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294B -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294B
CN106414294B CN201480079153.8A CN201480079153A CN106414294B CN 106414294 B CN106414294 B CN 106414294B CN 201480079153 A CN201480079153 A CN 201480079153A CN 106414294 B CN106414294 B CN 106414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diagnosis
coil
sens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1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294A (zh
Inventor
井上甚
白附晶英
望月敬太
田口浩
石川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14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2Position or depth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0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self-induction of one or more c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在将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时,由于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从诊断线圈(121)产生第1感应磁场,在将第2诊断线圈(123)闭合时,由于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从诊断线圈(121)产生比第1感应磁场弱的第2感应磁场。在产生第1感应磁场的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无论在检测区域有无被检测体,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阈值。在第1及第2感应磁场的产生都停止的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无论在检测区域有无被检测体,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阈值以上。

Description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升降体位置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在轿厢设置与各楼层对应地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模式的多个位置检测传感器,当在前一次的输出模式检测后所预期的迁移预测数据与此次的输出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故障(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80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轿厢不在各楼层之间移动,则无法判定位置检测传感器有无故障。并且,为了判定各位置检测传感器有无故障,需要多个位置检测传感器。因此,故障的判定花费功夫,并且成本也增大。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有无故障的判定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被检测体及传感器,在该传感器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检测区域中有无被检测体,在升降体以及供升降体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井道中的一方设有被检测体,在另一方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具有:励磁线圈,其在被检测体位于检测区域时对被检测体施加交流磁场,使被检测体产生涡流磁场;诊断电路,其具有诊断线圈、第1诊断开关及第2诊断开关,在将第1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诊断线圈产生第1感应磁场,在将第2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诊断线圈产生比第1感应磁场弱的第2感应磁场;测定线圈,其受到来自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输出测定信号,根据涡流磁场、第1感应磁场及第2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降低;以及处理部,其根据诊断信号将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从使诊断线圈产生第2感应磁场的通常模式,切换为使得从诊断线圈产生第1感应磁场的始终L(低)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和使第1及第2感应磁场的产生都停止的始终H(高)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并与来自测定线圈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是否低于阈值对应地,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通常模式时,在被检测体进入检测区域时,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阈值,在被检测体脱离检测区域时,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阈值以上,在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无论在检测区域有无被检测体,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阈值,在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无论在检测区域有无被检测体,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阈值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在使升降体停靠而不移动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传感器有无故障的判定。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识别板及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识别板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在分为识别板不在检测区域中和识别板位于检测区域中的情况下的、图2的传感器的通常模式、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和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各自的第1诊断开关的状态、第2诊断开关的状态和来自测定线圈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轿厢(升降体)2及对重(未图示)被吊挂体(例如绳索或者带等)3吊挂在井道1内。吊挂体3绕挂在未图示的曳引机(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轿厢2及对重由设置在井道1内的多条导轨(未图示)独立引导,并借助曳引机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轿厢2设有轿厢出入口4。轿厢出入口4通过未图示的轿厢门的移动而被开闭。在各楼层的层站5设有与井道1内连通的层站出入口6。层站出入口6通过未图示的层站门的移动而被开闭。在轿厢2停靠于任意楼层而使得轿厢出入口4与层站出入口6对置时,轿厢门与层站门卡合并移动,由此轿厢出入口4及层站出入口6被开闭。
在井道1内,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金属制的识别板(被检测体)7。在该例中,识别板7分别固定于各楼层的层站出入口6的下部(与各楼层对应的位置)。
在轿厢2设有涡流式的传感器8。在该例中,传感器8设于轿厢2的下部。传感器8设有检测区域9。传感器8检测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在轿厢2停靠于任意楼层时,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在轿厢2从各楼层向上下方向移动时,识别板7偏离检测区域9。在该例中,传感器8在水平方向上与识别板7对置,由此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
传感器8根据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而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该例中,当传感器8检测出在检测区域9有识别板7时,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成为H(high:高)输出状态(有识别板输出状态),当传感器8检测出在检测区域9没有识别板7时,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成为L(low:低)输出状态(无识别板输出状态)。来自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被发送给未图示的控制装置。
传感器8有可能产生如下的故障:例如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都是始终H输出状态的故障(始终H输出故障),或者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传感器8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都是始终L输出状态的故障(始终L输出故障)。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8具有分别进行始终H输出故障及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的功能(故障诊断功能)。即,传感器8能够在通常时检测有无识别板7的通常模式、进行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的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和进行始终H输出故障的诊断的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工作模式。另外,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识别板7和传感器8。
图2是示出图1的识别板7及传感器8的结构图。在图2中,示出了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从上方观察时的识别板7及传感器8。传感器8具有励磁线圈11、诊断电路12、测定线圈13和处理部(信号处理电路)14。
从交流电源15向励磁线圈11提供交流电。向处理部14发送与提供给励磁线圈11的交流电对应的参照信号。在向励磁线圈11提供了交流电时,从励磁线圈11产生波及到检测区域9的交流磁场。由此,在识别板7位于检测区域9时,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施加给识别板7。在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施加给识别板7时,在识别板7中产生与交流磁场对应的涡流。从识别板7产生与在识别板7中产生的涡流对应的涡流磁场。
在此,图3是示出图2的识别板7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由于在识别板7中产生涡流,因而将识别板7的等效电路表述为如图3所示将基于涡流直径的等效线圈71和识别板7的电阻72串联连接形成的闭合电路。
诊断电路12是如图2所示的闭合电路,具有诊断线圈121、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的第1诊断开关122、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且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
励磁线圈11、测定线圈13及诊断线圈121在从检测区域9观察时都配置在相同的一侧。并且,励磁线圈11、测定线圈13及诊断线圈121中的测定线圈13配置在离检测区域9最近的位置,诊断线圈121配置在离检测区域9最远的位置,励磁线圈11配置在测定线圈13和诊断线圈121之间。测定线圈13及诊断线圈121配置在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波及到的位置处。
处理部14通过控制第1及第2诊断开关122、123各自的接通/断开动作(开闭动作),在通常模式、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接通状态),第2诊断开关123断开(断开状态)。由此,使诊断线圈121的两端部短路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在使诊断线圈121的两端部短路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时,比识别板7中产生的涡流大的第1感应电流(短路电流)由于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流过诊断线圈121。第1感应电流流过诊断线圈121,由此诊断线圈121产生比涡流磁场强的第1感应磁场。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断开(断开状态),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接通状态)。由此,诊断线圈121和电阻124串联连接而成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在诊断线圈121和电阻124串联连接而成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时,由于电阻124而低于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的第1感应电流的第2感应电流,由于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流过诊断线圈121。第2感应电流流过诊断线圈121,由此诊断线圈121产生比第1感应磁场弱的第2感应磁场。
在该例中,调节电阻124的阻值,使得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和第2感应磁场成为相同的强度。即,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通过将诊断线圈121和电阻124串联连接而成的闭合电路,而成为在励磁线圈11的旁边假想地配置了具有与识别板7相同性质的板的状态。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及第2诊断开关122、123都断开(断开状态)。由此,感应电流不流过诊断线圈121,而停止了来自诊断线圈121的第1及第2感应磁场的产生。
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来自诊断线圈121的第1及第2感应磁场是受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感应而产生的磁场,因而成为具有抵消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的性质的磁场。
测定线圈13受到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向处理部14输出与交流磁场对应的测定信号。并且,测定线圈13受到的交流磁场的至少一部分,在识别板7产生涡流磁场时被涡流磁场抵消,在诊断线圈121产生第1或者第2感应磁场时被第1或者第2感应磁场抵消。由此,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根据涡流磁场、第1感应磁场及第2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而降低。
图4是示出在分为识别板7不在检测区域9中和识别板7位于检测区域9中的情况下的、图2的传感器8的通常模式A、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B和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C各自的第1诊断开关122的状态、第2诊断开关123的状态和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A时(即第1诊断开关122断开、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时),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和来自诊断线圈121的第2感应磁场将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的一部分抵消,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比在处理部14中设定的阈值低。另一方面,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A时,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从识别板7不再产生涡流磁场,因而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上升,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达到阈值以上。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B时(即第1及第2诊断开关122、123都断开时),不从诊断线圈121产生感应磁场,因而即使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的一部分被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抵消,也维持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处理部14的阈值以上的状态。由此,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B时,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阈值以上。即,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B时,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强制再现没有识别板7的状态。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C时(即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第2诊断开关123断开时),从诊断线圈121产生将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全部抵消的较强的第1感应磁场,因而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阈值。即,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C时,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强制再现具有识别板7的状态。
处理部14在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的输入被停止的通常时,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包括用于切换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信息。处理部14在接收到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时,根据诊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
并且,处理部14在接收到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时,将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和在处理部14中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处理部14根据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是否低于阈值,而向控制装置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即,处理部14在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阈值时,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为阈值以上时,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由此,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的处理部14,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并且,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的处理部14,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另外,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的处理部14,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通过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与诊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对应的诊断模式,通过停止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根据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确定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的轿厢2的位置,根据所确定的轿厢2的位置控制电梯的运转。
另外,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时,将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传感器8有无故障。即,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即与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H输出故障的判定(H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H输出故障的判定(H输出故障判定)。并且,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即与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L输出故障的判定(L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L输出故障的判定(L输出故障判定)。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2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而停靠于各楼层中的任意层时,与轿厢2停靠的楼层对应的识别板7进入传感器8的检测区域9。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施加给识别板7,从识别板7产生涡流磁场。另一方面,在轿厢2从各楼层中的任意层向上下方向移动时,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从识别板7不再产生涡流磁场。
在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的诊断信号的输出停止时,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通常模式。电梯的服务运转在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的状态下进行。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通常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断开,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由此,从诊断线圈121产生具有与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相同强度的第2感应磁场。
当在通常模式时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由于产生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处理部14的阈值,而从处理部14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另一方面,当在通常模式时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消失,由此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达到阈值以上,而从处理部14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在控制装置中,在接收到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时,根据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H输出状态或者L输出状态)判定轿厢2是否处于楼层处。由控制装置根据基于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运转。
在进行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时,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包含用于切换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的信息的诊断信号。由此,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
在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第2诊断开关123断开。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从诊断线圈121产生比第2感应磁场强的第1感应磁场。由此,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阈值。
在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后向控制装置输入了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时,在控制装置中,比较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的诊断模式(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由此,如果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对应于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的H输出状态一致,则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没有产生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正常判定。另一方面,在尽管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了用于强制使处理部14输出H输出状态的诊断信号,但是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实际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不同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在传感器8中产生了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故障判定。这样,进行传感器8的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
在进行始终H输出故障的诊断时,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包含用于切换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的信息的诊断信号。由此,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
在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及第2诊断开关123、122都断开。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停止从诊断线圈121产生感应磁场,由此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阈值以上。
在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后向控制装置输入了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时,在控制装置中,比较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的诊断模式(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由此,如果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对应于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的L输出状态一致,则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没有产生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正常判定。另一方面,在尽管从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了用于强制使处理部14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但是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实际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不同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在传感器8中产生了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故障判定。这样,进行传感器8的始终H输出故障的诊断。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在通常模式、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和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其中,在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将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使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阈值,在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将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使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阈值以上,因而在使轿厢2停靠而不移动的状态下,仅仅对第1及第2诊断开关122、123分别进行开闭,即可分别进行传感器8有无始终L输出故障及有无始终H输出故障的判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传感器8有无故障的判定。并且,不需要为了进行故障诊断用的多个识别板7及多个传感器8,因而也能够实现位置检测装置的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2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另外,图5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2对应的图。诊断电路12是具有诊断线圈121、以及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的第1诊断开关122的闭合电路。诊断线圈121及第1诊断开关12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诊断电路12是从实施方式1的诊断电路12中去除了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的电路。
处理部14通过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的接通/断开动作(开闭动作),能够在通常模式和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由此,使诊断线圈121的两端部短路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在使诊断线圈121的两端部短路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时,比在识别板7中产生的涡流大的第1感应电流(短路电流)由于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在诊断线圈121流过。第1感应电流在诊断线圈121流过,由此诊断线圈121产生比涡流磁场强的第1感应磁场。在从诊断线圈121产生了第1感应磁场时,来自励磁线圈11的交流磁场全部被第1感应磁场抵消。因此,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阈值。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1诊断开关122断开。由此,在诊断线圈121中不流过感应电流,来自诊断线圈121的第1感应磁场的产生停止。由此,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阈值,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阈值以上。
处理部14在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的输入停止时,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通过收到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而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由此,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的处理部14,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并且,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的处理部14,无论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将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H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传感器8有无始终L输出故障。即,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故障判定。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在通常模式、和将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的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因而在使轿厢2停靠而不移动的状态下,仅仅将第1诊断开关122闭合,即可进行传感器8有无始终L输出故障的判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传感器8有无故障的判定。并且,不需要为了进行故障诊断用的多个识别板7及多个传感器8,因而也能够实现位置检测装置的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3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另外,图6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2对应的图。诊断电路12是具有诊断线圈121、以及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且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的闭合电路。诊断线圈121、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诊断电路12是从实施方式1的诊断电路12中去除了第1诊断开关122的电路。
处理部14通过控制第2诊断开关122的接通/断开动作(开闭动作),能够在通常模式和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由此,将诊断线圈121和电阻124串联连接而成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在将诊断线圈121和电阻124串联连接而成的闭合电路形成为诊断电路12时,由于电阻124而低于短路电流的第2感应电流由于来自激励线圈11的交流磁场而在诊断线圈121中流过。通过在诊断线圈121中流过第2感应电流,诊断线圈121产生第2感应磁场。在该例中,调节电阻124的阻值,使得来自识别板7的涡流磁场和第2感应磁场成为同等的强度。
在从诊断线圈121产生第2感应磁场的通常模式时,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阈值,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阈值以上。
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根据处理部14的控制,第2诊断开关123断开。由此,在诊断线圈121中不流过感应电流,来自诊断线圈121的感应磁场的产生停止。在来自诊断线圈121的感应磁场的产生停止的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阈值以上。
处理部14在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的输入停止时,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通过收到来自控制装置的诊断信号而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通常模式时的处理部14,在识别板7进入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H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在识别板7脱离检测区域9时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并且,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的处理部14,无论在检测区域9中有无识别板7,都向控制装置输出L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成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将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L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传感器8有无始终H输出故障。即,控制装置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故障判定。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在将第2诊断开关123断开的通常模式、和将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的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因而在使轿厢2停靠而不移动的状态下,仅仅将第2诊断开关123闭合,即可进行传感器8有无始终H输出故障的判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传感器8有无故障的判定。并且,不需要为了进行故障诊断用的多个识别板7及多个传感器8,因而也能够实现位置检测装置的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4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传感器8时,检测区域9设于励磁线圈11和测定线圈13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传感器8时,诊断线圈121从检测区域9观察,配置在与励磁线圈11相同的一侧。诊断线圈12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11远离检测区域9的位置。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由于在励磁线圈11和测定线圈13之间设置检测区域9,因而能够减小由于轿厢2的摆动引起的来自测定线圈13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变动,并且也能够抑制识别板7的误检测的产生。由此,能够提高传感器8的故障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5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诊断电路12的结构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形成为将第1诊断开关122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的闭合电路。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4相同。
这样,如果把将第1诊断开关122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的闭合电路作为诊断电路12,能够简化诊断电路12的结构,提高有关传感器8的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6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的诊断电路12的结构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形成为将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4相同。
这样,如果把将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作为诊断电路12,能够简化诊断电路12的结构,提高有关传感器8的始终H输出故障的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7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传感器8时,检测区域9设于励磁线圈11和测定线圈13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传感器8时,诊断线圈121从检测区域9观察,配置在与测定线圈13相同的一侧。诊断线圈121配置在比测定线圈13远离检测区域9的位置。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由于从检测区域9观察诊断线圈121配置在与测定线圈13相同的一侧,因而能够增大测定线圈13和诊断线圈121之间的耦合常数,能够减小诊断线圈121的电感(匝数)。由此,能够实现诊断线圈121的安装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8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诊断电路12的结构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形成为将第1诊断开关122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7相同。
这样,如果把将第1诊断开关122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作为诊断电路12,能够简化诊断电路12的结构,提高有关传感器8的始终L输出故障的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9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的诊断电路12的结构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电路12形成为将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7相同。
这样,如果把将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诊断开关123及电阻124与诊断线圈121并联连接构成的闭合电路作为诊断电路12,能够简化诊断电路12的结构,提高有关传感器8的始终H输出故障的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10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传感器8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该诊断信号包括用于切换为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信息,并且传感器8还具有接收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CPU15。
CPU15通过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与诊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对应的诊断模式,通过停止向处理部14输出诊断信号,将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设为通常模式。
并且,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及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时,CPU15通过比较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判定传感器8有无故障。即,CPU15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H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L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H输出故障的H输出故障判定。并且,CPU15在传感器8的工作模式是始终L输出故障诊断模式时,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产生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正常判定,在来自处理部14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与H输出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产生了始终L输出故障的L输出故障判定。
CPU15在进行传感器8的故障诊断时,在进行了正常判定时向控制装置输出正常判定信号,在进行了故障判定时向控制装置输出错误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来自CPU15的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转。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由于将判定传感器8有无故障的CPU15装配在传感器8中,因而能够在传感器8内部判定传感器8有无故障(即,能够使传感器8具有关于故障的自我诊断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CPU15装配在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8中,但也可以在实施方式2~9的传感器8中包含CPU15。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识别板7设于井道1内,传感器8设于轿厢2,但也可以在井道1内设置识别板7,在轿厢2设置传感器8。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传感器8设于轿厢2,但也可以在作为升降体的对重设置传感器8。另外,也可以在对重设置识别板7,在井道1内设置传感器8。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该位置检测装置具有:
被检测体;以及
传感器,其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
在升降体以及供所述升降体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井道中的一方设有所述被检测体,在另一方设有所述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具有:
励磁线圈,其在所述被检测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时对所述被检测体施加交流磁场,使所述被检测体产生涡流磁场;
诊断电路,其具有诊断线圈和诊断开关部,在所述诊断开关部闭合时,由于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感应磁场;
测定线圈,其受到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输出测定信号,与所述涡流磁场以及所述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对应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降低;以及
处理部,其根据诊断信号的接收而切换所述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并与来自所述测定线圈的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是否低于阈值对应地,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开关部具有第1诊断开关,
所述诊断电路在所述第1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第1感应磁场,
在所述测定线圈中,与所述涡流磁场及所述第1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对应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降低,
所述处理部将所述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从停止产生所述第1感应磁场的通常模式,切换为使得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所述第1感应磁场的始终低输出故障诊断模式,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当所述被检测体进入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所述阈值,并且当所述被检测体脱离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所述阈值以上,
在所述始终低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下,无论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所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开关部具有第2诊断开关,
所述诊断电路在所述第2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第2感应磁场,
所述测定线圈受到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输出测定信号,与所述涡流磁场及所述第2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对应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降低;
所述处理部将所述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从使得由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所述第2感应磁场的通常模式,切换为停止产生所述第2感应磁场的始终高输出故障诊断模式,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当所述被检测体进入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所述阈值,并且当所述被检测体脱离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所述阈值以上,
在所述始终高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下,无论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所述阈值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开关部具有第1诊断开关及第2诊断开关,
所述诊断电路在所述第1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第1感应磁场,在所述第2诊断开关闭合时,由于来自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从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比所述第1感应磁场弱的第2感应磁场,
在所述测定线圈中,与所述涡流磁场、所述第1感应磁场及所述第2感应磁场中所产生的磁场对应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降低,
所述处理部将所述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从使得由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所述第2感应磁场的通常模式,切换为使得由所述诊断线圈产生所述第1感应磁场的始终低输出故障诊断模式、和使所述第1感应磁场及第2感应磁场的产生都停止的始终高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任意模式,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当所述被检测体进入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低于所述阈值,当所述被检测体脱离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所述阈值以上,
在所述始终低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下,无论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低于所述阈值,
在所述始终高输出故障诊断模式下,无论在所述检测区域有无所述被检测体,所述测定信号的输出值都成为所述阈值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在沿着所述升降体的移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时,所述检测区域设于所述测定线圈和所述励磁线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在沿着所述升降体的移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时,从所述检测区域看来,所述诊断线圈配置在与所述测定线圈相同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还具有CPU,该CPU向所述处理部输出所述诊断信号,并且对来自所述处理部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所述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还具有CPU,该CPU向所述处理部输出所述诊断信号,并且对来自所述处理部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所述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还具有CPU,该CPU向所述处理部输出所述诊断信号,并且对来自所述处理部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和与基于所述诊断信号的诊断模式对应的输出状态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CN201480079153.8A 2014-05-30 2014-05-30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Active CN106414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4433 WO2015181955A1 (ja) 2014-05-30 2014-05-30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294A CN106414294A (zh) 2017-02-15
CN106414294B true CN106414294B (zh) 2018-11-20

Family

ID=5469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153.8A Active CN106414294B (zh) 2014-05-30 2014-05-30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5833B2 (zh)
JP (1) JP6192825B2 (zh)
CN (1) CN106414294B (zh)
DE (1) DE112014006714B4 (zh)
WO (1) WO2015181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2825B2 (ja) * 2014-05-30 2017-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KR102014039B1 (ko) * 2016-03-15 2019-08-2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칸 위치 검출 장치
EP3367068A1 (en) * 2017-02-27 2018-08-29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levitation control of a linear moto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 linear motor, inductive sensing device, and elevator system
US11472665B2 (en) * 2017-05-10 2022-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car position detection sensor that determines a phase of an alternating-current voltage corresponding to a frequency of an excitation magnetic field
CN107416624A (zh) * 2017-05-25 2017-12-01 厦门微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检测电感方式检测门锁通断的电梯应急松闸电源装置
CA3058939A1 (en) * 2017-06-02 2018-12-06 Inventio Ag Floor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of a lif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floor signal
CN108439100B (zh) * 2018-02-02 2019-12-20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平层处理方法和系统
DE102020214492A1 (de) * 2020-11-18 2022-05-1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ensorsystem zur Bestimmung mindestens einer Rotationseigenschaft eines rotierenden Ele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4A (zh) * 1993-12-28 1995-11-29 科恩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491878A (zh) * 2002-10-24 2004-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CN1659095A (zh) * 2002-06-13 2005-08-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状态远程读取装置及其应用
CN102112384A (zh) * 2008-08-12 2011-06-29 通力股份公司 确定电梯轿厢的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2408047A (zh) * 2010-09-21 2012-04-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安全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5057A (en) * 1980-12-10 1983-02-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Position sensor
JPH01175140A (ja) * 1987-12-29 1989-07-11 Makome Kenkyusho:Kk 近接スイッチの診断回路
US5274203A (en) * 1989-06-30 1993-1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mart" position transducer system for elevators
US5373123A (en) * 1992-12-21 1994-12-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gaging of elevator rails and other structures
JP3306620B2 (ja) * 1997-12-19 2002-07-24 株式会社マコメ研究所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移動距離検出システム
JP4994837B2 (ja) * 2004-05-31 2012-08-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263108A (ja) * 2008-04-28 2009-11-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4774427B2 (ja) 2008-06-30 2011-09-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
DE102011078956A1 (de) * 2011-07-11 2013-01-17 Dr. Johannes Heidenhain Gmbh Teilungsträger für eine Positionsmes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Teilungsträgers
TWI580992B (zh) * 2011-11-18 2017-05-01 富克有限公司 用於決定電線的位置和方向的系統、方法、及測試儀器
FI123145B (fi) * 2012-01-23 2012-11-30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kuljetusjärjestelmän toimintakunnon valvomiseksi
KR101657858B1 (ko) 2012-02-08 2016-09-1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카 위치 검출 장치
JP6192825B2 (ja) * 2014-05-30 2017-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EP3138800B1 (en) * 2015-09-01 2018-12-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DE102015225695A1 (de) * 2015-12-17 2017-06-22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r Relativauslenk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4A (zh) * 1993-12-28 1995-11-29 科恩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659095A (zh) * 2002-06-13 2005-08-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状态远程读取装置及其应用
CN1491878A (zh) * 2002-10-24 2004-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CN102112384A (zh) * 2008-08-12 2011-06-29 通力股份公司 确定电梯轿厢的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2408047A (zh) * 2010-09-21 2012-04-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安全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1955A1 (ja) 2015-12-03
US20170043976A1 (en) 2017-02-16
DE112014006714B4 (de) 2019-12-24
DE112014006714T5 (de) 2017-02-16
JPWO2015181955A1 (ja) 2017-04-20
JP6192825B2 (ja) 2017-09-06
US10065833B2 (en) 2018-09-04
CN106414294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294B (zh)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JP600899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602647A (zh) 用于基于交流电压测量来检测电梯的悬挂构件设备的不均匀劣化和均匀劣化的方法和装置
TW201204619A (en)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and self-diagnosis method for the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CN105923477B (zh) 电梯
CN105366470B (zh) 定位设备、电梯和用于确定电梯轿厢的位置的方法
CN102725218B (zh) 设置有安全位置传感器的电梯
CN102428019B (zh) 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6185508A (zh) 电梯保养维修作业辅助装置
CN108792873A (zh) 电梯无线通信系统
CN108423507B (zh) 轿厢绝对位置的检测系统的自检装置及其自检方法
CN107000974B (zh)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WO2010098756A1 (en) Elevator inspection system
CN105329258B (zh) 适用于磁钢在线故障诊断的信号获取电路、装置及系统
CN105293242A (zh) 一种电梯曳引绳检测装置
CN109789992A (zh) 电梯控制电路
CN108698787A (zh)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CN105352424B (zh) 一种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单探头三线圈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
JP649486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脱レール検出装置
CN101016131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7428506B (zh) 电梯设备
CN205245985U (zh) 一种单探头双线圈自诊断磁浮列车悬浮气隙测量装置
CN205426850U (zh) 一种电梯钢缆检测装置
CN216037985U (zh) 高速电梯减速装置
CN108792874A (zh) 电梯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