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9907A -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9907A
CN106379907A CN201610665661.5A CN201610665661A CN106379907A CN 106379907 A CN106379907 A CN 106379907A CN 201610665661 A CN201610665661 A CN 201610665661A CN 106379907 A CN106379907 A CN 106379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ium
preparation
purple
antique
po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56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9907B (zh
Inventor
张超武
张楠
张利娜
王夏云
王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6656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9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9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9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45Coating or impregnating, e.g. injection in masonry, partial coating of green or fired ceramics, organi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adhering together two concrete elements
    • C04B41/50Coating or impregnating, e.g. injection in masonry, partial coating of green or fired ceramics, organi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adhering together two concrete elements with inorganic materials
    • C04B41/5024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8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of only ceramics
    • C04B41/81Coating or impregnation
    • C04B41/85Coating or impregnation with inorgan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以九水硅酸钠(Na2SiO3·9H2O)为硅源,以硝酸铜Cu(NO3)2、硝酸钡Ba(NO3)2分别为铜源和钡源,按照中国紫化学结构式配料,先在恒温磁力搅拌下制得钡铜硅酸盐预聚体,脱水干燥后在160~180℃温度下进行水热蒸压反应制得硅酸铜钡预结晶体,最后在650~750℃的较低温度下结晶化烧结,即可制得颜色鲜艳、纯度高、结晶状况好的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

Description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陶瓷颜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BaCuSi2O6)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中国紫以及中国蓝都被确认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的人造蓝紫色,两者都具有铜硅酸盐结构,是中国古代人工制备的一类无机颜料,是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铜硅酸盐颜料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成为当下仿古研究的重要目标,对古代文物的重新合成与仿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硅酸铜钡颜料在文物中的发现始于1983年,随后人们对铜硅酸盐颜料展开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三类硅酸铜钡颜料在文物样品中的发现、分析和现代模拟制备等方面[张志国,马清林,梅建军等.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研究进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128(04):45-49]。三类硅酸铜钡颜料可归于三类硅酸盐结构:中国蓝归于[Si4O10]型结构,中国深蓝归于[Si2O7]型结构,而中国紫归于[Si2O6]型结构。研究发现,由于自然界中蓝色和紫色无机颜料的缺乏,自从公元前2500年,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就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开始人工合成这些颜料。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美国佛利尔研究所Fitzhugh将中国古代战国至汉代时期的陶器、青铜器彩绘以及蓝紫色八棱柱文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都有蓝色和紫色硅酸铜钡颜料,并将它们命名为中国蓝。
中国紫被认为是古代人工合成制作的硅酸铜钡颜料,具有BaCuSi2O6的化学结构式。由于紫色颜料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并经核实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紫最早的出土地点以及最早使用并有明确记录的地方。1992年科学家对汉朝的佣器进行了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又在秦兵马俑上均发现了同样的物质,随后科学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中国紫”。由此,中国紫便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流传。
就制备方法的研究而言,海因茨·贝克等[H.Berke,The invention of blue andpurple pigments in ancient time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07(36):15-30.]认为,中国蓝和中国紫通常是使用重晶石BaSO4或碳酸钡BaCO3等含钡矿物与石英、含铜矿物和必不可少的铅盐添加物在900℃甚至1000℃以上连续反应几个小时后制备的。铅盐添加剂一方面起催化作用,使钡矿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另一方面起助熔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相关研究中,中国蓝和中国紫的制备方法,大多数是加入助熔剂或催化剂采用高温煅烧的工艺。这样的制备工艺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其一,作为钡源的硫酸钡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酸、碱或有机溶剂,所以与其它反应物大多采用固相反应的方式,因此对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同时另一种钡源—碳酸钡有剧毒,对环境危害性大;其二,所添加的助剂—铅盐本身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性也较大;其三,由于最后的煅烧实际上是固相反应过程,所以煅烧温度往往超过900℃以上的高温,能耗大;其四,固相反应产物往往不纯,存在较多杂相。即就是说,这样的制备工艺有高能耗、产品质量不高以及环保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了颜色鲜艳、纯度高、结晶状况好的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先在恒温超声搅拌下将可溶性铜盐和钡盐依次加入碱性硅酸盐溶液中,在恒温磁力搅拌下制得钡铜硅酸盐预聚体,脱水干燥后在160~180℃温度下水热蒸压反应制得硅酸铜钡预结晶体,最后在650~750℃的温度下结晶化烧结4~6h,即可制得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称取碱性硅酸盐、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钡盐,分别配制成水溶液;
2)将碱性硅酸盐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0~50℃下连续搅拌并将可溶性铜盐溶液逐滴加入其中,然后继续逐滴加入可溶性钡盐溶液,继续恒温搅拌至充分反应,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多次,在80~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于160~18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至反应完全;冷却卸压后再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于650~750℃结晶化烧结4~6h,最终制得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
所述的碱性硅酸盐为九水硅酸钠,碱性硅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50~0.60mol/L。
所述的可溶性铜盐为硝酸铜、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所述的可溶性钡盐为硝酸钡。
所述的水热隔水蒸压反应时间为18~20h。
所述的结晶化烧结反应是在电热炉中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采用硅源、铜源及钡源,先在恒温磁力搅拌下制得钡铜硅酸盐预聚体,脱水干燥后再水热蒸压反应制得硅酸铜钡预结晶体,最后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化烧结,即可制得颜色鲜艳、纯度高、结晶状况好的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实验表明制备的颜料特征峰峰形尖锐、强度高,无其它杂相峰。并且中国紫颜料呈现鲜艳的蓝紫色。具体的各个原料选择和加料顺序原则及优点如下:
一是中国紫的原料配料体系。以九水硅酸钠为硅源,以硝酸铜Cu(NO3)2、硝酸钡Ba(NO3)2分别为铜源和钡源,这几种原料都易溶于水,采用在水溶液中的液相法能够比固相法反应更充分,是分子级别的反应,而不是固相法的颗粒界面反应,因而不易产生杂相或未反应相。九水硅酸钠作为一种碱性硅酸盐,能够为整个反应体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碱性环境,有助于中国紫的形成。此外,九水硅酸钠是所有硅酸钠盐中最普通最低价的物质,大为降低了原料成本。最重要的是,以往制备中国紫的原料中多引入铅盐作为助熔剂来降低反应温度,本发明未添加任何助熔剂,不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低能高效。
二是采用了共聚法一水热蒸压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共聚沉淀技术与水热蒸压技术相结合,把溶液共聚沉淀反应得到的产物抽滤洗涤干燥后作为水热蒸压反应前驱物,进行水热蒸压反应。本发明以水热蒸压法代替传统水热法。具体做法是,在水热反应釜中加入一定容积的纯净水,然后用不锈钢丝网笼屉架在水面上,将共聚合成产物前躯体置入不锈钢丝网笼屉中,再按照水热条件隔水蒸压。本发明选择水热蒸压法的优点为,传统水热法是以“临界水”为介质进行水热反应的,而水热蒸压法以“水蒸汽”为介质进行水热反应。由于在同一温度下水蒸汽的热值高,因而水热蒸压法的反应性更高,更有利于产物合成。
三是煅烧温度大为降低。大家知道,最初制备铜的硅酸盐颜料大多采用固相烧结法,不仅产物纯度低,而且煅烧温度很高,往往超过1000℃,原料中还需添加铅盐作为助剂来降低反应温度。本发明的前驱体经过分子级别的共聚沉淀反应后再进行水热蒸压,所得蒸压产物已是中国紫硅酸铜钡的预结晶体,后续煅烧只是进一步结晶化烧结,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后续的焙烧温度。实际上,本发明的结晶化烧结温度在750℃以下,这与现有方法往往超过1000℃的煅烧温度相比,大为降低了煅烧温度,节约了能耗。
四是采用了特别适宜的加料顺序。加料顺序很重要,顺序不对往往得不到所需要的产物。在本发明中必须九水硅酸钠水溶液为基础,将其它酸性盐加入其中,而不能相反。在加入其它酸性盐时,也应先加入可溶性铜盐,然后再加入可溶性钡盐。这样是为了先让硅酸钠与铜盐形成硅酸铜,再与钡盐形成硅酸铜钡,使反应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避免形成类似于硅酸钡、硅酸铜这一类杂质。本发明在大量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才确定了这样的加料顺序。
【附图说明】
图1是180℃水热蒸压反应20h,于700℃下烧结5h的中国紫样品的XRD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的制备方法。以九水硅酸钠(Na2SiO3·9H2O)为硅源,以硝酸铜Cu(NO3)2、硝酸钡Ba(NO3)2分别为铜源和钡源,先在恒温磁力搅拌下制得钡铜硅酸盐预聚体,脱水干燥后在160~180℃温度下水热蒸压反应18~20h制得硅酸铜钡预结晶体,最后在650~750℃的较低温度下结晶化烧结4~6h,即可制得颜色鲜艳、纯度高、结晶状况好的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设计中国紫颜料成分。先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50~0.60mol/L的水溶液。再按照设计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硝酸钡Ba(NO3)2和硝酸铜Cu(NO3)2·3H2O化学试剂,并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
(2)将硅酸钠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0~50℃下连续搅拌并将硝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其中,5~10min后继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恒温搅拌20~30min,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2~3次,在80~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的不锈钢丝网笼屉中,于160~18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18~20h;冷却卸压后再在烘箱中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置于电热炉中,于650~750℃结晶化烧结4~6h,最终制得纯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状况好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
本发明的铜源硝酸铜Cu(NO3)2可以为其它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CuSO4或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所代替,不会影响本发明的结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设计中国紫颜料成分。先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60mol/L的水溶液。再按照设计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硝酸钡Ba(NO3)2和硝酸铜Cu(NO3)2·3H2O化学试剂,并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
(2)将硅酸钠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5℃下连续搅拌并将硝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其中,10min后继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恒温搅拌30min,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3次,在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的不锈钢丝网笼屉中,于18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20h;冷却卸压后再在烘箱中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置于电热炉中,于700℃结晶化烧结5h,最终制得纯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状况好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
实施例2: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设计中国紫颜料成分。先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50mol/L的水溶液。再按照设计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硝酸钡Ba(NO3)2和硝酸铜Cu(NO3)2·3H2O化学试剂,并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
(2)将硅酸钠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50℃下连续搅拌并将硝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其中,5min后继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恒温搅拌20min,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3次,在8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的不锈钢丝网笼屉中,于16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20h;冷却卸压后再在烘箱中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置于电热炉中,于650℃结晶化烧结6h,最终制得纯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状况好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
实施例3: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设计中国紫颜料成分。先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55mol/L的水溶液。再按照设计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硝酸钡Ba(NO3)2和硝酸铜Cu(NO3)2·3H2O化学试剂,并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
(2)将硅酸钠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0℃下连续搅拌并将硝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其中,8min后继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恒温搅拌20min,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2次,在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的不锈钢丝网笼屉中,于17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18h;冷却卸压后再在烘箱中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置于电热炉中,于750℃结晶化烧结4h,最终制得纯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状况好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
实施例4: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设计中国紫颜料成分。先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60mol/L的水溶液。再按照设计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硝酸钡Ba(NO3)2和硝酸铜Cu(NO3)2·3H2O化学试剂,并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
(2)将硅酸钠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5℃下连续搅拌并将硝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其中,10min后继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恒温搅拌25min,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2次,在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的不锈钢丝网笼屉中,于18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19h;冷却卸压后再在烘箱中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置于电热炉中,于700℃结晶化烧结6h,最终制得纯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状况好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BaCuSi2O6)。
为了验证以上技术方案的有效性,本发明进行了以下测试分析验证。
1.XRD测试分析
实验将180℃水热蒸压20h,并于700℃下烧结5h的中国紫试样测定了XRD,所得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中国紫(BaCuSi2O6)颜料特征峰峰形尖锐、强度高,无其它杂相峰。充分证明,按照上述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的中国紫颜料纯度高、结晶状况好。
2.外观观察
实验将图1的样品进行了外观拍照,可以看出,该中国紫颜料呈现鲜艳的蓝紫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先在恒温磁力搅拌下将可溶性铜盐和钡盐依次加入碱性硅酸盐溶液中,制得钡铜硅酸盐预聚体,脱水干燥后在160~180℃温度下水热蒸压反应制得硅酸铜钡预结晶体,最后在650~750℃的温度下结晶化烧结4~6h,即可制得中国紫仿古陶瓷颜料。
2.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n(Ba):n(Cu):n(Si)=1:1:2的摩尔比,称取碱性硅酸盐、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钡盐,分别配制成水溶液;
2)将碱性硅酸盐水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在40~50℃下连续搅拌并将可溶性铜盐溶液逐滴加入其中,然后继续逐滴加入可溶性钡盐溶液,继续恒温搅拌至充分反应,得到硅酸铜钡共聚沉淀悬浮液;
3)将所得共聚沉淀悬浮液洗涤抽滤多次,在80~90℃烘箱中干燥;再将所得粉体研磨、压实,并置入水热反应釜中,于160~180℃水热隔水蒸压反应至反应完全;冷却卸压后再干燥,得到硅酸铜钡预结晶体;
4)将预结晶体充分研磨、压片后于650~750℃结晶化烧结4~6h,最终制得仿古陶瓷紫色颜料中国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硅酸盐为九水硅酸钠,碱性硅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50~0.60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铜盐为硝酸铜、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钡盐为硝酸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热隔水蒸压反应时间为18~20h。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晶化烧结反应是在电热炉中进行。
CN201610665661.5A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379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5661.5A CN106379907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5661.5A CN106379907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9907A true CN106379907A (zh) 2017-02-08
CN106379907B CN106379907B (zh) 2018-04-03

Family

ID=5791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5661.5A Active CN106379907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99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888A (zh) * 2017-09-20 2018-01-3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彩色饰面玻璃马赛克的制备方法
CN109437216A (zh) * 2018-11-19 2019-03-08 西北师范大学 固相反应制备纯相汉紫的方法
CN111039300A (zh) * 2019-12-26 2020-04-21 西北大学 一种简易、绿色、安全的水热合成中国紫颜料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2522A (en) * 1991-03-01 1993-10-12 Degussa Aktiengesellschaft Purple pigments, a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CN1831047A (zh) * 2006-04-24 2006-09-13 天津大学 纳米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1070435A (zh) * 2007-03-27 2007-11-14 鲁东大学 一种超细钒酸铋黄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74898A (zh) * 2012-06-07 2012-09-1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氧化铈/氧化铝微纳米结构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031A (zh) * 2013-11-14 2014-02-12 吉林大学 水热技术制备BaCuSi2O6和BaCu2Si2O7颜料的方法
CN104098103A (zh) * 2013-04-09 2014-10-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
CN104876283A (zh) * 2015-05-12 2015-09-02 上海大学 具有红外反射和荧光发射功能的防伪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2522A (en) * 1991-03-01 1993-10-12 Degussa Aktiengesellschaft Purple pigments, a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CN1831047A (zh) * 2006-04-24 2006-09-13 天津大学 纳米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1070435A (zh) * 2007-03-27 2007-11-14 鲁东大学 一种超细钒酸铋黄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74898A (zh) * 2012-06-07 2012-09-1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氧化铈/氧化铝微纳米结构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8103A (zh) * 2013-04-09 2014-10-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
CN103570031A (zh) * 2013-11-14 2014-02-12 吉林大学 水热技术制备BaCuSi2O6和BaCu2Si2O7颜料的方法
CN104876283A (zh) * 2015-05-12 2015-09-02 上海大学 具有红外反射和荧光发射功能的防伪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INZ BERKE: ""Chemistry in Ancient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and Purple Pigments"", 《ANGEW. CHEM. INT. ED.》 *
YAN CHEN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igments Chinese purple BaCuSi2O6 and dark blue BaCu2Si2O7"", 《DYES AND PIGMENTS》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888A (zh) * 2017-09-20 2018-01-3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彩色饰面玻璃马赛克的制备方法
CN107640888B (zh) * 2017-09-20 2020-07-1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彩色饰面玻璃马赛克的制备方法
CN109437216A (zh) * 2018-11-19 2019-03-08 西北师范大学 固相反应制备纯相汉紫的方法
CN111039300A (zh) * 2019-12-26 2020-04-21 西北大学 一种简易、绿色、安全的水热合成中国紫颜料的方法
CN111039300B (zh) * 2019-12-26 2022-01-28 西北大学 一种简易、绿色、安全的水热合成中国紫颜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9907B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9907B (zh) 一种仿古陶瓷紫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13853B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铁酸铋-钛酸钡粉末的方法
CN105129861B (zh) 一种铁酸铋BiFeO3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5417562A (zh) 一种水热法合成α-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CN105668647A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钙钛矿型纳米LaCoO3多孔空心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795A (zh) 一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554033A (zh) 采用熔盐法制备铝酸镧粉体的方法
CN105836794B (zh)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4119077B (zh) 一种水热法一步合成无铅压电K0.1Na0.9NbO3 粉体的方法
CN107777727B (zh) 一种Ba-Al-Mn-O蓝色无机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7555491B (zh) 共沉淀一步制备硝酸根插层钴铝类水滑石的方法
CN107651712B (zh) 共沉淀一步制备硝酸根插层镍铝类水滑石的方法
CN103570031B (zh) 水热技术制备BaCuSi2O6和BaCu2Si2O7颜料的方法
CN109550495A (zh) W掺杂CeO2不同负载量的新型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
Marocco et al. The multifarious aspects of the thermal conversion of Ba-exchanged zeolite A to monoclinic celsian
CN103949659B (zh)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方法
CN105271427B (zh) 一种快速制备多晶铁铝酸四钙的方法
CN102060324B (zh) 掺杂钛酸钡粉体的湿法制备方法
CN102897843A (zh) 一种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铁铝酸四钙的方法
CN103449459B (zh) 一种一维硅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42041B (zh) 一种高热膨胀系数钨酸锆钠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6379906B (zh) 一种仿古蓝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2881B (zh) 高效制备铝酸镧粉末的方法
CN101693622B (zh) 一种低温制备钡铁氧体的方法
CN102745728A (zh) 一种超细氧化铝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