一電腦系統的部分結構上視圖。
此外,空間相對用語如「下面」、「下方」、「低於」、「上面」、「上方」及其他類似的用語,在此是為了方便描述圖中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元件或特 徵的關係。空間相對用語除了涵蓋圖中所描繪的方位外,該用語更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時的其他方位。也就是說,當該裝置的方位與圖式不同(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位)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用語同樣可相應地進行解釋。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腦系統1於一組裝狀態下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輸入裝置12的立體圖。
如第1圖以及第3圖所示,電腦系統1包含相互樞接之第一機體10及第二機體11所構成的電子裝置15以及輸入裝置12。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機體10及第二機體11皆為觸控顯示裝置,例如,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0包含觸控顯示層100、無線傳輸單元102以及控制單元104。觸控顯示層100具有顯示功能及觸控感測功能。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任何適合的裝置皆能應用於前述之機體。於本實施方式中,電腦系統1為筆記型電腦,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電腦系統1還包含輸入裝置12(見第1圖),輸入裝置12包含複數個定位結構以及複數個固定結構。輸入裝置12配置以放置於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且部分地覆蓋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定位結構的數量為四個,即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但本案之定位結構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其中,於第2圖的視角中未繪示出如第 4A圖所示之定位結構14c及14d。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結構的數量為四個,即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但本案之固定結構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其中,於第2圖的視角中未繪示出如第4A圖所示之固定結構16c。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為包含導電材料的導電橡膠(conductive rubber)。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為可將輸入裝置12固定至第一機體10的任意結構。舉例而言,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為可吸附式元件。因此,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的材質可包含磁性材料(例如:磁鐵)或金屬材料,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第1圖所示之結構沿著線段3-3的剖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可包含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但本案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層100也可包含(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中包含電容傳感元件。電容傳感元件用以判斷第一機體10上方是否存在導體,以於觸控顯示層100產生觸控感應信號。電容傳感元件包含電極及/或導線。當導體接近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時,在導體與觸控顯示層100的電極/導線之間會形成電容。控制單元104藉由檢測每個電極/電線處的電容的變化,以判斷觸控顯示層100上方是否存在導體。
於第3圖中,輸入裝置12包含殼體120、輸入組件128、第一電路板126、無線傳輸單元122、複數個定位結構14a、14b、14c、14d、複數個固定結構16a、16b、16c、16d以及電源137。輸入組件128設置於殼體120中。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輸入裝置12之殼體120的整體可作為接地件。
於本實施方式中,輸入組件128包含鍵帽121、導電彈性體123及升降導引件125。導電彈性體123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26上。輸入組件128的升降導引件125位於鍵帽121與第一電路板126之間,使得鍵帽121相對於第一電路板126移動。本實施方式之輸入組件128的升降導引件125為剪刀式支撐結構,但本案不以此為限。當輸入組件128的鍵帽121受壓時,升降導引件125由開合狀態變為疊合狀態。接著,鍵帽121會逐漸靠近第一電路板126至接觸導電彈性體123,以將鍵帽121所承受的壓力會傳遞給第一電路板126,使第一電路板126受壓而電性導通以傳遞信號。
於本實施方式中,無線傳輸單元122包含第二電路板127、傳輸晶片129以及天線135。無線傳輸單元122的第二電路板127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26相對輸入組件128的一側,且電性連接第一電路板126。傳輸晶片129以及天線135分別設置於第二電路板127上。輸入裝置12的無線傳輸單元122配置以與如第1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的無線傳輸單元102相互傳輸信號,以將使用者的指令自輸入裝置12 傳輸至第一機體10。於本實施方式中,無線傳輸單元102、122分別為藍牙通信單元,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方式中,電源137提供電能給第一電路板126以及無線傳輸單元122。輸入裝置12的無線傳輸單元122以及電源137係電性連接至接地件124。輸入裝置12的第一電路板126係透過無線傳輸單元122以及電源137而電性連接至接地件124。
於第3圖中,定位結構14a、14b設置於輸入裝置12的殼體120並突出於殼體120,且位於輸入裝置12相對輸入組件128的一側。換句話說,定位結構14a、14b突出於輸入裝置12相對輸入組件128的一側。於本實施方式中,定位結構14a相對輸入裝置12的表面140係一凸面,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方式中,定位結構14a、14b電性連接於輸入裝置12的接地件124,藉此可改善定位結構14a、14b所存在的懸浮效應(floating effect)。當輸入裝置12放置於第一機體10之觸控顯示層100上時,由定位結構14a、14b所導致之觸控顯示層100上電容的變化可較為穩定,使得第一機體10中的控制單元104可準確的辨識出定位結構14a、14b於第一機體10上的位置,並降低控制單元104辨識失誤的機率。因此,當輸入裝置12靠近第一機體10時,控制單元104可藉由定位結構14a、14b辨識出輸入裝置12放置於觸控顯示層100上的位置。
請參照第4A圖。第4A圖為第2圖所示之結構的 仰視圖。如第4A圖所示,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靠近如第3圖所示之殼體120之外緣120p。具體而言,殼體120的底表面120b具有相對之長邊131及132,且具有相對之短邊133及134。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設置於殼體120的底表面120b。定位結構14a及14b位於長邊131的相對兩側。定位結構14c及14d位於長邊132的相對兩側。定位結構14a及14c位於短邊133的相對兩側。定位結構14b及14d位於短邊134的相對兩側。
如第4B圖所示,定位結構14a於如第4A圖所式之殼體120的底表面120b的垂直投影可為矩形。於本實施方式中,如第4A圖所式之底表面120b之長邊131及132的延伸方向定義方向X,而底表面120b之短邊133及134的延伸方向定義方向Y。在第4B圖的視角下,定位結構14a沿著方向X的寬度W1係大於其沿著方向Y的寬度W2,但本案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定位結構14a的寬度W1可約為10mm,而寬度W2可約為3mm。
如第4C圖所示,定位結構14a於如第4A圖所式之殼體120的底表面120b的垂直投影可為圓形,但本案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定位結構14a的直徑R可約為8mm。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定位結構14a於殼體120的底表面120b的垂直投影也可為橢圓形或任何適合的形狀。
請參照第3圖及第4A圖。如第3圖所示,固定結構16a、16b設置於輸入裝置12之殼體120並突出於殼體120,且位於輸入裝置12相對輸入組件128的一側。於第4A 圖中,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靠近殼體120之外緣120p。固定結構16a及16b位於長邊131的相對兩側,且分別靠近定位結構14a及14b。固定結構16c及16d位於長邊132的相對兩側,且分別靠近定位結構14c及14d。固定結構16a及16c位於短邊133的相對兩側。固定結構16b及16d位於短邊134的相對兩側。
於第3圖中,第一機體10還包含至少一複數個固定元件,例如:固定元件106a、106b、106c、106d、106e、106f、106g及106h,其中固定元件106c~106h繪示於第6A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機體10的固定元件106a、106b配置以與位於輸入裝置12上的固定結構16a、16b相互吸引而將輸入裝置12可拆卸地固定於觸控第一機體10上。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元件106a、106b的材質為可吸附式元件。因此,固定元件106a、106b的材質可包含磁性材料或金屬材料,但本案不以此為限。於實際應用中,固定元件106a、106b為可相互固定輸入裝置12與第一機體10的任意結構。
藉此,輸入裝置12可藉由位於其上之固定結構16a及16b而結合至第一機體10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1之整體結構的強度,並可避免使用者於使用第一機體10及/或輸入裝置12的過程中造成輸入裝置12相對第一機體10移動。再者,使用者也可依據其需求而自行安排將輸入裝置12放置在第一機體10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1於使用上的便利性。
於第3圖中,定位結構14a以及固定結構16a分別具有遠離輸入裝置12之殼體120的表面140以及表面160。定位結構14a的表面140至殼體120的距離D1,係實質上相同於固定結構16a的表面160至殼體120的距離D2藉此,當將輸入裝置12放置於第一機體10上時,可確保輸入裝置12上的定位結構14a接觸觸控顯示層100,使得輸入裝置12可結合於第一機體10。
於第5圖中,本文將揭示之方法1000繪示及描述為一系列步驟或事件,但應瞭解到,並不以限制性意義解讀此類步驟或事件之所繪示次序。舉例而言,除本文繪示及/或描述之次序外,一些步驟可以不同次序發生及/或與其他步驟或事件同時發生。另外,實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個態樣或實施方式可並不需要全部繪示操作。進一步地,可在一或多個獨立步驟及/或階段中實施本文所描繪之步驟中的一或更多者。具體來說,操作方法1000包含步驟1001至步驟1006。
於步驟1001中,啟動如第1圖所示之電腦系統1。
於步驟1002中,藉由第一機體10中的控制單元104搜集觸控顯示層100上的觸控感應資訊,請配合參照第3圖。
於步驟1003中,判斷在預設位置是否偵測到定位結構。若在預設位置偵測到定位結構,則進行步驟1004。相對地,若未在預設位置偵測到定位結構,則進行步驟 1005。請配合參照第6A圖。第6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機體10的上視圖。第一機體10中的固定元件106a~106h設置於觸控顯示層100兩側。具體而言,當如第4A圖所示之輸入裝置12放置於如第6A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上時,位於輸入裝置12上的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可對位於第一機體10中的固定元件106a、106b、106c及106d,以將輸入裝置12可拆卸地固定至第一機體10之觸控顯示層100的下側部位,見第1圖。
可選地,當如第4A圖所示之輸入裝置12放置於如第6A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上時,位於輸入裝置12上的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也可對位於第一機體10中的固定元件106e、106f、106g及106h,以將輸入裝置12可拆卸地固定至第一機體10之觸控顯示層100的上側部位,見第6B圖。
進一步而言,當輸入裝置12可拆卸地固定於第一機體10上時,位於如第4A圖所示之輸入裝置12上的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會改變如第3圖所示之觸控顯示層100中特定位置的電容值。
舉例來說,由於如第4A圖所示之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分別鄰近亦位於輸入裝置12上的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因此當固定結構16a、16b、16c及16d分別固定至如第6A圖所示之固定元件106a、106b、106c及106d時,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會分別在觸控顯示層100上鄰近固定元件106a、106b、 106c及106d的預設位置P1、P2、P3及P4產生觸控感應信號。控制單元104在預設位置P1、P2、P3及P4偵測到電容的變化,以確定輸入裝置12係放置於觸控顯示層100的下側部位,並於第一機體10上形成對應之覆蓋區域C1。
相似地,控制單元104若在如第6A圖所示之預設位置P5、P6、P7及P8偵測到電容的變化,則可以確定輸入裝置12係放置於觸控顯示層100的上側部位,並於第一機體10上形成對應之覆蓋區域C2。
再者,請參照第7圖。第7圖所示之電腦系統5包含顯示裝置、定位結構、固定結構(於此視角下未繪示)、固定元件(於此視角下未繪示)以及輸入裝置52。這些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皆與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電腦系統1大致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電腦系統5以輸入裝置52取代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輸入裝置12。輸入裝置52係完整地覆蓋如第6A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
當輸入裝置52可拆卸地固定於第一機體10上時,位於輸入裝置52上的定位結構會分別在觸控顯示層100上鄰近固定元件106a、106b、106g及106h的預設位置P1、P2、P7及P8產生觸控感應信號。控制單元104在預設位置P1、P2、P7及P8偵測到電容的變化,以確定輸入裝置52係完整地覆蓋如第6A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 100。
於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如第4A圖所示之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僅會出現於如第6A圖所示之預設位置P1、P2、P3、P4、P5、P6、P7及P8,因此在偵測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時,控制單元104僅需針對預設位置P1、P2、P3、P4、P5、P6、P7及P8去判斷,即可確認輸入裝置是否被放置於顯示裝置10上,以提高控制單元104的判斷速度。
於步驟1004中,進行屏除覆蓋區域之觸控初始化校正作業。具體而言,如第3圖所示之控制單元104可基於定位結構14a、14b、14c及14d在第一機體10上對應的位置,以計算出輸入裝置12在觸控顯示層100上的覆蓋區域,並進一步配置以基於輸入裝置12的覆蓋區域決定觸控顯示層100之顯示區域的範圍。
舉例而言,於第1圖中,控制單元104確定輸入裝置12係放置於觸控顯示層100的下側部位。控制單元104配置以計算出輸入裝置12在觸控顯示層100上的覆蓋區域C1(見第6A圖),並進一步配置以基於輸入裝置12的覆蓋區域C1決定觸控顯示層100之顯示區域100a的範圍。其中,觸控顯示層100之顯示區域100a為觸控顯示層100上未被輸入裝置12所覆蓋的區域。因此,控制單元104可將第一機體10的畫面限制顯示於顯示區域100a。
相似地,於第6B圖中,當控制單元104確定輸入裝置12放置於觸控顯示層100的上側部位時,控制單元 104計算出輸入裝置12在觸控顯示層100上的覆蓋區域C2(見第6A圖),並基於輸入裝置12的覆蓋區域C2決定觸控顯示層100之顯示區域100b的範圍。其中,觸控顯示層100之顯示區域100b為觸控顯示層100上未被輸入裝置12所覆蓋的區域。因此,控制單元104可將第一機體10的畫面限制顯示於顯示區域100b。
然而,於第7圖中,若控制單元104確定輸入裝置52係完整地覆蓋如第6A圖所示之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層100,則控制單元104可配置以不將畫面顯示於觸控顯示層100。
於步驟1005中,進行全區域之觸控初始化校正。第一機體10的控制單元104未在如第6A圖所示之預設位置P1、P2、P3、P4、P5、P6、P7及P8上偵測到位於輸入裝置12上的定位結構14a、14b、14c及/或14d,因此確定輸入裝置12未放置於第一機體10。此時,控制單元104會將第一機體10之觸控顯示層100的全部區域均作為觸控顯示區域。
於步驟1006中,在控制單元104所確定的特定區域中啟動觸控顯示模式,或關閉第一機體10的觸控顯示模式。
由以上對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案位於輸入裝置上的定位結構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裝置的接地件,藉此可改善定位結構所存在的懸浮效應(floating effect)造成辨識能力不佳的問題。當輸 入裝置放置於觸控顯示裝置時,由改善的定位結構所導致之觸控感應層上電容的變化可較為穩定,使得觸控顯示裝置中的控制單元可準確的辨識出定位結構於觸控顯示裝置上的位置。因此,當輸入裝置靠近觸控顯示裝置時,控制單元可藉由定位結構而辨識出輸入裝置所放置的位置。
此外,輸入裝置可藉由位於其上之固定結構而結合至觸控顯示裝置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之整體結構的強度,並可避免使用者於使用觸控顯示裝置及/或輸入裝置的過程中造成輸入裝置相對觸控顯示裝置移動。再者,使用者也可依據其需求而自行安排將輸入裝置放置在觸控顯示裝置上特定的位置,以提高電腦系統於使用上的便利性。
前述多個實施方式的特徵可使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更佳地理解本揭露之各個態樣。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瞭解,為了達到相同之目的及/或本揭露之實施方式之相同優點,其可利用本揭露為基礎,進一步設計或修飾其他製程及結構。在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樣的均等結構並未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而在不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下,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在此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及修正。
10‧‧‧第一機體
12‧‧‧輸入裝置
14a、14b‧‧‧定位結構
16a、16b‧‧‧固定結構
100‧‧‧觸控顯示層
102、122‧‧‧無線傳輸單元
104‧‧‧控制單元
106a、106b‧‧‧固定元件
120‧‧‧殼體
120b‧‧‧底表面
120p‧‧‧外緣
121‧‧‧鍵帽
123‧‧‧導電彈性體
124‧‧‧接地件
125‧‧‧升降導引件
126‧‧‧第一電路板
127‧‧‧第二電路板
128‧‧‧輸入組件
129‧‧‧傳輸晶片
135‧‧‧天線
137‧‧‧電源
140、160‧‧‧表面
3-3‧‧‧線段
D1、D2‧‧‧距離

Claims (11)

  1. 一種電腦系統,包含:一電子裝置,包含一觸控顯示層及一控制單元;以及一輸入裝置,包含複數個定位結構以及一接地件,該些定位結構電性連接該接地件;其中,當該輸入裝置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該觸控顯示層上時,該控制單元偵測該些定位結構在該觸控顯示層上的位置,並基於該些位置計算該輸入裝置在該觸控顯示層上的一覆蓋區域,並根據該覆蓋區域決定該觸控顯示層之一顯示區域的範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輸入裝置還包含一第一電路板,電性連接於該接地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接地件係該輸入裝置之一殼體的一部分。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輸入裝置包含一輸入組件,該些定位結構突出於該輸入裝置相對該輸入組件的一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些定位結構靠近該輸入裝置之一外緣,且電性連接於該輸入裝置的該接地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輸入裝置更包含複數個固定結構,該電子裝置更包含複數個固定元件,該些固定元件配置以與該些固定結構相互吸引,以讓該輸入裝置可拆卸地固定於該電子裝置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些固定結構與該些固定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磁性材料。
  8. 一種輸入裝置,應用於一電子裝置,且包含:一殼體,包含一接地件;一輸入組件,設置於該殼體上;以及複數個定位結構,設置於該殼體相對該輸入組件的一側,並突出於該殼體,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輸入裝置,更包含一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中,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輸入裝置,其中該些定位結構分別位於靠近該輸入裝置之一外緣的相對兩側,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輸入裝置,更包含一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該殼體相對該輸入組件的一側,且包含磁性材料。
TW108106572A 2019-02-26 2019-02-26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TWI684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572A TWI684122B (zh) 2019-02-26 2019-02-26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US16/792,561 US11231851B2 (en) 2019-02-26 2020-02-17 Computer system and input device thereof
US17/548,668 US11687234B2 (en) 2019-02-26 2021-12-13 Computer system and input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572A TWI684122B (zh) 2019-02-26 2019-02-26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4122B true TWI684122B (zh) 2020-02-01
TW202032335A TW202032335A (zh) 2020-09-01

Family

ID=70413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572A TWI684122B (zh) 2019-02-26 2019-02-26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231851B2 (zh)
TW (1) TWI68412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4283C (zh) * 2004-07-29 2009-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触摸盘设备
TWM387312U (en) * 2010-02-24 2010-08-21 He Wei Technology Co Ltd Handheld touch input device
US9423836B2 (en) * 2014-05-23 2016-08-23 Woorin Corporation Super-slim touch keyboard and super-slim cover device for smart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207586791U (zh) * 2014-09-30 2018-07-06 苹果公司 便携式计算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1307B1 (en) * 1985-01-14 1991-0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ssette for accommodat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JP4690908B2 (ja) * 2006-02-22 2011-06-01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シート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US8578192B2 (en) * 2008-06-30 2013-11-05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efficient high frequency display with motion blur mitigation
CN203386107U (zh) 2013-06-05 2014-01-08 刘传凯 多用途交互式双屏移动电脑
CN111665957B (zh) * 2014-07-08 2024-04-23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
JP5923648B1 (ja) * 2015-07-10 2016-05-24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313102B1 (ko) * 2017-03-02 2021-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9021927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JP6691934B2 (ja) * 2018-04-05 2020-05-1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連結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052681A (ja) * 2018-09-26 2020-04-02 シュナイダーエレクトリ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操作処理装置
US10860068B2 (en) * 2019-01-31 2020-12-08 Dell Products L.P. Transformative information handling cabl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4283C (zh) * 2004-07-29 2009-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触摸盘设备
TWM387312U (en) * 2010-02-24 2010-08-21 He Wei Technology Co Ltd Handheld touch input device
US9423836B2 (en) * 2014-05-23 2016-08-23 Woorin Corporation Super-slim touch keyboard and super-slim cover device for smart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207586791U (zh) * 2014-09-30 2018-07-06 苹果公司 便携式计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335A (zh) 2020-09-01
US20220100369A1 (en) 2022-03-31
US20200272327A1 (en) 2020-08-27
US11231851B2 (en) 2022-01-25
US11687234B2 (en)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0199B2 (e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KR101376406B1 (ko) 터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안테나들
US8232963B2 (en) Control and data entry apparatus
US20120329524A1 (en) Touch sensor and antenna integration alo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US20090058802A1 (en) Input device
US9772729B2 (en) Input device with capacitive force senso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US8780537B2 (en) Integrated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306930A1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US10353485B1 (en) Multifunction input device with an embedded capacitive sensing layer
WO2016192641A1 (zh) 按键装置的操控方法、按键装置及终端
US9285889B2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a keyboard proximity and tracking sensor
EP3014232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keys with a single-sided direct conduction sensor
US9793071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1028566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actuato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684122B (zh) 電腦系統以及其輸入裝置
KR101145156B1 (ko) 압력기반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KR100894250B1 (ko) 정전용량식 입력/표시 장치
US20100133073A1 (en) Control structure for multi-instruction switches
JP2006073249A (ja) 携帯機器
US11719971B1 (en) Ground feature in a capacitive touch system
KR102522364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942686B2 (en) Antenna shielding in a capacitance module
US20240143079A1 (en) Haptic Air Flow Dissipation Opening
KR100867607B1 (ko) 정전용량식 입력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