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8838A -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8838A
CN106278838A CN201610570639.2A CN201610570639A CN106278838A CN 106278838 A CN106278838 A CN 106278838A CN 201610570639 A CN201610570639 A CN 201610570639A CN 106278838 A CN106278838 A CN 106278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method
formula
compound
oxidant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06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706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788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78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8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45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conden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医药中间体的下式(III)所示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氧化剂、有机配体、碱和活化剂的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R2为C1‑C6烷基;X为卤素。该方法采用新型的反应物料和催化体系,通过多个特征的综合协同,从而实现了芳基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拓展了物料来源、提高了产物产率,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尤其是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芳基酮类化合物通常用于构筑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之中(如下式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物之中),因而在药物合成与设计领域备受关注。
正是由于需要药物分子结构中均含有此类结构单元,因此芳基酮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因此,开发有关芳基酮类化合物的新型、高效合成方法将对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大量努力,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有关芳基酮基类化合物的多种合成工艺,例如:
Mari Vellakkaran等(“Replacing a stoichiometric silver oxidant withair:ligated Pd(II)-catalysis toβ-aryl carbonyl derivatives with i mprovedchemoselectivity”,Green Chem.,2014,16,2788-2797)报道了一种以计量的银氧化剂、钯催化剂共同作用以制备芳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Emilio Alacid等(“Arylation of Allyl Alcohols in Organic and A queousMedia Catalyzed by Oxime-Derived Palladacycles:Synthesis of β-ArylatedCarbonyl Compounds”,Adv.Synth.Catal.,2007,349,2572-2584)报道了一种烯丙基醇的芳基化反应来制备芳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合成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多种方法,但现有的这些方法仍存在着底物有待扩展、收率有待提高等缺陷。
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医药中间体的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新型的反应物料和催化体系,在多次试验优化催化体系组合的基础上,实现了芳基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高产率地得到了目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缺陷以及寻求新颖的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付出了足够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是在同日申请的另个专利申请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改进,该另个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进来。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可用作医药中间体的下式(III)所示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氧化剂、有机配体、碱和活化剂的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R2为C1-C6烷基;
X为卤素。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上述C1-C6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原子。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三联吡啶氯化钌、三(乙酰丙酮酸)钌、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或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氧化剂为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二乙酸碘苯(PhI(OAc)2)、过氧化二月桂酰、三氟乙酸铜、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或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的L1或L2,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碱为二异丙基氨基锂(LDA)、NaOH、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或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活化剂为五氯化铌或三氯化硼,最优选为五氯化铌。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DMF)、聚乙二醇200(PEG-200)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最优选为体积比4: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聚乙二醇200(PEG-200)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4-0.8,例如可为1:0.4、1:0.6或1:0.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7-0.11,例如可为1:0.07、1:0.08、1:0.09、1:0.1或1:0.1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1.5,例如可为1:1、1:1.1、1:1.2、1:1.3、1:1.4或1:1.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2,例如可为1:0.1、1:0.15或1:0.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0.6-1,例如可为1:0.6、1:0.8或1: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活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例如可为1:0.05、1:0.07、1:0.09或1:0.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70-100℃,例如可为70℃、80℃、90℃或10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8-12小时,例如可为8小时、10小时或12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值为中性,过滤,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体积比1:2的氯仿和石油醚的混合液进行洗脱,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新型的反应物料和催化体系,通过多个特 征的综合协同,从而实现了芳基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拓展了物料来源、提高了产物产率,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为体积比4: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聚乙二醇200(PEG-200)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40mmol上式(II)化合物、11mmol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100mmol氧化剂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20mmol有机配体L1、60mmol碱,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和10mmol活化剂五氯化铌,然后搅拌下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2小时;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值为中性,过滤,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体积比1:2的氯仿和石油醚的混合液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5%。
1H NMR(CDCl3,400MHz):δ7.15-7.08(m,4H),2.83(t,J=7.6Hz,2H),2.66(t,J=7.6Hz,2H),2.60(q,J=7.6Hz,2H),2.36(t,J=7.4Hz,2H),1.57-1.51(m,2H),1.33-1.18(m,7H),0.87(t,J=7.0Hz,3H)。
实施例2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为体积比4: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聚乙二醇200(PEG-200)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80mmol上式(II)化合物、7mmol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150mmol氧化剂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10mmol有机配体L1、100mmol碱,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和5mmol活化剂五氯化铌,然后搅拌下升温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8小时;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值为中性,过滤,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体积比1:2的氯仿和石油醚的混合液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0.1%。
1H NMR(400MHz,CDCl3)δ7.31-7.17(m,5H),2.85(t,J=7.6Hz,2H),2.72(t,J=7.6Hz,2H),2.38(t,J=7.3Hz,2H),1.65-1.52(m,2H),0.88(t,J=7.4Hz,3H)。
实施例3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为体积比4: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聚乙二醇200(PEG-200)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60mmol上式(II)化合物、8mmol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 烯基氯化钌、120mmol氧化剂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15mmol有机配体L1、80mmol碱,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和8mmol活化剂五氯化铌,然后搅拌下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1小时;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值为中性,过滤,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体积比1:2的氯仿和石油醚的混合液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7%。
1H NMR(CDCl3,400MHz):δ7.33(t,J=7.4Hz,2H),7.20(d,J=7.6Hz,3H),2.91(t,J=7.6Hz,2H),2.78(t,J=7.6Hz,2H),2.16(s,3H)。
实施例4-12
实施例4-6:除将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替换为三联吡啶氯化钌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4-6。
实施例7-9:除将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替换为三(乙酰丙酮酸)钌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7-9。
实施例10-12:除将催化剂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替换为四羰基二氯化二钌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10-12。
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催化剂中,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而其它催化剂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
实施例13-27
实施例13-15: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二乙酸碘苯(PhI(OAc)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13-15。
实施例16-18: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过氧化二月桂酰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16-18。
实施例19-21: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三氟乙酸铜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19-21。
实施例22-24: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22-24。
实施例25-27: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过硫酸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25-27。
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氧化剂中,PhI(TFA)2具有最好的反应效果,即便是与其非常类似的二乙酸碘苯(PhI(OAc)2),产率也有显著的降低。而其它氧化剂降低更为明显,尤其是过硫酸钾急剧降低至83%左右。
实施例28-33
实施例28-30:除将有机配体L1替换为L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28-30。
实施例31-33:除将有机配体L1予以省略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31-33。
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此可见,配体L1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强于L2。而当不使用任何配体时,产率与使用L2时降低并不是很明显,这证明了L2所起的正面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实施例34-42
实施例34-36:除将碱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替换为二异丙基氨基锂(LDA)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34-36。
实施例37-39:除将碱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替换为NaOH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37-39。
实施例40-42:除将碱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替换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40-42。
结果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碱中,TBD具有最好的效果。其它碱导致产物产率有明显的降低,尤其是NaOH降低最为明显。
实施例43-47
除将双组分溶剂改变为单一溶剂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43-47,所使用的单一溶剂、对应实施例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5。
表5
由此可见,当使用单一溶剂时,产率相对于DMF与PEG-200的复合溶剂有明显的降低,这证明了使用DMF+PEG-200的复合溶剂能够显著改善反应效果,取得更好的产物产率。
实施例48-53
实施例48-50:除将活化剂五氯化铌替换为三氯化硼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48-50。
实施例51-53:除将活化剂五氯化铌予以省略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实施例51-53。
结果见下表6。
表6
其中,实施例51-53分别对应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其产物产率分别为77.3%、76.8%和76.6%。
由此可见,五氯化铌或三氯化硼都能显著地起到活化促进效果,但五氯化铌的促进效果要优于三氯化硼。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新型的反应物料和催化体系,通过多个特征的综合协同,从而实现了芳基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拓展了物料来源、提高了产物产率,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III)所示二芳基酮类化合物的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氧化剂、有机配体、碱和活化剂的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R2为C1-C6烷基;
X为卤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三联吡啶氯化钌、三(乙酰丙酮酸)钌、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或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二乙酸碘苯(PhI(OAc)2)、过氧化二月桂酰、三氟乙酸铜、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或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双(三氟乙酸)碘苯(PhI(TFA)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的L1或L2,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二异丙基氨基锂(LDA)、NaOH、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或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为五氯化铌或三氯化硼,最优选为五氯化铌。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4-0.8。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7-0.11。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1.5。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2。
CN201610570639.2A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6278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0639.2A CN106278838A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0639.2A CN106278838A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8838A true CN106278838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0639.2A Pending CN106278838A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883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7372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李乃温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CN105481768A (zh) * 2015-11-23 2016-04-13 张伟 一种药物中间体二芳基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7372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李乃温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CN105481768A (zh) * 2015-11-23 2016-04-13 张伟 一种药物中间体二芳基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MELIA AWUAH ET AL: "Strategies and Synthetic Methods Directed Toward the Preparation of Libraries of Substituted Isoquinolines", 《J. ORG. CH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4896B (zh) 一种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克里唑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
CN105566215A (zh) 一种瑞戈非尼的制备方法
CN105175373B (zh) 一种芳基酮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6278839A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278838A (zh) 一种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307804A (zh) 含氟吲哚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WO2016141836A1 (zh) 应用乙酰丙酮铜合成医药中间体菲化合物的方法
CN103044192A (zh) 卢立康唑中间体(s)-2,4-二氯-1-(1,2-二氯乙基)苯的合成方法
CN105017189B (zh) 一种稠合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001133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硫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117200B (zh) 预防或治疗关节置换静脉血栓药物阿哌沙班的制备方法
CN105153152B (zh) 一种咪唑类稠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421033B (zh) 一种制备(1r)-(s)-蒎烷二醇-1-氨基-3-甲基丁烷-1-硼酸酯及其盐的方法
CN104059009A (zh) 一种依折麦布重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2977033B (zh) 一种α-卤代烯基胺的合成方法
CN104987318B (zh) 一种萘乙烯基取代的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732456A (zh) 一种非对称取代吡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279063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吩噻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92225B (zh) 一种甲酰基杂芳烃类药物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565623B (zh) 一种合成芳香杂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3319392B (zh) 一种舒尼替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5294600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酮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84674B (zh) 一种二苯基取代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52967A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三氟甲基取代环己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753619A (zh) 一种应用乙酸铜合成医药中间体菲化合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