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2735A - 颜料分散液、装饰材、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带装饰材的基材、触摸屏、信息显示装置、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 Google Patents

颜料分散液、装饰材、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带装饰材的基材、触摸屏、信息显示装置、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2735A
CN106232735A CN201580020200.6A CN201580020200A CN106232735A CN 106232735 A CN106232735 A CN 106232735A CN 201580020200 A CN201580020200 A CN 201580020200A CN 106232735 A CN106232735 A CN 106232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gment
layer
group
decoration materi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02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2735B (zh
Inventor
浅田早织
兼岩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32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2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2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in organic me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 C08F283/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on to saturated 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hydrolysable groups, e.g. alkoxy-, thio-, hydrox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 C08F283/1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on to polysilox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8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L51/085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3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organic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4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inorganic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4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inorganic pigment
    • C09D17/005Carbon bl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4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inorganic pigment
    • C09D17/007Metal oxide
    • C09D17/008Titanium dioxi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颜料分散液,其包含颜料分散剂、及颜料,且颜料分散剂为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R1~R10、R15及R16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Y及Z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为具有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1及n为1以上的整数;m为0以上的整数;k为1以上的整数)。

Description

颜料分散液、装饰材、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带装饰材的 基材、触摸屏、信息显示装置、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颜料分散液。进而,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颜料分散液的装饰材及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使用所述装饰材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以及使用它们的触摸屏。另外,还涉及包括所述触摸屏的信息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可用于所述颜料分散液中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汽车导航、个人计算机、售票机、银行的终端等电子设备中,近年来有如下设备:所述设备在液晶装置等的表面配置有触摸屏型的输入装置,可通过一边参照在液晶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所显示的指示图像,一边使手指或触控笔等触摸显示所述指示图像的部位,来输入与指示图像对应的信息。
此种输入装置(触摸屏)中有电阻膜型、静电电容型等。静电电容型的输入装置具有只要仅在一块基板上形成透光性导电膜即可的优点。另外,静电电容型的输入装置具有只要在一块基板上形成透光性导电膜即可的优点。盖玻璃一体型(单片玻璃触控方案(OGS:One Glass Solution))触摸屏的静电电容型触摸屏由于前面板与静电电容型的输入装置一体化,故而可薄层/轻量化。
此种静电电容型的输入装置中,为了使显示装置的分布电路等不会被使用者看到,另外,为了外观良好,而将装饰材形成为包围以手指或触控笔等所触摸的信息显示部(也称为图像显示部、透光区域)的框状来进行装饰。就设计或外观的观点而言,用以进行此种装饰的装饰材要求白色装饰材。另外,若仅为白色装饰材,则为了使显示装置的分布电路等不会透出而被使用者视认到,有时还要求使用黑色装饰材(有时也称为遮光层)、或经着色为其他颜色的装饰材。
制造白色装饰材等经着色的装饰材时,通常已知使用颜料分散液的方法。颜料分散液中,有时为了提高颜料的分散性而添加高分子化合物作为颜料分散剂。
另一方面,在化妆品领域中,已知使用对无皮肤刺激性的挥发性溶媒的溶解性高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接枝型硅酮聚合物,其包含:(a)巯基改性硅酮聚合物;以及(b)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成分的聚合产物,所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成分包含(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且以仅所述成分的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成为9.14(cal/cm3)1/2以上的方式来选择;并且所述接枝型硅酮聚合物在37℃、频率1Hz下显示出1×105Pa以上的贮存弹性模量,且在23℃下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中溶解1重量%以上。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例子:对所述接枝型硅酮聚合物进而混合二氧化钛等,进而获得作为乳化物的防晒乳液(sunscreen cream)或粉底液(liquid found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74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使用包含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以及作为白色颜料的二氧化钛的颜料分散液来制造静电电容型的输入装置的装饰材,结果重新判明:虽然颜料的分散性良好,但会产生因前面板一体型触摸屏制造时的高温处理步骤中的加热所引起的着色问题。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颜料的分散性良好,且耐热性良好的颜料分散液。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不仅将在主链上具有硅酮,进而作为接枝侧链而导入硅酮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来作为颜料分散剂,可兼具颜料的分散性及耐热性,从而完成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
[1]一种颜料分散液,其包含颜料分散剂、及颜料,并且
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1]
通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Y及Z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2]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2]根据[1]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3]
通式3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4]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3]根据[1]或[2]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所述通式2或所述通式3中,m表示1以上的整数。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5]
通式4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1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及硫醇基中的部位,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m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6]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颜料为白色颜料或者黑色颜料。
[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颜料为二氧化钛或者碳黑。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颜料相对于颜料分散液的含有率为20质量%~90质量%。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还包含硅酮树脂。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优选为用于装饰材形成。
[10]一种装饰材,其使用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
[11]根据[10]所述的装饰材,其优选为用于触摸屏,且为白色装饰材。
[12]一种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其包含使用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的着色层。
[13]一种带装饰材的基材,其包括根据[10]或[11]所述的装饰材、以及基板。
[14]一种触摸屏,其包括根据[10]或[11]所述的装饰材、使用根据[12]所述的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的装饰材或者根据[13]所述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15]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14]所述的触摸屏。
[16]一种接枝型硅酮聚合物,其是由下述通式4所表示;
[化7]
通式4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1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及硫醇基中的部位,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m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8]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颜料的分散性良好,且耐热性良好的颜料分散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饰材的一例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是表示装饰材的另一例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装饰材的另一例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倾斜部与基材所形成的倾斜角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一例的构成的剖面概略图。
图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另一例的构成的剖面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中的前面板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形成有开口部的强化处理玻璃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形成有装饰材及遮光层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形成有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的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装饰材、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带装饰材的基材、触摸屏、信息显示装置、接枝型硅酮聚合物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来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颜料分散液]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是包含颜料分散剂、及颜料,且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的颜料分散液。
[化9]
通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Y及Z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10]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利用如上所述的构成,形成颜料的分散性良好且耐热性良好的颜料分散液。
虽不拘泥于何种理论,但可利用如下机制来提高耐热性:与利用不使用硅酮的一般的接枝型聚合物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用硅酮,可增加Si原子的比率而减少有机成分的比率。
另外,与利用不使用硅酮的一般的接枝型聚合物的情况相比,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由于与分散溶媒或粘合剂的亲和性良好,故而也可提高颜料的分散性。
进而,与日本专利特开2008-274116号公报中记载的仅在主链上具有巯基改性硅酮、且接枝侧链不具有硅酮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相比,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由于不仅在主链上具有硅酮,而且还具有硅酮来作为接枝侧链,故而可增加Si原子的比率而减少有机成分的比率,可提高耐热性。另外认为,通过硅酮主链与硅酮侧链进行立体排斥,与分散溶媒或粘合剂的亲和性变得良好,因此可进而提高分散性。
以下,对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
<颜料分散剂、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颜料分散剂的分子结构)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11]
通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Y及Z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12]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通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优选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更优选为碳数1~3的烷基。
R1、R2、R3、R4、R5、R6、R7、R8、R9及R10所表示的芳基可列举:苯基或经取代的苯基。
R1、R2、R3、R4、R5、R6、R7、R8、R9及R10所表示的碳数1~3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优选为甲基、乙基,更优选为甲基。
R1、R2、R3、R4、R5、R6、R7、R8、R9及R10还可具有进一步的取代基。例如,在R1、R2、R3、R4、R5、R6、R7、R8、R9及R10表示羟基的情况下,可具有任意的烷基作为进一步的取代基来形成烷氧基。但,R1、R2、R3、R4、R5、R6、R7、R8、R9及R10优选为不具有进一步的取代基。
所述通式1中,在1为2以上的情况下,1个R4、R5分别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m个R6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n个R7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优选为碳数1~3的亚烷基。
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m个R11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n个R12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Y及Z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所述通式1中,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m个Y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所述通式1中,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n个Y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Y或Z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包含由1个~100个碳原子、0个~10个氮原子、0个~50个氧原子、1个~200个氢原子、以及0个~20个硫原子所组成的基团,可为未经取代,还可进而具有取代基。
Y或Z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可列举选自下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或者这些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基团来作为具体的例子。
Y或Z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优选为二价有机连结基,更优选为-S-、或者-S-与选自下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基团。
Y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为-S-、或者-S-与选自下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基团,且特别优选为-S-键结于R11上。Z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为-S-、或者-S-与选自下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基团,且特别优选为-S-键结于R12上。
[化13]
结构单元群组G
-O- -S-
通式1中,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
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m个A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A可具有1个颜料吸附部位,还可具有多个颜料吸附部位。在A具有多个颜料吸附部位的情况下,这些颜料吸附部位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A优选为例如颜料吸附部位与由1个~200个碳原子、0个~20个氮原子、0个~100个氧原子、1个~400个氢原子、以及0个~40个硫原子所组成的有机连结基键结而成的一价有机基。在颜料吸附部位自身可构成一价有机基的情况下,颜料吸附部位其本身当然可为A所表示的有机基。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剂优选为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硫醇基中的部位,更优选为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羟基、硫醇基中的部位,特别优选为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及烷氧基硅烷基中的部位,进而特别优选为羧酸基、磷酸基及三甲氧基硅烷基。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酸性基的例子中包含羧酸基、磺酸基、单硫酸酯基、磷酸基(膦酰基等)、膦酰基氧基、单磷酸酯基、硼酸基,更优选为羧酸基、磺酸基、单硫酸酯基、磷酸基、膦酰基氧基、单磷酸酯基,特别优选为羧酸基、磺酸基、磷酸基。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例子中包含:氨基(-NH2)、经取代的亚氨基(-NHR108、-NR109R110,此处,R108、R109及R110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胍基(guanidyl)、脒基(amidinyl)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脲基的例子中包含:-NR115CONR116R117(此处,R115、R116及R11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更优选为-NR115CONHR117(此处,R115及R11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特别优选为-NHCONHR117(此处,R117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氨基甲酸酯基的例子中包含:-NHCOOR118、-NR119COOR120、-OCONHR121、-OCONR122R123(此处,R118、R119、R120、R121、R122及R12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等,更优选为-NHCOOR118、-OCONHR121(此处,R118、R121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等,特别优选为-NHCOOR118、-OCONHR121(此处,R118、R121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的例子中包含:乙酰基丙酮酸盐基、冠醚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的例子中包含:碳原子数4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等,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等,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4~15的烷基(例如辛基、十二烷基等)、碳原子数6~15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7~15的芳烷基(例如苄基等)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杂环残基的例子中包含:噻吩(thiophene)、呋喃(furan)、氧杂蒽(xanthene)、吡咯(pyrrole)、吡咯啉(pyrroline)、吡咯烷(pyrrolidine)、二氧杂环戊烷(dioxolane)、吡唑(pyrazole)、吡唑啉(pyrazoline)、吡唑啶(pyrazolidine)、咪唑(imidazole)、恶唑(oxazole)、噻唑(thiazole)、恶二唑(oxadiazole)、三唑(triazole)、噻二唑(thiadiazole)、吡喃(pyran)、吡啶(pyridine)、哌啶(piperidine)、二恶烷(dioxane)、吗啉(morpholine)、哒嗪(pyridazine)、嘧啶(pyrimidine)、哌嗪(piperazine)、三嗪(triazine)、三噻唍(trithiane)、异吲哚啉(isoindoline)、异吲哚啉酮(isoindolinone)、苯并咪唑酮(benzimidazolone)、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丁二酰亚胺、邻苯二甲酰亚胺、萘二甲酰亚胺、乙内酰脲(hydantoin)、吲哚(indole)、喹啉(quinoline)、咔唑(carbazole)、吖啶(acridine)、吖啶酮(acridone)、蒽醌(anthraquinone)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酰胺基的例子中包含:-CONHR124(此处,R124表示碳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以上的芳基、碳原子数7以上的芳烷基)等。
颜料吸附部位所表示的烷氧基硅烷基的例子中包含:三甲氧基硅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基等。
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有机基的其他可采取的形态的例子记载于日本专利特开2013-43962号公报的<0016>~<0046>中,日本专利特开2013-43962号公报的<0016>~<0046>可并入本发明中。
通式1中,B表示具有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
[化14]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R15及R16分别独立地优选为碳数1~3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或者乙基,特别优选为甲基。
k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2~300,更优选为10~200。
B具有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优选为由硅酮系单体所衍生的结构。可为B单独为由硅酮系单体所衍生的结构的情况,也可为B与R14的组合为由硅酮系单体所衍生的结构的情况。硅酮系单体还可为硅酮系大单体(macromer)。此外,本说明书中,“大单体(也称为大分子单体)”是具有聚合性官能基的寡聚物(聚合度为2以上、300以下的程度)或者聚合物的总称,是具有高分子与单量体(单体)此两者的性质者。所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优选为由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50,000(更优选为1,000~10,000,进而优选为1,000~5,000)的硅酮系大单体所衍生的结构。
进而,所述聚合物优选为可溶于有机溶媒中。若与有机溶媒的亲和性高,则例如在用作分散剂的情况下,与分散介质的亲和性增强,容易确保对分散稳定化充分的吸附层。
具有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的例子中可列举由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22-174ASX、X-22-174BX、KF-2012、X-22-173、BXX-22-3710而来的基团等。
通式1中,1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100,更优选为1~60,特别优选为1~30。
通式1中,m表示0以上的整数,就提高颜料的分散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以上的整数,更优选为1~60,特别优选为1~30。
通式1中,n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100,更优选为1~60,特别优选为1~30。
颜料分散剂中的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中的各部分结构的含量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即,通式1中,l、m及n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优选为在通式1中,m表示1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更优选为: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中,颜料分散剂还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15]
通式3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16]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通式3中的R1~R10、R11及R12、B、l及n的定义及优选范围与通式1中的R1~R10、R11及R12、B、l及n的定义及优选范围分别相同。
通式3中的A及m的优选范围与通式1中的A及m的优选范围分别相同。
通式3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所述通式1中,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m个R13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所述通式1中,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n个R14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
R13或R14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包含由1个~100个碳原子、0个~10个氮原子、0个~50个氧原子、1个~200个氢原子、以及0个~20个硫原子所组成的基团,可为未经取代,也可进而具有取代基。
R13或R14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可列举选自下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或者这些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基团来作为具体的例子。
[化17]
结构单元群组G
-O- -S-
R13或R14优选为单键或者由1个~50个碳原子、0个~8个氮原子、0个~25个氧原子、1个~100个氢原子、以及0个~10个硫原子所组成的二价有机连结基,更优选为单键或者由1个~30个碳原子、0个~6个氮原子、0个~15个氧原子、1个~50个氢原子、以及0个~7个硫原子所组成的二价有机连结基,特别优选为单键或者1个~10个碳原子、0个~5个氮原子、0个~10个氧原子、1个~30个氢原子、以及0个~5个硫原子所组成的二价有机连结基。
R13或R14优选为单键或者选自所述结构单元群组G中的结构单元或者这些结构单元组合而构成的由“1个~10个碳原子、0个~5个氢原子、0个~10个氧原子、1个~30个氢原子、以及0个~5个硫原子”所组成的二价有机连结基(还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等碳原子数1~20的烷基,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6~16的芳基,羟基,胺基,羧基,磺酰胺基,N-磺酰基酰胺基,乙酰氧基等碳原子数1~6的酰基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氯、溴等卤素原子,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环己氧基羰基等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氰基、叔丁基碳酸酯等碳酸酯基等)。
R13优选为-(CH2)-CH(R13A)-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R13A表示氢原子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3A优选为氢原子或者甲基。R13A可进而具有取代基,在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优选为羧基。
R14优选为-(CH2)-CH(R14A)-C(=O)-○-(CpH2p)-所表示的二价有机连结基。R14A表示氢原子或者碳数1~3的烷基,p表示0以上的整数。优选为氢原子或者甲基。R14A还可进而具有取代基。p优选为1以上的整数。
通式1或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还可具有l、m、n、k个重复单元以外的其他重复单元,但优选为不具有其他重复单元。
其他重复单元可列举A以外的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其他重复单元。例如,通式1或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还可包含具有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未反应的)硫醇基的重复单元。
[化18]
通式5中,RJ4及RJ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j表示0以上的整数。
RJ4及RJ7的优选范围与R4及R7的优选范围相同。
j优选为0。
包含具有通式5所表示的硫醇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的例子中可列举: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F-2001(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A-2为KF-2004(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更优选为: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中,颜料分散剂也为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19]
通式4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1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及硫醇基中的部位,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m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20]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通式4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为新颖的聚合物。将通式4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也称为本发明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通式4中的R11、R12、R13、R14、B、l及n的定义及优选范围与通式3中的R11、R12、R13、R14、B、l及n的定义及优选范围分别相同。
通式4中的A1及ml的优选范围与通式1中的A及m的优选范围分别相同。
(颜料分散剂的制造方法)
所述颜料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
例如,可通过以下的作为巯基改性硅酮的化合物A、作为硅酮大分子单体的化合物B以及作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大分子单体的化合物C的组合来合成,例如可通过以下的流程1来合成。此外,在下述流程1中示出使用作为大分子单体(具体而言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更具体而言为(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化合物B及化合物C的例子,但所述颜料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种制造方法。
在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以及流程1中,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l、m及n与通式1中的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l、m、n相同,p为0以上的整数,k为1以上的整数,RB为任意的取代基,R及X分别表示后述表1中的取代基,V-601是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一例的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
[化21]
流程1
[化22]
所述颜料分散剂的制造方法还可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3-43962号公报的<0110>~<0134>的记载,日本专利特开2013-43962号公报的<0110>~<0134>可并入本发明中。但,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颜料分散剂的分子量)
颜料分散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000,更优选为2000~3000000,特别优选为2500~3000000。若分子量为1000以上,则制膜性变得良好。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来测定。具体而言,可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测定。
·管柱:GPC管柱TSKgelSuperHZM-H(东曹(Tosoh)公司制造)
·溶媒:四氢呋喃
·标准物质:单分散聚苯乙烯
颜料分散剂的数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000,更优选为2000~3000000,特别优选为2500~3000000。若分子量为1000以上,则制膜性变得良好。数量平均分子量可利用与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同的方法来测定。
<颜料>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包含颜料。
颜料并无特别限制,可列举白色颜料、黑色颜料、以及其他颜色的颜料。颜料优选为白色颜料或者黑色颜料,更优选为白色颜料。
(白色颜料)
白色颜料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7765公报的段落0015或段落0114中记载的白色颜料。
具体而言,白色颜料优选为:二氧化钛、氧化锌、锌钡白(lithopone)、轻质碳酸钙、白碳、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钡,更优选为二氧化钛、氧化锌,本发明中,白色颜料特别优选为二氧化钛,其中,进而特别优选为金红石(rutile)型或者锐钛矿(anatase)型二氧化钛,最优选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的表面可进行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铝处理、氧化钛处理、氧化锆处理、有机物处理以及将这些处理并用。
由此可抑制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活性,可改善耐热性、褪光性等。
就抑制对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涂布膜进行高温处理后的b值的观点而言,对二氧化钛的表面的表面处理优选为氧化铝处理、氧化锆处理、二氧化硅处理,特别优选为氧化铝/氧化锆并用处理、或者氧化铝/二氧化硅并用处理。
(黑色颜料)
黑色颜料例如可列举:碳黑、钛黑、钛碳、氧化铁、氧化钛、黑铅等,其中,优选为碳黑。
(其他颜色的颜料)
其他颜色的颜料可使用现有公知的多种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就可靠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有机颜料。有机颜料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09-256572号公报的段落0093中记载的有机颜料。
另外,就色再现性的观点而言,特别优选为:
C.I.颜料红177、224、242、254、255、264,
C.I.颜料黄138、139、150、180、185,
C.I.颜料橙36、38、71,
C.I.颜料绿7、36、58,
C.I.颜料蓝15:6,
C.I.颜料紫23;
但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这些有机颜料。这些有机颜料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为了提高色纯度等而将多种组合使用。
另外,通过将所述其他颜色的颜料添加于白色颜料中,可调整为浅色(pastelcolor)。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优选为用于装饰材形成,更优选为用于白色装饰材形成。另外,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还优选为用于触摸屏的装饰材形成。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更优选为用于触摸屏中使用的白色装饰材形成。
颜料相对于颜料分散液的含有率优选为2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30质量%~80质量%,进而优选为40质量%~75质量%。
另外,颜料分散剂的相对于颜料的质量比优选为0.2%~25%,更优选为0.5%~20%,进而优选为1%~15%。
本发明中,提供适合于后述装饰材或后述着色层的材料的颜料分散液。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至少包含颜料及所述颜料分散剂及烃系溶媒、酮系溶媒、酯系溶媒及醇系溶媒的任一种。通过对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添加追加的粘合剂树脂、涂布助剂、硬化催化剂、抗氧化剂、追加的溶剂或其他添加剂,可用作后述着色层的材料。
制备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颜料分散时优选为仅使用颜料、颜料分散剂、溶媒(以及选择性的少量的分散粘合剂)。尤其就不会妨碍分散步骤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在颜料分散时不添加后述追加的粘合剂或后述缩合催化剂等添加剂来作为颜料分散液的材料。
在将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用作着色层的材料(更具体而言为涂布液)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制备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后,将后述追加的粘合剂或后述缩合催化剂等添加剂添加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中来制备着色层的材料。因此,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中的颜料的优选含有率、与后述着色层中的颜料的优选含有率也可不同。
以下,首先对制备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阶段中的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继而对将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用作着色层的材料(更具体而言为涂布液)的情况下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
为了对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赋予与用作着色层的材料时所添加的多种添加剂的混合性,在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中优选为使用烃系溶媒、酮系溶媒、酯系溶媒以及醇系溶媒的任一种来作为其溶媒。
烃系溶媒优选为:二甲苯、甲苯、苯、乙基苯、己烷等。
酮系溶媒优选为: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丙酮、二乙基酮等。
酯系溶媒优选为: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丁基溶纤剂乙酸酯等。
醇系溶媒优选为:丙二醇单甲醚、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正丙醇、丁醇等。
其中优选为烃系溶媒、酯系溶媒、酮系溶媒,特别优选为二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以及乙酸乙酯。
相对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全部固体成分与溶媒的合计),烃系溶媒、酮系溶媒、酯系溶媒及醇系溶媒的任一种的含量优选为8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70质量%,特别优选为12质量%~50质量%。
使颜料分散时使用的分散机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朝仓邦造著的“颜料的百科词典”第一版,朝仓书店,2000年,第438页中记载的捏合机(kneader)、辊磨机(rollmill)、磨碎机(attritor)、超磨机(super mill)、溶解器(dissolver)、均混机(homomixer)、砂磨机(sand mill)、珠磨机(beads mill)等公知的分散机。继而,还可通过所述文献第310页记载的机械性磨碎,利用摩擦力进行微粉碎。
就分散稳定性以及隐蔽力的观点而言,本发明中使用的颜料优选为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6μm~0.3μm者,进而优选为0.18μm~0.27μm者,进而特别优选为0.19μm~0.25μm者。若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6μm以上,则隐蔽力高,难以看到遮光层的基底,难以产生粘度上升。另一方面,若为0.3μm以下,则色度足够高,同时隐蔽力高,另外,涂布时的面状变得良好。
此外,此处所谓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是指当将粒子的电子显微镜拍摄图像作为相同面积的圆时的直径,另外,所谓“数量平均粒径”,对大量粒子求出所述粒径,是指其100个平均值。
为了使颜料分散而使用在同一分子内包含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结构及颜料吸附部位的所述颜料分散剂。就烘烤后的热着色的方面而言,要求尽可能减少所述颜料分散剂的量。
另一方面,若颜料分散液包含足够的所述颜料分散剂,则分散液的稳定性提高,难以看到颜料粒子的沉降、凝聚。
关于所述颜料粒子的沉降、凝聚,有效的是在分散时除了添加所述颜料分散剂以外,还添加分散粘合剂来进行共分散。作为分散粘合剂,就热着色的方面而言,优选为添加硅酮树脂、硅酮寡聚物。即,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也可还包含硅酮树脂。此种硅酮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甲基硅酮树脂、二甲基硅酮树脂。硅酮树脂可使用市售的硅酮树脂,例如可使用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R251、KR255、KR300、KR311、X-40-9246等。
相对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中的全部固体成分,分散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30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20质量%,特别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
如上所述,在将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用作着色层的材料时,可视需要来添加追加的粘合剂树脂、涂布助剂、硬化催化剂、抗氧化剂、追加的溶剂或其他的添加剂。以下对其详情进行说明。
<追加的粘合剂树脂>
在将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用作着色层的材料时,优选为添加追加的粘合剂树脂。追加的粘合剂树脂并无特别限制,就耐热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硅酮树脂。可使用作为硅酮树脂而公知者,可使用:甲基系直链硅酮树脂、甲基苯基系直链硅酮树脂、丙烯酸树脂改性硅酮树脂、聚酯树脂改性硅酮树脂、环氧树脂改性硅酮树脂、醇酸树脂、改性硅酮树脂以及橡胶系硅酮树脂等。更优选为甲基系直链硅酮树脂、甲基苯基系直链硅酮树脂、丙烯酸树脂改性硅酮树脂,特别优选为甲基系直链硅酮树脂、甲基苯基系直链硅酮树脂。
追加的粘合剂树脂可仅使用一种,也可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还可通过将这些树脂以任意的比率进行混合来控制膜物性。追加的粘合剂树脂可为与分散粘合剂同种者,也可使用不同者。
追加的粘合剂树脂可使用溶解于有机溶媒等中者,例如可使用溶解于二甲苯溶液或甲苯溶液中者。
<硬化催化剂>
在对颜料分散剂、分散粘合剂以及追加的粘合剂树脂的任一种或者多种使用硅酮树脂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其交联反应来形成硬化皮膜,还可使用缩合反应硬化催化剂(也称为聚合催化剂)。缩合反应硬化催化剂优选为含有金属盐、更优选为有机酸金属盐的缩合催化剂。
包含金属盐(碱金属盐及碱土类金属盐除外)、更优选为有机酸金属盐(碱金属盐及碱土类金属盐除外)的缩合催化剂(b)适合使用现有公知的缩合催化剂。即,作为成分(b),可列举有机酸的铝盐、锡盐、铅盐或者过渡金属盐,还可为有机酸与所述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结构所代表的络合盐者。此种成分(b)特别优选为含有选自铝、钛、铁、钴、镍、锌、锆、钴、钯、锡、水银或者铅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缩合催化剂,最优选为使用有机酸锆盐、有机酸锡盐、有机酸铝盐。
作为成分(b)的缩合催化剂的具体例,也可使用:二乙酸二丁基锡、二辛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顺丁烯二酸二辛基锡、辛酸锡等有机酸锡盐;四(异丙基)钛酸盐、四(正丁基)钛酸盐、二丁氧基双(乙酰丙酮)钛、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盐、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酯基)钛酸盐、双(二辛基焦磷酸酯基)氧基乙酸钛酸盐等有机酸钛盐;四丁基锆酸盐、四(乙酰丙酮)锆、四异丁基锆酸盐、丁氧基三(乙酰丙酮)锆、环烷酸锆、辛酸锆等有机酸锆盐;三(乙基乙酰乙酸)铝、三(乙酰丙酮)铝等有机酸铝盐;环烷酸锌、甲酸锌、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铁、环烷酸钴、辛酸钴等有机酸金属盐。另外,作为市售品,还可使用CAT-AC、D-15、D、D-25(以上由信越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所述催化剂的使用量可为催化剂量,相对于颜料分散剂、分散粘合剂以及追加的粘合剂树脂,金属成分可使用0.1质量%~20质量%,可根据硬化条件来任意选择。
<其他材料>
着色层中可使用的其他材料可列举后述转印材料的着色层中可使用的材料,其他材料的优选范围也与转印材料的着色层中可使用的材料的优选范围相同。
着色层中可包含的所述材料以外的其他成分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的颜料分散稳定剂、公知的涂布助剂、公知的抗氧化剂等,较理想为着色层的色泽不会变化、或者变为理想的色泽者。
此外,相对于着色层的全部固体成分,颜料的含有率优选为20质量%~75质量%。在颜料的含有率在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可将进行了与利用溅镀来蒸镀导电性层时相同程度的加热后的耐热性设为良好的范围,可形成同时满足其他的要求特性的装饰材。相对于着色层的全部固体成分,颜料的含有率更优选为25质量%~60质量%,进而优选为30质量%~50质量%。
此处所谓的全部固体成分是指自着色层中去除了溶剂等的不挥发成分的总质量。
相对于着色层的全部固体成分,颜料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设为30质量%以上。若颜料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在所述范围内,则可对本发明的着色层的色泽带来优选的影响。颜料以外的成分在着色层中的含有率更优选为30质量%~80质量%,进而优选为35质量%~70质量%,特别优选为40质量%~65质量%。
另外,就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着色层中所含的颜料以外的成分,追加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为硅酮树脂)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颜料分散液的特性>
(粘度)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优选为使用颜料分散剂与颜料来制备时的粘度在25℃的环境下为10mPa·s~500mPa·s,更优选为10mPa·s~300mPa·s,特别优选为15mpa·s~200mPa·s。
[装饰材]
本发明的装饰材使用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优选为对基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来制作的涂布膜进行加热而形成。另外,还可将基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来制作的涂布膜作为着色层而制膜后,对所述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本发明的装饰材。
本发明的装饰材优选为用于触摸屏。
本发明的装饰材优选为白色装饰材。此外,本发明的装饰材还可为黑色装饰材。黑色装饰材还可用作后述触摸屏的遮光层。
本发明的装饰材优选为用于触摸屏,且为白色装饰材。
[带装饰材的基材]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包括本发明的装饰材、及基板。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还包括遮光层。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还包括导电性层。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更优选为依次包括基材、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遮光层及导电性层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为依次包括基材、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遮光层及导电性层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带装饰材的基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透过光的透光区域,包括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以及可任意地具有的遮光层)的装饰材是以包围透光区域的方式层叠于基材上,在装饰材的内边缘,优选为具有以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装饰材的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部,更优选为倾斜部表面与基材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为10度~60度。通过在装饰材中具有倾斜部,且倾斜部表面与基材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为10度~60度,则装饰材与未形成装饰材的基材的部位之间的膜厚阶差变得缓和,装饰材(或者当在装饰材上设置有遮光层的情况下为遮光层)上的导电性层难以产生断线等问题。
以下,对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
<带装饰材的基材的特性>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的所谓“装饰材”,是指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单层或者2层以上的装饰材(例如白色装饰材与遮光层的层叠体)。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优选为通过设为自基材(膜或者玻璃)侧起依次包含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以及遮光层的构成,来抑制漏光等。
关于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光密度为3.5~6.0,更优选为4.0~5.5,特别优选为4.5~5.0。
关于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当在基材侧包含白色装饰材作为装饰材的情况下,优选为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基材侧的色泽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指标计,L值为85~95,更优选为86~95,特别优选为87~95,最优选为88~95。进而,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就对利用溅镀而在遮光层上蒸镀导电性层后的色泽加以改善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80℃、30分钟的高温处理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基材侧的L值以SCI指标计为所述范围。
关于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当在基材侧包含白色装饰材作为装饰材的情况下,优选为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基材侧的色泽以SCI指标计,b*值为1.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进而,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就对利用溅镀而在遮光层上蒸镀导电性层后的色泽加以改善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80℃、40分钟的高温处理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基材侧的b*值以SCI指标计为所述范围。
本发明的装饰材为形成于触摸屏前面板的非接触侧的透光区域(显示区域)周围的边框状图案,是出于看不到分布配线等的目的、或装饰的目的而形成。
如图1~图3中示出一例,在设置于基材1上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与遮光层2b的层叠体的装饰材的内边缘,优选为具有以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装饰材的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部2c。导电性层6形成于装饰材上,优选为沿着装饰材的倾斜部2c而延在于基材1上。
通过设置倾斜部,装饰材与未形成装饰材的基材的部位之间的膜厚阶差变得缓和,难以产生导电性层的断线等问题。
对于倾斜部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通过加热使遮光层收缩而形成所述倾斜部的方法、通过加热使着色层熔化(melt)而形成所述倾斜部的方法等,优选为通过加热使遮光层收缩而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方法。通过遮光部因加热而收缩,遮光部侧的着色层也追随遮光层而收缩,另一方面,基材侧的着色层未追随遮光层,因此可形成倾斜部。下文对通过加热使遮光层收缩而形成倾斜部的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装饰材中的倾斜部2c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如图1及图3中示出一例,具有隆起的突出部,或者可如图2中示出一例,具有以平稳的曲线来连接的形状。另外,如图1~图3所示,倾斜部2c只要是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的厚度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变薄即可,遮光层2b也可与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一起,厚度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变薄。如图3中示出一例,装饰材也可为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层叠有2层以上的形态。
图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倾斜部表面与基材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θ为10度~60度,更优选为15度~55度。若倾斜角θ为10度以上,则在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上不具有遮光层的部位减少,外观异常、即光密度低的区域减少,看到显示装置的漏光或电路的辅的情况变少。另一方面,若倾斜角θ为60度以下,则导电性层引起断线等问题的情况变少。
倾斜角θ是以如图1~图4的虚线所表示,使倾斜部表面近似于平面,所述平面与基材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倾斜角θ可通过将基板切断,使用光学显微镜,自剖面方向来测定基板与倾斜所形成的角度而求出。
在通过加热使遮光层收缩而形成倾斜部的情况下,通过使构成着色层和/或遮光层的树脂的种类和/或组成变化,可形成具有所需倾斜角的倾斜部。
本发明中,优选为以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基材侧的宽度、与遮光层的宽度的差成为200μm以下的方式来设置倾斜角θ。通过设为此种构成,可消除外观异常以及导电性层的断线等问题。
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基材侧的宽度、与遮光层的宽度的差(边缘的差)优选为200μm以下,优选为5μm~100μm,更优选为10μm~90μm。
所谓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基材侧的宽度,是指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中与基材接触一侧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宽度。
<基材>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使用的基材中可使用多种基材,但基材优选为膜基材,更优选为使用无光学性应变者、或透明度高者。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基材的全光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
在基材为膜基材的情况下的具体原材料中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
基材还可为玻璃等。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基材优选为选自玻璃、TAC、PET、PC、COP或者硅酮树脂(其中,本说明书中的硅酮树脂或聚有机硅氧烷并不限定于由R2SiO的结构单元式所表示的狭义含义,还包含由RSiO1.5的结构单元式所表示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中,优选为包含玻璃、环烯烃聚合物或者硅酮树脂。
硅酮树脂优选为以笼型聚有机硅氧烷作为主成分,更优选为以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主成分。此外,所谓组合物或者层的主成分,是指占所述组合物或者所述层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所述硅酮树脂或包含硅酮树脂的基材可使用日本专利第4142385号、日本专利第4409397号、日本专利第5078269号、日本专利第4920513号、日本专利第4964748号、日本专利第5036060号、日本专利特开2010-96848号、日本专利特开2011-194647号、日本专利特开2012-183818号、日本专利特开2012-184371号、日本专利特开2012-218322号的各公报中记载者,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可并入本发明中。
另外,也可对基材表面附加多种功能。具体而言,可列举:抗反射层、防眩层、相位差层、视角提高层、耐伤层、自修复层、抗静电层、防污层、防电磁波层、导电性层。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基材优选为在基材表面具有导电性层。导电性层可优选地使用日本专利特表2009-505358号公报中记载者。
基材优选为进而至少具有耐伤层以及防眩层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基材的膜厚优选为35μm~200μm,更优选为40μm~150μm,特别优选为40μm~100μm。
另外,为了提高因转印步骤中的层压而引起的着色层的密合性,可预先对基材(前面板)的非接触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优选为实施使用硅烷化合物的表面处理(硅烷偶合处理)。硅烷偶合剂优选为具有与感光性树脂相互作用的官能基者。例如通过喷淋来吹附硅烷偶合液(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3质量%水溶液,商品名:KBM603,信越化学(股)制造)20秒,进行纯水喷淋清洗。然后,通过加热而进行反应。还可使用加热槽,利用层压机的基材预加热也可促进反应。
<着色层、装饰材>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在基材与遮光层之间包含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
(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厚度)
就用以提高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隐蔽力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膜厚为10μm~40μm。
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厚度进而优选为15μm~40μm,特别优选为20μm~38μm。
(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
就用以提高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隐蔽力的观点而言,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光密度(也称为OD)优选为0.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
<遮光层>
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在基材侧包含白色装饰材作为装饰材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对白色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白色装饰材的与基材相反一侧的面上包含遮光层。形成遮光层的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热交联性树脂。
热交联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在主链上具有硅氧烷键的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其中优选为在主链上具有硅氧烷键的硅酮树脂。另外,遮光层优选为包含颜料。
(硅酮树脂)
遮光层优选为包含主链上具有硅氧烷键的硅酮树脂,其中优选为甲基硅酮树脂。另外,在主链上具有硅氧烷键的硅酮树脂还可使用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但,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还可在遮光层中包含其他的粘合剂树脂。
遮光层中可使用的所述硅酮树脂或颜料以外的成分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中可使用者分别相同。
相对于遮光层中所含的颜料以外的成分,硅酮树脂的比例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
进而,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相对于对白色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白色装饰材中所含的颜料以外的成分,硅酮树脂的比例为90质量%以上,且相对于遮光层中所含的颜料以外的成分,硅酮树脂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所述情况下的更优选范围与对白色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白色装饰材或者遮光层中的进而特别优选范围、最优选范围相同。
(遮光层用的色材(coloring material))
遮光层用的色材优选为颜料,更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颜料例如可列举:碳黑、钛黑、钛碳、氧化铁、氧化钛、黑铝等,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优选为遮光层包含氧化钛以及碳黑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碳黑。
(其他材料)
遮光层中可使用的其他材料可列举后述膜转印材料的着色层中可使用的材料,其他材料的优选范围也与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的着色层中可使用的材料的优选范围相同。
(遮光层的厚度)
就用以提高遮光层的隐蔽力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遮光层的膜厚为1.0μm~5.0μm。
遮光层的厚度进而优选为1.0μm~4.0μm,特别优选为1.5μm~3.0μm。
(遮光层的光密度)
就用以提高遮光层的隐蔽力的观点而言,遮光层的光密度(OD)优选为3.5以上,特别优选为4.0以上。
(遮光层的表面电阻)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遮光层的表面电阻为1.0×1010Ω/□以上,更优选为1.0×1011Ω/□以上,特别优选为1.0×1012Ω/□以上,进而特别优选为1.0×1013Ω/□以上。此外,Ω/□为Ω每平方。
<导电性层>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在遮光层上还具有导电性层。
导电性层可优选地使用日本专利特表2009-505358号公报中记载者。另外,关于导电性层的构成或形状,记载于后述本发明的触摸屏的说明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其他的导电性要素的说明中。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优选为导电性层包含铟(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或铟合金等含铟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由于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耐热性高,故而即便是通过溅镀来蒸镀导电性层而成的情况,也可改善装饰材的膜物性,进而在包含白色装饰材作为装饰材的情况下,可减小所得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b值。
<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着色层(在具有遮光层的情况下进而为遮光层)优选为分别利用选自膜转印、热转印印刷、丝网印刷及喷墨印刷中的方法来制作,特别优选为膜转印。
具体而言,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上依次层叠着色层及遮光层的步骤,可分别利用选自以下方法中的方法来制作着色层及遮光层:自在临时支持体上至少包含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的膜转印材料上,至少转印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后,去除临时支持体的方法;对在临时支持体上至少包含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的热转印材料的临时支持体侧进行加热,自临时支持体上至少转印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的热转印印刷;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或者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的丝网印刷;以及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或者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喷墨印刷。另外,优选为包括以下步骤:装饰材是以在基材上包围透光区域的方式具有边框上的形状,且在装饰材的内边缘,以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装饰材的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倾斜部。
着色层及遮光层还可将膜转印、热转印印刷、丝网印刷及喷墨印刷的多种加以组合而形成。
进而,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优选为通过以下步骤来形成着色层及遮光层:自至少依次包含临时支持体、遮光层及着色层的膜转印材料上,将遮光层及着色层转印于基材上后,去除临时支持体;或者自具有临时支持体及着色层的膜转印材料上,将着色层转印于基材上后,去除临时支持体,进而自至少包含临时支持体及遮光层的膜转印材料上,将遮光层转印于着色层上后,去除临时支持体。
[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
<膜转印:膜转印材料>
本发明的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包含使用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着色层。本发明的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优选为膜转印材料。
在图7的构成的具有开口部8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中,若使用膜转印材料来形成图5中记载的着色层(加热前的装饰材2a)或遮光层2b等,则即便是在具有开口部的基板(前面板)上,也可不会自开口部分泄漏抗蚀剂成分,特别是不会自必须将遮光图案最大限度地形成至前面板的边界为止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或遮光层2b中的玻璃端露出抗蚀剂成分,因此不会污染基板背侧,可以简略的步骤来制造具有薄层/轻量化的优点的触摸屏。
膜转印材料优选为包含临时支持体、遮光层及着色层。此外,膜转印材料中的遮光层及着色层优选为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的遮光层及着色层相同的组成,但膜转印材料中的遮光层及着色层根据对基材的转印后的制造步骤而组成不同。例如,在膜转印材料中的遮光层及着色层含有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的遮光层以及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中,聚合性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也可变化。
另外,膜转印材料中所含的着色层至少包含色材及粘合剂树脂。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中使用的膜转印材料,对转印材料制作方法以及构成膜转印材料的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遮光层及着色层(着色层))
膜转印材料至少具有遮光层及着色层(以下归纳称为着色层)中的至少一者。
通过将转印材料中所含的遮光层及着色层转印于后述基材上,可形成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遮光层以及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
(1)着色层的材料
着色层包含色材以及用以形成色材来作为着色层的粘合剂树脂材。另外,根据所使用的环境、用途,着色层优选为还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以及聚合引发剂。除此以外,着色层可包含抗氧化剂、聚合抑制剂。
(1-1)色材
膜转印材料的色材可分别使用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遮光层以及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中使用的颜料。
(1-2)粘合剂树脂
膜转印材料的粘合剂树脂除了包含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遮光层以及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中使用的至少一种硅酮树脂以外,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能够在临时支持体上形成着色层后转印于基材上者。
(1-3)抗氧化剂
还可在着色层中添加抗氧化剂。特别是在着色层为着色层的情况下,优选为添加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使用:受阻酚系、半受阻酚系、磷酸系、分子内具有磷酸/受阻酚的混成型抗氧化剂。
就抑制着色的观点而言,本发明中使用的抗氧化剂优选为磷酸系抗氧化剂,例如易璐佛斯(IRGAFOS)168(巴斯夫(BASF)公司制造)。
(1-4)溶剂
另外,通过涂布来制造转印膜的着色层时的溶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1-95716号公报的段落0043~段落0044中记载的溶剂。具体而言,优选为环己酮、甲基乙基酮等。
(1-5)添加剂
进而,还可在着色层中使用其他的添加剂。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7、日本专利特开2009-237362号公报的段落0060~段落0071中记载的表面活性剂,或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8中记载的热聚合抑制剂,进而日本专利特开2000-310706号公报的段落0058~段落0071中记载的其他添加剂。
另外,作为涂布助剂,也可添加美佳法(Megafac)F-780F(迪爱生(DIC)公司制造)等。
(临时支持体)
转印材料具有临时支持体。
临时支持体优选为具有可挠性,且在加压、或者加压及加热下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形、收缩或延伸。此种临时支持体的例子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乙酸纤维素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等,其中特别优选为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对于临时支持体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5μm~300μm,更优选为20μm~200μm。
另外,临时支持体可为透明,或也可含有染料化硅、氧化铝溶胶、铬盐、锆盐等。
另外,对于临时支持体,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22172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来赋予导电性。
(热塑性树脂层)
转印材料具有至少一层热塑性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优选为设置于临时支持体与着色层之间。即,转印材料优选为依次包含临时支持体、热塑性树脂层及着色层。
热塑性树脂层中使用的成分优选为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记载的有机高分子物质,特别优选为自利用维卡Vicat法(具体而言,利用美国材料试验法ASTMD1235来进行的聚合物软化点测定法)而得的软化点约为80℃以下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中选择。
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乙烯与乙酸乙烯酯或其皂化物之类的乙烯共聚物、乙烯与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聚氯乙烯、氯乙烯与乙酸乙烯酯及其皂化物之类的氯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之类的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甲苯、乙烯基甲苯与(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之类的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乙酸乙烯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尼龙、共聚合尼龙、N-烷氧基甲基化尼龙、N-二甲基胺基化尼龙之类的聚酰胺树脂等有机高分子。
热塑性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6μm~100μm,更优选为6μm~50μm。若热塑性树脂层的厚度为6μm~100μm的范围,则即便是在基材上存在凹凸的情况,也可将凹凸完全吸收。
(中间层)
出于防止多层涂布层的涂布时、以及涂布后的保存时的成分混合的目的,转印材料还可具有至少一层中间层。中间层优选为设置于临时支持体与着色层之间(在具有热塑性树脂层的情况下,设置于热塑性树脂层与着色层之间)。即,转印材料优选为依次包含临时支持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以及着色层。
作为中间层,优选为使用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记载为“分离层”的具有阻氧功能的阻氧膜,所述情况下,曝光时灵敏度提升,曝光机的时间负荷减少,生产性提高。
阻氧膜优选为显示出低的氧透过性,且分散或溶解于水或者碱性水溶液中者,可自公知者中适当选择。这些阻氧膜中,特别优选为聚乙烯醇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组合。
中间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5.0μm,更优选为0.5μm~2.0μm。若为0.1μm~5.0μm的范围,则不存在阻氧功能下降的情况,也不存在显影时或者中间层去除时过度花费时间的情况。
(保护剥离层)
转印材料中,为了保护其不会受到贮存时的污染或损伤而覆盖着色层,优选为设置保护剥离层(也称为覆盖膜)。保护剥离层可包含与临时支持体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但必须容易自着色层上分离。保护剥离层的材料例如优选为硅酮纸、聚烯烃或者聚四氟乙烯片。
保护剥离层的雾度的最大值优选为3.0%以下,就更有效地抑制着色层的显影后的白斑产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保护剥离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5μm~50μm,特别优选为10μm~30μm。若所述厚度为1μm以上,则保护剥离层的强度充分,因此当在感光性树脂层上贴合覆盖膜时,保护剥离层难以断裂。若为100μm以下,则保护剥离层的价格不会变高,另外,当层压保护剥离层时难以产生皱褶。
所述保护剥离层作为市售者,例如可列举:王子制纸(股)制造的阿尔方(Alphan)MA-410、E-200C、E-501,信越膜(股)制造等的聚丙烯膜,帝人(股)制造的PS-25等PS系列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可通过对市售的膜进行喷砂加工来简单地制造。
可使用聚乙烯膜等聚烯烃膜作为保护剥离层。另外,通常用作保护剥离层的聚烯烃膜可将原材料进行热熔融,利用混练、挤出、双轴延伸、铸造(casting)或者充气法(inflation method)来制造。
以上,已对本发明中可使用的膜转印材料进行了说明,但膜转印材料视需要可为负型材料或者正型材料。
<膜转印材料的制造方法>
制造以上所说明的膜转印材料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3861号公报的段落0064~段落0066中记载的步骤来制造。另外,膜转印材料还可利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9-1160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作。
膜转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可列举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在临时支持体上涂布树脂组合物,使其干燥而形成着色层的步骤;以及以保护剥离层来覆盖所形成的着色层的步骤。
此处,本发明中可使用的膜转印材料可至少形成着色层及遮光层的2层作为着色层,另一方面,在将具有临时支持体及着色层的膜转印材料转印至基材上后去除临时支持体,进而将至少包含临时支持体及遮光层的膜转印材料转印至着色层上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形成有着色层及遮光层中的至少一层者作为着色层。在前者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转印材料)可使用在临时支持体上依次层叠有着色层及遮光层者,所述情况下,可在(玻璃)基材上暂时设置装饰材及遮光材,在步骤上优选。
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膜转印材料还可进而形成其他的层。另外,还可在着色层的形成前涂布形成热塑性树脂层和/或中间层(阻氧层)。
在临时支持体上涂布着色层形成用的组合物、热塑性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中间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方法可使用公知的涂布方法。例如可通过使用旋转器(spinner)、转盘(whirler)、辊涂布机(roller coater)、帘幕式涂布机(curtain coater)、刀式涂布机(knife coater)、线棒涂布机(wire bar coater)、挤出机(extruder)等涂布机,涂布这些涂液,使其干燥而形成。
-溶剂-
用以形成膜转印材料的着色层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可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所含的各成分同时使用溶剂来适当地制备。
溶剂可列举:酯类,例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异丁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烷基酯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氧基乙酸甲酯、氧基乙酸乙酯、氧基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以及3-氧基丙酸甲酯及3-氧基丙酸乙酯等3-氧基丙酸烷基酯类(例如: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以及2-氧基丙酸甲酯、2-氧基丙酸乙酯及2-氧基丙酸丙酯等2-氧基丙酸烷基酯类(例如: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以及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2-氧代丁酸甲酯、2-氧代丁酸乙酯等;
醚类,例如二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醚乙酸酯等;
酮类,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2-庚酮、3-庚酮等;
芳香族烃类,例如甲苯、二甲苯等。
这些溶剂中,优选为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二甲苯、环己酮、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
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以保护剥离层来覆盖着色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在临时支持体上的着色层上重叠、压接保护剥离层的方法。
压接时,可使用层压机、真空层压机、以及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自动切断层压机(auto cut laminator)等公知的层压机。
压接的条件优选为环境温度20℃~45℃、线压1000N/m~10000N/m。
-层压方法-
着色层在基材表面上的转印(贴合)是将着色层重叠于基材表面,进行加压、加热中进行。贴合时,可使用层压机、真空层压机、以及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自动切断层压机等公知的层压机。
层压方法是将经冲压的装饰材料转印于基材上,因此就提升产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单叶式且精度良好,不会在基材与装饰材料间进入气泡的方法。
具体而言,可优选地列举真空层压机的使用。
层压(连续式/逐片式)中使用的装置例如可列举克莱姆产品(Climb Product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V-SE340aaH等。
真空层压机装置例如可列举:高野精机有限公司制造的装置,或大成层压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FVJ-540R、FV700等。
在将膜转印材料贴附于基材上之前,包含在临时支持体的与着色剂相反一侧进而层叠支持体的步骤,有时可获得层压时不会进入气泡的优选效果。此时使用的支持体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以下的支持体。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三乙酰基纤维素、环烯烃聚合物。
另外,膜厚可在50μm~200μm的范围内选择。
-去除临时支持体的步骤-
膜转印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包括如下步骤:自贴附于基材上的转印材料上去除临时支持体。
-去除热塑性树脂层的步骤、去除中间层的步骤-
进而,在膜转印材料包含热塑性树脂层或中间层的情况下,优选为包括将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去除的步骤。
将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去除的步骤通常可使用在光刻方式中所使用的碱性显影液来进行。碱性显影液并无特别制约,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记载者等公知的显影液。此外,显影液优选为装饰材表现出溶解型的显影行为者,例如优选为以0.05mol/L~5mol/L的浓度包含pKa=7~13的化合物者,也可进而添加少量与水具有混合性的有机溶剂。与水具有混合性的有机溶剂可列举:甲醇、乙醇、2-丙醇、1-丙醇、丁醇、二丙酮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正丁醚、苄基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ε-己内酯、γ-丁内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乳酸乙酯、乳酸甲酯、ε-己内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有机溶剂的浓度优选为0.1质量%~30质量%。
另外,也可在碱性显影液中进而添加公知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
将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去除的步骤的方式可为覆液、喷淋、喷淋与旋转、浸渍等的任一种。此处,若对喷淋进行说明,则可通过喷淋来吹附显影液,由此将热塑性树脂层或中间层去除。另外,显影后,优选为通过喷淋来吹附清洗剂等,一边利用毛刷等进行擦拭,一边去除残渣。液温度优选为20℃~40℃,另外,pH值优选为8~13。
-后烘烤步骤-
优选为在转印步骤后包括后烘烤步骤,更优选为包括在去除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步骤后进行后烘烤的步骤。
就度与生产性并存的观点而言,膜转印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在0.08atm~1.2atm的环境下,将膜转印材料的着色层及遮光层加热至50℃~300℃而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饰材的内边缘,优选为具有以朝向透光区域的内部而装饰材的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部,倾斜部优选为通过加热使遮光层收缩而形成。例如,在后烘烤步骤中,通过将装饰材在50℃~300℃下进行加热而使遮光层收缩,由此可形成倾斜部。
后烘烤的加热更优选为在0.5atm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另一方面,更优选为在1.1atm以下的环境下进行,特别优选为在1.0atm以下的环境下进行。进而,就不使用特殊的减压装置,可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而言,进而特别优选为在约1atm(大气压)环境下进行。此处,之前在利用加热将着色层及遮光层进行硬化而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在非常低的压力的减压环境下进行,降低氧浓度来维持烘烤后的度,但通过使用膜转印材料,在以所述压力的范围进行烘烤后也可改善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以及遮光层的基材侧的色泽(减小b值),提高白色度。
后烘烤的温度优选为50℃~300℃,更优选为100℃~300℃,更优选为120℃~300℃。
另外,后烘烤可在两种以上的不同温度下分别仅进行既定的时间。例如,首先在50℃~200℃、优选为100℃~200℃下进行加热,继而在200℃~280℃、优选为220℃~260℃下进行加热。
后烘烤的时间更优选为20分钟~150分钟,特别优选为30分钟~100分钟。当在两个阶段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的情况下,优选为以各阶段的温度[的合计成为20分钟~150分钟的方式进行。
后烘烤可在空气环境下进行,也可在氮气置换环境下进行,就不使用特殊的减压装置,可减低制造成本的观点而言,特别优选为在空气环境下进行。
-其他步骤-
膜转印材料的制造方法也可包括后曝光步骤等其他步骤。
在着色层含有光硬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当形成着色层及遮光层时,优选为包括后曝光步骤。后曝光步骤可仅自着色层及遮光层的与基材接触一侧的表面方向来进行,可仅自不与透明基材接触一侧的表面方向来进行,也可自两面方向进行。
此外,作为曝光步骤、显影步骤、将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去除的步骤、以及其他步骤的例子,也可将日本专利特开2006-23696号公报的段落0035~段落0051中记载的方法适当地用于本发明中。
<热转印印刷>
热转印印刷优选为通过热转印印刷来制作着色层及遮光层,所述热转印印刷是对分别在临时支持体上至少包含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的热转印材料的临时支持体侧进行加热,自临时支持体上至少转印着色层及遮光层的其中一者,并且热转印材料中所含的着色层包含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热转印印刷的方法优选为墨带(inkribbon)印刷。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墨带印刷的方法可列举《非冲击印刷(non impact printing)-技术与材料-(CMC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86年12月1日)》等中记载的方法。
<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优选为通过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或者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的丝网印刷来制作着色层及遮光层,且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以及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丝网印刷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使用日本专利4021925号中记载的方法等。另外,通过进行多次丝网印刷,则利用丝网印刷也可使膜厚变厚。
<喷墨印刷>
喷墨印刷优选为通过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或者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喷墨印刷来制作着色层及遮光层,且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以及遮光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喷墨印刷的方法可列举《喷墨技术的电子学应用(实现理工中心(Realize Science&Engineering Center)发行,2006年9月29日)》等中记载的方法。
[触摸屏]
本发明的触摸屏包括本发明的装饰材、使用本发明的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的装饰材或者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此种触摸屏优选为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以及具备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具有前面板(也称为基板),且在前面板的非接触侧至少具有下述(1)~(4)的要素,优选为以包含前面板(基板)与(1)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装饰材的层叠体的形式包含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1)包含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装饰材
(2)多个垫部分经由连接部分而在第一方向上延在形成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图案
(3)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电性绝缘,且包含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在形成的多个垫部分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
(4)使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电性绝缘的绝缘层
另外,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第二电极图案可为透明电极图案。
进而,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也可还具有下述(5)。
(5)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
进而,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更优选为以包括前面板(基板)、(1)包含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装饰材、以及作为导电性层的所述(2)、(3)及(5)中的至少一种电极图案的层叠体的形式,包含本发明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1)包含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的装饰材优选为还包括遮光层。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
首先,对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形成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及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中的优选构成的剖面图。图5中,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包括:前面板1G(盖玻璃)、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遮光层2b、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绝缘层5、导电性要素6、及透明保护层7。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设置有倾斜部2c,且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是以朝向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的内部而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
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优选为包含透光性基材。透光性基材可使用在盖玻璃1G上设置有下述装饰材者,或者以盖玻璃1G、膜基材1的顺序在膜基材上设置有下述装饰材者的任一者。在盖玻璃上设置装饰材的情况对于触摸屏薄型化而言优选,在膜基材上设置装饰材且将其贴合于盖玻璃上的情况对于触摸屏生产性而言优选。
另外,可在膜基材的与电极相反一侧,进而设置盖玻璃1G。玻璃基材可使用康宁(Corning)公司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所代表的强化玻璃等。另外,图5及图6中,将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设置有各要素一侧称为非接触面1a。在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中,使手指等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接触面(1a非接触面的相反面)接触等而进行输入。以下,有将前面板称为“基材”的情况。
另外,在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非接触面上设置有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及遮光层2b。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与遮光层2b是作为装饰材而形成于触摸屏前面板的非接触侧的透光区域(显示区域)周围的边框状图案,是出于看不到分布配线等的目的、或装饰的目的而形成。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中,可设置不图示的配线取出口。在形成具有配线取出部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情况下,若欲使用装饰材形成用液体抗蚀剂或丝网印刷墨水来形成装饰材2,则有时会产生如下问题:产生抗蚀剂成分自配线取出部中泄漏、或抗蚀剂成分自装饰材中的玻璃端露出的情况,从而污染基材背侧;但在使用具有配线取出部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情况下,也可解决所述问题。
在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非接触面形成有: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多个垫部分经由连接部分而在第一方向上延在形成;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电性绝缘,且包含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在形成的多个垫部分;以及绝缘层5,使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电性绝缘。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后述的导电性要素6可利用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光性的导电性金属氧化膜来制作。此种金属膜可列举:ITO膜;Al、Zn、Cu、Fe、Ni、Cr、Mo等的金属膜;SiO2等的金属氧化膜等。此时,各要素的膜厚可设为10nm~200nm。另外,由于利用煅烧而将非晶的ITO膜形成多晶的ITO膜,故而也可降低电阻。另外,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后述导电性要素6也可使用具有利用所述导电性纤维的装饰材的转印膜来制造。除此以外,在利用ITO等来形成第一导电性图案等的情况下,可参考日本专利第4506785号公报的段落0014~段落0016等。
另外,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至少一者可横跨设置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非接触面以及遮光层2b的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相反侧的面这两个区域。图5及图6中示出如下的图: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横跨设置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非接触面以及遮光层2b的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相反侧的面这两个区域,且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覆盖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的侧面。其中,也可使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的宽度较遮光层2b的宽度更狭窄,所述情况下,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至少一者可横跨设置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的非接触面、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以及遮光层2b的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相反侧的面的区域。如上所述,在横跨包含需要一定厚度的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以及遮光层2b的装饰材与前面板背面而层压转印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膜转印材料(特别是具有热塑性树脂层的膜转印材料),即便不使用真空层压机等昂贵的设备,也可以简单的步骤来进行不会在装饰材2的部分边界产生泡的层压。
使用图8,对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发明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是由垫部分3a经由连接部分3b而在第一方向上延在形成。另外,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利用绝缘层5而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电性绝缘,且包括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图8中的第二方向)上延在形成的多个垫部分。此处,在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的情况下,可将垫部分3a与连接部分3b制作成一体,也可仅制作连接部分3b,且将垫部分3a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制作(图案化)成一体。在将垫部分3a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制作(图案化)成一体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将连接部分3b的一部分与垫部分3a的一部分连结,且以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利用绝缘层5而电性绝缘的方式形成各层。
图5及图6中,在遮光层2b的与前面板1和/或前面板1G相反侧的面侧设置有导电性要素6。导电性要素6是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不同的要素。图5及图6中,示出导电性要素6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连接的图。
另外,图5及图6中,以将各构成要素全部覆盖的方式设置有透明保护层7。透明保护层7也可以仅覆盖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方式来构成。绝缘层5与透明保护层7可为同一材料,也可为不同的材料。构成绝缘层5及透明保护层7的材料优选为表面硬度、耐热性高者,可使用公知的感光性硅氧烷树脂材料、丙烯酸树脂材料等。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态例可列举图9~图13的形态。图9是表示形成有开口部8的强化处理玻璃11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形成有对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装饰材2a的前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的前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前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形成有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6的前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这些图是表示将所述说明加以具体化的例子的图,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通过这些附图来作限定性解释。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以及包括所述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可应用《最新触摸屏技术》(2009年7月6日发行,技术时代(Techno Times)(股))、三谷雄二监修;《触摸屏的技术与开发》,CMC出版(2004,12);平板显示器国际论坛2009(FPDInternational 2009Forum)T-11讲演教科书,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Cypress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应用注解(application note)AN2292等中所公开的构成。
[信息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信息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的触摸屏。本发明的触摸屏有效的是用作OGS型触摸屏。
可使用本发明的触摸屏的信息显示装置优选为移动设备,例如可列举以下的信息显示装置。
iPhone4(注册商标)、iPad(注册商标)(以上由美国苹果(Apple)公司制造),索爱(Xperia)(SO-01B)(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公司制造),盖世(Galaxy)S(SC-02B)、盖世(Galaxy)Tab(SC-01C)(以上由韩国三星(Samsung)电子公司制造),黑莓(BlackBerry)8707h(加拿大移动研究(Research In Motion)公司制造),肯德路(Kindle)(美国亚马逊(Amazon)公司制造),科博触控(Kobo Touch)(乐天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可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通过以下所示的具体例来作限定性的解释。
此外,在未特别提及的情况下,“份”表示“质量份”,wt%表示质量%。
[实施例1~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4]
<颜料分散液的制作>
(颜料分散剂的材料)
作为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A成分(巯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来使用的A-1为KF-2001(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A-2为KF-2004(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A-1及A-2分别为以下的通式所表示的结构(RA表示任意的连结基,a1及a2表示自然数),A-1的官能基当量为1900(g/mol),A-2的官能基当量为30000(g/mol)。
[化23]
作为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B成分(硅酮大分子单体)来使用的B-1为X-22-174ASX(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B-2为X-22-174BX(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B-3为KF-2012(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B-1、B-2及B-3分别为以下的通式所表示的结构(R表示任意的取代基或者连结基,n表示自然数),B-1的官能基当量为900(g/mol),B-2的官能基当量为2300(g/mol),B-3的官能基当量为4600(g/mol)。
[化24]
作为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C成分(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聚合成分)来使用的C-1、C-3、C-7、C-9、C-14、C-19及C-22为下述通式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25]
将所述通式中的C-1、C-3、C-7、C-9、C-14、C-19及C-22的R及X所表示的结构分别示于下述表1中。
此外,下述表1中,可作为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C成分来使用的其他材料即C-2、C-4~C-6、C-8、C-11~C-13、C-15~C-18、C-20、C-21及C-23~C-31的R及X所表示的结构也一并示出。
[表1]
(颜料分散剂X-1的合成)
在二甲苯中,依据下述表2,溶解作为巯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所述A-1(KF-2001,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作为硅酮大分子单体的所述B-1(X-22-174ASX,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以及作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聚合成分的所述C-1(甲基丙烯酸),并且以相对于全部聚合成分的比率即,溶解0.3mol%的聚合引发剂(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V-601”),在氮气环境下、80℃下进行聚合。中途,在聚合开始后每隔2小时,以相对于全部聚合成分的比率计,追加0.3mol%的聚合引发剂(V-601),进行合计8小时的聚合。聚合后,进行纯化处理以及干燥,获得颜料分散剂X-1。将所得的颜料分散剂X-1作为实施例1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颜料分散剂X-2~颜料分散剂X-23、颜料分散剂X-26~颜料分散剂X-28的合成)
在颜料分散剂X-1的合成中,依据下述表2来变更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A成分、B成分及C成分以及它们的比率(共聚合比),除此以外,以与颜料分散剂X-1相同的方式,分别获得颜料分散剂X-2~颜料分散剂X-23、颜料分散剂X-26~颜料分散剂X-28。
此外,颜料分散剂X-23的合成中未添加C成分。
颜料分散剂X-2~颜料分散剂X-23、颜料分散剂X-26~颜料分散剂X-28具有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将所得的颜料分散剂X-2~颜料分散剂X-23、颜料分散剂X-26~颜料分散剂X-28作为各实施例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颜料分散剂X-24的合成)
在颜料分散剂X-1的合成中,依据下述表2来变更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A成分及C成分的比率(共聚合比),进而代替B成分而添加22.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异丁基甲酯(isobutyl methyl methacrylate,IBMA)作为D成分,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除此以外,以与颜料分散剂X-1相同的方式,获得颜料分散剂X-24。
颜料分散剂X-24为与日本专利特开2008-274116号公报的<0054>中记载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相同的组成,所述通式1中的n为0,为比较例用的颜料分散剂。
(颜料分散剂X-25的合成)
在颜料分散剂X-1的合成中,代替颜料分散剂的材料的A成分、B成分及C成分,而依据下述表2来添加49.3质量%的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tricyclodecanyl methacrylate,TCDMA)、37.6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CHMA)、13.1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除此以外,以与颜料分散剂X-1相同的方式,获得颜料分散剂X-25。
颜料分散剂X-25为在侧链上不具有硅酮链的结构的一般接枝型聚合物的例子,是比较例用的颜料分散剂。
(颜料分散剂的分子量)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来测定颜料分散剂X-1~颜料分散剂X-23、颜料分散剂X-26~颜料分散剂X-28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以及颜料分散剂X-25的数量平均分子量(Mn)。将其结果记载于下述表2中。以下示出GPC中使用的管柱等的详情。
·管柱:GPC管柱TSKgelSuper HZM-H(东曹(Tosoh)公司制造)
·溶媒:四氢呋哺
·标准物质:单分散聚苯乙烯
(颜料分散液的制作)
实施例1~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以下述表2中记载的比例将颜料分散剂、作为白色颜料的氧化钛(经氧化铝及氧化锆进行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氧化钛粒子,一次粒径为0.25μm)及二甲苯进行混合,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珠,利用珠磨机分散2小时,获得实施例1~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颜料分散液。
实施例24~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3及比较例4中,以下述表2中记载的比例将颜料分散剂、作为黑色颜料的碳黑(也称为碳;三菱化学公司制造)与二甲苯进行混合,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珠,利用珠磨机分散3小时,获得实施例24~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颜料分散液。
<颜料分散液的粘度(分散性)的评价>
(初始粘度)
利用以下方法,在25℃的环境下测定所得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颜料分散液的初始粘度以及经过一周后的粘度。
使用锥板(cone-plate)型粘度计(东机产业公司制造,型号RE-85L),在25℃的环境下测定粘度。
将所得的颜料分散液的以所述方法来测定的初始粘度记载于下述表2中。
(分散性)
经过一周后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颜料分散液的粘度是以如下方式进行评价:
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颜料分散液的初始粘度的2倍以下者评价为分散性A,
将大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颜料分散液的初始粘度的2倍且小于3倍者评价为分散性B,
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颜料分散液的初始粘度的3倍以上者评价为分散性C。
分散性评价在实用上需要为A或B评价,优选为A评价。
将其结果记载于下述表2中。
<白色装饰材的制作>
(白色层涂布样品的制作)
将各为15.7份的所得实施例1~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颜料分散液,与82.4份的硅酮树脂溶液(KR251,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11份的涂布助剂(F-780F,迪爱生(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7份的甲基乙基酮进行混合,以干燥膜厚成为35μm的方式旋转涂布于厚度为0.7mm的白板玻璃上,作为评价用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白色层涂布样品。
(白色装饰材的制作)
然后,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白色层涂布样品,以150℃、30分钟,240℃、30分钟,280℃、40分钟的顺序进行3次热处理,将进行了3次热处理的样品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将所得的热处理后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白色装饰材。
(通过着色进行的耐热性评价)
利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来测定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的玻璃侧的反射光谱,以所述反射光谱为基础来计算色坐标L*a*b*。L*主要表示耐热性评价用样品的亮度(brightness),a*主要表示耐热性评价用样品的红色度,b*主要表示耐热性评价用样品的黄色泽。
将容易受热处理影响的b*作为指标,以如下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着色进行的耐热性评价在实用上需要为A、B或C评价,优选为A或B评价,更优选为A评价。
将所得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2中。
<黑色装饰材的制作>
(黑色层涂布样品的制作)
将所得的实施例24~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颜料分散液以下述配方进行混合,利用以下方法来制膜,制作评价用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黑色层涂布样品。
将各为15.7份的所得实施例24~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颜料分散液,与82.4份的硅酮树脂溶液(KR251,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11份的涂布助剂(F-780F,迪爱生(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7份的甲基乙基酮进行混合,以干燥膜厚成为35μm的方式旋转涂布于厚度为0.7mm的白板玻璃上,作为评价用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黑色层涂布样品。
(黑色装饰材的制作)
然后,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黑色层涂布样品,以150℃、30分钟,240℃、30分钟,280℃、40分钟的顺序进行3次热处理,将进行了3次热处理的样品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将所得的热处理后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黑色装饰材。
(利用膜物性进行的耐热性评价)
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的膜物性,并进行评价。以下示出测定方法及评价基准的详情。
通过目视来观察热处理后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上是否产生裂纹,将未产生裂纹者评价为A,将产生裂纹者评价为B。
将所得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2中。
[表2]
由所述表2可知: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颜料的分散性良好,且耐热性良好。
由比较例1及比较例3可知:使用作为巯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的聚合产物且在侧链上未接枝有硅酮链的颜料分散剂的颜料分散液的分散性差,耐热性也劣化。
由比较例2及比较例4可知:使用在主链以及侧链上均不具有巯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一般接枝型聚合物的颜料分散液的颜料的分散性差,耐热性也差。
[实施例101~实施例114]
<使用本发明的颜料分散液的白色装饰材的制作>
(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以及白色着色液的制备)
使用以下材料来制备下述表3中记载的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1~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3、以及下述表4中记载的白色着色液1~白色着色液12。表3及表4中的数值表示质量份。
[表3]
黑色着色液1 黑色着色液2 黑色着色液3
黑色分散液1 240.0 240.0 240.0
硅酮树脂溶液1 130.2 127.5
硅酮树脂溶液2 108.5 106.2
硅酮树脂溶液3 255.0
聚合催化剂1 11.3 11.1
涂布助剂 0.24 0.24 0.24
环己酮 269.1 269.1 247.9
甲基乙基酮 251.8 245.8 245.8
合计 999.84 1000.14 1000.04
·黑色分散液1(GC4151,山阳色素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碳黑的环己酮分散液(不挥发成分为20.7质量%))
·硅酮树脂溶液1(KR300,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硅酮树脂的二甲苯溶液(不挥发成分为50质量%))
·硅酮树脂溶液2(KR311,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硅酮树脂的二甲苯溶液(不挥发成分为60质量%))
·硅酮树脂溶液3(KR255,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硅酮树脂的二甲苯溶液(不挥发成分为50质量%))
·硅酮树脂溶液4(KR251,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硅酮树脂的甲苯溶液(不挥发成分为20质量%))
·硅酮树脂溶液5(X-40-9246,信越硅酮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硅酮寡聚物(100质量%))
·聚合催化剂1(D-15,信越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含锌催化剂的二甲苯溶液(固体成分为25质量%))
·聚合催化剂2(三乙酰丙酮铁(III))
·聚合催化剂3(三乙酰丙酮铝(III))
·聚合催化剂4(二乙酰丙酮二丁氧基锆(IV))
·抗氧化剂(易璐佛斯(IRGAFOS)168,巴斯夫(BASF)公司制造,下述化合物)
[化26]
·涂布助剂(美佳法(Megafac)F-780F,迪爱生(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表面活性剂的甲基乙基酮溶液(不挥发成分为30质量%))
<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的制作>
<<剥离膜的准备>>
准备以下的剥离膜来作为转印材料的带剥离层的临时支持体。
尤尼皮尔(Unipeel)TR6(尤尼吉可(Unitik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上具有烯烃系的剥离层,且所述剥离层含有消光剂,由于所述消光剂,剥离层表面隆起200nm)
<<保护膜的准备>>
继而,准备以下的保护膜。
阿尔方(Alphan)E-501(王子艾富特(Oji F-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厚度为12μm的聚丙烯膜)
<在临时支持体上的色材层(包含遮光层及白色着色层的转印层)的制作>
使用挤出型涂布机,在带剥离层的临时支持体的剥离层上,以干燥厚度成为3.0μm的方式涂布用以形成遮光层的所述表中记载的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1~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3的任一者,并使其干燥。
在遮光层上,以干燥厚度成为35.0μm的方式涂布用以形成白色着色层的所述表中记载的白色着色液1~白色着色液12的任一者,并使其干燥。在白色着色层上压接所述保护膜。
如上所述,制作临时支持体、与遮光层及白色着色层成为一体的下述表5中记载的包含遮光层及白色着色层的转印材料101~转印材料114。将所得的转印材料101~转印材料114分别作为实施例101~实施例114的白色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
[表5]
<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作(实施例101)>
对于如图7所示的形成有开口部(15mmΦ)的强化处理玻璃(300mm×400mm×0.7mm),一边通过喷淋来吹附调整为25℃的玻璃清洗剂液20秒,一边利用具有尼龙毛的旋转刷进行清洗。利用基材预加热装置,将所述玻璃基板以90℃预加热2分钟。
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将制作例101的层叠有遮光层白色着色层的转印材料101成型为与玻璃基板的四边对应的尺寸的边框状,去除保护膜后进行转印。然后,将转印材料101的临时支持体剥离。为了使遮光层、及白色着色层硬化,将所得的膜连同玻璃基板(基材)一起在150℃下加热30分钟,进而在240℃下加热30分钟。由此,获得具有对白色着色层进行加热而形成的白色装饰材的实施例101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
<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制作(实施例102~实施例114)>
在实施例101中,将所使用的白色着色层用白色着色液的材料以及遮光层用黑色着色液的材料变更为如所述表5中所记载者,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01相同的方式,获得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遮光层及白色着色层的实施例102~实施例114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
<评价>
以下示出所述获得的各实施例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的特性的评价方法。另外,将所得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6中。
(锥倾斜角的测定)
所得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的剖面中,使构成倾斜部的倾斜面的曲线近似于直线,将所述直线设为倾斜角θ。根据以电子显微镜观察剖面形状的结果来求出倾斜角θ。
(外观评价)
对于所得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基于下述基准来进行外观评价。在实用上所容许的水平为A、B。
A:自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无法确认到白色装饰材端部与遮光层端部的位置差,另外,即便自与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相反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也无法在白色装饰材端部附近确认到透射密度(transmission density)低的部分。
B:若自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则可确认到白色装饰材端部与遮光层端部的位置差,但即便自与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相反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也无法在白色装饰材端部附近确认到透射密度低的部分。
C:若自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则可确认到白色装饰材端部与遮光层端部的位置差,另外,即便自与具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相反一侧目视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也可在白色装饰材端部附近确认到透射密度低的部分。
D:自白色装饰材端部露出一部分遮光层。
(ITO导通性)
利用下述方法,在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板上的包含锥倾斜部的部分形成透明电极层,根据其断线数进行评价。
((透明电极层的形成))
将各实施例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导入至真空腔室内,使用SnO2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ITO靶(铟∶锡=95∶5(摩尔比)),通过直流电(direct-current,DC)磁控溅镀(magnetron sputtering)(条件:基材的温度为250℃、氩压为0.13Pa、氧压为0.01Pa)而形成厚度为40nm的ITO薄膜,获得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前面板。ITO薄膜的表面电阻为80Ω/□。
((蚀刻用转印膜E1的制备))
利用以下方法,在临时支持体上形成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
在厚度为7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临时支持体上,使用狭缝状喷嘴来涂布包含下述配方H1的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并干燥。继而,涂布包含下述配方P1的中间层用涂布液并干燥。
-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配方H1-
·甲醇:11.1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6.36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52.4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共聚合组成比(摩尔比)=55/11.7/4.5/28.8,分子量=10万,Tg≈70℃):5.83质量份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共聚合组成比(摩尔比)=63/37,重量平均分子量=1万,Tg≈100℃):13.6质量份
·单体(商品名:BPE-500,新中村化学工业(股)制造):9.1质量份
·涂布助剂(美佳法(Megafac)F-780F,迪爱生(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54质量份
此外,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H1的溶剂去除后的120℃的粘度为1500Pa·sec。
-中问层用涂布液:配方P1-
·聚乙烯醇:32.2质量份
(商品名:PVA205,可乐丽(Kuraray)(股)制造,皂化度=88%,聚合度为550)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4.9质量份
(商品名:K-30,日本ISP(ISP Japan)(股)制造)
·蒸馏水:524质量份
·甲醇:429质量份
(蚀刻用转印膜E1的制备)
向在临时支持体上具有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的基材上,涂布包含下述配方E1的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并干燥。在其上压接保护膜,获得临时支持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阻氧膜)、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以及保护膜成为一体的蚀刻用转印膜E1(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的膜厚为2.0μm)。
-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配方E1-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共聚物组成(质量%):31/40/29,质量平均分子量为60000,酸值为163mgKOH/g):16质量份
·单体1(商品名:BPE-500,新中村化学工业(股)制造):5.6质量份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四亚乙基氧化物单甲基丙烯酸酯0.5摩尔加合物:7质量份
·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2.8质量份
·2-氯-N-丁基吖啶酮:0.42质量份
·2,2-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17质量份
·隐色结晶紫:0.26质量份
·吩噻嗪:0.013质量份
·涂布助剂(商品名:美佳法(Megafac)F-780F,迪爱生(DIC)制造):0.03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40质量份
·1-甲氧基-2-丙醇:20质量份
(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将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的前面板进行清洗,在其上层压去除了保护膜的蚀刻用转印膜E1(基材温度:130℃,橡胶辊温度为120℃,线压为100N/cm,搬送速度为2.2m/min)。剥离临时支持体后,将曝光掩模(具有透明电极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所述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0μm,以5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而成为线宽为40μm、根数为20根的条纹状。
继而,使用三乙醇胺系显影液(含有30质量%的三乙醇胺,将商品名:T-PD2(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25℃下处理100秒,且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将商品名:T-SD3(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33℃下处理20秒,继而利用旋转刷、超高压清洗液而去除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的残渣,进而进行130℃、30分钟的后烘烤处理,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
将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浸渍于加入有ITO蚀刻剂(盐酸、氯化钾水溶液;液温为30℃)的蚀刻槽中,处理100秒,将未经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覆盖的露出区域的透明电极层溶解去除,获得带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所具有的透明电极层图案的前面板。
继而,将带有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所具有的透明电极层图案的前面板,浸渍于加入有抗蚀剂剥离液(N-甲基-2-吡咯烷酮、单乙醇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萨非诺尔(Surfynol)465,空气产品(Air Products)制造),液温为45℃)的抗蚀剂剥离槽中,处理200秒,将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去除,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及条纹状的20根透明电极图案的前面板,所述透明电极图案是横跨所述前面板的非接触面(玻璃基板的表面中,形成有白色着色层的一侧)以及所述遮光层的表面中与所述玻璃基板相反一侧的面此两个区域,以如图5所示的方式来设置。对于所述制作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带装饰材的基材的形成于遮光层上的透明电极图案,通过探测器检查来测定断线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于实用上所容许的水平为A。
A:所制作的20根透明电极图案中,断线为0根。
B:所制作的20根透明电极图案中,确认到1根以上的断线。
[表6]
根据所述表6,利用实施例101~实施例114来制作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未确认到遮光层自白色装饰材端部的露出、以及透射密度低的区域,故而外观良好,ITO的导通性优异,因此是作为前面板一体型触摸屏用的白色装饰材而优选者。
[实施例121:触摸屏的制作]
<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透明电极层的形成)
将实施例101的带白色装饰材的基材导入至真空腔室内,使用SnO2含有率为10质量%的ITO靶(铟∶锡=95∶5(摩尔比)),通过DC磁控溅镀(条件:基材的温度为250℃,氩压为0.13Pa,氧压为0.01Pa)而形成厚度为40nm的ITO薄膜,获得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前面板。ITO薄膜的表面电阻为80Ω/□。
(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对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的前面板进行清洗,在其上层压去除了保护膜的蚀刻用转印膜E1(基材温度:130℃,橡胶辊温度为120℃,线压为100N/cm,搬送速度为2.2m/min)。剥离临时支持体后,将曝光掩模(具有透明电极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所述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0μm,以5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
继而,使用三乙醇胺系显影液(含有30质量%的三乙醇胺,将商品名:T-PD2(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25℃下处理100秒,且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将商品名:T-SD3(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33℃下处理20秒,继而利用旋转刷、超高压清洗液而进行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的残渣去除,进而进行130℃、30分钟的后烘烤处理,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
将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浸渍于加入有ITO蚀刻剂(盐酸、氯化钾水溶液;液温为30℃)的蚀刻槽中,处理100秒,将未经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覆盖的露出区域的透明电极层溶解去除,获得带有白色层、遮光层、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所具有的透明电极层图案的前面板。
继而,将带有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所具有的透明电极层图案的前面板,浸渍于加入有抗蚀剂剥离液(N-甲基-2-吡咯烷酮、单乙醇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萨非诺尔(Surfynol)465,空气产品(Air Products)制造),液温为45℃)的抗蚀剂剥离槽中,处理200秒,去除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获得形成有白色层、遮光层、及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前面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是横跨所述前面板的非接触面(玻璃基板的表面中,形成有白色装饰材的一侧)以及所述遮光层的表面的区域,以如图5所示的方式设置。
<绝缘层的形成>
(绝缘层形成用转印膜W1的制备)
在蚀刻用转印膜E1制作中,将所述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替代为包含下述配方W1的绝缘层形成用涂布液,除此以外,以与蚀刻用转印膜E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获得临时支持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阻氧膜)、绝缘层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以及保护膜成为一体的绝缘层形成用转印膜W1(绝缘层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的膜厚为1.4μm)。
-绝缘层形成用涂布液:配方W1-
·粘合剂3(甲基丙烯酸环己酯(a)/甲基丙烯酸甲酯(b)/甲基丙烯酸共聚物(c)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加合物(d)(组成(质量%):a/b/c/d=46/1/10/43,质量平均分子量:36000,酸值为66mgKOH/g)的1-甲氧基-2-丙醇、甲基乙基酮溶液(固体成分:45%)):12.5质量份
·DPH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股)制造的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溶液(76质量%):1.4质量份
·氨基甲酸酯系单体(商品名:NK低聚(NK Oligo)UA-32P,新中村化学(股)制造:不挥发成分为75%,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5%):0.68质量份
·三季戊四醇八丙烯酸酯(商品名:V#802,大阪有机化学工业(股)制造):1.8质量份
·二乙基硫杂蒽酮:0.17质量份
·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379,巴斯夫(BASF)制造):0.17质量份
·分散剂(商品名:索尔斯帕斯(Solsperse)20000,艾菲西亚(Avecia)制造):0.19质量份
·表面活性剂(商品名:美佳法(Megafac)F-780F,大日本油墨制造):0.05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23.3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9.8质量份
此外,绝缘层形成用涂布液W1的溶剂去除后的100℃的粘度为4000Pa·sec。
对所述带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前面板进行清洗,在其上层压去除了保护膜的绝缘层形成用转印膜W1(基材温度:100℃,橡胶辊温度为120℃,线压为100N/cm,搬送速度为2.3m/min)。剥离临时支持体后,将曝光掩模(具有绝缘层用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所述绝缘层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00μm,以3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
继而,使用三乙醇胺系显影液(含有30质量%的三乙醇胺,将商品名:T-PD2(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33℃下处理60秒,使用碳酸钠/碳酸氢钠系显影液(将商品名:T-CD1(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5倍而成的溶液)在25℃下处理50秒,且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将商品名:T-SD3(富士胶片(股)制造)以纯水稀释至10倍而成的溶液)在33℃下处理20秒,利用旋转刷、超高压清洗液而进行残渣去除,进而进行230℃、60分钟的后烘烤处理,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的前面板。
<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透明电极层的形成)
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对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的前面板进行DC磁控溅镀处理(条件:基材的温度为50℃,氩压为0.13Pa,氧压为0.01Pa),形成厚度为80nm的ITO薄膜,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透明电极层的前面板。ITO薄膜的表面电阻为110Ω/□。
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使用蚀刻用转印膜E1,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透明电极层、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后烘烤处理;130℃、30分钟)。
进而,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进行蚀刻(30℃、50秒),将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去除(45℃、200秒),由此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前面板,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图案是横跨所述前面板的非接触面以及所述遮光层的与所述前面板相反一侧的面此两个区域,以如图5所示的方式设置。
<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的形成>
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对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前面板进行DC磁控溅镀处理,获得形成有厚度为200nm的铝(Al)薄膜的前面板。
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使用蚀刻用转印膜E1,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铝薄膜、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前面板(后烘烤处理;130℃、30分钟)。
进而,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相同的方式,进行蚀刻(30℃、50秒),将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去除(45℃、200秒),由此获得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的前面板。
<透明保护层的形成>
以与绝缘层的形成相同的方式,在形成至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为止的前面板上,层压去除了保护膜的绝缘层形成用转印膜W1,剥离临时支持体后,在不经由曝光掩模的状态下以5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全面曝光,进行显影、后曝光(1000mJ/cm2)、后烘烤处理,获得以将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全部覆盖的方式,如图5所示般层叠有绝缘层(透明保护层)的前面板。所得的前面板可作为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来利用。
<图像显示装置(触摸屏)的制作>
在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9-47936公报的<0097>~<0119>段落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上,贴合刚才制造的前面板(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作包括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实施例121的图像显示装置。
<前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评价>
在所述各步骤中,形成有白色装饰材、遮光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绝缘层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的前面板(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在开口部、以及背面并无污垢,容易清洗,且无其他构件的污染的问题。
另外,白色装饰材上无针孔,白色度、不均匀也无问题。遮光层上同样无针孔,光遮蔽性优异。
而且,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以及与这些不同的其他导电性要素的各自的导电性无问题,另一方面,在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之间具有绝缘性。
进而,透明保护层上也无气泡等缺陷,另外,获得显示特性及运作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
[符号的说明]
1:基材(膜基材;可仅将膜基材作为前面板)
1G:玻璃(盖玻璃;可仅将盖玻璃作为前面板,也可将基材与玻璃的层叠体作为前面板)
2a:装饰材
2b:遮光层
2c:倾斜部
3:导电性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
3a:垫部分
3b:连接部分
4:导电性层(第二电极图案)
5:绝缘层
6:导电性层(其他导电性要素)
7:透明保护层
8:开口部
10: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11:强化处理玻璃
C:第一方向
D:第二方向

Claims (16)

1.一种颜料分散液,其包含颜料分散剂、及颜料,
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1]
通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Y及Z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2]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3]
通式3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
[化4]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通式1或者所述通式3中,m表示1以上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颜料分散剂为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化5]
通式4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1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及硫醇基中的部位,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m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6]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颜料为白色颜料或者黑色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颜料为二氧化钛或者碳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中所述颜料相对于所述颜料分散液的含有率为20质量%~90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还包含硅酮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其用于装饰材形成。
10.一种装饰材,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材,其用于触摸屏,且为白色装饰材。
12.一种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其包含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液的着色层。
13.一种带装饰材的基材,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饰材、以及基板。
14.一种触摸屏,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饰材、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饰材形成用的转印材料的装饰材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装饰材的基材。
15.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
16.一种接枝型硅酮聚合物,其由下述通式4所表示;
[化7]
通式4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者碳数1~3的亚烷基,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者二价有机连结基,A1表示具有颜料吸附部位的基团,所述颜料吸附部位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酸性基、具有碱性氮原子的基团、脲基、氨基甲酸酯基、具有配位性氧原子的基团、碳原子数4以上的烃基、杂环残基、酰胺基、烷氧基硅烷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及硫醇基中的部位,B表示具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基团,l、m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8]
通式2中,R15及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芳基或者碳数1~3的烷基,k表示1以上的整数。
CN201580020200.6A 2014-05-07 2015-04-03 颜料分散液与其用途、以及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Active CN106232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6332 2014-05-07
JP2014096332 2014-05-07
JP2014190496 2014-09-18
JP2014-190496 2014-09-18
PCT/JP2015/060536 WO2015170536A1 (ja) 2014-05-07 2015-04-03 顔料分散液、加飾材、加飾材形成用の転写材料、加飾材付き基材、タッチパネル、情報表示装置、グラフト型シリコーンポリマ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735A true CN106232735A (zh) 2016-12-14
CN106232735B CN106232735B (zh) 2019-07-19

Family

ID=54392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0200.6A Active CN106232735B (zh) 2014-05-07 2015-04-03 颜料分散液与其用途、以及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4060B2 (zh)
JP (1) JP6306162B2 (zh)
CN (1) CN106232735B (zh)
TW (1) TW201602261A (zh)
WO (1) WO20151705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8184A (zh) * 2019-04-12 2021-11-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着色层的光学构件、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28595A (ko) * 2014-09-03 2016-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6155977A (ja) * 2015-02-26 2016-09-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液、樹脂組成物、転写材料、基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6611570B2 (ja) * 2015-11-26 2019-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加飾フィルム、加飾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加飾成形体、及び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8091104A1 (de) * 2016-11-18 2018-05-24 Wacker Chemie Ag Farbmittel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US11148450B2 (en) * 2018-01-31 2021-10-1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coating liquid for release lay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mal transfer sheet
CN113747716B (zh) * 2021-09-06 2023-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件、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9269A (ja) * 1998-01-21 1999-10-05 Huels Ag アミノ官能性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その製法及びその使用
JP2001002520A (ja) * 1999-06-21 2001-01-09 Shiseido Co Ltd 高内水相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WO2004003667A1 (ja) * 2002-06-28 2004-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231607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ose Corp 毛髪化粧料
US20040241126A1 (en) * 2003-05-26 2004-12-02 Koji Sakuta Cosmetic
JP2007008884A (ja) * 2005-06-30 2007-01-18 Lion Corp 毛髪化粧料
JP2009185296A (ja) * 2009-04-02 2009-08-20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及びその製法ならびに該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JP2010163390A (ja) * 2009-01-16 2010-07-29 Kao Corp 一時染毛剤組成物
CN103079538A (zh) * 2010-07-30 2013-05-01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包含共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的毛发用化妆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5608A (ja) * 1992-03-11 1993-10-05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顔料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熱可塑性高分子成形物の着色化方法
JP3588058B2 (ja) * 2000-03-29 2004-11-1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
JP2008274116A (ja) 2007-04-27 2008-11-13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グラフト化シリコーン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よりなる製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9269A (ja) * 1998-01-21 1999-10-05 Huels Ag アミノ官能性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その製法及びその使用
JP2001002520A (ja) * 1999-06-21 2001-01-09 Shiseido Co Ltd 高内水相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WO2004003667A1 (ja) * 2002-06-28 2004-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231607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ose Corp 毛髪化粧料
US20040241126A1 (en) * 2003-05-26 2004-12-02 Koji Sakuta Cosmetic
JP2007008884A (ja) * 2005-06-30 2007-01-18 Lion Corp 毛髪化粧料
JP2010163390A (ja) * 2009-01-16 2010-07-29 Kao Corp 一時染毛剤組成物
JP2009185296A (ja) * 2009-04-02 2009-08-20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及びその製法ならびに該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CN103079538A (zh) * 2010-07-30 2013-05-01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包含共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的毛发用化妆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8184A (zh) * 2019-04-12 2021-11-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着色层的光学构件、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29648A1 (en) 2017-02-02
TW201602261A (zh) 2016-01-16
CN106232735B (zh) 2019-07-19
WO2015170536A1 (ja) 2015-11-12
JPWO2015170536A1 (ja) 2017-04-20
JP6306162B2 (ja) 2018-04-04
US10184060B2 (en)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735B (zh) 颜料分散液与其用途、以及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CN106103094B (zh) 带有装饰材料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面板、以及信息显示装置
CN104756052B (zh) 带有装饰材料的基材以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以及信息显示装置
JP6255107B2 (ja) 加飾材付き基材、加飾層形成用転写材料、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6510651B2 (ja) 加熱器具加飾用着色組成物、加熱器具加飾用転写材料、加熱器具および調理器
CN104246611A (zh) 黑色树脂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及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29365A (zh) 转印薄膜、转印薄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层叠体、透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0035927B2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decoration, decorative material, base material having decorative material, transfer material, touch panel,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TWI703192B (zh) 著色樹脂組成物
TW201506091A (zh) 觸控面板用黑色樹脂組成物
JPWO2014129320A1 (ja) 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356618B2 (ja) 白色樹脂組成物、転写材料、基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2016047878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加飾材、加飾材付き基材、転写材料、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CN106103611B (zh) 颜料分散液、白色装饰材料、白色装饰材料形成用的转印材料、带有白色装饰材料的基材、触控面板以及信息显示装置
JP2016047879A (ja) 加飾材形成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加飾材、加飾材付き基材、転写材料、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WO2016136358A1 (ja) 顔料分散液、樹脂組成物、転写材料、基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TW201501921A (zh) 帶裝飾材圖案基板及其製造方法、裝飾材形成用積層材料及含有裝飾材圖案的裝飾材形成用積層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