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0261A - 输纬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纬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0261A
CN106460261A CN201580024324.1A CN201580024324A CN106460261A CN 106460261 A CN106460261 A CN 106460261A CN 201580024324 A CN201580024324 A CN 201580024324A CN 106460261 A CN106460261 A CN 106460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finger
feeding device
activity
wef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4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0261B (zh
Inventor
P.约瑟夫森
B.哈瓦尔森
A.斯万斯特伦
F.德科宁克
K.默滕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98B1/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78B1/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76B1/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81B1/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75B1/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14/03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1874B1/nl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646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0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带有卷筒(2),所述卷筒(2)具有能够调节的卷绕圆周以便储存纬纱(10)和中心轴线(4),所述卷筒(2)包括基底结构(5)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安装在所述基底结构(5)上,以便能够在线性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包括第一腿部(50)、第二腿部(51)和连接所述第一腿部(50)与所述第二腿部(51)的节段(52),其中,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平行于所述运动路径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沿所述中心轴线(4)的方向彼此偏移。

Description

输纬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纬器(weft feeder)装置(也称为储纬器(prewinder)),其包括具有可调节卷绕圆周的卷筒。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输纬器装置的卷筒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输纬器装置的控制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确定输纬器装置的卷筒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与输纬器装置一起使用的无线动力传输系统。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可调节卷绕圆周的卷筒和无线动力传输系统的输纬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编织机中,已知提供布置在筒管与梭口之间的输纬器装置。输纬器装置通常包括卷筒,从筒管抽出的纬纱被卷绕在所述卷筒上。为插入纬纱,从卷筒松解纬纱。在已知的输纬器装置中,卷筒被布置成固定的,并且提供旋转卷绕臂以便将纬纱卷绕在固定的卷筒上若干圈。卷绕臂在气隙的区域中将卷筒与输纬器装置的主体分离。
进一步已知随编织织物的织物幅宽、织物的类型和/或用于编织织物的纱线的类型来调节储存于卷筒上的纬纱的期望长度。所储存的且随后被松解的纬纱的长度取决于卷绕圈数和卷筒的卷绕圆周。因此,能够调节卷绕圈数和/或卷绕圆周以改变存储于卷筒上的纬纱的长度。通常由熟练的操作工手动地进行卷绕圆周的调节。
所储存的纬纱的长度也被称为储存长度。由于插入了储存长度的纬纱,因此插入的纬纱的所谓的纬线长度(filling length)基本上与纬纱的储存长度成比例。所述纬线长度必须被选择为最小等于织物幅宽。纬线长度与织物幅宽之间的差异被称为废边长度(waste length)。设定的卷绕圆周中的误差导致纬线长度的误差,其中所述纬线长度的误差基本上与设定的卷绕圆周中的误差乘以针对一个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成比例。因此,假设所设定的卷绕圆周中的误差是大约1 mm且针对一个纬线长度存在5圈卷绕,那么这导致纬线长度中的误差为大约5 mm。
例如,US 5,046,537示出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具有由固定的偏心筒和多个活动杆形成的可调节卷绕圆周。所述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的轴线运动并环绕筒的周边的一定宽的部分,能够针对每个杆或数组杆调节所述杆到所述筒的距离。针对每个杆或数组杆提供控制臂,所述控制臂能够在输纬器装置的导引件中滑动。所述导引件定位成垂直于所述筒的轴线,所述控制臂能够在单个操作构件的控制下在相应导引件中同时运动,其中所述操作构件使杆同时朝向或远离筒运动。提供器件以在所述导引件中将所述臂可释放地锁定在多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中。控制臂的位置是手动调节的。
例如,JP 09-170141 A公开了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形成卷筒的一定数量的卷绕表面,所述卷绕表面被布置成借助于驱动机构能够相对于中心轴线径向地移位。卷绕表面的位置是手动调节的。提供刻度以便视觉地观测卷绕表面的位置。
例如,从US 4,850,400已知提供具有可调节卷绕圆周的卷筒。为了调节卷绕圆周,已知提供一种包括电动马达的调节系统,当由控制电路启用两个开关时,所述电动马达被驱动成向前或向后旋转,由此控制信号被传输到所述开关。电动马达被提供于卷筒处。卷绕臂将卷筒与输纬器装置的主体分离。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蓄能器和电流发生器以便向电动马达供能。根据另一个实施例,通过变压器的磁感应为电动马达供能,所述变压器供应具有所需极性的直流(DC)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带有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从而允许操作的容易使用。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允许以高准确度设定卷绕圆周。
本发明的目标是确定卷绕圆周并也以此方式确定待由输纬器装置储存的纬纱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以高准确度确定和/或改变卷绕圆周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特别适合在纺织机械(特别是织布机,特别是喷气织布机)中使用。
这些目标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纬器装置解决,所述输纬器装置具有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在这种情况中,沿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腿部与第二腿部彼此偏移。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优选实施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和中心轴线,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中,每个固定指形件和每个活动指形件设有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的许多面向外的外边缘,其中,所述外边缘被布置成限定纬纱卷绕于其上的卷绕圆周,使得在每个固定指形件的每个位置和每个活动指形件沿运动路径的每个位置中,储存在卷筒上的纬纱均与所有外边缘接触。优选地,提供三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和所述活动指形件均匀地围绕卷绕圆周分布。
这样的输纬器装置允许以高准确度确定卷筒的指形件的定位与卷筒的圆周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得能够以高准确度确定纬纱的储存长度。换言之,能够以高准确度计算储存在卷筒上的纬纱的长度。这是可能的,因为卷绕于卷筒上的纬纱保持与指形件的外边缘接触。
优选地,所有活动指形件均被布置成用于相对于输纬器装置的中心轴线联合运动,以便使得能够实现在沿运动路径的每个活动指形件的每个位置中的对称卷绕圆周。
这样的输纬器装置也允许将所谓的气圈控制器(balloon breaker)布置成沿中心轴线在输纬器装置前方。这是可能的,因为中心轴线是固定的并且独立于活动指形件的位置。此外,活动指形件相对于中心轴线在相同的距离上运动,使得由活动指形件确定的卷绕圆周的区段保持相当圆。
在示例中,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和/或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设有四个面向外的外边缘。优选地,两个侧外边缘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和/或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横向侧附近,且两个中间外边缘布置在两个侧外边缘之间,其中,所述中间外边缘之间沿卷筒的卷绕圆周的距离小于每个中间外边缘与每个侧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由此,外边缘被布置成用于使得能够实现相当圆的卷绕圆周。
四个面向外的外边缘的布置允许获得带有相当圆的形状的卷绕圆周。所述外边缘允许以高准确度确定卷绕圆周,并也以此方式确定纬纱被卷绕在卷筒上的位置。
在示例中,所述外边缘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被布置成彼此平行的两个肋状部分,和/或肋状部分终止在相应的固定指形件或活动指形件的前弧处,和/或在肋状部分与前弧之间提供过渡部。在示例中,面向外的外边缘被布置在一定节段上。外边缘的这样的形状对于纬纱与外边缘之间的接触是有利的。
优选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基本上连续地运动,其中,期望位置被确定为相应的活动指形件距离中心轴线的距离,和/或固定指形件安装在至少一个能够重复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且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运动进入许多期望位置中,且以便能够释放地紧固在所述期望位置中的每一者中以便调节卷绕圆周。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的定位是预定的并以此方式是事先众所周知的。
在示例中,输纬器装置包括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的驱动系统,和/或提供用于固定指形件的安装装置,以便使得能够将固定指形件夹持在许多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的每一者中。固定指形件允许将用于在固定位置中保持纬纱的磁体销(magnet pin)布置在所述固定指形件前方。
优选地,卷筒包括一个固定指形件和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联合运动的三个活动指形件,相继地布置所述指形件以便在相继的指形件中的每一者之间形成90°的角度。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和中心轴线,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线性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包括第一腿部、第二腿部和连接第一腿部与第二腿部的节段,其中,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平行于运动路径延伸,并且其中,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沿中心轴线的方向彼此偏移。
这样的输纬器装置提供获得活动指形件的紧凑和稳定的布置的优点。换言之,这允许以稳定的方式导引活动指形件和使活动指形件运动。
优选地,卷筒包括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运动的三个活动指形件,和/或相继地布置这三个活动指形件以便在两个相继的活动指形件之间形成90°的角度,和/或输纬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第一腿部的驱动系统,和/或仅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一腿部被驱动,和/或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小齿轮,其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第一腿部设有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的齿条区段。这允许使用简单的驱动系统。
在一个示例中,输纬器装置进一步设有用于将预载荷施加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以便补偿所述活动指形件与驱动系统之间的游隙的至少一个预加载系统,和/或预加载系统包括被分配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作用在所述活动指形件上,并且迫使所述活动指形件朝向第一小齿轮运动,和/或预加载系统包括被分配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一个摩擦元件,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在所述活动指形件上施加对抗所述活动指形件的运动的摩擦力。由于这样,能够保持游隙与齿隙(backlash)处于控制下。在一个示例中,通过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获得预加载系统,其中,第一腿部与第二腿部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腿部的端部变得更小,在第一腿部的端部处第一腿部与第一小齿轮接触。这是有利的,因为这导致第一腿部处和第二腿部处的低摩擦,且因此致动器的低载荷。
优选地,卷筒包括许多活动指形件,其中,每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一腿部均布置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中和/或活动指形件的第二腿部布置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中,其中,所述第二平面处于距第一平面沿中心轴线一定距离处。这种布置提供获得活动指形件的紧凑布置的优点。
在示例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一腿部和/或第二腿部被主要设计为圆棒。这样的设计是有利的,因为能够精确地制造腿部。
在示例中,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在中心轴线的相对侧上延伸,和/或至少第一腿部具有一定长度使得第一腿部延伸越过中心轴线,和/或第二腿部具有一定长度使得第二腿部延伸越过中心轴线。在示例中,提供用于导引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的导引系统,和/或至少第一腿部具有一定长度使得第一腿部由导引系统导引越过中心轴线,和/或第二腿部具有一定长度使得第二腿部由导引系统导引越过中心轴线,和/或第一腿部沿一个方向沿其横向表面被导引,和/或第二腿部沿所有方向沿其横向表面被导引。
这允许提供带有大长度的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并允许在长的运动路径上导引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由于这样,避免了活动指形件相对于第一腿部和/或第二腿部的旋转。
优选地,第一腿部布置在活动指形件的节段的第一横向侧附近,同时第二腿部布置在活动指形件的节段的第二横向侧附近,所述第二横向侧与第一横向侧相对。这允许应用带有具有大直径的第一小齿轮的用于活动指形件的驱动系统。
在示例中,节段包括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的外边缘,其中,所述外边缘限定纬纱卷绕于其上的卷绕圆周。在示例中,驱动系统包括被驱动成沿与第一小齿轮相对的方向旋转的第二小齿轮,其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二腿部设有驱动地联接到第二小齿轮的齿条区段。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和包括第一小齿轮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线性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且设有第一腿部,所述第一腿部具有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的齿条区段,其中,驱动系统包括用于连续地驱动第一小齿轮的齿轮系统,所述齿轮系统是自锁定的,以便紧固第一小齿轮,使得第一小齿轮在沿运动路径所到达的任何位置中被保持在恰当位置中。优选地,驱动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经由齿轮系统驱动第一小齿轮的致动器。
齿轮系统是自锁定的事实提供了以下优点:即使在编织期间(例如,当未启用致动器时,或甚至在空闲时间中),仍能够将指形件保持在所到达的位置中。这进一步允许在小的旋转角度上以高准确度连续地驱动第一小齿轮,同时当未启用驱动系统时,第一小齿轮保持其位置。这在动力故障的情况下特别有利。
在示例中,驱动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五十分之一的减速比的齿轮系统,和/或驱动系统的齿轮系统包括自锁定式蜗杆传动件。在示例中,蜗杆传动件包括蜗轮,且齿轮系统包括带有齿轮的减速齿轮装置,所述蜗轮和齿轮被布置成能够围绕轮轴旋转的单件式工件。在示例中,致动器驱动带有至少一百分之一的减速比的一体式齿轮箱。
在示例中,输纬器装置进一步设有用于将预载荷施加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以便补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与驱动系统之间的游隙的至少一个预加载系统,和/或预加载系统包括分配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作用在所述活动指形件上并迫使所述活动指形件朝向第一小齿轮运动,和/或预加载系统包括被分配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至少一个摩擦元件,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在所述活动指形件上施加对抗所述活动指形件的运动的摩擦力。在替代方案中,齿轮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预加载的齿轮以便补偿齿轮系统中的游隙。这些布置均提高了输纬器装置的自锁定效果,并且是紧凑的。
优选地,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测量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元件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的传感器装置,和/或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测量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元件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的传感器装置。
优选地,驱动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经由齿轮系统驱动第一小齿轮的驱动部分。由于自锁定齿轮系统,当不应当使第一小齿轮和指形件运动时,能够使致动器摆脱任何控制。这对于致动器的使用寿命而言是有利的。
在示例中,致动器能够与第一小齿轮分开,以允许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手动运动。自锁定是有利的,并允许提供带有手动地驱动的驱动部分的驱动系统。
优选地,驱动系统包括由致动器驱动或借助于驱动部分驱动的轮轴,所述轮轴被布置成垂直于中心轴线并沿中心轴线向第一腿部所处的平面偏移。这允许实现紧凑的布置。
在替代方案中,驱动系统包括被驱动成沿与第一小齿轮相对的方向旋转的第二小齿轮,其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设有具有驱动地联接到第二小齿轮的齿条区段的第二腿部。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中,输纬器装置包括被布置成用于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的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用于测量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的第一传感器系统,且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用于确定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一参考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系统。
在本申请的背景中,“运动元件”被限定为与活动指形件一起运动的元件。在一个示例中,活动指形件本身充当“运动元件”。优选地,运动元件与活动指形件机械地联接。在本申请的背景中,“测量相对运动”将被解释为意指确定相对行进距离。通过测量相对于参考位置的相对运动,能够确定准确的绝对位置。这允许通过使用简单的第一传感器系统恰当地测量相对于参考位置的相对运动来非常准确地确定指形件的位置及因此卷绕圆周的长度,其中使用简单的第二传感器系统确定所述参考位置。
在示例中,输纬器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地联接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驱动系统,其中,传感器装置包括用于测量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的第一传感器系统,且包括用于确定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一参考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系统。
优选地,由第一传感器系统和/或第二传感器系统记录(capture)的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是第一小齿轮,其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
在示例中,第一传感器系统包括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和/或第一传感器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编码器盘(encoder disc)的旋转编码器系统,所述编码器盘被驱动地联接以便与输纬器装置的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一起运动,以便测量所述运动元件的增量运动。
在示例中,第二传感器系统包括信号源和接收器,其中,所述信号源或者所述接收器安装在输纬器装置的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上,且所述信号源和所述接收器中的另一者固定地安装在基底结构上,并且其中,所述信号源和/或所述接收器被布置成使得当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在其运动路径内运动时,由接收器接收信号,并且其中,对应于信号的预定值的输纬器装置的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的位置用作驱动系统的第一参考位置。由此,信号源和/或接收器被布置成使得当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在其运动路径内运动时,由接收器接收带有变化的符号的信号,并且其中,对应于信号的零交叉位置的输纬器装置的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的位置用作驱动系统的第一参考位置。
在示例中,第二传感器系统包括驱动地联接以与驱动系统的运动元件一起运动的磁性传感器系统,和/或第二传感器系统包括驱动地联接以与第一小齿轮一起运动的磁性传感器系统,和/或磁性传感器系统包括一个霍尔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磁体。在示例中,接收器包括一个霍尔传感器且信号源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被布置成使得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小齿轮的轴线,和/或接收器包括霍尔传感器且信号源包括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被布置成使得磁场的方向平行于第一小齿轮的轴线。
这样的第一传感器系统和这样的第二传感器系统具有简单的设计且特别适合于在输纬器装置中使用。
在示例中,传感器装置被进一步布置成用于检测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二参考位置,其中,由第一传感器系统针对第一参考位置与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所测量的值用作驱动系统的校准值,和/或第二参考位置对应于针对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
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是例如最大卷绕圆周或能够容易地确定的卷绕圆周。
第四方面进一步包括一种用于确定输纬器装置的卷筒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所述输纬器装置带有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中,借助于第一传感器系统测量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其中借助于第二传感器系统确定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一参考位置,且其中基于所确定的第一参考位置和所测量的相对运动确定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
在示例中,输纬器装置包括驱动地联接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驱动系统,其中,借助于第一传感器系统测量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借助于第二传感器系统确定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一参考位置,且基于所确定的第一参考位置和所测量的相对运动确定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和/或借助于包括信号源和接收器的第二传感器系统检测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进入第一参考位置中的运动,其中,在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运动进入第一参考位置中时,由接收器从信号源接收的信号具有零交叉。
零交叉提供了以下优点:这样的交叉是非常准确的且使得能够使用准确度相当低的传感器系统获得一个良好地限定的位置。
在示例中,确定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二参考位置,且将由第一传感器系统针对第一参考位置与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所测量的值储存为用于驱动系统的校准值。优选地,针对校准,使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对应于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的位置中,其中,该位置用作第二参考位置。第二参考位置也能够被称为校准位置。
在示例中,在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时,将来自信号源并由接收器接收的预期信号与由接收器接收的实际信号相比较,以监管运动。尽管使用准确度相当低的传感器系统,但这样的传感器系统允许获得具有近似期望值的信号且允许将该信号应用为用于监管的信号。
优选地,在示例中,在重设输纬器装置时,首先使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从实际位置运动到第一参考位置,且接着运动返回期望位置。在示例中,在启动输纬器装置时或在动力故障之后,使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运动到第一参考位置且接着运动返回期望位置。优选地,在每个时刻(特别是在动力故障之后)将输纬器装置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具体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位置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具有用于储存纬纱的可调节卷绕圆周,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进入许多位置中,并且优选地能够释放地紧固于所述许多位置中的每一者中,其中,所述卷绕圆周取决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并且其中,控制装置与输纬器装置相关联以便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与纬纱的纬线长度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控制装置允许将期望的纬线长度(换言之,设定的纬线长度)“解译”为确定卷绕圆周的长度的每个活动指形件的对应位置。不同地,这样的控制装置允许将确定卷绕圆周的长度的每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解译”为纬线长度。
优点在于:能够以初始设定纬线长度启动织布机,换言之,纬线长度对于编织而言足够长但并不过长。在启动织布机之后,能够在必要时调节纬线长度。
这进一步允许将基于储存长度确定的实际纬线长度(属于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与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相比较。这允许容易地设定期望纬线长度并针对指形件的实际位置显示实际纬线长度。
优选地,控制装置被布置成用于基于待针对纬纱的一个纬线长度储存在卷筒上的卷绕圈数确定期望的卷绕圆周,和/或控制装置具有用于手动地设定待储存在卷筒上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的界面,和/或控制装置具有用于确定待储存在卷筒上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的处理单元,和/或控制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提供控制信号以便基于期望的纬线长度调节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
在示例中,将三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于输纬器装置的中心轴线运动,且每个活动指形件的期望位置被限定为活动指形件到中心轴线的距离。
在示例中,卷筒包括在至少一个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安装在基底结构上的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且控制装置被布置成用于根据该多个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的实际的一者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期望位置。
在示例中,输纬器装置包括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由控制装置控制。
优选地,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测量输纬器装置的一个运动元件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的传感器装置,所述传感器装置与控制装置协作;和/或提供用于通过测量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的传感器装置,所述传感器装置与控制装置协作。
在示例中,输出装置与控制装置相关联,所述输出装置被布置成显示对应于指形件的实际位置的实际纬线长度以及期望纬线长度。
第五方面进一步包括一种用于设定输纬器装置的卷筒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所述卷筒包括基底结构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安装在基底结构上以便能够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进入多个位置中,并且优选地可释放地紧固在该多个位置中,并且其中,卷绕圆周取决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储存于卷筒上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基于所述期望纬线长度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期望位置;以及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
优选地,卷筒包括安装在基底结构上的许多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的一者中的至少一个固定指形件,其中确定所述许多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的实际的一者,且基于待储存于卷筒上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和所确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限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期望位置。
在示例中,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实际位置且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被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和/或使用编织因子确定待储存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所述编织因子是依赖于至少一个编织参数限定的,和/或通过卷绕圆周乘以针对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确定待储存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和/或期望纬线长度被指定为绝对期望纬线长度或指定为相对期望纬线长度。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包括带有可调节卷绕圆周的卷筒和无线动力传输系统,所述无线动力传输系统包括:原边系统,其包括信号发生器;以及副边系统,其包括用于驱动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器和次级控制单元(secondary control unit),其中,所述副边系统被布置成用于横穿气隙与原边系统电感耦合,其中,所述动力传输系统被布置成用于借助于信号发生器至少在致动器的操作时间期间生成带有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匹配的第一频率的信号,且其中动力传输系统被布置成用于横穿气隙将第一动力从原边系统传输至用于驱动副边系统的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器。
使信号的频率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匹配提供了能够容易地匹配该信号的频率而无需调节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特别是在输纬器装置的操作期间)的优点。能够容易地设定由原边系统生成的信号的频率,因为在输纬器装置的操作期间,操作工能够良好地通达原边系统。
优选地,副边系统包括用于评估接收到的动力的评估装置,其中,来自所述评估装置的输出被用于调谐第一频率以使第一频率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匹配。
在示例中,使原边系统适应于横穿气隙选择性地传输用于向用于驱动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器供能的第一动力,或者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供能的第二动力。
优选地,在继之以其间传输第二动力的时段(slot)的时段中传输第一动力。在时段中(优选地,在短时段中)传输用于向致动器驱动器供能的动力提供了能够避免热生成的优点。
在示例中,无线动力传输系统被布置成用于通过控制信号发生器以生成带有第二频率的信号来传输用于向控制单元供能的第二动力,其中所述第二频率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不同。
此外,电感耦合为原边系统与副边系统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提供通信链路。在示例中,信号发生器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在示例中,致动器驱动器是马达驱动器,例如该马达驱动器是四象限马达驱动器。
在示例中,副边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次级感应器(secondary inductor)和至少一个次级电容,和/或至少一个次级电容和至少一个次级感应器并联地布置,和/或副边系统的次级感应器是提供在盾形绝缘支撑元件上的次级线圈,和/或次级线圈卷绕在支撑元件上使得线圈被卷绕成在第一区段处至少基本上成矩形且在第二区段处至少基本上成三角形,和/或原边系统的初级感应器是提供在盾形绝缘支撑元件上的初级线圈,和/或初级线圈卷绕在支撑元件上使得线圈被卷绕成在第一区段处成至少基本上矩形且在第二区段处成至少基本上三角形,和/或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形状相等,和/或无线动力传输系统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靠近卷筒的固定指形件。
第六方面进一步包括一种用于使用动力传输系统横穿输纬器装置的气隙进行无线动力传输的方法,所述动力传输系统带有原边系统,其带有信号发生器;以及副边系统,其带有用于驱动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器和次级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副边系统被布置成用于横穿气隙与原边系统电感耦合,其中,至少在致动器的操作时间期间,信号发生器生成带有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匹配的第一频率的信号,且动力传输系统横穿气隙将第一动力从原边系统传输到用于驱动副边系统的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器。
优选地,在副边系统处,使用评估装置评估接收到的动力,其中,来自所述评估装置的输出被用于调谐第一频率以使第一频率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匹配。在示例中,为传输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供能的动力,来自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的频率被调谐到第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与副边系统的谐振频率不同。
优选地,谐振频率位于50 kHz与500 kHz之间,且例如为大约160 kHz。
在示例中,在致动器的操作时间期间和/或针对向在副边系统处提供的至少一个其它作用元件供能,第一动力被传输到副边系统。
附图描述:
下文将基于不同示意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输纬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输纬器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固定指形件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活动指形件和驱动系统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活动指形件的详细视图;
图7是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三个活动指形件的透视图;
图8是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三个活动指形件的透视图;
图9是图1的活动指形件的侧视图;
图10是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一个活动指形件的透视图;
图11是图5的活动指形件的俯视图;
图12是没有致动器的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三个活动指形件的前视图;
图13是带有致动器的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三个活动指形件的前视图;
图14是带有致动器的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5是没有致动器的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6示出关于输纬器装置的第一小齿轮的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系统的信号的路线;
图17是替代性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和一个活动指形件的透视图;
图18是替代性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更详细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2的替代方案的前视图;
图20是图6的替代方案的详细视图;
图21是与图1的侧视图相似的侧视图;
图22示出动力传输系统的电路;
图23是图1的输纬器装置的卷筒的基底结构的透视图;
图24是图1的输纬器装置的主体的透视图;
图25是与图2相似的前视图;
图26是图25的简化的前视图;
图27是图26的进一步简化的前视图;
图2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输纬器装置的交互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示出输纬器装置1,其包括:卷筒2,其用于储存纬纱10;以及卷绕臂3,其被布置成相对于输纬器装置1的中心轴线4旋转,以便将纬纱10卷绕到卷筒2上。来自筒管(未示出)的纬纱10被卷绕到卷筒2上。卷筒2具有用于储存纬纱10的可调节卷绕圆周。卷筒2被布置成固定的,且包括:基底结构5;一个固定指形件6,其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以及三个活动指形件7、8和9,其围绕卷绕圆周均匀地分布。每个活动指形件7、8、9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且能够运动进入多个位置中(具体地,能够沿相关联的径向方向R7、R8或R9相对于中心轴线4运动进入许多位置中)。三个活动指形件7、8、9被相继地布置以便在两个相继的活动指形件之间形成90°的角度(换言之,在活动指形件7与8之间形成90°的角度并且在活动指形件8与9之间形成90°的角度)。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能够关于中心轴线4沿线性运动路径基本上连续地运动。此外,每个活动指形件7、8、9沿运动路径可释放地紧固在期望位置中(换言之,能够被保持在许多位置中)。固定指形件6和活动指形件7、8、9确定卷筒2的卷绕圆周。换言之,卷绕圆周取决于指形件6、7、8、9的位置。
固定指形件6安装在固定指形件位置中,换言之,能够将固定指形件6设定在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是可重复的且可设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也能够被称为预设的固定指形件位置。固定指形件6布置在磁体销11前方,以便相对于卷筒2保持纬纱10。由于固定指形件6安装在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因此针对磁体销11的简单布置是可能的。可以设定或调节固定指形件位置,使得卷绕圆周具有相当圆的形状或卷绕圆周至少并未实质上偏离环形形状。
如图2中所示,固定指形件6和三个活动指形件7、8、9形成纬纱10卷绕于其上的非连续卷绕圆周。为改变卷绕圆周,使活动指形件7、8、9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中心轴线4移位。倘若所得的卷绕圆周实质上偏离环形形状,那么可以使固定指形件6运动进入经调节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
对于其中能够使织物幅宽显著地改变的织布机(例如,允许织物幅宽变化大于大约500 mm的织布机)而言,将固定指形件6布置在一个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可以产生实质上偏离环形形状的卷绕圆周。这样的形状可以在输纬器装置1的入口处的纬纱10中带来张力峰值,并且可以导致纬纱断裂。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固定指形件6定位在许多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
如图3和图4中所示,提供用于固定指形件6的安装装置60,以便将固定指形件6夹持在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用于固定指形件6的安装装置60包括:夹持元件61;以及导引臂62,其与夹持元件61协作以便实现将固定指形件6夹持在至少一个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例如,三个固定指形件位置A、B或C,或仅一个固定指形件位置A)中。导引臂62活动地(具体地滑动地)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的导引元件63中。导引臂62设有许多沟槽64,所述沟槽能够被布置成与设在基底结构5上的沟槽65成直线,其中,为了将导引臂62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提供带有与沟槽64中的一者和沟槽65接合的突起66的夹持元件61。固定指形件6的定位是例如手动地进行的。如图4中所示,夹持元件61是带有突起66的L形,并且能够借助于螺栓67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如图3中所示,固定指形件6安装在固定指形件位置A中。如果需要,能够代替地将固定指形件6安装在固定指形件位置B或C中。
在替代方案中,为了确保将固定指形件6精确定位在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中,导引臂可设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交替地与设在夹持元件上的沟槽协作。其它替代方案是可能的,例如针对每个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使用不同的夹持元件。
固定指形件6和活动指形件7、8、9被布置和成形以便提供具有相当圆的形状的卷绕圆周(具体地,具有接近环形形状的形状的卷绕圆周)。为此,指形件的形状带有具体周边,从而允许独立于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和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用指形件6、7、8、9获得相当圆的卷绕圆周。如图3、图5和图6中所示,固定指形件6的周边和活动指形件7、8、9的周边设有四个面向外的外边缘30、31、32、33(例如,被设计为肋部的外边缘30、31、32、33)。在其中纬纱10被卷绕于所述外边缘30、31、32、33上的区域中,四个外边缘30、31、32、33平行于中心轴线4延伸。外边缘30、31、32、33平行于中心轴线4延伸的事实提供了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长度不针对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方向的每个平面改变的优点,使得能够以高准确度确定所储存的纬纱的长度(例如,对于卷绕圆周的长度,准确度为大约0.2 mm)。每个指形件包括四个面向外的外边缘30、31、32、33,优选地两个侧外边缘30、31布置在相应指形件6到9的横向侧面34、35附近,且两个中间外边缘32、33布置在两个侧外边缘30、31之间。中间外边缘32、33之间沿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距离小于中间外边缘32与侧外边缘30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间外边缘33与侧外边缘31之间的距离中的每一个。
如图5和图6中针对指形件7详细地示出的,每个外边缘30、31、32、33包括肋部,所述肋部具有被布置成彼此平行的两个肋状部分36、37。所述肋状部分36、37终止在指形件7的前弧38处,所述前弧38是弯曲的或呈组合的线的形状。平滑过渡部84设在肋状部分36、37中的每一者的前端与弯曲的前弧38之间。此外,如图6中所示,指形件7包括第一腿部50、第二腿部51和连接第一腿部50与第二腿部51的节段52。第一腿部50被布置在第一横向侧面34附近,且第二腿部51被布置在第二横向侧面35附近。这允许以稳定的方式支撑活动指形件7、8、9。节段52包括许多面向外的外边缘30到33,具体地,外边缘30到33布置在节段52的外侧处,面向纬纱10并与节段52的内侧(在所述内侧处,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布置在节段52上)相对。布置在固定指形件6上的外边缘30到33以及布置在活动指形件7、8、9的节段52上的外边缘30到33限定了纬纱10卷绕于其上有相当圆的卷绕圆周。具体地,外边缘30、31、32、33被布置成用于使得能够独立于活动指形件7、8、9沿其运动路径的位置实现相当圆的卷绕圆周。在本申请的背景中,运动路径被限定为在活动指形件7、8、9的极限位置之间(换言之,在活动指形件7、8、9距中心轴线4的最小距离与活动指形件7、8、9距中心轴线4的最大距离之间)延伸的距离。换言之,由于外边缘30到33的布置,卷绕于卷筒2上的纬纱10独立于活动指形件7、8、9中的每一者的位置与每个指形件6到9的外边缘30到33中的每一者接触。换言之,每个指形件6、7、8、9的外边缘30、31、32、33被布置成使得在将纬纱10圈绕于卷筒2上的期间,在指形件6、7、8、9的每个位置中,纬纱10总是接触每个指形件6、7、8、9的所有外边缘30、31、32、33。由于在卷绕期间纬纱10与每个指形件6、7、8、9的所有外边缘30、31、32、33接触,所以能够以高准确度确定卷绕圆周的长度,因此能够获得准确的储存长度。
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被布置成彼此平行且距离彼此一定距离。这对于活动指形件7、8、9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指形件7、8、9的定位的稳定性(具体地,对于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而言是有利的。前弧38是节段52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节段52包括许多平板39,所述平板分别布置在外边缘30与32之间、外边缘31与33之间以及外边缘32与33之间。能够将指形件8和9设计成与指形件7相似。能够将固定指形件6的与纬纱10协作的部分设计为与指形件7的对应部分相似。优选地,对于输纬器装置1的所有指形件6、7、8和9,与纬纱10接触的外边缘30、31、32和33的布置和尺寸是等同的。
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的驱动系统20。期望位置被限定为相应的活动指形件7、8、9到中心轴线4的距离。如图8中所示的驱动系统20允许使所有活动指形件7、8、9联合地运动,换言之,活动指形件7、8、9被布置成用于联合运动。以此方式,借助于共同的驱动系统20使所有活动指形件7、8、9运动。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输纬器装置1的驱动系统20被设计成以高准确度设定卷绕圆周。由此,为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提供简单的机械结构,从而允许可靠地定位活动指形件7、8、9。
如图7和图8中所示,驱动系统20被驱动地联接到每个活动指形件7、8、9。为此,驱动系统20被布置成用于驱动活动指形件7、8和9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腿部50。驱动系统20包括用于驱动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小齿轮21。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均设有能够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21的齿条区段53。以此方式,每个活动指形件7、8、9均包括第一腿部50,活动指形件7、8、9借助于所述第一腿部50被安装在基底结构5上,以便能够沿线性运动路径运动。如图8中所示,仅驱动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驱动系统20被布置成用于在小的旋转角度上以高准确度使第一小齿轮21连续地运动。
活动指形件7、8、9的定位的准确度取决于驱动系统20的特性。具体地,可以发生能够引起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不确定性的两种机械现象,即游隙与齿隙。在本申请的背景中,“游隙”被限定为驱动元件与从动元件之间的自由运动的量,其不能够被控制且不仅取决于可变外部载荷,而且取决于驱动系统20的部件的公差。当怀疑驱动系统20振动时或当外部载荷变化时,除非借助于适当的测量系统限定,否则游隙的量通常是未知的。不同地,在本申请的背景中,“齿隙”被限定为驱动元件与从动元件之间的可控运动的量,其是可控的且因此与“游隙”不同。从动元件与驱动元件之间的可控运动将不由于振动或外部载荷改变,且将仅受到驱动元件的运动的影响。在没有测量系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适当的控制策略能够补偿齿隙。
输纬器装置1设有用于将预载荷直接施加到活动指形件7、8、9以便补偿活动指形件7、8、9与驱动系统20之间的游隙的预加载系统54。预加载系统54包括被分配于活动指形件7、8、9的弹簧元件55,所述弹簧元件55作用在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上,且迫使所述活动指形件7、8、9朝向第一小齿轮21运动。预加载系统54进一步设有摩擦元件56,所述摩擦元件56被分配于活动指形件7、8、9(具体地,分配于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借助于由摩擦元件56施加的摩擦,对抗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的摩擦力作用在相应的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上。
当提供用于将预载荷直接施加于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一个预加载系统54时,能够减小活动指形件7、8、9与驱动系统20之间的游隙,或者能够将不可控的游隙转变为齿隙,所述齿隙在无额外测量系统的情况下是可控的。
如图8中所示,预加载系统54将预载荷直接施加于活动指形件7、8、9。换言之,预载荷经由活动指形件7、8、9而不经由第一小齿轮21被施加于活动指形件7、8、9与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联接。由此,确保了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不受到改变外部载荷(例如,由于作用在活动指形件7、8、9上的纬纱张力的改变和/或由于活动指形件7、8、9的振动)的影响。
在未示出的替代方案中,弹簧元件作用在连接第一腿部50与第二腿部51的节段52上,并迫使活动指形件7、8、9沿径向方向朝向中心轴线4运动。在另一个示例(未示出)中,提供沿腿部的运动方向分别作用在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上的两个弹簧元件。在又另一个示例(未示出)中,提供沿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方向作用在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上的两个弹簧元件。当在腿部上提供弹簧元件时,可提供相等数量的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被布置成用于避免使活动指形件倾斜的力或扭矩。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预加载系统54仅包括弹簧元件55和摩擦元件56中的一者。
如图9中所示,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均布置在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第一平面40中。优选地,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二腿部51布置在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第二平面41中。第二平面41被布置在沿中心轴线4距第一平面40一定距离处。换言之,第一平面40相对于中心轴线4向第二平面41偏移。如以虚线所指示的,第一小齿轮21位于第一平面40中。如图10中能够看到的,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相对于中心轴线4平行于相关联的径向方向R7、R8、R9延伸,在中心轴线4的相对侧上延伸,且沿中心轴线4的方向彼此偏移地延伸。第一腿部50的长度和第一腿部50的齿条区段53的长度被选择为足够大,以便确保活动指形件7、8、9的长运动路径,换言之,以便能够实现在宽的范围上调节。选择第一腿部50的长度,使得至少第一腿部50延伸越过中心轴线4。如图7和图10中所示,也选择第二腿部51的长度,使得第二腿部51也延伸越过中心轴线4。优选地,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路径具有大约为第一小齿轮21的直径的大小的长度。
当将所有第一腿部50均布置在第一平面40中时,第一小齿轮21(如图9中以虚线示出)的轴向长度能够被选择为小。将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提供在彼此偏移的两个平面40、41中允许使两个腿部50、51均带有足够的长度,以确保可靠的导引。另外,腿部50、51能够被布置成沿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方向具有大的距离,由此确保可靠的导引。为此,腿部50、51被布置在活动指形件7、8、9的横向侧34、35附近。
如图11中所示,提供导引系统68以便导引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所述导引系统68包括第一导引件69,第一腿部50借助于所述第一导引件69沿其长度方向被导引并越过中心轴线4。第一腿部50在一个方向上沿其横向表面被导引。由此,导引第一腿部50,使得第一腿部50能够由第一小齿轮21驱动。在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平面40中导引第一腿部50以便避免旋转。所述导引系统68包括第二导引件70,第二腿部51借助于所述第二导引件70沿其长度方向被导引并越过中心轴线4。第二腿部51在所有方向上沿其横向表面被导引。第二导引件70具有圆形横截面,同时第二腿部51具有圆筒形形状。换言之,第二腿部51具有在第二导引件70的环形孔中被导引的圆筒形区段。仅驱动第一腿部50也提供简单且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当仅驱动第一腿部50时,能够由适当的导引系统68避免卡滞。导引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的导引系统68允许避免活动指形件7、8、9相对于第一腿部50及以此方式也相对于第二腿部51的旋转。
如图11中所示,导引系统68包括导引件69和70以导引例如活动指形件7的腿部50和51。如图11中所示的导引系统68还包括旨在导引例如活动指形件9的腿部50和51的另一个第一导引件120和另一个第二导引件121,所述第一导引件120和另一个第二导引件121的形状与导引件69、70相似。导引件69和70以及导引件120和121以相对于轴线108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
如图1中所示,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12,换言之,控制装置12是输纬器装置1的一部分(具体地,控制装置12是位于输纬器装置1内侧的单独单元)。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控制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以便获得卷筒2的期望卷绕圆周。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被限定为活动指形件7、8、9到中心轴线4的距离。控制装置12被进一步布置成用于提供控制信号,以便将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调节到相应的期望位置。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根据固定指形件6的许多(在所示的示例中为三个)预先限定的或设定的位置A、B、C中的一者控制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控制驱动系统20,以便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能够自动地、半自动地或手动地进行,且将在下文更详细地解释。
在替代方案中,控制装置12被分配于输纬器装置1。为此,例如,控制装置12被整合于织布机的中央控制装置12中。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与输纬器装置1分开,其中,具体地,多个输纬器装置1能够被分配于一个共用的控制装置12。
一种用于调节输纬器装置1的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方法包括:设定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基于所述期望长度确定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以及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此外,确定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且基于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和预先限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确定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优选地,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实际位置且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例如,使用编织因子设定待储存的纬纱的期望长度,所述编织因子是依赖于至少一个编织参数限定的,例如取自包括以下各项的集合的编织因子:编织风格、线筒特性、纬纱特性、拉伸装置的特性和其它插入部件的特性。期望的纬线长度与期望的储存长度成比例。由卷绕圆周乘以针对一个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限定储存长度。
能够由熟练的操作工使用他的经验和/或使用用于将编织参数映射到所推荐的编织因子的表格来设定和/或确定编织因子。能够使用打印的表格和/或通过电子器件执行映射。
由此,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使用编织因子来确定待由输纬器装置1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换言之,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调节卷筒2的卷绕圆周。卷绕圆周限定所储存的纬纱的期望长度。能够由待编织的织物的幅宽和废边长度限定期望的纬线长度。为了使废边长度最小化,同时仍确保足够的纬线长度,使用一定的编织因子,其中,基于织物幅宽和最小的所需废边长度计算纬线长度。由此,纬线长度与储存长度成比例,换言之,纬线长度近似等于储存长度与编织因子相乘。优选地,编织因子的范围为大约0.9到大约1.1。
这允许通过以下方式设定待由输纬器装置1储存的纬纱10的期望纬线长度和/或期望长度:基于所述纬纱10的期望纬线长度和/或期望储存长度限定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并且通过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
优选地,限定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为此,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基于针对纬纱10的相应纬线长度的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卷绕圈数来确定期望的卷绕圆周。例如,控制装置12具有用于手动地设定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纬线长度的界面。替代地或额外地,控制装置12具有用于确定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的处理单元。此外,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基于期望纬线长度调节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例如,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提供控制信号,以便将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调节到期望位置中。例如,该控制信号允许自动地或半自动地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在另一个示例中,该控制信号被用于显示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相应的期望位置,以及被用于手动地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对第一小齿轮21(例如,借助于艾伦内六角扳手(Allen key)或螺丝刀)施加扭矩来手动地进行调节。
使用输纬器装置1,操作工可能设定纬纱10的期望纬线长度,且借助于控制装置12确定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从而允许储存一定长度的纬纱,以便获得尽可能接近期望纬线长度的纬线长度。另外,提供用于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的控制信号。例如,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输出装置13(在图1、图14和图22中示出),且操作工根据光学地和/或声学地在输出装置13上提供的信号手动地调节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在其它示例中,致动器14辅助操作工调节位置。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致动器14。输出装置13是例如由织布机的控制单元12控制的显示器。
优选地,提供至少一个驱动系统20,以便根据控制信号使每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例如,借助于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驱动系统20与控制装置12直接通信。在替代方案中,由控制装置12生成控制信号,且经由数据网络将控制信号传送到卷筒2的驱动系统20。
使用数据网络使得能够确定具有等同设计的多个卷筒的共用设定,并且随后调节所述卷筒中的每一者的卷绕圆周。例如,借助于实验确定和优化待储存的纬纱的期望纬线长度,其中,基于优化的期望纬线长度设定针对每一个卷筒或许多卷筒的卷绕圆周。
出于该目的,自动地、半自动地或手动地进行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针对相同或不同织布机上的许多卷筒2,可以反复地进行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的步骤。为此,可以将来自与一个织布机相关联的控制装置12的数据传送到与另一个织布机相关联的控制装置12(例如,经由USB输出设备)。
例如,确定实际固定指形件位置,且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基于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和实际固定指形件位置。
如上文所解释的,倘若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不能够达到或导致卷绕表面过多地偏离环形形状,那么额外地提供用于辅助将固定指形件6设定于许多可重复固定指形件位置中的另一个中的控制信号。这样的控制信号可以辅助操作工手动地调节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例如,控制信号被发送到输出装置13且操作工根据光学地和/或声学地在输出装置13上提供的信号手动地调节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
在替代方案中,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和/或固定指形件6的实际位置且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然后,基于反馈信号手动地、半自动地或自动地进行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能够将反馈信号显示在输出装置13上。
如图12到图13中更详细地示出的,驱动系统20包括第一小齿轮21,其中,每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第一腿部50均设有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21的齿条区段53,并且其中,驱动系统20(具体地驱动系统20的齿轮系统23)自锁定以便在编织期间(具体地当驱动系统20经受织布机的振动时)以及在空闲时间中将第一小齿轮21紧固在恰当位置中。如关于图8所描述的,例如,提供至少一个预加载系统54(且优选地,三个预加载系统54)以便将预载荷施加于活动指形件7、8、9,从而补偿活动指形件7、8、9与驱动系统20(具体地驱动系统20的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游隙。
如图12到图14中所示,驱动系统20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小齿轮21的齿轮系统23。齿轮系统23包括蜗杆传动件24和减速齿轮装置25。蜗杆传动件24包括与蜗杆27协作的蜗轮26。齿轮系统23的蜗杆传动件24是自锁定的。减速齿轮装置25包括与第一小齿轮21协作的齿轮28。如图14中更详细地示出的,蜗轮26和齿轮28布置成能够围绕轮轴29旋转的单件工件19,且借助于弹簧17被朝向第一小齿轮21迫动。工件19对于获得紧凑布置而言是有利的,并且允许将蜗杆27的轮轴15布置在沿中心轴线4的方向距第一小齿轮21一定距离处。蜗杆27被布置在包括驱动部分16的轮轴15上,所述驱动部分16能够与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协作,从而使得能够经由齿轮系统23使蜗杆27转动并以此方式也使第一小齿轮21转动。这允许手动地调节卷绕圆周。优选地,齿轮系统23的至少齿轮28被预加载且渐缩,以便补偿齿轮系统23中的游隙。在替代方案中,提供带有与第一小齿轮21的齿协作的直齿的齿轮28。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驱动系统20包括齿轮系统23和用于驱动第一小齿轮21的致动器21,所述致动器14优选地能够与齿轮系统23分开。在正常使用中,致动器14经由齿轮系统23驱动第一小齿轮21。优选地,提供DC马达或步进马达作为致动器14。致动器14允许经由驱动系统20来半自动或自动地调节卷绕圆周。优选地,致动器14能够与齿轮系统23分离,以便当需要时进行手动调节(例如,针对维修作业)。为此,提供可释放部分18以将轮轴15与致动器14分开。致动器14被布置成与驱动部分16成直线,但相对于蜗杆27与驱动部分16相对,如图14中所示。由致动器14或借助于驱动部分16驱动的轮轴15布置在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平面中,所述平面沿中心轴线4向平面40和41偏移。这允许用工具布置致动器14和/或到达驱动部分16。在这个示例中,由控制装置12控制致动器14以便调节卷筒2的卷绕圆周。
例如,齿轮系统23包括自锁定蜗杆传动件24。这允许致动器14与齿轮系统23分离,同时在不需要任何额外器件来将第一小齿轮21紧固在所到达的位置中的情况下,维持将第一小齿轮21保持在所到达的位置中。尽管如此,能够提供额外的紧固元件。这对于在空闲时间中紧固第一小齿轮21而言也是有利的。
另外,驱动系统20优选地包括布置在与致动器14相关联的一体式齿轮箱22与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齿轮系统23,所述齿轮系统带有至少五十分之一的减速比。为此,齿轮系统23例如包括布置在蜗杆传动件24与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齿轮28,且齿轮28与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减速比为大约十分之一。这允许在小的旋转角度上(例如,允许以大约0.2 mm的准确度获得卷绕圆周的长度的旋转角度)以高准确度连续地驱动第一小齿轮21。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提供预加载的齿轮28,例如使用弹簧17,所述弹簧用力F迫使包括蜗轮26和齿轮28的工件19朝向第一小齿轮21运动。布置预加载的齿轮28以便补偿齿轮系统23中的游隙。齿轮28进一步提高了自锁定效应。通过提供预加载的齿轮28,避免了游隙的引入。为此,齿轮28设有与第一小齿轮21的齿接合的锥齿,且迫使齿轮28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一小齿轮21的齿(例如,通过由弹簧17施加的力)运动。通过使齿轮28沿轮轴29的方向克服弹簧17的力移动,齿轮28能够与第一小齿轮21分开并以此方式也使致动器14能够与第一小齿轮21分开,从而允许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独立运动或自由运动。
例如,致动器14驱动带有至少一百分之一的减速比的一体式齿轮箱22。这允许以推荐速度操作致动器14,特别是在DC马达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从驱动系统20的齿轮系统23移除带有一体式齿轮箱22的致动器14(如图12中所示)之后,仍存在的齿轮系统23的减速比允许通过经由驱动部分16使第一小齿轮21旋转来手动调节活动指形件7、8、9。
如上文所描述的,借助于驱动系统20,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其中,所述运动是自动地、半自动地或手动地进行的。例如,提供控制装置12。在示例中,控制装置12辅助操作工进行手动调节,例如,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输出装置13且操作工根据光学地和/或声学地在输出装置13上提供的信号手动地调节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使得获得手动调节。在其它示例中,由发送到输出装置13的控制装置12的信号辅助操作工调节位置,且由此由致动器14进一步辅助操作工,使得获得半自动调节。优选地,控制装置12控制驱动系统20以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使得获得自动调节。例如,提供前馈控制装置12。
如其中在图14中所示的,提供传感器装置42以便通过测量输纬器装置1的一个元件的位置(具体地,通过测量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元件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传感器装置42与控制装置12协作。输纬器装置1的传感器装置42适应于确定活动指形件7、8、9的实际位置。为此,在示例中,提供传感器装置(未示出),例如固定地布置在基底结构5上的近程式传感器装置,以便通过测量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自身的位置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然而,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在为此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传感器装置42,以便确定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元件的位置。当确定位置时,能够使用实际位置作为控制装置12中的反馈信号。在替代方案中,通过显示活动指形件的期望位置与实际位置两者辅助操作工进行手动调节。通常,传感器装置可以被布置成用于测量驱动系统20的任何元件的位置,其中,根据驱动系统20的特性计算活动指形件的位置。例如,将传感器装置提供在蜗杆传动件24处。这个位置允许传感器装置的容易的一体化。优选地,然而,传感器被布置成尽可能接近活动指形件7、8、9,以便确保测量到的信号不由于驱动系统20中的游隙而退化。考虑到设计约束,所示示例的传感器装置42被布置成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旋转。倘若活动指形件7、8、9与第一小齿轮21之间的游隙得以避免或至少减到最小(例如,借助于图8中所示的预加载系统54),则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旋转允许可靠地确定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由于第一小齿轮21的大小和相关联的低旋转速度,根据本发明,提供传感器装置42从而以高分辨率和足够的准确度检测第一小齿轮21的运动。
如图14中所示,优选地,为了以足够的准确度确定第一小齿轮21的位置,传感器装置42包括第一传感器系统43和第二传感器系统44。第一传感器系统43适应于测量输纬器装置的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具体地,用于测量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且在所示的示例中,用于测量驱动系统20的第一小齿轮21的相对运动(具体地,第一小齿轮21的增量运动)。第二传感器系统44适应于确定输纬器装置1的运动元件的至少第一参考位置,具体地,用于确定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至少第一参考位置,更具体地用于检测驱动系统20的第一小齿轮21的第一参考位置。由于第一小齿轮21的布置,第一小齿轮21特别适合于充当输纬器装置1的驱动系统20的被记录的运动元件,换言之,测量运动元件的相对运动和/或确定运动元件的参考位置。
第一传感器系统43包括旋转编码器系统77,具体地,提供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以便测量第一小齿轮21沿每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能够是机械编码器系统。优选地,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是光学编码器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能够直接安装于第一小齿轮21,其中,作为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的一部分的编码器盘45布置在第一小齿轮21上且与用于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旋转运动的传感器46协作。然而,由于第一小齿轮21的大小和相关联的低旋转速度,当编码器盘45布置在第一小齿轮21上时,不容易以高分辨率和足够的准确度检测第一小齿轮21的运动。因此,优选地,为第一传感器系统43提供额外的齿轮。所述额外齿轮能够被预加载以避免游隙。优选地,传感器系统43包括旋转编码器系统77,所述旋转编码器系统带有驱动地联接以便与第一小齿轮21一起运动的至少一个编码器盘45;以及相关联的传感器46。第一传感器系统43是适应于允许不仅测量相对运动而且也测量相对运动的方向(换言之,允许计数加和减)的类型。
例如,提供旋转编码器系统77,其包括:编码器盘45,其驱动地联接以便与第一小齿轮21一起运动;以及传感器46,其与编码器盘45协作以便经由编码器盘45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增量式旋转运动。由第一传感器系统43测量到的值是编码器计数的所得的数字。由第一小齿轮21经由额外齿轮系统47驱动编码器盘45。所述额外齿轮系统47包括提供在第一小齿轮21上(例如,在安装在第一小齿轮21上的横向壁上,所述横向壁被布置成垂直于中心轴线4)的齿轮齿48。所述额外齿轮系统47进一步包括与编码器盘45一起旋转并与齿轮齿48协作的齿轮49。齿轮49是小齿轮。编码器盘45布置在齿轮49的轮轴85上。额外齿轮系统47例如被预加载以避免游隙。传感器46被布置成由于编码器盘45相对于传感器46的旋转和旋转方向而生成信号和/或脉冲。传感器46能够是与编码器盘45的元件协作以便检测编码器盘45的旋转和旋转方向的光学叉式传感器。用这样的设计,可能例如当使活动指形件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时,生成大于大约200个的脉冲。这允许以足够的分辨率和高的准确度确定第一小齿轮21以及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脉冲数量取决于齿轮齿48与齿轮49之间的减速比和编码器盘45的设计。
根据替代方案(未示出),将第一传感器系统43联接到第一小齿轮21的额外齿轮系统47包括具有许多齿轮的齿轮箱,其中,例如齿轮齿被布置在第一小齿轮21的内直径处。该齿轮箱可包括与第一小齿轮21的内直径处的齿啮合的第一额外小齿轮。该齿轮箱可进一步包括第二额外齿轮,所述第二额外齿轮大于第一齿轮且布置在与第一齿轮相同的轮轴上。该第二额外齿轮驱动第三额外齿轮,所述第三额外齿轮小于第二齿轮且与编码器盘一起旋转。用这样的设计,可能例如当使活动指形件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时,生成大于大约300个的脉冲。
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传感器装置42进一步包括第二传感器系统44。例如,第二传感器系统44包括驱动地联接以便与第一小齿轮21一起运动的磁性传感器系统。例如,第二传感器系统44包括至少一个霍尔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磁体。例如,用于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参考位置(具体地,第一小齿轮21的参考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系统44包括信号源57和接收器58,其中,信号源57和接收器58中的一者安装在驱动系统20的运动元件上(例如,在第一小齿轮21上),且信号源57和接收器58中的另一者固定地安装在基底结构5(在图1中示出)上,具体地在被固定到基底结构5的支撑件59上。例如,信号源57包括至少一个磁体,同时接收器58包括至少一个磁体传感器(诸如,霍尔传感器)。优选地,信号源57和/或接收器58被布置成使得当使活动指形件7、8、9在其运动路径内运动时,由接收器58接收信号,且对应于信号的预定值的驱动系统20的运动元件的位置用作驱动系统20的第一参考位置。例如,当驱动第一小齿轮21或使其旋转以便在运动路径内驱动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或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时,由接收器58接收带有变化的符号或变化的极性的信号,并且其中,对应于所述信号的零交叉的驱动系统20的运动元件的位置或者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用作驱动系统20的第一参考位置,具体地,第一小齿轮21的第一参考位置。
如图15中所示,第二传感器系统44包括磁性传感器系统,其中,信号源57包括驱动地联接以便与驱动系统20的运动元件(诸如,第一小齿轮21)一起运动的两个磁体71和72,同时接收器58包括安装在支撑件59上的一个霍尔传感器73。这样的磁性传感器系统的使用允许如图16中所示借助于接收器58获得信号75,其中,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能够确定零交叉点76。此外,示出了对应于其中能够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的最大位置的值74。
例如,定量地评估由第二传感器系统44的霍尔传感器73感测到的模拟信号,以便确定活动指形件在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的位置。例如,传感器装置42进一步包括用于测量活动指形件相对于第一参考位置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系统43。
如图14中所示,第二传感器系统44的接收器58包括霍尔传感器73,且第二传感器系统44的信号源57包括第一磁体71,所述第一磁体71被布置成使得垂直于第一小齿轮21的轴线(具体地,垂直于输纬器装置1的中心轴线4,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小齿轮21的切线方向)引导磁场。使用霍尔效应的传感器装置在设计上是简单的,且即使在诸如在织布厂中普遍的条件(其中传感器装置42可暴露于编织粉尘、振动和噪音)下也非常可靠。当布置第一磁体71并且使得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小齿轮21的切线方向引导磁场时,感测到的信号至少基本上相对于零交叉点76是点对称的,如图16中所示。为了提供更显著的模拟传感器信号,信号源57进一步包括第二磁体72,所述第二磁体72被布置成使得平行于第一小齿轮21的轴线(具体地,平行于输纬器装置1的中心轴线4)引导磁场。
在图16中,关于输纬器装置1的运动元件的位置P示出信号75,所述信号由包括两个磁体71和72的信号源57引起并借助于接收器58获得。用如图16中所示的信号75,能够非常可靠地检测零交叉点76,且能够在定位中以高准确度确定相应的第一参考位置。当到达第一参考位置时,在第二传感器系统44中使用的软件能够与驱动系统20的硬件对齐或链接到所述硬件。在该对齐之后,在第一传感器系统43的辅助下,能够以高准确度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且能够非常准确地且重复地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任何期望位置中以便调节卷绕圆周。
寻找第一参考位置(在该位置中链接软件与硬件)并随后使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限定的参考位置(也称为“归位”位置)中的程序被称为“归位”程序。当首次启动传感器装置42和/或驱动系统20时,能够执行“归位”程序。倘若有理由相信由传感器装置42确定的位置不对应于真实世界,那么也能够执行“归位”程序。
对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位置的手动调节,借助于传感器装置42确定的实际位置被光学地和/或声学地提供到进行手动调节的操作工,以便支持操作工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在替代方案中,致动器14辅助操作工调节位置,同时借助于传感器装置42确定的实际位置被光学地和/或声学地提供给操作工,以便半自动地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优选地,驱动系统20包括致动器14,所述致动器14由控制装置12控制以便自动地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
例如,传感器装置42进一步适应于检测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第二参考位置,其中,由第一传感器系统43针对第一参考位置与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测量的值用作驱动系统20的校准值(具体地,作为驱动系统20的校准值被储存)。例如,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一参考位置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编码器计数的差异用作驱动系统20的校准值。该编码器计数差异确定第一参考位置与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校准值被储存在纬纱馈输装置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驱动系统20的控制装置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针对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的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对应于第二参考位置。优选地,对应于最大期望卷绕圆周的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用作第二参考位置。
由于所有活动指形件7、8、9到中心轴线4的距离均是相同的,且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活动指形件7与9之间的包络距离D(如图13中所示)与卷绕圆周的长度相关,换言之,能够基于包络距离D计算卷绕圆周的长度。出于该目的,能够使用具有以预先限定的距离平行地布置的腿部的卡规(caliber)将指形件7和9设定在期望的包络距离D中,以便获得与期望的包络距离D相关联的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指形件7、8、9的对应位置能够用作与预先限定的卷绕圆周相关联的第二参考位置。
在替代方案中,驱动系统20被布置成在驱动第一小齿轮21时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且将信号源57的由接收器58接收的预期信号与由接收器58接收的实际信号相比较以便监管运动。即使当使用如图所示的更不准确的第二传感器系统44时,也可能借助于第二传感器系统44获得具有近似预期值且能够作为用于监管的信号使用的信号。换言之,模拟信号源57的实际信号被用作安全特征以便验证例如在如借助于旋转编码器系统77测量的假设位置处是否由模拟信号源57生成对应信号(具体地,由接收器58测量)。具体地,能够验证是否在其中根据传感器装置42到达第一参考位置的位置处检测到零交叉。如果值不匹配,那么传感器装置42能够将警告或发起归位程序以便重新调节传感器装置42的请求发送到织布机的控制装置12。
在替代方案中,提供传感器装置以便通过直接测量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这样的传感器装置需要相当准确以便获得如传感器装置42那样的准确度,其中如图所示的传感器装置42带有第一传感器系统43和第二传感器系统44。
此外,提供一种用于确定和/或改变用于在输纬器装置1中储存纬纱10的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接收器58的信号75的零交叉位置76确定为第一参考位置;以及使第一小齿轮21运动进入第一参考位置中,以便使传感器装置42与驱动系统20对齐。
换言之,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以便基于来自信号源57的信号寻找第一参考位置。优选地,驱动系统20包括致动器14,以便基于一些启发式规则驱动第一小齿轮21,以遵循用于寻找第一参考位置的某一程序。在找到第一参考位置之后,使传感器装置42与真实世界对齐。在替代方案中,将如在所描述的方法中识别的第一参考位置与预期参考位置相比较,且在不相符的情况下,重复如上所描述的方法,这允许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到限定的归位位置。
例如,传感器装置42进一步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相对运动的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一参考位置与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的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编码器位置的差异作为驱动系统20的校准值。能够限定第二参考位置,例如,其中能够使活动指形件7、8、9运动的最大位置。借助于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测量第一小齿轮21的相对运动并以此方式测量活动指形件7、8、9的相对运动。基于第一参考位置与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编码器位置的差异,且基于当第一小齿轮21定位在第二参考位置中时卷筒2的已知卷绕圆周,能够确定当第一小齿轮21定位在第一参考位置中时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确切长度。
在替代方案中,提供校准程序,其中,针对校准,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对应于最大期望卷绕圆周的位置中,其中,所述位置用作第二参考位置。能够通过围绕由固定指形件6和活动指形件7、8、9确定的卷绕圆周布置圆圈形校准元件(未示出)来测量或确定该期望卷绕圆周。该圈形校准元件具有已知的圆周长度且适合于围绕卷绕圆周布置,以便提供校准长度。否则,为此能够使用测量设备以确切地测量卷绕圆周的长度。优选地,测量当使活动指形件从第一参考位置运动进入第二参考位置中时旋转编码器系统77的编码器计数的数字,并将所述数字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该值被用于在后续运动中与关于活动指形件的相对运动的编码器计数的数字相比较。优选地,仅当由获得授权的人初始化输纬器装置1时才进行校准程序。当然,也可能不时地进行校准程序。
例如,在驱动第一小齿轮21以使活动指形件运动进入期望位置中时,将信号源57的期望信号与用于监管运动的实际信号相比较。所述比较被用作用于识别活动指形件何时到达其极限位置的安全特征。例如,第二传感器系统44被布置成使得如果活动指形件的位置(如由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所识别的)位于或接近运动路径的最大位置,那么所使用的霍尔传感器73的信号应当为负,且如果活动指形件的位置(如由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所识别的)位于或接近运动路径的最小位置,那么霍尔传感器73的信号应当为正。倘若第二传感器系统44还包括第二磁体72,于是能够作好额外准备使得如果活动指形件的位置(如由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系统77所识别的)位于或接近最小位置,则霍尔传感器73的信号应当为正且高于由第一磁体71引起的信号的峰值。在不相符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警告信号和/或可以使运动停止。替代地或另外地,控制致动器14以当接近极端位置时从全速切换到逐步运动。由此,避免活动指形件以全速驶入冲程位置的机械端部内和/或任一齿轮以全扭矩驶入冲程位置的机械端部内,从而潜在地破坏机械的风险(倘若出于某些原因系统不同步)。
在替代方案中,能够提供仅基于第二传感器系统44的原理的传感器装置。尽管如此,为了获得足够的准确度,仍将提供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确定指形件的每个位置的相当复杂和昂贵的装置。仅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地确定值的传感器装置42(其带有增量式编码器77和被分配于磁体71的霍尔传感器73)更为简单和廉价。
基于在第二参考位置中卷筒2的已知卷绕圆周和当在第二参考位置与第一参考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一小齿轮21的旋转角度,考虑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和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以及考虑输纬器装置1的几何值能够容易地计算卷绕圆周。以此方式,能够针对第一小齿轮21的实际位置容易地确定卷筒2的卷绕圆周。为此,控制装置12被布置成用于针对第一小齿轮21的任何位置来确定卷绕圆周。而且,控制装置12允许基于实际固定指形件位置确定待由输纬器1储存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
例如,传感器装置42被用于确定第一小齿轮21的实际位置并以此方式也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实际位置。这允许当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时生成待用于控制装置12中的反馈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提供反馈信号以辅助操作工进行手动调节或半自动调节。在其它示例中,使用反馈信号控制自动化调节。
替代图1到图16中所示的驱动系统20,提供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用于驱动活动指形件的腿部50与51两者的驱动系统20。当驱动腿部50与51两者时,避免由于作用于拖曳第二腿部51上的摩擦力等等造成卡滞的风险。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布置在中心轴线4的相对侧上。因此,需要第二小齿轮79以便驱动第二腿部51,所述第二小齿轮79沿与第一小齿轮21相对的方向旋转。活动指形件7的两个腿部50和51分别设有齿条区段53和78,其分别驱动地联接到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79。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79被布置成沿中心轴线4的方向偏移,以便分别与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接合。为了确保第一小齿轮21与第二小齿轮79之间的良好同步,由行星齿轮80驱动地联接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79,并且轮轴81布置在小齿轮21与79之间,如图18中所示。也能够针对活动指形件8和9提供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替代方案。在替代方案中,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79各自由相关联的马达独立地驱动,其中,借助于控制装置12使两个马达同步。
在图8中所示的预加载系统54的替代方案中,为了避免第一小齿轮21与活动指形件7、8、9的区段齿条53之间的游隙,如图19中所示,能够提供沿一个方向迫动第一小齿轮21的弹簧82。弹簧82迫动第一小齿轮21的方向优选地与由纬纱施加在活动指形件7、8、9上的力相同。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为了避免第一小齿轮21与活动指形件7、8、9的区段齿条53之间的游隙,由第一腿部50和第二腿部51获得预加载系统54,其中,第一腿部50与第二腿部51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腿部50的端部(在所述端部处第一腿部50与第一小齿轮21接触)变得更小。如图20中所示,至少第一腿部50的端部和第二腿部51的端部相对于彼此弯折或倾斜,具体地,第一腿部50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二腿部51成小角度,换言之,第一腿部50与第二腿部51彼此不平行。由于此,在使用时,当在笔直的第二导引件70中导引第二腿部51时,第一腿部50总是用力压抵第一小齿轮21。该力由弹簧力(主要由节段52形成)引起。
输纬器装置1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用于调节输纬器装置1的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基于所述期望长度限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以及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
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方法,其中,确定固定指形件6的实际预设的指形件位置,且基于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和所确定的固定指形件位置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期望位置。输纬器装置1还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方法,其中,确定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实际位置且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被用于使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运动进入相应的期望位置中。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方法,其中,使用编织因子确定待储存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所述编织因子是根据至少一个编织参数限定的。
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方法,其中基于卷绕圆周乘以针对一个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确定纬纱10的期望纬线长度。如上文所解释的,期望纬线长度与待储存的纬纱10的期望长度成比例,所述期望长度被限定为卷绕圆周乘以针对一个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特别适合于进行一种方法,其中,期望纬线长度被规定为绝对期望纬线长度或相对期望纬线长度。绝对期望纬线长度与编织宽度有关。纬线长度的期望差异被称为相对期望纬线长度。相对期望纬线长度可与用于编织的实际纬线长度有关,其中,相对期望纬线长度被确定为相对于实际纬线长度的长度差异,换言之,小于或大于实际纬线长度的长度差异。
在每个时刻,将驱动系统20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的位置(具体地,第一小齿轮21的位置和/或活动指形件7、8、9的位置)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当在动力故障之后启动输纬器装置1时,这特别重要,因为那时卷绕圆周的长度仍是已知的。
在示例中,可能重设输纬器装置1,其中,使输纬器装置1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诸如驱动系统20的第一小齿轮21)首先从实际位置运动到第一参考位置且接着运动返回期望位置。以此方式,保证活动指形件7、8、9处于其如由控制装置12已知的实际位置中。优选地在启动输纬器装置1时或在发生动力故障之后进行重设,其中,使输纬器装置1的至少一个运动元件运动到第一参考位置且接着运动返回期望位置。
优选地,提供一种用于与输纬器装置1一起使用的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从而允许横穿近似15 mm的气隙83实现至少一瓦特,优选地近似两瓦特的传输,其中,卷绕臂3沿气隙83运动。以此方式,提供包括带有可调节卷绕圆周的卷筒2和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的输纬器装置1。动力传输系统90也能够被称为能量传送系统。
在图21到图24中,示出用于与纺织机械(诸如,织布机,特别是喷气织布机)的输纬器装置1一起使用的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输纬器装置1的动力传输系统90被布置成用于借助于信号发生器92至少在致动器14的操作时间期间生成带有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匹配的频率的信号。动力传输系统90被进一步布置成用于横穿气隙83将第一动力从原边系统91传输到致动器驱动器96以便驱动副边系统95的致动器14。为此,输纬器装置1的动力传输系统90包括带有生成信号(也被称为载波)的信号发生器92的原边系统91。原边系统91优选地也与初级控制单元93(也称为原边控制单元)协作。初级控制单元93例如被设计为集成电路。动力传输系统90进一步包括副边系统95,所述副边系统95带有致动器驱动器96(具体地,马达驱动器)和次级控制单元97(也称为副边控制单元)。次级控制单元97(例如)被设计为集成电路。副边系统95被布置成用于横穿气隙83与原边系统91形成电感耦合部100。动力传输系统90被布置成用于适应于原边系统91与副边系统95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横穿气隙83将第一动力或第二动力从原边系统91选择性地传输(具体地,无线传输)到副边系统95,其中所述第一动力是用于向致动器驱动器96供能的高动力,所述第二动力是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97供能的低动力。优选地,仅原边系统91适应于横穿气隙83选择性地传输用于向致动器驱动器96供能的高动力或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97供能的低动力。例如,次级控制单元97包括用于储存校准值、指形件6、7、8或9的位置、第一小齿轮21的位置和其它相关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本申请的背景中,致动器14的操作时间意指当致动器14被驱动时的时间。
当被提供于如上文所提及的输纬器装置1中时,具体地对于控制纬纱的纬线长度和/或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10的长度而言,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是特别有利的。致动器驱动器96适应于至少驱动致动器14(在图13中示出)。将经由动力传输系统90驱动该致动器14。如上文所解释的,致动器14包括马达。例如,致动器驱动器96是四象限致动器驱动器。例如,致动器驱动器96进一步包括用于向致动器14提供DC电流的整流器。
如图22的电路中所示,至少针对横穿气隙83传输用于驱动致动器14的高动力,提供用于以第一频率传输高动力的电感耦合部100,所述第一频率至少近似对应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其中,副边系统95包括至少一个次级感应器101(例如,次级线圈)和至少一个次级电容102。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电容102和至少一个次级感应器101并联地布置。原边系统91包括初级感应器103(例如,初级线圈),且例如也包括与初级感应器103串联布置的初级电容104。优选地,初级感应器103与初级电容104之间布置有额外的感应器105,借助于额外的控制单元107能够调节该额外感应器的电感。如图22中所示,经由输纬器装置1的控制装置12控制额外控制单元107,以便使原边系统91的谐振频率适应于(具体地,匹配)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输出装置13与控制装置12相关联,且输入装置122与控制装置12相关联。如图22中所示,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不能够被设定且主要由次级感应器101和次级电容102的特性确定。术语“初级”和“次级”仅用于区分不同元件且在本申请的背景中不具有其它含义。谐振频率可以在50 kHz与500 kHz之间,且例如为大约160 kHz。
例如,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被布置成用于调谐来自信号发生器92的载波的频率,其中对于传输用于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的高动力,来自信号发生器92的载波的频率被调谐到第一频率,所述第一频率至少近似对应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且对于传输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97供能的低动力,动力信号的频率被调谐到第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不同且与第一谐振频率不同。
优选地,副边系统95包括用于评估在副边系统95处从原边系统91接收的动力的评估装置98。借助于额外的通信链路或经由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来自评估装置98的输出被返回额外控制单元107,且所述输出被用于调谐第一频率以使第一频率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匹配。
例如,控制信号发生器92以便生成带有某一频率的信号,例如有利于减少动力损耗的正弦形动力信号。通过将由信号发生器92生成的载波的频率调谐到第一频率,不再需要关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的先验知识。除调谐来自信号发生器92的载波的频率之外,也可以调节原边系统91的谐振频率。因此,能够补偿由于公差等引起的具体副边系统95的具体特性。由此,提供了对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的足够能量的可靠传输。能够自动地进行频率的调谐,其中,自动地调适频率直到发生最高动力传送。当由备用元件更换动力传输系统90的实际元件时,这种自动调谐也是有利的。
优选地,信号发生器92能够生成高动力信号或低动力信号。用于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的高动力信号的频率和用于驱动次级控制单元97的低动力信号的频率被调谐到第一频率,所述第一频率至少近似对应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出于该目的,信号发生器92包括提供块脉冲形载波的脉宽调制发生器106,其中,块脉冲的脉宽确定待由载波传输的能量的量。高动力信号由带有宽脉宽的动力信号获得,同时低动力信号由带有窄脉宽的动力信号获得。这允许使用来自信号发生器92的信号横穿气隙83传输动力,其中所述信号带有总是与副边系统95的谐振频率匹配的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动力信号也能够包括数据通信信号,换言之,能够将数据通信信号添加至动力信号以在原边系统91与副边系统9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
如图21到图24中所示,动力传输系统90包括电感耦合部100,所述电感耦合部100包括初级感应器103和次级感应器101。气隙83在输纬器装置1的主体86与卷筒2的基底结构5之间延伸。卷绕臂3相对于主体86和卷筒2的基底结构5沿气隙83旋转。永久磁体87设在主体86上,所述永久磁体87能够与卷筒2的基底结构5上的永久磁体88协作以便保持卷筒2相对于主体86处于固定位置中。如图13中所示的驱动系统20安装在卷筒2的基底结构5上。借助于主驱动马达89以已知方式驱动卷绕臂3。
动力传输系统90的电感耦合部100也为原边系统91与副边系统95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提供了通信链路。例如,晶体管与整流器并联地布置在副边系统95处,以便调制通信信号和促进双向通信。此外,电容被布置在整流器与用于致动器14的致动器驱动器96之间,以使得能够实现从副边系统95到原边系统91的通信。优选地也使用相同的电容缓冲到达致动器驱动器96的用于致动器14的能量。优选地,提供经由通信链路的双向通信协议以管理和监测动力传输。从副边系统95发送到原边系统91的数据包括例如指示副边系统95的运转的控制信号和来自副边系统95的对原边系统91的高动力需求(例如,当需要驱动马达时)。另外,通信链路被用于监测动力传输和/或调谐所传输的信号的载波频率。例如,仅当传输低动力时才提供数据通信。这提供了通信信号不受高动力信号干扰的优点。
例如由控制装置12控制动力传输系统90。用动力传输系统90,能够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原边系统91,并且能够从原边系统91接收控制信号。用动力传输系统90,也能够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副边系统95并且能够从副边系统95接收控制信号。换言之,能够借助于动力传输系统90(具体地,借助于电感耦合部100)无线地传输控制信号。
为此,动力传输系统90包括被布置成用于与初级控制单元93和/或次级控制单元97通信的通信控制单元。如图22中所示,通信控制单元被整合在额外控制单元107中。在替代方案中,通信控制单元被整合在原边系统91或副边系统95中。例如,控制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处理单元,更具体地,包括微控制单元(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优选地,通信控制单元经由电感耦合部100与次级控制单元97通信。在替代方案中,可在通信控制单元与次级控制单元97之间提供单独的通信链路。
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不仅适合于与被布置成用于调节输纬器装置1的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控制装置12结合使用,而且也适合于其它应用,例如用于向设在副边系统95处的其它有源元件(active element)供能或控制所述其它有源元件,所述有源元件诸如磁体销11、安装在卷筒2上的传感器(诸如纱线传感器),或者在输纬器装置1中使用的其它有源元件(特别地处于输纬器装置1的卷筒2的高度处)。例如,第一动力不仅在致动器14的操作时间期间被传输到副边系统95,而且也能够被传输以便向设在副边系统95处的至少一个其它有源元件供能。
动力传输系统90是有利的,因为避免了副边系统95处对于向致动器驱动器96供能或对于向次级控制单元97供能而言是不需要的且需要被“燃耗”的过多能量。为避免这种情况,仅当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时才提供用于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的足够能量。驱动致动器驱动器96所需的动力被称为高动力。优选地,高动力在近似一瓦特与近似三瓦特之间。在织布机的使用中,在致动器驱动器96的空闲时间,用于向次级控制单元97供能的低动力被传输到副边系统95。向次级控制单元97及设在副边系统95处的其它控制元件(如果适用)供能所需的动力被称为低动力。低动力实质上低于高动力,例如小于0.5瓦特且优选地为大约0.1瓦特。低动力也被称为副边系统95的待机动力(stand-by power)。例如,也间歇地传输低动力。在替代方案中,针对低动力使用电池。
例如,当驱动致动器14以制动以便使驱动系统20减速时,必须移除过多的能量以避免高电压。为避免高电压,例如,在副边系统95处提供基于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和电阻器的卸荷电阻器(dump resistor)。例如,副边系统95将向原边系统91传达将存在降低的动力要求。在替代方案中,在高动力传输期间和当燃耗过多能量时,不评估数据通信。
优选地,在继之以其间传输第二动力或低动力的时段的时段中传输第一动力或高动力。例如,致动器14的马达是步进马达,其中,在继之以其间传输低动力的时段的时段中传输用以驱动步进马达的高动力。在替代方案中,致动器14的马达是有刷直流马达。如上文所提及的,优选地,致动器14被用于调节卷筒2的有效卷绕圆周。在这种情况下,除其它之外,副边系统95的响应特性取决于马达的类型、力学、摩擦和卷筒2上的纬纱的载荷。当马达足够快并且可获得位置信息或卷绕圆周信息时,通过在调节卷绕圆周时进行小的、迅速的进程(step),继之以相对长的等待周期(例如,一个进程的周期的5倍),能够保持系统反应恒定。例如,其间传输低动力的时段也被用于数据通信。
控制装置12被用于控制卷筒2的卷绕圆周的大小。为此,初级控制单元93与次级控制单元97交换信号,从而引发有效卷绕圆周的减小或扩大。另外,提供用于观测实际有效卷绕圆周的传感器装置42,和/或可以提供传感器以监测由副边系统95接收的动力。
如图23中所示,副边系统95的次级感应器101是设在盾形绝缘支撑元件109上的次级线圈。支撑元件109例如是扁平塑料支撑元件。盾形支撑元件109允许将次级线圈整合在卷筒2的基底结构5上,而不过多地干扰输纬器装置1的现有元件。如图24中所示,原边系统91的初级感应器103是设在盾形绝缘支撑元件110(例如,扁平塑料支撑元件)上的初级线圈。盾形支撑元件110允许将次级线圈整合在卷筒2的主体86上,而不过多地干扰输纬器装置1的现有元件。扁平支撑元件109、110对于以简单的方式卷绕线圈而言也是有利的。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扁平支撑元件109与110两者具有相同的设计。
以相应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中的每一个均被卷绕成在第一区段94或111处为至少基本上矩形且在第二区段99或112处为至少基本上三角形的方式,将次级线圈卷绕在相关联的支撑元件109上且优选地也将初级线圈卷绕在相关联的支撑元件110上。这种形状对于当使用扁平支撑元件109、110时相对于气隙83布置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而言是有利的。此外,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的次级感应器10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卷筒2的固定指形件6前方,因为由于提供了固定指形件6,所以在固定指形件6的区域中存在可用于布置成形为具有大尺寸的线圈的感应器101的足够空间。换言之,无线动力传输系统90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卷筒2的顶侧处。这种定位对于使原边系统91处的布线尽可能短也是有利的,以减少灰尘问题,并且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磁兼容性(EMC)问题。
尽管动力传输系统90适应于例如通过向原边系统91添加或从原边系统91移除电容和/或感应器来改变原边系统91的特性以便提供第一频率,但在替代方案中,副边系统95可以适应于改变副边系统95的特性,具体地,用于向副边系统95选择性地添加或移除电容和/或感应器。
在根据本发明的输纬器装置1中,在其中纬纱10被卷绕到固定地布置的卷筒2上的区域中,卷筒2具有相当圆的卷绕圆周,且由于外边缘30、31、32、33平行于卷筒2的中心轴线4延伸,卷筒2也具有几乎为圆筒形的形状。为了使卷绕在卷筒2上的卷绕圈沿远离卷绕臂3的方向运动,可以提供所谓的摆动盘113,如图1和图25中所示。这种摆动盘113被驱动成与卷绕臂3一起摆动并沿远离卷绕臂3的方向上沿圆筒形卷筒2推动纬纱10的卷绕圈。摆动盘已知于US4,280,668。根据替代方案,可以用布置在卷筒2内侧并能够使卷绕圈沿卷筒2移动的元件来代替摆动盘113,所述元件已知于WO92/01102A1。在其中没有纬纱被卷绕臂3卷绕到卷筒2上的区域中,卷筒2可以更大程度地呈锥形。
如图3中所示,固定指形件6包括被布置成与磁体销11协作的开口114,换言之,磁体销11能够进入固定指形件6的开口114中。开口114布置在固定指形件6的中间外边缘32与33之间。由此,支撑结构115被设在固定指形件6上,以便安装例如与安装在磁体销11的区域中的纬纱传感器协作的镜或者用于将任何其它元件安装在固定指形件6上。这样的纬纱传感器可以被布置在如图25中所示的摆动盘113中的开口116的高度处。如图25中所示,开口117设在摆动盘113中,外边缘30、31、32、33能够进入所述开口中。这避免了纬纱10能够到达指形件6、7、8、9并在指形件6、7、8、9后方被钩绊。
如图26和图27中所示,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路径是有限的且与固定指形件6的固定指形件位置有关,使得在所有指形件6到9的每个位置中纬纱10总是与每个指形件6到9的所有外边缘30到33接触。为此,纬纱10必须总是与每个指形件6到9的侧外边缘30和31接触。在如图26中所示的第一极限情形中,这是当虚线118沿径向方向比中间外边缘32和33延伸得更远时实现的。在如图27中所示的第二极限情形中,这是当虚线119沿径向方向比中间外边缘32和33延伸得更远时实现的。显然,固定指形件6与活动指形件7和9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过渡部在这方面是最重要的,同时活动指形件8与活动指形件7和9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过渡部相比而言更不重要。以此方式,纬纱10总是与外边缘30到33中的每一者接触,且能够确定圆周长度(具体地,基于指形件6到9的径向位置通过几何公式计算)。由于固定指形件6的位置是预定的,且能够基于驱动系统20的位置(由传感器装置42确定)确定每个活动指形件7到9的位置,因此能够以高准确度确定卷筒2的圆周长度。输纬器装置1允许以高准确度确定卷筒2的圆周长度。输纬器装置1也能够使用驱动系统20或甚至手动地调节卷筒2的圆周长度。输纬器装置1进一步具有传感器装置42以便确定活动指形件7到9的位置,使得能够确定卷筒2的圆周长度(具体地,以高准确度计算,例如针对卷绕圆周的长度以大约0.2 mm的准确度)。
纬纱总是接触每个指形件6到9的所有外边缘30到33的事实对于在将纬纱10插入梭口内的期间保持张力几乎恒定也是有利的,使得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将纬纱插入织布机的梭口内。而且,该纬纱10相对于指形件6到9的摩擦维持几乎恒定。
活动指形件7到9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4运动的事实也提供了能够相对于中心轴线4居中地布置所谓的气圈控制器的优点,这对于在将纬纱10插入梭口内的期间限制纬纱10中的张力而言也是有利的。
如上文所描述的,优选地,提供充当人机界面的交互式装置123。由此,输出装置13和输入装置122(如图22中所示)被整合在交互式装置123中。图28中示出这样的交互式装置123的示例。交互式装置123包括:第一框架124,其显示针对一个纬线长度待储存在卷筒2上的卷绕圈数;第二框架125,其显示编织宽度;第三框架126,其显示所选择的编织因子;以及第四框架127,其显示期望纬线长度。在示例中,交互式装置123被设计成允许操作工在第一框架124处和/或在第二框架125处和/或在第三框架126处和/或在第四框架127处输入新数据。
交互式装置123还包括第五框架128,所述第五框架显示如由控制装置12基于针对一个纬线长度储存在卷筒2上的卷绕圈数和卷绕圆周的确定的长度所计算的实际纬线长度。优选地,控制装置12基于由传感器装置42确定的位置、针对一个纬线长度的卷绕圈数和编织因子来确定卷绕圆周的长度。基于该数据,由控制装置12计算实际纬线长度。如上文所提及的,纬线长度等于编织宽度加上废边长度。
在使用时,在一个示例中,如下操作控制装置12。由操作工将编织宽度或期望纬线长度输入控制装置12(例如,经由用作图22中所示的输入装置122的框架125和127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由操作工经由第一框架124输入卷绕圈数,或者控制装置12能够自动地确定该数量。而且,能够由操作工经由第三框架126输入编织因子。
此外,按钮区(field)129设在交互式装置123上,以便发起实际纬线长度向期望纬线长度的自动调节。交互式装置123进一步包括三个信号元件130、131和132,在实际纬线长度对应于期望纬线长度、实际纬线长度过短或实际纬线长度过长的情况下,分别启用所述信号元件130、131和132。
如果实际纬线长度对应于期望纬线长度,那么启用信号元件130(例如,绿灯)。如果实际纬线长度不对应于期望纬线长度,那么在纬线长度过短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元件131(例如,红灯),且在纬线长度过长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元件132(例如,黄灯)。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工能够选择通过按压按钮区129来发起纬线长度的自动调节,或选择进行手动调节或半自动调节。
为了进行半自动调节,将两个按钮区133和134设在交互式装置123上。通过按压按钮区133启用如上文所述的致动器14以使活动指形件7、8或9运动以便增加纬纱的储存长度及因此纬线长度,同时通过按压按钮区134来启用如上文所述的致动器14以使活动指形件7、8或9运动以便减小纬纱的储存长度及因此纬线长度。
优选地,交互式装置123进一步包括用于输入所使用的拉伸装置的类型的第六框架135。这是有利的,因为拉伸装置对于纬纱的储存长度与所得纬线长度之间的关系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所述关系确定废边长度和/或校正因子。
交互式装置123例如能够由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经编程以进行如上文所述的交互式装置123的功能的任何其它能够商业获得的类似装置形成。由此,控制装置12适应于与交互式装置123通信(优选地,无线地),具体地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通信。例如,为此,控制装置12设有GSM、WIFI、蓝牙或任何其它能够商业获得的连接件。
在本申请的背景中,驱动系统20是自锁定的意指驱动系统20为近似完美的自锁定式。当驱动系统20并非完全完美地自锁定时,则能够提供闭合回路系统,其中,基于来自传感器装置42(具体地,第一传感器系统43)的信号,不时地(例如,在几分钟的周期之间)驱动致动器14以使驱动系统20的第一小齿轮21进入或保持在预定位置中。在替代方案中,能够提供制动器以保持驱动系统20处于恰当位置中。
在替代方案中,代替一个固定指形件6,能够提供许多固定指形件。尽管如附图中所示存在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且优选地存在三个活动指形件7、8、9,但是也能够在另一数量的活动指形件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例如,能够提供三个以上的活动指形件。如附图中所示的带有一个固定指形件6和三个活动指形件7、8和9的输纬器装置1是有利的,因为这允许用有限数量的指形件获得相当圆的卷绕圆周且进一步允许实现简单的驱动系统20。
当然,输纬器装置1可包括许多诊断装置,例如用以测量被馈至致动器14的电流、被馈至磁体销11和被馈至输纬器装置1的其它元件的电流的装置。而且,可以提供用于输纬器装置1的其它元件的诊断装置。
尽管输纬器装置1可以设定卷绕圆周的长度的准确度(例如,以大约0.2 mm的准确度),但操作工可能例如仅以大约5 mm的步幅调节纬线长度,同时控制装置12可以以1 mm的步幅调节纬线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输纬器装置1也提供在从筒管展开期间,能够连续地将所储存的纬纱10的长度调节到筒管的余留直径,同时在更换筒管时,能够针对新筒管重设所储存的纬纱10的长度。而且,在从一定数量的输纬器装置1切换到另一数量的输纬器装置1的情况中(如已知于EP 195 469 A1),也能够将所储存的纬纱的长度调节到合适的长度。已知用于从筒管抽下纬纱10的张力随筒管直径以及抽拉速度变化,使得纬线长度与储存在卷筒2上的纬纱的长度之间的关系随该张力变化,因为这样的张力引起纬纱10的伸长。
根据本发明的输纬器装置和方法不限于作为示例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包括属于权利要求的所有这些实施例的变型和组合。

Claims (24)

1.一种输纬器装置,其带有卷筒(2),所述卷筒(2)具有能够调节的卷绕圆周以便储存纬纱(10)和中心轴线(4),所述卷筒(2)包括基底结构(5)和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安装在所述基底结构(5)上,以便能够在线性运动路径的整个长度上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包括第一腿部(50)、第二腿部(51)和连接所述第一腿部(50)与所述第二腿部(51)的节段(52),其中,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平行于所述运动路径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沿所述中心轴线(4)的方向彼此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2)包括三个活动指形件(7、8、9),所述三个活动指形件(7、8、9)安装在所述基底结构(5)上,以便能够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4)沿径向方向(R7、R8、R9)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活动指形件(7、8、9)被相继地布置以便在两个相继的活动指形件(7、8;8、9)之间形成90°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纬器装置(1)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所述第一腿部(50)的驱动系统(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仅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第一腿部(50)被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20)包括第一小齿轮(2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所述第一腿部(50)设有驱动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小齿轮(21)的齿条区段(53)。
7.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纬器装置(1)还设有至少一个预加载系统(54),其用于将预载荷施加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以便补偿所述活动指形件(7、8、9)与所述驱动系统(20)之间的游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系统(54)包括被分配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55),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55)作用在所述活动指形件(7、8、9)上,并且迫使所述活动指形件(7、8、9)朝向所述第一小齿轮(21)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系统(54)包括被分配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至少一个摩擦元件(56),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56)在所述活动指形件(7、8、9)上施加对抗所述活动指形件(7、8、9)的运动的摩擦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获得所述预加载系统(54),其中,所述第一腿部(50)与所述第二腿部(51)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第一腿部(50)的端部变得更小,在所述第一腿部(50)的端部处所述第一腿部(50)与所述第一小齿轮(21)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2)包括许多活动指形件(7、8、9),其中,每个所述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第一腿部(50)均布置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4)的第一平面(40)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第二腿部(51)布置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4)的第二平面(41)中,其中,所述第二平面(41)处于距所述第一平面(40)沿所述中心轴线(4)一定距离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第一腿部(50)和/或所述第二腿部(51)主要被设计成圆棒。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在所述中心轴线(4)的相对侧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腿部(50)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所述第一腿部(50)延伸超过所述中心轴线(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腿部(51)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所述第二腿部(51)延伸超过所述中心轴线(4)。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用于导引所述第一腿部(50)和所述第二腿部(51)的导引系统(68)。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腿部(50)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所述第一腿部(50)由所述导引系统(68)导引超过所述中心轴线(4)。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腿部(51)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所述第二腿部(51)由所述导引系统(68)导引超过所述中心轴线(4)。
20.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腿部(50)的横向表面沿一个方向导引所述第一腿部(50)。
21.根据权利要求17到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腿部(51)的横向表面沿所有方向导引所述第二腿部(51)。
22.根据权利要求1到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腿部(50)布置在所述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节段(52)的第一横向侧(34)附近,同时所述第二腿部(51)布置在所述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节段(52)的第二横向侧(35)附近,所述第二横向侧(35)与所述第一横向侧(34)相对。
23.根据权利要求1到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段(52)包括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4)延伸的外边缘(30、31、32、33),其中,所述外边缘(30、31、32、33)限定纬纱(10)卷绕于其上的所述卷绕圆周。
24.根据权利要求1到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纬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20)包括被驱动成沿与所述第一小齿轮(21)相对的方向旋转的第二小齿轮(7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指形件(7、8、9)的所述第二腿部(51)设有驱动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小齿轮(79)的齿条区段(78)。
CN201580024324.1A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Active CN106460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4/0334 2014-05-09
BE2014/0337A BE1021898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sensorsysteem
BE2014/0339A BE1021878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transmissiesysteem
BE2014/0335A BE1021876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benen
BE2014/0338A BE1021881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wikkelomtrek
BE2014/0336 2014-05-09
BE2014/0335 2014-05-09
BE2014/0337 2014-05-09
BE2014/0338 2014-05-09
BE2014/0334A BE1021875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wikkeltrommel.
BE2014/0336A BE1021874B1 (nl) 2014-05-09 2014-05-09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aandrijfsysteem.
BE2014/0339 2014-05-09
PCT/EP2015/058802 WO2015169611A1 (en) 2014-05-09 2015-04-23 Weft feede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0261A true CN106460261A (zh) 2017-02-22
CN106460261B CN106460261B (zh) 2019-07-16

Family

ID=5294653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325.6A Active CN106414824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N201580024328.XA Active CN106574411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N201580024329.4A Active CN106460262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N201580024324.1A Active CN106460261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325.6A Active CN106414824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N201580024328.XA Active CN106574411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N201580024329.4A Active CN106460262B (zh) 2014-05-09 2015-04-23 输纬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4) EP3140443B1 (zh)
CN (4) CN106414824B (zh)
WO (4) WO20151696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8592A (zh) * 2017-05-30 2020-01-10 必佳乐公司 纬纱供给器装置
CN111032938A (zh) * 2017-09-08 2020-04-17 必佳乐公司 纬线给送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9821A1 (en) 2017-05-30 2018-12-06 Picanol Weft feeder device
BE1025536B1 (nl) * 2017-09-07 2019-04-08 Picanol N.V. Draadreminrichting voor een inslagtoevoerinrichting
IT201800005191A1 (it) 2018-05-09 2019-11-09 Porgitrama per macchine tessili con tamburo a diametro regolabile
CN114000241A (zh) * 2021-12-07 2022-02-01 安徽华烨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整经机纱线张力器
WO2023227289A1 (de) * 2022-05-25 2023-11-30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utomatische verdraht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400A (en) * 1987-04-24 1989-07-25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Weft yarn store with automatic yarn measurement
US5046537A (en) * 1988-10-14 1991-09-10 Roj Electrotex S.P.A. Weft yarn reserve winding unit with adjustable diameter winding drum
WO1992001102A1 (de) * 1990-07-11 1992-01-23 Iro Ab Fadenverarbeitend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ändern des umfangs einer einen fadenvorrat tragenden einheit
CN1124046A (zh) * 1994-03-07 1996-06-05 L.G.L电子股份公司 具有线匝分隔器、用于高插入速度喷气投纬织机的纬线给料机
JPH09170141A (ja) * 1995-12-20 1997-06-3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測長貯留装置
EP1354836A1 (en) * 2002-04-17 2003-10-22 Te Strake Textile B.V.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diameter of the winding body of a pre-unwinding device as well as such a pre-unwinding device
CN2869056Y (zh) * 2006-01-16 2007-02-14 商庆元 电子储纬偏心摆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3548C2 (de) 1978-10-05 1980-10-30 Ab Iro, Ulricehamn (Schweden) Fadenspeicher- und -liefer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EP0195469B2 (en) 1985-03-19 1993-12-29 Picanol N.V. Weav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feed for the woof
EP0521819A1 (de) * 1991-07-05 1993-01-07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Schussfadenspeicher für eine Webmaschine
DE4136481A1 (de) * 1991-11-06 1993-05-13 Sobrevin Liefer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vorbestimmter laengen von schussfaeden in webmaschinen oder dergleichen
JP3366243B2 (ja) * 1998-01-16 2003-01-1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緯糸測長貯留装置におけるドラム径の設定装置
US6396392B1 (en) * 2000-05-23 2002-05-28 Wire21, Inc. High frequency network communications over various lines
JP4513239B2 (ja) * 2001-07-10 2010-07-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測長貯留装置の測長貯留量調整装置
DE10334339A1 (de) * 2003-07-28 2005-02-24 Iropa Ag Fadenverarbeit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npassung
CN102315698B (zh) * 2011-08-30 2013-06-12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磁场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CN102965799B (zh) * 2012-12-21 2013-11-06 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储纬器
CN103578718A (zh) * 2013-09-29 2014-02-12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内外环型非接触变压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400A (en) * 1987-04-24 1989-07-25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Weft yarn store with automatic yarn measurement
US5046537A (en) * 1988-10-14 1991-09-10 Roj Electrotex S.P.A. Weft yarn reserve winding unit with adjustable diameter winding drum
WO1992001102A1 (de) * 1990-07-11 1992-01-23 Iro Ab Fadenverarbeitend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ändern des umfangs einer einen fadenvorrat tragenden einheit
CN1124046A (zh) * 1994-03-07 1996-06-05 L.G.L电子股份公司 具有线匝分隔器、用于高插入速度喷气投纬织机的纬线给料机
JPH09170141A (ja) * 1995-12-20 1997-06-3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測長貯留装置
EP1354836A1 (en) * 2002-04-17 2003-10-22 Te Strake Textile B.V.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diameter of the winding body of a pre-unwinding device as well as such a pre-unwinding device
CN2869056Y (zh) * 2006-01-16 2007-02-14 商庆元 电子储纬偏心摆动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8592A (zh) * 2017-05-30 2020-01-10 必佳乐公司 纬纱供给器装置
CN111032938A (zh) * 2017-09-08 2020-04-17 必佳乐公司 纬线给送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411B (zh) 2019-04-23
CN106574411A (zh) 2017-04-19
EP3140445B1 (en) 2019-08-28
CN106460261B (zh) 2019-07-16
WO2015169612A1 (en) 2015-11-12
EP3140446A1 (en) 2017-03-15
WO2015169614A1 (en) 2015-11-12
EP3140445A1 (en) 2017-03-15
CN106460262B (zh) 2018-11-13
WO2015169611A1 (en) 2015-11-12
EP3140446B1 (en) 2019-08-28
CN106414824B (zh) 2018-11-13
EP3140444A1 (en) 2017-03-15
EP3140444B1 (en) 2019-08-28
CN106414824A (zh) 2017-02-15
EP3140443B1 (en) 2019-08-28
WO2015169613A1 (en) 2015-11-12
EP3140443A1 (en) 2017-03-15
CN106460262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0261A (zh) 输纬器装置
US10784725B2 (en) Vehicle misalignment measurement and compensation in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applications
CN103169442B (zh) 医疗装置位置检测系统
JP2010523030A (ja) 非接触給電・データ伝送用システム
CN1008751B (zh) 编织机供纱随时间变化的供纱装置
CN103741393A (zh) 锁式线迹缝纫机底线余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7653582A (zh) 一种缝纫机梭芯上底线的检测结构
CN1799978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作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7208B (zh) 电子提花机的卷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3683886U (zh) 锁式线迹缝纫机底线余量检测装置
CN103887893A (zh) 感应装置
CN104229551A (zh) 筒子架的旋转角位置的调节方法和生产筒子的纺织机
US20070272784A1 (en) Electrical Positive Yarn Feeding Device
JP2018054574A (ja) エンコーダ装置、駆動装置、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CN106641838A (zh) 照明器具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CN104755883B (zh) 解角器定位系统、机器人及其方法
KR20130066364A (ko) 비접촉식 소재길이 측정기
CN100377980C (zh) 多根连续输入的纱线的卷绕方法和络纱机
JP6947794B2 (ja) 糸の解けを監視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ミシン
CN107151872A (zh) 一种缝纫机梭芯检测识别装置及方法
US20020101211A1 (en) Device for registering the position of a rotor part in a transport system
CN104229550A (zh) 筒子架旋转角位置的调节方法、纺织机及步进马达的应用
NO872443L (no) Spoleinnretning for tau- og kabelvinsj.
CN203351562U (zh) 厚度测量装置
CN203249596U (zh) 螺旋仓身的检测装置和制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