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236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2362A
CN106412362A CN201610594363.1A CN201610594363A CN106412362A CN 106412362 A CN106412362 A CN 106412362A CN 201610594363 A CN201610594363 A CN 201610594363A CN 106412362 A CN106412362 A CN 106412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ard
control base
location division
flat cable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4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2362B (zh
Inventor
重野博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12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2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2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2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多个配线;多个电子构件,设在壳体中;控制基板,设在壳体中,经由多个配线连接到多个电子构件,控制多个电子构件,包括第一表面和其相反侧的第二表面,多个配线包括至少一个特定配线;第一框体,设在壳体中,与控制基板的第一表面相对,支撑控制基板;多个连接构件,布置在控制基板的第二表面,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分别连接到多个连接构件中的相应连接构件;绝缘构件,夹在第一框体与控制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第一框体、绝缘构件和控制基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重叠;定位部,形成于绝缘构件,在第一方向上从绝缘构件向控制基板延伸,被构成为在比第二表面距离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定位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75389号)公开了一种传统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电子构件、电源基板、底板和绝缘片(insulated sheet)。
从各个电子构件延伸的配线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电源基板。配线例如是线束(harness)或扁平柔性线缆(flat flexiblecables,FFCs)。底板与电源基板的下表面相对。绝缘片夹在底板与电源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绝缘片设有经弯曲而形成的立起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连接到电源基板的各种配线。
发明内容
某些此种类型的电子设备除了电源基板外还包括控制基板。控制基板可以具有与电源基板的结构相似的结构。近来,有减小设备尺寸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可以考虑减小控制基板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基板的尺寸越小,则连接构件在控制基板上布置得越靠近,这增加了配线在控制基板上彼此靠近的可能性。这些配线可能受彼此的噪音影响,造成电子构件操作失败和性能恶化。
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小尺寸的控制基板,并且能够抑制电子构件操作失败和性能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多个配线;多个电子构件,设在所述壳体中;控制基板,设在所述壳体中,经由所述多个配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电子构件,所述控制基板被构成为控制所述多个电子构件,所述控制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所述多个配线包括至少一个特定配线;第一框体,设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框体支撑所述控制基板;多个连接构件,布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连接构件中的相应连接构件;绝缘构件,夹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绝缘构件和所述控制基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重叠;以及定位部,形成于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绝缘构件向着所述控制基板延伸,所述定位部被构成为在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处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中,至少一个特定配线由形成于绝缘部件的定位部定位在比控制基板的第二表面距离绝缘部件更远的位置。与至少一个特定配线不被定位的情况相比,这种定位防止至少一个特定配线向着其他配线移动。由此,即使在控制基板的尺寸减小而导致连接构件在控制基板上布置得彼此接近的情况下,连接到多个连接构件的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特定配线和其他配线也较少受彼此噪音影响。
由此,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在抑制电子构件操作失败和性能恶化的同时,可以减小控制基板的尺寸。此外,使用绝缘部件来形成定位部,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构件数目和制造成本。
上述电子设备中,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表面重叠。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绝缘构件的边缘延伸到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以及弯曲部,连接到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被弯曲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定位部包括从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板部,所述弯曲部被弯曲成当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看时,由所述板部和所述弯曲部限定截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定位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延伸部独立于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弯曲部的远端部配合。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配合部包括:突起,能够插入形成在所述弯曲部的所述远端部的通孔;以及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是所述突起的一部分,在所述突起和所述限制部插入所述通孔后所述限制部弯曲。
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邻接,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二框体延伸。
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扁平线缆,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中的每个是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均大致垂直,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看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重叠。
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多个扁平线缆,所述多个扁平线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扁平线缆的所述多个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部。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多个电子构件包括图像读取部,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连接到所述图像读取部。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多个配线包括多个特定配线,所述多个特定配线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所述多个连接构件包括多个特定连接构件,所述多个特定连接构件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特定配线,所述多个特定连接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均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布置,所述多个特定配线在所述定位部中捆扎起来。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定位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处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弯曲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的长度。
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绝缘构件、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和在技术和产业上的重要性,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连结盖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示出与本体部分开的例如控制基板、第一框体和绝缘片等构件;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主要示出在例如控制基板、第一框体和由绝缘片形成的定位部(positioner)等构件组装到本体部的状态下的这些构件;
图7是主要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定位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主要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多个配线与定位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主要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控制基板、多个配线和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由绝缘片形成的定位部的展开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由绝缘片形成的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由绝缘片形成的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以及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由绝缘片形成的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1是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该图像读取设备1是多功能机(multi-function peripheral,MFP),能够执行包括图像读取处理和图像形成处理的多个处理。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面板28所设置侧定义为前侧。操作面板28左方侧定义为左侧。相对于这些侧来定义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
<整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图像读取设备1包括本体单元10、读取单元20和上部单元40。读取单元20设置在本体单元10上方。上部单元40设置在读取单元20上方。本体单元10的壳体、读取单元20的壳体和上部单元40的壳体中的每个是壳体的一个例子。这些壳体由例如外盖、内部框体和兼做外盖的框体等构件组合而成。
本体单元10的前部、后部、左部和右部被外盖11围绕。图2示出右盖11R和左盖11L。右盖11R是外盖11的右部,左盖11L是外盖11的左部。设置在外盖11内的装置和构件包括:内框体(未示出);图2和图3中示出的图像形成部5;以及图1~图3、图5~图7和图9中示出的控制基板(控制电路基板)90。图像形成部5和控制基板90以被内框体(未示出)保持的状态位于本体单元10内。图像形成部5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或激光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基板90位于本体单元10内的与左盖11L邻接的位置。控制基板90呈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控制基板90与左盖11L的内表面相对。
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90设有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装置。控制基板90控制图像形成部5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控制基板90控制读取部3和输送部4来执行图像读取处理。控制基板90通过操作面板28、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USB连接构件98和无线LAN(WLAN)基板97来执行例如输入/输出处理和通信处理等各种处理。
如图1~图9所示,本体单元10包括连结盖30。连结盖30从上方组装到本体单元10的内框体(未示出)以作为本体单元10的上表面。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结盖30包括支撑面35、第一连结部31、第二连结部32和第三连结部38。第一连结部31位于连结盖30内支撑面35的左方。第二连结部32位于连结盖30内支撑面35的右方。第三连结部38位于连结盖30内支撑面35的后方。第三连结部38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而连接到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的后端部。第三连结部38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特定宽度,并且以第三连结部38的前壁38A连接到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的后端部。后壁38B在第三连结部38位于前壁38A的后方。后壁38B的一部分用作后盖11B,后盖11B是外盖11的一部分。
支撑面35连接到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的下端部。即,支撑面35在左右方向上夹在第一连结部31与第二连结部32之间。
支撑面35的后缘35D位于形成于第三连结部38的前壁38A的输出开口38H的下方。支撑面35从后缘35D向前上方倾斜,然后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支撑面35支撑由图像形成部5记录并通过输出开口38H排出的片材。输出开口38H与图像形成部5所位于的空间连通。由图像形成部5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当排出到支撑面35时穿过输出开口38H。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上端部、连结盖30的第二连结部32的上端部以及读取单元20的底壁20D彼此连结,从而本体单元10和读取单元20彼此连结。
由图像形成部5记录了的片材排出到图1和图2所示的排出空间A1。该排出空间A1由连结盖30的支撑面35、第一连结部31的与支撑面35的左缘相接触的面、第二连结部32的与支撑面35的右缘相接触的面以及读取单元20的底壁20D限定。排出空间A1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前部开口。用户从图像读取设备1的前方将手伸入排出空间A1来取出支撑在支撑面35上的片材。
如图1所示,本体单元10的壳体包括外盖11的左盖11L。左盖11L从本体单元10的左方覆盖本体单元10内的构件和装置。左盖11L所覆盖的构件和装置包括内框体(未示出)、图像形成部5、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以及控制基板90。图5~图9示出从本体单元10卸下左盖11L的状态。
如图4~图9所示,第一连结部31的面朝左的左表面31L设置有线束保持部350、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第三扁平线缆保持部313以及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
线束保持部350包括形成在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的后端部的三个相对壁。这些相对壁从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向左突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线束保持部350保持下面将要描述的配线束50的中间部50C。
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和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中的每个限定由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围成的空间。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和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中的每个具有底部,在上下方向上穿过该底部形成有孔。该通孔呈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后述第一扁平线缆71、第二扁平线缆72和第四扁平线缆74插穿这些矩形孔。第三扁平线缆保持部313设置有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第三扁平线缆保持部313形成有孔。后述第三扁平线缆73插穿该孔。
如图2、图5~图7和图9所示,控制基板90位于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下方。图5示出在分解状态下的控制基板90和设置在控制基板90附近的构件,例如第一框体91、绝缘片100、下绝缘片109和控制基板盖190。
第一框体91通过弯曲金属板例如钢片而形成。第一框体91呈比控制基板90大的大致矩形形状,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框体91组装成位于图像形成部5的左方。第一框体91构成本体单元10的内框体的一部分。第一框体91的前缘和后缘部分向左弯曲而形成立起的壁或凸片。三个紧固部91J形成在各立起的壁或凸片的远端部。
控制基板90的面朝右的面定义为第一表面90A。控制基板90的面朝左的面定义为第二表面90B。多个连接构件C51、C52、C53、C71、C72、C73、C74、C75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其他没有附图标记的连接构件也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
多个固定螺钉90J在第一框体91从右方与控制基板90的第一表面90A相对的状态下从左方插穿控制基板90,螺入第一框体91。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第一框体91支撑控制基板90。在绝缘片100夹在第一框体91与控制基板90的第一表面90A之间的状态下,绝缘片100通过固定螺钉90J与控制基板90一起被紧固到第一框体91。第一框体91、绝缘片100和控制基板90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重叠,该左右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框体92设置在本体单元10的后部。第二框体92被外盖11的后盖11B从后方覆盖,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平板部92A形成在第二框体92的左缘以向左延伸。平板部92A设置成与第一框体91和控制基板90的后上角部的后部邻接。更具体地,第一框体91和控制基板90设置成与平板部92A的前表面垂直。
如图5所示,绝缘片100由绝缘性片材切割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片100例如由PET树脂形成。绝缘片100是绝缘构件的一个例子。绝缘片100呈比控制基板90稍大的大致矩形形状。绝缘片100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绝缘片10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左弯曲。
如图6~图9所示,绝缘片100形成有定位部101。该定位部101是定位部、保持部、围绕构件和定位构件的一个例子。定位部101设置在绝缘片100的后上角部。图10示出在展开状态下的定位部101。绝缘片100具有从绝缘片100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边缘100E向后突出的小突起。小突起具有切口和缝。如图11所示,小突起在多个位置弯曲以形成定位部101。更具体地,定位部101具有延伸部102、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
如图6~9、图11所示,延伸部102从绝缘片100的边缘100E弯曲成与绝缘片100大致垂直以向左延伸。如图7所示,延伸部102沿着第二框体92的平板部92A向左朝着控制基板90延伸。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位于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左方。
如图6~图9、图11所示,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连接到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弯曲部110从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与延伸部102大致垂直地弯曲以向前延伸。弯曲部110然后大致垂直地弯曲以向左延伸,然后大致垂直地弯曲以向后延伸。即,弯曲部110呈具有三个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具有(i)从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ii)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以及(iii)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插入孔111H穿过弯曲部110的远端部111而形成。
如图10所示,配合部115通过形成在呈展开状态的弯曲部110的大致中央的大致C形切口而从弯曲部110分支出来。如图11所示,配合部115在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从弯曲部110分支出来,然后配合部115向左延伸。
配合部115形成有突起117和限制部119。突起117是配合部115的远端部。突起117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配合部115其他部分的宽度。限制部119通过形成在突起117的大致中央的大致C形切口从突起117分支出来。
例如如图11所示,在弯曲部110如上所述弯曲后,突起117插入插入孔111H。与突起117一起插入插入孔111H的限制部119弯曲,使得配合部115与弯曲部110的远端部111配合。其结果是,当在上下方向上看时,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限定截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
如图6~图8所示,作为后述配线束50的一部分的线缆51~53在上下方向上插入由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限定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线缆和包覆配线都是配线的一个例子,配线束是将这些配线捆扎成束而成的集合。
如图9所示,当在作为左右方向的箭头Z所示方向上看时,定位部101的弯曲部110与第二表面90B重叠。
下绝缘片109与绝缘片100一样由例如PET树脂形成。两个缝形成在绝缘片100的前下角部。从下绝缘片109的边缘突出的两个凸片分别装配到这两个缝,从而将下绝缘片109安装到绝缘片100。下绝缘片109呈比绝缘片100小的大致矩形形状,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
控制基板盖190呈比控制基板90稍大的大致矩形形状,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控制基板盖190从左方与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相对。三个固定螺钉190J螺入第一框体91的各紧固部91J,从而如图6所示控制基板盖190组装到第一框体91。在此状态下,控制基板盖190与控制基板90充分隔开,以不干扰布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例如连接构件C51~C53、C71~C75以及连接到连接构件C51~C53、C71~C75的配线。
如图9所示,控制基板9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端部90E。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和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位于上端部90E的正上方。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位于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的下方。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位于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的前方。第三扁平线缆保持部313位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的前方。线束保持部350位于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和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的后方。线束保持部350位于控制基板90的上端部90E的后上方。
如图1所示,USB连接构件98设置在形成于本体单元10的排出空间A1的左上部。USB连接构件98组装到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USB连接构件98具有连接USB设备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位于排出空间A1的最前部。
如图3所示,USB线缆75的一个端部75A连接到USB连接构件98。如图9所示,USB线缆75包括一个柔性管和设置在该管内的包覆配线束。USB线缆75的中间部75C沿着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向后延伸,然后向下延伸。如图3和图9所示,USB线缆75的另一个端部75B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连接构件C75。
在本实施方式中,USB线缆75的中间部75C是一个端部75A与另一个端部75B之间的部分。中间部75C可以是也可以不是USB线缆75的位于一个端部75A与另一个端部75B之间的整个部分。后述的其他线缆也是如此。
如图2所示,读取单元20包括压板玻璃29。压板玻璃29设置在读取单元20的上表面。压板玻璃29的上表面用作原稿支撑面29A,用来支撑片材和书籍等原稿。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读取传感器3A、驱动装置3M和扫描机构(未示出)设置在读取单元20内。第一读取传感器3A设置在压板玻璃29的下方并与其相对。第一读取传感器3A是已知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和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图像读取传感器。
例如使用步进马达作为驱动装置3M。扫描机构(未示出)保持第一读取传感器3A。如图2所示,当扫描机构(未示出)读取支撑在原稿支撑面29A上的原稿上所形成的图像时,扫描机构(未示出)由驱动装置3M驱动以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当扫描机构(未示出)读取由输送部4输送的片材SH上所形成的图像时,扫描机构(未示出)由驱动装置3M驱动,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移动到或保持在预定的静止读取位置。
读取单元20的后端部设置有铰链(未示出)。如图1所示,上部单元40通过这些铰链支撑在读取单元20上,从而能够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摆动轴X40摆动。在上部单元40关闭的状态下,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单元40从上方覆盖原稿支撑面29A。当上部单元40绕摆动轴X40摆动而使上部单元40的前端部向后上方移动时,上部单元40处于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状态,从而原稿支撑面29A露出。该打开状态允许用户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支撑面29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原稿支撑面29A读取图像的对象称作“原稿”,在被输送部4输送期间被读取图像的对象称作“片材SH”。原稿和片材SH实质上可以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输送部4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B设置在上部单元40内。输送部4包括马达4M和片材位置传感器(未示出)。如图2所示,输送部4沿着输送路径P1一个一个地输送片材SH。
第二读取传感器3B与第一读取传感器3A相似。如图2所示,当第一读取传感器3A位于静止读取位置时,第二读取传感器3B与第一读取传感器3A相对。第二读取传感器3B能够读取沿着输送路径P1输送的片材SH上所形成的图像。第二读取传感器3B的位置不限于图2中所示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读取部3包括第一读取传感器3A、第二读取传感器3B、驱动装置3M和扫描机构(未示出)。
当扫描机构(未示出)读取支撑在原稿支撑面29A上的原稿上所形成的图像时,如图2所示,控制基板90控制第一读取传感器3A和驱动装置3M以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压板玻璃20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在该往复移动期间,第一读取传感器3A一边在左右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在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上顺序读取图像的每个部分,从而读取原稿上所形成的整个图像。
当扫描机构(未示出)读取由输送部4输送的片材SH上所形成的图像时,控制基板90控制驱动装置3M以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移动到或保持在预定的静止读取位置。控制基板90然后控制第一读取传感器3A、第二读取传感器3B和输送部4的马达4M,从而第一读取传感器3A读取由输送部4输送的通过位于静止读取位置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上方的区域的片材SH的一个面的图像,第二读取传感器3B读取片材SH的另一个面的图像。当扫描机构(未示出)读取片材SH的仅一个面上所形成的图像时,只有第一读取传感器3A操作。
如图3所示,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一个端部71A连接到第一读取传感器3A。如图9所示,第一扁平线缆71由多个结合在一起成带状的包覆配线组成。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从读取单元20向下延伸。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沿着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第一表面31L弯曲成曲柄状。中间部71C的位于呈曲柄状的弯曲部分的下方的部分在中间部71C的位于弯曲部分的上方的部分的后方。并且,中间部71C的位于弯曲部分的下方的部分插入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并且向下延伸。
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一扁平线缆71的另一个端部71B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连接构件C71。如图9所示,第一扁平线缆71的另一个端部71B在USB线缆75的另一个端部75B的后下方连接到控制基板90。
如图3所示,第二扁平线缆72的一个端部72A连接到第二读取传感器3B。如图9所示,第二扁平线缆72由多个结合在一起成带状的包覆配线组成。如图3所示,第二扁平线缆72的中间部72C从上部单元40引入读取单元20,并且如图9所示从读取单元20向下延伸。第二扁平线缆72的中间部72C沿着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向下延伸,然后插入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然后向下延伸。用于减小噪声的铁氧芯(ferrite core)312N设置在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第二扁平线缆72的中间部72C具有与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重叠的部分。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设置在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的左方。即,第一扁平线缆保持部311设置成从第二扁平线缆保持部312向左突出。其结果是,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和第二扁平线缆72的中间部72C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从而抑制由于彼此的噪音而产生的不好影响。
如图3和图9所示,第二扁平线缆72的另一个端部72B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连接构件C72。如图9所示,第二扁平线缆72的另一个端部72B在USB线缆75的另一个端部75B后方的位置连接到控制基板90。并且,第二扁平线缆72的另一个端部72B在第一扁平线缆71的另一个端部71B上方的位置连接到控制基板90。
如图2和图3所示,配线束50在中间部50C上方的位置分成第一端部50A1和第二端部50A2。配线束50的第一端部50A1连接到驱动装置3M。配线束50的第二端部50A2连接到马达4M和片材位置传感器(未示出)。
如图8所示,配线束50由包括线缆51~53和地线54、55的包覆配线捆扎成束而成。线缆51~53中的每个可以是单根配线也可以是包覆配线的集合。
配线束50的中间部50C从读取单元20向下延伸。配线束50的中间部50C由设置在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线束保持部350保持。配线束50的中间部50C在沿着线束保持部350向上弯曲再向下弯曲之后向下延伸。
配线束50的线缆51~53延伸到线束保持部350下方的位置,然后插入由定位部101的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限定的空间内。然后线缆51~53向下延伸。即,定位部101从绝缘片100朝着控制基板90向左延伸,在第二表面90B左方的位置定位并保持配线束50的线缆51~53。
如图7所示,线缆51连接到位于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连接构件C51。线缆52连接到位于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的连接构件C52。如图8所示,线缆53连接到连接构件C53。如图5所示,连接构件C53在连接构件C51、C52下方的位置位于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上。
如图7所示,配线束50的地线54、55穿过线缆51~53和定位部101前方的区域,沿着控制基板盖190的左表面向下延伸。地线54、55在不同的位置由固定螺钉190J固定到控制基板盖190。
如图1所示,读取单元20的前端部向前突出到上部单元40前方的位置。操作面板28设置在突出部分的上表面。操作面板28是用户接口,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和显示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状态和设置等信息。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操作面板28包括:显示部28A,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触摸屏28B,重叠配置在显示部28A上。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28包括:静电键盘28C,连接到触摸屏28B和静电键(未示出);面板控制基板28D,连接到显示部28A和静电键盘28C。
第三扁平线缆73的一个端部73A连接到面板控制基板28D。如图9所示,第三扁平线缆73由多个结合在一起成带状的包覆配线组成。第三扁平线缆73的中间部73C沿着连结盖30的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向后延伸,然后插入第三扁平线缆保持部313,然后弯曲以向下延伸。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三扁平线缆73的另一个端部73B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上的连接构件C73。如图9所示,第三扁平线缆73的另一个端部73B在USB线缆75的另一个端部75B前方的位置连接到控制基板90。
如图4所示,通孔39H穿过连结盖30的第三连结部38的后壁38B而形成。图3中示出的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安装在通孔39H内。
如图3所示,第四扁平线缆74的一个端部74A连接大批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如图9所示,第四扁平线缆74由多个结合在一起成带状的包覆配线组成。虽未示出,第四扁平线缆74的中间部74C在连结盖30的第三连结部38的后壁38B的前方向左延伸,到达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如图9所示,第四扁平线缆74的中间部74C沿着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弯曲成曲柄状。中间部74C的位于呈曲柄状的弯曲部分的下方的部分在中间部74C的位于弯曲部分的上方的部分的左方。并且,中间部74C的位于弯曲部分的下方的部分插入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并向下延伸。用于减少噪音的铁氧芯314N设置在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第四扁平线缆74的中间部74C具有与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重叠的部分。
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的位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上方的部分相对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向右凹,即,该部分位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的右方。即,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相对于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的位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上方的部分向左突出。换句话说,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位于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的位于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上方的部分的左方。中间部74C的位于由第四扁平线缆保持部314所保持的部分的上方的部分沿着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延伸。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从第一连结部31的左表面31L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预定距离。其结果是,第一扁平线缆71的中间部71C和第四扁平线缆74的中间部74C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从而抑制由彼此的噪音产生的不好影响。
如图3和图9所示,第四扁平线缆74的另一个端部74B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90的第二表面90B上的连接构件C74。如图9所示,第四扁平线缆74的另一个端部74B在USB线缆75的另一个端部75B前方并且第三扁平线缆73的另一个端部73B后方连接到控制基板90。
如图3和图9所示,WLAN基板97连接到控制基板90。通过例如无线LAN等,WLAN基板97进行操作以在控制基板90和外部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递信息。如图9所示,WLAN基板97在第四扁平线缆74的另一个端部74B前方并且第三扁平线缆73的另一个端部73B后方连接到控制基板90。WLAN基板97的一部分向上突出以位于控制基板90的上端部90E的上方。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和USB线缆75与WLAN基板97隔开以防止WLAN基板97以低性能进行发送和接收。
每个电子构件例如第一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A、3B、驱动装置3M、马达4M、面板控制基板28D、USB连接构件98和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都是电子构件的一个例子。第一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A、3B中的每个是图像读取部的一个例子。配线束50、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和USB线缆75中的每个是配线的一个例子。线缆51~53,更具体地,分别构成线缆51~53的包覆配线是至少一个特定配线的一个例子。上下方向是至少一个特定配线被插入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连接构件C51、C52、C53是多个特定连接构件的一个例子。前后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连接到各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的另一个端部71B~74B的连接构件C71~C74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控制基板90的上端部90E。当在作为前后方向的由箭头Y(参照图9)所示的方向上看时,定位部101与各第一、第三和第四扁平线缆71、73、74的另一个端部71B、73B、74B重叠。图8所示的线缆51~53定位在定位部101中,从而线缆51~53和各第一、第三和第四扁平线缆71、73、74的另一个端部71B、73B、74B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定位部101并不将线缆51~53固定在特定位置,在线缆51~53定位在定位部101中的状态下,线缆51~5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移动。
<效果>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配线束50的线缆51~53在比第二表面90B距离绝缘片100更远的位置通过由形成于绝缘片100的定位部101围绕而被定位。这种定位防止线缆51~53向其他配线例如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和USB线缆75移动。由此,即使控制基板90的尺寸减小使得连接构件C51~53、C71~C74在控制基板90上布置得彼此接近,被定位部101定位的线缆51~53和其他配线例如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和USB线缆75也较少受彼此噪音的影响。更具体地,连接到各第一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A、3B的第一、第二扁平线缆71、72不易受噪音影响,从而能够抑制由第一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A、3B进行读取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紊乱。此外,连接到面板控制基板28D的第三扁平线缆73不易被噪音影响,从而能够抑制经由面板控制基板28D传输的显示数据和输入数据紊乱。此外,连接到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的第四扁平线缆74不易被噪音影响,从而能够抑制经由调制解调器连接构件99传输的通信数据紊乱。此外,USB线缆75不易被噪音影响,从而能够抑制经由USB连接构件98传输的通信数据紊乱。
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在抑制电子构件例如第一和第二读取传感器3A、3B操作失败和性能恶化的同时,能够减小控制基板90的尺寸。此外,绝缘片100形成有分别具有简单形状的延伸部102和弯曲部110,通过弯曲延伸部102和弯曲部110能够简单地形成定位部101。这使得能够减少图像读取设备1的构件数目和制造成本。
在上述图像读取设备1中,如图9所示,当在作为左右方向的箭头Z所示的方向上看时,定位部101与第二表面90B重叠。通过这种结构,定位部101形成在控制基板90附近,从而减小或大致消除了定位部101超出控制基板90的边缘的部分。这种结构防止因定位部101占据的空间而增加图像读取设备1的尺寸。
在上述图像读取设备1中,如图7所示,当在上下方向上看时,截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由(i)从延伸部102延伸的定位部101的板状部分(作为板部的一个例子的配合部115的一部分)、和(ii)由弯曲部110弯曲形成的定位部101的部分来限定。这种结构使得沿着定位部101附近的构件例如第二框体92的平板部92A容易设置大致矩形形状的定位部101。
在上述图像读取设备1中,弯曲部110在弯曲时先围绕线缆51~53。其后,如图8所示,通过在突起117和限制部119插穿形成在弯曲部110的远端部111的插入孔111H之后弯曲限制部119,使线缆51~53定位或保持在定位部101。弯曲的限制部119防止突起117从插入孔111H移出。这种结构可以不使用粘结剂或其他类似材料或构件而使弯曲部110保持弯曲形状,容易进行将线缆51~53放置在定位部101的操作。
在上述图像读取设备1中,如图7所示,延伸部102沿着第二框体92的平板部92A延伸。这种结构使第二框体92的平板部92A起到加强延伸部102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使线缆51~53稳定地定位在定位部101中。
在上述图像读取设备1中,如图9所示,连接到各第一~第四扁平线缆71~74的另一个端部71B~74B的连接构件C71~C74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控制基板90的上端部90E。当在作为前后方向的箭头Y(参照图9)所示的方向上看时,定位部101与各第一、第三、第四扁平线缆71、73、74的另一个端部71B、73B、74B重叠。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定位在定位部101的线缆51~53和各第一、第三、第四扁平线缆71、73、74的另一个端部71B、73B、74B布置得彼此接近,线缆51~53和另一个端部71B、73B、74B也不容易彼此接触。由此,线缆51~53和第一、第三、第四扁平线缆71、73、74受彼此噪音的影响较小。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定位部101。该定位部101包括弯曲部120和配合部125,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在其他结构上相似。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构件,并且省略相关说明。
弯曲部120从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向前弯曲,然后向左弯曲,然后向后弯曲。弯曲部120的远端部121向着左端102E向左弯曲。在左端102E附近的位置,在弯曲部120形成有插入孔120H。
弯曲部120具有配合部125,其是从远端部121突出的小突起。在弯曲部120如上所述在多个位置弯曲后,配合部125装配到插入孔120H中,从而使弯曲部120保持弯曲形状。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定位部101。该定位部101包括弯曲部130和配合部135,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弯曲部110和配合部115。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在其他结构上相似。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元件,并且省略相关说明。
弯曲部130和配合部135连接到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弯曲部130从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向前弯曲,然后向左弯曲,然后从图13所示的弯曲部130的状态向后弯曲。穿过弯曲部130的远端部131形成有插入孔131H。插入孔131H具有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上大于另一个部分。
在弯曲部130如上所述从左端102E弯曲时,配合部135从延伸部102的左端102E的中间部分向左延伸。
配合部135设有突起137和上、下限制部139。突起137是配合部135的远端部,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配合部135的其他部分。突起137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缝137S。上限制部139从突起137的上缘向上突出。下限制部139从突起137的下缘向下突出。缝137S能够使突起137变形从而使上限制部139和下限制部139彼此靠近。
虽未示出,以上限制部139向下弯曲、下限制部139向上弯曲的状态,突起137插穿插入孔131H。当这些限制部139随后变回各自的原始形状时,限制部139与插入孔131H的边缘配合。其结果是,弯曲部130的弯曲形状得以保持。
虽然对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来实施。例如,由定位部101定位的配线不限于线缆51~53,可以是其他配线。定位部101的位置和/或定位部101的数目可以根据线缆和/或线束的位置和/或数目而变化。
本发明可适用于电子设备例如图像读取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多功能机(MFPs)。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多个配线;
多个电子构件,设在所述壳体中;
控制基板,设在所述壳体中,经由所述多个配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电子构件,所述控制基板被构成为控制所述多个电子构件,所述控制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所述多个配线包括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第一框体,设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框体支撑所述控制基板;
多个连接构件,布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连接构件中的相应连接构件;
绝缘构件,夹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绝缘构件和所述控制基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重叠;以及
定位部,形成于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绝缘构件向着所述控制基板延伸,所述定位部被构成为在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处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表面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
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绝缘构件的边缘延伸到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以及
弯曲部,连接到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被弯曲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从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板部,
所述弯曲部被弯曲成当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看时,由所述板部和所述弯曲部限定截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延伸部独立于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弯曲部的远端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
突起,能够插入形成在所述弯曲部的所述远端部的通孔;以及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是所述突起的一部分,在所述突起和所述限制部插入所述通孔后所述限制部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邻接,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二框体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扁平线缆,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中的每个是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
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均大致垂直,
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看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扁平线缆,所述多个扁平线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
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扁平线缆的所述多个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子构件包括图像读取部,
所述至少一个扁平线缆连接到所述图像读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配线包括多个特定配线,所述多个特定配线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所述多个连接构件包括多个特定连接构件,所述多个特定连接构件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特定配线,
所述多个特定连接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均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布置,
所述多个特定配线在所述定位部中捆扎起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比所述第二表面距离所述绝缘构件更远的位置处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配线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上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绝缘构件、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
CN201610594363.1A 2015-07-30 2016-07-26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412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0942A JP6620447B2 (ja) 2015-07-30 2015-07-30 電子装置
JP2015-150942 2015-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2362A true CN106412362A (zh) 2017-02-15
CN106412362B CN106412362B (zh) 2020-07-24

Family

ID=57883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4363.1A Active CN106412362B (zh) 2015-07-30 2016-07-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4054B2 (zh)
JP (1) JP6620447B2 (zh)
CN (1) CN1064123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9021399A1 (ja) * 2017-07-26 2019-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JP2020138475A (ja) * 2019-02-28 2020-09-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3906244B (zh) * 2019-06-06 2024-10-01 加特可株式会社 控制单元
JP7375472B2 (ja) * 2019-10-31 2023-1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42831A (ja) * 2022-09-16 2024-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575A (zh) * 2004-05-28 2005-11-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屏蔽箱
CN101035419A (zh) * 2006-03-06 2007-09-1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备线束的夹紧结构的组件、图像形成装置、音像设备、计算机及家用电器
US20080180760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69228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5830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線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2686077A (zh) * 2011-03-07 2012-09-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3759Y2 (ja) * 1979-06-20 1984-12-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による線処理装置
JPS62114483U (zh) * 1986-01-10 1987-07-21
DE69529867T2 (de) * 1994-07-15 2003-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ktrische Anschlussdose
JP3728850B2 (ja) * 1997-03-07 2005-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電線の配線構造
JP3717761B2 (ja) * 2000-06-29 2005-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4072934A (ja) * 2002-08-08 2004-03-0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JP3775389B2 (ja) 2003-02-04 2006-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絶縁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7664425B2 (en) * 2004-08-10 2010-02-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ource circuit board arranged on side portion thereof
JP4251151B2 (ja) * 2005-04-27 2009-04-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942675B2 (ja) * 2008-01-29 2012-05-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947178B2 (ja) * 2010-03-25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18981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Ricoh Co Ltd ノイズ除去部材用保持部材、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04682B2 (ja) * 2011-03-22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575A (zh) * 2004-05-28 2005-11-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屏蔽箱
CN101035419A (zh) * 2006-03-06 2007-09-1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备线束的夹紧结构的组件、图像形成装置、音像设备、计算机及家用电器
US20080180760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69228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5830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線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2686077A (zh) * 2011-03-07 2012-09-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4033A (ja) 2017-02-09
US20170034373A1 (en) 2017-02-02
CN106412362B (zh) 2020-07-24
US9924054B2 (en) 2018-03-20
JP6620447B2 (ja) 2019-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2362A (zh) 电子设备
EP2369417B1 (e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EP2369416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6572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2372461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920400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6231363B1 (en) Low profile interconnection
JP201620409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121159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052053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9717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RE48279E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498930B2 (ja) 伝送ケーブルの固定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US20140211280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oviding Improved Layout of Wiring Cable
CN207459276U (zh) 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JP607992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KR100573713B1 (ko) 스캐닝장치
JP639875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WO2022113743A1 (ja) 接続部品、シールド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49962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3839656B (zh) 线路滤波器、图像形成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0190703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42236A (ja) 遊技台用台間機
JPH0720837A (ja) 表示装置
KR20070025459A (ko) 조립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구조의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